对_民族的就是世界的_的思考_兼论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并不是二元 对立的,民族性的文化可以转化为世界性 的文化,在聂危谷教授看来,这种转化需 要具备几个条件:“适应普遍人性;象征 人类共同理想;吻合人类共同审美情感; 体现时代精神;趋向于人类普遍理解的表 达方式。”③因此,并非有民族性的文化就 有世界性,它必须包含一些特质之后,才 会为全世界所接受。
然而,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样 的语境中,我们不禁要问,“世界”指涉的 范围是什么。“世界”是指全世界,还是为 发达国家掌握绝对话语权的世界?在谈论 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时,王月兰、王开 国提到,“我们只是有点民族韵味、稍有 点‘世界意识’的看客,或者说时髦点是 恩准的‘文学世界性’‘中心组织’的观 察员。”⑥在这种意义上,“世界”等同于 “西方”,他们处于世界的中心,世界性的 标准由他们来定义。“走向世界” 意味着 接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的肯定。作为“他 者”的文化,必须迎合他们的口味,才能 跻身世界性文化的行列。
为深度报道或系列报道。文章从新闻观、 记者观两个维度入手,着重在内容选题上 进行文本分析,展现《非常档案》对于新 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呈现方式。经统计,该 专版自 2005 年至 2011 年文章共 900 余 篇,在选题的范围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地方 特征,但并不局限于只发生在本土的新闻 事件,而是对与河南历史、人物、事件相关 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其中很多是跨地域 追踪和报道。文本在叙述的角度上更注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方式,记者在采访上注重 冷静而有深度的观察方式。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选题 深度报道 记者
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资 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 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 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新闻 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 位和独特作用。①新闻专业主义是一个从 西方引进的概念,在 1999 年才引进我国 新闻学视野中来。②目前我国对新闻专业 主义的研究很多都是关于西方的报业史、 概念的产生、概念的内涵等方面。陆晔和 潘忠党在《成名的想象》一文中认为《南 方周末》是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萌芽者。 目前我国有一部分报纸在坚持新闻专业 主义上有着实践性的突破。本文从《东方 今报》专版《非常档案》入手,浅析新闻 专业主义精神在媒体上的呈现方式。该专 版有固定版面和名称,每周定期出版,多
程度上与人类利益指向升华到了同一个 层面。” ⑦在这里关于文学民族性与世界 性的论述完全可以转化为关于文化层面 的讨论。把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归结为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与民族的主 体性相矛盾,而且是简单地把“世界与民 族”的关系当作“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从小的方面来讲,各个民族都有专属 于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节庆礼典,比如白 族的三月节,傣族的泼水节,泸沽族的走 婚;从大的方面来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 的民族性格,比如,中华民族的刻苦耐劳, 日本大和民族的隐忍好斗,犹太民族的自 强不息。这些都体现了本民族鲜明的特
18 2012年第 1 期
论 坛 NEWS WORLD
从《非常档案》 看新闻专业主义的呈现方式
○杨桂芳
【摘 要】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从业者的新闻职业规范,1999 年引入我国后对我国的新闻业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目前对新 闻专业主义的研究多是关于其本身的形成及没落原因、概念的内涵等方面。本文着重从《东方今报》专版《非常档案》的文本入手,对 其话语模式、选题范围、记者观察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浅析新闻专业主义在深度报道上的呈现方式,探寻新闻专业主义对记者 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的影响,寻求纸质媒体就新闻作品提高竞争力打造品牌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文化 民族性 世界性
1934年,鲁迅在《致陈烟桥》中谈论 木刻艺术时说到:“我的主张杂入静物, 风 景 ,各 地 方 的 风 俗 ,街 头 风 景 ,就 是 为 此。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 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 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有些 学者将其中观点概括为“越是民族的,便 越是世界的”,之后此观点颇为流行。
然而,鲁迅的这段话并非是关于文学 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观点陈述。“地方色 彩” 是一个文学艺术概念,“民族的”是 一个范围广泛的政治、历史或人类学概 念。“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这句话用孤立 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民族性与世 界性,成为一个形而上学的论调。
