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武则天时期唐朝诗歌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武则天时期唐朝诗歌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
袁梦蓓
摘要:武则天时期是唐诗走向繁荣的过渡阶段,为唐诗发展高潮的到来作了铺垫,使一批以文学见长的寒士跻身朝列,对盛唐文学的繁荣产生了直接的促进作用。武则天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不同于男性君主的政治手段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关键词:武则天诗歌文学
Abstract:Empress Wu Tang period was a transitional phase towards prosperity for the Tang Dynasty was foreshadowing the arriv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ide, so that a number of literary known for Scholars among the North Korea out of the prosperity of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had a direct role in promoting.Empress Wu of women in her unique perspective and different from the male monarch of the political mea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created a unique environment.
Key words:Wuzetian poem promoting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统治唐朝达半个多世纪,对当时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诗歌为例,粗略梳理武则天时期诗歌发展的状况,并进而探讨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一、发展状况
初唐是唐诗繁荣昌盛的酝酿准备时期。在近百年期间,由于宫廷内外诗人的相互推动,相互补救,唐诗一方面革除齐梁余习,一方面完善表现艺术,实现了重大的变革和发展。开国之初,太宗君臣在文学创作上明确提出反对浮华淫糜。为求文质彬彬的主张和理想,他们歌唱建国伟业,宣扬大唐声威。不少作品风度雍容雅正,气象壮丽恢弘,显示了南北合流的文学趋势,传达出诗歌变革的时代信息。高宗朝诗人上官仪适应诗歌演进的要求,在艺术表现、写作技巧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律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是宫廷之外的优秀诗人,史称初唐四杰。为了矫正六朝以来的浮靡风气,补救龙朔变体的缺失,他们坚持轻“绮碎”而重“骨气”的美学追求,突破宫廷诗歌应制奉和、歌功颂德的狭小气局,转向对江山塞漠和个人性灵的书写,极大地拓展了诗歌内容的领域。同时他们的创作又促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和七言歌行的发展。(1)但是他们的诗未能完全摆脱绮艳文风的影响,尚存在着“词旨华糜”的弱点。在四杰推陈出新的基础上,陈子昂批评“齐梁间诗,彩丽竞繁”,主张诗歌应恢复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并以不少优秀创造实现了自己的理论。他的诗进一步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表现出对于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风格质朴劲健,感情昂扬激越,完全摆脱了齐梁诗歌纤弱绮糜的弊习,
承继了建安风骨的传统。同一时期的宫廷诗人杜审言、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在发展诗歌艺术方面所做的努力,恰与陈子昂的诗风革新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诗歌的演进,杜审言、沈佺期和宋之问继上官仪之后进一步总结齐梁以来的艺术成果,完成了律诗的体制建设。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铺垫了坚实的道路。但他们写作的不少侍宴、应制之作,仍然流于绮丽糜华。
二、形成原因
(一)文学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要想向前发展,都必须以前代人所达到的终点作为自己的起点。先唐诗歌创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就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2)
中国诗歌自西周初年发展到隋朝,经历一千六百多年的积累,艺术经验已经十分丰富了。如《诗经》中的部分诗句用赋比兴的手法,广泛而深刻的描写,反应现实生活。屈赋则文辞绚丽,想象奇谲,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和鲜明的个性特点。汉乐府民歌叙事性大大加强,诗歌叙事的技巧,如人物对话、独白、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建安诗歌意气俊爽,神志飞扬,词义遒劲有力,“志深而笔长”,“梗概多气”。(3)曹操文笔质朴而气韵雄壮;曹植的诗
