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讯问言语技巧知识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八章侦查讯问语言——讯问学课件PPT

第八章侦查讯问语言——讯问学课件PPT
问:“陆某某,你不要把自己的后路断得太早,据 我们所掌握,你还有问题没有交代!”
答:“我确实没有了。” 问:“没有了?你们在南桥一带就有活动嘛。你多
分赃物,别人会满意吗?”
2、暗示性语言
用隐喻、双关、借代、反语等修辞手 法,以其言下之意,弦外之音,暗示犯罪 嫌疑人我们已掌握某一情况或证据。
“你真‘够义气’呵,别人在你头上拉屎, 你却还给他擦屁股。”
委婉用语
适用情况:
一是讯问感情脆弱的犯 罪嫌疑人;
二是讯问自尊心极强的 犯罪嫌疑人;
三是讯问畏罪、悲观心 理较重的犯罪嫌疑人;
第三节 提问、应答技巧
一、提问方式
1
探索提 问
2
突入提 问
3
迂回提 问
4
循序提 问
5
跳跃提问
6
含 蓄提 问
7
借言提问
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 1.实施提问必须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 2.实施提问必须周密设计。 • 3.实施提问必须注意讯问效果。
3、模棱性语言
利用语词的多义性,让犯罪嫌疑人在特定的 讯问语境中,按自己的心理倾向性作出我们所希 望的理解。
“你现在只有如实交代清楚自己的犯罪事实情节, 表现出好的认罪态度,才能争取从宽处理。至于 被害人嘛,公安机关是一定会尽力抢救的。”
(三)坦率用语和委婉用语
坦率用语
必须用的情况: 一是说服教育时; 二是揭露矛盾时; 三是直接用证时; 四是批驳谬论时。
海上执法教研室 单培Fra bibliotek内容大纲
概述
表达 方式
提问 应答
讯问言语与语言 讯问言语的意义 讯问言语的类型
直接用语和间接用语(含蓄用语) 精确用语与模糊用语 坦率用语(强硬)与委婉用语

讯问学基础理论——讯问学课件PPT

讯问学基础理论——讯问学课件PPT

肉刑之 吊打、踩压、塞抹布
肉刑之 棍击、锤击等
肉刑之 捆绑
肉刑之 “水攻”、“火攻”
变相肉刑之 罚跪、罚冻
变相肉刑之 车轮战、罚跪、饥饿
中国去年纠正12起重大冤假错案 多数与逼供有关 盘点十八大以来纠正的23起重大冤假错案
二、新旧法律比较
(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三)关于审讯程序的若干规定
执法教研室 单培
讯问 = 刑讯逼供?
第一部分 法律 基础知识及讯问相关政策、法律
第二部分 心理 审讯中的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及变化
第三部分 策略 审讯策略、方法、言语
第四部分 实作 笔录制作与模拟审讯
授 课 计 划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古代和西方审讯制度
理 论 第三章 侦查讯问政策法律 讲 述 第六章 犯罪嫌疑人心理 扩展
拘留、逮捕后立即移送看守所
移送后,讯问地点限于看守所内
全程录音、录像制度
(四)侦查阶段律师的辩护权
三、新形势下侦查人员面临的挑战
(一)
讯问理念的挑战
(二)
讯问技巧的挑战
(三)
语言规范的挑战
四、新刑诉法之下讯问工作的出路
依法审讯
• 审讯人员的心理 心理 •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
• 孙子兵法 谋略 • 三十六计
一、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完整的供述 是侦查讯问的目的之一, 也是侦查讯问的重要任务。
二、追查同案犯和余罪,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扩 大战果
深挖的重点
惯犯、累犯、流窜犯、从 看守所、监狱等监管场所 脱逃或批捕后潜逃以及与 国外、境外黑社会组织和 其他反动势力相勾结进行 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等

二、追查同案犯和余罪,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扩 大战果

【刑侦 课件 幻灯】侦查讯问(第二章)侦查讯问的主体

【刑侦 课件 幻灯】侦查讯问(第二章)侦查讯问的主体

二、情绪、情感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
急躁情绪自测
二、情绪、情感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
急躁情绪自测
二、情绪、情感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
急躁情绪自测
二、情绪、情感方面的消极心理及其调控
急躁情绪自测 1.17~26 分:你的情绪稳定,性格成熟,能面对现实。通常能以 沉着的态度应付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行动充满魅力,有维护团 结的精神,有时,也可能由于不能彻底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难题 而强自宽解。 2.13~16 分:情绪基本稳定。你的情绪有变化,但不大,能沉着 应付现实中出现的一般性的问题。然而在大事面前,有时会急躁不 安,身心疲乏,不免受环境支配。 3.0~12 分:急躁激动。你情绪激动,容易产生烦恼,通常不容易 应付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阻挠和挫折。容易受环境支配而心神动摇。 不能面对现实,常会急躁不安、身心疲乏、甚至失眠等,要注意控 制和调节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
侦查讯问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侦查讯问程序和步骤 (2)准确地预测和把握讯问对象的心理活动 (3)熟练运用讯问的策略、方法 (4)准确地审查判断口供并在此基础上组织证据体系 (5)准确、及时的结束侦查讯问,对侦查讯问对象和案件物品
提出正确的处理意见,确保办案质量
侦查讯问相关专业知识
(1)测谎知识
第四节 培养提高侦查讯问人员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侦查讯问人员素质的必要性 二、培养提高侦查讯问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我们可以根据报考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先天”的选拔。 第二,开展心理咨询和测评,普及侦查讯问心理学知识。 第三,要进一步提高侦查讯问人员的心理素质可以定期开展心理训练。 第四,树立“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工作理念,改进公安工作 。 第五,加大宣传力度,改善警民关系,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讯问策略-先发制人——讯问学课件PPT