一、民族性与世界性 “民族性”是指族体人格,即一个民 族特有的思想、情操、习惯及行为方式。① 从文化方面来讲,“民族性” 是指一个民 族于共同文化之中形成的共同心理素质, 通常由同一民族的价值、信仰、道德、伦 理、理想、礼仪、风俗习惯、审美情趣、语言 文字等因素构成。本尼迪克特认为,每种 年代久远的文化发展都赋予其成员特定 的“心理定向”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民族 性相对稳固,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 历史的演进而发展变化。现代社会中,文 化的民族性具有开放性,随着文化交流的 增多,各种文化不断汲取其他民族文化中 的民族性,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民族性
论 坛 NEWS WORLD
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思考
—— —兼论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张旺斌
【摘 要】本文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样一个论断出发,对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涵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 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族性文化成为世界性文化,以及民族性文化未必具有世界性这两种情形。最后,讨论了中国文化在“民族性 与世界性”语境下的发展之路。
四、“民族性与世界性” 语境下的中 国文化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 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在
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面临的一个 重要课题就是在保持自身独特性的同时, 积极融入世界文化大格局。
第一,在批判中继承。中华文化的民族 性是使中国在历经沧桑变化之后仍保持其 自身特殊认同的因素。蔡元培认为应当珍 视中华民族的文化,“其接收者有以继往, 其创始者有以开来”。而民族的东西有优 有劣,我们要进行鉴别,“斟酌取舍,以求 适合于今日之社会”。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不能操之过急,而要进行辨别和选择,去其 糟粕,扬长避短,对其进行活态保护,尊重 其发展的规律,才能使之焕发生命活力和 文化光彩,从而提升民族性文化的品格,提
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不能互相脱 离,世界上的文化都是以民族文化的形式 存在着,同时,民族文化也汲取世界文化 中的有益因素求得发展。“民族性是文化 生长的土壤,而世界性则犹如文化的促生 剂。”④脱离民族性,文化的根不扎实;而 脱离世界性,文化会保守自闭。“民族性
与世界性的对话关系是通过否定与认同 两种形式来实现的。” ⑤当民族性文化遇 到世界性文化的碰撞冲击,前者会有一个 自我否定与自我反思的过程,明察自身的 不足;当民族性文化与世界性文化交融一 致,前者又会有一种心理认同,从而激励 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 性关系确立后,使文化的个性和共性进入 一个交融开放的空间。
一、新闻选题:历史的客观记录者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从 这一方面来讲,媒体更注重对新闻事件的 记录和报道。这一点在《非常档案》的宗 旨“呈现新闻本质,关注国脉民瘼”中亦
色,这些民族风俗或民族性格充其量只是 丰富了世界文化,而不可能真正走向世 界。具有民族特性的文化与性格受自然、 地理、社会等环境的影响,深深扎根于培 育它的土壤。从这一点来讲,一些民族性 的文化,其他民族不会去效仿,也无法做 到同一。另外,民族性文化中也有一些消 极落后的因素,这些陈规陋习、顽疾劣俗 是无法真正融入世界,为他人所接受的。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因为其 “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 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 命的自由、舒展”获得了国际荣誉。而其 另外一部电影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却 因“反映‘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 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
17 2012年第 1 期
NEWS WORLD 论 坛
高民族性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第 二 ,在 坚 守 中 创 新 。文 化 是
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它会生 长,也会衰老和死亡。全球化是民 族性的致命杀手,但也是民族性文 化发展的助推力。任何文化都是在 与外来文化的撞击中进行进一步 地创造。文化要不断吸收新的养 分,才能保持新陈代谢的活力。我 们应该有宏大包容的心态,克服狭 隘的民族主义,对外来文化“取其 精华”,站在其他民族的角度上欣赏、学 习他们的民族性文化。 第三,在发展中输出。文化产品的消 费过程就是文化传播之后的价值认同过 程。在输出民族性文化传统的过程中,我 们应该向世人展示其文化内涵、精神内涵 和价值内涵。我们要拒绝出售民族文化中 “香艳而颓废的碎片”,而要向世人呈现 中华民族文化积极健康、正面友好的一 面;要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意味、高 尚精神和优雅趣味。另外,传统民族文化 中体现的普世价值,也需要被重视与发 展。当民族性的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经济价 值和社会价值逐渐体现,那它的世界性也 会越来越明显,这一点从奥运经济和圣诞 经济可以得到证明。 总之,我们要在民族性与世界性中间 找到一个平衡点、交汇点,兼顾民族性文 化的创造活力与其对人类社会的积极贡 献。由于生活在特定的民族群中,所以文 化体现的民族精神、民族特色会自然流
是一个相对的具体的概念,而不是绝对的 抽象的。例如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从其思维 方式、视听符号、表演动作上都会有所体 现。
而关于文化的“世界性”,何星亮指 出,它是指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 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②文化的“世界性” 这个概念基于文化的流动性,它进行着跨 地区、跨国家以及跨文化的传播。随着社 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加,人类共同关注的 问题开始出现。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 真挚情感的向往,对生存终极价值的思 考,这些都构成了文化中具有世界性的问 题。
