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三章
病理学课件 第三章 炎 症
![病理学课件 第三章 炎 症](https://img.taocdn.com/s3/m/de28a8a5d5bbfd0a78567351.png)
第三章 炎 症
第二节 炎 症 介 质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是 指参与并诱导炎症发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 学物质,也称化学介质。分为外源性(细菌 及其代谢产物)和内源性(细胞及血浆)两 大类,下面主要介绍内源性炎症介质。
一、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1、 血管活性胺:包括组织胺和5-HT (1)组织胺:
二、渗 出——白细胞渗出
1、靠边与附壁 2、游出 3、趋化性:
关于引起趋化作用的生 物学机制,目前认为,白 细胞表面有一种能与趋化 因子结合的特殊受体,通 过受体机制使白细胞内的 游离Ca2+增多,刺激胞质 内的收缩蛋白收缩,促使 白细胞定向运动(图3-3)。
二、渗出—白细胞渗出与吞噬
1.靠边与附壁 2.游出 3.趋化性 4、吞噬作用(图3-4):
第三章 炎 症
第二节 炎 症 介 质 二、血浆中产生的炎症介质 1、激肽系统——缓激肽(扩张血管、增高血管壁 通透性、致痛作用) 2、补体系统:扩张血管、增高血管壁通透性、趋 化白细胞、损伤组织、增强吞噬作用 3、凝血系统——增高血管壁通透性、趋化白细胞 以上各种炎症介质的作用是相互交织、彼此促进的。
第三节 炎症的基本病变 二、渗 出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炎 症充血(图3-1)
炎症充血的发生机制与神经 体液因素有关: ⑴ 神经因素: ⑵ 体液因素:炎症介质如 组织胺、激肽及补体等均 具有较强的扩张血管作用, 体液因素的作用时间较长。
第三章 炎 症
第三节 炎症的基本病变
二、渗 出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炎 症充血(图3-1)
25g/L以下
比重
1.018以上
1.018以下
病理学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dbfbc02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c.png)
〈 二 〉 血 流 状 态 的 改 变 (Alteration of normal blood flow)(主要是指血流缓
慢及涡流形成)
1.血流缓慢及涡流时,血小板可从轴流进入 边流,增加了与内膜接触机会和粘附内膜 的可能性。
(embolus)。栓子有多种类型,最常见的是
血栓栓子。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基本与血流方向一致。
但有例外。
1.静脉系统及右心栓子→肺动脉大小不等分支 的栓塞。
2.主动脉系统及左心的栓子→栓塞各器官的小 动脉内,如脑、脾、肾、四肢等
3.门静脉系统的栓子→肝内门静脉的分支的栓 塞。
4.交叉性栓塞:右心和腔静脉栓子,右心压力 升高,通过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到左心,进 体循环
镜下:主要由血小板及少量纤维蛋白构成。
常见部位:心瓣膜和动脉的血栓、延续性血栓的 头部。
n 2. 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 n 大体:呈红白相间的花纹状。
n 镜下: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纤维蛋白 组成。常成为静脉延续血栓的体部和附壁血栓。
n 3. 红色血栓:(red thrombus) n 大体: 呈暗红色。
〈三〉气体栓塞(gas embolism):
指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循环或原溶解于 血液内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心血 管,称为气体栓塞。
1. 空气栓塞:静脉损伤破裂,100ml迅速 进入静脉,引起猝死
2. 氮气栓塞(减压病)
〈四〉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
镜下:观察到母体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 内羊水成分,包括:角化上皮、胎毛、胎 脂、胎粪小体和粘液。
病理学习题大全3
![病理学习题大全3](https://img.taocdn.com/s3/m/16aeea7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f.png)
病理学习题大全3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名词解释1. 淤血(congestion)2. 心力衰竭细胞(heart failure cell)3. 槟榔肝(nutmeg liver)4. 血肿(hematoma)5. 血栓形成(thrombosis)6. 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7. 再通(recanalization)8. 栓塞(embolism)9. 交叉性栓塞(crossed embolism)10. 气体栓塞(gas embolism)11. 梗死(infarction)12. 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13. 血栓(thrombus) 14. 白色血栓(pale thrombus)15. 附壁血栓(mural thrombus)16. 静脉石(phlebolith)17.逆行性栓塞(retrograde embolism)18. 减压病(decompression sickness)19. 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二、A型题1.“槟榔肝”是指A.肝脂肪变B.肝慢性淤血C.肝混浊肿瘤D.肝硬化E.肝慢性炎症2.门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时,可引起下列哪个脏器淤血?A.肝B.肾C.脾D.膀胱E.子宫3.下述慢性肝淤血的镜下发言烃,哪项是错误的?A.中骨静脉扩淤血B.肝窦扩张淤血C.汇管区小叶间静脉扩张淤血D.小叶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萎缩E.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4.下述哪项不符合肝淤血?A.肉眼呈红黄相间的条纹B.肝窦扩张C.肝细胞萎缩、脂肪变性D.肝细胞大片坏死E.结缔组织增生5.动脉性充血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器官体积增大B.器官重量增加C.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D.局部呈红色E.局部温度升高6.心力衰竭细胞是肺淤血时:A.肺泡内吞噬粉尘的巨噬细胞B.肺泡内含有多量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C.增生的肺泡上皮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E.肺泡腔内的巨噬细胞7.淤血时扩张充盈的血管主要是:A.动脉B.静脉C.小动脉和毛细血管D.小静脉和毛细血管E.毛细血管、小静脉和小动脉8.下述哪种情况不会引起淤血?A.肝硬化B.右心衰竭C.左心衰竭D.肠套叠E.大隐静脉结扎9.下述哪项不符合静脉性充血?A.局部紫绀B.小动脉扩张C.局部温度降低D.局部组织肿胀E.间质水肿10.肺淤血时,痰中出现胞浆中含有棕褐色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A.脂褐素细胞B.含铁血黄素细胞C.心力衰竭细胞D.异物巨噬细胞E.尘细胞11.下述慢性肺淤血的镜下改变,哪项是错误的?A.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护张淤血B.肺泡腔内有水肿液C.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D.肺泡腔内常见心力衰竭细胞E.间质结缔组织增生伴有含铁血黄素沉着12.右心衰竭可导致A.肝细胞空泡变性B.坏死后性肝硬化C.肝出血性梗死D.肝贫血性梗死E.槟榔肝13.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A.肺、肝及胃肠道B.肝、脾及胃肠道C.肺、脑及胃肠道D.肾、肺及胃肠道E.脾、肺及胃肠道14.引起肺淤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B.肺纤维组织增生压迫血管C.肺气肿D.肺内矽肺结节形成E.高血压性心脏病15.不会引起肺淤血的心脏病是:A.高血压性心脏病B.心肌梗死C.梅素性心脏病D.肺源性心脏病E.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6.急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的主要成分是:A.尘细胞B.纤维蛋白C.炎性细胞D.心力衰竭细胞E.水肿液17.槟榔肝可发展为:A.胆汁性肝硬化B.门脉性肝硬化C.色素性肝硬化D.坏死后性肝硬化E.淤血性肝硬化18. 