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舆论形成机制与过程
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与传播规律研究
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与传播规律研究一、引言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与传播规律研究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快速普及和发展,网络舆情成为了引领社会思潮、反映民意态度的重要指标和舆论导向的重要手段。
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理解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和传播规律,加强网络舆情的防控和引导,已经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和传播规律两个方面出发,分别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可以分为社会学因素和网络技术因素两个方面。
1.社会学因素社会学因素是网络舆情形成的主要因素,这与网络舆情的本质——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心态和情感紧密相关。
具体来讲,社会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事件是引起网络舆情爆发的最主要原因。
社会事件的发生往往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进而引发网络舆情的形成。
近年来,众多引爆网络舆情的社会事件,如“3·15”曝光事件、“五一”人民公园拆迁事件、“王思聪“霸气回应事件等都是社会事件导致网络舆情爆发的案例。
其次,网络化的信息传播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基础。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已经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专属领域,而是群众自发的互动、交流和互相传递。
这也使得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网络舆情形成的基础条件。
再次,社交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交流和互动方式的变化。
如今,随着微信、QQ等社交工具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工具随时随地交流和分享信息,不仅使得信息交流的成本降低,而且也方便了人们的碎片化阅读,也促进了网络舆情的形成。
最后,意见领袖在网络舆情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一些社交网站和BBS上聚集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些人物通常拥有大量的粉丝和拥趸,可以通过他们的发言和影响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从而引发和塑造网络江湖和网络舆情。
2.网络技术因素网络技术因素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扩散。
舆论的渊源与演变初探
舆论的渊源与演变初探舆论是指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公众意见和态度,是公共领域中各种意见和观点的综合体现。
舆论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其渊源和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
本文将从历史、社会、政治等多个角度对舆论的渊源和演变进行初步探讨。
一、舆论的渊源1. 社会历史渊源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通过口头传播的方式来分享信息和观点,形成了最为基础的舆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字的出现使得舆论的传播更加广泛和长久,舆论开始逐渐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影响力。
在封建社会,舆论逐渐成为统治阶级宣扬意识形态、加强统治的工具,同时也成为人民反抗压迫的声音的传播媒介。
2. 政治制度的渊源在现代社会,舆论在政治领域的地位愈发凸显。
不同政治制度对舆论的控制和引导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民主国家,舆论具有更加广泛的传播和表达空间,成为公众对政府和社会事务发表意见的重要途径。
而在专制国家,政府往往会通过宣传机构和媒体进行舆论的控制,以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3. 文化传统的渊源文化传统对于舆论的渊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传统对于舆论的表达方式、观念和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东方文化中,注重集体意识和社会稳定,对于舆论的控制和引导有着独特的思考方式;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言论自由的理念使得舆论具有更加广泛和多样的表达形式。
二、舆论的演变1. 传统媒体时代的舆论演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媒体是舆论的主要传播渠道。
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成为了公众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重要工具。
传统媒体的管理和控制导致了舆论的单一化和局限性,公众的意见很难直接传达给决策者和其他公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舆论的传播和表达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媒体使得每个人都有了发布信息和表达观点的平台,舆论的传播范围大大扩展,也更加多样和复杂。
新媒体还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机会,加强了公众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使得舆论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
舆论的知识点总结
舆论的知识点总结舆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群体对于某一事件或问题所持有的共同看法和态度。
舆论的形成和传播,对社会发展和个体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舆论知识点的总结:1. 舆论的形成舆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心理过程。
它通常由以下几个因素促成:事件的突发性、信息的传播渠道、社会环境、群体心理以及个体的认知偏差。
在信息时代,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成为舆论形成的重要场所。
2. 舆论的功能舆论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监督功能:舆论可以对权力进行监督,促使政府和企业更加透明和负责任。
- 引导功能:舆论可以引导公众关注某些问题,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 凝聚功能:共同的舆论观点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稳定。
3. 舆论的传播舆论的传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传播媒介、信息的可接受性、传播者的影响力等。
在现代社会,舆论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这使得舆论的影响力更加广泛。
4. 舆论的引导与控制政府和媒体机构常常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和控制舆论,以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政策实施。
这包括正面宣传、舆论监督、信息披露等方式。
5. 舆论的负面影响舆论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误导公众、引发恐慌、侵犯隐私等。
因此,对舆论的监管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6. 舆论与法律舆论与法律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一方面,舆论可以推动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另一方面,舆论也可能对法律的公正执行造成干扰。
7. 舆论的测量舆论的测量通常通过民意调查、网络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了解公众的观点和态度,为决策提供参考。
8. 舆论的应对面对舆论,个人和组织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这包括及时回应、正面引导、透明沟通等。
舆论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它既能推动社会进步,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舆论的形成、传播和影响机制,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舆论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舆论形成的原因和机制舆论这东西啊,就像一阵风,说来就来,而且还能吹得呼呼作响,影响一大片。
那这舆论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面的原因和机制可复杂着呢,就像一团乱麻,不过咱慢慢捋一捋也能明白个大概。
咱先说说这舆论形成的原因吧。
人啊,都是社会性动物,喜欢扎堆儿,爱凑一块儿唠嗑。
