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植物资源引种栽培概况
园林植物引种
引种的意义
丰富当地的植物种类
通过引种,可以将不同地区、不同气 候带的植物资源引入到当地,丰富当 地的植物种类,提高园林绿化的多样 性和景观效果。
提高生态效益
促进经济发展
引种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 培育新品种和开发新产品,可以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引种可以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 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 效益,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经过引种试验评估后,如果引入的植物品 种表现良好,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引种和推 广应用。
02
引种方法
直接引种
直接引种是指将植物从原产地直 接引入栽培区域,优点是简单快
捷,但可能存在适应性问题。
引种前需充分了解植物的生长习 性、适应性以及栽培技术,以确
保引种成功。
直接引种适用于适应性广、生命 力强的植物品种。
引在引种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了解 目标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适应 性等方面的信息,为引种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引种的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合当地环 境、生长表现良好的植物品种。
引种试验
大规模引种
在引种试验阶段,需要对引入的植物进行 适应性、生长表现等方面的观察和研究, 以评估其在新环境中的表现。
在城市绿化中,引种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生长速 度、观赏价值以及生态功能等因素。例如,可以选择具有较强抗污染能 力、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提供绿荫的植物。
引种植物的种植和养护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环节。合理的种植和养护措 施能够保证引种植物的健康生长,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城市绿化中的作 用。
园林景观设计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引种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生长习 性、形态特征、花色等方面,以创造出优美的植物景 观。同时,还需要考虑植物之间的搭配和共生关系, 以避免植物间的竞争和冲突。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黑果腺肋花楸,学名为Sorbus melanocarpa,属于蔷薇科蔷薇属的落叶乔木,是一种珍稀的植物资源。
其果实富含维生素C、多酚类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降血糖等保健功效,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
在我国,黑果腺肋花楸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备受关注,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 引种栽培现状黑果腺肋花楸原产于北美洲,我国开始引种栽培黑果腺肋花楸是在20世纪90年代。
目前,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等地。
在这些地区,黑果腺肋花楸的引种栽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树龄较小的黑果腺肋花楸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份。
在引种栽培过程中,黑果腺肋花楸的繁殖主要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方式。
种子繁殖适用于大面积的引种栽培,而扦插繁殖则更适合于优良品种的传承和繁育。
2. 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天然植物资源的重视,黑果腺肋花楸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黑果腺肋花楸的主要应用包括食用、保健、药用和园林观赏等方面。
在食用方面,黑果腺肋花楸的果实可以直接食用或者加工制作成果酱、果酒等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保健和药用方面,黑果腺肋花楸的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降血糖等功效,被广泛用于保健品和药物的生产中。
黑果腺肋花楸还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可以用于庭院、公园、景观林等场所的绿化美化。
3. 发展建议为了更好地推动黑果腺肋花楸的引种栽培和产业发展,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科研攻关。
通过对黑果腺肋花楸的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提高黑果腺肋花楸的栽培技术水平。
(2)加强品种筛选。
选育出适应我国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黑果腺肋花楸优良品种,推广种植。
(3)加强推广应用。
通过举办黑果腺肋花楸种植技术培训班、举办黑果腺肋花楸产业发展论坛等形式,提高种植户和相关企业对黑果腺肋花楸的认识和了解。
植物引种
1植物引种的意义植物引种是对现有的植物资源的选择利用,对增加某一地区内植物资源来说,具有简单易行、迅速见效的特点。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生产中,外地起源的种类和品种往往占有较大的比重。
据统计截止1970年,我国从世界各地引入的植物有267科,837种,约占中国栽培植物的25%~33%(谢孝福,1994)。
而国内地区间的引种,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具有引种利用不同地理环境下各种植物资源的优越条件,因而更有利于丰富地区内植物种类组成。
植物的引种不仅仅为人们生产活动和资源利用提供便利,同时对植物资源保存和种群扩大及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也有决定性的意义。
