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断裂带上地历史地震———重读《四川地震资料总汇编》
四川地震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
四川地震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它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位置十分特殊,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
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和大城市群。
四川省地形图历史上,它并不安分,有过多期活动。
1657年4月21日,爆发有记录以来最大的6.2级地震。
据地震学者考证,此后300多年间,这条断裂带再未发生过超过6级的强震(统计数据未来源于国家地震局)。
龙门山断裂带是由3条大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主边界断裂。
后山断裂为一逆冲断裂,2008.5.11大地震受灾的汶川、茂汶即分布在其上,同时它还是1657年大震发生的区域。
此次受灾的北川落在主中央断裂上,它属于逆—走滑断裂。
同样受灾的都江堰市落在主边界断裂上,属于逆冲断裂。
芦山县境内有4条南北向断裂带形成原因两亿年前,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向欧亚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开始上升。
随后,喜马拉雅山脉诞生了。
而与此同时出现的还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那些地质断裂带。
首先要了解山是怎么形成的。
山就是由于地块受到挤压,而隆起生成的。
那么一方面,挤压使得隆起成山,另外挤压的后果使地下产生断裂,这是孪生的关系。
像这样的地质断裂带,在我国有大约20多条,并且大部分以青藏高原为核心。
在青藏高原的内部,以及青藏高原相互作用的周边块体的边界上,都有地质断裂带。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这条南北断裂带。
这个带在宁夏、甘肃、四川一直到云南这个地方,恰好形成了一个南北走向的一个很宽的,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断裂带,是若干个断裂带都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的是拐弯,有的是属于相互作用的,正好是南北这一个带。
这条地质断裂带又叫做南北地震带。
地震学家们之所以这么称呼它,是因为这里是我国地震的多发区。
南北地震带主要是指地震活动有一个特点,地震频度比较高,在一些局部的地方强度比较大。
龙门山汶川地震断裂带北川段岩石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变形行为
1000 0569/2021/037(10) 3145 66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21 10 11龙门山汶川地震断裂带北川段岩石与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变形行为李成龙1,2 李海兵1,3 王焕1,3 张进江2LIChengLong1,2,LIHaiBing1,3 ,WANGHuan1,3andZHANGJinJiang2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8713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州 5114581 MNRKeyLaboratoryofDeep EarthDynamics,InstituteofGeology,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2 SchoolofEarthandSpaceSciences,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3 SouthernMarineScienceandEngineeringGuangdongLaboratory(Guangzhou),Guangzhou511458,China2021 07 01收稿,2021 09 30改回LiCL,LiHB,WangHandZhangJJ 2021 Petrologicaland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anddeformationbehavioroftheBeichuansectionoftheWenchuanEarthquakeFaultZone ActaPetrologicaSinica,37(10):3145-3166,doi:10 18654/1000 0569/2021 10 11Abstract Rockcomposition,internalstructuresandgeochemicalpropertiesofafaultzonearethreecriticalaspectsfortheunderstandingofitsnatureoffaultactivitiesanddeformationbehaviors Faultgouge,asakeycomponentofafaultzone,notonlydeterminesthestrengthofafaultzone,butalsocontrolsitsslipmechanism Inthisstudy,wefocusedonthefaultgougeintheShabatrenchintheBeichuansectionoftheYingxiu Beichuanfaultzone Basedonmacroscopicandmicrostructuralobservation,X raydiffraction(XRD),TESCANIntegratedMineralAnalyzer(TIMA)andmicroX rayfluorescence(μXRF)analyses,wesystemicallydissectedthenatureoffaultgouge,anddiscusseditsdeformationbehaviorsandfaultingmechanismsrelatedtothefaultzone OurresearchresultsshowthatthefaultcoreinBeichuansectionconsistoffoliatedblackfaultbrecciaandfaultgouge Amongwhich,a25 cm thickfaultgougebeltislayeredbyyellow,grayandblackfaultgouges TheWenchuanearthquakeslippingzonewaslyingintheborderofthegrayandblackfaultgouges,wheredragstructuresandR1secondaryshearfracturesarevisiblearoundtheslipzone,indicatingacharacteristicofthrustslipping Theclastsinthefaultgougeareangularwithvaryingsizes,showingthecharacteristicsofrapidseismicsliding Theyellowandgrayfaultgougescontainedmuchmoreclayminerals(42%~52%)thantheblackone(19%~29%),andtheirquartz(36%~47%),illite(18%~32%)andchlorite(7%~15%)contentsarealsohigher,whilethefeldsparcontentislowerthanthatofthelatter Thesemayindicatethatwater rockinteractioninyellowandgrayfaultgougewasstrongerthanintheblackfaultgouge,suggestingthattheporosityoftheformergougeishigherthanthatofthelatter Highlyenrichedillite/smectiteformationandFeelementintheslipzoneimplyfrictionheatwasgeneratedduringtheslip Meanwhile,graphitewasemergedintheblackfaultgouge,whichindicatesthatthermalpressurizationoccurredasaweakeningmechanismduringthefaultsliding IntheYingxiu Beichuanfaultzone,obviousdifferencesinrockcompositionsandfaultzonescaleswereobservedbetweenthesouthernsegmentintheHongkouareaandthenorthernsegmentintheBeichuansection However,faultgougegraphitizationexistsinbothsections Together,thesystemicinvestigationshaveimportantimplicationsforunderstandingthefaultingbehaviorofthenorthernandsouthernsegmentsoftheYingxiu BeichuanfaultzoneKeywords Wenchuanearthquake;Faultgouge;Deformationbehavior;Beichuanfaultzone;LongmenShan摘 要 断裂带的岩石组成、内部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是认识断裂活动性质和变形行为的关键,而断层泥作为断裂带核部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30217、41972229)、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GML2019ZD0201)和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59)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李成龙,男,1988年生,博士生,构造地质学专业,E mail:colfuer@163.com通讯作者:李海兵,男,1966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及活动构造研究,E mail:lihaibing06@163.com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的重要物质,不仅影响断裂带强度,而且控制断裂的滑移机制。
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的垂直变化特征
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的垂直变化特征
郭良迁;塔拉;孙东颖;杜雪松
【期刊名称】《华南地震》
【年(卷),期】2009(29)3
【摘要】根据龙门山构造带上的跨断层水准测量资料,计算了龙门山断裂带1986年至2008年1月的垂直活动速率、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及测线的月变化率.研究了龙门山断裂带1986至2008年初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的垂直活动速率不大.在1 mm/a以下.但是在大震发生前的1~3 a.断层活动加速,在形变异常强度图上变化显著,在月变率统计图上.也有明显的异常.龙门山断裂带的断层形变异常对于南北地震带上600余公里以内的3次7级以上大震均有反映,对本区的地震反映更明显.