就像村里的老人们,没事儿就坐在大树底下,今天说说东家的小子娶媳妇,明天聊聊西家的闺女考上大学了。
这种爱聊天、爱分享信息的习惯,就是舆论形成的一个小火苗。
你想啊,一个消息在几个人之间传来传去,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比如说,村里突然来了个卖保健品的,一开始就几个人知道,这几个人一嘀咕,觉得这事儿不太对劲儿,然后就告诉身边的人。
慢慢地,全村人都知道这个卖保健品的可能是个骗子,这舆论不就形成了吗?还有啊,人的好奇心也在其中起了大作用。
人呐,就像猫一样,对新鲜事儿特别感兴趣。
一旦有个啥新奇的事儿冒出来,就忍不住想去探个究竟。
就拿网上那些奇奇怪怪的新闻来说吧,什么外星人入侵啦,什么神秘生物出现啦。
这些消息一出来,大家的好奇心就被勾起来了,纷纷去看、去讨论。
这个说我觉得是真的,那个说肯定是假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舆论的热度就上去了。
再说说利益这一块儿。
有些舆论的形成可没那么单纯,背后是有利益的小手在推动的。
这就好比市场上两个竞争对手,一个想把另一个搞下去,就会在背后使点儿小手段。
比如说散布一些对对方不利的消息。
这些消息传开了,不明真相的群众就开始议论纷纷,舆论的浪潮就这么掀起来了。
那舆论形成的机制又是什么样的呢?这就像是一个大工厂里的生产线,一环扣一环。
最开始啊,得有个消息源。
这个消息源就像一颗种子,种下去才有可能长出舆论的大树。
这个消息源可能是一个事件,也可能是一个人说的话。
比如说,某个明星在机场被拍到穿着奇装异服,这就是个消息源。
然后呢,这个消息被一些人看到了,这些人就成了第一批传播者。
他们就像小蜜蜂一样,把这个消息传播到各个角落。
这些第一批传播者可重要了,他们就像打开了一个闸门,让消息开始流动起来。
社会网络中的舆论形成机制与网络舆情
社会网络中的舆论形成机制与网络舆情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而社会网络对于舆论的形成和传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社会网络中的舆论形成机制以及网络舆情的现状和影响。
首先,社会网络中的舆论形成机制是多元化的。
以微博、微信朋友圈和论坛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了民众交流和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
在这些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发讨论和交流。
同时,社会网络中还存在着意见领袖和网络影响者。
他们以其在社交媒体上的影响力,往往能够引导和影响大量人的观点和行为。
除此之外,媒体、政府官员和专业人士等也参与进来,通过发布信息和评论来干预和影响舆论的走向。
其次,社会网络中的舆论形成机制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传染性。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用户的情感表达,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之间常常存在激烈的对话和争论。
而这种情感和冲突往往会引发用户的共鸣和情绪传播。
一个争议话题的掀起往往会引发一波又一波的舆论热潮,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大量用户的讨论和参与。
更重要的是,舆论的情感表达和传播对于大众的观点和态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然而,社会网络中的舆论形成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难以保证。
在社交媒体上,流言和虚假信息层出不穷,往往不经验证就传播开来,导致公众产生错误的观点和判断。
其次,社会网络中的舆论形成容易受到算法推荐的影响。
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个性化的推荐算法,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为其提供内容,导致用户信息的局限性和偏见性增强。
这种过滤和筛选机制导致了信息的碎片化和团队化,形成了用户在舆论中的“信息茧房”。
对于网络舆情的影响,可以从个体、社会和政治等多个层面进行探讨。
首先,网络舆情对于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网络舆情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和观点,有助于个体拓宽视野和认识世界。
另一方面,网络舆情中的负面情绪和信息过载也给个体带来了压力和焦虑。
其次,网络舆情也对社会产生了影响。
怎样看待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引导
4
结论
结论
1
2
3
4
网络舆论的形成与 引导是一个复杂而
重要的课题
它既涉及到公众的 知情权和表达权, 也关系到社会的稳
定和发展
通过深入了解网络 舆论的形成过程和 引导方法,我们可 以更好地应对网络 舆情,维护社会稳
定和谐
同时,我们也需要 不断探索和创新Biblioteka 络舆论引导的方式 方法,以适应时代
的发展和变化
3
因此,对于网络舆论的形 成与引导,需要有一个全
面深入的了解
2
网络舆论的形成
网络舆论的形成
事件触发与舆论产生
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始于某个具 体事件或言论。这些事件或言论 可能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等各个领域,但它们都有一 个共同点,即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和讨论。当事件或言论在互联网 上迅速传播时,相关的舆论也就 逐渐形成了
网络舆论的引导
发挥意见领袖作用
在引导网络舆论的过程中,意见 领袖的作用不可忽视。政府和媒 体可以通过与意见领袖合作,借 助其影响力和话语权来传递正面 信息,引导公众舆论。同时,政 府和媒体也应该加强对意见领袖 的培育和管理,确保其发挥积极 作用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网络舆论的引导
网络舆论的引导还需要加强法律 法规建设。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 规,明确网络言论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管和管理 ,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信息和恶意 炒作的产生和传播。同时,也可 以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使其更 加理性地参与网络讨论和表达意 见
-
THANKS !
网络舆论的形成
公众情绪的聚集
公众对事件或言论的反应是多种 多样的。其中,一些反应可能会 表达出不满、愤怒、担忧等负面 情绪。这些情绪在互联网上相互 感染,逐渐聚集成为一种集体情 绪。这种集体情绪往往是网络舆 论形成的重要推动力
舆论学原理
舆论学原理舆论学原理是研究舆论形成、传播和影响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人们的言论、意见和观点,揭示舆论的本质及其对社会的作用。
舆论学原理主要包括舆论形成机制、舆论传播方式和舆论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舆论形成机制是指舆论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舆论形成机制主要包括社会环境、个体认知和信息传播三个因素。
社会环境是舆论形成的土壤,它包括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等因素。
个体认知是舆论形成的基础,个体通过接收、加工和解释信息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信息传播是舆论形成的媒介,它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途径。
舆论传播方式是指舆论在社会中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舆论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形式。
垂直传播是指信息从上层传到下层,由权威机构、媒体等垂直传递给大众。
水平传播是指信息在同一层次上的传播,由个体之间相互交流传递。
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舆论的格局和形态。
舆论对社会的影响是指舆论对社会行为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舆论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舆论可以引导和影响人们的行为,激发公众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
其次,舆论可以塑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对社会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
再次,舆论可以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舆论学原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舆论的形成和传播规律,还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处理舆论问题,提高舆论引导和管理的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舆论学原理的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舆论学原理也为媒体从业者和公众提供了思考和借鉴的依据,使我们更加理性地对待舆论,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舆论学原理是研究舆论形成、传播和影响的学科,它揭示了舆论的本质及其对社会的作用。
舆论学原理主要包括舆论形成机制、舆论传播方式和舆论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深入研究舆论学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舆论问题,提高舆论引导和管理的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五讲 舆论如何得以形成并传播?
