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第一章:
电影音乐指的是电影中所有听得到的音乐。至于电影歌曲,也可以说就是指所有出现在电影里的歌曲。电影音乐和歌曲,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电影音乐和电影歌曲是电影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体裁。任何电影在美学层面上都不是现实本身,它是一种现实感而电影音乐和电影歌曲能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电影音乐始终在电影表演中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同别的姊妹艺术一样,它能表现人们在生活中所渴望的东西;同时它又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类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感情;另外,它又有极强的感染力,是鼓舞斗志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电影成为综合艺术之后,音乐虽然仍保持着本身所具有的艺术表现的特殊性。如擅长抒情、不擅长叙事、需要听觉来感受、需要时间的过程展现形像、通过演奏和演唱的再创作才能欣赏,但是,在表现的方式上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音乐构思须根据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及导演的艺术总体构思,使音乐的听觉形像与画面的视觉形像相融合,体现综合性的美
学原则。除神话片、童话片、科学幻想片以及现代的实验性的电影以外,电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动作、语言、环境气氛等,大都是接近现实生活
的自然形态。因而,电影音乐也不象一般供音乐会上演出的纯器乐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剧音乐、舞剧音乐那么夸张和程式化。
2、音乐常常与对话、自然音响效果相结合。在无声电影时期,有时音乐是唯一的声音,从头至尾贯串全片。由于录音技术的进步,进入有声电影
时期,除音乐之外,还可以录制语言和自然音响效果,解脱了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超负荷的现象。导演和作曲家从电影的真正需要出发,只有在表现
抒情性、戏剧性气氛的时候才恰当地、有效地使用音乐。这样,既符合音乐的艺术规律,又提高了电影综合艺术的美学功能。这使音乐真正地发展成
为电影综合艺术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电影音乐形成分段陈述的结构,也有促进作用。
王家卫曾这样形容他电影音乐中的“感觉”:“音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于是,音乐成为一种提示,提示你身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年代。在电影里,人们会先了解这环境是怎样,包括地理环境以及这地方会有什么样的声音,所以往往音乐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也有的时候。观众心里会先开始有一个音乐,完全不能解释。就是直觉认为这戏应该是这个气氛、这个年代。譬如《重庆森林》,王家卫就觉得应该像‘加州之梦’单纯而天真,70年代夏天的感觉。筹备时,王家卫没给剧组人员故事,杜可风问他这戏是怎样的,王家卫就放‘加州之梦’给他听。”可见,在王家卫看来,音乐并不一定是服务于电影本身的,它可能为电影设定一个非理性的弥漫性氛围,总领整部影片的情绪,而电影则是跟随这种现在的音乐气氛来讲述、规划。音乐进入电影,与影像结合在一起,散发出的是导演个人在一定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世界的情感体验。正如林格伦所说:“一个艺术家愈是想表达有关情感和情绪的东西,形式对于他就愈为重要,因此,影
片在表达感情和抒情的部分使用音乐是最合适的”。
第二章:
用音乐衬托环境
导演们钟爱使用环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许多浪漫唯美的场面,用了合适的、的乐曲或配唱,那就可以发挥语言所发挥不了的作用了;电影中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内心活动或表现突发的事件,或对景物的描绘,或加强对影片中悲欢离合等情节的渲染等等,对以上各方面,电影音乐都起着巨大的、积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那么,何谓环境音乐呢?《电影艺术词典》将其含义解释为:环境音乐又称有源音乐,根据电影画面特定环境的需要,选用生活中流传并具有典型性的乐曲,作为烘托影片环境气氛的音乐。如农村的山歌,酒吧的舞曲等。
《阿凡达》这部电影中,用了大量的配乐,从电影画面刚开始出现直至影片结束,音乐都充斥其中。影片刚开始是“画面未至而音先闻”,先是很清新辽远的乐声,给人一种难以触摸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化外之境,可想象却始终是无法触及的。接着,是崇山峻岭接踵而来,而此时的配乐却加入了鼓声,于烟雾缭绕之间带给观众一种憧憬,就仿佛对面有千军万马,气势奔腾。不用刻意的去聆听,也不用去细细的咀嚼,这阵鼓声就这样扑面而来,也就是这样,它带领着我们观众走进了一个神秘梦幻而又唯美的世界。在加上接下来主人公出现以及他到达“潘朵拉”之星后的庞大的史诗级的配乐,试想,还有谁,能够阻止观众们走进这样一个恢弘的神幻世界?
