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d_六年级,六单元,第22课,空城计,周小平

Removed_六年级,六单元,第22课,空城计,周小平
Removed_六年级,六单元,第22课,空城计,周小平

空城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利用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懂。能复述课文。

3.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

2.诸葛亮为什么要施空城计、怎样施空城计及施空城计成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三国演义》相关图片、音像资料;准备推荐给学生的名著名篇。

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了解本文故事的背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幽默故事,导入新课

1、孩子们爱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从前,有个“三国迷”。一天,村子来了个戏班子,唱的是《空城计》。三国迷实在想看,可是家里没人看门咋办呢?他突然灵机一动,敞开大门,点亮烛火,看戏去了。原来,他用的也是“空城计”啊!看完戏回来,家里的东西完好如初,三国迷大喜。隔了不久,村里又唱戏。这回三国迷又照上回如法炮制。可是,等他看

戏回来,不禁放声大哭,原来连家里的大门都被小偷卸掉了。他气得大骂诸葛亮,偏巧让一个说《三国》的把式看见了,知道原委后,那把式捧着肚子大笑道:“孔明哪里是大蠢货,大蠢货正是你自己啊。你再翻翻《三国演义》,要是找到孔明两次用‘空城计’,我认你被偷的帐!” 三国迷听了,不知咋回答。

2、孩子们,故事里的“三国迷”两用“空城计”,最后吃了大亏。大家知道空城计出自哪里吗?没错,出自《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诸葛亮是如何成功施用空城计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二十二课《空城计》。

二、学习字词,理通文意。

(一)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1、会认的:司马懿旌旗鹤氅纶巾遂司马昭汝辈远遁瑶琴

会写的:隐匿擅自谨慎丞相彼此玄机擒拿

A、注意 “旌”“氅”“丞”这三个字是后鼻韵。

B、 “氅”“昭”“擅”“丞”是翘舌音。“遂”是平舌。

C、 “隐匿”的“匿”是鼻音。

D、“纶巾”的“纶”可不能读成lún,“玄机”的“玄”也不要能读成“xián”去了。

F、 “谨慎”的“慎”字里边是三横,不要少写了一横。

G、 “丞相”的“丞”下边有一横,不能弄丢了。

2、积累词语:

蜂拥而来尽皆失色尘土冲天笑容可掬焚香操琴旁若无人

抚掌而笑神鬼莫测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懂。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请大家想想,本文的语言与我们平常阅读的白话文有区别吗?与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有区别吗?

是的,这篇文章的语言既不是白话文,也不是纯粹的文言文,它采用的是半文半白的语体,既有白话的通俗,又不失文言的典雅,可谓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请大家把课文再轻轻地朗读一遍,注意细细体味其语言特色,并给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1、指导朗读、理解较复杂的文言句子。

A、汝辈岂知?宜速退。——“汝辈岂知?”的“汝”是“你”的意思,“汝辈”意为“你等”;“宜速退”的“宜”是应当的意思,所以两句连起来意为:你等怎

么会知道?(我们)应该速速退兵。此句应表现出司马懿对儿子的斥责、蔑视,其语气和停顿可这样处理:汝辈岂知?宜/速退。

B、“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句中“盖”是句首语气词,可不译,“用之”指用上面的计策。一句可理解为:我并不想这样冒险,只是因为不得已才采取这个办法。所以这一句的停顿应该这样: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C、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这个句子较长,但意思浅显,我们可这

样断句: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D、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句中的兴、苞分别指关兴、张苞,“彼”就是“那里”的意思。根据文意,这个句子应该这样停顿:吾/已令/兴、苞二人/

在彼等候。

E、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句中的“若”就是“如果”的意思,“走”应理解为逃跑。根据文意,这个句子该这样断句: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F、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这一句中的“得不……乎”是文言文中表测度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恐怕……吧。“为……所”是被动句式。根据句意,这个句子可这样朗读: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G、文章结尾那首古诗: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兵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士人指点到今疑。则是章回小说语言表达特色之一。《三国演义》也是章回小说,结尾处一般用一首七言古诗概括全文。让我们再把这一首诗读读吧!