4、对立整体意见的大规模传播 (1)正向舆论和负向舆论开始分野 (2)大量运用有深度的理论文章表达意见
5、升至行为舆论 当公众意见高涨到无法用语言完全、深 刻地表达,只好加入行为因素,把意见升华 为理想的境地。 在行为舆论阶段,新闻媒介的配合性宣 传,更具有鼓动性和煽动性。
6、骚乱的出现和蔓延 骚乱是表达意见的极端行为。 骚乱一般从示威游行开始。 骚乱的主体通称暴民。 骚乱的性质和舆论倾向,要由舆论目标的 利益原则来确定。
2、意见产生的“场” 所谓舆论场,就是指包含若干相互刺激因 素、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
构成舆论场的主要因素有: (1)场内人员的密度与交往频率
(2)场的开放度 含义: a、舆论场是否能与整个社会建立起纵横 畅达的意见通道,从而使在一定场所内形成 的舆论成为整个社会动向的反映。 b、舆论场内是否能够创造一个宽松的、 自由的言论环境。
二舆论形成的阶段转换11社会矛盾向议论的转化社会矛盾向议论的转化2个人意见和情绪的扩展11舆论主体表达意志具有很大的冲动性舆论主体表达意志具有很大的冲动性意志力中的情绪比思想占有更大的比例意志力中的情绪比思想占有更大的比例22议论圈开始形成议论圈开始形成33意见对立开始出现意见对立开始出现3偶然事件的触发就整个社会而言由于社会问题的存在就整个社会而言由于社会问题的存在非突发性的小事每时每刻都在出现不断引起非突发性的小事每时每刻都在出现不断引起个人意见的骚动
第五讲 舆论如何得以形成并传播? ——舆论的发生及演变机制
一、舆论产生的社会环境
举例1:从塞舌尔国宝——海椰子看人类 的生殖崇拜。
举例2:“星星”点火、“八五”燎原。 《突围》
《 孵 蛋 》
史《 在中 洗国 衣绘 机画 里史 搅 拌和 了现 两代 分绘 钟画 》简
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引导机制探析
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引导机制探析作者:李扬来源:《今传媒》2013年第01期摘要:在网络平台中,网民对信息的关注和意见表达形成了多元的议题和多种声音,不同的信息流和意见流由此产生。
而由于网络环境不同于传统环境的特点,对于网络舆论的引导也显得愈发重要。
本文选取“乌坎事件”在“强国论坛”中的讨论为研究切入点,试图分析该事件在主流网络媒体中的呈现特征,分析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引导机制。
并以此为例,讨论主流媒体如何更好地引导网络舆论,使之朝着更加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等。
关键词:网络舆论;引导;乌坎事件;强国论坛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1-0032-03一、引言当代社会,伴随着传媒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国家、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曾经麦克卢汉关于“地球村”的预言早已不再是停留在脑海中的假想。
得益于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与实践,互联网被少数人垄断使用的局面已经被彻底打破,进而成为一种新技术与名副其实的大众传播媒介,最大程度地诠释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在由互联网构成的这个与现实空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却又不同于现实社会的新型媒介生态环境中,在人人都有一只“麦克风”,人人可以直抒胸臆、表达观点的基础上,网民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参与和讨论度空前热情和高涨。
由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等带来的关注和议论更是一触即发,各方言论犹如滔滔江水一般从四面八方汹涌而至,经过交融和碰撞的过程,各方观点或各持己见,或整齐划一,均显示出了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
本文以“乌坎事件”在“强国论坛”中的讨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旨在探析在主流网络媒体中,这一具有社会现实意义,同时凸显争论的社会群体性事件是如何受到关注的。
试图以质化的研究方法去发现关于该事件的网络舆论是如何形成的。
主要包括“乌坎事件”在“强国论坛”中的讨论角度是如何分配的;事件从开始到平息的讨论情况是如何进展、如何呈现的;参与讨论的主体态度倾向是怎样体现的;各方观点是怎样整合的。
浅谈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引导
浅谈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其引导论文摘要以“厦大教授吴某诱奸女学生”事件为例,从网络舆论主体的认知因素、情绪情感因素及其动机三个方面分析探讨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机制,根据影响网络舆论形成的心理动因研究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方式,以期净化网络环境,使网民在和谐与健康的环境下发表相对客观的意见。
论文关键词网络舆论动机心理机制舆论引导我国社会舆论表达的平台多种多样,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自己的主页、微博、QQ及微信等网络媒介来传递自己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与价值理念,因而网络舆论开始备受人们的关注,已然成为最活跃、最自由、最激烈的舆论新形式。
网络舆论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网络舆论形成的机制和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方式十分必要。
蒋乐进研究认为,网络舆论是公众意见与网络传播媒介相结合的产物,所有的网络舆论都对社会发展的进程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网络舆论不仅是互联网上形成的公众的一致的意见,而且是遍及全球的无声意见的交互过程。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接触与使用网络。
网民在网络上可通过各种方式就某件事件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各网民在评论中互动,从而推动网络舆论得以形成。
积极的舆论有利于网络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轻易表达的情绪化言论便会在网络平台上毫无顾忌地表达,并且可能在信息相互交流中得到强化,而一旦某种非理性的情绪化言论占主导地位,必将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2014年7月10日“厦大教授吴某诱奸女学生”事件在网络上传开后,一时间网络舆论铺天盖地,网民对吴某的行为进行强烈的谴责,把该事件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该事件还未平息之时,2014年10月11日,一网友爆料“川美副教授在馆子里亲吻年轻女人遭偷拍”,更造成网民的心理失衡,因而在网上引发了人们对高校教师的道德质疑。
新闻舆论形成过程和舆论引导的方法、路径
新闻舆论形成过程和舆论引导的方法、路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闻舆论的形成和引导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媒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互联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