2植物引种的原理与存在的误区历史上植物引种在取得大量成功的同时,也有许多由于不了解引种植物的遗传特性和生态习性,从而对生产活动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自上世纪30年代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上海和华东一带,对我国养猪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缺乏对其野外竞争力和存活力的了解,逸为野生之后,迅速成为我国旱地作物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杂草,造成作物产量大大降低(徐汝梅,2003)。
因此,在植物引种工作中,需要认真总结前人引种的经验教训,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引种实践。
植物的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一些植物的基因型适应范围比较广泛,如垂柳(Salix babylonica),可以在较大区域范围内生长良好,而有些植物的基因型适应范围比较窄,如榕树(Ficus microcarpa),就只能在气候较温暖的地区正常生长,因此充分了解引种植物的遗传特性对引种工作有着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条件也影响引种植物的正常生长,德国著名的林学家H. M. Mayr 在《欧洲外地园林树木》和《在自然历史基础上的林木培育》专著中,阐述了树木引种必须遵循“气候相似”的思想和科学依据。
槭树种质资源与栽培技术研究
第七章 槭树科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一节 槭树科常见病害及防治
第二节 槭树科常见虫害及防治
第三节 红枝鸡爪槭枝枯病病原鉴定及防治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结论
参考
第八章 我国槭树科植物开发利用展望
第一节 我国当前槭树开发利用存在主要问题
二、红枫与羽毛枫整形修剪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红枫与羽毛枫整形修剪技术
第二节 红枝鸡爪槭栽培技术
一、生物学特性
二、栽培技术
三、园林用途
第三节 槭树容器苗栽培技术
一、槭树容器栽培意义
二、槭树容器栽培基本方法
第二节 我国槭树科开发利用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前景
四、按照乔灌木形态分类
五、从分类
参考
第三章 槭树种(品种)
第一节 槭树科种介绍
第二节 槭树科园艺品种介绍
第四章 槭属植物ISSR分析及黄酮提取研究
第一节 25种槭属种质资源亲缘关系ISSR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槭树容器苗生产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四、槭树容器轻型栽培基质试验研究
第四节 羽毛枫等槭树造型技术
一、槭树植物造型意义
二、青枫花瓶象形造型案例
第五节 大规格槭树及树桩移栽技术
一、大规格槭树移栽
二、树桩嫁接复壮
四、金叶鸡爪槭嫁接苗移栽技术
五、一年生嫁接苗年生长节 律
六、金叶鸡爪槭主要病虫害防治
第五节 秀丽械播种育苗技术
第六节 红枫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参考
第六章 槭树园艺品种栽培技术
第一节 红枫及羽毛枫苗木栽培整形修剪技术
植物资源面临的现状与保护
28
我国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办法
风景名胜区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发展风景名胜事业在20多年来已经建立风 景名胜区677个,面积960万公顷。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 在这些风景名胜区中有22处被列入世界生物保护圈,29处被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其中7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或自然 与文化双重遗产。 在这些风景名胜区范围内也包含了一些自然保护区如九寨沟、武 夷山等。它们也是珍稀濒危植物就地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15
我国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办法
中国重要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原称庐山森林植物园,是一座亚热 带植物园。著名的庐山特产云雾茶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均产于此,庐 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园内外植物3400多种,储藏名植物标本10万多号。 庐山上的这座植物园以研究灌木为主,兼茶果、园林、药用植物。已 收集国内外植物标本10万余种,引种驯化3400多种。
6
我国的珍稀濒危植物现状
渐危种类是指那些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很可 能成为濒危的植物。它们的分布范围和居群、植株数量正随森林被砍 伐、生境的恶化或过度开发利用而日益缩减。如我国广东西南部石灰 岩山地广泛分布的蚬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7
我国的珍稀濒危植物现状
稀有种类是指那些并不是立即就有灭绝危险的、特有的单种属或少种 属的代表植物。它们分布区有限,居群不多,植株也较稀少。或者虽 有较大的分布范围,但是零星存在。只要其分布区域发生对其生长和 繁殖不利的因素,就很容易造成渐危或濒危的状态,而且较难补救。 高山、深谷、海岛、湖沼上的许多植物属于这一类。
32
谢谢大家!
33
12
我国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办法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黑果腺肋花楸,学名Sorbus melanocarpa Maxim,属于蔷薇科蔷薇属植物。
该植物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优良的庭园观赏树种,其果实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植物观赏和药用功能需求的增加,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引种栽培现状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京、吉林、黑龙江等地,属于耐寒树种,适应性较强。
由于其观赏价值较高,加之果实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目前已被广泛引种栽培。
在引种栽培上,一般采用移植苗木或播种繁殖的方式进行。
苗木移植一般选择在春季进行,以便于树木生长季节的适应。
播种繁殖则需要选择健康成熟的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后进行播种。
在引种栽培的过程中,为了保证黑果腺肋花楸的生长和观赏效果,需要注意土壤选择、施肥和修剪等管理工作。
该树种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为宜。