孩子们,文言句子,言简意丰,韵味十足,唯有多读,你才能领略到古文的无穷魅力。

2、理解文言词句。

A、文中出现的“孔明”“亮”“丞相”都是指诸葛亮。“孔明”是诸葛亮的字,“亮”是他的名,而“丞相”是他在蜀国的官职。

B、“尽皆失色”的“皆”,是指“都”,整个词意为:全部都变了脸色。文中还有这几个地方出现的“皆”字,也是“都”的意思。(PPT显:尽皆隐匿皆不敢进尽皆退去众皆惊服曰)“尽皆隐匿”就是指全部都隐藏起来;“皆不敢进”是指全都不敢前进;“尽皆退去”则指全部都退去。

C、文中的“曰”都是“说”的意思。

D、文中的“吾”就是“我”的意思。在“吾自有计”“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吾非行险”“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这些句子中的“吾”都是“我”的意思。

E、“鹤氅”是指:鸟羽制的外衣,也泛指大衣,外套。“纶巾”是指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相传三国蜀诸葛亮在军中服用,故又称作诸葛巾。

F、“凭栏而坐”中的“凭”是靠着的意思,所以整句意为:靠着栏杆坐下。

G、“何也?”就是“为什么?”的意思。

H、“必不能远遁”一句中的“遁”也是逃走的意思,整句意思为:必定不能逃跑多远。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了解小说的基本常识

我们知道“空城计”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阅读小说,我们可要了解一些小说的基本常识。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又是其核心要素。

1、那么,在空城计这个故事中,出现了些什么人物呢?谁是主要人物?

这个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有孔明、众官、二小童、司马懿、司马昭、蜀军士、魏军。主要人物是:孔明。

2、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这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下面请孩子们再读读课文,试着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四个阶段吧!

是的,故事情节的四个阶段可概括为:兵临西城;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

(2)请大家试着根据这个故事提纲,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同桌听听。

3、小说的环境,即故事发生的背景,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那么空城计这个故事的背景是怎样的呢?

嗯,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阅读了《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那是蜀后主刘禅统治年间的事,诸葛亮在整顿好内政以后,兴师北伐时,因为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为挽救危局,他急忙分派各将布署回撤事宜。分拨已定,诸葛亮自引5000兵退向西城搬运粮草。就在诸葛亮刚到西城不久,忽有10余骑飞马报说:"司马懿引大军15万,望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5000军,已分走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人在城中。空城计正是诸葛亮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奇险之策。

四、细读课文品味人物

孩子们,在空城计这个故事里,出现了那么多的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

看来大家都喜欢诸葛亮,因为他太聪明了,真是神机妙算。确实,因为《三国演义》的流传,诸葛亮完全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这正是《三国演义》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它在人物塑造方面,采用类型化的写法,专门突出人物的某一个特点,并通过夸张、对比、烘托等手法,把这一特点发展到极致。比如,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厚、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智慧。

在空城计这个特殊的故事里,除了智慧,我们从诸葛亮身上还可看到更加丰富的性格内涵。文章是如何表现

出来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再细细地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说说孔明是个怎样的人。

(一)学习下面描写人物的方法,把握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PPT显示图片)孩子们,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空城计”一节的相关剧照,请问,你们能从中迅速地找到诸葛亮吗?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找到的呢?(衣着、动作、神态)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练习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匆匆》一课一练答案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题练习册 2 匆匆 【字词荟萃】 1、仿照例子写词语。 (1)例:赤裸裸 ()()() (2)例:匆匆忙忙 ()()() 2、选词填空。 爱护爱惜 (1)他从小就养成了()书籍的习惯。 (2)粮食是宝中宝,人人都要()。 维持保持 (3)解放前,爷爷起早贪黑地干活,可还是()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4)老红军战士始终()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3、反义词填空。 聪明()空虚()伶俐() 【句段集锦】 照样子写句子。 (1)例: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 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 【课文链接】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下来。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时间比作_____ ______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延伸】 1、阅读: 毛驴和牛大哥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它背(bēi,bèi)回家。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拒绝了,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 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理想的风筝》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课文原文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qiáo]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圆木拐杖支撑着。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

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枝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激昂,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gěnɡyè),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亲切、大声地说:“好!好!”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2020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陈涉世家教案

