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化战争下人民战争的意义
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1b451a78a45177232f60a27a.png)
三是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人 民战争的高技术含量需求增大,人民群众参 战支前的内容由人力型、物力型向技术型、 智力型转变,参战支前保障力量将以工程、 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技术力量为主,如何 充分发挥蕴藏于民间的高科技力量,开展有 效的科技支前保障,是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人 民战争准备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是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发生了变化, 人民战争内部环境更加复杂。革命战争年代, 不怕打烂坛坛罐罐,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 阶层利益差异较大,人们的战争观念淡化, 群众"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参战热情受到 经济观念的冲击。因此,如何正确处理战时 供求矛盾,如何开拓保障渠道,如何平衡各 种利益关系等等,都是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人 民战争准备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那么如何把人民战争的潜力发 掘出来呢?
透析世界上近期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我们不难看到,依靠 人民战争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但随着时间 的推移、条件的改变,人我们从现在起,通过发扬传统和改革创新, 把人民战争的潜力尽可能地发掘出来。
五是国际形势发生了变
化,人民战争的外部环 境日趋复杂。当今国际 环境。
二是战争突然性增大,节奏加快,人民 战争的动员方式、参战形式发生了变化, 探索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参战支前的动 员机制,实现动员的方式、内容、程序 以及社会力量参战支前的快速反应的方 法和途径,是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 争准备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不仅要求常备军具备很强的现 代作战能力,也要求国防后备力量具备参与信息化战争的 能力。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构成问题, 进一步优化人员组成,提高科技含量。要把战争动员的重 心由人力密集型和体能型转移到科技智能型和技术型上来。 要在现有后备力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民兵、预备役部 队中专业技术兵的编组比例,特别是要着眼未来信息化战 争的需要,逐步建立一支寓军于民的工程技术、电子信息、 航空航天等专家在内的后备力量专家群体,并使其真正成 为平时科技拥军、战时科技支前的骨干力量。
论现代战争信息化的重要性
![论现代战争信息化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6b5808a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c.png)
论现代战争信息化的重要性发布时间:2022-10-12T07:00:09.62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6月11期作者:张阳张翔[导读] 现代化战争的特点因每次战争情况的不同而各不相同,70年代后,若干局部战争反映了某些共性张阳张翔空军工程大学航空机务士官学校河南信阳 4640001、现代战争的定义现代化战争的特点因每次战争情况的不同而各不相同,70年代后,若干局部战争反映了某些共性,大致有以下几点:①突然性增大,抗突袭艰巨。
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者惯于利用现代先进武器装备这一有利条件,采取欺骗手段,隐蔽企图,突然下手。
②战场范围扩大,情况变化急剧。
由于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军队的火力、突击力、机动力和整体作战能力空前增强,导致了作战行动由陆地、海洋、空中向太空扩展,前方与后方的界限不清,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力量对比转化迅速,攻防作战转换频繁。
③立体战、合同战空前发展,电子战、纵深作战广泛。
立体战的作战手段猛增,作战行动在多层次、全方位展开,强度高,节奏快。
合同战是攻防结合、陆海空一体、诸军种、兵种协同配合的整体战,合成程度和作战威力大大提高。
电子战的装备完善,对抗激烈,贯穿于战争始终。
纵深作战倍受重视,陆空联合对战役部署全纵深的火力突击猛烈,大纵深迂回穿插和奔袭作战增多。
④消耗、破坏巨大,对后方的依赖增加。
现代化战争的弹药、油料和其他物资消耗之大,武器装备损坏率之高,破坏之严重,都是空前的。
因而更加依赖于强大的经济、雄厚的物资、充足的人力、顺畅的交通运输和良好的后勤保障。
⑤指挥方式变革,组织指挥更加复杂困难。
许多发达国家的军队都配备了电子计算机等装备,将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连为一体,使指挥方式跃进到自动化的新阶段,大大提高了指挥效率。
同时,现代化战争十分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战争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组织指挥更加复杂。
⑥各种斗争手段综合运用,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
现代化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是军事、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各种斗争手段综合运用的战争,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现代条件下我国人民战争的特点
![现代条件下我国人民战争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642a0b650e52ea5518983f.png)
现代条件下我国人民战争的特点[摘要]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条件下我国人民战争较建国前相比,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主要有:战争的对象和目的发生了变化;战争样式和手段更加复杂;战场将主要集中在边境和海上;人民群众参战的方式的改变等。
[关键词]现代人民战争特点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战争。
它的精神实质是彻底依靠人民群众、完全为了人民群众而进行的革命战争。
它有两个属性:一是战争的正义性,即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正义战争;二是战争的群众性,即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加,是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的战争。
本文所说的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是指我国在建国后所进行的或可能进行的人民战争。
它是捍卫国家利益并在国家政权统一组织下的人民战争,实质是以军事力量为主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与过去的人民战争相比,现代人民战争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战争的对象和目的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人民革命战争,主要对象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阶级,战争的目的在于推翻其腐朽统治,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建国后,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印、中苏和中越边境的自卫反击战,人民战争的主要对象是破坏世界和平、侵犯我国主权、侵占我国领土的帝国主义者和霸权主义者,战争的目的在于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确保国家安全,捍卫领土和主权完整,保卫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使得国际形势仍然动荡不安。
