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汉江过江隧道河床演变及最大冲深预测
长江中下游东流水道河床演变特性及趋势预测_熊小元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prediction of Dongliu channel in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
XIONG Xiaoyuan ( Yangtze River Waterway Bureau,Wuhan 430010,China)
变进行总结, 重点探讨了整治工程对右岸边滩的 对东流河段实施整治工程的效果
[4]
进行了评价, 认为整治工程整体达到了稳定河势 效果。李青云等 对整治工程一期工程效果进行 分析,认为中枯水河势向有利方向发展, 西港航 道得到改善, 整治建筑物整体稳定, 并总结了该 河道治理的一些有益经验。 李文全等
[5]
认为, 整
治工程实施后, 东港处于发展过程中, 西港有所 萎缩,但仍有复苏的可能性。 已有研究成果和实 测资料显示, 东流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 总 体河势基本得到控制, 航道条件得到改善, 历年 航道尺度均达到 4. 5 m × 200 m × 1 050 m 标准设计 航道尺度。上述成果有助于加深对该河段演变特 性及工程效果的认识。 但由于河道演变的复杂性 和水沙条件的变化, 近年东流水道出现了超出预 期的不利变化: 一是东港分流比明显增加, 使得 老虎滩左侧航槽淤浅; 二是西港水流分散, 天玉 窜沟冲深发展,未能集中于设计航道内。 鉴于此, 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些变化的特性及原因, 有必要 结合工程前后东流水道河床演变特征和趋势进行 深入分析, 客观评价整治工程效果, 并采用数学 模型对其演变趋势进行预测, 为后续航道整治规 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以东流水道为研究对象, 在总结其历史 演变的基础上, 探讨了近期整治工程影响下河床 演变特征。同时结合近期水、 沙及地形数据, 基 于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东流水道发展趋势进行预 测,为下一步的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1 1.1 东流水道汊道演变特征及发展趋势 水沙过程特征 东流水道下游约 120 km 设有大通水文站,由 于期间无大型支流分汇,大通水文站的水沙条件基 本反映这一水道的水文要素。1950—2011 年年均水 量为 8 918 亿 m a,年平均流量为 28 340 m s,年 均沙量为 3. 84 × 10 ta。多年水量变化趋势性不明 显,沙量存在阶梯型锐减,近期 ( 2003—2011 年) 沙量较 1950—1968 年年均减小为3. 46 × 10 ta,减
长江仪征水道河床演变及航道条件变化分析
长江仪征水道河床演变及航道条件变化分析邹祝;陈飞;付中敏【摘要】三峡水库蓄水对坝下河道产生长距离的影响,对近坝河段影响尤为显著,而对大通以下河口段的影响尚未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对近年来仪征水道航道演变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重点探讨了水沙条件变化与航道条件的对应关系,表明三峡水库的蓄水影响范围已经到达下游河口段,揭示了来沙量逐步减少对航道条件影响的复杂性.指出在三峡水库蓄水的持续影响下,对河口段重点河段洲滩进行守护,维持良好的滩槽型态,对维持航道条件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2(043)009【总页数】4页(P77-80)【关键词】河流动力学;河床演变;航道条件;下游冲刷;仪征河道;三峡水库蓄水【作者】邹祝;陈飞;付中敏【作者单位】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71 研究背景三峡水库蓄水后,对坝下河段已经产生长距离的影响,尤其是距坝较近的荆江河段冲刷剧烈,航道条件变化显著[1-2]。
由于入海沙量的大幅减少,长江河口岸线也存在局部退蚀的现象[3-4],三峡水库蓄水对下游影响已经达到河口段。
大通-河口段多为分汊河段,水面宽阔,洲滩众多,河床可动性较强,且河床演变主要受径流来水来沙的作用[5]。
仪征水道处于长江下游镇扬河段的上段,距大通约220 km,下距吴淞口约295 km,为典型的分汊河段,其演变特点能够反映水沙条件变化对河口段的影响[6-10]。
世业洲汊道受进口相对稳定的节点控制,汊道分流格局基本保持稳定。
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业洲左汊分流比持续增大,同时右汊进口及中上段航道条件经历了先好转后又趋于恶化的趋势。
这种变化特点与右汊分流比减小、水流动力条件减弱存在一定的矛盾,可见世业洲汊道航道条件并非完全取决于汊道分流比的大小,还应与洲滩冲淤及河势变化、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及上下游河势等其他因素的变化有关[11]。
汉江雅口枢纽坝下河道冲淤及水面线变化数值模拟
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保证科学精准选人用人作者:中共德令哈市委组织部来源:《柴达木开发研究》2017年第04期为政之要在用人,用人之要在识人。
如何准确识别干部、选用干部,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提高选人用人质量,这是组织部门积极顺应从严治党新形势下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推动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进程的内在要求。
根据调研工作安排,德令哈市委组织部对我市选人用人工作进行了调研,围绕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选任程序及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总结经验做法,查找问题不足,研究解决对策三个方面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积极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1.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条件和程序,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始终坚持把“好干部标准”和州委“四关注四重用四不用”贯穿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始终,大力选拔那些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正派的干部。
始终坚持注重基层的用人导向,更加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把干部选拔使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基层,到基层一线去培养锻炼干部。
同时,积极推动干部监督工作常态化、全面化、从严化,严肃惩处那些思想不健康、手脚不干净、不守规矩、不知敬畏的干部,着力树立和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2.深入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市委把学习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通过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准确把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增强了班子成员自觉运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指导选人用人工作和接受监督的意识。
