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品情、悟境——浅谈现代诗歌的教学

杨媛瑗

诗歌是通过精炼、生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来创造鲜明独特的形象,构成优美而深远的意境,能够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表达作者理想愿望的文学体裁。而现代诗歌在感情抒发上则显得更加奔放,其不受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所套,不讲究语言外在的格律,只注重诗歌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因此,现代诗歌的教学应从语言、感情、意境等三大方面入手。

一、诵读,品味节奏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的尖端。现代诗歌的语言也常讲究精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进而品味诗的语言,才能更好地去体验诗的感情,领会诗的意境。朗读现代诗歌可分三步走:

(一)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要求学生在语言层次上通读全诗。发音方面,要吐字清晰,准确有力,分清四声;在体现诗的节奏和韵律方面,应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表达的需要,运用好重音和停顿。朗读也和说话一样,不能一口气说完,中间要有适当的停顿,一方面是朗读的人需要换口气,另一方面听的人需要想一想,记一记,所以要有短暂的间歇停顿。现代诗歌又有它的特点,有的三个字一停顿,有的两个字一停顿不等,显得节奏感特别强。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中“远远的街——灯——明了”,停顿就是错的,因为诗句的愿意是指一物——街灯,而不是指街和灯两件事物,所以节奏停顿和重音应为:远远的——街灯——明了。停顿时还要注意一般把停顿前的一个字的读音拉长一点。至于时间的长短,则根据整首诗的节奏和意思而定,做到“声断意不断,语断情不断”,犹如书法行书中的“笔断意连”。初读时可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组合,好、中、差搭配,学生可以四、五人作一组,互相读给组员听,组员之间互相点评,互相纠正,读准字音和节奏,达到共同进步。实践证明,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这是完全可能的事,学生的潜能只要挖掘出来,那是很巨大的。

(二)情读。即有表情地朗读,以体会现代诗歌的情感节奏,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仔细揣摩作者的感情,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

来。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声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重音适当增强其音量,要自然有力,恰到好处,不要拖腔拉调,矫揉造作。突发的大声和刺耳的语调会破坏朗读的效果。如贺敬之的《回延安》中“杜甫川唱来柳林铺子笑/红旗飘飘把手。/白肚子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这些都充分表达作者激动、喜悦的心情,感情应是激昂强烈,一泻千里。读时节奏应快,语调显得昂扬向上。情读,可在小组初读的基础上进行,让每个组员按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去朗读诗歌,每个小组再推选出一位代表参加组与组之间的朗读比赛,全班同学一起来评价,选取出最佳朗读选手。这个环节要尽可能地挖掘学生对诗歌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多鼓励和表扬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复读。即反复朗读,体会诗歌节奏展示的美感。这就要求把握好轻重感、韵律感,把作者所要强调交代的情感重音读出来。朗读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可学生个别读,可几人学习小组读、可全班齐读,可分角色读等等,还可以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节或几节来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通过多层次、多形式朗读,让学生深刻地体会诗歌所具有的韵律美、节奏美。而朗读又培养了学生对母语的语感,对诗歌的感悟,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再趁热打铁将学生引向更高的鉴赏层次。

二、品情,挖掘感情美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诗歌的感情包含在字里行间,体会诗歌的感情可以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入手,抓住关键词语(即“诗眼”)所蕴含的丰富感情,比较各种不同句式表达感情的不同效果,就可以挖掘出感情之“泉”。例如贺敬之的《回延安》中“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一个“抓”字,一个“贴”字,鲜明地道出诗人对延安的深情,“不放”和“紧紧”两个词则进一步把这种感情推向更高的境地,表现诗人对延安的一种深沉的爱和眷恋。

此外,体会现代诗歌的感情还可能从分析诗歌表达感情的方式和所运用的多种修辞方法入手。诗歌的抒情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直抒胸臆,二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人往往是通过选取生活中典型的景物,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或场面,凭借具体鲜明的形象来抒发感情(情思)的。

三、思境,体会意境美

意境包括“意”和“境”两个方面,“意”即“志”,也就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即形象,也就是诗中描绘的具体景物和生活画面,两者结合,相辅相成,虚实相生。它既包含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包括了形象中蕴含的发人深思的思想和令人激动的感情。因此,意境就是作品中描写的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如余光中的《乡愁》,读这首诗时,读者就能从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弯浅浅的海峡等联想到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那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以及对两岸统一寄予的热切的期盼。这便是诗中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其特征去感悟诗的意境,进入诗的意境,使诗中的此情此景变为学生的我情我恰当的评价,这是一个养分的环节。首先,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可以通过创造诗歌教学的课堂气氛或展示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或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等等。经上这些环节以往都是由教师来进行,其实完全可以由学生来操作。尤其是现在信息技术已引进课堂,有些可以让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或学生的理解)去制作成相应的课件(包括描述诗歌的内容),再由教师运用到课堂上,这样对学生的吸引力会更大,那些作了谭件的学生有一种荣誉感、成功感,而另外一部分的学生则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从而能更好的、更深的、更高的、更有效的激发出他们学习的热情。如《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教学时可展示诗中想象天街上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提着灯笼在闲游的画面(或投影展示,或录像展示,或简笔画勾勒,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同时,教师(或学生)作相应的解说,然后让学生闭目遐想,去想象天街上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其次,感悟诗的意境时,可以通过推敲语言,琢磨构思,研究修辞手法等,来认识诗中所创造的形象的意义及审美价值。推敲语言要善于抓住“诗眼”,即养分的词语,了解其丰富的含义,不仅了解字面上意义,还要了解字里的内在含义,即所谓“言外之意”。在琢磨诗的构思上,要了解诗人凭借什么事物或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如《天上的街市》作者想象天上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有世上没有的珍奇,天街上的牛郎织女过着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迥然不同的,而作者正是通过大胆的艺术想象,把牛郎织女这个古老的民间故事进行了根本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