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4)他更注意提炼语言,讲究艺术表现。阮籍把对现实黑暗的鄙弃和对理想自由生活的追求寄托在对神仙的追求中,在艺术上往往大量运用比兴手法,或借自然界的景象,或借历史故事,或描绘主观心态,以象征的手法创造意象表达情意。西晋时期的诗歌追求形式技巧,注重炼词析句,但大多缺乏现实内容。除左思外,“三张”“二陆”“两潘”的创作都表现出共同的时代倾向:多摹拟而少创作,重艺术形式而轻思想内容。左思的《咏史》开创了另一种新的风气:“左思风力”。他不是专写古人古事,而是借古人古事来抒写自己的怀抱不平,在对史的歌咏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体现个性和人格,形成了一种以史事抒怀的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方式。而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内容则贴近生活,思想感情真切深厚;他的诗句使用的都是通俗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使其诗风显得自然冲淡。南北朝时期,山水诗兴起,以谢灵运为鼻祖,他把自然山水作为独立客观的描写对象,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刻画,力求绘声绘色,形似逼真,但语言上的过分雕琢,难免有堆砌、冗长、晦涩的弊病。和谢灵运、严颜合称为“元嘉三大家”的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他的诗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和传统,具有强烈的现实性;他的诗笔力雄健,直抒胸臆,奇特瑰丽,气象雄浑,总体风格豪迈俊逸,颇富浪漫色彩。他向民歌学习,不仅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诗的形式,而且变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并可自由换韵,使七言诗更便于表现恣肆奔放的感情,拓宽了七言诗的发展道路。
齐梁时代,我国诗歌形式出现了重要变化,产生了一种讲求声律的新体诗——永明体。相对于自由的古体诗而言,新体诗的最重要特点讲究对偶和声律。谢
朓被称为齐梁诗坛的“首杰”,他发展了山水诗,并很好地实践了新体诗的创作。他的山水诗,既吸收了谢灵运的细致与逼真的长处,又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避免了谢灵运的晦涩和板滞的弊病,将精妙的景物描写与诗人的主体情感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达到了情景交融。谢眺的山水诗较少繁词冗句,语言流转,辞采华美,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体现了新诗体的基本特点。以谢朓为代表的新诗体,为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庾信,在诗歌体裁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突出成就。他融合了南北诗风,将江左文风与河朔气魄融于一身,形成苍凉刚劲的诗风。他的诗善于用典,喻意贴切,丰富了诗歌艺术表现力。他的诗歌对偶工整,声律和谐,具有明显的律化特点。庾信的诗歌创作,为唐诗的繁荣作了必要的条件。
武则天时期的诗人努力从前代的诗歌中汲取艺术影响,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前代诗歌艺术经验的丰富积累,唐诗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此成就。
(二)文学的继承、创新、发展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才可能在前代的基础上使文学的发展出现新局面。武则天时期的诗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外环境。唐朝是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的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如舟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缓解阶级矛盾、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政策。
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广开耳目,求访贤臣,量才受用,沿袭并改革隋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轻徭薄赋,劝课弄桑,戒奢从简。他在位时,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国力逐步增强,史称“贞观之志”,社会在很长一个时期内稳步发展。到武则天时期,虽然唐王朝内部的斗争不断,但对社会并没有产生什么牵动全局的影响。政治上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保障,同时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社会的安定,二者相辅相成。
唐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北方的突厥、回纥、靺鞨,西南的吐蕃、南诏等先后建立政权,开发了祖国边疆地区。唐朝前期的统治者推行比较开明的政策。唐朝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和新罗、日本、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及中亚、西亚、欧非的一些国家友好往来。
唐朝的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新罗立国还参用唐朝制度,设立国学,教授儒学。而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在高宗时期就有事例。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大都以唐制为蓝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长安城的样式。以佛教为纽带,唐朝和天竺(今印度半岛)的交往大大加强。唐朝和波斯(今伊朗)、东罗马的关系也极为友好。波斯遭到大食的侵扰,其王及儿子先后来求援;从高宗起,大食就与中国通使,持续了一个半世纪。
武则天时期的对外战争也很频繁。642年,新罗准备讨伐百济,金春秋试图建立与高句丽的联盟,高丽不但无意援助新罗,更将金春秋扣押,新罗即向唐朝求援。后契丹入侵,武氏三次出兵……但总体来说,武则天时期的社会还是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