3.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断健全民主集中制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组织开好民主生活会,班子“一把手”带头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其它班子成员积极支持和配合“一把手”搞好工作,在班子成员中形成了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支持、互相提醒,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良好局面,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长江中游武汉河段近期河道演变分析
武汉河 段 上 起 纱 帽 山 ,下 至 阳 逻 镇 (电 塔 ),全 长 约 70.3 km,河道 自上而下 分 布有 纱 帽 山 一赤 壁 山 、大 军 山 一龙船 矶 、蛤蟆 矶 ~石 咀 、龟 山 一蛇 山、十 里 长 山 一 青 山 5对 对 峙 节 点 。 武 汉 河 段 分 为 上 、中 、下 3段 , 上 段 为 铁 板 洲 顺 直 分 汉 段 ,自纱 帽 山 至 沌 口 ,长 19.9 km,河 道 内分布 有 铁 板 洲 。 目前左 汉 为 主 汉 ,分
近年来 ,随着 经济 社会 的快 速发 展 ,人 们 在长江 各 河段 的资源 开发 活动 日益 增 多 ,各河 段 的来 水 来 沙 条 件发 生 了重 大变 化 ,河 道 也 经历 着 剧 烈 调 整 。河 道 演 变过 程受 来水 来沙 条 件 、水 动 力 以及 河 道 地 质 等 多 方 面 因素影 响 。 同时 ,河 道 的演 变 又 影 响着 长 江 流 域 居 民的生产 和 生 活 。因 此 ,深 入研 究 长江 河 口 的泥 沙 冲淤及 河道 演 变情况 ,对河 道 内 的工程 建设 、综合 整
收 稿 日期 :2017—08—06 作 者 简 介 :王 继 全 ,男 ,高级 工 程 师 ,硕 士 ,主 要 从 事 河道 整 治 工作 。E—mail:441780131@ qq.tom
发 生 相 应 冲 淤 变 化 。
关 键 词 :河道 演 变 ;来 水 来 沙 ;三峡 水 库 ;武 汉 河段 ;长 江 中游
中 图 法 分 类 号 :TV85
文 献 标 志 码 :A
DOI:1O.16232/j.enki.1001—4179.2018.03.002
长江 干线航 道是 世 界 上 运 量 最 大 、运输 最繁 忙 的 通 航河 道 ,在促进 流 域经 济 协 调 发 展 方 面 发挥 了重 要 作 用 ,素有 “黄金 水 道 ”之 称 “ 。随 着 长 江南 京 以下 12.5 in深水 航道 的建 设 和上 游三 峡库 区 的形成 ,长 江 上 、下 游航 道条 件 得 到 了大 幅度 改 善 ,2015年 提 前 实 现 《长 江干线 航道 总体 规 划 纲要 》确定 的 2020年 规 划 目标 ,届 时安 庆 至南京 段航 深达 到 6 i n 以上 ,满 足 自然 水 深通 航 万 吨 级 海 船 要 求 。长 江 中下 游 航 道 宜 昌 至 安庆段 全 长 1 112 ki n,是 长 江 干线 航 道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起 着 承上启 下 的作用 ,而 长江 宜 昌至安 庆段规 划 航 深 只有 3.5~4.5 in,中游 航 道 与上 、下 游相 比 ,标 准 偏低 ,成 为 了长 江黄 金 水 道 的 “瓶 颈 ”,难 以 充 分 发 挥 其 物流 “动脉 ”畅 通 作 用 一 。因此 ,通过 航 道 整 治 等 措施 来 改善 和提 高宜 昌至 安 庆段 通 航 能 力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意义 。
从河床冲淤分析沉管法修建长江水下隧道问题
in the section of tunnel site in
typical
years
应充分论证比较。本文仅就沉管法修建的难点及解
on
Comparison graph
char舵蛔ristic val呲s
of water
and观nd
in
Wl血蛐cb舢el se舯ent
一百年一遇洪水年
in the year of n00d
be£Dm锄d
afler me bllilding
of-11lI珊G帕lr驿
建库前 后比值
10 257 0.249 10 257 0.166 1.0 1.5
ANKl3+370 ANKl3+370
高程/m
—10.7 —12.6 —12.2 —14.3
一10.6 —13.O
ANKl2+736
ANKl3+370
右)泄入下游,所以计算时,来沙条件偏大了一倍。 (3)确定隧道埋深的隧址断面河床深泓包络
线,是根据历年的河床横断面测量数据绘制的,而一
之目前河床和数模试验结果将会大很多。因此沉管 法修建长江中、下游水下隧道的埋深很难准确确定, 若为减少风险,埋深过深,则又导致沉管基槽很难施 工,甚至由于吸挖沙困难和回淤的影响而无法实际 施工。因此,结论是三峡大坝以下长江水下隧道的 修建不宜采用沉管法。对于其它上游修建大型水库 的江河,若水量很大、长距离冲刷很严重、河势演变 尚未稳定,采用沉管法亦应慎重。
100
三峡建库后,隧址断面最大冲深处分别出现在
一百年和三百年一遇洪水年中。在一百年和三百年
设计洪水年中,江汉路隧址断面左深槽最深点高程 分别为一12.6 m和一14.6 m,右深槽最深点高程分
长江中游武汉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长江中游武汉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长江中游武汉市内河段是长江干流上的重要河段,其河床演变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
文分析了武汉河段河床演变的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了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建议。
武汉河段河床演变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水土流失导致的河床淤积,同时因为河岸沉降
导致水位上升,以及长江航道疏浚工程等人为因素的作用。
这些因素导致了武汉河段河床
的变浅和宽度的缩小。
河床演变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位上升导致了沿岸土地的淹没,特别是在雨季和洪水期间更加明显;二是河床变浅使得航道逐渐狭窄,给长江航运带
来了一定的困扰;三是沿岸旅游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武汉河段河床演变所带来的问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一是
加强河道治理,提高沿岸农作物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以达到保护岸线,减缓河床
淤积的目的;二是加强水文监测,实时了解长江的水位变化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维护良好的航道通行条件;三是加大疏浚工程投入,加强对河段进行经常性的疏浚,保证
航道的通行和开放水面的宽度;四是加强宣传,倡导广大市民爱护环境、保护河流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总之,对于长江中游武汉河段的河床演变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
治理措施,全面提高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水平,为长江流域的保护与发展做出贡献。
长江下游东流水道河床演变特征分析及航道整治
K e o ds teYa gz v r b de ouin waewa g lt n y w r : h n teRie ; e v lt ; tr yr uai o e o