在这种背景下,新闻舆论的形成和引导变得更加复杂而且重要。
一、新闻舆论形成的过程1. 事件发生阶段:新闻舆论的形成通常始于某一事件的发生。
这个事件可以是一次重大的社会事件,也可以是一部电影的上映,甚至是一位名人的言论。
无论是什么样的事件,只要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就有可能成为新闻舆论的形成的起点。
2. 媒体报道阶段:一旦事件发生,各种媒体就会迅速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
这些媒体包括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也包括互联全球信息站的各种新闻全球信息站、博客、社交媒体等。
媒体的报道内容会直接影响到公众对事件的认知和看法,从而对新闻舆论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3. 公众参与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在新闻舆论中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他们不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评台表达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参与各种线上线下的讨论和活动。
公众的参与不仅可以影响舆论的方向,还可以通过集体行动实现自己的诉求。
二、舆论引导的方法和路径1. 媒体引导:作为舆论的主要传播渠道,媒体在舆论引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选择报道的内容、角度、方式等来影响公众的看法和情绪。
一些媒体会选择报道一些正能量的新闻来鼓舞人心,而另一些媒体则会选择报道一些负面新闻来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愤怒。
2. 政府引导:政府是舆论引导的重要力量之一。
他们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引导舆论的方向。
一些国家会对某些敏感话题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控制,以此来控制舆论的方向。
另一些国家则会通过宣传片、演讲等方式来主动引导舆论。
3. 公众引导:公众的参与和行动也可以对舆论的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公益组织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的活动来引导公众对某一问题的关注和看法,从而影响舆论的方向。
另一些社会团体则会通过组织抵制、游行等方式来引导舆论。
舆论形成过程
舆论形成过程舆论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仅是舆论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而且还要涉及一定的社会现实、文化背景、公众心理等因素。
因而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舆论形成过程的分析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舆论的形成要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即面对特定的问题,不同的个体因其社会生活背景和经验不同,会产生不同态度和意见,多种个人意见相互交错、冲突、融合,进而产生出一种主导性的意见,这种得到多数人认同的意见会在众说纷纭中凸显出一定的影响力,由此形成舆论。
因此,我们可以把舆论的形成划分为意见萌芽、意见整合、获得影响力三个阶段。
1.意见萌芽阶段意见萌芽阶段也就是个人意见阶段,是指分散不定的个人对自己关注的特定的公共事务(事件)发表看法、意见所形成的舆论初始阶段。
某一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或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它的关注、议论和评说,这是舆论形成的一个前提条件,这一前提条件中包含着两个要素,意思公共事务(事件)或社会问题的提出,二是个人意见的产生与表达。
这两个要素在舆论形成过程中的表现非常复杂。
同时,在个人意见阶段中的个人意见的产生与表达,又是自发不定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并寻找一定的方式与途径表达出他们的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外部的社会因素和个体特定的心理状态会相互作用,这也就是说,各种社会因素,诸如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因素,会引发、影响个人意见的产生,同时个体的心理因素,如认知、情感、态度、动机等,也会制约个人意见的产生。
因而不同的社会生活背景和心理机制等因素决定了不同的个体在面对同一问题时的不同态度和意见。
舆论在意见萌芽阶段是混沌不清的,人们意见纷纭,莫衷一是,但其中潜伏、蕴含着能够形成舆论的相同性的意见,这也是舆论形成的重要基础。
2.意见整合阶段即是意见的社会交融阶段,是指个人意见通过公开表达与其他个体意见相互交流、碰撞和修正,从而使得多样化的个人意见整合为大体一致的意见的过程。
个人意见产生后,人们相互交流、讨论和发表不同的意见,从而形成一个“舆论场”或“舆论圈”,在这个意见场中,意见会呈现出一种流动状态,即个体在表达自己意见的同时,也会根据他人的意见来修正自己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在相互的碰撞中也相互补充融合,这样就形成了同类意见的合流,合流的力量也就使得为多数人认同的意见在众多的个人意见中凸显出来。
媒体与传播研究中的舆论形成与传播效果分析
媒体与传播研究中的舆论形成与传播效果分析近年来,媒体与传播研究越发引起广泛关注,社会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效果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媒体形态的多元化,舆论形成和传播效果的分析愈发复杂,需要多维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来全面解读和评估。
本文将从舆论形成和传播效果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旨在深入挖掘媒体与传播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舆论形成分析舆论形成是指社会大众在特定时间和背景下,根据各种信息和观点形成的意见和判断。
舆论形成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社会文化背景、个体认知与情感及媒体传播等。
以下将就几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1. 媒体角色与导向媒体在舆论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报道和评论,媒体可以引导社会舆论,塑造公众观点。
然而,媒体导向与报道真实性之间常常存在张力。
传媒研究者应该审慎审视媒体角色与导向对舆论形成的影响,避免信息的偏颇和误导。
2. 传播渠道与传播效果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传媒研究中的传播渠道与传播效果成为重要研究对象。
不同传播渠道的特点和机制对舆论形成和传播效果产生着深远影响。
传媒学者应该对不同媒介平台和社交网络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理解舆论形成的模式和机制。