左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部位是A.脑B.肺C.肝D.脾E.肾19.下列哪种出血不属于破裂性出血?A.慢性空洞性肺结核大咯血B.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大呕血C.十二指肠溃疡柏油样便D.胃癌呕血E.静淤血性出血20.下述哪项不符合漏出性出血?A.流行性出血热引起的出血B.白血病引起的出血C.肺癌引起的出血D.肺淤血E.DIC引起的出血21.漏出性出血多发生于:A.毛细血管后静脉、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前动脉B.大动脉C.大静脉D.小动脉E.小静脉22.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出血属于漏出性出血?A.子宫颈癌B.主动脉瘤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胃溃疡E.肺结核23.关于血栓的结局下述哪项不正确?A.较小的血栓可溶解吸收B.较大的血栓可由肉芽组织机化C.长时间不能机化的血栓可形成静脉石D.机化的血栓可使上下血流再沟通E.再沟通的血管可恢复正常血流24.混合血栓见于:A.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瓣膜闭锁缘上B.毛细血管内C.静脉血栓的尾部D.动脉血栓的起始部E.主动脉瘤内血栓25.含菌的血栓脱落可引起:A.广泛性梗死B.败血性梗死C.贫血性梗死D.出血性梗死E.小灶性梗死2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A.脑、心、肝等重要器管中有较多的血栓形成B.全身小动脉内有广泛性的血栓形成C.全身小静脉内有广泛性的血栓形成D.微循环内有广泛性的微血栓形成E.小动、静脉内有广泛性的小血栓形成27.血栓形成过程的顺序哪项是正确的?A.混合血栓、红血栓、白血栓B.红血栓、白血栓、混合血栓C.红血栓、混合血栓、白血栓D.混合血栓、白血栓、红血栓E.白血栓、混合血栓、红血栓28.股静脉内的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动行阻塞于肺动脉的过程,称为:A.血栓B.血栓形成C.血栓栓子D.血栓栓塞E.梗死29.下述血栓结局中,哪项是错误的?A.吸收B.排出C.机化D.再通E.钙化30.下列哪些病变,对机体可带来有利影响?A.出血B.血栓形成C.淤血D.栓塞E.以上都不是31.下述哪种患者不易出现血栓形成?A.大面积烧伤B.晚期胃癌患者C.直肠癌根治述后D.心房纤颤E.皮肤荨麻疹32.混合血栓可见于:A.心室内附壁血栓B.静脉血栓头部C.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疣状血栓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E.动脉血栓的头部32.血栓的哪一部分与凝血块的结构相同?A.血栓头B.血栓体C.血栓尾D.微血栓E.附壁血栓34.下述哪在素与血栓形成无关?A.血管内膜受损B.血流缓慢C.涡流形成D.血小板数量增多或粘性增加E.纤维蛋白溶酶增加35.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A.下肢水肿和坏疽B.门静脉栓塞C.肺动脉栓塞D.肠系膜动脉栓塞E.脑动脉栓塞36.透明血栓多见于:A.大动脉B.小动脉C.微循环小血管内D.小静脉E.大静脉37.下述哪种是白色血栓?A.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疣赘物B.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疣赘物C.心肌梗死的附壁血栓D.静脉内柱状血栓的体部E.静脉内柱状血栓的尾部38.肺动脉栓塞不会引起A.猝死B.间质性肺炎C.肺动脉高压D.右心室扩张E.肺梗死39.最常见的栓子是:A.血栓栓子B.空气栓子C.细菌栓子D.肿瘤栓子E.羊水栓子40.引起肺动脉栓塞的血栓栓子主要来自:A.二尖瓣B.主动脉瓣C.三尖瓣D.下肢深静肢E.肠系膜静脉41.下述哪种情况可引起空气栓塞?A.静脉穿刺输液B.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液C.肺气肿伴自发性气胸D.支气管扩张症伴自发性脓气胸E.慢性空洞型肺结核病42.肺动脉血栓栓塞引起患者猝死的原因是:A.较小栓子栓塞于肺动脉的小分支B.较小栓子栓塞于淤血肺的动脉小分支C.巨大的血栓栓子栓塞于肺动脉主干或多量较小栓子广泛地栓塞于肺动脉的小分支D.较小栓子反复栓塞于肺动脉小分支E.较小栓子反复栓塞于淤血肺动脉小分支43.关于大循环的动脉栓塞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栓子主要来自左心B.相互信任主要来自主动脉瓣C.栓子主要来自主动脉粥样硬化溃疡D.栓子主要自主动脉瘤E.栓子主要来自先天性心脏病的反常栓塞44.羊水栓塞的主要病理诊断依据是:A.肺毛细血管扩张B.肺泡内出血C.肺内透明膜形成D.肺汇腔内出现角化上皮及羊水成分E.肺泡壁的毛细血管腔内出现羊水成分45.下述有关血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血栓形成机制与凝血机制相同B.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C.下肢血栓多于上肢血栓D.血栓形成有时对机体有益E.左心房内血流快不可能形成血栓46.潜水员如果过快地从海底上升到地面容易发生?A.肺不张B.脂肪栓塞C.血栓栓塞D.空气栓塞E.肺水肿47.光镜下诊断较大血管内有血栓形成的依据为:A.血小板凝集成小梁B.血管腔内充满大量红细胞C.血管腔有较多量白细胞D.纤维蛋白形成网架E.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48.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型(DIC)时微血管内形成的血栓称之为:A.纤维素性血栓B.附壁性血栓C.赘生物D.白色血栓E.红色血栓49.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下列哪种因子与血栓形成的关系不大?A.前列腺环素B.组胺C.5-HT(5-羟色胺)D.ADPE.血栓素A50.下列脾梗死的形态特征,哪项是错误的?A.梗死区呈不规则形B.病灶灰白色C.呈凝固性坏死D.原有的组织结构轮廓尚存E.周围有明显的出血带51.下列哪个脏器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A.心B.肠C.肾D.脾E.脑52.梗死是指:A.由于血流阻断而引起的坏死B.生理性程序性死亡C.由于厌氧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坏死D.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坏死E.由于胰酶外溢而引起的坏死53.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A.血栓形成B.血栓栓塞C.血管受压D.动脉痉挛E.动脉壁肿瘤54.下列哪一器官梗死后如不经治疗最可能引起病人死亡?A.左肺尖B.脾脏C.小肠D.右肾上极E.左肾下极55.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A.坏死灶的大小B.该器官的血管分布C.坏死的类型D.梗死灶内的血液含量E.侧支循环的建立56.贫血性梗死可发生于:A.有双重血液循环供应的器官B.组织疏松的器官C.严重淤血的器官D.组织结构致密的器官E.以上都不是57.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器官是A.心、脑、肠B.肾、肠、脑C.肾、心、肺D.脾、心、肺E.脾、心、肾三、X型题1.血栓的结局中包括下列哪几项?A.溶解、吸收B.脱落形成栓子C.机化再通D.钙化E.栓塞梗死2.肺发生出血性梗死的条件是:A肺淤血.B.肺血管易破裂C.组织疏松、双重血液循环D.动脉呈树枝状分布E.肺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血栓栓塞3.混合血检的成分包括:A.血小板B.红细胞C.嗜中性白细胞D.网状纤维E.纤维蛋白网4.漏出性出血可见:A.败血症B.血友病C.肺淤血D.过敏性紫癜E.维生素C缺乏5.内皮细胞有防止心血管内血液凝固的功能是因为:A.内皮细胞为一单细胞层起薄膜屏障作用B.能分泌二磷酸腺苷C.合成蛋白SD.合成血栓素A2E.能分泌凝血酶调节蛋白6.脂肪栓塞可见于:A.头颈部手术B.脂肪肝患者右上腹创伤C.糖隶病患者血脂过高D.长骨骨折E.肺部创伤7.肺脂肪栓塞的病变特点是:A.肺水肿B.肺出血C.支气管肺炎D.苏丹III染色在肺泡壁毛细血管及小动脉内可见橘红色是滴E.肺不张8.血栓的结局有:A.阻塞血管,引起局部梗死B.软化、溶解、吸收C.再通D.机化E.钙化9.静脉淤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A.淤血的范转B.侧支循环建立的状况C.淤血的器官D.淤血的速度E.淤血发生的程度10.可引起槟榔肝的疾病有:A.肺源性心脏病B.二尖瓣狭窄C.三尖瓣狭窄D.上腔静脉受压E.门静脉高压症11.出血性梗死发生在:A.脾淤血B.肠套叠C.嵌顿性肠疝D.肠系膜动脉分支阻塞E.肺淤血并有肺动脉小分支阻塞12.脑血管栓塞,栓子可能来自:A.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内形成的附壁血栓B.细菌性心内膜炎形成的赘生物C.