东 流 水 道 为 顺 直 多 汉 河 型 ,历 来 是 长 江 下 游 重 点 碍 航 浅 滩水 道 之 一 。2 0 年 后 ,西 港 ( 01 航
图 1 东流 水 道 河 势
该 河 段 处 于 扬 子 准 地 台 坳 地带 范 围 内 。水 道 左 岸 为望 江 凹 陷 ,由抗 冲性 较 差 的 冲积 和 湖 积 疏
松 物 组 成 ;右 岸 为 二 级 阶地 和 山丘 ,沿 江 基 岩 出
窜 沟) 4 长 江 大水 之 后 ,老西 港 进 一步 冲刷 ,15 年 9 发 展 ,莲 花洲 港 衰 退 ,至 16 年 ,洪 、中 、枯 水 90 期 老 西 港 分 流 比分 别 达 4 % 、5 %和 6 % ,成 为 4 2 2
收稿 日期 :2 1- 3 1 0 10—7
1 概 况
东 流 水 道 位 于 长 江 下 游 九 江 市 一 安 庆 市 之
作者简介 :李 文全 ( 9 6 ),男 ,教授 级 高工 ,主要从事航道整 治研 究。 16 一
・
8 ・ 4
水
运
工
程
间 ,上 起 华 阳镇 ,下 迄 吉 阳矶 ,全 长 3 k 属 1 m, 顺 直 分 汊 河 型 。该 水 道 进 、 出 口段 河 宽 较 小 ,河
摆 ,趋 向 西 港 ,西 港 发 展 成 为 枯 水 主 航 道 。 至 2 0 年 1 月 ,西港 分 流 比达 到4 %,5m水 深航 槽 03 2 3 上 下 贯通 ,最 小 宽度 达 1 0 m,4 m 深航 槽 最 小 8 水 宽度 达 2 0m,枯 水航 道条 件 明显 好转 。 5 为 了稳 定 当时较好 的航道 形势 ,2 0 - 2 0 年 04 06 长 江 航 道 局 实 施 了东 流 水 道航 道 整 治 工程 ,选 择 主 航 槽 上 段 走 老 虎 滩左 汊 ,下 段走 玉 带 洲 右 汊 , 航 道 跨 河 过 渡 槽 选 在 正 处 于 发展 阶段 的西 港 。整 治 工程 由以下 3 分组成【 图 1 部 ( ):
武汉长江隧道岩土工程勘察难点及措施
武汉长江隧道岩土工程勘察难点及措施万凯军;李大毛;赵建海【摘要】Yangtze river tunnel project in Wuhan is the first tunnel through Yangtze river in China,high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s necessary,but its construction is difficult. Conventional survey methods are difficult to solve positioning of water drilling and testing difficulties on Yangtze river,low core recovery percentage of sand,special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indicators testing such as thermal property,groundwater flow rate and flow on Yan-gtze river testing problems,and so on. therefore by adopting many anchors combination positioning,dynamic tracking cor-rection technology,isotope tracer method testing groundwater flow velocity and direction,exploration depth monitoring technology,rotary cutting type drilling technology of sand satisfactorily solve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problems and provide accurat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ata for the wuhan Yangtze river tunnel project construction.%武汉长江隧道工程是中国“万里长江第一隧”,其勘察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采用常规勘察方法难以解决水上钻探与测试定位困难,砂土层取芯率低,热物性等特殊岩土参数测试,长江上地下水流速与流向测试困难等难题,为此采用组合锚定位、动态跟踪纠偏技术、江上同位素示踪法地下水流速、流向测试、江上勘探深度监控技术、砂土旋切式钻探工艺等方法圆满解决了遇到的工程难题,为武汉长江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了准确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规律及冲淤预测_姚仕明
文章编号: 1001 - 4179( 2013) 23 - 0022 - 07
人民长江 Yangtze River
Vol. 44,No. 23 Dec. , 2013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规律及冲淤预测
姚 仕 明1,2 ,卢 金 友1,2
( 1. 长江科学院 河流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10; 2. 水利部 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10)
收稿日期: 2013 - 11 - 1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379018,51339001) 作者简介: 姚仕明,男,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河道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E - mail: yzhshmq@ 163. com
第 23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姚仕明,等: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规律及冲淤预测
摘要: 在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边界条件与来水来沙条件已发生了显著
变化,河道演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总结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演变主要规律的基础
上,结合数学模型计算与实体模型试验的成果,预测了长江中下游河道宜昌至大通河段的冲淤过程、分布及河
势变化趋势,指出下阶段需进一步研究的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可供深入研究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及相关工程
宜枝河段剧烈冲刷引起该河段的洲滩总体呈现萎 缩状态,深槽变化较洲滩变化更为剧烈,深槽变化以范 围扩展和槽底高程降低为主,深泓纵剖面平均冲刷下 切 3. 8 m,断面宽深比减小。伴随河床冲刷,床沙粗化 明显,床沙的 d50 由 2003 年 11 月的 0. 638 mm 增大到 2012 年 10 月 的 23. 59 mm,根 据 泥 沙 起 动 公 式 计
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修建技术
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修建技术
王梦恕;孙谋;谭忠盛
【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
【年(卷),期】2009(011)007
【摘要】武汉长江隧道是长江上第一条江底隧道.隧道穿越的地质条件复杂,地层透水性强,水压高;盾构直径大,一次推进距离长;地面和地中环境复杂.介绍了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研究与设计经过,工程建设模式,隧道的总体设计、施工概况.着重阐述了盾构的选型和沿线建筑物的保护技术.
