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对策姓名:**
导师:***
专业:经济管理
年级:2007级
班别:航天班
摘要
近年来,在民营企业组织形式中,有限责任公司的比重逐年增加并占据主导地位,民营股份公司的数量也多了起来,公司制己经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现实选择。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历史以及中国的实践都证明:实现委托代理制,走向现代企业制度,是稍具规模的民营企业的必由之路。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导致了治理结构问题的出现。
我国的《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结构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公司法》对治理结构的设计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加上民营企业的自身影响因素,许多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还存在一些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企业的活动就会受到制约,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因此,改革企业治理结构成为当前众多民营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通
过案例分析对中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现状进行研究,将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问题归结为二个方面:产权问题、代理问题、董事会构成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公司治理经验提出对中国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的一些改进意见,希望本文能够对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调
整有所裨益。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是:第一,问题提出的背景、问题特征界定和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含义及其对其认识:第二,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治理模式对我国民企发展壮大的影响;;第三,中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和分析,包括对民营企业产权性质分析及存在的问题、民营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实施现状、民营企业董事会功能与结构分析:第四,从几个方面提出对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意见:第五,对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未来发展的展望。
关键字:公司治理结构家族治理模式产权改革委托代理职业经理人董事会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公司治理概念及作用结构的
1、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
2、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
第三章我国民营企业选择家族治理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及合理性
第四章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分析
1、我国民营企业产权问题
2、我国民营企业委托代理问题
3、我国民营企业董事会现状
第五章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1、我国民营企业产权结构优化
2、我国民营企业董事会建设
3、我国民营企业监事会制度的改善
4、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关系
5、我国民营企业股东治理模式
第一章绪论
民营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它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而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负有重要历史使命,涵盖丰富内涵的新的经济范畴和经济形式。它主要是指非国有直属机构的法人组织或自然人以自有资本、租赁资本、借贷资本为主,从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享有相对独立的收益权和投资权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新型的集体经济、部分乡镇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联营经济‘股份经济、外商经济和港澳台侨胞投资经济。它虽然年轻,却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由于受传统儒家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都采用家族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确实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家族企业的“家长集权制”却严重制约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但实践证明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可能一蹴而就过渡到比较完善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它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我国民营企业选择家族治理模式又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所以,探讨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在家族治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公司治理概念及作用结构的
1、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
公司治理结构,或称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系统、公司治理机制,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或称所有与控制的分离,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它涉及到激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地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
例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同时又保证经理层能以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这里所说的“结构”应该理解为兼有制度、体系和控制机制的含义。现代企业采取了股份制,在股份制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经营者不同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比单人业主制企业或合伙制企业要复杂得多。如何处理这种利益关系涉及到企业的效
率、业绩,甚至成败。处理这些利益关系需要一套相应的制度,这就形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经济学家谈论公司治理结构时,狭义地讲是指投资者(股东)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包括公司董事会的职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制度和文化的安排。它所界定的不仅是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而且包括相关利益集团(管理者、员工、客户、供货商、所在社区等)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讲公司治理结构时是指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容由一系列契约规定。这些契约包括正式契约和非正式契约。正式契约包括政府颁布的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法律,如公司法、破产法、劳动法等等,也包括企业自己的正式规定,如公司章程以及各种合同。非正式契约指由文化、社会习惯而形成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没有具体化为成文的合同,从而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但却在实实在在地起作用,如一些企业的终身雇用制或者对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工资不变的承认。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企业为谁服务(目标是什么),由谁控制,风险和利益如何在各个利益集团中分配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
建立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根据“黑猫白猫论”,只要能提高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合理的。
2、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
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如何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即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股权分散,股东有可能失去控制权,企业被内部人(即管理者)所控制。这时控制了企业的内部人有可能做出违背股东利益的决策,侵犯了股东的利益。这种情况引起投资者不愿投资或股东“用脚表决”的后果,会有损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要从制度上保证所有者(股东)的控制与利益。
二是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这包括对经理层与其他员工的激励,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处理企业各集团的利益关系,又可以避免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三章我国民营企业选择家族治理模式的客观必然性及合理性各国由于各自经济发展道路、社会文化传统和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同,经过长期的公司发展历程和企业制度的演变,从而形成了适合本国经济发展阶段及公司特定阶段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样,我国民营企业家族治理模式的形成也有其客观必然和合理性。
(一)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
我国民营企业的兴起及迅速发展时期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不发达的证券市场及资本市场致使我国的民营企业的融资主要来自家族内部网络,而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来自社会融资。法律环境的不完善使民营企业家将主要的经营管理权集中在家族人员手中,而不放心引进外部管理人员。而不发达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是民营企业家对于引进职业经理人有很多顾虑。所有的这些决定了家族治理模式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