22 陈涉世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了解《史记》与司马迁;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和注重剪裁详略得当当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史记》资料交流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后发愤著书,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三)整体感知,把握生字词 1.老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四)新课讲授 1.全体朗读第一段,自读自译重点字词 2.提问理解 ⑴陈涉是什么出身?明确:“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⑵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 3.点名朗读第二小节,自读自译

22-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_PDF压缩

5年中考3年模拟·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2《礼记》二则 测试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虽有嘉肴.(yáo) B.故曰:教学相长.也(cháng) C.选贤与.能(jǔ) D.讲信修睦.(m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 ..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B.教然后知困.(困惑) C.是故 ..谋闭而不兴(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家一样)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盗窃乱贼而不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不独亲其亲 B.使老有所终 C.不独子其子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二、填空题

6.《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选自《》。《》,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编纂的,共篇。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4)故曰:教学相长.也() (5)非问无以广.识()(6)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8.用“/”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1)教然后知困(2)君子之学必好问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学学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论述了①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②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③。[乙]文:④。 (二)(2018天津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上,指唐太宗。②贾(gǔ)胡:胡商。③赇(qiú):贿赂。④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电子课文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 ?)[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朗读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三、重要字词解释。 (1)大道 ..之行.也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行:施行。 (2)天下为.公为:是。 (3)选贤与能 ...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能出众。与,同“举”。 (4)讲信修.睦修:培养。 (5)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独:只。 (6)不独亲.①其亲.②亲①:以……为亲,意动用法;亲②:指父母。 (7)不独子.①其子.②:子①:以……为子,意动用法;子②:指子女。 (8)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者:……的人。 (9)货恶 ..其弃于地也货:财物。恶:厌恶,憎恶。 (10)男有分.分:职分,职守。 (11)女有归.归:女子出嫁。 (12)盗窃乱贼 ..而不作.乱:作乱,造反。贼:害人。作:兴起。 (13)外户 ..而不闭.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外:从外面,这里方位名词活用做状语;户:关门。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闭:用门闩插上。 四、字词分类归纳。 (一)通假字 (1)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 (二)古今异义 (1)大道 ..之行也。) (2)讲信修.睦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腊八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叠词,了解小说背景。 2.了解小说借助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用读对话梳理情节的方法,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3.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4.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的。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用品读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2,深读文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略得当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文体 1.播放微视频,引出小说背景。 2.板书课题,读准课题。 二、字词教学,了解环境 1.出示字词,读准字词,引导学生从词语内容和形式上发现规律。 2.情境朗读,了解环境。 三、梳理情节,初识形象 1.快速默读第6—19自然段,思考:八儿想吃腊八粥却吃不到,他是怎么办的? 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小说情节。 3.根据板书,串联情节,了解小说主要内容。 4.小结:这篇小说就是用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刚才,我们读了八儿和妈妈的对话,梳理出的情节就是小说的情节。 5.交流:从这些情节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八儿? 四、品读语言,丰盈形象

1.聚焦情节中八儿的语言,初步感受语言的变化。 2.品读短句。 (1)齐读,思考:本句中哪个字最精彩? (2)对比朗读,从“那”字,你感受到什么? (3)联系自己生活经历,感知八儿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一个“那”字,又让我们看到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刚才,我们抓住了八儿的语言,品读“那”这个关键词,揣摩了八儿的心理,从而让八儿的形象在我们头脑中更加丰满。 3.品读长句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2)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填一填:八儿每次是怎么分的,有什么变化? 写一写:你又读到一个怎样的八儿,并想想理由(填在磁卡上,一张磁卡写一个词)。一定要填在磁卡上。 温馨提示:四人小组,一人主持,其他三人一人汇报一处。 (3)小组汇报。 (4)小结:刚才,我们读了八儿这处长的语言,从分粥的变化中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他的形象在我们的头脑中更加丰盈。 (5)串读三次分粥的句子,读出变化。 4.小结:刚才我们品读了八儿的语言,关注了关键词句,揣摩了八儿的心理,让八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沈从文不愧为语言大师,在对人物语言进行描写时,每个词语,每句话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也不行,借助不同的语言形式展现人物不同的形象。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梳理环境中的情节,品读八儿的语言,揣摩他的心理,看到了一个(回扣板书)的八儿。八儿心里隐藏的语言和那锅不断叹气的粥,这又藏着什么奥秘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揭秘。 第二课时