【总页数】7页(P11-17)
【作者】王梦恕;孙谋;谭忠盛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8
【相关文献】
1.武汉长江隧道隧址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J], 徐建平
2.武汉长江隧道隧址局部河段河床冲淤变化分析 [J], 张潮
3.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隧道 [J], 无
4.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首座公路隧道施工侧记 [J], 牛雪顶;尹强
5.万里长江上的第一条穿江隧道武汉长江隧道试通车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下游过江隧道河段最大冲刷深度预测研究
第30卷第4期2011年8月水力发电学报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Vol.30No.4Aug.,2011长江下游过江隧道河段最大冲刷深度预测研究张为1,2,李义天2,袁晶3(1.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湖北宜昌443002;2.武汉大学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2;3.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武汉430010)摘要:在长江下游这种冲淤较大的河床上修建过江隧道,最大冲深是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
本文以长江下游南京河段拟建纬三路过江隧道为例,对最大冲深的确定方法开展探讨。
首先针对研究河段来水沙特点,充分考虑三峡水库的影响,从工程安全角度出发,提出了水沙条件的确定方法,并确定了不利水沙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对工程位置的河床最大冲深进行模拟计算,并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比分析表明二者结果较为一致;最后,考虑三峡上游水库运行的影响,对以上结果进行了修正,并与地质勘测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上方法确定的最大冲深是合理的,对工程而言是偏安全的,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力学;隧道;最大冲深;水沙条件;数学模型;三峡工程中图分类号:TV147+.3文献标识码:APrediction of maximum bed erosion depth near a crossing tunnel underthe lower reach Yangtze RiverZHANG Wei 1,2,LI Yitian 2,YUAN Jing 3(1.China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 Project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Yichang Hubei 443002;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430072;3.Bureau of Hydrology ,Changjiang River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Wuhan430010)Abstract :Maximum bed erosion depth near the location of a crossing tunnel under the lower reach Yangtze River of high aggradation and degradation rates is a key parameter of tunnel design ,and its prediction method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he Weisanlu tunnel that is to be constructed in Nanjing.A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flow and sediment series is proposed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affect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ior ’s operation and the incoming flow and sediment conditions of the studied river reach ,and the adverse conditions are determined to meet the project safety needs.A two 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maximum erosion depth ,and its calculations agree well with the measurements in a scale model test.The simulated result is modified against the affects of the reservoir oper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e survey data of river bed drilling.The predicted maximum erosion depth by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shown reasonable and safe for design of the tunnel ,and it would b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sign.Key words :hydraulics ;tunnel ;maximum erosion depth ;flow and sediment series ;numerical model ;Three Gorges Project收稿日期:2009-11-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009018);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7C016)作者简介:张为(1979-),男,博士.E-mail :zw97082@ 0前言长江下游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科技和文化最发达的区域,近年来其沿线城市一直呈快速发展趋势,为了适应城市的发展,缓解日趋严峻的过江交通压力,修建过江隧道成为一种较好的工程措施。