3. 信息传播与认知偏差信息传播与认知偏差是舆论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解读常常受到主观偏见和认知失真的影响,这可能导致舆论的偏颇和误判。
传媒研究者需要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手段,以准确理解舆论形成的机制和规律。
二、传播效果分析传播效果是指媒体信息传播后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和反响。
传播效果分析不仅需要考虑信息的传递和接收,还需要关注受众的反馈和行为变化。
以下将就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 观众接触与参与观众接触和参与是衡量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传媒研究者应该关注观众对媒体信息的接触和参与程度,通过调查和实证研究探讨观众的受众行为和信息接收特点。
舆论的渊源与演变初探
舆论的渊源与演变初探舆论是指公众在特定话题上的观点、意见和评论。
它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中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流向。
舆论的渊源与演变有着复杂的因素,包括传媒技术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变迁等。
本文将初步探讨舆论的渊源与演变过程。
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
早期的社会中,人们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信息和观点,形成了简单的舆论。
随着文字的出现,语言的规范化和书面文化的兴起,舆论逐渐形成了更加复杂和系统的模式。
古代文明国家中的政府和统治者通过各种手段控制舆论,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统治。
民间也有自己的舆论,通过文人雅士、声望较高的知识分子等途径传播。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和互联网的兴起,舆论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迅速和便捷,公众能够更广泛地参与舆论的形成与表达。
舆论传播的媒介也从传统的纸质媒体扩展到了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形式。
这使得舆论的传播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也给舆论的渊源和演变带来了新的挑战。
政治制度的变革是舆论渊源和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专制政权下,政府对舆论有着更加直接和严格的控制,舆论的形成和表达受到严格限制。
而在民主政治体制下,公众有更多的参与权和表达自由,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政治制度的变革也会对舆论的诉求和导向产生影响,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的进程会催生出更加积极、公正和自由的舆论环境。
社会变迁也是舆论渊源和演变的重要动力。
随着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公众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舆论的形成和演变是社会变迁的反映,反过来也会对社会变迁产生影响。
舆论的形成和表达既受到社会结构和利益集团的影响,也受到公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观念的驱动。
舆论是人类社会中的重要现象,它的渊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传媒技术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变革和社会变迁都是舆论渊源和演变的重要因素。
网络新媒体语境下舆论形成机制的梳理
网络新媒体语境下舆论形成机制的梳理1.1 网络新媒体语境下舆论的形成过程1.1.1 酝酿期:相关问题埋下伏笔一般情况下,舆论在形成前都有一个酝酿期。
比如,越来越严重的雾霾问题就是柴静《穹顶之下》事件的伏笔。
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而这些问题通常为日后舆论的形成打下基础。
虽然这些问题分布在不同领域,但无疑都是公众最为关注的。
纵观2011年至2014年的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网络热点舆情报告,网络热点事件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矛盾、民生问题、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吏治反腐、社会道德、公众人物舆情、涉外涉军和其他。
在网络舆论形成前的酝酿期,相关问题及事件是一直存在的也是人们一直所关心的,只不过这些信息仅仅零散地分布在网络中,浏览量也极其有限,当发生刺激性事件时,这些信息就会迅速汇集并加入新的信息,公众对其关注度迅速增加,从而引发舆论热潮。
1.1.2 爆发期:发生刺激性事件,引发舆论刺激性事件的出现,促使了舆论的爆发。
例如社会变动、重大改革、突发事件等等,一些突发事件是长期困扰公众的问题的表露,而这类事件占引爆网络舆论的大多数。
当发生刺激性事件时,往往会唤起公众在舆论的酝酿期对该问题的记忆,加之公众对该事件的价值观念、心理因素、情感因素等发生碰撞,便会引发种种讨论,公众对其关注度逐渐上升,将自己的态度、观点、情绪通过发帖、评论、转载等方式发布在网络上。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能同时注意到刺激性事件的发生,但由于网络新媒体的特性,会在短时间内将信息大范围传播,如在微博上形成热门话题,在微信朋友圈中产生“刷屏”……便会引起全社会的注意,引爆舆论热潮。
因为刺激性事件刚刚出现,相关信息并不完善,人们也在进一步寻求信息的过程中,所以这一时期的舆论往往缺少理性,偏向情绪化。
1.1.3 胶着期:各方意见使舆论胶着反复随着舆论的进一步发酵,意见领袖、专家学者、高层领导等纷纷发表观点,由于他们有权威、有学识、有思想,发表的言论普遍会引起公众的关注,使舆论胶着反复。
舆论形成过程和机制
从宜黄拆迁自焚事件看舆论形成的过程 08级新闻二班陈艳 08260435 案例:2010年9月10日,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凤冈镇发生一起因拆迁引发的自焚事件,三人被烧成重伤。
事件发生后,三人被送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抢救。
9月18日凌晨1时左右,伤者叶忠诚因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当地政府为了封锁消息,竟公然到医院“抢尸”并囚禁钟氏姐妹,钟家姐妹被迫躲进厕所然后在博客上第一次将强拆消息发到网上,被无数网友转载以及媒体报道。
在舆论的密集关注下,江西抚州宜黄“9·10”拆迁自焚事件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9月17日,宜黄县委书记、县长被立案调查,率队拆迁的常务副县长被免职。
10月10日,江西省委宣传部发布新闻称,宜黄县委书记邱建国已被免职,县长苏建国也被提请免去县长一职,此前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宜黄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敏军已经被免职。
分析:舆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糅合过程,它不仅受到社会环境和公众心理的影响,还受客体的差异的影响,所以对于舆论,我们必须根据其具体情况看待它的形成过程。