第六单元第22课时

第六单元遗传和染色体 第22课时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1.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用X射线处理使第2染色体上的含显性斑纹基因PB的区段易位到W染色体上,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凡是雌蚕都有斑纹,凡是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产量。该育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子番茄和用多倍体育种法获得无子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处理获得的无子番茄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B.无子番茄植株经植物组织培养后长出的植株仍结无子果实 C.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无子番茄属于单倍体植物 3.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③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④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⑤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 ⑥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⑤⑥ 4.下列细胞分裂图像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⑤ 5.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6.纯种红花紫茉莉(RR)与纯种白花紫茉莉(rr)杂交得F1,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然后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得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A.RR∶rr=1∶1 B.RR∶rr=3∶1 C.Rr∶rr=1∶1 D.RR∶Rr∶rr=1∶2∶1 7.遗传学检测两个人的体细胞中两种基因组成,发现甲为AaB,乙为AABb。对于甲缺少一个基因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基因突变 D.可能是男性 8.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惟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9.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10.下列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⑤⑥ D.①④⑤⑥ 11.右图是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 正确的是() A.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 B.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理想的风筝生字(最新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理想的风筝生字 1【筝】 读音:zhēng 巧记:竹()字头上坐,还要“争”什么。 字义:古代的一种弦乐器【风筝】玩具的一种,用竹篾做架,糊上纸,牵线放在空中,可以飞得很高 组词:古筝 造字:形声法 造句:星期天,爸爸带我到广场放风筝,我开心极了。 笔顺:上窄下宽。“争”中间横长,(亅)在竖中线上。 字歌:竹木制古筝挣扎手不停睁眼仔细瞧琴弦亮铮铮 2【翘】 读音:qiào 巧记:烧掉左边(尧)“羽”毛。 字义:一头向上仰起 组词:翘起翘尾巴往上翘 造字:形声法 造句:公鸡翘起尾巴,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 笔顺:“尧”上部斜中求正,浮鹅钩充分右伸。 字歌:祖国多富饶江山尽妖娆松鼠翘尾巴枫林似火烧 3【眯】

读音:mī 巧记:满眼(目)都是稻“米”。 字义:①眼皮微微合拢②小睡 组词:①眯缝笑眯眯②眯一会儿 造字:形声法 造句:她总是笑眯眯的。 笔顺:左窄右宽。“目”较窄,横画间距均匀;“米”横短。 4【蜈】 读音:wú 巧记:小“虫”一“口”吞“天”。 字义:[蜈蚣]节肢动物,身体长而扁,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有脚一对,头部的脚像钩子,能分泌毒液。捕食小昆虫,可入药 组词:蜈蚣 造字:形声法 造句:爸爸为我做了一只大大的蜈蚣风筝。 笔顺:“虫”竖宜直;“天”撇捺伸展,角度不要太大。 字歌:蜈蚣可入药错误要改掉娱乐很重要虞戴虎头帽 5【蚣】 读音:gōng 巧记:小“虫”遇见老“公”公。 字义:[蜈蚣]节肢动物,身体长而扁,由许多环节构成,每节有脚一对,头部的脚像钩子,能分泌毒液。捕食小昆虫,可入药 组词:蜈蚣

造字:形声法 造句:蜈蚣是常见的药用动物之一,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笔顺:左窄右宽。“公”撇短,捺长。 字歌:出言来诉讼有虫是蜈蚣松树好木材有羽是老翁 6【倘】 读音:tǎng 巧记:佛前(亻)和“尚”。 字义:连词,假使,如果 组词:倘若倘如倘使倘或倘来之物 造字:形声法 造句:倘若你不努力的话,什么事都做不成。 笔顺:左部竖为垂露竖;右部横折钩要有力。 字歌:翻身床上躺起来走一趟有人倘若去河边水流淌 一、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天穹(gōngqióng)伫立(chùzhù)抻动(chēnshēn) 擎着(jíngqíng)哽咽(yànyè)气喘吁吁(xūyú) 二、比一比,再组词。 慨()燥()拄()蜜() 概()躁()驻()密() 三、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我故意逗她:“别光说美的,若是冬天呢,天天刮大风,冻得人出不去屋……”() A.引逗 B.招引 C.停留 D.逗笑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2019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 最可爱的人(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阅读提示:说一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语文教案