【总页数】8页(P1-8)
【作者】郭良迁;塔拉;孙东颖;杜雪松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300180;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300180;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300180;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天津,3001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25
【相关文献】
1.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地倾斜面变化特征研究 [J], 张创军;邵辉成;史春伟;陈嘉选
2.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地倾斜面变化特征研究 [J], 张创军;邵辉成;史春伟;陈嘉选
3.汶川Ms8.0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带CO和CH4排气增强 [J], 崔月菊;杜建国;陈杨;刘雷;刘红;易丽;孙凤霞
4.龙门山断裂带强度分段特征及汶川地震前后地应力场变化 [J], 王成虎;黄禄渊;杨树新
5.汶川、芦山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形变特征对比分析 [J], 赵静;刘杰;任金卫;江在森;闫伟;岳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Ms8.0级地震后龙门山构造地貌及地表侵蚀过程研究——以湔江海子段河为例
汶川Ms8.0级地震后龙门山构造地貌及地表侵蚀过程研究——以湔江海子段河为例赵国华;李勇;闫亮;马超;张威;颜照坤;郑立龙;李敬波【期刊名称】《四川地震》【年(卷),期】2014(000)001【摘要】汶川Ms8.0级地震驱动的构造抬升作用和滑坡、泥石流剥蚀作用如何影响龙门山的地貌生长是目前争论的焦点.本文运用GIS技术,定量计算了湔江流域的坡度、地形起伏度、面积一高程积分等地貌参数,根据这些参数的计算结果,对湔江流域的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以汶川Ms8.0级地震重灾区湔江海子河右岸流域的滑坡、泥石流为例,并且利用野外实测资料、卫星照片及数字高程资料等,对于汶川地震驱动的构造抬升与滑坡、泥石流的表面侵蚀过程进行研究,获得以下初步认识:(1)湔江流域的映秀—北川断层以北地区地貌处于“壮年期”,坡度、地形起伏度大;(2)汶川Ms8.0级地震后该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同震滑坡及震后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子河右岸流域的同震抬升量为5 339×104 m3,同震滑坡量为3 852×104 m3,同震抬升量大于同震滑坡量,地貌出现生长现象;(3)地震产生的泥石流量应略大于1000×104 m3,同震滑坡物质的30%转化为了泥石流量,因其海子沟右岸陡峻的坡度,绝大部分的泥石流冲人海子河,成为河道沉积物;(4)以目前湔江海子河流水搬运能力,在能够完全搬运出同震滑坡物质的前提下,同震滑坡物质搬运出龙门山至少需要283.2 a,表明在一个地震周期内,龙门山的同震滑坡物质可以搬运出龙门山;(5)准周期性相当震级地震引起的构造抬升及其均衡反弹作用也是龙门山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总页数】9页(P15-23)【作者】赵国华;李勇;闫亮;马超;张威;颜照坤;郑立龙;李敬波【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四川省地震局,四川成都610041;四川省地震局,四川成都61004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4【相关文献】1.对2008年汶川MS8.0地震沿龙门山后山出现地表破裂现象的讨论 [J], 谢新生;江娃利;冯西英2.龙门山断裂周边区域在汶川Ms8.0地震和芦山Ms7.0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特征对比研究 [J], 周德敏;甘卫军;李金平;陈为涛;丁晓光;梁诗明3.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龙门山—岷山构造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与地震视应力分布 [J], 易桂喜;闻学泽;辛华;乔慧珍;龙锋;王思维4.汶川Ms8.0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应力场及其构造意义 [J], 丰成君;戚帮申;张鹏;孙东生;孟静;牛琳琳;王苗苗;谭成轩;陈群策5.龙门山后山断裂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 [J], 江娃利;谢新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门山断裂映秀-北川断裂
映秀-北川断裂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龙门山发生了8. 0级特大地震。
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及其附近地区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大范围造成破坏,其影响更是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之一。
汶川大地震发震断裂为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央主断裂-映秀-北川断裂。
1映秀-北川断裂概况1.1地质背景映秀-北川断裂所在的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北起广元,南至天全,长约500 km,宽约30 km,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北东与大巴山相交,南西被鲜水河断裂相截。
龙门山式构造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断带构成,具典型的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具有前展式发育模式,自西向东发育汉川-茂汉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一灌县断裂。
由于该地区地质过程仍处于活动状态,变形显著,露头极好,地貌和水系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地质纪录,因此龙门山不仅是研究青藏高原与周边盆地动力学(盆原动力学)的典型地区,而且是验证青藏高原是以地壳加厚还是左行挤出来吸收印亚大陆碰撞后印度大陆向北挤入作用的关键部位,同时也是研究青藏高原东缘活动断层和潜在的地震灾害的关键地区。
2映秀-北川断裂特点及影响2.1映秀-北川断裂的断层类型、地表破裂、变形特征及活动方式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属于逆冲一走滑型地震。