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内形成的附壁血栓D.上、下肢静脉内形成的血栓E.风湿性心内膜炎心瓣膜上的疣状血栓13.下列哪些疾病可以发生漏出性出血?A.左心衰竭肺淤血B.流行性出血热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肺结核E.脑血管的环状出血14.羊水栓塞的主要病理诊断依据是:A.肺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发现角化上皮B.肺泡内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渗出C.广泛性微血栓形成D.细支气管内充满大量中性白细胞E.肺血管内出现胎脂和粘液15.慢性淤血的后果为:A.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B.间质细胞的增生C.漏出性出血D.组织水肿E.淤血器官硬化16.室间隔缺损合并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并血栓形成可引起:A.脑栓塞B.肺栓塞C.肾栓塞D.门静脉栓塞E.脾动脉栓塞17.白色血栓的成分包括:A.红细胞B.血小板C.纤维网D.纤维蛋白网E.嗜中性粒细胞18.血栓形成的条件为:A.血液形成涡流B.血流缓慢C.心脏血管内膜受损D.纤维蛋白溶血系统激活E.凝血因子激活引起的血液凝固性增加19.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条件是:A.规则供血的器官B.严重淤血C.高度水肿D.动脉血流的迅速中断E.组织疏松20.可引起死亡的出血是:A.肺淤血性出血B.肺脏粉碎性破裂出血C.心肌梗死心尖部出血D.主动脉瘤破裂性出血E.食管静脉丛曲张破裂出血21.脑梗死可能由于:A.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房血栓形成B.严重的动脉硬化症C.左心室心肌梗死合并附壁血栓形成D.房间隔缺损患者下肢深层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E.二尖瓣细菌性心内膜炎22.下述些为肠梗死的病变特点:A.梗死呈阶段性B.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C.病变的肠管出血肿胀D.多见于大肠E.易破裂而引起腹膜炎23.大量空气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死亡原因是A.急性心功能衰竭B.呼吸衰竭C.脑栓塞D.心肌梗死E.肾功能衰竭24.在血液中流动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包括:A.血栓B.空气C.脂肪D.羊水E.细菌菌落25.下列哪项不能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A.减压病B.羊水栓塞C.血栓栓塞D.脂肪栓塞E.空气栓塞26.下列哪些器官的梗死肉眼病变为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A.脾脏B.心脏C.脑D.肺E.肾27.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脏器有:A.脾脏B.肾脏C.肠D.肺E.心脏28.淤血可引起:A.实质细胞的萎缩B.浆液渗出而引起水肿C.局部缺氧D.胱原纤维增生E.出血29.引起慢性肺淤血的原因有:A.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B.高血压性心脏病C.慢性支气管炎D.肺气肿E.肺结核30.慢性肺淤血的病人临床可出现:A.咳出大量血性痰B.呼吸困难、紫绀C.听诊可闻湿性啰音D.咳铁锈色痰E.心脏增大31.慢性肺淤血光镜下可见:A.肺泡腔内出现大量纤维蛋白B.肺泡腔内出现水肿液C.肺泡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D.肺泡腔内出现我红细胞E.肺泡腔内出现心力衰竭细胞32.肝淤血的镜下改变为:A.肝小叶结构破坏B.肝细胞萎缩C.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D.肝细胞脂肪变性E.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33.秀明血栓多发生在:A.肾小球毛细血管B.肺泡壁毛细血管C.脑细小静脉D.冠状动脉分支E.脾动脉分支34.血栓形成后其可能对机体的影响:A.止血B.引起梗死C.对机体无明显影响D.引起慢性瓣膜病E.局部淤血35.附壁血栓常发生在:A.左心房B.小静脉C.主动脉瘤D.左心室E.右心房36.肉眼混合血栓的病理变化特点是:A.红白相间、分层B.均质、柔软C.干燥、易碎D.与血管壁紧密相连E.无光泽37.下列哪几点符合血栓形成的规律:A.静脉血栓多为红色血栓B.下肢静脉血栓多于上肢静脉血栓C.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D.心腔内易形成附壁血栓E.秀明血栓多发生于微血管内38.左心房血栓脱落易引起:A.肺梗死B.脑梗死C.心肌梗死D.脾梗死E.肾梗死39.肺动脉栓塞有可能引起:A.肺出血性梗死B.猝死C.无严重后果D.右心衰竭E.右心室压力升高40.促进血栓形成的因子有:A.血栓素A2B.ADPC.PGI2D.α2巨球蛋白E.凝血酶调节蛋白四、问答题1.何谓淤血?简述引起淤血的原因。
损伤的修复 第三章 病理学
![损伤的修复 第三章 病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de75c608762caaedc33d453.png)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
LOGO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
LOGO
(五)骨组织的再生:再生能力强,骨膜上C(原始
间叶C和纤维母C)增生-骨母C-类骨组织-钙盐沉着-骨 小梁
(六)其他组织的再生
1、软骨组织的再生(弱,常瘢痕):软骨膜中幼稚C分化-软
1 .被覆上皮的再生
皮肤复层鳞状上皮损伤,但未破坏基底膜和毛球,受损 处干细胞再生,向缺损部伸展,形成单层上皮覆盖缺 损表面,再增生分化为复层鳞状上皮。
粘膜覆盖上皮损伤,复层鳞状和移行上皮同上,单层柱 状是由邻近基底层细胞增生修补,由立方 柱状。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
LOGO
上皮组织的再生
❖ 被覆上皮再生:如果基底膜(结缔组织)完整,可 完全再生
LOGO
•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LOGO
二、瘢痕组织(scar):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 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形态 特点
大体: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 白半透明,质硬韧,缺乏弹性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LOGO
形态 特点
镜下:大量平行或的交错分布胶原纤维 束组成。呈均质红染状,纤维细 胞少,核细长深染,小血管稀少
第五节 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
LOGO
一、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
细胞受损伤因素刺激,释放生长因子刺激同类细胞或同一胚 层发育来的细胞增生与分化,促进修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 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 生长因子(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生理情况下增殖不明显,受刺激时可表现出 较强再生能力有较强潜在再生能力。受损 伤即由G0进入G1,
病理学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a0409764b52acfc789ebc9ee.png)
四.出血结局及后果
1.少量出血—可自行止血 2.局部出血—可吸收、机化、纤维化 3.重要器官引起严重后果
1) 脑出血 —内囊出血、脑疝 2) 眼底出血 — 失明 3) 心包填塞 — 急性心功能不全 4. 大量出血—失血性休克甚死亡。
第三节 血栓形成 ( Thrombosis)
概念: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 某些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 过程称血栓形成。形成的固体质块叫 血栓(thrombus)。
一、概念:
血液从血管或心腔内逸出
二、出血的类型
生理性出血 是否有疾病 病理性出血
类 型
破裂性出血 血液逸出机制
漏出性出血
内出血 出血部位 外出血
(一)破裂性出血
概念: 心脏或血管壁破裂引起的出血 原因: 1. 血管机械性损伤
2. 心血管病变 3. 血管壁受周围病变侵蚀 4. 静脉破裂 5. 毛细血管破裂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一) 梗死的病变(形态特征) 肉眼: 不同组织或器官而有差异。 锥体形—脾、肾、肺等
1.形状 地图形 —心肌 节段形 —肠