汉江中下游宜城至武汉河段河床特性分析
2 0 1 3 年1 2月 , 由淤转冲 , 局部冲刷幅度较大 , 最大
H0 3 6断面位于直河 口入 汇附近, 断面年 内变
化主要集 中在河槽部位 , 淤积大于冲刷 , 左侧深槽
最 大 抬 升达 5 m。
河岸 的抗冲能力则起着抑制的作 用。根据 2 0 1 2 年
H 0 4 3断面位于狮子 口附近 , 是典 型宽浅河段
3月 、 2 0 1 2 年1 2 月和 2 0 1 3 年 1 2 月 ( 部分 固断 ) 3 个 测次 固断资料 , 在宜城至武汉河段选取 2 1 个典
为深槽 , 断面上游为东荆河分流 口。多年来其断面
变化主要表 现为冲槽淤滩 ; 2 0 1 2 年 断面年 内变化
H 2 0 9断面位于柴林湾弯顶 。 该 断面为“ u” 型,
滩地 基本 稳 定 ,河 槽淤 积 抬升 ; 2 0 1 2年 1 2月 至
历年 断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断面年 内变化较小 , 河床略有冲刷 , 左右两侧 岸坡较稳定 。 H 2 1 9断面位于慈惠村急 弯弯顶 , 两岸均 有较
2 典 型断面变 化
丹江水库清水下泄 ,将会 有下切和展宽 两种 因素使河床发生横 向变形。 在垂直方 向, 水流的向
冲刷幅度约 3 m, 两侧滩地变化较小。
2 . 2 碾 盘 山至 仙 桃段
下侵蚀 能力使河槽深切 , 而河床 的粗化 , 比降的调
平 ,则 起 着 阻 止 或 减 少 下 切 的作 用 。在 横 断面 方 向, 主 流 的 摆 动 和 河湾 的发 展 引起 河 床 的展 宽 , 而
长江下游过江隧道河段最大冲深数值模拟
长江下游过江隧道河段最大冲深数值模拟魏帅;李国禄;陈述【摘要】隧道工程所在位置河床的最大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方案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合理确定最大冲刷深度能为保证工程安全和减少投资提供重要设计依据.在分析近年来河道演变特点和前人所做研究的基础上,以长江下游仪征水道世业洲河段拟建过江隧道为例,分析工程河段的来水来沙特点,采用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不同水文年条件下河段河床最大冲刷深度进行了研究.在验证模型水流和泥沙冲淤相似的前提下,确定了动床模拟的不利水沙系列为2007-2010年+1998年+300年一遇洪水流量过程,并结合地质勘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合理预测.最终确定过江隧道断面河床左汊最大冲深为10.85 m,右汊最大冲深为8.87 m,该结果对拟建过江隧道工程而言偏于安全.【期刊名称】《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过江隧道;河道演变;水沙条件;最大冲深【作者】魏帅;李国禄;陈述【作者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辽宁大连 116083;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7长江下游顺直(微弯)分汊河段众多,河段内洲滩冲淤及左右汊兴衰变化剧烈,规划设计过江通道方案时常采用跨河桥梁或穿江隧道。
相比桥梁,过江隧道是一种比较隐蔽的工程,隧道交通不会受天气干扰,工程建设不受通航净空高度的限制,可靠性也较高。
当采用隧道过江时,工程所在位置的河床最大冲刷深度是规划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程运营的安全性和投资经费。
因此合理确定最大冲深能为保证工程安全和减少投资提供关键的设计依据。
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一般包括工程引起的局部冲刷和河流自然冲刷两种类型。
对于第一类冲刷,B. M. Summer等[1]对此作过系统的总结, 倪志辉等[2]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对复合桥墩附近水域可能发生的最大局部冲深位置进行了研究。
长江武汉河段(下段)河道演变分析
长江武汉河段(下段)河道演变分析【摘要】本文根据实测水文河道资料,分析了武汉河段(下段)河势的近期演变。
通过深泓平面变化、纵向变化、洲滩变化、河床形态变化、冲淤变化等几个方面分析,得出结论:综合历史变迁和近期河床演变过程,在上游来水来沙及边界条件不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本河段仍将保持现有河势;受三峡工程蓄水影响,一定时期内本河段河床可能发生冲刷。
受两岸节点以及防洪工程等边界条件制约,河段河型将维持较长时间,总的河势格局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关键词】武汉河段;河道演变;水文河道资料1 概况长江武汉河段上起武汉市汉南区纱帽山,下迄新洲区阳逻镇,全长70.3km。
其中纱帽山至龟山为顺直分汊河段,长约35km;龟山至阳逻为微弯分汊河段,长约35.3km;武汉长江大桥以下1.8km左岸有汉江入汇,入汇口以下是汉口边滩;距武汉长江大桥以下7.0km处建有长江二桥,再向下游是天兴洲及其分汊河段,其中右汊南岸有青山边滩,1998年大洪水后边滩消失。
武汉河段中段有龟、蛇二山锁江,下段有青山、阳逻十里山以及白浒山等天然节点控制。
主流自沌口走白沙洲左汊,过龟、蛇山节点,沿武昌深槽下行,平顺进入天兴洲右汊,其左、右汊在洲尾水口附近汇合后,经左岸阳逻下行至龙口折向右岸,然后沿右岸进入牧鹅洲水道。
图1.1 为武汉河段(下段)河势图。