讯问策略-先发制人——讯问学课件PPT

6、你们再调查调查。 第一,现在不需要调查了。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表明你与案件有关。你是我们所掌握的重点对象。 想想我们为什么现在才找到你,为什么以这种方 式找你。 第二,你让我们调查什么?如果你能拿出证据证 明你无罪,为什么不拿呢?现在所有的证据表明 你是重大嫌疑犯。 第三,拖是没有用的,采取缓兵之计,与我们周 旋,你想错了。最终托垮的只能是你自己,只能 拖掉从宽的机会。
8、你们怎么处理都行。 第一,警察可以处理你。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不 是捕风捉影,而是凭证据,我们既能请神,也能 送神,我们要根据你的态度,决定怎么处理你。 第二,警察肯定要处理你。要是不想处理你,我 们就不会讯问你,但是现在不想处理。因为要对 你负责任,犯罪都是有原因的,世界上没有无因 之果,我们想知道你这样做的原因,只有这样我 们才能正确处理你。 第三,之所以现在不处理你,是因为你还有从宽 机会,希望你抓住机会,自己把问题讲清楚。
7、我不能活了。 第一,想死很容易,做到很困难,有的人活不起, 有的人死不起,你死了,你的家人怎么活。 第二,你死与我们无关,我们对你进行讯问,是 有法律依据的,是在执行公务,不要拿死来吓唬 我们。 第三,死了事情就会完结了吗?不会。事情还没 有说清就死了,别人会怎么看?是畏罪自杀。别 人还会说,你肯定有更大的罪,你是死有余辜, 必定留下千载骂名。
9、我有要求。 第一,严正警告犯罪嫌疑人这里是讯问室,不是 交易市场,不是讨价还价的地方。犯罪嫌疑人没 有资格跟警察讨价还价。对其讯问是履行法律的 正当程序,警察劝其坦白,不是在求他,而是给 一个把问题讲清楚的机会。犯罪嫌疑人现在的首 要任务是想想自己都做了些什么,不是提要求。
第二,当然,合理的要求我们也可以答应,人之 常情的要求也会尽力满足,法律无情人有情。

第七章侦查讯问方法讯问学ppt课件

第七章侦查讯问方法讯问学ppt课件
的是什么? 答:是项链。 问:对,是项链,就是这条(出示证据)。好好看看,眼熟吗? 答:是我的,是我最喜欢的一条。
问:认出来了吧,我们刚从这位小姐身上拿下来,可它怎么会跑到她 身上呢?
答:(抿紧嘴唇)
问:据我们了解,你很喜欢这条项链,何况它还有纪念意义,可你没 戴多久,李刚就把它要走了,现在也没给你,对不对?
三、情感影响的方法
(一)调控情绪、情感法 (二)激将法 (三)激励法 (四)心理同情法
n 调控情绪情感: 我们到你家,你父亲躺在床上,你母亲流着泪 拉着我们的手让我带话给你,希望你能向政府
n 坦白,争取早日回家团聚。你是独生女,父母 年纪都大了,还有病,难道......
n 心理同情: 我知道今天上午在公园门口发生的这件事不是 偶然的,对方也负有一定责任。
利用同案犯之间的矛盾 某年12
月5日上午10时许,犯罪嫌疑
人李刚(男,25岁,无业,曾因盗窃被判 刑三年),王小梅(女,21岁),在盗窃 现场被群众发现,扭送到派出所。二人拒 不承认有其他罪行。
在李家搜查到金戒指两枚、金项链一 条 及 1000 美 元 、 200 英 镑 等 , 并 在 写 字 台抽屉发现一张男女合影,男的为李刚, 女的写着名字为张晶。
——犯罪嫌疑人主动要求交 代罪行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原则 第一, 因人施教 第二, 分寸适当 第三, 情理交融
四、方法 (一)疏导法 (二)例证法 (三)规劝法:亲属、朋友、领导 (四)利害选择法
利害选择的对象: 1、共同犯罪的从犯、 胁从犯;2、初犯;3、有悔罪立功愿望的。
五、内容 第一,刑事政策教育 (首恶
答:别说了(痛哭)
王随后交代,案件顺利突破,一举破获盗窃案19起,其中大案6起。