邓小平同志在分析世界总体形势时,一方面肯定避免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另一方面又反复告诫我们,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世界仍不安宁。
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依法动员
![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依法动员](https://img.taocdn.com/s3/m/40bc76fa90c69ec3d4bb7504.png)
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依法动员作者:潘金宽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9年第10期潘金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技术武器装备运用于战场,正在改变着战争的规模和样式,使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但是,人民战争的地位与作用并没有降低。
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仍将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战线密切配合的全民性战争,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依法动员将是在国家法治前提下组织实施的全民快速动员,如何提高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依法动员能力,是我们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依法动员的内涵和价值(一)现代化条件下人民战争依法动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高技术现代战争中的继承、发扬和运用。
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我国的历次反侵略战争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援,正是有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的支援,我军才有无往而不胜的光辉历史。
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建立军地联供后勤保障体系更是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新时期的充分体现。
(二)现代化条件下人民战争依法动员,是国防建设贯彻质量建军、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正确道路。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战争的杀伤力、破坏力、消耗力空前增大,后勤保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
然而平时国家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建立庞大的后勤保障体系。
因此,战区必须建立军地联供体系,国家平时的各项建设必须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
军队后勤保障要充分利用和依靠社会力量,寓后勤建设于国家经济建设之中,把军用与民用、战场建设与经济建设、边海防建设与边疆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平时是生产力,战时能迅速地变成现实的后勤保障能力。
(三)现代化条件下人民战争依法动员,能构成区域网络型强大的整体保障合力。
高技术战争需要三军联合协同作战协同作战,在同一地域内三军都需要地方的支援,从保障的效益上讲,往往各兵种会重复使用或舍近求远。
实行三军一体、军地联供,建立统供与专供相结合,区域保障与建制保障相结合及军地就近就便的上统下分联合保障方式,有利于统观全局,把握良机,实施全方位的立体整体保障合力。
论信息化人民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论信息化人民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17d61600722192e4536f6b7.png)
论信息化人民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信息化战争简称信息战。
简单地说,它是敌我双方在信息领域中争夺信息控制权的战争。
而人民战争是为谋求阶级解放或反抗外来侵略,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进行的战争。
符合被压迫阶级、被压迫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是群众基础最为广泛的人民战争。
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泽民同志指出:“未来反侵略战争不仅仅靠高精尖的武器装备,更主要的是靠人的政治素质,靠人民战争这个克敌制胜的法宝。
”未来,我国可能面临的信息化战争必将是信息化人民战争。
民兵作为群众性的武装组织,在信息化人民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一、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的地位尽管人民战争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面临着挑战,但人民战争决不是如某些所谓军事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人民战争是人海战,是靠大规模牺牲换取胜利,是过时的战争理论。
事实上,不论军事高技术如何发展,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流血的政治,这一战争本质不会改变,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战争规律不会改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1、战争的性质没有变。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中,所谓的高技术武器、信息化战法等等,其只是只是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但战争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
我们未来可能面对的战争,还是以反对强权、反对霸权、维护国家主权、实现祖国统一为主要内容。
2、敌强我弱的态势没有变。
当前我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不可能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得到弥补。
3、人的因素依然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兵民是胜利之本。
信息化局部战争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但并没有改变战争胜利的基本规律,一切战争的胜利都是诸条件诸因素尤其是包括人的客观能动作用在内的综合因素抗衡的结果。
4、现代战争必须依靠民众的广泛参与。
人民群众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群众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没有变。
论坚持人民战争的重要性
![论坚持人民战争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579769bdfd0a79563c1e725e.png)
论坚持人民战争的重要性090668 潘柯土木2班人民战争是指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解放或反抗外来侵略,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战争。
