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九年级下册第9章溶液章节检测习题

北京版九年级下册第9章溶液章节检测习题
北京版九年级下册第9章溶液章节检测习题

第9章溶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1.要使如图所示装置中的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A.氯化钠和水B.氢氧化钠和水C.硝酸铵和水D.碘和酒精2.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掉试管内壁上的食盐B.用洗涤剂清洗带油污的餐具

C.用汽油清洗油污D.用酒精清除工作服上的碘

3.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氯霉素眼药水B.3%双氧水消毒液

C.75%消毒酒精D.碘酒

4.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糖水B.矿泉水C.白醋D.蒸馏水

5.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白糖、高锰酸钾B.汽油、泥土、味精

C.食盐、食用油、面粉D.食盐、小苏打、白醋

6.将下列物质放在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悬浊液的是()

A.牛奶B.白醋C.冰块D.淀粉

7.下列烹饪用的调味品与足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白糖C.橄榄油D.苏打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8.如图所示,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水,现将四种固体:蔗糖、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按顺序分别加入A、B、C、D四个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将温度计分别放入四个烧杯中,温度计中液柱上升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液柱下降的是______,液柱高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______。

9.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或溶剂名称.

(1)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______

(2)石灰水中的溶质是______

(3)碘酒中的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

(4)硫酸铜溶液中的溶剂是______.

10.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______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______。

A.氢氧化钠B.蔗糖C.硝酸铵D.氯化钠

11.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利用乳化原理的是______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

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12.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D.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

13.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______

A.面粉B.氯化钠C.蔗糖D.汽油

14.鸡汤是一道传统的汤菜,向来以美味著称。制作原料主要有鸡、水、调料等。烹饪前,在锅内加入适量水,再加入葱、姜、盐、料酒等调味品。这些调味品分别与水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有______。

15.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_,属于溶液的是______。

①牛奶②黄河水③高锰酸钾溶于水④矿泉水⑤碘酒⑥色拉油混合水⑦面粉混合水⑧冰水混合物

16.下列物质:A.黄河水;B.蒸馏水;C.蔗糖水;D.高锰酸钾溶液;E.牛奶;F.豆浆。其中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属于乳浊液的是______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均填字母)。

17.

写出表所示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溶液

溶质的化学

式溶液

溶质的化学

硫酸铜溶液______

医用生理盐

______

高锰酸钾消毒

______ 澄清石灰水______

18.

若配制“84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a%的NaOH溶液,实验室配制该NaOH溶液,需要用到图中的玻璃仪器为______(填字母编号)。在配制过程中,若烧杯内壁附着水珠,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9.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洗碗时用洗洁精,这是因为洗洁精有______作用。

(2)合成纤维和羊毛是两种重要的服装材料,生活中可以用______法区别。

(3)冰箱里可以用活性炭除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

(4)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5)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20.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因具有美丽花纹而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外墙、内壁的贴面和地面铺设。某同学想测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盐酸(化学方程式:,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气体用含有碱性物质的吸收装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体不选用硫酸,理由是______。

(2)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都为m g.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曲线a、b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根据曲线b计算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3)请综合分析曲线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1.实验室用34g 过氧化氢溶液和1g 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剩余物质的总质量变化如图。请计算: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2)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第9章溶液

【答案】

1. B

2. B

3. D

4. D

5. D

6. D

7. C

8. 加速溶解 B C A、D

9. 氯化钠氢氧化钙碘酒精水

10. A C

11. A

12. CD

13. BC

14. 盐、料酒

15. ②⑦①⑥③④⑤

16. CD EF A

17. CuSO4 NaCl KMnO4 Ca(OH)2

18. BDF 偏小

19. 乳化灼烧吸附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煮沸

20. 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

21. 1.6

【解析】

1.

解: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不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A错。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B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气球不会鼓起来,故C错;

D、碘溶于酒精,温度几乎无变化,不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故D错。

故选:B。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或产生大量的气体,也可能是溶解放出大量的热,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的原理(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或产生大量的气体,或溶解放出大量的热)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

解:A、用自来水洗手,使附着在手上的泥土等污物与水形成溶液或浊液而被冲洗掉,不属于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C、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D、用酒精清洗衣服上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之间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3.

解:A、氯霉素眼药水,氯霉素是溶质,水是溶剂,故选项错误。

B、3%双氧水消毒液,过氧化氢是溶质,水是溶剂,故选项错误。

C、75%消毒酒精是酒精的水溶液,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故选项错误。

D、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逐一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掌握常见溶液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4.

解:A、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矿泉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白醋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蒸馏水是一种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5.

解:A、牛奶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A错;

B、汽油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泥土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B错;

C、食用油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面粉放入水中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C错;

D、食盐、小苏打、白醋都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6.