在施肥方面,可适量添加腐熟有机肥和磷、钾等元素,有助于促进植株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定期的修剪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进树形的美观和植株的健康生长。
二、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植物观赏和药用功能的需求不断增加,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在城市绿化和庭园景观中,黑果腺肋花楸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庭园观赏树种。
其树形挺拔,叶片翠绿,花朵洁白而美丽,果实紫黑色光亮,整体观赏效果非常出色,受到了广大园林爱好者的喜爱。
在药用价值方面,黑果腺肋花楸的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类黄酮、锌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润肺止咳、健脾消食等药用功效。
加之近年来人们对于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黑果腺肋花楸的药用价值日益凸显,各地也积极探索其开发利用。
黑果腺肋花楸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其果实可以鲜食或加工制作成果酒、果酱等产品,有着较高的市场需求。
黑果腺肋花楸的木材也是一种优质的木材原料,可以用于家具制作、木雕等领域,有着很好的开发潜力。
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引种驯化
六、种质资源的分类 1. 本地种质资源: 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 下,经长期的栽培与选育而得到的植物品种和 类型。地方品种 2. 外地种质资源: 由国内其它地区或国外引进的 植物品种和类型。 3. 野生种质资源: 未经人们栽培的自然界野生的 园林植物。 4.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人工应用杂交、诱变等 方法所获得的变异类型
种子保存: 是以种子为繁殖材料的种类最简便、最经济、 应用最普遍的资源保存方法。 优点:种子容易采集、数量大而体积小,便于贮存、包 装、运输、分发。 1 )种子的类型 正常型( orthodox type )种子:通过适当降低种子含 水量,降低贮存温度可以显著延长其贮存时期的一类种 子。 顽拗型( recalcitrant type )种子:在干燥、低温的条 件下反而会迅速丧失生活力的一类种子。如核桃、栗、 榛、椰子、番樱桃、山竹子、油棕、南洋杉、七叶树、 杨、柳、枫、栎、樟、茶、佛手、菱筹。一般不便于种 种质资源收集的原则 • 根据收集的目的和要求、单位的具体条件和任 务,确定收集的对象,包括类别和数量; • 收集范围由近及远,根据需要先后进行; • 种苗的收集应遵照种苗调拨制度的规定,注意 检疫; • 收集工作应细致周到、清楚无误,做好登记核 对,尽量避免材料的重复和遗漏。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引种驯化
一、实验目的: 1、正确理解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 2、掌握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分类、收集、 保存与引种驯化的方法。
二、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 种质: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 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总体。 • 种质资源:携带种质的载体。可以是群体、个 体,也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个别染色体乃 至 DNA 片断。即种质应包括群体、个体、配子 及分子等不同水平的种质。 •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指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 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 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的总和,包括野生种、半野 生种和各种栽培类型。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的树种,属于蔷薇科李属植物。
其树姿优美,树冠茂密,叶色鲜艳,果实鲜艳怪异,堪称是一种优美的园林观赏树种。
目前,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已经引种栽培并逐渐得到推广,在园林绿化、观赏园林和城市美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就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进行详细阐述。
一、引种介绍黑果腺肋花楸在中国引种较早,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被引种到北京、天津、辽宁等地进行种植试验。
而引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其树形美观、光线适应性强以及生长速度较快,非常适合用于城市的园林绿化和美化。
从引种到现在,黑果腺肋花楸已经逐渐在我国的南方省份进行了推广和种植,例如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都有大面积的种植。
由于黑果腺肋花楸对土壤要求不严,因此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也逐渐开始尝试引种栽培。
二、栽培要点黑果腺肋花楸对生长环境要求不严,但是在栽培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要点需要注意。
1.土壤要求:对土壤适应性强,但以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疏松壤土为宜。
不宜种植在多湿、盐碱、粘土质的土壤中,以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
2.光照条件:黑果腺肋花楸喜光,对光线的要求较高,因此种植时应选择明亮、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栽培。
3.温度要求: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寒性稍差,因此在北方地区种植时需要做好保温措施。
4.修剪管理:合理的修剪对于黑果腺肋花楸的生长和形态非常重要。
特别是对于新植的树木,要及时进行整形修剪,促进树木的茂密丛生。
5.施肥管理:在生长期间适当施肥,可增加树木的生长速度和枝叶的繁茂。
施肥时建议施用有机肥。