【警察培训课件】侦查语言学讲座PPT

【警察培训课件】侦查语言学讲座PPT
(2)对案件言语与嫌疑人言语进行比对鉴别,为认定 犯罪嫌疑人、证实犯罪事实提供证据
第一讲 侦查语言学概论
1996年刑事诉讼法 第42条规定: 证据有下列七种: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
1、外族人汉语书面言语识别 2、外国人汉语书面言语识别
二 言语识别及其内容
(六)网络言语识别 是运用语言学和侦查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
和方法,研究各类群体言语人的网络言语的特点和规律, 分析、鉴别各类案件中网络言语材料的言语特征,并以此 判断网络语言人的社会群体属性和网络行为习惯,为案件 的侦查确定方向、范围的一种专门技术手段。
1、与社会学、文学艺术、历史学、民俗学等学科的关系 家住江面铺大雪 , 远望里遥其一村。
击鼓撞钟几时休? 唐宋帝王上下同, 人生一世往何走? 庚次甲戌为长兄。代号以名庚笔画88947 2、与地理学、方言学等的关系 3、与司法精神病学、犯罪心理学的关系
二 言语识别及其内容
(一)地域性言语识别 通过对案件言语材料中方言、地域性文字、
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和科学实验中都需要运用语言来 进行交际。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交际活动,也常常运用语言来实 现,因此语言也成了犯罪的一种工具。作案人运用语言进行犯罪的过 程中说出或写出来的话,就是运用语言来达到其犯罪目的的一种手段 。如为了颠覆国家政权而散发的反动传单、张贴的反动大小字报;煽 动性的反动演讲;为了非法获利而伪造、变造的各种文书、证件;为 了转移侦查视线而投寄的信件以及书写的恐吓、诬告信件(含电子邮件 、手机短信)等等。
,对说话人进行同一认定。
从口语分析说话人的方言特征,对确定作案分子的身 份特征还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如在1983年追捕重大刑事作 案分子“二王”时,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二王”在沈阳 、武汉、淮阴等地作案后,不知去向。公安部向全国发出 通缉,悬赏捉拿。后来“二王”流窜到江西省广昌县。广 昌县民政局的一位干部在街上发现了两个形迹可疑的人, 为了探明究竟,他故意靠近两人。只听其中一个在买香烟 时,压低嗓门说了一句北方话“这个烟……”,广昌话“ 这个烟”的发音是“格够烟”。因而证明这两个可疑人是 从北方来的,于是他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由于从分析口 语中得到了重要情报,当地立即行动起来。这两个作恶多 端的罪犯,最后在广昌县被击毙。

侦查讯问中的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

侦查讯问中的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

三、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在讯问中的作用
讯问中的言语行为,由于其自身可以直接反映行为者的思 想内容,因而一直以来是司法实践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最为关注 的。
讯问中的非言语行为,由于其反映行为者的心理活动具有 间接性的特点,需要进行观察、思维等认知加工,因而其重视 程度与被认可程度要低于言语行为。
随着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越来越多地以虚假的言语行为欺 骗侦查人员,非言语行为具有的一些特点和作用使其越来越受 到重视。
CPPSU
第一节 概述
一、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概念 二、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三、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在讯问中的作用
CPPSU
一、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概念
1
2
3
语言、言语与 非言语行为
讯问中的 言语行为
讯问中的 非言语行为
CPPSU
二、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区别
CPPSU
(二)侦查人员言语行为的特征
冲突性
严肃性
目的性
策略性
特征
艺术性
逻辑性
CPPSU
二、语义的运用
1
明确语义 与
模糊语义
2
直言语义 与
含蓄语义
3
强硬语义 与
委婉语义
4
简略语义 与
繁复语义
CPPSU
明确语义
明确语义是指侦查人员所表达的词语或句子的语义是确定的,侦 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对特定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都有准确、共同的理 解和认识。适用:涉及到具体的人物、地点、时间;追问作案的手 段、后果、目的、动机等;直接使用证据、揭露谎言时;运用科学 定理和公理、阐明道理时。
CPPSU
借言式提问,指的是借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说过的某