2019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深刻感悟其内在意思,从中懂得时间的宝贵 教学难点:体会时光飞逝的含义,抓住人生有限的宝贵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时间飞逝,日月如梭,时间就像流淌的河水,只会流逝,不会回头。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不仅只有我们才会发出如此感叹,朱自清先生也有此感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3.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4.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紧扣“匆匆”儿子,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流露出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可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第三段(5自然段):照应开头,再次提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小结:文章开篇就提出了问题,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具体描述过去以及现在日子的来去匆匆,抒发出自己对时光流逝而无法挽留的感慨,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四、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再见了亲人》拓展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精品

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 阅读提示:说一说谁是最可爱的人?可爱在什么地方?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地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还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崩裂,涂了一地。另有一个战士,他的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掩埋烈士们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的手指都折断了……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但他们却打死了三百多敌人,特别是使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聚歼了敌人。

第六单元22课(表格)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课题:22、月球之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历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手段,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1、听写上一课的词语。 2、揭题,板题:22、月球之迷。 3、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月球。 二、初读课文(一) 要求 1、听课文录音: (1)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交流、讨论。 2、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 3、教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二) 说一说 课文的 大意 汇报: 1、写了月球上奇异的景色和未解之谜。 2、其它的像做了一些什么实验,得出什么结果也可以。 …… (三) 学习生 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在教学的教程中老 师要注意正音。)

字词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撒在水藻一旦一项估计年龄 (四)写字 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2、师范写,生书空。 三、再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第1自然段:悬挂在夜空的月球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 第2自然段:宇航员第一次登月,看到月球是一片荒漠。 第3自然段:月球的尘土能杀死细菌。 第4自然段:放进月球尘土里的水藻长得鲜嫩青绿。 第5自然段:实验结果令人费解。 第6自然段:实验中,人们怀疑月球的年龄大于地球的年龄。 第7自然段:省略号省略问题。 第8自然段:人类将继续探索月球。 2.本文介绍月球知识,根据文章大意,你认为全文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悬挂夜空的月球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宇航员第一次登月,看到月球是一片荒漠。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列举月球的不解之谜。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人类将继续探索月球。 3.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分段朗读课文。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理清了本文的思路了吗?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会引起你什么样的遐想呢?下节课我们去,好好地感受一下。 五、布置作业1、再读课文。 2、抄写生字与词语。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 匆匆

2、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

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4.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5.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6.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7.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

2017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桥梁远景图话题讨论教学设计冀教版

《桥梁远景图》教学设计(话题讨论) 一、预习作业 1.读准字音,熟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利用工具书理解“闲庭信步、望洋兴叹、譬如”等词的意思。 2.阅读课后的“资料夹”,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茅以升以及和这篇文章相关的信息,了解当今桥梁的基本知识和将来的桥梁发展趋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理解“譬如、轮廓、妨碍、层出不穷、望洋兴叹、闲庭信步”等词语。 2.阅读课后的“资料夹”,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茅以升以及和这篇文章相关的信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当今桥梁的基本知识和将来的桥梁发展趋势。 4.在阅读中培养边读边想象、边读边勾画批注等自能读书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自主学习——感受想象——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运用读、品、诵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总分结构的好处,并对未来桥梁的想象进行小练笔的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阅读中使学生结合对未来桥梁的想象进行小练笔的训练,培养其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当今桥梁的基本知识和将来的桥梁发展趋势,

并对未来桥梁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驼背老公公,趴在河当中,背上有人走,腹下也可通。 生:桥。 师:生活中我们熟悉的桥梁有哪些?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生:赵州桥,槐安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以升先生的《桥梁远景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大家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小组内检查,把容易读错的字、词写在纠错本上。(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活动,交流纠错本。 3.指名读文,随机指导。 师:刚才听大家读的特别好,我们来展示一下如何? 4.生字词检查,组织小组间竞赛。 5、中心话题。 (1)茅以升先生为我们介绍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默读课文,从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一画,并在旁边作批注。