解:牛奶放在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A错;

B、白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冰块放在水中形成的是纯净物,不属于悬浊液,故C错;

D、淀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要形成溶液,则物质需能够溶于水,悬浊液是固体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形成,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水溶性进行。

7.

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橄榄油不溶于水,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C正确;

D、苏打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8.

解: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速固体溶解;蔗糖和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因此温度计中液柱上升最高的是B,液柱下降的是C,液柱高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AD。

故答案为:加速溶解;B;C;A、D。

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吸放热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能将学科间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正确的解题。

9.

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1)生理盐水是在水中溶解的食盐即氯化钠;(2)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3)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4)硫酸铜是硫酸铜的水溶液,

故答案:(1)氯化钠;(2)氢氧化钙;(3)碘,酒精;(4)水.

根据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解答.

一些溶液的俗名需同学们掌握,如:氢氧化钙溶液也常称为澄清石灰水,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常称为盐酸.

10.

解:浓硫酸、烧碱、生石灰溶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因而溶解后,溶液温度升高,瓶中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使U型管右侧水面上升;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瓶中气温降低,瓶内压强减小,使U型管右侧水面降低。

故答案为:A;C。

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说明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放入水中都会放出大量的热,但有本质不同,氢氧化钠、

浓硫酸是溶解放热,氧化钙反应放热。

11.

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正确。

B、用刷子刷去杯子上的污垢,是利用了刷子能将污垢摩擦下来,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C、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是利用酒精能溶解碘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D、用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来达到目的,利用的是溶解原理,不是利用乳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二是利用溶解原理,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发生化学反应,理解洗涤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2.

解: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有的物质是不溶于水的,例如铁不溶于水,故B错;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C正确;

D、碘酒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故D正确。

故选C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3.

解:A.面粉不溶于水,形成悬浊液,故A错;

B.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汽油不溶于水,形成乳浊液,故D错。

故选BC。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4.

解:盐、料酒都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答案为:盐、料酒。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5.

解:悬浊液是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黄河水、面粉混合水都属于悬浊液;

乳浊液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牛奶、色拉油混合水都属于乳浊液;

溶液是指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具有三个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E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所以高锰酸钾溶于水、矿泉水、碘酒符合溶液的特点,属于溶液;

故答案为:②⑦;①⑥;③④⑤。

根据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含义进行解答,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小滴悬浮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悬浊液以及乳浊液的本质特征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6.

解:A.黄河水中含有固体颗粒,不均一、不稳定,是悬浊液;

B.蒸馏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C.蔗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D.高锰酸钾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E.牛奶是不溶性的液体小液滴悬浮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

F.豆浆中含有固体颗粒,不均一、不稳定,是乳浊液;

故答案为:CD; EF;A。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是悬浊液;

不溶性液体和液体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是乳浊液。

溶液和悬浊液、乳浊液的相同点是都是混合物,不同点是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悬浊液和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要注意区分。

17.

解: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其化学式为CuSO4。

故填:CuSO4;

高锰酸钾消毒液,溶质是高锰酸钾,其化学式是KMnO4。

故填:KMnO4;

医用生理盐水,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其化学式是NaCl,

故填:NaCl;

澄清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所以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化学式

是:Ca(OH)2。

故填:Ca(OH)2。

根据固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溶液的命名是溶质的溶剂溶液,只要有水,水一定是溶剂进行解答。本题考查了常见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

解:溶液稀释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等;在配制过程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水偏多,造成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BDF;偏小。

根据配制溶液的方法、仪器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来分析解答。本题考查溶液的稀释等,知识点不多,难度不大。

19.

解:(1)洗碗时用洗洁精,这是因为洗洁精有乳化作用;

(2)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灼烧合成纤维时不产生这种气味。

(3)冰箱里可以用活性炭除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4)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5)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故答案为:

(1)乳化;

(2)灼烧;

(3)吸附;

(4)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5)煮沸;

(1)根据洗洁精具有乳环作用解答;

(2)根据灼烧蛋白质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解答;

(3)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

(4)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解答;用化学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20.

解:(1)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所以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使用稀硫酸,(2)由图象可知:CO2质量为2.2克;

设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2 .2g

x=5g

y=3.65g

答: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

(3)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8.25%,

答: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8.25%。

故答案为:(1)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

(2)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g;(3)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8.25%;

(1)根据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分析;

(2)由图象可知:CO2质量为2.2克,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

(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氯化氢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21.

解:(1)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就是氧气的质量,所以氧气的质量=34g+1g-33.4g=1.6g;

(2)设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x。

2H2O2=2H2O+O2↑

68 32

34g×x 1.6g

x=10%。

答: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为10%。

答案为:(1)1.6;(2)10%。

(1)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就是氧气的质量;

(2)根据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水和氧气,利用氧气的质量求出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步骤和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等各种信息资源,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