稍硬—心、脾、肾 2.质地 软—脑
红色 — 出血性梗死 3.颜色 灰白 — 贫血性梗死 镜下: 组织、细胞坏死, 早期保留组织
细胞轮廓, 晚期肉芽组织代替。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概 述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 循环血量的异常 血液内出现异常物质 血管内成分溢出到血管外
第一节 充血 (Hyperemia)
概念: 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管内的血液 含量增多称充血。
类型: 1.动脉性充血 2.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
一、动脉性充血 ( Arterial hyperemia)
(5) 结局 长期慢性肺淤血→肺组织缺血乏 氧→组织纤维增生→肺褐色硬化
《病理学》第三章修复(肉芽组织、瘢痕组织、骨折愈合))
![《病理学》第三章修复(肉芽组织、瘢痕组织、骨折愈合))](https://img.taocdn.com/s3/m/cb2ce0c10b4c2e3f5627632f.png)
2.二期愈合:见于组 口不能以一期愈 织缺损较大、创 合修复,只能以 缘不整、无法整 大量肉芽组织修 齐对合,或伴有 复,称为二期愈 感染的伤口。伤 合。
3.痂下愈合:见于较表浅而出血的皮肤损伤。组织损伤后,伤 口表面的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组织凝固干燥后形成黑褐色硬痂。
伤口在痂下进行愈合过程。
组织缺损 感染 创缘
二、干细胞在再生和修复中作用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1.上皮组织的再生 (1)被覆上皮的再生: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
向缺损中心迁移而填补。 (2)腺上皮的再生:腺体结构(基底膜)是否破坏→完全再生
&不完全再生 2.血管的再生
(1)毛细血管再生 (2)大血管的修复 3.神经组织的再生(拓展)
损伤
➢ 再生性修复 ➢ 瘢痕性修复
➢ 死亡
修复
细胞水肿 脂肪变性 玻璃样变性 淀粉样变性 黏液样变性 病理性色素沉着 病理性钙化
坏死
凋亡
病例:患者某某,15岁,全身烧伤,经抢救治疗后挽回生命, 但面目全非,颈项强直,手指挛缩。
问题:患者怎样变得如此面目全非?
修复
致 病 因 素 引 起 局 部细胞和组织的 损伤,机体对受 损组织进行修补 恢复的过程
创面对合 愈合时间
疤痕
一期愈合 小 无 整齐 严密 短 小
二期愈合 大 有 不齐 开放 长 大
(三)影响因素
1.全身因素
尤其含硫氨基酸
蛋白质缺乏 肉质,维生素;
羟化酶活性低
维生素C缺乏
影响胶原形成
前胶原分子难以形成
2.局部因素
锌缺乏
影响氧化酶活性
1.第一节 再生:再生的概念、根据再生情况细胞分类、血管的再生 2.第二节 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调控:抑素与接触抑制 3.第三节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构成、作用、结局 4.第四节 创伤愈合:创伤愈合类型、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阶段)
病理学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课件
![病理学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d9696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e.png)
后果
淤血性水肿 淤血性出血—含铁血黄素细胞
(hemosiderin) 实质细胞萎缩、变性或坏死 淤血性硬化,间质细胞增生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机械
屏 屏障 障 功 能 电荷
屏障
胶原纤 维暴露
激活 因子 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
内皮组织因 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子释放
静脉性充血
定义:局部组织或器官由于静脉回流受 阻使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而 发生的充血。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静脉性充血
原因:局部性——静脉受压 静脉腔阻塞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充血
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 被动性充血 淤血(congestion)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病理学:组织损伤与修复
![病理学:组织损伤与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570cf8cf83d049649b665862.png)
第三章:组织损伤与修复机体是由细胞、细胞间质和体液构成的统一整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不断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保障正常的生命活动。
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细胞和间质的物质代谢发生障碍时,机体启动一系列机制应对环境的变化(这些反应可以有利于机体对抗不利环境,也在一定条件下造成机体损伤使疾病进一步发展),并相应地导致其机能活动和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致病因素一般都会导致机体物质代谢障碍,而这种环境和功能的变化在组织细胞的形态学上可以表现为两类情况:一种是进行性变化,包括细胞的肥大、增生、再生以及组织的机化和钙化。
另一种是退行性变化,包括:萎缩、变性和坏死。
变性(含:颗粒样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等几类)以下,我们着重讨论细胞的损伤:即退行性机能变化。
进入讨论前,我们要注意的是所有的病理现象都是在病变过程中的一个片断,他们通常是动态的、有相互联系的,而非静止的、孤立的。
所以我们要记住:观察到的病理变化既是凝固的功能,又是发病过程的快照。
同样的,机体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也会发挥其修复作用,产生代偿、再生、化生、机化、钙化等反应,维护功能、对抗疾病,这些内容将在随后的章节进行讨论。
第一节:萎缩(Atrophy )概念:已经发育成熟的组织器官,由于物质代谢障碍,而发生体积缩小或功能减退的过程,称为萎缩。
注意应与其他两个概念相区别即发育不全(Hypotrophy )和不发育(Aplasia)。
发育不全:是指器官、组织不能发育达到正常体积,原因可以是血液供应不良、特殊营养成分缺乏或先天因素。
不发育:指一个器官不能发育,器官可能完全缺失或仅余一结缔组织构成的痕迹性结构物。
例如:人类胎儿畸形中的无脑儿可以说是其脑部发育不全(没有大、小脑),同样也可称为大脑不发育。
而萎缩的例子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成年后患脊髓灰质炎引发的下肢萎缩。
根据萎缩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生理性萎缩(physiological atrophy ):概念:也称年龄性萎缩,当动物到达一定年龄时,某些组织器官即发生萎缩,生理机能自然减退。
病理学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5e6d6f305727a5e9856a6135.png)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淤血是静脉性充血,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动脉性充血:大体:色鲜红,体积增大肿胀,温度增高;镜下:细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淤血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重要而常见的为肺和肝淤血。
静脉性充血(瘀血):重要器官瘀血:(1) 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竭。
长期肺淤血时,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肺质地变硬,加之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
肺呈棕褐色,故称为肺褐色硬化;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高度扩张淤血,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并见巨噬细胞。
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的心力衰竭细胞。