wenku.baidu.com
则”荣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领奖台上。 一部作品是暗合了西方社会提倡的张扬 个性,弘扬人性,而另一部却以“东方主 义”的色彩进入西方世界,满足了“世界 中心”对“他者”文化的审丑心理。从这 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具有“世界性”的文 化,某种程度上是为发达的西方世界所认 可的文化。
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随着文化的交流,民族性文化中一些 优秀的东西逐渐走出本民族,逐渐为世界 人民认识和认可,并成为世界性的文化宝 藏与财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围绕汉 代、唐朝、宋代展开,整个过程上演 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文房 四宝,飞天仙女,京剧布偶,盛唐汉 服,四大发明,庄严礼乐,儒家 文 化,柔美太极,这些真实的中国元 素,这种强大的文化力量,击中了 世界上每一位观众的内心,引起了 世界的共鸣,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 化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再比如《云南印象》是一台将 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 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 它不仅走向全国,而且走向世界,充分说 明这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民族文艺 形式得到了全面的展示与认可,民族性为 《云南印象》走向世界作了最好的诠释。 民族这个特殊性寓于世界这个普遍 性当中,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民族的就是 世界的。民族是世界的组成部分,民族性 文化的独创性让这个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而民族性文化中内含的为各族人民易于 接受的人文精神、人性升华也构成了它的 世界性。同时,由于不同民族不断地交流、 融合、再创作,世界文化和文明才能向前 发展。 三、“民族的未必是世界的” 通常情况下,具有世界性或世界意义 的文化产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但是具 有民族性的文化并不绝对具有世界性。王 列生认为:“民族文学能否具有世界文学 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其与世界叠合的程 度,即文学的民族利益指向,到底在多大
某一民族的文化积淀、生存环境、精 神风貌这三大因素共同决定并最终实现 某一民族选择世界位置的民族心理和民 族愿望。⑧这三个因素是变动不居的,没有 两个民族或多个民族能在这几点上同时 完全达成一致。所以,“越是民族的,便越 是 世 界 的 ”这 句 话 把“ 民 族 ”无 限 放 大 了,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句“伪名言”。
然而,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样 的语境中,我们不禁要问,“世界”指涉的 范围是什么。“世界”是指全世界,还是为 发达国家掌握绝对话语权的世界?在谈论 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时,王月兰、王开 国提到,“我们只是有点民族韵味、稍有 点‘世界意识’的看客,或者说时髦点是 恩准的‘文学世界性’‘中心组织’的观 察员。”⑥在这种意义上,“世界”等同于 “西方”,他们处于世界的中心,世界性的 标准由他们来定义。“走向世界” 意味着 接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的肯定。作为“他 者”的文化,必须迎合他们的口味,才能 跻身世界性文化的行列。
为深度报道或系列报道。文章从新闻观、 记者观两个维度入手,着重在内容选题上 进行文本分析,展现《非常档案》对于新 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呈现方式。经统计,该 专版自 2005 年至 2011 年文章共 900 余 篇,在选题的范围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地方 特征,但并不局限于只发生在本土的新闻 事件,而是对与河南历史、人物、事件相关 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其中很多是跨地域 追踪和报道。文本在叙述的角度上更注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方式,记者在采访上注重 冷静而有深度的观察方式。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选题 深度报道 记者
新闻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是资 产阶级新闻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西方新闻 工作者恪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新 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新闻 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 位和独特作用。①新闻专业主义是一个从 西方引进的概念,在 1999 年才引进我国 新闻学视野中来。②目前我国对新闻专业 主义的研究很多都是关于西方的报业史、 概念的产生、概念的内涵等方面。陆晔和 潘忠党在《成名的想象》一文中认为《南 方周末》是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的萌芽者。 目前我国有一部分报纸在坚持新闻专业 主义上有着实践性的突破。本文从《东方 今报》专版《非常档案》入手,浅析新闻 专业主义精神在媒体上的呈现方式。该专 版有固定版面和名称,每周定期出版,多