三、发展现状目前,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已经逐渐得到推广,并在园林绿化、观赏园林和城市美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园林绿化方面,黑果腺肋花楸的引种栽培为我国的城市绿化工作提供了新的选择。
其树形美观,叶色鲜艳,冬季果实挂满树枝,为城市增添了生机和色彩,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
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黑果腺肋花楸是一种珍稀的植物,其原产地为美国北部和加拿大的一些地区。
在我国,黑果腺肋花楸自20世纪初引入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已经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引种栽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就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引种栽培和发展现状进行介绍。
一、引种历史及分布情况黑果腺肋花楸最早是因其枝叶秋色艳丽而作为庭园绿化树种引入我国,其引种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初,黑果腺肋花楸被引种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一些公园和庭院进行试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随着对该植物的深入研究和推广,黑果腺肋花楸逐渐被引入到更多的地区,并在一些地方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种植。
目前,黑果腺肋花楸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及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在一些城市的大街、广场、公园等场所,都可以看到这种珍稀的树种的身影。
一些植物园、科研院所等也对黑果腺肋花楸进行了引种栽培和研究。
二、引种栽培技术1. 地理环境适应性黑果腺肋花楸原产地的气候条件为温带湿润气候,耐寒,抗旱,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喜欢疏松肥沃的土壤,但也能耐一定程度的盐碱。
在我国,黑果腺肋花楸主要适合长江流域以北各省市的气候条件,并且在一些西北地区也有种植。
2. 种子繁育黑果腺肋花楸的繁育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但由于该植物的种子萌发率较低,对种子的储藏和预处理要求较高,因此在引种栽培过程中需要对种子进行特殊处理,以提高种子发芽率。
3. 基本管理黑果腺肋花楸的基本管理包括修剪、施肥、灌溉等。
对于幼苗的修剪主要是为了培养树形,并保持树冠的整洁美观;施肥主要是在春季和秋季进行,以有机肥为主;灌溉要及时适量,使土壤保持适度湿润。
三、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在我国,黑果腺肋花楸的引种栽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成效较为有限尽管黑果腺肋花楸在一些地区进行了引种栽培,但由于该植物的生长周期较长,且对种植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其成果并不十分乐观。
濒危石斛兰野生原种引种驯化栽培
4 小 结
在栽培技术方 面 ,我们通 过实地 考察石 斛属植物野生生 长环境 ( 包括 生长地 点 ,周
等石斛3 种 ,10 9 余份材料 。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和从 0
民间爱好者手 中购买 收集获得石斛种质资源。引种的石
斛属植物栽培于广西农业科学 院花卉研究所玻璃温室大 棚 中,温室具有水帘 、风机等设施设备 。
石 斛兰根系不耐水 湿 ,喜欢 通透性好 的基质 。常 常采用板植 ,根系 固定 在树皮板上 ,周 围再覆盖适 量 水苔等基 质。也可用花 盆栽培 ,使用水 苔或木 屑 、树
地 区兰属植物 资源 ,包括石 斛
后须将根部晾干后再种植 。
22 基质 i ¥ . i 0 t
兰植 物的引种保 护工作 。现将
濒危石 斛兰野 生原种引种 驯化 栽培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石斛兰为附生性兰 ,根系 肉质 、发达 ,保水能力较强 。
1 引种
2 0 年至2 1年5 08 0 月期 间, 1
围光 、温 、湿等条件 ),并结 合多年兰属植
物 栽 培 经 验 ,已成 功移 栽 成 活 引 种 的 所有 石
斛属植物资源 。从移栽 成活率 和生长情况来 看 ,所有石斛植 物在我们建立 的栽 培模式下
长 势 良好 。但 实 践 中发 现 ,不 同种 类 石 斛 在 我 们 建 立 的统 一 栽 培 模 式 下 生 长 活力 和 生 长 势 不 一 样 ,开 花 习性 也 不 一 样 。 因此 ,下一
@⑧⑤⑧
第2章 引种
5
南梅北杏
梅
自然分布范 围
引种
黄河以北 地区
6
二、引种的类型
• 简单引种(introduction) 直接引种 从原产地直接引品种于引进地,不需要人工 选择和培育,不改变其基因型,就能正常生 长发育的引种。
7
•驯化引种(domestication)
间接引种 从原产地引入种子、实生苗、花粉于引进地, 通过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培育,改变了原有 植物的基因型,才能在引进地正常生长发育, 用于栽培。
只能种1~2年
鳞茎退化 严重
43
我国目前没有 自己培育的郁 金香品种
我国至少有14种野 生郁金香
是培育中国郁金 香品种的物质基 44 础
原产热带
独木成 林
榕树
气生根 45 下垂
榕树 喜暖热多雨气候
酸性土壤 生长快、寿命长 华南地区 常见的行道树及遮 荫树 在我省的设施栽培 不能是引种成功
46
荔枝
南种北引大多结球不充实(北方可供其生长 发育的天数较短),直筒型易引种成功。北种南 引大多生长良好,但生育期因地而异。从温差小 的地方引种到温差大的地方,容易出现秋季抽薹,
反之,则易出现叶球松散或变小。
73
***甘蓝
圆头型:易抽薹,适应范围较窄
平头型:次之 尖头型:冬性强,不易抽薹,适应范围较广
尖头型
– 根据引种成功的标准进行科学评价 – 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进行经济评价
70
三、园艺植物引种规律
71
1
主要蔬菜的引种规律
***大白菜 直筒型:耐寒、耐旱性强,适应性广 卵圆型:不耐寒、不耐旱、不耐热,适应性较窄 平头型:中间类型,适应性有的品种宽,有的 品种窄
中国植物引种栽培及迁地保护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植物引种栽培及迁地保护的现状与展望一、概述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独特的植物种类。
这些植物不仅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许多珍稀植物面临着生存威胁,植物引种栽培及迁地保护工作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植物引种栽培是指将外来植物引入新的地区进行栽培,以丰富当地的植物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