(2) 肝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
长期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淤血坏死.肝细胞缺氧、受压而变性、萎缩或消失。
小叶外围肝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在肝切面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图纹,形似槟榔.故有槟榔肝之称。
如肝淤血长时间存在可形成淤血性肝硬化,镜下可见:静脉、毛细血管扩张第三节血栓形成一、概念: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析出、黏集、凝固成为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血栓形成后可溶解或脱落。
脱落后形成血栓栓子,可引起栓塞和梗死。
可机化和再通。
二、形成条件1.心血管内膜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1) 血流缓慢: (2) 涡流形成3.血液凝固性增高静脉比动脉发生血栓多4倍,下肢比上肢多3倍。
管壁之间出现裂隙,这些裂隙与原有的血管腔沟通,并由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覆盖,形成新的血管腔,这种使已被阻塞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的过程称为再通。
第三节栓塞一、栓塞与栓子的概念循环血液中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堵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形成栓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二、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血栓栓塞是各种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占99%以上。
1.肺动脉栓塞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栓子常栓塞于肺动脉。
由于肺组织有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双重血液供应,故较小血管的栓塞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
如栓子较大,栓塞于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或栓子数目多,造成肺动脉分支广泛栓塞,则可导致急性肺、心功能衰竭,甚至发生猝死。
病理学课件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课件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0a20e1d327d3240c8547ef0e.png)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主要内容概述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①局部循环血量的异常,包括充血和缺血;②血液性状和血管内容物的异常,包括血栓形成、栓塞及梗死;③血管内成分外溢,包括出血、水肿和积液。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疾病重要的基本病理改变。
第一节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hyperemia),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淤血)两类。
一、动脉性充血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输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为动脉性充血(arteial hyperemia),又称主动性充血(active hyperemia),简称充血。
原因:凡能引起细动脉扩张的任何原因,都可引起局部器官和组织的充血。
充血的类型生理性充血:为适应器官和组织的生理需要和代谢增强而发生的充血。
炎症性充血:炎症反应的初始,由于致炎因子的刺激所导致的轴索反射和组胺等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局部组织的细动脉扩张时的充血。
减压后充血:局部器官和组织长期受压后,组织内的血管张力降低,若一旦压力突然解除,受压组织内的细动脉乃发生反射性扩张,发生局部充血。
表现及后果动脉性充血的器官和组织内血量增多,体积可轻度增大。
充血如发生于体表,可见局部组织的颜色鲜红,温度升高。
动脉性充血是暂时性的血管反应,原因消除后,局部血量迅即恢复正常,不遗留不良后果,对机体无重要影响。
炎症反应的动脉性充血,是一系列血管反应的初始, 它参与炎症血管现象,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静脉性充血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称为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又称被动性充血(passive hyperemia),简称淤血(congestion)。
静脉性充血远较动脉性充血多见,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病理意义。
它可发生于局部,也可发生于全身。
淤血的原因1.静脉受压静脉受压使其管腔发生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可导致相应部位的器官和组织发生静脉性充血。
病理学 第三章 炎症 ppt课件
![病理学 第三章 炎症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4142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a.png)
第三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由于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高(如心力衰竭导致的静 脉淤血)或某些疾病(如肝硬化、肾炎、营养不良)引起 的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也可使组织间隙或 体腔内液体含量增多,这种情况所增多的液体称为漏出液。
渗出液主要取决于血管壁通透性的增高。
33
第三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炎性渗出液与非炎性漏出液聚集于体腔者,均称为体 腔积液(如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
所以,临床上遇到体腔积液的患者,首先应当鉴别是 炎症引起的渗出液还是其他疾病引起的漏出液,以便明确 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4
第三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
渗出液
原因
炎症
外现
混浊
蛋白含量 30g/L以上
(通过神经反射和某些化学介质的作用) 1.细动脉短暂痉挛、收缩(本能退让防御持续几秒钟或几分钟)
(通过轴突反射和炎症介质的作用)
2.(细动脉、毛细血管)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动脉性充血
`
(红 、肿)
炎症介质及局部酸中毒影响,
毛细血管和小静脉进一步扩张 炎性充血(持续几小时)
29
3.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流减慢 →液体渗出→血液浓缩、粘 稠 。为液体渗出创造条件 血流停滞,轴流加宽 (利于各种物质参与炎症反应) 白细胞靠边或附壁→以阿米巴运动游出血管进入炎症区域 。
30
第三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二)液体渗出 在炎症早期,由于炎性充血,使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继之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出血管外,使血浆胶 体渗透压降低而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升高,导致大量的液 体及细胞从血管内逸出到血管外,进入组织间隙,此过程 即为渗出。
医科大学《病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医科大学《病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0eca1c19e8b8f67d1cb985.png)