程度上与人类利益指向升华到了同一个 层面。” ⑦在这里关于文学民族性与世界 性的论述完全可以转化为关于文化层面 的讨论。把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归结为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与民族的主 体性相矛盾,而且是简单地把“世界与民 族”的关系当作“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从小的方面来讲,各个民族都有专属 于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节庆礼典,比如白 族的三月节,傣族的泼水节,泸沽族的走 婚;从大的方面来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 的民族性格,比如,中华民族的刻苦耐劳, 日本大和民族的隐忍好斗,犹太民族的自 强不息。这些都体现了本民族鲜明的特
18 2012年第 1 期
论 坛 NEWS WORLD
从《非常档案》 看新闻专业主义的呈现方式
○杨桂芳
【摘 要】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从业者的新闻职业规范,1999 年引入我国后对我国的新闻业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目前对新 闻专业主义的研究多是关于其本身的形成及没落原因、概念的内涵等方面。本文着重从《东方今报》专版《非常档案》的文本入手,对 其话语模式、选题范围、记者观察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浅析新闻专业主义在深度报道上的呈现方式,探寻新闻专业主义对记者 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的影响,寻求纸质媒体就新闻作品提高竞争力打造品牌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文化 民族性 世界性
1934年,鲁迅在《致陈烟桥》中谈论 木刻艺术时说到:“我的主张杂入静物, 风 景 ,各 地 方 的 风 俗 ,街 头 风 景 ,就 是 为 此。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 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 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有些 学者将其中观点概括为“越是民族的,便 越是世界的”,之后此观点颇为流行。
然而,鲁迅的这段话并非是关于文学 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观点陈述。“地方色 彩” 是一个文学艺术概念,“民族的”是 一个范围广泛的政治、历史或人类学概 念。“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这句话用孤立 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民族性与世 界性,成为一个形而上学的论调。
一、民族性与世界性 “民族性”是指族体人格,即一个民 族特有的思想、情操、习惯及行为方式。① 从文化方面来讲,“民族性” 是指一个民 族于共同文化之中形成的共同心理素质, 通常由同一民族的价值、信仰、道德、伦 理、理想、礼仪、风俗习惯、审美情趣、语言 文字等因素构成。本尼迪克特认为,每种 年代久远的文化发展都赋予其成员特定 的“心理定向”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民族 性相对稳固,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 历史的演进而发展变化。现代社会中,文 化的民族性具有开放性,随着文化交流的 增多,各种文化不断汲取其他民族文化中 的民族性,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民族性
论 坛 NEWS WORLD
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思考
—— —兼论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张旺斌
【摘 要】本文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样一个论断出发,对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涵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 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族性文化成为世界性文化,以及民族性文化未必具有世界性这两种情形。最后,讨论了中国文化在“民族性 与世界性”语境下的发展之路。
四、“民族性与世界性” 语境下的中 国文化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 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在
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面临的一个 重要课题就是在保持自身独特性的同时, 积极融入世界文化大格局。
第一,在批判中继承。中华文化的民族 性是使中国在历经沧桑变化之后仍保持其 自身特殊认同的因素。蔡元培认为应当珍 视中华民族的文化,“其接收者有以继往, 其创始者有以开来”。而民族的东西有优 有劣,我们要进行鉴别,“斟酌取舍,以求 适合于今日之社会”。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不能操之过急,而要进行辨别和选择,去其 糟粕,扬长避短,对其进行活态保护,尊重 其发展的规律,才能使之焕发生命活力和 文化光彩,从而提升民族性文化的品格,提
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不能互相脱 离,世界上的文化都是以民族文化的形式 存在着,同时,民族文化也汲取世界文化 中的有益因素求得发展。“民族性是文化 生长的土壤,而世界性则犹如文化的促生 剂。”④脱离民族性,文化的根不扎实;而 脱离世界性,文化会保守自闭。“民族性
与世界性的对话关系是通过否定与认同 两种形式来实现的。” ⑤当民族性文化遇 到世界性文化的碰撞冲击,前者会有一个 自我否定与自我反思的过程,明察自身的 不足;当民族性文化与世界性文化交融一 致,前者又会有一种心理认同,从而激励 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 性关系确立后,使文化的个性和共性进入 一个交融开放的空间。
一、新闻选题:历史的客观记录者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从 这一方面来讲,媒体更注重对新闻事件的 记录和报道。这一点在《非常档案》的宗 旨“呈现新闻本质,关注国脉民瘼”中亦