【精品】侦查讯问言语技巧PPT课件

【精品】侦查讯问言语技巧PPT课件
打破讯问的常规顺序,跳过一些问题的逻辑环节,直插犯罪嫌 疑人防御的无备之地,打乱其防御部署的提问方式。 ➢ 命题式提问
讯问人员提出一个方向明确、范围清楚的题目,让犯罪嫌疑人 作详细具体的供述。多用祈使句或“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 特殊疑问句表达。
第四节 应答技巧
❖ 被讯问人可能提出的问题 ❖ 应答方式
➢ 间接应答 对犯罪嫌疑人提出的一些不便、不宜直接应答的问题,可采用双 关、多义、比拟、暗示等手法,从侧面间接地回答。
➢ 模棱应答 用模棱两可、答非所问的语言应答,既不明确表示肯定,也不
明确表示否定,让犯罪嫌疑人作多种理解,既让他抓不住把柄, 又能给他以某种希望。 ➢ 反问应答 把问题又推回给犯罪嫌疑人,使其无法从讯问人员这里摸到底细, 也使讯问人员的批驳教育更加有力。
➢ 实现方式:
(三)模棱性语言
利用语词的多义性,让犯罪嫌疑人在特定的讯问语 境中,按自己的心理倾向性作出我们所希望的理解。
例: 一杀人嫌疑人不知被害人是否死亡,
讯问中意欲探询结果。讯问人员知其 意图后用模棱性语言回答:“你现在 只有如实交代清楚自己的犯罪事实情 节,表现出好的认罪态度,才能争取 从宽处理。至于被害人嘛,公安机关 是一定会尽力抢救的。”
这种表达方式常在使用单刀直入的策略时采用和攻 坚突破阶段运用。
四、委婉表达
➢ 顾全面子、表示尊重的委婉语 ➢ 表示同情、理解的委婉语 ➢ 表示鼓励的委婉语
1.
委婉表达方式可以避免使被讯问人感到难堪、紧张
和反感,减轻对立抵触情绪和畏罪紧张心理,有利于实现心理
接触。
五、非语言表达
即运用手势、表情、体态、空间位置等非语言性的符号系 统来表达一定的意思,传递一定信息的表达方式。

九步讯问法--警察必学ppt课件

九步讯问法--警察必学ppt课件

第七步:列出选择问题
3.选择问题的内容及原理 内容:最有效的选择问题是关于实施某行为的动机 和缘由。 原理:如果一个人被允许在承认某种行为时解释自己
这样做的理由,那他就比较容易承认自己的错 误或不当行为。同样,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承认 其行为时有机会说明理由, 那他也就更容易供 认自己的罪行。选择问题及随后的支持声明正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B.非情感型的犯罪嫌疑人——事实分析法 非情感型的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竭力避免情感介
入,用自身意志力对抗审讯人员的耐力,习惯于
怀疑一切向他们提供帮助或寻求他们信任的人。 故对其审讯应借助于常识和理性,而非情感。表 示同情、夸大犯罪事实、指责被害人等审讯主题 都不易促其供述。
第二步:展述审讯主题
1通过说明任何人在相似条件或情况下都有可能干出同样的事来表示对嫌疑人的同情2通过降低对犯罪行为的道德严重程度的评价来减轻嫌疑人的有罪感3为犯罪行为提出一种比已知或推断的更容易在道德上被人接受和不太令人憎恶的动机和原因4通过指责他人表示对嫌疑人的同情第二步
九步讯问法-警察必学
第一步:提出正面指控
1、直接发问,表明其与案件有关 直呼其名,剥夺其心理优势——社会地位高 予以尊重,增加心理接触可能性——社会地 位低 2、观察反应 3、重复开场白内容,进行过渡 4、分析反应
第三步:阻止再次否认
第四步:克服异论障碍
1.停止的手势 2.叫其名字 3.自己所讲话的 重要意义 4.红脸白脸法
1.态度:应表达对异论的赞 同和理解,宛如意料之中, 不应惊讶、恼怒,急于争论
2.异论类型:
第五步:攫取对方注意
1.犯罪嫌疑人此时形成退缩心理机制,内心衡量说实话还 是继续说谎抵抗 2.审讯人员具体做法:

第六章侦查讯问策略——讯问学课件PPT

第六章侦查讯问策略——讯问学课件PPT
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 示之近。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这一辨证关系体现在讯问策略中即: 迂回渐进和重点突破
二、侦查讯问的辨证施策
4、张与弛的辨证结合 孔子·《礼记·杂记下》 “张而不弛, 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三国演义》 “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 不可徒恃其勇。”
1、运用心理战: 《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
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 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 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 饥,此治力者也。” 韩信《四面楚歌》瓦解楚军
《孙子兵法》可借鉴的策略思想:
2、虚虚实实,避实击虚: 《虚实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 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孙子兵法》可借鉴的策略思想:
3、以迂为直,迂回渐进: 《军争篇》:“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
以患为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 之计者也。”
第一节侦查讯问策略渊源及辨 证施策
二、侦查讯问的辨证施策 1、攻心与攻城辨证结合——攻心为上 《襄阳记》中提出,“用兵之道,攻心为
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站为下” 的思想,充分阐释了攻心与攻城之间的 关系,即攻心为上。 这一辨证关系体现在讯问策略中即: 攻心夺气与正面突破
问题:
1、侦查员在讯问高洁时有没有失误或不妥 之处?
2、女性犯罪嫌疑人有什么特点,应该如 何处理?
笔录节选2:第二次讯问 问:“听说你是在某服装厂上班,某某还在你厂么, 我听人说他在亚细亚商场购物中了二等奖,得了一台 价值3000元的松下彩电,有这会儿事么?” 答:(点头) 问:“我看你今年有30出头吧?” 答:34啦 问:哦,这么说咱俩是同岁了,你孩子是男孩是女孩 啊?在哪里上学啊? 答:(简单作答后)我的事儿咋办啊? 问:我们晚上加班来问就是在抓紧时间办理你的事情。 答:我冤枉,我实在是冤枉(解开衣扣,展示伤痕)