图1 武汉河段(下段)河势图2 深泓平面变化本文将该河段分成三段进行分析,一是三十七码头至天兴洲洲头段,该段历年深泓线偏靠右岸,平面摆动较小,但是深泓线分汊点及过渡段深泓线的变化较大,其变化规律与天兴洲洲头的淤积发展或冲刷回缩相关,随着天兴洲洲头护岸工程的逐步完成,加强了对河势的控制,洲头部位河床冲淤变化较小,左右汊分汊点位置基本稳定在丹水池附近。
二是天兴洲分汊段,天兴洲左汊系弯曲汊道,历史上处于主汊地位,目前为支汊。
左汊深泓线自进口至出口紧贴左岸,符合弯道水流运动规律,近四十年来左汊淤积萎缩,河床升高,原有的深槽淤积成为浅段,流路不集中,导致深泓线的局部摆动。
汉南过江隧道最新规划方案
汉南过江隧道最新规划方案# 汉南过江隧道最新规划方案## 引言过江隧道作为城市之间交通联系的重要通道,对于大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汉南作为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重要区域,其交通枢纽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区域发展水平,汉南过江隧道的最新规划方案应运而生。
## 当前交通状况目前,从武汉市区前往汉南地区,需要经过长江大桥或汉阳大桥。
这两座大桥既无法满足交通需求,又造成了交通堵塞和拥堵的问题。
考虑到日益增长的车流量和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建设一座新的汉南过江隧道势在必行。
## 新规划方案根据专家研究和充分调研,制定了汉南过江隧道的最新规划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隧道位置选择考虑长江局部水域的地质条件,以及交通流量分布等因素,新的汉南过江隧道将选址在长江南岸的汉南地区。
该地区地质条件较为稳定,可供隧道修建。
### 二、隧道设计新的汉南过江隧道将采用双层结构,上层为机动车道,下层为轨道交通车道,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交通需求。
隧道的设计将考虑最大限度地提高通行能力和交通流畅度,并增加双向六车道,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车流量。
### 三、交通接驳在新的汉南过江隧道完工后,相应的地面交通接驳也需提前规划。
将在隧道口的两岸设立交通枢纽,包括公交站点、地铁站点等,方便乘客在两岸之间进行快速换乘。
### 四、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为了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规划方案还将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因素。
工程建设过程中将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长江水域生态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
## 规划前景实施最新规划方案将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效益:### 一、减少交通压力新的汉南过江隧道能够分流大桥的交通压力,有效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
居民和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前往汉南地区或者从汉南前往武汉市区和其他周边城市。
### 二、促进区域发展过江隧道的建设不仅能带来交通便利,更能促进汉南地区的经济和城市化发展。
更加便捷的交通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入该地区,推动汉南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长江城汉河段深泓线演变对水沙异变的响应研究
长江城汉河段深泓线演变对水沙异变的响应研究
李咏梅;孙治国;贾方方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22(53)8
【摘要】深泓线演变规律对于研究河势与河床地貌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探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沙条件改变对下游城陵矶-汉口河段(城汉河段)深泓线演变的影响,基于1998~2017年城汉河段实测深泓线高程资料,对比分析了此期间深泓线高程和空间分布模式的变化,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
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前深泓线总体上冲淤平衡,蓄水后的2003~2008年间河道深泓线剧烈冲刷下切,2008年后冲刷态势有所放缓,且不同高程深泓点分布的多样性增大;蓄水后深泓线的冲刷下切也导致与之相关的聚集性地貌单元的平均间距由30 km左右大幅缩短为20 km;河道水沙条件对深泓线演变相对贡献率高达88.9%,三峡水库蓄水引起的河道汛期水流冲刷强度增大是引起深泓冲刷下切的最主要原因。
【总页数】6页(P9-14)
【作者】李咏梅;孙治国;贾方方
【作者单位】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长江科学院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7
【相关文献】
1.汉江兴隆弯曲宽浅河段不同水沙条件下冲淤演变的数值模拟研究
2.三峡工程蓄水前后长江城螺河段水沙变化初步分析
3.长江城螺河段水沙变化趋势研究
4.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深泓演变趋势分析
5.小浪底水库运用对黄河下游深泓线演变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短期河床演变分析与预测系统的研制
短期河床演变分析与预测系统的研制
徐永峰;徐国良;曹晓勤;李朝阳
【期刊名称】《中国水运(下半月)》
【年(卷),期】2016(016)008
【摘要】本系统基于ArcGIS和数据库平台进行开发,利用ArcGIS的空间插值、叠加分析、空间量算、统计分析等功能对长江干线河道冲淤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历史测图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实现短期河床预测功能,大大提高了数字航道在计算机智能技术上的应用.