医科大学《病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单选题(共116道)133.慢性肺淤血的镜下改变,下列哪一项应该除外A.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B.肺泡壁增宽C.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D.切面为棕红色E.肺内支气管扩张134.透明血栓最常见于( ) A.小动脉B.小静脉C.毛细血管D.中静脉E.中动脉135.致使肺梗死的血栓栓子一般来自( )A.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B.二尖瓣疣状血栓的脱落C.门静脉的血栓脱落D.左心房附壁血栓E.动脉及左心房的血栓脱落136.肺小动脉被骨肉瘤细胞阻塞时称为( )A.肿瘤的转移B.脂肪栓塞C.气体栓塞D.肿瘤细胞栓塞E.血栓栓塞137.栓子运行一般( )A.顺压力运行B.顺血流运行C.逆压力运行D.逆血流运行E.交叉运行138.脂肪栓塞患者的一般死亡原因是( )A.动脉系统栓塞B.脂肪分解产物引起中毒C.肾小动脉栓塞D.脑小动脉栓塞E.肺水肿和心功能不全139.潜水员过快地从海底升到水面容易发生( )A.肺不张B.氮气气体栓塞C.肺气肿D.血栓栓塞E.空气栓塞140.最常见的栓子是( )A.脱落的肿瘤细胞团B.空气C.血栓D.羊水E.寄生虫141.肺静脉血栓脱落致脑动脉阻塞的现象称为( )A.血栓再通B.血栓机化C.血栓软化D.血栓钙化E.血栓栓塞142.槟榔肝是由____引起的:A.肝脂变B.肝水变性C.门脉性肝硬化D.慢性肝淤血E.坏死后性肝硬化143.诊断羊水栓塞的证据主要是在下何处发现羊水成分( )A.脑动脉B.子宫腔内C.肺泡腔内D.细支气管内E.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144.妇女分娩时死亡,尸体解剖发现肺小动脉内有角化上皮细胞、毛发等物质,其死亡原因可能是( )A.脂肪栓塞B.气体栓塞C.肿瘤细胞栓塞D.羊水栓塞E.血栓栓塞145.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流动,阻塞血管腔,这种现象称为A.血栓形成B.梗死C.血管阻塞D.栓塞E.血栓栓塞146.血栓中的纤维蛋白被溶解称为( )A.血栓再通B.溶解吸收C.血栓机化D.血栓钙化E.血栓栓塞147.血栓对机体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A.阻塞血管B.引起组织和器官的梗死C.堵塞血管破口,阻止出血D.心瓣膜变形E.DIC,并引起广泛出血和休克148.肺动脉栓塞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A.急性右心衰竭B.急性左心衰竭C.中毒性休克D.大片肺出血E.急性肾衰149.左心的附壁血栓脱落后可引起( )A.脑动脉栓塞B.肺动脉栓塞C.体静脉栓塞D.肝静脉栓塞E.门静脉栓塞150.在机化的血栓中形成与原血管腔相沟通的毛细血管,使部分血流得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 )A.血栓脱落B.侧支循环形成C.血栓机化D.血栓硬化E.再通151. 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A.实质细胞的增生B.出血C.含铁血黄素沉积D.间质细胞增生E.可并发血栓形成152.下列哪项属于静脉性充血( )A.减压后充血B.妊娠子宫充血C.炎性充血D.进食后胃肠道的充血E.静脉阻塞引起的充血153.骨折后脂肪栓塞的部位通常是( )A.肺B.脑C.心D.肝E.肾154.静脉血栓的尾部是( ) A.白色血栓B.混合血栓C.红色血栓D.透明血栓E.层状血栓155.下列哪些成分不会成为栓子( )A.肿瘤细胞团B.血吸虫虫卵C.机化的血栓D.血液中的气体E.脂肪滴156.下述哪项不符合静脉性充血( )A.局部发绀B.小动脉扩张C.局部温度降低D.局部组织肿胀E.间质水肿157.机体在处理血栓的过程中,下列哪种结局是不可能的( )A.分离排出B.溶解、吸收C.脱落为栓子D.机化再通E.钙化158.白色血栓主要由下列哪些成分构成( )A.白细胞、纤维素和血小板B.血小板和纤维素C.红细胞和白细胞D.红细胞和纤维素E.血小板和红细胞159.单纯动脉栓塞不易引起( ) A.肾梗死B.脑梗死C.肺梗死D.脾梗死E.心肌梗死160.下述哪种患者不易出现血栓形成( )A.大面积烧伤B.直肠癌根治术后C.晚期胃癌患者D.心房纤颤E.皮肤荨麻疹161.胸部手术时要注意防止( )A.脂肪栓塞B.肿瘤细胞栓塞C.气体栓塞D.羊水栓塞E.血栓栓塞162.左心房内的附壁血栓是( )A.白色血栓B.红色血栓C.透明血栓D.混合血栓E.血凝块163.贫血性梗死发生于( )A.组织疏松的器官B.有双重血液供给的器官C.严重淤血的器官D.组织结构致密的器官E.以上都不是164.冠状动脉前降支栓塞可引起( )A.室间隔后1/3心肌梗死B.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C.左心室后壁心肌梗死D.右心室心肌梗死E.左心室侧壁心肌梗死165.脾动脉分支完全阻塞可引起脾( )A.出血性梗死B.脓毒性梗死C.液化性坏死D.贫血性梗死E.脾坏疽166.脂肪栓塞时栓塞主要影响下列哪一器官( )A.脾B.心C.肝D.肺E.肾167.肠扭转可引起肠( )A.贫血性梗死B.白色梗死C.出血性梗死D.凝固性坏死E.液化性坏死168.构成血栓头部的主要成分是( )A.血小板B.红细胞C.中性粒细胞D.纤维蛋白E.单核细胞169.脑动脉栓塞患者其栓子可来自( )A.肠系膜静脉血栓B.右心房附壁血栓C.二尖瓣赘生物D.下肢静脉血栓E.右心室附壁血栓170.下列哪种器官很少发生梗死( )A.心B.脾C.肾D.肝E.肠171.下列对肺出血性梗死的叙述,哪项是错的( )A.多由支气管动脉阻塞引起B.梗死灶呈锥形C.多位于肺下叶D.由肺动脉分支阻塞引起E.多发生在严重肺淤血的基础上172.下列哪项不会出现贫血性梗死( )A.脾梗死B.肠梗死C.心肌梗塞D.肾梗死E.脑梗死173.下列哪个器官易发生出血性梗死A.心B.肾C.肺D.脑E.脾174.下述关于梗死的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不易发生梗死B.全身血液循环状态对梗死的形成无影响C.动脉痉挛促进梗死的形成D.有效的侧支循环的建立可防止梗死的发生E.梗死多由动脉阻塞引起175.透明血栓的主要成分是( ) A.血小板B.中性粒细胞C.红细胞D.单核细胞E.纤维蛋白176.股静脉血栓脱落常栓塞:A.下腔静脉B.右下肢大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E.肺动脉177.循环血液中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 )A.血栓B.血栓形成C.静脉石D.血栓脱落E.栓子178.长管状骨骨折时可能引起的栓塞是( )A.空气栓塞B.脂肪栓塞C.血栓栓塞D.细胞栓塞E.细菌栓塞179.下述哪种病变只是由纤维素及血小板组成( )A.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B.风湿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C.心急梗死的附壁血栓D.静脉内柱状血栓的体部E.静脉内柱状血栓的尾部180.下列梗死中,哪项属于液化性坏死A.肺梗死B.脑梗死C.肠梗死D.肾梗死E.脾梗死181.羊水栓塞是指羊水阻塞( )的过程A.胎儿呼吸道B.胎儿肺静脉C.母体肺静脉D.母体肺动脉E.胎儿肺动脉182.下列哪项病变不会引起梗死( )A.血管受压B.动脉痉挛C.血管瘤D.血栓形成E.栓塞183.下列哪种病变属于梗死( )A.重Ⅱ度烧伤B.足坏疽C.刀割伤D.病毒性肝炎E.脓肿184.脾、肾梗死灶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为( )A.多呈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B.多呈不规则形、暗红色、界限不清C.多呈楔形、暗红色、界限不清D.多呈地图形、暗红色、界限不清E.多呈地图状、灰白色、界限清楚185.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A.心B.肾C.脑D.脾E.肠186.漏出性出血常见的部位是( )A.小静脉B.小动脉C.大动脉D.毛细血管E.大静脉187.左心衰竭主要引起( )A.慢性脾淤血B.慢性肝淤血C.胃肠淤血D.下肢淤血E.慢性肺淤血188.下述哪项不是静脉性充血的原因( )A.致炎因子刺激B.心力衰竭C.肿瘤压迫D.静脉压升高E.静脉阻塞189.肺淤血时痰液中出现胞质中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A.心衰细胞B.异物巨细胞C.肺泡上皮细胞D.尘细胞E.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190.“心力衰竭细胞”是指( )A.心力衰竭时病变的心肌细胞B.心力衰竭时肺泡腔内的泡沫细胞C.心力衰竭时肺内吞噬碳末的巨噬细胞D.硅肺致右心衰竭时肺内吞噬硅尘的巨噬细胞E.褐色硬化肺内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191.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理性充血( )A.炎性充血B.饭后胃肠道黏膜的充血C.侧支循环性充D.减压后充血E.二尖瓣狭窄时的肺充血192.右心衰竭可使以下器官淤血的是( )A.肺、肝及胃肠道B.肝、脾及胃肠道C.肺、脑及胃肠道D.肾、肺及胃肠道E.脾、肺及胃肠道193.右心衰竭时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A.肺、肝及胃肠道B.肝、脾及胃肠道C.脑、肺及胃肠道D.肾、肺及胃肠道E.脾、肺及胃肠道194.慢性肺淤血的特点不包括( )A.切面流出淡红色泡沫状液体B.