结果表明映秀-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带从映秀向北东延伸达180- 190 km,走向介于NE30°-50°之间,倾向北西,地表平均垂向断距为2.9 m,平均水平断距为3.1 m;地表最大错动量的地点位于北川县擂鼓镇,垂直断错为6.2士0.1 m,水平断错为6.8士0.2 m,逆冲分量与右行走滑分量的比值为3:1-1:1,表明该断裂以逆冲-右行走滑为特点,逆冲运动分量略大于或等于右行走滑运动分量。
根据近南北向的分段断裂可将映秀-北川断层的地表破裂带划分为两个高值区和两个低值区,其中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南段的映秀-虹口一带和中北段的擂鼓-北川县城-邓家坝一带。
龙门山大地电磁深部结构及汶川地震(Ms 8.0)
龙门山大地电磁深部结构及汶川地震(Ms 8.0)朱迎堂;王绪本;余年;高树全;李坤;石岩峻【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08(82)12【摘要】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的MS 8.0地震使四川、甘肃和陕西等省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本文通过震前完成的穿过龙门山构造带中段的松潘-中江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反演解释,揭示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其两侧松潘-甘孜褶皱带、川西前陆盆地地壳内部30 km深处电性结构.龙门山构造带东侧四川盆地为上部较厚低阻沉积盖层之下存在连续稳定高阻的扬子基底特征,而以西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分上部和下部两部分,上部为高阻古生界夹低阻中新生界,下部(中下地壳)呈连续低阻层,推测可能存在一个连续稳定的壳内高导层.而龙门山恰好是青藏高原与扬子地台联合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上部高阻及下部基底高阻,中间夹西倾低阻带,低阻带最厚10 km,其深度从地表10 km连续向西延伸至20 km深处,与松潘-甘孜褶皱带15~20 km的低阻层相连.这个异常低阻带可能是松潘-甘孜地块向东向上移动的传输带,北川-映秀断层逆冲分量显然大于右行走滑分量,因此汶川地震属于右行平移-逆冲断裂型地震.【总页数】9页(P1769-1777)【作者】朱迎堂;王绪本;余年;高树全;李坤;石岩峻【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610031;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相关文献】1.龙门山断裂周边区域在汶川Ms8.0地震和芦山Ms7.0级地震前的地壳形变特征对比研究 [J], 周德敏;甘卫军;李金平;陈为涛;丁晓光;梁诗明2.Ms8.0汶川地震对Ms7.0芦山地震成核失稳的影响 [J], 解朝娣;雷兴林;吴小平;虎雄林;赵小艳;朱荣欢3.Ms8.1昆仑山口西地震和Ms8.0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持续时间的对比 [J], 刘博研;史保平4.汶川Ms 8.0级地震震源区地壳深部结构研究 [J], 宋文杰;朱介寿;程先琼;李海丰;徐华全;顾勤平5.汶川Ms8.0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应力场及其构造意义 [J], 丰成君;戚帮申;张鹏;孙东生;孟静;牛琳琳;王苗苗;谭成轩;陈群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冲断带与四川盆地的现今构造表现_数字地形和地震活动证据
青藏⾼原东缘龙门⼭冲断带与四川盆地的现今构造表现_数字地形和地震活动证据 2007年1⽉地 质 科 学CH I N ESE JOURNAL OF GE OLOGY 42(1):31—44青藏⾼原东缘龙门⼭冲断带与四川盆地的现今构造表现:数字地形和地震活动证据3贾秋鹏1 贾 东1 朱艾斓2 陈⽵新1 胡潜伟1罗 良1 张元元1 李⼀泉1(1.南京⼤学地球科学系南京 210093; 2.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29)摘 要 龙门⼭冲断带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原东缘之间,其现今地貌和构造活动表现对于理解青藏⾼原东缘和四川盆地晚新⽣代的演化具有⾮常重要的意义。
已有的认识多数是从“⼭”的⾓度得出的,我们尝试从“盆”这⼀⾓度,利⽤近20年来的地震活动资料和地震反射剖⾯,结合数字⾼程模型(DE M ),通过三维可视化分析软件来探讨四川盆地及龙门⼭的地貌特征和现代构造活动表现。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龙门⼭的现今地貌和地震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分段性;2)青藏⾼原东缘活动块体边界表现为由龙门⼭南段北东向构造在安县附近转折为岷⼭的南北向构造;3)龙门⼭南段的现代地震活动已深⼊四川盆地内部,形成地壳规模的楔形逆冲构造,地震活动、现代地貌和地震反射剖⾯的证据揭⽰了龙门⼭及四川盆地存在晚新⽣代构造缩短的可能性。
关键词 地震 地形地貌 构造缩短 晚新⽣代 龙门⼭ 四川盆地中图分类号:P542⽂献标识码:A ⽂章编号:0563-5020(2007)01-031-14 3国家⾃然科学基⾦资助项⽬(编号:40372091)。
贾秋鹏,1982年8⽉⽣,硕⼠研究⽣,构造地质学专业。
2006年1⽉15⽇在“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法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2006-06-14改回。
青藏⾼原东缘的晚新⽣代变形模式是⽬前⼴泛争议的焦点问题之⼀。
从东向挤出模型(Avouac and Tapponnier,1993)到近年提出的下地壳流动模型(Royden et al .,1997),不同学者对青藏⾼原东缘特别是龙门⼭晚新⽣代的隆起存在着不同的认识(Royden et al .,1997;Clark and Royden,2000;Tapponnier et al .,2001;Kirby et al .,2002,2003;Burchfiel,2003;Clark et al .,2005;李勇等,2005)。
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与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