而迁地保护则是将濒危植物从原生地迁移至条件更为适宜的地区进行保护,以防止其因环境变化而灭绝。
这两项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成功引进并培育了大量外来植物,也为众多濒危植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之所。
当前中国的植物引种栽培及迁地保护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紧张使得可用于植物栽培和保护的空间日益减少;另一方面,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环境因素也对植物的生存构成了威胁。
人们对于植物资源价值的认识不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两项工作的发展。
有必要对当前中国植物引种栽培及迁地保护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也需要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植物保护方法,以实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长期维护。
1. 植物引种栽培与迁地保护的重要性植物引种栽培与迁地保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植物引种栽培有助于丰富本地植物资源,增加生物多样性,为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提供物质基础。
通过引种栽培,人们可以将外地优良植物品种引入本地,促进本地植物群落的更新与演替,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迁地保护作为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对于濒危植物种群的保存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然环境遭受破坏或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许多植物种群面临灭绝的风险。
通过迁地保护,人们可以将这些濒危植物移至安全区域进行繁殖与保护,避免其因环境恶化而灭绝。
我国园林植物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的贡献
我国园林植物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的贡献园林植物资源是植物造景的基础,中国地大物博,园林植物资源丰富多彩,仅种子植物就超过25000种以上,其中乔灌木种类约8000多种。
很多著名的园林植物以我国为分布中心,为公认的“花卉王国”。
现例举一些属中原产的中国的园林植物种类与世界种类总数的比较,见表1。
第一节、西方国家引种中国园林植物资源史实16世纪葡萄牙人首先从海上进入中国引走了甜橙,17世纪英国人,荷兰人相继而来。
1689年最早来中国采集植物的是英国的外科医生詹姆斯·坎安宁,他收集有600份标本,并命名了杉木。
专业引种开始于19世纪。
1803年,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派汤姆斯·埃义斯引走了中国的多花蔷薇、栎棠、南夭竺、木香及淡紫百合,并将此百合繁殖了l万个球。
1815年英国决定在中国建立使馆,指定植物学家克拉克·艾贝尔为使馆内科医生,他和助手引回300种植物种子,其中包括梅和六道木。
罗夫船长引走了云南山茶和紫藤,这株紫藤1818年栽于花园中,至1839年已长达55m,覆盖167m2的墙面,一次开67.5万朵花,被认为是世界上观赏植物中的一个奇迹。
从1839年起,英国多次派员来华收集园林植物资源,同时兼顾收集很多重要的经济植物资源,使我国很多珍贵、有价值的植物资源不断流向国外。
其重要人员如下: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由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派遣,在1839 -1860年中曾四次来华调查及引种。
协会命他引种野生或栽培的观赏植物及经济植物的种子,收集花园、农业和气象情报资料,并特别要他收集北京故宫御花园中桃的栽培品种、不同品质的茶叶、在香港的灯笼花生长环境,调查有无黄色重瓣月季、黄色山茶及蓝色芍药等,收集荷花的变种。
佛手。
金柑、食用百合及做宣纸的原料植物,分析植被生长茂密处自然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适合山茶。
杜鹃、菊花。
灯笼花等植物生长的栽培土壤理化性质。
福琼从中国引走了秋牡丹、桔梗、金钟花、构骨、石岩杜鹃、柏木、阔叶十大功劳、榆叶梅、榕树、搜疏、12-13种牡丹栽培品种、二种小菊变种和云杜鹃。
浅谈中国植物引种与迁地保护
28 2017, V ol.37, No.08农业与技术※农业科学浅谈中国植物引种与迁地保护司姗姗(山东省东阿县农业局,山东东阿 252201)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植物引种与迁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文就中国植物引种与迁地保护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前景进行了综合的论述。
我国当前植物园的栽培植物种类已经超过了400多个科目的25000多种,种类数量庞大。
那么如何对这些植物的引种与迁地的过程进行保护,本文将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并且就当前的保护形式对于未来迁地保护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植物引种;迁地保护;现状与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S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028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从工业革命一路走到今天,生产能力的巨大变革改变了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与人均寿命。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工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也是非常可怕的,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型工业,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植物引种在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植物引种与迁地保护的课题也是经常被环境保护部门所提起,从全国范围来看,可以看到植物引种与迁地保护的政策落实情况还是比较具有成效的,由于我国物产丰富,是引种大国,所以在这个方面下的功夫也比较多。