毛泽东曾经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因此,坚持人民战争的思想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只有坚决相信、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实行全面彻底的人民战争,才能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埋葬敢于同人民为敌的反动派,战胜一切邪恶势力。
人民战争具有正义性,而战争的性质决定了民心的向背,民心的向背决定了人民群众参与战争活动的状况如何。
因此,坚持人民战争,顺应了社会的发展方向,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人民群众是战争的主体。
如果广大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便能自觉地参加对敌斗争,积极地支援人民军队的战争活动;如果士兵们明白自己不仅仅是为人民而战,也是在为自己而战,便能在战争中发挥出自觉地能动性去夺取胜利。
因此,坚持人民战争,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力量去争取战争的胜利。
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战争军力和经济力的源泉,而这些恰恰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
只有依靠群众、动员群众,才能解决战争的军力和经济力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实行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民族的全面抗战路线,在敌后建立和发展根据地,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等各种形式的游击战争,并与各种非武装斗争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同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略上的相互配合。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战争出现了大规模运动战、攻坚战、大规模渡江作战,大迂回、大包围等多种作战形式,并以战场上的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正面战场的军事斗争与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政治斗争相配合。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动员和组织中国人民广泛开展抗美援朝运动,努力生产,捐献武器,在人力、物力上全力支援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进行并发展了现代条件下的运动战和阵地战。
军理论文---论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性
![军理论文---论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e80aa874168884868762d624.png)
坚持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性
目前,中国虽然处于无军事战争的和平状态,但暗潮涌动的政治斗争无时不刻地提醒我们需要为可能面临的军事战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而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人民战争思想在现代条件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人民战争思想中提到,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古语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战争的主体,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兵民是胜利之本”,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斗。
所以在现代条件下,国家管理者必须从人民出发,保障人民生活,以调动和保持人民群众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人民战争思想对国家建设与管理,人民的团结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再者,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军队武器装备高度现代化。
而由人民战争思想的观点来看,“科学技术”虽然是第一生产力,但这决不是否定人的决定因素。
在现代战争中,技术与人相较,仍是人的因素第一,而且人是战争中的头等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更加重视发挥我国军民政治上坚强、团结和高度觉悟的优势,而且还必须重视加强对人的训练和培养,以提高其掌握先进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及军事素养与作战能力。
所以,由上述可见。
现代条件下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对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国家的安全维护以及我国的军事战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如何应用人民战争的思想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如何应用人民战争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c41666448d7c1c708a1452d.png)
人民战争的思想未来反侵略战争下我们依然坚持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战争实践的产物,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根本原理和党的群众路线在战争中的体现。
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战略是毛泽东主席制订的。
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就是人民战争”;“我们现在还是坚持人民战争。
”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进行战争,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建设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实行野战军、地方军、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把武装斗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和各条战线各种形式的斗争相结合,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正是在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人民军队才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坚持人民战争,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中国的真正优势和力量所在。
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之上的。
坚持人民战争的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维护国家利益,因则能够赢得国内外大多数人的拥护;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拥有一支由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广大民兵组合而成的强大的武装力量,具有深厚的人民战争潜力和持久作战的社会基础。