【总页数】3页(P104-106)
【作者】徐永峰;徐国良;曹晓勤;李朝阳
【作者单位】长江武汉航道局航道处,湖北武汉430014;长江武汉航道局航道处,湖北武汉430014;长江武汉航道局航道处,湖北武汉430014;长江武汉航道局航道处,湖北武汉43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7
【相关文献】
1.短期气候分析与预测系统的开发
2.交通量分析与预测软件系统的研制
3.两湖暴雨短期预报自动化系统(W.Y.RSFORCI系统)研制成功
4.淮河中游河床演变辅助分析系统研制
5.淮河中游河床演变辅助分析系统研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直径最大江底隧道超深地铁基坑混凝土浇筑完成
国内直径最大江底隧道超深地铁基坑混凝土浇筑完成
徐
【期刊名称】《新型建筑材料》
【年(卷),期】2016(43)4
【摘要】2016年3月2日,中建西部建设所属企业中建商砼完成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8标段越江隧道武昌段工作井超深基坑混凝土供应任务。
武昌风井基坑长、宽分别达66、52m,是国内目前直径最大的江底隧道,深度达到44.1m,围护结构深达59m,为国内目前同等规模断面、开挖深度最深的基坑,供应任务完成标志着该段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取得阶段性进展。
【总页数】1页(P13-13)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地铁基坑;江底隧道;超深基坑;国内;直径;混凝土施工;越江隧道
【作者】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72.3
【相关文献】
1.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岩质基坑开挖对公路、地铁隧道影响分析 [J], 李杨秋
2.在软土地区超深基坑工程中应用"时空效应"理论指导施工实践--深达24.5m的地铁车站基坑开挖采取的技术措施 [J], 邓绍伦
3.超深大基坑的开挖方法对紧邻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分析 [J], 刘栋
4.特大桥深孔、大直径桩基混凝土生产及浇筑施工技术 [J], 马兴伟
5.深中通道超宽沉管隧道E32管节浇筑完成并出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段 / ( 年 . 月 ~ 年 . 月 ) 1972 . 05~ 1978. 04 1978 . 04~ 1986. 09 1986 . 09~ 2001. 09 2001 . 09~ 2002. 03 2002 . 03~ 2005. 04 1972 . 05~ 2001. 09 2001 . 09~ 2005. 04 2005 . 04~ 2009. 06 1972 . 05~ 2009. 06
工填土 , 相对密实 , 下覆为粘性土, 厚度大 ; 3 号线隧址 轴线穿越汉口沿河堤处防水墙是拆除原有土堤而新建 的 , 墙顶高程为 31 . 78 m, 为混凝土重力式结构, 防水 墙内筑有土戗台 , 坡度 1 1 . 5 , 堤外滩宽约 100 m, 防水 墙基础土层厚度大于 20 m ( 含素填土 ), 主要 为素填 土、 粉质粘土或粉质粘土夹粉土。 根据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0 年 9 月编制 的 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武汉市长江干堤防渗护岸 工程单项设计初步设计报告 !, 拟建 3 号线隧址工程 河段附近汉江堤防防渗工程位于汉阳沿河堤和汉口沿 河堤, 拟建隧址附近河段汉江干堤护岸工程实施堤段 主要位于东风造纸厂险段、 艾家嘴险段、 罗家埠险段、 463厂险段和东菜园险段。目前这些堤段的隐蔽工程 已完工。武汉河段崩岸段防渗护岸、 加固工程的实施, 对稳定工程河段的总体河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冲淤量 /万 m 3 - 471 - 52 134 39 35 - 389 74 - 100 - 415
1 . 3
堤防工程概况
武汉轨道交通 3号线过江段线路穿越的堤防包括
汉阳沿河堤和汉口沿河堤。汉阳沿河堤位于汉江一级 阶地及河漫滩区 , 自晴川阁至小田家台, 长 20 . 52 k m; 汉口沿河堤自舵落口 - 龙王庙 , 全长 15 . 97 km, 其中 舵落口 - 硚口河滩游园碑附近为土堤 , 堤顶高程 31 . 51 ~ 31 . 76 m, 堤面宽 8 m, 外坡 1 2 . 5 , 内坡 1 3 。 硚口 河滩游园碑附近 - 龙王庙为各种类型的混凝土防水 墙 , 墙顶高程为 31 . 8 - 32 . 0 m。 8 ~ 10 m, 堤外有六边形预制块护坡, 本段堤基表层为人
1 . 1
水文泥沙特征
本次分析以仙桃水文站代表汉江水沙特性。黄金 口 - 小河口河段属两江交汇河段, 本河段内舵落口水 位与汉口站水位相关关系较好, 而舵落口水位与仙桃 站水位关系较差 , 表明蔡甸 - 小河口河段内流量和沙 量主要受仙桃站控制 , 但水位主要受长江水位影响。 丹江口建库前, 汉江中下游水位暴涨暴落 , 峰型尖
第 41卷 第 6 期 2 0 1 0年 3月 文章编号 : 1001- 4179( 2010) 06- 0035- 05
人 民 长 江 Y angtze R iver
V o.l 41, N o . 6 M ar ., 2010
武汉汉江过江隧道河床演变及最大冲深预测
岳 红 艳, 谷 利 华, 张 杰
口分析河段河床发生冲刷 , 局部河段 13 m 高程边滩也 发生一定程度的冲刷后退 , 如蔡甸大桥附近左岸 13 m 高程边滩发生了冲刷后退 , 最大冲退约 60 m; 白鹤咀 附近左岸 13 m 高程边滩也发生了明显的冲刷后退 , 最 大冲退约 380 m; 长丰桥下游右岸 13 m 高程边滩发生 冲刷后退, 最大冲退约 110 m; 罗家澄和南岸嘴附近右 岸 13 m 高程边滩均表现为冲刷 , 最大冲退均约为 140 m。 2001~ 2009 年由于分析 河段内河 床冲淤变 化较 小 , 河道内两岸 13 m 高程边滩也基本稳定 , 冲淤变幅 小。 ( 2) 5 m 深槽变化。工程河段内沿程 5 m 深槽大 小不一 , 多位于弯曲凹岸段或汉江出口段 , 包括舵落口 5 m 深槽、 罗家澄 5 m 深槽、 江汉铁桥 - 集家嘴段 5 m 深槽和隧址附近 5 m深槽。下面重点分析隧址附近 5m 深槽的冲淤变化情况。 表 3 为 20 世纪 50 年 代以来的地形资料, 由表 3 可知, 隧址附近 5 m 深冲刷坑近 50 a 来大都位于江汉 二桥上游附近。随着上游来水来沙条件的不同, 多年 来该 5 m 冲刷坑冲淤交替变化 , 其最深点高程变化范 围为 - 1 . 7~ 2 . 9 m。该 5 m 冲 刷坑 最长 达 300 m ( 1959 年 ~ 1978 年 ) , 宽 度最 大达 70 m ( 1959 年 ~ 1963年 )。