我们也要看到,在实际引种与迁地保护过程中,有些地区部门在贯彻落实政策的过程中有所疏漏,只是把保护作为一种形式,而没有实际起到保护应该发挥的作用,并且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
1我国植物引种与迁地保护现状植物迁地保护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的实施手段,在整个植物多样性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实植物迁地保护与植物的就地保护的要求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他们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对于人类有用的植物的正常生长、生存,以此来保存他们的经济价值。
不仅如此,迁地保护比就地保护还有一些突出的优势,比如在对于一些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的珍惜动植物的时候,由于他们的生存环境已经遭到根本性破坏,直接恢复他们的生存环境进行就地保护的难度较大,那么这个时候一般都会选择迁地保护。
贵州省野生百合属植物引种栽培及保护利用现状
海 拔 高度 1 1~ 1m, 0 1 l 常年 平 均气 温 1℃。 2 4 4 栽培 地 是肥 沃
的砂 壤 土 , 势 高 、 水 良好 、 质疏 松 。 好 地 后 , 足 基 地 排 土 选 施
肥。 先撒 施 优 质腐 熟 厩肥 , 翻 2 ~ 0 m, 细整 平 。 耕 53c 耕 整地 成
22 栽 培 管 理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百合 属 植物 主 要分 布在 亚 洲 东部 、 欧洲 、 美洲 等 北 半 北
百合喜凉爽 , 耐寒 , 干燥 , 水 涝 , 应范 围广 。 较 喜 怕 适 20 0 9年 3月 , 引种 的百合 种 植在 贵州 省植 物 园 内 。 把 贵州 省
植 物园 地处 中亚热带 , 理位置 为北纬 2 。4 , 经 164 地 6 3 东 0  ̄2 ,
I t o u t n Cu tv t n. r t c i n a d Ut i a i n o ih u W i ii m Re o r e n r d c o li a i P o e t n i z to f Gu z o o o l l Ll d u L. s u c s ZHU Li CHU Ro g S n UN Ch o a ( u z o oa ia a d n Guy n u z o 5 O 4) G ih uB tn c l r e . ia gG ih u5 0 O G Ab ta t Guz o i u . p ce n it b t nweei t d c d t eit d c inw ss mmaie n s rw hp t r so s re . e sr c ih uL l m L s e isa dd s i ui r r u e , r u t a i r o no h no o u rzd a di o t a t nwa b e v d r tg e nl
植物引种
1植物引种的意义植物引种是对现有的植物资源的选择利用,对增加某一地区内植物资源来说,具有简单易行、迅速见效的特点。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生产中,外地起源的种类和品种往往占有较大的比重。
据统计截止1970年,我国从世界各地引入的植物有267科,837种,约占中国栽培植物的25%~33%(谢孝福,1994)。
而国内地区间的引种,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具有引种利用不同地理环境下各种植物资源的优越条件,因而更有利于丰富地区内植物种类组成。
植物的引种不仅仅为人们生产活动和资源利用提供便利,同时对植物资源保存和种群扩大及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也有决定性的意义。
2植物引种的原理与存在的误区历史上植物引种在取得大量成功的同时,也有许多由于不了解引种植物的遗传特性和生态习性,从而对生产活动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自上世纪30年代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上海和华东一带,对我国养猪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缺乏对其野外竞争力和存活力的了解,逸为野生之后,迅速成为我国旱地作物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杂草,造成作物产量大大降低(徐汝梅,2003)。
因此,在植物引种工作中,需要认真总结前人引种的经验教训,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引种实践。
植物的引种是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的迁移,这种适应范围受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一些植物的基因型适应范围比较广泛,如垂柳(Salix babylonica),可以在较大区域范围内生长良好,而有些植物的基因型适应范围比较窄,如榕树(Ficus microcarpa),就只能在气候较温暖的地区正常生长,因此充分了解引种植物的遗传特性对引种工作有着指导作用。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条件也影响引种植物的正常生长,德国著名的林学家H. M. Mayr 在《欧洲外地园林树木》和《在自然历史基础上的林木培育》专著中,阐述了树木引种必须遵循“气候相似”的思想和科学依据。
西蒙得木在我国引种栽培及发展现状介绍
西蒙得木在我国引种栽培及发展现状介绍张元培3.1.1 初试1978年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吴征镒先生从美国带回壹公斤西蒙得木种子,中国科学院率先开始西蒙得木的引种研究,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美时,爱国侨胞谭浪英先生送给邓小平同志一袋西蒙得木种子,并建议在中国发展这种被称为“液体黄金”的,现代“生化农业”高科技农产品。
根据邓小平同志指示的精神,八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从美国引进西蒙得木种子在云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等南方十二省、市和新疆自治区进行西蒙得木引种试验研究,经过9年的艰苦努力,在云南省、四川省引种试种成功。
云南省永胜县、四川省攀枝花和会东县生长较好,生长量、结实量、种子含油量达到或超过原产地水平。
福建省在特定条件下也取得一定成功。
其他省份主要因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末能成功。
至此全国性引种初试基本结束,共历时九年。
在九年的全国性初试阶段,中国科学院系统调集了当时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昆明植物所抽调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组成课题组)。