富有人民战争传统和经验的中国人民,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战争,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当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革,使人民战争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现在的人民战争与过去相比,对象不同,装备不同,手段不同,条件不同,所以表现形式也不相同。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进行人民战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战争形态上看,战争主要表现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以往举国迎敌、全民参战的形式面临挑战。
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坚持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由于战争的面貌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因而战略指导、战争动员、作战形式、作战方法等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八年级历史人民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人民战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1bdaf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3.png)
八年级历史人民战争知识点在八年级历史学习中,人民战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它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阶段。
本文将介绍人民战争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人民战争的定义人民战争是指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武装斗争形式,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总结出的一种斗争方法。
人民战争的特点是由农村发动,广泛动员、灵活机动、长期持久、群众性的武装斗争。
这种形式的战争适应了当时中国国情,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二、人民战争的发展历程人民战争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游击战争阶段(1927年-1937年)这个阶段的革命根据地主要在农村,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三三制政策,每隔两年换届。
游击战争的主要形式是军阀割据下的武装斗争。
2、运动战阶段(1937年-1945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革命根据地逐渐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八路军和新四军还建立了抗日军政大学,展开了远征战争。
3、阵地战阶段(1945年-1949年)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实行了统一战线和土地改革等政策,筑起新的革命后方,形成了强大的人民军队,迎来了解放战争,最终胜利的宣告。
三、人民战争的特点1、农村根据地:人民战争的根据地主要在农村地区,因为农村人民比较容易被动员起来。
2、广泛动员:在人民战争中,共产党能够将广大人民群众动员起来,形成了军民合作的局面。
3、灵活机动:人民战争撤退迅速,转移快速,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改变军事行动的方向。
4、长期持久:人民战争的战争周期长,需要艰苦卓绝的斗争和牺牲。
四、人民战争的意义人民战争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阶段,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启奠定了基础,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今天的发展。
总之,八年级历史学习中的人民战争是我们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国军事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阶段。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了解其发展历程、特点和意义,从中汲取革命精神,为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发展研究人民战争思想论文(一)
![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发展研究人民战争思想论文(一)](https://img.taocdn.com/s3/m/ac8d5e47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8.png)
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发展研究人民战争思想论文(一)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的发展做一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内涵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和国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主要表现为人民战争的总体战略思想和人民战争的具体实践。
而在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的较为突出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非对称性作战原则: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军事武器的制造和复制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得弱势方在使用新型武器时同样能打赢一场战争。
因此,可以看出,非对称性作战条约和文化的背景下人民战争思想的突出地位。
2. 手机互联网的应用:在当前的信息化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手机互联网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战争时,共同利用这些先进设备是人民战争思想得到成功的关键手段之一。
3. 隐蔽性战争的思想:在现代高科技武器的出现下,地面作战的战术已经逐渐退居次要位置,使得隐蔽性战争越来越被要求。
因此,在现代战争中,人民战争思想的实践中往往包括伪装隐蔽等多种手段。
二、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意义在当今世界,军事武器技术蓬勃发展,战争方式和手段也呈现出多样化,其中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的作用则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 无限战场:信息化条件下,战场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地理区域,灰色空间的存在使得战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可能随时爆发,此时,人民战争思想的强调全局观和无限扩展思想成为应对战争的重要依据。
2. 相互关联:在现代战争中,作战平台和作战系统的相互关联性更强,使得作战成效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作战平台和作战系统的互相作用。
而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的强调网络思维和协同作战的原则,可以在情况突变时更好地处理军民之间和各部队之间的合作与信息流的流通。
论人民战争思想的现实价值
![论人民战争思想的现实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f65433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d.png)
论人民战争思想的现实价值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
在今天,人民战争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首先,人民战争思想指出了武装斗争的战略方向。
人民战争思想强调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在中国革命中得到了完美应用,也被许多其他国家的革命者所学习和借鉴。