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与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李勇;何玉林;陈浩;乔宝成;马博琳;黄润秋;周荣军;Alexander L.DENSMORE ;Michael A.ELLIS;闫亮;董顺利;Nicholas RICHARDSON;张毅【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09(17)1【摘要】龙门山位于青藏高原与扬子地台之间,系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叠瓦状冲断带构成,自西向东发育汶川-茂汶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和彭县-灌县断裂,并将龙门山划分为3个构造地层带,分别为变形变质构造地层带(主要由志留系-泥盆系浅变质岩和前寒武系杂岩构成)、变形变位构造地层带(主要由上古生界-三叠系沉积岩构成)、变形构造地层带(主要由侏罗系至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纪松散堆积构成). 龙门山断裂带属地震危险区,3条主干断裂皆具备发生7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其中映秀-北川断裂是引发地震的最主要断层,据对彭县-灌县断裂青石坪探槽场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断裂带上最晚的一次强震发生在930±40a.B.P.左右,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这3条主干断裂的单条断裂上的强震复发间隔至少应在1000a左右,表明龙门山构造带及其内部断裂属于地震活动频度低但具有发生超强地震的潜在危险的特殊断裂,以逆冲-右行走滑为其主要运动方式.汶川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的地震,地表破裂分布于映秀-北川断裂带和彭县-灌县断裂带上.根据近南北向的断裂(小鱼洞断层、擂鼓断层和邓家坝断层)和地表断距可将映秀-北川断层的地表破裂带划分为两个高值区和两个低值区,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南段的映秀-虹口一带和位于中北段的擂鼓-北川县城-邓家坝一带;两个低值区分别位于中南段的白水河-茶坪一带和北段的北川黄家坝至平武石坎子一带,两个高值区分别与小鱼洞断层和擂鼓断层相关.根据保存于破裂面上的擦痕,可将该地震破裂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为逆冲作用,晚期为斜向走滑作用,其与地壳增厚构造模式和侧向挤出摸式在青藏高原东缘的推论具有不吻合性.鉴于龙门山的表层运动速率与深部构造运动速率具有不一致性,初步探讨了龙门山地区的地表过程与下地壳流之间的地质动力模型,认为下地壳物质在龙门山近垂向挤出和垂向运动,从而造成导致龙门山向东的逆冲运动、龙门山构造带抬升和汶川特大地震.在此基础上,根据汶川地震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地震灾后重建提出了的几点建议.【总页数】16页(P3-18)【作者】李勇;何玉林;陈浩;乔宝成;马博琳;黄润秋;周荣军;AlexanderL.DENSMORE ;Michael A.ELLIS;闫亮;董顺利;Nicholas RICHARDSON;张毅【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成都,61004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四川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院,成都,610041;Institute of Hazard and Risk Research and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Durham University, Durham, UK;Center for Earthquake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University of Memphis, Memphis, Tennessee, USA;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Department,of,Earth,Science,Swiss,Federal,Institute,of,Technolog y,Zurich,Switzerland;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相关文献】1.逆断层型地震地表破裂带滑动矢量计算方法探讨——以汶川地震为例 [J], 李涛;陈杰;黄明达;余松2.龙门山小鱼洞断裂在汶川地震中的地表破裂及地质意义 [J], 李勇;M.A.Ellis;何玉林;陈浩;马博琳;黄润秋;A.L.Densmore;周荣军;闫亮;张毅;N.Richardson;董顺利;乔宝成3.汶川地震映秀-北川地表破裂带虹口乡段精细填图、位移特征和地震构造分析 [J], 刘静;孙杰;张智慧;文力;邢秀臣;胡古月;许强4.汶川地震小鱼洞破裂带与北川地区地表变形构造探讨 [J], 张中白5.龙门山后山断裂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 [J], 江娃利;谢新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门山断裂带茂汶—汶川段的长期强震潜势
龙门山断裂带茂汶—汶川段的长期强震潜势
白兰香;闻学泽
【期刊名称】《四川地震》
【年(卷),期】1994(000)003
【摘要】本文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分别讨论了公路在选线、施工和运营期对生态的影响,以及通过生态工程达到生态恢复和优化的设想,并首次阐述了“路界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容。
【总页数】8页(P51-58)
【作者】白兰香;闻学泽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2
【相关文献】
1.中国四川龙门山地区汶川——茂汶变质带的构造研究 [J], Worl.,BA;陈兹德
2.汶川Ms8.0级强震震前龙门山断裂带断层形变异常分析 [J], 张立成;余敏;孙东颖
3.龙门山茂汶—汶川变质带构造特征研究 [J], Worl.,BA;刘树根
4.龙门山构造带茂汶断裂在茂县、汶川一带构造特征 [J], 廖炳勇; 何晓飞; 曾强; 刘海勇; 罗易
5.茂汶韧性断裂带(耿达—汶川段)的基本特征 [J], 林茂炳;俞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门山冲断带中北段断裂特征及其与汶川地震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龙门山冲断带中北段断裂特征及其与汶川地震的关系的开题报告题目:龙门山冲断带中北段断裂特征及其与汶川地震的关系摘要:龙门山冲断带是四川盆地与川西北地区的地质构造分界线,是汶川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之一。
本文研究冲断带中北段的断裂特征,对地震活动的影响以及与汶川地震的关系进行探讨。
研究采用露头调查、地质剖面观测、地球物理探测等方法,结合实验室测试,对冲断带中北段的断裂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冲断带中北段存在多条断裂带,其中一些断裂具有显著的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
与汶川地震相关的断裂主要为岷江断裂和龙门山断裂,其活动性强,是该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龙门山冲断带;中北段;断裂特征;地震活动;汶川地震Introduction龙门山冲断带是四川盆地与川西北地区的地质构造分界线,是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区。
近年来,受到汶川地震的影响,对龙门山冲断带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本研究旨在对冲断带中北段的断裂特征以及与汶川地震的关系进行探讨。
Methodology本研究采用露头调查、地质剖面观测和地球物理探测等方法,对冲断带中北段的断裂特征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同时,在实验室也对地质样品进行了测试。