诸远章先生进行了西蒙得木播种育苗试验,研究了不同基质、播种深度、药剂处理对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汤福泉先生等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扦插试验,生根率只有30%。
阙国宁先生等进行组织培养试验表明,组培生根率平均为72.6%~94%,但出瓶技术尚未解决。
代正福先生从西蒙得木生长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自然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发展西蒙得木是可行的。
朱大业先生等根据西蒙得木生态学特性和气候相似引种理论,应用模糊识别原理,将引种地和原产地物种区划比较,划分为适宜引种区、较适宜引种区、可能引种区、不宜引种区,对西蒙得木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对比,确定了西蒙得木在我国西南、华南、东南地区的引种只宜在我国北纬28?以南(不包括贵州省)的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南半部地区引种栽培,引种布局的重点应放在滇川邻接的金沙江流域、云南澜沧江流域、怒江流域、元江流域等干热河谷地区,对西蒙得木推广栽培具有指导意义,到1986年项目研究基本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植物资源引种栽培概况(一)野生植物资源引种栽培早在公元前111年,我们的劳动人民就提出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引种原则,北魏贾思勰也在《齐民要术》里提到“顺天时,量地利”和“人力至,抑或可以回天”等引种原则,可以说起步很早。
1950年 4月,国务院曾发出“关于利用和收集我国野生植物原料”的指示,1年之内,组织3万多人在继承我国野生植物资源传统利用的基础上,开展了空前规模的全国性野生植物资源清查,采集了20多万号标本,完成万余次的化验,初步摸清了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数量和应用价值,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其中药用野生植物的开发研究最为突出,各省区不同程度上建立了药用植物资源收集区,对主要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开展药理和疗效试验,在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近年国内外学者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防癌抗癌植物资源筛选,取得可喜进展,应用野生植物治疗疑难疾病方面也获得显著效果,如红豆杉、黄草等珍贵药用植物近年已经从利用野生资源逐步转向了人工栽培,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果用资源方面,猕猴桃、刺梨、沙棘、余甘子,山茱萸等,不久前还是野生状态下的植物,由于探明其含有特殊营养成分和独特的食疗效果,近年各地均有迅速的发展。
在良种选育,人工栽培、资源建设、食疗效果及工业化生产加工工艺各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初步形成规模生产,开发出一批系列产品,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
此外,在食用干鲜果的开发上,浙江的胡柚、香榧、山核桃、杨梅、青梅、桃形李;云南的核桃、板栗;湖南的无核香柚;江苏的银杏等,在近年的开发中,均呈现发展趋势。
国内许多单位在筛选抗虫,杀菌的野生植物资源中,初步发现活性在80%~90%的野生植物主要有地榆、苦参、毛蓖、黄芹、酸模、节蓼、黄花蒿、荐草及萝荤等。
这些植物所含的生物碱盐、皂甙、黄酮及挥发性物质,可供研制植物农药的材料。
从菊科、松科等植物中提取挥发性油,亦可直接用于病虫害防治。
从许多经济树种的产后物中,提取害虫拒食剂及抗生育活性物质,也是研制植物农药的可行途径。
这些初步研究,为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研制长效、无公害的新一代农药打下基础,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另外,食用植物色素方面已研制出越桔红、玫瑰茄红等;栀子的多种制品,紫胶色素等也研制成功;在野生植物的筛选基础上研制成功了PW植物胶;在能源植物研究方面已初步确认黑皂树油、小桐子油用于各种柴油机燃料的可能性:对野生果胶植物豆腐柴进行了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系列研宄,并研制出了产品;东北、西北在开发月见草中分别取得很高经济效益;我国还对蜜源植物的分布、蜜源花粉的开发利用及蜜源植物的评价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对绞股蓝饮料产品已开发研制;对紫胶虫寄主树黄檀、火绳树、合欢、木豆等进行了系列研宄;近年又对紫胶虫寄主树大叶千斤拔的生物学特性,产胶能力和胶质等进行了研究并在南方推广应用;对白蜡虫寄主树白蜡树、女贞;五倍子寄主树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苦灯藓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热带野生油料植物,糖料植物的研究、引种、开发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园林观赏植物的需要量猛增,各地在观赏植物的野生驯化栽培中进展很快,如冬樱花、石楠、云南拟单性木兰、报春、云南山茶等已经被成功驯化栽培,丰富了园林植物。
(二)外来植物资源引种栽培由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及栽培技术或历史的影响,植物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各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天然物种或类型;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又导致了人工培育的新品种在国际或国内不同区域的分布差距,因此,引进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或生态保护的外来物种或品种,也是现代植物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工作。
在引进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植物资源方面,国际上有很多非常成功、给引入国或引入地带来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案例。
辐射松天然野生群体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国和墨西哥的西海岸,据估计,辐射松在原产地目前保存面积不到5000ha,而且生长差,也不是当地的用材林树种。
但现在澳洲和新西兰、智利等广为种植, 主要用于造纸、建筑和木材加工。