在舆论认识形成过程中,人们一般认为有四个方面即:一、社会变动、较大的事件发生刺激性意见的出现。
二、意见在社会群体的互动中趋势。
三、权利组织及其领导人、大众传播媒介促成所希望的舆论。
四、文化与道德传统对舆论形成的制约。
这四个方面是舆论形成的一般考虑,也可以说是内在的一种规律,但是正如前面所讲的一样,舆论的形成受许多方面的影响,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就以宜黄强拆事件为例来具体说明。
首先,某一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或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它的关注、议论和评说,这是舆论形成的一个前提条件,也就是俗称的意见的产生,这种意见的产生是以社会问题的出现为基础,宜黄的强拆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关乎于民生的社会问题,随之而来的网友转载和媒体曝光都极大的推动了意见的产生,从而达到了舆论产生的先决条件。
其次,就宜黄事件多种意见的交汇和碰撞,便使它成为更加受人关注的议题,引发人们对于事件更激烈的讨论,形成意见在社会群体中的互动。
网络舆论形成的原因与规避机制探析
网络舆论形成的原因与规避机制探析作者:王树亮刘姌来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04期摘要:网络舆论虽是社会舆论的一部分,但在形成原因与破解之道等方面却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社会失范事件的刺激、表达机制的缺失、网络的工具性优势、网络传媒的利益诉求及价值共识的内在支撑等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因此,应立足于政府、法治、网络媒体与网民的四重视角,建构以政府疏导为主体、以法治建设为保障、以网络媒体为关键、以网民素养提升为基础的规避机制。
关键词:网络舆论;形成原因;规避机制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4)04-0027-04随着网络化的快速普及与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 62尤其是为“个体声音”汇集成网络舆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对此胡锦涛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 [2] 2014年2月27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组长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标志着网络安全正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彰显出党中央对事关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网络舆论的高度重视。
网络舆论虽然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但却是现实社会的真实的“影像”,并以独特的“围观权力”影响着现实生活。
鉴于网络舆论形成后的巨大影响与疏导之难,本文将研究重心前移,采用内部解构的系统论方法,着重分析网络舆论形成的原因,并从源头上探析规避之策,以期服务于网络治理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一、网络舆论的含义网络舆论也称网络舆情,英文多采用“Electronic public opinion”,“Internet public opinion”,“Online public opinion”等词汇表达。
相比之下,“Electronic public opinion”对载体的规定更为宽泛,包括互联网、手机网、电台及电视“电子媒介”。
舆论的渊源与演变初探
舆论的渊源与演变初探舆论是指社会上一种共同的舆论倾向或观点,它是指人们对社会事件和问题的认识和评价。
舆论的渊源和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话题,涉及到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从舆论的渊源、演变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初探,以期对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来探讨舆论的渊源。
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在古代社会,由于信息传播的受限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完善,舆论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
随着社会的发展,印刷术的发明及其普及使得舆论的传播得到了极大的促进。
此后,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舆论的传播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快速化。
目前,互联网的出现更是使得舆论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舆论的渊源可以归结为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历史进程。
我们来谈谈舆论的演变。
舆论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而又持续的过程。
舆论的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技术的发展、传媒的变革、社会政治的变化等。
在古代社会,舆论受到种种限制,比如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控制、通讯方式的不发达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进步,舆论逐渐得到了解放,大众传媒开始扮演着舆论传播的重要角色。
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舆论的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社交媒体的兴起更是使得个人舆论参与的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舆论的演变是由技术、制度、社会变迁等多种因素所共同影响的。
我们来讨论舆论的影响。
舆论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舆论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通过舆论的传播,社会上的新观念、新知识得以广泛传播,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舆论可以反映社会的民意,通过关注舆论可以了解社会民意的动向,为政府决策和社会活动提供参考。
舆论也可以塑造社会的价值观念,通过大众传媒的引导,舆论可以对社会价值观念进行引导和塑造。
舆论对个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个人通过参与舆论可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舆论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
舆论的渊源和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过程。
舆论学讲稿 舆论的形成过程
舆论的形成过程什么是舆论?前面已经介绍过关于它的定义。