在现代战争的形势下,城市化和技术化的进程加快了,但是武装斗争的战略方向不应该改变。
人民战争思想告诉我们,重点在于壮大人民军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建立巩固的人民政权。
其次,人民战争思想提出了军民相结合的战略原则。
人民战争思想认为,群众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依靠群众支持和配合,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因此,人民战争思想主张军民相结合,将人民军队融入到群众中,发动群众参与到战争中来。
这一原则在当今的反恐斗争中依然非常重要。
在反恐斗争中,不仅需要军队和警察的支持和配合,还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只有军民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反恐斗争,提高反恐斗争的成功率。
接着,人民战争思想强调了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人民战争思想认为,军队的政治工作是保证军事斗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只有抓好政治工作,才能使军队有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
在现代战争中,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仅限于军队内部,还包括与群众的关系。
政治工作需要将群众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提高民众的觉悟和斗志,加强人民群众和军队的联系和支持。
只有政治工作做得好,才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
最后,人民战争思想还强调了战争有限原则。
人民战争思想主张,战争必须有限制,不能流于血腥冲突和无休止的残杀。
这一原则在当今时代依然非常重要。
在现代战争中,特别是在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中,常常面临各种限制和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对战争的限制原则。
战争的最终目的是和平,不是为了制造更多的破坏和伤亡。
只有在战争有限制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地保护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战争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发展研究人民战争思想论文-V1
![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发展研究人民战争思想论文-V1](https://img.taocdn.com/s3/m/282ac4d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2.png)
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发展研究人民战
争思想论文-V1
在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逐渐成为论战热点。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对人民战争思想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探索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本文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民战争思想的概述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理论基础。
它的核心思想是依靠人民群众,领导人民群众,实行游击战争等方式,对敌人进行长期持久的斗争,达到最终胜利的目的。
二、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的发展
现代战争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民战争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信息化条件下,敌人作战的走向更加隐蔽和精确,而人民战争则需要借助现代技术的手段进行信息化保障和机动作战。
另外,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还需要重视网络空间的作用,加强信息防御和网络攻击,以维护国家安全。
三、人民战争思想的应用
在现代战争中,人民战争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为现代化战争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持和指导思想。
其次,人民战争思想仍然可以发扬其“灵活多变”的特点,举行游击战争,夺取战争胜利。
此外,人民战争思想在反恐、反扫荡、反黑势力等领域具有广泛
的适用性,可以为打赢新形势下的人民战争提供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现代化战争中,人民战争思想的应用需要继续加强,以解决新情况下的各种实际问题。
如此,才能进一步夯实未来国家的安全战略,为中国的繁荣发展保驾护航。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指导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71af30c910ef12d2bf9e78e.png)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指导作用杨义培摘要:关键词:毛泽东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他为近代中国的革命做出了不可争论的功绩。
而毛泽东军事理论的奉献则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军事思想是其本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其对于军事领域问题形成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军事思想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战争的精华,并结合马克思列宁普遍原理与中国的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实际问题。
这使毛泽东军事思想凭借其不可代替的卓越性使其一直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军事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1945年4月,中国前领导人毛泽东,在于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出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总结了抗战以来的对敌斗争的经验,并首次正式提出了“人民战争”一词。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991,人民出版社〕从此,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军事战线上的指导理论。
一、人民战争思想的内容人民战争是指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阔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
人民战争具有群众性、正义性、组织性。
〔摘自《军事技能与军事理论教程》,作者肖占中,军事谊文出版社,2007〕而人民战争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结合起来,并总结中国近百年革命战争的经验和教训,形成的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战争思想。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一、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各条战线、各种斗争形式相配合毛泽东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中国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发动人民群众武装夺取政权,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取得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但不排除其他形式的斗争,如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外交的等。