收稿日期 : 2010- 01- 08
[1 , 2]
学模 型计算和 实体模型 试验, 对过江隧 道工程河 段 ( 黄金口 - 南岸嘴 ) 河床在不利水文条件下的最大冲 刷状况进行了预测研究 , 预测最深点高程并将成果与 地质勘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
工程河段概况
拟建隧道所在工程河段为控制性弯曲河型, 据多 年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分析, 隧址附近河段河床冲淤幅 度约为 7 m。本河段主流自黄金口左岸入流后顶冲舵 落口凹岸, 后经罗家墩和罗家澄两个弯道后主流居中 而下, 经过拟建隧址后继续下行 , 在月湖桥上游附近经 过左岸凹岸后再向下游沿南岸嘴流出汉江 , 汇入长江。 该河段是武汉市堤防确保河段, 河道两岸基本上为块 石或混凝土块护坡, 两岸堤防主要为土堤或钢筋混凝 土挡水墙, 因此基本限制了河道的展宽和河弯的发展。
2
工程河段近期河道演变
2 . 1 河床冲淤变化
由表 1 可知, 丹江口水库蓄水运用后多年来工程 河段黄金口 - 小河口河段河床年际间冲淤交替变化, 3 且以冲刷为主, 河床累积冲刷约 415万 m 。其中 1972 ~ 2001 年该段河床冲刷量为 389 万 m 。 2001 ~ 2005 年分析河 段河床累 积淤积 量为 74 万 m , 2005 年 ~ 2009年河床又略有冲刷, 冲刷量约为 100 万 m 。 据汉江河口段航道观测分析成果 , 受汉江出口处 长江水流的顶托影响 , 汉江黄金口 - 小河口段年内河 床冲淤变化特点主要呈现洪淤枯冲的特点。
2 . 2 深泓线变化
( 1) 深泓线的平面变化。工程河段深泓线近 40 a 来整体而言平面摆幅较小 , 仅局部河段变化较大, 主要 位于顺直过渡段或边滩较宽可冲性较强的弯 道凹岸 段 , 没有发生明显单向变化。其中黄金口 - 南岸嘴段 1972~ 2009年深泓线大部分较为稳定, 仅黄金口 - 长 丰桥过渡段、 长丰桥 - 网船湾过渡段、 罗家墩 - 建材厂
( 长江科学院 河流所 , 湖北 武汉 430010) 摘要 : 分析了汉江第一越江隧道工程段 ( 黄金口 - 南岸嘴 ) 近期 河道演 变特点 和隧址 断面多年 实测冲 淤变化 规律 , 同时 , 结合河工模型试验和水沙 数学模型计算成果 , 预 测了不利 水文条件下 隧址断面 河床的最大 冲深 。 成果表明 : 在相同不利水沙组合条件下 , 河工模 型和数学模型模拟 的隧址断 面河床最深 点高程在 定性上基本 一致 , 河床最低点高程分别为 - 0 . 10 、- 0 . 23 m。 经与地 质勘测 资料对 比分析可 知 , 预测最深 点高程 基本合 理 , 可为设计部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关 键 词 : 河床演变 ; 隧址 ; 最大冲深 ; 数学 模型 ; 河工模型 文献标志码 : A 中图法分类号 : U 45
注: 冲淤量大于 0 表示淤积, 小于 0 表示冲刷。
3 3 3
1 . 2
河床边界条件
河段内地形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 , 地貌轮廓系
鄂东南丘陵经江汉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 渡地区。河段两岸位于第四纪盆地, 地形平坦 , 第四系 堆积物较厚 , 右岸局部有基岩残丘。地质构造属扬子 地槽凹陷的一 部分, 经过多次地壳 运动, 基底 逐渐稳 定 , 具有准地台的性质。地貌形态表现为明显的阶梯 状特点 , 分别可见一、 二、 三级阶地, 低垅岗平原。 工程河段内两岸均为堤防所约束。黄金口至小河 口段河床表层覆盖层由细砂、 粉砂及粉质粘土组成 ; 层 厚一般为 2 ~ 6 m, 床沙中值粒径为 0 . 11 ~ 0 . 16 mm, 与 1995 年小河口段床沙中值粒径 ( 介于 0 . 09~ 0 . 14 mm 之间 )相比, 本河段床沙处在粗化过程之中。
作者简介 : 岳红艳 , 女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河床演变 、 崩岸机理 、 航道整 治和涉 水建筑 物防洪 评价论证 以及采 砂可行 性论证 研究 。 E - m a i: l d jywh@ 263. net
36
人
民
长
江
2010 年
瘦 , 仙桃站水位年最大变幅为 13. 13 m, 水位变幅大, 且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 3 月份, 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 7 月份 ; 全年水量分配极不均匀 , 7~ 9 月的水量约占全 年的 55 % 左右。各站最大流量均出现在 7 月份 , 最小 流量则出现在 3 月份 ; 多年 ( 1955~ 1959 年 ) 平均输沙 量为 0 . 831亿 t 。 1968年丹江口水库蓄水运用后 , 下泄水沙条件发 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水库调节影响 , 中下游枯季水位 抬高, 汛期水位则有所降低。仙桃站水位年最大变幅 明显减小; 下泄沙量明显减少, 含沙量减小。主要表现 为大量泥沙被拦在库内, 坝下基本是清水下泄。根据 统计建 库后 1972~ 2008 年资料表明 , 输沙量 减少至 2 082 万 ,t 为建库前的 25% 。 仙桃站水沙量年内分配建库后较均匀 , 汛期占全 年比例减小 , 枯水期增大。仙桃站水沙量占汉口站同 期水沙量比例建坝后有所减小。年均径流量由建坝前 的 6. 41 % 减少至 5 . 95 % , 年内 1~ 3 月及 12 月建坝后 有所增加; 年均输沙量减少更多 , 由建坝前 17 . 35 %减 少至 6 . 24 % , 其中 1~ 3 月、 12 月增加, 其他月份均减 少。
表 2 仙桃 ∀ 小河口段深泓高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