Results冲断带中北段存在多条断裂带,包括主要断裂带和次要断裂带。
其中一些断裂具有显著的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
与汶川地震相关的断裂主要为岷江断裂和龙门山断裂,其活动性强,是该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来源。
Conclusion通过对冲断带中北段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震特征,进一步提高对地震活动的认识。
对于预测未来地震活动和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汶川地震
一、龙门山断裂构造带是汶川大地震产生的直接原因汶川地震产生的原因,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说法。
有的学者认为汶川地震产生原因与月相有关(也就与潮汐有关),“5·12”汶川地震发生在农历四月初八,即上弦月,地球、月球、太阳三者位置关系垂直,地球受到太阳、月球的引力,导致地面破裂产生地震。
我认为: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现象。
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
二、地震分板块活动边缘地震和板块内部活动带地震。
我国是多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印度洋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地震、火山,大部分是板块活动间地震,而汶川属于板块内部地震。
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
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微震;5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汶川8.0级地震比1976年7月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危害还要大,此次地震使大半个中国都有震感。
汶川地震受印度洋板块的推挤,年轻的青藏高原向东隆起扩张,被古老坚实的四川盆地阻挡。
在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西部,两个板块角力的结果导致青藏高原逐渐将四川盆地压在身下,形成北起广元,南至天全,长约500千米的龙门山构造带。
龙门山构造带中有几条断裂活动带,它们是汶川地震的直接原因。
断层的形成,一般解释为:两个板块的相对运动会在一个面内积聚起强大的应力,超过这个面附近介质强度时,开始沿这个面破裂,形成断层。
之后,断层面两个块体继续运动,由于断层面上下盘之间存在强大的摩擦力,在这个面还会继续积累的应力,直到新的应力超过摩擦力之后,就会触发沿断层面的进一步破裂。
三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每年以数厘米的速度继续向东推挤,四川盆地仍然坚守不动,在两大板块体交接的龙门山断层上,岩体间已积累了强大的应力,如同一个超级巨大的弹药库,只等一颗火星,它便轰裂爆发三、 5月12日14时28分,震源位于汶川附近10-20千米的地下岩体终于不堪几百年来扭曲产生的重负,产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汶川特大地震的导火索被点燃。
汶川地震地质背景
汶川地震地质背景中国地处环太平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存在发生频繁地震的复杂地质条件。
青藏高原南部地震区属欧亚地震带,其活动与印度板块俯冲欧亚板块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
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
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
它的东部是人口密集的成都平原陆地板块,西面则是青藏高原隆起板块。
汶川(震中)龙门山断裂带,它长约400公里,宽达60公里,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
近百年来,龙门山地震带都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而板块间的挤压、俯冲早已积聚了巨大的能量。
这都为汶川地震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有数据显示,汶川地震发生时,龙门山断裂带以每秒3公里的速度向东北方开裂,从汶川到广元用了整整100秒时间。
而北川、什邡、德阳等重灾区恰恰位于龙门断裂带东北方。
汶川地震发生时,龙门山断裂带以每秒3公里的速度向东北方开裂,从汶川到广元用了整整100秒时间。
地震发生在平原和高山交汇处,呈西南-东北走向;与龙门山断裂带走向一致,余震排列也沿着这个走向。
汶川(震中)截止8月4日07时,汶川震区共发生余震22077次。
其中:5.0~5.9级30次,6.0~6.4级7次。
下图为余震系列图。
汶川(仪器震中)北川(宏观震中)青川汶川地震烈度分布图青川北川(宏观震中)汶川(仪器震中)绵竹清平EW-824gal安县塔水NS-289gal茂县南薪EW-421gal汶川卧龙EW-957gal理县木卡EW-321gal江油含增NS-519gal什邡八角UD-633gal平武木座EW-287gal四川汶川地震地震参数震级:M8.0;纬度:31.0,经度:103.4;深度:14km ;震中地表加速度:汶川卧龙EW-957gal;绵竹清平EW-824gal;;什邡八角UD-633gal;江油含增NS-519gal。
龙门山断裂带与强震
龙门山断裂带与强震嵇少丞2008年5月12日8.0级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今天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强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
下面,我就科普一下龙门山断裂带。
在中国地图上有一条由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先生提出的“胡焕庸线”。
这条直线,北起黑龙江爱珲县、西南达云南腾冲,它把中国大陆分成西北和东南两部分,线的东南侧,土地只占整个国土面积的36%,人口却是全国的96%。
线的西北侧,情况恰恰相反。
在四川省的地图中,也有这样一条人口分布疏密的对比线,它就是龙门山脉。
龙门山以东是称之为“天府”的成都平原,“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谓天府。
”龙门山以西是中、高山、极高山和高原的世界,遍布湍急的河流、深切河谷,自然环境注定这里不能像川东一样养活众多的人口,而只能是游牧民的天下。
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东缘边界山脉,横亘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
龙门山脉北东-南西向长约500 千米,北西-南东向宽约40~50 千米,从东到西分别是山前冲积平原(海拔约500 米)、高山地貌(海拔2000~5000 米)和高原地貌(海拔4000~5000 米),为当今世界上坡度最陡的高原边界。