辐射松最早在1857年引入澳洲,目前澳洲的辐射松栽培面积达到750,500ha,每年原木产值4 亿澳元;辐射松产业也是新西兰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林业从业人员约占总人口的 0.56%。
通过现代遗传育种和集约经营技术,锯材的采伐周期从40-45年减少到了25~30年(Wu,2007),当前新西兰辐射松人工林单位面积产量已比60年前提高了30%,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平均年生长量为18 m3/ha.yr, 立地条件好的超过30 m3/ha.yr,在新西兰有50m3/ha.y的记录。
桉树目前已知道的有七百多种,原产地绝大多数生长在澳洲大陆,少部分生长于邻近的新几内亚岛和印度尼西亚,以及一种分布于菲律宾群岛。
19世纪引种至世界各地,目前有12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栽培。
目前全世界桉树种植面积已有上千万公顷,约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1/3,其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都是任何其他树种难以相比的,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松树和杨树)。
我国桉树种植面积居巴西、印度之后排在第三位,面积已达200-300万公顷,且上升势头不减,每年大约以20万公顷的速度向上递增。
在1890年,桉树由意大利人引入我国,当时是送给清朝慈禧太后的,一直作为观赏树栽培。
1984年,我国正式与澳大利亚开展引种与丰产栽培技术合作。
在广西东门林场先后引进桉树174个树种200多个种源,通过品种改良和高产综合试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桉树基因库。
我国主要种植于云南、广东、广西及川西等省区。
种植品种有蓝桉、直干蓝桉、柠檬桉、大叶桉及观叶型铜钱桉5种,桉叶可以提取桉油(芳香油),叶及精油可入药,有消炎杀菌、健胃、祛痰、驱风之效。
木材具有质细、耐腐,心材可抗白蚁,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造船、码头、造纸、矿井、养畜圈舍、燃料等各行各业,经济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属楝科,原产印度,后引种到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的五十多个国家。
印楝是重要的生物农药植物,含有多种杀虫、杀菌的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印楝素,以种子中的含量最高,一般为0.3%-0.4%,可防治200多种危害农林、仓库的害虫,有杀精避孕、利尿等功效。
老叶可治溃疡、疖,消毒杀菌。
树皮可提取杀虫剂和抗癌剂。
根治疗皮肤病。
印楝种子含油率20%左右,可用于制作肥皂、牙膏、化妆品等,油饼是高效有机肥料。
木材质似红木,可作家俱。
印楝耐旱,是干热地区绿化造林的优良树种。
我国海南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引种印楝,九十年代中期,云南省引种印楝。
红河州自1999年开始引种印楝以来,把印楝作为一个产业来培植,到2003年全州已种植印楝20余万亩。
据统计,北京近30年来引进的外来园林植物已超过100种,其中的一些优秀种类,已经在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北京园林科学研究所于1983年从德国引入的金叶女贞,已成为我国东部和中北部城市绿化中重要的彩叶树种。
丰花月季的引进,也填补了我国城市园林中缺乏地被型月季的空白,为北方城市园林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以说,没有外来品种的引进,就没有我国目前丰富多彩的城市园林植物。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元江县林业局、元谋县林业局等完成的国家林业局948创新项目"干热河谷引进生态经济型植物技术创新与示范"的研究,在前期从国外引进印楝、木豆、印度黄檀、久树种质资源和相应繁殖栽培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基础上,收集保存印楝种源36个、久树种源2个、印度黄檀种源10个、木豆品种40个,并营建种质资源圃210亩,筛选出印楝素含量超过0.75%的印楝优良单株35株,建立11个优株无性系收集区,嫁接优良无性系苗6000余株;筛选出5个木豆优良品种,提出了印楝苗木培育技术、印度黄檀苗木培育技术,在金沙江、红河流域地区营建印楝、印度黄檀、木豆、久树试验示范林5800亩,印楝、木豆及其混交模式辐射推广66570亩,为恢复我国西部干热河谷的植被,发挥热区生态经济打下了基础,从江浙引进的大果杨梅已成为昆明富民等周边地区的新兴水果,在初夏成熟上市,满足了市场的需要的同时,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世界绿色产业、生物产业的发展,国际间的植物引种研究和应用栽培活动非常频繁,从园艺新品种,农业上的蔬菜、花卉、牧草、作物新品种到药用植物、能源植物、生态植物等,各国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国际间资源的共享和植物引种事业的发展。
(三)外来入侵植物但近年世界各国对大规模种植外来植物带来的生态问题早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我国对桉树的研究也显示,外来的桉树较本土林种(如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荒坡灌草丛)保持水土效果和自我更新能力均很差,对原生物种有极大排抑性,大面积连片种植,很容易导致土地贫瘠,原生物种衰减、生态退化等严重的生态危机,形成“绿色荒漠化”。
近年我国大量的水保植物和优良牧草、草坪草均从国外进口,城市周围植被恢复或绿化美化环境中大量使用外来种,甚至在一些偏远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中,也大量使用外来园林植物,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彻底改变,也成为外来入侵种的重要来源,威胁着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构成。
而我国对于生物入侵的管理,国内尚未建立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还没有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的专项法规或条例。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尽快完善引进外来物种的审批与决策机制,有意引进外来物种的单位和个人,在引进前,必须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经过主管部门审批引入的外来物种,相应的主管部门应当在进境后进行隔离监管,经过监管期未发现有不可接受风险的方可进行扩散。
从事农业外来物种引种试验的单位在生产性试验结束后,应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农业外来物种引种安全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