简单地说,舆论指的就是某一特定的群体中大多数成员针对他们所共同关心的事务进行公开的评价和议论。
可以说,议论就是舆论的外在形式,也是舆论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但并不是所有的议论都是舆论,只有当议论具有一定的广度,即覆盖了一定的空间,作用于舆论的客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并对客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时,议论才形成舆论。
从议论到舆论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受社会环境、公众心理、舆论客体等多方面的影响,很难用一个固定的程式来概括它。
但鉴于它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给舆论的形成过程梳理出个大致的轮廓。
一般理解中,舆论的形成可以简单分为意见产生、意见整合以及获得影响力三个阶段。
首先,来看舆论形成的第一个阶段——问题、事件的出现引发议论,从而造成意见的产生。
一、意见的产生——问题、事件的出现引发议论舆论的发生总是起因于社会上所发生的特殊事件,或超越、违反社会规范的特殊行为,并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正是人们对特殊事件和行为的关注,因而出现众说纷纭的现象,议论中可能还会夹杂种种情绪表现。
1、问题发生——社会矛盾的出现舆论是对社会现实的意见,总是来源于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我们已经熟悉的事情是很难以引起我们的注意的,从而也就难以形成舆论。
比如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中央一套每晚七点准时播放的《新闻联播》,人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因此也就没有引起议论进而形成舆论的可能性。
舆论的形成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社会中矛盾的出现。
当社会矛盾不能得到很快的解决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进而引发议论。
作为舆论客体的社会问题,主要有3个基本特点,即公共性、冲突与反常性以及现实性。
所以问题的发生也就意味着值得社会关注的公共问题,通常是那些有争议的、不合常规的、现实的那些舆论问题。
例如追星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现象,为了能看一眼自己所喜爱的明星,一些歌迷、影迷苦苦追寻他们的信息资源,这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不足以引发议论。
浅谈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
热点
浅谈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
汤
琼
摘要 本文通过对网络事件的分析, 揭示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并认为网络舆论经过焦点事件的出现� 信息类 流言传播� 虚拟 社会生活介 入现实社会 生活等三个步骤发挥其作用 � 关键词: 网络舆 论 焦点事件 流 言传播 虚拟生活介入现实生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所谓舆论,是指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 放等特点导致的,这种复制传播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某一 现象� 问题所表达的信念� 态度� 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具 信息快速地传送到广大受众,信息内容通常是围绕人们比 有相对的一致性, 其强烈程度和持续性, 对社会发展及有关 较关心的� 涉及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 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 当焦点事件出现在网络中后,互联网上的公众通过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与 闻组回帖� BBS 论坛等多种网络传播形式, 自由地发表对于 社会舆论迅速融合,产生了一种新的舆论形式�� � 网络舆 此焦点事件的带有倾向性的意见� 而对于网民来说, 很多人 论�民意反映的集约性� 普遍性� 可视性在网络舆论得到最 就某条新闻产生关注, 持续发表意 见, 自然而然就特定题目 为显明 的反应, 在现有的能 比较真实 � 直接 � 及时 反映民意 形成了一个讨论空间, 出现意见矛 盾或意见群 集� 再通过网 的手段上, 网络舆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络独有的 "意见 公开市场" 的特 点展开讨论, 进行意 见的交 从陕西 "华南虎" 事件到香港 "艳照门" 事件, 再到 "抵制 锋和碰撞 � 认 同与融合, 获得大体 一致的意见 , 并对 焦点事 家乐福" 事件, 从 "范跑跑" "郭跳跳" � 到 "三鹿毒奶粉" , 这一 件产生一定的影响� 串串的网络事件无不轰动全国,并彰显了网络舆论的强大 总之, 一般来说, 网络舆论主要通过网站以多种形式集 力量�这些典型的网络传播事件, 都有着社会反响大� 持续 中报道, 以及网民通过新闻跟贴� 论坛上贴等手段来实现� 时间长� 舆论信息多等显著的共性, 同时也凸显了网络舆论 三 事件舆论由虚拟世界走向现实世界 存在的诸多问题� 通过对事例分析, 本人认为网络舆论的形 互联网上引发舆论大潮的单条新闻,可能是人们直接 成大致有以下三个过程� 发布于网络,也可能转载自传统媒体�一旦这条新闻的事 一 焦点事件的出现 件具备强大的引力,体现了社会的不公,触动了集体的情 网络舆论的形成, 首先是焦点事件的 出现� 网络上出现 绪,就会很快在网络上形成讨论热潮,形成初步的民意体 的焦点事件的形成方式主要有两种: 验�而这种讨论热潮及民意体验又无可避免地会被敏感的 一是网络媒体自身形成产生的, 即媒 体或网民发布的 � 传统媒体注意到� 于是, 一些传统媒体开始跟进调查并利用 反映社会现象或事件的原创性帖子�这些议题并非来自报 网络素材进行深入报道, 在发展了事件源头的 同时, 甚至将 纸� 广播和电 视等传统媒 体, 而 是来自广大网 民自己起草 � 网络上的观点加以提炼集中,将虚拟世界的话语带回现实 发布旨在披露情况� 引起论坛成员注意并引发共鸣的帖子� 世界中, 并进而影响社会公众�此时 , 网络媒体会继续展开 这主要是由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而形成的焦点事件, "辽 报道并大量集中转载传统媒体的报道和评论�由于传统媒 宁女视 频骂人" 和 "海艺辱师" 等事件 最初都是源 于互联网 体在长期的传播活动中积累的品牌效应和公信度,在网络 的� 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交互作用下,在网友的持续关注与评论 二是 由传统媒体 "转 接" 过 来的, 即传统媒体 发布的新 中, 一种被提升观点化的民意被越 来越多的人 认识到, 社会 闻报道引起网络媒体和网民的关注, 在网络上形成讨论点� 舆论也就随之而形成了� 2003 年发生的 " 孙志刚案 " 就是一个 典型的由 传统媒 体转 综上所述, 网络的自由开放性,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 接到网络媒体的舆论事件, 最初由 � 南方都市报� 报道之后, 络舆论的形成过程� 同时,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力 新浪� 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及其他网络传播形式相继转载, 量, 其影响和作 用是不可低 