龙门山地区的地形坡度比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还大,这样的地貌特征本身就说明垂直龙门山方向上水平构造应力分量很大。
前人的野外地质考察和古地磁资料都证明龙门山脉晚新生代以来经受了强烈的右旋斜冲。
但是,横跨龙门山布设的GPS区域观测网在5.12之前的近十年的测量结果却显示基本上没有位移,有些人据此推断龙门山断裂带不是活动地震构造,把该地区从全国强震重点防范区的名单上剔除。
在5.12地震发生在前,当地政府和民众都认为龙门山地区不会有大地震发生,因此也就没有采取任何应对地震灾害的策略与措施,更没有为应对可能的地震灾害而储备救援物资。
事实上,在GPS观测的时间段内,龙门山断裂带处于闭锁状态,并不证明龙门山断裂带是不活动的构造。
汶川地震分析
受损情况
根据调查评估,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8451亿元人民币。遇难者大约8万7千人。其中四川省损 失最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到总损失的5.8
%,陕西占总损失的2.9%。 在这些损失中,房屋的损失相当大,民房和城市居民
住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7.4%,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
承重墙(横墙)的破坏
主要为十字交叉裂缝(“X”形裂缝),也可见单向斜裂 缝和水平裂缝 、垂直裂缝。 斜向裂缝主要由墙体受到的剪力大于其所能承受的抗
剪承载力引起,而墙体在反复的剪力作用下则出现了十 字交叉裂缝;横向裂缝主要出现在墙体的上部,接近楼
面板(圈梁底部),主要由于圈梁(楼板)对墙体的约
束不足引起;内外墙交接处咬槎不好的情况下容易产生
能量,汶川地震的能量相当于 5600颗原子 弹,而每一颗原子弹的当量是2000万吨标准 炸药。而烈度是形容地震破坏程度的名词, 一般来讲,烈度为Ⅵ度,东西要倒,房屋出 现一些轻微的裂缝;到了Ⅶ度,房屋被破坏, 地面出现裂缝;到了Ⅸ度、Ⅹ度,房屋倒塌, 地面破坏严重,路变形,无法通行。汶川地 震IX度以上的地区将近300公里,
照片较少,震害有局部倒塌。
楼梯间损伤较重,几乎均出现十字形裂缝, 也有出现水平裂缝的,部分局部坍塌,主 要是由于楼梯间纵墙受约束较小 。
如楼梯口正对的内纵墙,由于一般在该 段墙上设有厕所小窗,有的还在墙内凿洞装 设配电盒及管线,致使该位臵墙体普遍受到 削弱,震害也较严重。
另外,局部存在楼梯的破坏,如休息平 台与平台梁间存在裂缝,楼梯板出现裂缝 等。
体育场馆与空旷房屋
在四川灾区的体育场馆分布较多,除了成都市以外,其余各地的 体育场馆大都采用空间网格结构(网架、网壳结构)。空间网 格结构具有屋盖重量轻、结构整体性好等特点,其优异的抗震 性能在本次地震中得到检验。这次地震中,一些体育场馆等空 间网格结构(包括简易的场馆)基本没有受损,成为灾民紧急 避难场所。空间网格结构中受损的震例是都江堰市金叶宾馆水 疗中心,其支座处内斜撑杆压屈,外斜撑杆拉断,礼堂类房屋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
龙门山地震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也称龙门山断层,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逆冲断层。
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相交。
由龙门山后山断裂、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三条断裂带组成。
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规模巨大。
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地壳厚度在此陡然变化,在其以西为60~70km,以东则在50km以下。
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
一、地理位置龙门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东北-西南走向。
包括龙门、茶坪、九顶等山。
东北接摩天岭,西南止岷江边。
绵延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米。
龙门山最高峰海拔2345米,海拔由盆地边缘2000米向西逐渐升高到3000米以上,主峰九顶山海拔高达4984米,山地垂直地带,气象万千。
而龙门山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沿着四川盆地的边缘分布,沿断裂带青藏高原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
这是一条特别要命的裂缝。
该断裂带由3条深而大的断裂构成,自西向东其名称及经过的县分别是:1、龙门山后山大断裂,经过汶川、茂县、平武、青川;2、龙门山主中央大断裂,经过映秀、北川、关庄,属于逆—走滑断裂;3、龙门山主山前边界大断裂,经过都江堰、汉旺、安县,属于逆冲断裂。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县坐落在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上,它就属于逆—走滑断裂。
同样受灾的都江堰市落在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上,属于逆冲断裂。
二、形成原因大约两亿年前,随着印度洋板块中的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向亚欧板块下俯冲,青藏高原开始抬升。
随后,喜马拉雅山脉诞生了。
而与此同时出现的还有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那些地质断裂带,从而形成了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地震带)的东段。
首先来了解一下山是怎么形成的。
山就是由于地壳受到挤压,而隆起生成的。
一方面,挤压使得隆起成山,另一方面挤压使地壳陷落产生断裂,形成湖泊,这是孪生的关系。
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重读《四川地震资料汇编》
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重读《四川地震资料汇编》张力
【期刊名称】《文史杂志》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为接受唐山大地震的惨痛教训,防止此类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国务院于1977年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关于汇编出版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的请示报告,并发文各省先行编纂出版,然后汇编成全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
这一决策是正确的。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张力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2
【相关文献】
1.龙门山—岷山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 [J], 邓绍辉