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C.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D.肺内支气管扩张E.肺泡间隔增宽195.血液从心腔或血管内流出体外称为( )A.内出血B.血肿C.积血D.漏出性出血E.外出血19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广泛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肝凝血酶原合成减少B.血管壁广泛损伤C.大量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消耗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E.血浆中缓激肽浓度增高197.下列哪项不属于病理性充血( )A.炎性充血B.减压后性充血C.致炎因子引起的充血D.侧支循环性充血E.器官组织活动增强时引起的充血198.肺栓塞的后果包括以下几点,但除外A.急死B.肺梗死C.间质性肺炎D.肺动脉高压E.右心房扩大199.右上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A.肺动脉B.脑动脉C.肝动脉D.心冠状动脉E.以上均不是200.槟榔肝可发展为( )A.坏死后性肝硬化B.门脉性肝硬化C.淤血性肝硬化D.胆汁性肝硬化E.寄生虫性肝硬化201.微循环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出血是( )A.破裂性出血B.体腔积血C.外出血D.漏出性出血E.渗出性出血202.栓子是:A.循环血液内脱落的血栓B.循环血液内脱落的菌落C.循环血液内不溶于血液的异物D.循环血液内脂肪和空气E.以上都不是203.右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A.肺动脉B.下腔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E.右下肢大静脉204.下述关于肺淤血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B.肺泡内中性白细胞和纤维素渗出C.肺泡腔内有水肿液D.可发生漏出性出血E.常可见心衰细胞205.肺动脉栓塞不会引起( )A.猝死B.间质性肺炎C.肺梗死D.肺动脉高压E.右心室扩张206.心脏赘生物最常见于( )A.心外膜B.心瓣膜C.心内膜D.心肌E.冠状动脉口207.皮肤、黏膜和浆膜少而广泛的出血灶称为( )A.积血B.淤血C.血肿D.凝血块E.瘀点208.血液从心腔或血管内逸出,并积聚于体腔内称为( )A.体腔积血B.出血C.血肿D.外出血E.漏出性出血209.血液流入组织内并局限化时,形成( )A.积血B.外出血C.内出血D.血肿E.淤斑210.淤血是( )A.血液淤积于皮下组织内B.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血含量增加C.血管扩张所致D.血管腔内充满血液E.血管内含血量增多211.肺淤血主要由下列哪种病变引起( )A.肺动脉栓塞B.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C.空气栓塞D.左心衰竭E.肺源性心脏病212.淤血时扩张充盈的血管主要是( )A.动脉B.静脉C.小动脉和毛细血管D.小静脉和毛细血管E.毛细血管、小静脉和小动脉213.关于淤血组织器官的病变,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常伴有水肿B.呈暗红色C.温度增加D.可引起出血E.可发生萎缩214.血栓形成是指( )A.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B.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C.在活体组织内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D.血液在静止状态中发生的异常凝固E.活体组织内红细胞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215.关于出血性梗死的病理学特征,以下哪项说法不正确( )A.梗死灶呈锲形B.梗死区淤血、出血明显C.充血、出血带不明显D.组织结构常不清E.常合并细菌感染216.下列哪种出血不属于破裂性出血( )A.慢性空洞性肺结核大咯血B.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大呕血C.十二指肠溃疡柏油样便D.胃癌呕血E.肺淤血性出血217.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病理学(第三章)
![病理学(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72db4124c5da50e2524d7fc2.png)
(一)原因
1.静脉受压 压迫可使静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液回流受阻而发生组织或器官淤血。
2.静脉腔阻塞 如静脉内血栓形成、栓塞或静脉炎等引起的静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在机
体未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时可发生局部组织或器官淤血。
3.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时,肺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发生肺淤血;右心衰竭时,体循
环血液回流受阻发生体循环淤血;全心衰竭时,可发生全身性淤血。
来自体静脉系统及右心的栓子,随血流运行
右心栓子
进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可引起肺动脉栓塞。
(2)动脉系统及 左心栓子
来自动脉系统及左心的栓子,随动脉血流运 行,阻塞于各器官的小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脑、 脾、肾、肢体等器官的栓塞。
(3)门静脉系统 栓子
来自肠系膜静脉等门静脉的栓子,随血流进 入肝内,可引起肝内门静脉或其分支的栓塞。
第 22 页
二、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一)血栓栓塞
由血栓脱落引起的栓塞称为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是最常见的一种栓塞。由于血栓 栓子的来源、大小和栓塞部位不同,对机体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1.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的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少数栓子来自盆 腔静脉和右心。栓塞的后果取决于栓子的大小、数量及原有肺循环的状态:
病理学——
第 三 章
目录页 第2 页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01 充血 02 血栓形成 03 栓塞 04 梗死
第3 页
01
充血
动脉性充血 静脉性充血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4 页
人体局部器官或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hyperemia)。按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不同,又可将充血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种(图3-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repair),修复后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修复过程可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形式:①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regeneration),如果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再生;②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以后形成瘢痕,故也称瘢痕修复。
第一节再生
一、再生的类型
再生可分为生理性再生及病理性再生。
(一)生理性再生是指在生理过程中,有些细胞、组织不断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始终保持着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二)本章乃指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即病理性再生。
二、细胞再生能力的分类
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
(一)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这类细胞总在不断地增殖,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被覆细胞;