讯问实训-第一次讯问——讯问学课件PPT

讯问实训-第一次讯问——讯问学课件PPT

2、讯问笔录范本(续2)
问:把偷手机的经过讲一下? 答:2005年1月20日上午10点多,我在儿童医院专家诊断 室屋内,一个女的在屋里站着,这个女人穿红鸭绒袄,我看见 这个女的左口袋里有一部手机,我用右手将这部手机掏出来, 拿在手上,被旁边一个男的抓住,带到治安室,后来到了派出 所。 问:你所讲的是不是实话? 答:是实话。 问:现在向你宣读笔录,你听一下与你讲的是否相符? 答:以上记录已向我宣读过,和我讲的一样。
二、实训素材
(一)案例 (二)法律依据
(一)案例:案例一
2020年3月31日上午10点钟左右,一男子 在宁波市儿童医院专家诊断室屋内,看见屋内 一个穿黑色棉衣的女子左口袋里有一部苹果手 机, 该男子就用右手偷偷将这部手机掏出来, 拿在手上,被旁边一个男的抓住,送到派出所。
(一)案例:案例二
赵某因盗窃公款潜逃,侦查人员张某在执行其他公务 活动时,偶然撞见了赵某并拘留了赵某,下面是侦查人员 张某讯问赵某的一段笔录:
曹×(指印)
2005.1.20
(二)利用案例二的实训:1、实训环节
(1)教师说明实训内容、目的和要求。 (2)学生分组讨论这一段对犯罪嫌疑人的 讯问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 (3)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模拟对犯 罪嫌疑人进行合法讯问。 (4)教师进行总结。
2、案例中讯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张某对赵某的讯问是发生在侦查阶段, 此时赵某是犯罪嫌疑人,因此张某在问话1种称 赵某为被告人是错误的。
讯问犯罪嫌疑人实训
指导教师:单培
讯问犯罪嫌疑人实训(总目)
一、实训目的 二、实训素材 三、实训内容 四、实训过程
一、实训目的
通过该项目的实训,使学生了解讯问犯 罪嫌疑人的步骤、程序和法律要求,初步 掌握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策略、方法和讯问 语言的运用,学会根据案情制作讯问计划 和制作讯问笔录,培养严格依法进行讯问 的观念。

第七章侦查讯问方法——讯问学课件PPT

第七章侦查讯问方法——讯问学课件PPT

连续使用证据
出租车司机涉嫌抢劫杀害乘客案。警方密捕了犯罪嫌疑人的女友 卢某,并在卢某住处发现包裹单。协调收货地警方查明包裹中为女裙 和凉鞋,是抢劫的赃物。 侦查人员拿出照原物买下的裙子和凉鞋, 问:这些东西,你从哪里拿来的? 答:我在路上捡的。 问:这个呢? (出示从其出租屋床下搜出的摩托罗拉388手机) 答:也是捡的。(语气有气无力) 问:那你再说说,还捡到了什么? 答:没有了。 问:不会没有了吧,要不要我再给你点拨一下? 答:低头不语。 问:是主动交代还是继续磨下去?你选择吧。 答:沉默。 侦查员此时离开,并安排人高喊,“把卢某带到第二审讯室。”
使用证据的时机
思想动摇时 侥幸心理严重时 伪供时 讯问出现僵局时 出现矛盾时
使用证据的方式
口头宣示证据 使用实物证据 播放录音、录像
使用证据的要求
忌随意出证据,缺乏针对性 忌出示假证据。 注意扫清障碍
案例:
某市公安分局在办理一起流窜犯罪案件 时,从犯罪嫌疑人携带的手提包内搜出了国 库券3700元,盖有某单位公章的介绍信2张, 螺丝刀一把。
的办法,盗窃了一支手枪,还把手枪拿出来给我看。”
明示证据之虚实并举
赵某与吕某均为劳改释放人员,二人流窜作案数十起。 审讯吕某笔录节选: 问:你与赵某是怎么认识的? 答:在劳改队。 问:你们关系怎么样? 答:关系不错。 问:他会不会陷害你? 答:不会。 问:你熟悉他的笔迹吗? 答:从劳改队释放后,他给我写过两封信,认识他的笔迹。 问:这里有赵某写的交代材料,你好好看看是不是他写的。 (赵某只写了两页,审讯人员为了迷惑吕某,故意拿出一沓
问:你没有作案,3700元国库券是哪来的? 答:我从家带来的,怕钱不够准备作抵押用。 问:那空白介绍信怎么解释? 答:为了路途中方便,我花100元找人买了两张空白