2.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 [J], 邓绍辉
3.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 [J], 邓绍辉
4.安宁河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再读《四川地震资料汇编》 [J], 张力
5.利用断裂带上的低b值识别凹凸体方法的探讨——以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为例 [J], 李正芳;周本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门山北部陕甘川交界三角构造区断裂活动特征研究
龙门山北部陕甘川交界三角构造区断裂活动特征研究杜建军;马寅生;尹成明;龚明权【期刊名称】《地震学报》【年(卷),期】2013(035)004【摘要】龙门山北部3条不同走向的断裂带所围限的三角地区是我国陕甘川交界地区研究地震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对区内秦岭南缘断裂、平武青川断裂、岷江断裂及虎牙断裂活动特征研究和活动时代分析认为:秦岭南缘断裂,包括迭部—舟曲断裂、武都—康县略阳断裂及茶店—勉县断裂在晚更新世曾有过活动,在全新世活动不明显;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平武—青川断裂最后一次活动发生在晚更新世,表现为右旋走滑的逆断裂,全新世活动不明显;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不但在晚更新世活动强烈,而且在全新世继续活动;龙门山北部这个三角地区依然是未来地震活动关注的重点地区.%The triangle structure area surrounded by three different strike fault zones in northern part of Longmensha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reas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 activity in China.This paper studies the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e age of some primary fault zones,such as the southern margin fault zone of Qinling,Pingwu-Qingchuanfault,Minjiang fault and Huya fault.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① The southern margin fault zone of Qinling is composed of Diebu-Zhouqu fault,Wudu-Kangxian-Lüeyang fau lt and Chadian-Mianxian fault.The last fault activity was in Late Pleistocene and faults were steady in Holocene.② Pingwu-Qingchuan fault in northeastern segment of Longmenshan fault zone is a thrust fault with dextral strike-slip component.The last faultactivity was in Late Pleistocene and steady in Holocene.③ Minjiang fault and Huya fault were strongly active from Pleistocene to Holocene.④ This area is still one of important areas for studying earthquake activity in the future.【总页数】14页(P520-533)【作者】杜建军;马寅生;尹成明;龚明权【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8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8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81;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北京10008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相关文献】1.陕甘川毗邻十二方协作区发展战略研究:我国腹部富有开发潜力的“金三角”地带——陕甘邻十二方经济区简介 [J], 许书真2.龙门山断裂活动和川西高原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测年 [J], 杨农;张岳桥3.陕甘宁交界地区地壳S波Q值成像特征研究 [J], 邱玉荣;杨宜海;邵辉成;张恩会4.陕甘宁交界地区地壳S波Q值成像特征研究 [J], 邱玉荣;杨宜海;邵辉成;张恩会5.甘雨稻坪村陕甘川交界地的独特存在 [J], 史英;史英静(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重读《四川地震资料汇编》为接受唐山大地震的惨痛教训,防止此类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国务院于1977年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关于汇编出版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的请示报告,并发文各省先行编纂出版,然后汇编成全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
这一决策是正确的。
《四川地震资料汇编》工作起步很早,1977年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地震局派历史、地震方面学者,于1979年底编成一、二卷50万字,1980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当时引起全国地震界的赞许,并获四川省科技二等奖。
此后,四川省地震局又编成第三卷52万字,由成都地图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发行,成为经济建设、抗震防震的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特别是在受印度板块对亚洲次大陆的挤压,造成喜马拉雅山的抬升,四川地壳满布伤痕,历史地震连年不断的情况下,更加引起社会的严肃关注。
此皆说明当时领导和各界的重视;但事过境迁,这部书的有力提示,就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就连嗣后由江在雄研究员主编的《四川地震志》,也未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但现在来读《四川地震资料汇编》,当翻阅到四川大地震的有关条目时,你会如同看到5·12汶川大地震惨景那样,泪洒衫襟……这里专述龙门山断裂带历史诸地震,以印证这里在历史上是最强烈地震发震区。
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有规律可循,震级7级以上每三五十年就发生一次,5、6级及有感地震记载更多。