(二)稳定细胞(stable cells)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增殖现象不明显,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如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等;还包括原始的间叶细胞及其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
(三)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属于这类细胞的有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及心肌细胞。
不论中枢神经细胞及周围神经的神经节细胞,在出生后都
不能分裂增生,一旦遭受破坏则成为永久性缺失。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一)上皮组织的再生
1.被覆上皮再生鳞状上皮缺损时,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迁移,先形成单层上皮,以后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
2.腺上皮再生腺上皮虽有较强的再生能力,但再生的情况依损伤的状态而异:如果有腺上皮的缺损而腺体的基底膜未被破坏,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
充,可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构;如腺体构造(包括基底膜)被完全破坏,则难
以再生。
构造比较简单的腺体如子宫内膜腺、肠腺等可从残留部细胞再生。
(二)纤维组织的再生
在损伤的刺激下,受损处的纤维母细胞进行分裂、增生。
纤维母细胞可由静止状态的纤维细胞转变而来,或由未分化的间叶细胞分化而来。
当纤维母细胞
停止分裂后,开始合成并分泌前胶原蛋白,在细胞周围形成胶原纤维,细胞逐
渐成熟,变成长梭形,胞浆越来越少,核越来越深染,成为纤维细胞。
(三)血管的再生:
1. 毛细血管:以生芽方式完成。
2. 大血管:内皮细胞完全再生,肌层由结缔组织修复。
(四)肌组织的再生:
1. 骨骼肌:损伤轻,肌膜完好,由残存肌细胞分裂分化,属完全再生;
肌膜破坏或有离断,则由纤维结缔组织修复,经过锻炼可恢复功能。
2. 平滑肌(肠管、较大血管):纤维瘢痕修复。
3. 心肌:瘢痕修复。
(五)神经组织的再生:
1. 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形成胶质瘢痕修复。
2. 外周神经离断,神经细胞存活,可完全再生。
若断端相隔>2.5cm或有瘢痕等阻断,再生纤维不能到达远端,形成创伤性神经瘤。
(六)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
软骨再生起始于软骨膜的增生,这些增生的幼稚细胞形似纤维母细胞,以后逐渐变为软骨母细胞,并形成软骨基质,细胞被埋在软骨陷窝内而变为静止的软骨细胞。
软骨再生力弱,软骨组织缺损较大时由纤维组织参与修补。
第二节纤维性修复
一、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一)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形态
镜下:可见大量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及扩张的细血管,新生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核体积较大,呈椭圆形,向腔内突出,其数量较多。
在此种毛细血管的周围有许多新生的纤维母细胞,此外常有大量渗出液及炎性细胞。
炎性细胞中常以巨噬细胞为主,也有多少不等的嗜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二)肉芽组织的作用及结局
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有以下重要作用: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③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二、瘢痕组织
瘢痕(scar)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大体上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硬韧并缺乏弹性。
瘢痕组织的作用及对机体的影响可概况为两个方面。
1.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有利的一面①它能把损伤的创口或其他缺损长期地填补并连接起来,可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性;②由于瘢痕组织含大量胶原纤维,填补及连接也是相当牢固的,可使组织器官保持其坚固性。
2.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不利的一面①瘢痕收缩;②瘢痕性粘连;③器官内广泛损伤导致广泛纤维化玻璃样变;④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又称肥大性瘢痕。
第三节创伤愈合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为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一、皮肤创伤愈合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1.伤口的早期变化伤口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出,故局部红肿。
早期白细胞浸润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3天后则以巨噬细胞为主。
2.伤口收缩 2-3日后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于是伤口迅速缩小,直到14天左右停止。
伤口收缩的意义在于缩小创面。
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大约从第3天开始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肉芽组织填平伤口。
第5-6天起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其后一周胶原纤维形成甚为活跃,以后逐渐缓慢下来,伤后一个月瘢痕完全形成。
4.表皮及其它组织再生创伤发生24小时内,伤口边缘的基底细胞形成单层上皮,覆盖于肉芽组织的表面。
并增生、分化成为鳞状上皮。
(二)创伤愈合的类型
根据损伤程度及有无感染,创伤愈合可分为以下二种类型。
1.一期愈合(healing by first intention)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
2.二期愈合(healing by second intention)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
(1)年龄:青少年的组织再生能力强、愈合快。
老年人则相反,组织再生力差,愈合慢,此与老年人血管硬化,血液供应减少有很大关系。
(2)营养:严重的蛋白质缺乏,尤其是含硫氨基酸(如甲硫氨酸、胱氨酸)缺乏时,肉芽组织及胶原形成不良,伤口愈合延缓。
维生素中以维生素C 对愈合最重要。
2.局部因素
(1)感染与异物:感染对再生修复的妨碍甚大。
因此,伤口如有感染,或有较多的坏死组织及异物,必然是二期愈合。
(2)局部血液循环:局部血液供应良好时,则再生修复较为理想。
相反,如下肢有动脉粥样硬化或静脉曲张等病变,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时,则该处伤口愈合迟缓。
(3)神经支配:正常的神经支配对组织再生有一定的作用。
(4)电离辐射:能破坏细胞、损伤小血管、抑制组织再生。
二、骨折愈合
(一)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骨的再生能力很强。
骨折愈合的好坏、所需的时间与骨折的部位、性质、错位的程度、年龄以及引起骨折的原因等因素有关。
1.血肿形成数小时后血肿发生凝固。
2.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折后的2~3天,形成纤维性骨痂,或称暂时性骨痂。
3.骨性骨痂形成上述纤维性骨痂逐渐分化出骨母细胞,并形成类骨组织,以后出现钙盐沉积,类骨组织转变为编织骨(woven bone)。
纤维性骨痂中的软骨组织也经软骨化骨过程演变为骨组织,至此形成骨性骨痂。
4.骨痂改建或再塑
【PBL】
患者男,37岁,以“规律性上腹痛二年,加重一周”为主诉入院。
查体:上腹部剑突下左有压痛。
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溃疡”。
经给予甲氰咪胍等制酸剂和氢氧化铝凝胶等胃粘膜保护剂治疗,症状逐渐缓解,6周后复查胃镜见溃疡已愈合。
请问:在胃溃疡愈合过程中都有哪些组织的再生?其中哪些组织的再生属完全再生?哪些是不完全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