侦查讯问 侦查学教学课件

侦查讯问 侦查学教学课件

(6)应对嫌疑人消极情绪。当嫌疑人表现出即 将放弃抵抗的迹象时,审讯人员应当将嫌疑人的注 意力集中在一个关于犯罪动机的明确和重要的主题 上(动机选择)。表现出同情和理解,促使嫌疑人 说出真相。然后,通过嫌疑人认识到自己给被害人 造成的痛苦,努力产生一种悔恨情绪。审讯员可以 利用嫌疑人的体面感和荣誉感,如果恰当也利用其 宗教信仰。
(2)主题发展。审讯者会编造一个关于嫌犯为什么会 犯罪的故事。主题编制是通过观察嫌犯的眼神,来揣测为 什么他会作案、为什么嫌犯愿意认为案件是其所为以及什 么样的理由能让嫌犯认罪。审讯人员设计一个主题(一个 故事),使嫌犯可以利用这个主题为自己参与犯罪开脱或 者找出理由。同时,对犯罪嫌疑人表示出理解和同情,以 取得犯罪嫌疑人的信任。
该阶段的重点,是利用嫌疑人弱点,击溃剩余的 抵抗。有些嫌疑人在此阶段会哭,哭是一种宣泄, 压力得到释放,这也是嫌疑人放弃抵抗和即将供述 的迹象。
九步讯问法
(7)审讯者使用一组选择疑问句,来让被审讯人 以可以接受的方式承认该犯罪行为。
在认罪的前提下,嫌疑人往往选择一种较为体面 的解释。审讯者可以为犯罪行为的某方面提供两个 截然不同的动机,有时会从次要方面开始,这样不 会使嫌犯产生过度的胁迫感。一种选择是社会可以 接受的(“由于工作需要”),另一种则是道德败 坏的(“由于贪婪”)。
威胁、引诱和欺骗的界定
对侦查讯问中的威胁、引诱、欺骗, 我国立法采取一律禁止态度。
但对其具体含义,我国立法没有任何 具体解释。
司法实践中,作为侦查策略的威胁、 引诱和欺骗大量存在。例如“坦白从宽、抗 拒从严”,“诱惑侦查”,对同案犯的讯问等 十分常见。
讯问的具体要求
1、首先讯问的要求: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
九步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询问和讯问的技巧PPT课件

询问和讯问的技巧PPT课件

回避的人。
.
10
(2)畏惧心理
这类证人多数是担心作证后被嫌疑人亲属或
同伙的打击报复,或摄于嫌疑人家庭、亲友的权
势害怕作证后受到牵连和影响,因而对侦查人员
敷衍塞责,不敢作证或歪曲案件事实,应付公安
机关的询问。
.
11
(3)防御心理
这类证人主要是和犯罪嫌疑人有某种关系,
或与犯罪行为有某种牵连,同案件有直接或间接
蒙受羞辱,无脸见人。会态度消极、冷淡。或回
避躲闪,或时证时翻。
.
17
(3)惊恐心理
因在受暴力侵害时毫无防备,精神上恐惧不
安,有时会失去正常感知。会在陈述、回忆时出
现记忆模糊,事实混淆,甚至会出现错觉、幻觉
等。陈述情况与案件事实出入较大。
.
18
(4)贪利心理
是被害人将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带
的厉害关系,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揭发他
人而暴露自己。对侦查人员能掩就掩,能躲就躲。
拒绝作证或作伪证。
.
12
(4)庇护心理
这类证人往往与犯罪嫌疑人有亲属关系,受
封建伦理道德和江湖意气的影响,从而庇护犯罪
嫌疑人而不如实作证。
.
13
(5)鄙视心理
这类证人主要是对作证有抵触情绪,一是歧 视被害人,憎恶被害人而不作证。二是对公安机 关存在片面看法,或是因办案人员工作作风、工 作方式不当引起证人反感,鄙视办案人员。拒绝 提供证言。
.
23
讯问的重要性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中虽规定重证据、重调查
研究,不轻信口供,但是,不轻信口供,并不等于
轻视口供。口供比其他证据更有力、更直接证明案
件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在证实犯罪动机、目的、心

讯问学基础理论——讯问学课件PPT

讯问学基础理论——讯问学课件PPT

一、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完整的供述 是侦查讯问的目的之一, 也是侦查讯问的重要任务。
二、追查同案犯和余罪,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扩 大战果
深挖的重点
惯犯、累犯、流窜犯、从 看守所、监狱等监管场所 脱逃或批捕后潜逃以及与 国外、境外黑社会组织和 其他反动势力相勾结进行 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等

二、追查同案犯和余罪,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扩 大战果
办案人员
违法 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等
侦查人员
检察人员
公诉人、 审判员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人民警察 法
公安机关 的人民警

违法犯罪 嫌疑人
查清行政 案件事实
获取口供, 收集证据
审查、核 实证据
支持公诉、 质证、认

查明涉嫌 的违法犯
罪事实
全面
全面
重点(主 要审核矛 盾疑点)
围绕犯罪 构成要件
进行
全面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
肉刑之 吊打、踩压、塞抹布
肉刑之 棍击、锤击等
肉刑之 捆绑
肉刑之 “水攻”、“火攻”
变相肉刑之 罚跪、罚冻
变相肉刑之 车轮战、罚跪、饥饿
中国去年纠正12起重大冤假错案 多数与逼供有关 盘点十八大以来纠正的23起重大冤假错案
二、新旧法律比较
(一)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三)关于审讯程序的若干规定
侦查讯问——是常用的侦查措施, 重要的取证手段
二、侦查讯问的特点
(一)程序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冲突性 (三)互动性 (四)策略性 (五)强制性 (六)时限性
一、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完整的供述
二、甄别嫌疑,排除无辜