要把武装斗争形式同其他形式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
论邓小平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思想
![论邓小平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363b69f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46.png)
摘要: <正> 一、邓小平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实 践中,毛泽东以超越前人的伟大创造力,把人民战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到一个划时代的高度,提出 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光辉论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提出了“现代条件下人民战 争”的新命题,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军情的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信
化
战
争
下
人
民
战
争
的
意
义
******
学号:**********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意义
在现在科技日益更新的时代,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战争的形态也开始发生了改变,什么是战争形态呢,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生了四次军事变革,也经历了四次战争形态的演变:由一开始的以木石为兵器,到金属化(冷兵器)战争,到火药化(热兵器)战争,再到机械化战争,到现在的信息化战争,。
我们现在所处的战争形态就是信息化战争时代,那么什么是信息化战争呢?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但战争指导者必须考虑到战争的结局和后果,在战略指导上首先追求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那种以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必将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就这样简单认为战争的破坏性就减小,也不能认为信息化战争时代下人民战争就不必要了。
我们要说信息化战争时代下人民战争的意义,我们就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是为谋求阶级解放或反抗外来侵略,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进行的战争。
符合被压迫阶级、被压迫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是群众基础最为广泛的人民战争。
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化战争下的人民战争的有何意义呢?如今科学技术的迅
速发展,特别是高技术武器装备运用于战场,正在改变着战争的规模和样式,使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但是,人民战争的地位与作用并没有降低。
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仍将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战线密切配合的全民性战争,依靠各种武装力量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广大空间或局部地区紧张、剧烈地进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军队武器装备的高度现代化,更需要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来掌握;战争的巨大消耗,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加战争物资的生产。
深入探讨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规律,赋予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以新的时代内容,使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是发展中国军事科学的重要任务。
人民战争运用在信息战的重要关键为:首先,它能打破军民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在军民使用上的共同性,来达到军事上的目的。
如可利用民用电子信息设备进行情报的截取和传输;民用网络系统进行战争动员;民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攻击或防御等。
其次,在人员的运用上,人民战争讲求兵民的结合,其在初、中阶时,尚需藉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三结合的方式来增强力量,但在进入信息时代的高阶时,平民已与战士的身分合一,键盘代替了枪炮,青少年也能成为神鬼战士。
最后,在战争输出的整体性上,现有通信、交通、金融等专有的信息网络,早已藉由无远弗届的因特网,密结成为全球化的军民通用网络系统,为人民战争提供了无限大的虚拟作战平台。
人民战争的未来性就是在于,它能适应现代信息战争观下,战场空间无限化、作战平台家庭化、和战争斗士平民化的变革。
世界进入精准武器时代已有十数
年。
然而对人民战争之成败的正反印证我们同样可从许多现代局部战争案例中看到。
如1975年越战、1979年前苏联在阿富汗的失利、1991年索马里内战和1999年科索沃从南斯拉夫剥离,都证明了人民战争动员概念现实的有效性。
而2003年开打的伊拉克战争本是高技术条件下对人民战争的检验,但未见伊斯兰情结所激励出的人民战争动员力量,萨达姆政权为此败亡;继而,美英联军虽取得正规战的闪电式胜利,却因无法获得伊国平民社群的广泛支持和认同,无法开展兵民整合性的建设,以致陷入正规军短暂胜利后的长期清剿战争中。
再看黎以战争。
2006年夏天以色列挥军突入黎巴嫩,追剿黎国伊斯兰什叶派政军组织“真主党”游击队。
这场“城市游击战”是又一次在高新科技下人民战争的体现,在该次军事行动结束时,以色列预先设定的两大军事目标—扫荡真主党与救回人质—均未能达成。
在历次中东战役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以色列雄狮,面对已与黎境平民融为一体的真主党游击队,其高科技下的空优、精准制导武器,都失去了用武之地,因为面对着广大的群众,“雄狮”陷入了找不到目标打击的窘境。
2009年1月,美国将驻扎在伊拉克的14万军队的作业权与绿区移交给伊拉克政府,然而伊战是否正式划下句点仍存疑问,美军仍在许多地区受到地方武装力量的频繁骚扰。
伊战至今,4000多美军阵亡、近40,000美军受伤,耗费6000亿美元,而伊拉克平民死亡人数难以胜数,更有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或沦为邻国难民。
战争耗损的对比,突显伊斯兰情结的其来有自,说明战后治理纷扰的重要源头,仍是在于伊国人民的感受和认同。
2009年秋天即将增兵达10万人的
阿富汗有着相同的经验,在战区每日巨额经费的消耗下,外科手术式的精准军事打击既难一举摧毁隐身于民众中的激进神学士及反叛组织,反叛力量又能不断从民众中增补兵员。
面对此种非正规军事对抗的困境,华府当前值得深思的战略课题应为,如何刚柔并济,避免经由少数恐怖组织骚扰战升级成为广大群众的大面积反抗;如何确保战争过渡政府的正当性、有效性和其民众的接受性;如何从长期战争泥淖中全身而出等。
而中国人民战争理论中的“正义性”如何动员人民、如何建设人民、如何运用人民”,恰能为这些战略命题提供启发。
以上的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在现代化战争下的人民战争依旧有着不可破灭的重要性和意义。
尽管人民战争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面临着挑战,但是必须坚持人民战争的思想,不论在军事高技术上,还是在人民战争的本质上,我们都必须坚持人民战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