估的, 它就像一把 双刃剑, 既有 在网络 上引发了大 争论, 并 最终导致 �收容 遣散办法� 的废 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影响, 只有分其形成过 程, 探索其形 除�另外, 细化到网络传媒本身, 焦点事件主要是通过个人 成机制, 才能有针对性地对网络舆 论进行引导 � 网站 (页 ) � 电子邮件� BBS 论坛� 新闻组� 聊天室等多种网络 本文以具体网络事件为例,简要分析了网络舆论形成 传播形式而产生的,这也是焦点事件形成的最主要的方式 的三个重要环节�而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决定了它的特 和途径� 点和社会影响,我们理应加强对网络舆论各个环节的理论 二 事件类流言性传播 研究, 深入了解网络舆论形成要素和传播过程, 把握网络舆 G � 奥尔波特 和 L � 波斯特曼对 1942 年美国"珍珠港事 论的特点,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够对网络舆论做出更准确的 件 "期间 战时 谣言的 分析 中,指 出了形 成谣言 的两 个条 判断与更科学的引导, 促进网络文 化的建设和 监管, 充分发 件�� � 事件的重要性和信息的模糊性�所谓流言,是一种 挥互联网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信源不明� 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 通常发生在社会环 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功能 参考文献: � 减弱的时期�类流言性传播指的是网络事件类似于流言毫 陈力丹: �舆论学�� � 舆论导向研究� ,中国广播电 � � 无约束地在网络上快速广泛地散布 � � � 视出版社, 年� � 2008 年 10 月份的 "� 广 � 元柑橘 � � 事件" 就是 如此 , 一 条不 周晓虹: �传播的畸变�� � 对 " " 传言的一种社 准确的消息使 "蛆虫柑橘 � � " 瞬间成了网络上各大论坛讨论的 � � 会心理学分析� , �抗非典特别报道� , 年� 关键词,相关部门和权威媒体一再申明也难以挽回消费者 的信心, 导致柑橘的严重滞销 � � � � � 作者简介: 汤琼, 女, �, 江西人, 硕士, 讲师, 研究 网络 事件的流言 性传播是由 网络传播自身 的自由� 开 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作单位: 南昌大学 科学技术学 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舆论形成机制与过程
——以“钟如九微博直播”事件为例
舆论是指某一特定的群体或集群中大多数成员针对他们所共同关心的事务进行公开的评价和议论。
可以说,议论即为舆论的外在形式,也是舆论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但不是所有的议论都是舆论,只有当议论具有一定的广度即覆盖了一定的空间,作用于舆论的客体引起了社会决策机构的关注,并使客体发生一定的效力时,议论才形成舆论。
因此,了解舆论的形成机制与过程对我们研究舆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0年9月10日,一起“钉子户”自焚的悲剧在江西省宜黄县发生。
事件发生后,钟家被烧伤的三人在燃烧现场的图片等相关情况迅速被传到了网络上。
此后,有记者在微博上“直播”事件进展,钟家最小的女儿钟如九也开通微博直播最新情况。
本文我们将以宜黄拆迁事件中钟如九利用微博直播自己遭遇来获取帮助的事件为具体案例来分析舆论形成机制与过程。
一、舆论形成各要素分析
舆论涉及到主体、客体和介体等几个要素。
舆论的主体是众人之论的社会公众,是群体性的意识活动。
舆论的客体也即社会公众所要表达的事实和状态或者叫“特定事态”,这是社会公众关注的对象。
舆论介体是联结主体和客体的中介和桥梁。
在“钟如九微博直播”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舆论涉及到的主体除了发布微博的钟如九姐妹以外,还有数量庞大的网民;而舆论客体非常明确,为“自焚事件”发生后一系列最新进展;而舆论介体则是一个新兴媒介——微博。
其实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介在信息发布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当的优势。
二、舆论形成过程
1、“刺激信息”出现
陈力丹在研究舆论的一般形成过程时把“社会变动、较大事件的发生刺激意见的出现”作为第一个因素提出,指出一种新的舆论的产生“直接来源于外界的信息刺激,……这样的外界信息一旦与公众的价值观念、历史记忆、物质利益、心理因素发生碰撞,便会激起种种议论或产生多种情绪性表现。
”这是舆论产生的最初阶段。
2010年9月16日上午8:11,《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在微博上转发网友的微博,“今天上午7点,抚州自焚事件伤者钟家的两个女儿在南昌昌北机场,欲买机票去北京,被宜黄当地四十多个人控制在机场,家属报警无用,现仍在机场,处于被扣状态
中,泣血求助网友。
”这是整个微博直播事件的开端。
被网友戏称为“女厕所攻防战”的事件就此在新浪微博上展开了直播。
“拆迁”、“自焚”、“上访”,这些刺激信息一经微博发布,便立刻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舆论就此拉开序幕。
2、舆论领袖的介入与舆论最终形成
意见领袖通过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并往往最终对舆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位网友,我妈现在情况非常危急……医院也拿不出解决办法……我们急需寻找好的烧伤专家帮她们脱离危险!我向大家跪下,求求你们了。
”这是钟如九在母亲严重烧伤后病危时发布的一条求助微博。
求助微博被转发13184次,评论3034条。
天南海北的热心网友纷纷献计献策,并分头寻找专家……诸多网友彻夜未眠,相互守望,上演了一场24小时微博接力大救援。
我们看到,转发网友中不乏影视明星姚晨和人大教授张鸣(微博)等。
这些名人往往拥有巨大数量的粉丝,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见领袖”,他们的发言往往能引起各界的很大反响,起到一定的作用。
事实也的确如此,最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系了北京304医院专家柴家科和上海瑞金医院的专家去到南昌会诊。
三、体会
舆论的形成需要各个要素都充分具备,可以说是缺一不可。
在网络媒体兴起以前,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承担了中介和意见领袖的角色,大众在这样的舆论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被动性;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现代舆论的形成机制和过程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而舆论形成要素之一的媒介——网络,也是唾手可得。
我们看到,在网络上,舆论的形成过程比起传统媒体有了如下特点:1、意见多元性。
千千万万的网民往往有千千万万的意见,对于同一事件最初会有很多声音。
2、意见领袖平民化。
虽然意见多元,但是并不影响舆论的最终形成,因为在网络媒体上,意见领袖也更多,不只是社会领导层、精英,更多草根也是非常具有影响力的。
3、舆论形成快速化。
在网络上,舆论形成的过程往往比传统媒体快出几倍,因为省去了制作过程,呈现出原生态的特点。
网民对各种事件有着非常快的反应,而这些反应也很快出现在了网络媒体上,所以舆论形成速度快了很多。
舆论基本上是一种道德和价值判断,并不必然追求哲理性。
所以形成的舆论一般都会有一个相同的本质,这一点不论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