讯问学-组织实施——讯问学课件PPT

讯问学-组织实施——讯问学课件PPT
4.讯问时正面观察分析。
五、选择讯问突破口
1、从案件事实和情节中选择突破口。 2、从犯罪嫌疑人心理弱点中选择突破口。 3、从共同犯罪嫌疑人中选择突破口。
案例分析
案件:陆生雄、廖日青等5名犯罪嫌疑人抢劫案 案发时间:某年9月 案发地点:珠海市拱北银海新村 深挖策略: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 突破口选择:犯罪嫌疑人廖日青 选择原因:骨干分子 、畏罪、怕处于极刑 、思
美女
二、研究案件材料 基本内容
基本情况 侦破情况 嫌疑人情况 证据材料
二、研究案件材料
(一)研究案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发案时间、发 案地点、犯罪现场、被害人(事主)情况。
(二)研究侦查破案情况 (三)研究犯罪嫌疑人的情况:基本情况、受教
育程度、经历、社会关系、性格、案发前后表现 等。 (四)研究证据材料。
(七)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提出条件怎么回答 在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可能从哪些方面提出条 件,怎回答。犯罪嫌疑人提出的条件,在法律范围 内的怎么答复,在法律范围外的怎么答复;提出的 条件,侦查人员能够满足的怎么答复,不能满足的 怎么答复等。
(八)讯问中出现僵持局面怎么办 在讯问过程中出现了僵持局面,采取什么措施来打 破僵局,用什么办法变被动为主动,讯问无法进行 下去,采取什么办法结束讯问等。
第五章 侦查讯问的组织 实施
海上执法教研室 单培
第一节 侦查讯问的准备 第二节 第一次讯问 第三节 续审 第四节 结束审 第五节 笔录制作
第一节侦查讯问前的准备细节 Nhomakorabea决定
一、组织讯问力量
成败
二、研究案件材料
三、研究犯罪嫌疑人心理
四、选择讯问场所 ——严肃、安全、保密
五、选择讯问突破口
讯问

侦查讯问中的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

侦查讯问中的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
模糊语义
模糊语义是指侦查人员表达的意思是不确定的,即语言含义的 模糊性。在侦查讯问中,为了实施某些策略和方法,经常会用到 模糊语义。模糊语义的运用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在实践中,主要 是利用语言的外延或内涵有不确定的内容。
CPPSU
直言语义
直言语义是表达形式与表达内容相当,形式直截了当,内容明白无误。 适用: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的态度、犯罪事实等进行评价,以使犯罪嫌 疑人对自己所犯的罪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侦查人员讲明法律、道理、出 路、前途等;侦查人员直接使用证据、揭穿谎言等。
CPPSU
从提问的内容看
1 提出法律方面的问题
2 提出案件事实方面的问题