且不说那些“蜀地震”、“西川大震”,难确定震中的记载,仅自公元278年阴平、广武(今青川)有地震记载以来,这条死亡谷中,已不知埋葬了多少藏、羌、汉、回各民族百姓,甚至包括土司、汉官全家。
其中威州、茂州、汶川地震就有50余次(由于记载不详,难定震级)。
现摘数例,以供研究。
一、1657年大地震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4月21日,威州、茂州、汶川、平武、江油、石泉(北川)、彰明(今并入江油)等处地震,“山崩石裂,江水皆沸,房屋城垣多倾,压死男妇无数,并成都西南俱动”。
彼时,四川各地受张献忠屠城之害,士子文人非死即逃,成都已是一片废墟,渺无人烟,以致省会只能暂设阆中,没有留下更为详尽的官府和私家记载,不能使后世地震工作者判定其震级和烈度。
但根据陕西宝鸡亦有震感以及上述死人“无数”、“成都西南俱动”揣测,震级应是略小于5·12汶川大地震,不过亦有许多形似之处。
此次大地震(见本书第102—104页),距今351年,是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地震能量的正常释放,虽不足为怪,但却应以为鉴。
二、1713年茂州大地震1713年9月4日(康熙五十二年七月十五日),“全蜀大地震,茂州(治今茂县)震甚,倾塌城屋,压杀人民”,“茂州地震,叠溪平番城圮”,造成乐至、广元、三台、潼川府、射洪、蓬溪等“毙人民甚多”,并波及汉州、什邡等地。
时任江油县令朱樟撰《地震行》一首:匏瓜星孤夜欲明,地维坟裂天为惊。
千岩万壑送奇响,远听直似雷铿。
少焉掀翻墙壁动,石鼓砰磅振八纮。
丁当环佩若风解,窸窣窗纸号秋声。
譬如浮舟乍离岸,沧海无蒂流青萍。
凿破混沌果如此,顷刻欲使西南倾。
男呻女吟泣覆釜,神呼鬼救忙支撑。
小儿闻声不敢哭,梦呼起直空街行。
仓皇不知何所措,两膝踡跼心怦怦。
大恐天时频荡漾,齑粉何止常平阮[坑]。
据所记百公里外州县毙人民“甚多”,平番城圮,江油“掀翻墙壁”,其震级只略小于今汶川地震。
这又是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距前震46年,距今震295年,也是地震能量正常释放,不足为怪,应引以为鉴。
三、1748年大地震1748年2月23日(乾隆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保县(治今理县东北)、汶川、灌县地震,“桥梁道路多有震损者,……灌县报称青云营兵房间有摇塌瓦脊者……打死背夫二名,打伤背夫六名”,成都暨川西、川北、川南、川东一百余州县均有感,而“灌县、茂州等处,山石摇动,茶关、松潘、漳腊地方,将城垣震倒数丈”。
此次地震距前35年,距今260年。
这次地震能使四川全境大部分州县有感,其震级不会太小于5·12汶川地震。
其余震一直延续到当年11月,全川州县均“地觉微动”,震级谅不在4级以下。
这是龙门山断裂带地震能量释放,只应引以为鉴!不过,是时汶川、保县等人口稀少,伤亡甚少,亦不幸中大幸。
在此后的1786年6月1日发生了泸定县磨西特大地震,1850年9月12日又发生了西昌大地震,虽各地处在不同的断裂带,但对整个四川地震能量的释放,对龙门山断裂带可能有一定缓解作用,故这条断裂带在此后的百余年内虽小震不断,但却无大的破坏地震记载。
四、1879年大地震1879年7月1日(光绪五年五月十二日)南坪营(今九寨沟县)、广元、昭化(今属广元市)、平武、松潘等处地震,“西北东南各府州县均于本年五月十二日同时地震,轰然有声,仿佛雷鸣,房屋有坍塌者,人畜有压坏者,西北情形尤重,保宁府(治今阆中市)、绵州(治今绵阳市)、广元县城垣且有倾颓者,此外更有地裂者。
”成都“微觉地动,川西北二十七属”均受波及,川东“十九属,情形极轻。
“惟南坪一处系属番地,被灾甚重”,“有许多政府机关和住房倒塌,护城河也被坍墙的碎片堵塞,引起泛滥,淹没了许多房屋,造成很大伤亡。
”通计南坪城厢及东南北三路,共坍塌夷房四千零五十三间,计一千四百五十六户,伤毙番民男女二百五十八名口,伤重者四十九名口。
”川督丁宝桢拨银5000两“,以工代赈”,抢修道路桥梁。
此次地震还波及贵州“,光绪五年夏五月十一(二)日丑刻地动良久。
自成都至贵阳,一路皆然”[。
南坪、甘肃文县均属龙门山断裂带北段,其震级能使全川及贵阳有感,没有6—7级之间,就不能有如此巨大地震能量的释放;亦属正常,只须引以为鉴!五、1933年叠溪大地震1933年8月25日,茂县叠溪发生了7.5级大地震。
由卢作孚创办的西部科学院赓即派出四川著名地质学家常隆庆先生组队,亲赴灾区进行调查,撰《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详尽记述了这次地震直接造成灾害和次生灾害,令今人尤万分悲痛。
叠溪城随山体陷落岷江“,城中死难人数之可考者,计五百七十人,而旅行客商及暂住者尚不在内”。
七珠寨、松坪沟等地藏羌人民死亡数千;叠溪西岸“龙池村全村覆没”。
后据茂县详尽统计,共死亡6945人。
当时以今茂县、黑水、理县、马尔康四地连接的圆形中心区内,均受震害“,黑水震灾奇重……活埋一千余人,压毙牲畜无数。
”人口稀少,死亡近七千人,真可谓大灾大难,且均以藏羌民族为多。
我们应向75年前罹难的藏羌人民默哀!此次地震,上距光绪五年地震有54年,仍是龙门山断裂带地震能量正常释放;而且“不时小动,共三十次之多,数日以来,人心惶惶,夜宿于外……嗷嗷遍野,宿露餐风,令人目不忍赌!”此次地震成都、灌县、绵竹等数十县、镇均有强烈震感,危房、旧屋有坍塌者,并伤毙人畜。
此后还有大小不等的余震发生。
这次大地震的次生灾害,是在岷江断流处形成的深约一百余丈不等的大小海子四处,于10月9日突然崩堤,高50米的水头,“冲没灌属之韩家坝、安澜桥、新工鱼嘴、金刚堤、平水槽、飞沙堰、人字堤,与夫下游之天乙街、塔子坝、农坛湾、安顺桥一带,尽城泽国。
迄蒸晨水退,勘得人民淹毙者数千人。
”此外,海子崩塌对茂县、理县、汶川、崇庆(今崇州)、郫县、温江、崇宁(今并入郫县、彭州)、新津等地均造成人员伤亡与巨大的财产损失;其中尤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毁坏,对盆地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最重。
因此,治理地震次生灾害便成为人类面临的艰难课题。
但是,叠溪镇再也没有重建,直到1949年,这条断裂带上只设小政府,管理民间行政事务和生活必需品供应。
由于人口稀少,这里运输以挑背为主。
当局未曾想过在这条桀骜难驭的断裂带上开发旅游及其他产业。
六、1976年松潘、平武大地震1976年8月16日,在龙门山断裂带北段松潘、平武发生了7.2级大地震。
四川省地震局派出强有力的考察队,日夜兼程,赶赴震中区,进行抗震防震及调查工作,写出了优秀调查报告及众多论文,科学含金量高,值得阅读。
这次地震的预报工作的成功,是“人畜伤亡很少”的主要保证。
四川地震局不仅在1975年底作了中期预报,而且在震前作了短期和临震预报。
他们的手段不仅依靠星罗密布的地震仪器,而且在“震前数月和临震前,要求各地台站观测地下水、地光、地气和动、植物等宏观异常。
”同时,该局又成功地对同年8月23日在松潘、平武发生的7.2级大地震发布了临震预报,这才减低了地震造成的损失。
此次地震,松潘、平武、茂汶(今茂县)、南坪(今九寨沟县)四县倒塌房屋5000余间,死亡38人。
应该说,地震预报的土、洋结合,值得肯定和推广。
笔者这篇文章的目的是:1、请求人们多读书,读地震方面的书,防止盲目开发;2、充分排除一切干扰,寻觅点滴震前异常现象,要洋土结合,作好地震预报工作;3、要将实情向人民传布,就像中央在5·12大地震后,将实情及时告诉人民,不仅博得全国人民的信赖,也博得各国政治家和全世界人民的赞扬;4、反对误导。
有报刊转摘一篇题作《龙门山断裂带》的文章,称:“历史上,它并不安分,有过多期(次)活动。
1657年4月21日,爆发有记录以来最大的6.2级地震。
据地震学者考证,此后300多年间,这条断裂带再未发生过超过6级的强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