六年级下册语文21课 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语文21课练习题 1、田野献上(),()举起(),蓝天飞着()的鸽子,()奏起()。十三亿孩子()这()的日子,()月()日——()妈妈的生日。 2、北京是我国的(),是一座()的()。 3、天安门在北京城的(),红墙、黄瓦,又庄严,又()。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 4、道路(),(),鲜花盛开。 5、()的()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 6、北京有许多()和()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7、天(),大得很哪! 8、()不是春,( )春满园。 9、雪中送炭(),()献爱心。 10、人人献出一点爱,()。 11、清晨,林中谁最()?是()的小鸟,叽叽喳喳,(),一会儿(),一会儿梳理蓬松的()。 12、清晨,林中谁最()?是()的小鸟,扑棱棱,(),捕捉(),()翠绿的()。 13、清晨,林中谁来得最早?是()来放鸟巢。崭新的木牌上写着(),小鸟在枝头高唱:()真好! 14、一只()在湖面上行驶,船头两侧卷起(),船尾拖着一条()。 15、()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还有变幻的山峦。 16、小洁紧紧攥着(),生怕它()湖里。

17、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 18、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 19、平常我在()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里奔跑,在()里跳舞,(),()。 20、有时候我很(),有时候我很暴躁。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人们工作。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 21、()的桥洞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 22、()、大熊猫、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我们要好好()它们。 23、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有了先进的(),()的()真大!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诗二首 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分清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朗诵法;感悟法;比较阅读法。 理解《天上的街市》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和《太阳船》中诗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1.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理解《天上的街市》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和《太阳船》中诗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新课导入?检查预习?初读感知?理解意境?研读《太阳船》 导入一:联想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由星空引发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借机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趣味。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哪些瑰丽的传说呢? 华灯初上,漫步街头,放眼满街的明灯,你想到了什么?皓月当头,仰望星空,你又想到些什么呢? 导入二:故事型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改编故事,引发学生无限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世人皆知,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一个悲剧还是一个喜剧。(悲剧)悲在哪里呢?(悲在牛郎织女天各一方,每年在七月七日才能相会一次。)不错!牛郎织女的故事多少让人觉得很凄美,因为他们天各一方,每年只能在鹊桥相会一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他们的美好愿望,你们说说,是什么愿望呢?(希望他们能长相厮守,永不分离。)好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美好的愿望,走进郭沫若先生的一首小诗——《天上的街市》,看看我们的愿望能否在诗中实现。(板书课题和作者)

2018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2课空城计

22.空城计 设计理念: 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结合本实验组的研究课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教材分析: 这是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二十二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三国演义》代表着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指导学生阅读《空城计》,要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弄清文章是通过哪些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诸葛亮和司马熬这两个人物的性格。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 教学重点: 借助工具书读懂古文,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分析计策成功施展的原因,理解展示人物之间较量的作用;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思路: 通过阅读-复述-练习-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读、思、说、做的能力,在动脑、动口、动手的乐趣中感受名著的魅力 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与电教相结合。 学法—自主阅读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复述故事。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窗前的气球》同步练习D卷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窗前的气球》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24分) 1. (4分)照样子写词。 明晃晃 ________________ 平平安安 ________________ 2. (4分)默写古诗。 山行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6分)填上适当的词。 一________歌一________电一________饭 一________山一________星星一________马 4. (4分)给下列划线的字或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别出心裁________ ①用刀、剪等把片状物分成若干部分。 ②把不用的或多余的去掉。 ③安排取舍。 (2)低头折节________

①断,弄断。②弯转,屈曲。③叠。 (3)春风又绿江南岸 ________ ①绿色。②使……变绿了。③绿绿的。(4)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 ①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 ②跨越浪涛翻腾的河流。 ③浪花翻涌,河水奔腾。 5. (12分)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扌________________ 广________ ________ 心________________ 钅________ ________ 氵________________ 艹________ ________ 6. (8分)组词。 短________ 辨________ 重zhòng________ 矮________ 辩________ 重chóng________ 操________ 名________ 7. (4分)选词填空。 劳累劳作 ①他________一天很________,所以吃完饭就赶紧休息了。 亲热亲切 ②她________地抱住老师,感谢老师这么多年来的________教导。 8. (6分)读《有的人》,然后填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