色,这些民族风俗或民族性格充其量只是 丰富了世界文化,而不可能真正走向世 界。具有民族特性的文化与性格受自然、 地理、社会等环境的影响,深深扎根于培 育它的土壤。从这一点来讲,一些民族性 的文化,其他民族不会去效仿,也无法做 到同一。另外,民族性文化中也有一些消 极落后的因素,这些陈规陋习、顽疾劣俗 是无法真正融入世界,为他人所接受的。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因为其 “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 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 命的自由、舒展”获得了国际荣誉。而其 另外一部电影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却 因“反映‘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 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
17 2012年第 1 期
NEWS WORLD 论 坛
高民族性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第 二 ,在 坚 守 中 创 新 。文 化 是
一个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它会生 长,也会衰老和死亡。全球化是民 族性的致命杀手,但也是民族性文 化发展的助推力。任何文化都是在 与外来文化的撞击中进行进一步 地创造。文化要不断吸收新的养 分,才能保持新陈代谢的活力。我 们应该有宏大包容的心态,克服狭 隘的民族主义,对外来文化“取其 精华”,站在其他民族的角度上欣赏、学 习他们的民族性文化。 第三,在发展中输出。文化产品的消 费过程就是文化传播之后的价值认同过 程。在输出民族性文化传统的过程中,我 们应该向世人展示其文化内涵、精神内涵 和价值内涵。我们要拒绝出售民族文化中 “香艳而颓废的碎片”,而要向世人呈现 中华民族文化积极健康、正面友好的一 面;要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意味、高 尚精神和优雅趣味。另外,传统民族文化 中体现的普世价值,也需要被重视与发 展。当民族性的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经济价 值和社会价值逐渐体现,那它的世界性也 会越来越明显,这一点从奥运经济和圣诞 经济可以得到证明。 总之,我们要在民族性与世界性中间 找到一个平衡点、交汇点,兼顾民族性文 化的创造活力与其对人类社会的积极贡 献。由于生活在特定的民族群中,所以文 化体现的民族精神、民族特色会自然流
是一个相对的具体的概念,而不是绝对的 抽象的。例如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从其思维 方式、视听符号、表演动作上都会有所体 现。
而关于文化的“世界性”,何星亮指 出,它是指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 世界各种文化的共性。②文化的“世界性” 这个概念基于文化的流动性,它进行着跨 地区、跨国家以及跨文化的传播。随着社 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加,人类共同关注的 问题开始出现。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 真挚情感的向往,对生存终极价值的思 考,这些都构成了文化中具有世界性的问 题。
wenku.baidu.com
则”荣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领奖台上。 一部作品是暗合了西方社会提倡的张扬 个性,弘扬人性,而另一部却以“东方主 义”的色彩进入西方世界,满足了“世界 中心”对“他者”文化的审丑心理。从这 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具有“世界性”的文 化,某种程度上是为发达的西方世界所认 可的文化。
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随着文化的交流,民族性文化中一些 优秀的东西逐渐走出本民族,逐渐为世界 人民认识和认可,并成为世界性的文化宝 藏与财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围绕汉 代、唐朝、宋代展开,整个过程上演 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文房 四宝,飞天仙女,京剧布偶,盛唐汉 服,四大发明,庄严礼乐,儒家 文 化,柔美太极,这些真实的中国元 素,这种强大的文化力量,击中了 世界上每一位观众的内心,引起了 世界的共鸣,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 化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再比如《云南印象》是一台将 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 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 它不仅走向全国,而且走向世界,充分说 明这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民族文艺 形式得到了全面的展示与认可,民族性为 《云南印象》走向世界作了最好的诠释。 民族这个特殊性寓于世界这个普遍 性当中,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民族的就是 世界的。民族是世界的组成部分,民族性 文化的独创性让这个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而民族性文化中内含的为各族人民易于 接受的人文精神、人性升华也构成了它的 世界性。同时,由于不同民族不断地交流、 融合、再创作,世界文化和文明才能向前 发展。 三、“民族的未必是世界的” 通常情况下,具有世界性或世界意义 的文化产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但是具 有民族性的文化并不绝对具有世界性。王 列生认为:“民族文学能否具有世界文学 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其与世界叠合的程 度,即文学的民族利益指向,到底在多大
某一民族的文化积淀、生存环境、精 神风貌这三大因素共同决定并最终实现 某一民族选择世界位置的民族心理和民 族愿望。⑧这三个因素是变动不居的,没有 两个民族或多个民族能在这几点上同时 完全达成一致。所以,“越是民族的,便越 是 世 界 的 ”这 句 话 把“ 民 族 ”无 限 放 大 了,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句“伪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