《蓝莓之夜》中用一首爵士风格的The grestest 烘托出影片高潮那最浪漫唯美的一幕,《重庆森林》中的‘加州之梦’和‘What aDifference a Day Makes’两首歌曲代表两个女孩,《花样年华》播放着周漩的《花样的年华》,张曼玉与梁朝伟不过一墙之隔。是的,当中。还未算好些场景如夜总会、舞厅、酒吧、西餐厅及流动的雪糕车,它们都离不开浓浓的背景音乐。其实,就连街头市声,好些中国戏曲与国语时代曲,都是透过市声在电影中表达,只是每回出现时,其声音都被大大压低。有些时候只有敏感细心的观众方能留意到它们的出现。以《花样年华》一片为例,谭鑫培的京剧《桑园寄子》就在张曼玉到梁朝伟家与周太太一段试探式的对话中出现,声浪较低,大致是来自周家、顾家或孙家。梁朝伟的友人阿炳在周家楼下街道欲上楼探望他之时,街上亦传来了隐约的歌声,那是郑君绵与李红主唱的粤剧《红娘会张生》,这曲后来在张曼玉往新加坡找梁朝伟所住的旅馆时也一再用上,依然是微弱的声音。
用音乐描述情感
电影音乐具有一般音乐的共性,能借助有组织的乐音塑造人物形象。在各种音乐语言中,旋律是描画、传递人物内心世界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以音调起伏和旋律的流转创造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的形象”,直接打动人心,唤起欣赏者思想和心理情绪上的共鸣。王家卫十分善于利用音乐强大的表意功能,特别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以一段恰当的音乐直插人物无法言传的灵
魂深处。如《阿飞正传》中对拉丁乐的运用就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次,主人公伴着拉丁乐起舞,乐曲的洒脱不羁,表现其对生活束缚的反叛。第二次起舞,此时的他决意要放弃生命,成为一只真正的无足鸟,这段华靡的拉丁舞曲将他的颓废和迷茫表达的淋漓尽致。又如《春光乍泻》中的探戈名曲多次出现就是影片为了展现主人公或者说现代社会人与人间的情感隔膜,以此展示人物内心的孤独探戈是需要两个人默契配合的舞蹈,两位主人公在厨房共舞的片段中,两人小心翼翼地彼此进退摇曳,温情脉脉的感人景象是这部电影中难得的温暖角落,然而从整部电影的基调上看。此处探戈的优雅更增强了人物的孤独感。可以说,通过音乐把握人物心理是很多影片的惯用手法,在《东邪西毒》中,曾用了大量篇幅描写一代豪杰的情感战场。在描写欧阳峰思念他深爱的女人时,听到的是大量的箫声,凄楚、悲凉。因为他的不表白,他爱的女人最终嫁给了他哥哥。欧阳峰此时的神情是默然,眼中流露出的恰似那萧般的悲戚和苦楚。而在描写他钟爱的恋人病逝前一段内心独白时,我们听到的小提琴,以及在结尾部分出现的吉他和管弦乐队的交响。同样的弦乐器将张曼玉扮演的角色中人的复杂、细腻的内心情感,水一样地描摹出来,犹如一幅中国的写意山水画。这里的音乐与影片人物的情绪相契合,一段音乐代表了一种情绪,一个画面,一部影片的基调。
用音乐配合情节
音乐在电影艺术中常常起着加强蒙太奇的结构作用,使一些分散的镜头组成一定的蒙太奇句子,自如地把不同时间、空间的画面连成一气。电影在镜头组接的过程中,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动作,在时间、空间上都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如王家卫影片的单片镜头数常常达到一千多个,对于一般影片而言只有五百个左右,这样的影片很难做到画面的连贯自然。因此,从一个局部和片段看,就需要另一种艺术手段从形式结构上加强它的连贯感。正是因为王家卫的影片对音乐的普遍使用,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视觉感知的不连贯性。王家卫说音乐是电影的氛围,它和对白一样重要。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音乐也是电影叙事的手段之一。在电影中,一段完整的歌曲(音乐)往往能完成镜头转换和场景衔接,这对于王家卫相对破碎的画面效果尤其重要。王菲在《重庆森林》中偷偷潜入男主角的房间,在弥漫着“加州之梦”的歌声中替换了男主角原女友的唱碟,也随之换下了她的前女友。
《教父》这部影片本身,与中国黑帮电影花大量笔墨极力渲染黑帮火拼的场景不同的是,它几乎没有没有火拼场景。而更多注重的是对个人心理的冲突与斗争,细腻而平淡。而与之相呼应的配乐,也是波澜不惊,不紧不慢,始终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而这种感觉给情节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堪称是完美的氛围。
《教父》这部影片的配乐不是很多,但每次配乐的出现总是恰到好处,能够把剧情本身的悲剧色彩存衬托的淋漓尽致。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段是迈克·考利昂一行三人去考里昂村的那段音乐,不足五分钟。单论音乐而言,静静的去体会咀嚼,,也让人回味无穷。而影片里只是三个人行走在山坡,秋草枯黄,算得上是幅美景,但与这样的美景搭配的却是充满阴郁忧愁的音乐。当然,这样的取景和配乐是不是暗示了考里昂家族同样的悲剧结局呢?
《教父》这部影片的配乐充满了浓郁的西西里风格,而意大利,我们知道,也是黑手党极为猖獗的地区,从这个角度去看,是不是发现这样的配乐别有风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