3 提出案件证据方面的问题


4 提出日常生活方面的要求
容 5 为交代问题提出条件
6 其它问题
CPPSU
从犯罪嫌疑人提出问题的句式和语气看
1
反问的句式提出问题
2
肯定或否定的句式表白
3
强硬的语气抵赖
CPPSU
从犯罪嫌疑人提问的目的看
CPPSU
强硬语义
强硬语义是指语气坚定,内容准确。适用:在犯罪嫌疑人采取种种手段 对抗讯问,侦查人员要施加心理压力,加大讯问力度时;在直接使用证据、 突入发问等情况下;为了纠正犯罪嫌疑人的错误认识,打击其嚣张气焰。
委婉语义
委婉语义是用一些同义词、近义词间接地表达某些不宜直接表达的意思。 适用:对一些讳言的事物或现象,在语言表达上应避免直截了当;犯罪嫌 疑人有比较强的自尊心、羞耻心,侦查人员不宜直接说出一些有刺激性的 话;在犯罪嫌疑人畏罪心理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一般也需要通过委婉语言 追问有关犯罪事实。
提问的要求 提问的逻辑形式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提问的技巧
➢ 直接式提问 用确切表达的方式,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要问的问题,
不需遮掩、迂回。 ➢ 探测式提问
也叫侦察式提问,这是以试探对方态度,摸清对方底细,或印 证某一情况和判断为目的的一种提问方式。 ➢ 循序式提问
由若干互有联系的单一问题按一定的次序编排组合起来,形成 一个问题系列,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提问。前面的问题为后面的 问题打下基础,作出铺垫,提供前提,后面的问题则揭示实质,作 出结论。 ➢ 跳跃式提问
一、确切表达
用意思明确,语义单一的精确性语言进行提问、应答或论说。 ➢ 精确性语言的特点:
含义简单、明了、确切; 概念内涵清楚,外延明确; 没有歧义、多义、转义等语言现象 ➢ 表达效果:
使犯罪嫌疑人易于理解,无可置疑,无法回避,必须正面回 答或接受,具有直接性。 ➢ 适用情况: 1) 讯问简单、明了,被讯问人愿意回答的事实,如讯问犯罪嫌
二、模糊表达
运用外延边界不清或内涵上笼统、概括、多义的 概念、语言进行一言多义,让对方自己去理解;
或言此意彼,暗示对方某种信息;
或范围不定,让对方捉摸不透。
➢ 实现方式:
(一)模糊性语言
即话语中所指代的事物 类属边界不清或时空范围不 确定,是一个包含讯问目标 在内的大体的范围,使对方 摸不清我所指的具体目标。
四、委婉表达
➢ 顾全面子、表示尊重的委婉语 ➢ 表示同情、理解的委婉语 ➢ 表示鼓励的委婉语
1.
委婉表达方式可以避免使被讯问人感到难堪、紧张
和反感,减轻对立抵触情绪和畏罪紧张心理,有利于实现心理
接触。
五、非语言表达
即运用手势、表情、体态、空间位置等非语言性的符号系 统来表达一定的意思,传递一定信息的表达方式。
第八章 侦查讯问言语技巧
讯问言语概述 讯问言语的表达方式 提问技巧 应答技巧 论说技巧
第一节 讯问言语概述
❖ 讯问言语与语言 ❖ 研究讯问言语的意义 ❖ 讯问语言的运用要求
一、讯问言语与语言
语言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言语交际中抽象、概括出 来的通用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 具,具有全民性、普遍性。言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 交际的活动,是各个社会成员在交际中对全民语言的具 体运用和个别体现,具有特殊性、个别性。
➢ 间接应答 对犯罪嫌疑人提出的一些不便、不宜直接应答的问题,可采用双 关、多义、比拟、暗示等手法,从侧面间接地回答。
➢ 模棱应答 用模棱两可、答非所问的语言应答,既不明确表示肯定,也不
明确表示否定,让犯罪嫌疑人作多种理解,既让他抓不住把柄, 又能给他以某种希望。 ➢ 反问应答 把问题又推回给犯罪嫌疑人,使其无法从讯问人员这里摸到底细, 也使讯问人员的批驳教育更加有力。
第五节 论说技巧
❖ 论说方式 ❖ 进行论说应注意的问题
一、论说方式
➢ 宣讲式 ➢ 批驳式 ➢ 示范式 ➢ 交谈式
二、进行论说应注意的问题
➢ 论说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 论说要有逻辑性 ➢ 论说要赋予情感性 ➢ 论说要符合法律和事实
打破讯问的常规顺序,跳过一些问题的逻辑环节,直插犯罪嫌 疑人防御的无备之地,打乱其防御部署的提问方式。 ➢ 命题式提问
讯问人员提出一个方向明确、范围清楚的题目,让犯罪嫌疑人 作详细具体的供述。多用祈使句或“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 特殊疑问句表达。
第四节 应答技巧
❖ 被讯问人可能提出的问题 ❖ 应答方式
例: 一流氓团伙嫌疑人,由于迷信攻
守同盟和江湖义气,讯问中极力包庇 掩盖同伙的罪行。讯问人员为了制造 矛盾,分化瓦解,说道:“你真‘够 义气’呵,别人在你头上拉屎,你却 还给他擦屁股。”
➢ 实现方式:
(三)模棱性语言
利用语词的多义性,让犯罪嫌疑人在特定的讯问语 境中,按自己的心理倾向性作出我们所希望的理解。
例:一盗窃团伙嫌疑人在交代了两宗 盗窃案后即封口说没有了,讯问人 员以肯定的语气说:“陆某某,你 不要把自己的后路断得太早,据我 们所掌握,你还有问题没有交代!” 答:“我确实没有了。”问:“没 有了?你们在南桥一带就有活动嘛。 你多分赃物,别人会满意吗?”
➢ 实现方式:
(二)含蓄性语言
即用隐喻、双关、借代、反语等修辞 手法,以其言下之意,弦外之音,暗示犯 罪嫌疑人我们已掌握某一情况或证据。
4. 副语言:即笑声、叹声、语速、音幅、声调等语言辅助因素。它 们可以起到渲染某种讯问气氛,体现讯问人员态度等作用。
5. 空间语:即通过调整、交换讯问人员和被讯问人双方的距离和位 置关系来表达一定的意思,给被讯问人以一定的心理影响。
第三节 提问技巧
❖ 提问的作用 ❖ 提问的技巧
一、提问的作用
➢ 控制作用 ➢ 探测作用 ➢ 揭露作用
侦查讯问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具有鲜明的 特性,它必须遵循侦查讯问活动的特殊规律,使讯问言 语具有极强的策略性、技巧性。
讯问言语技巧包括提问言语技巧,应答言语技巧和 论说言语技巧。
三、讯问语言的运用要求
1. 合法、文明 2. 简练、清楚 3. 策略、灵活
第二节 讯问言语的表达方式
❖ 确切表达 ❖ 模糊表达 ❖ 冲击式表达 ❖ 委婉表达 ❖ 非语言表达
➢ 二是我们已掌握有确切的情况和证据,出于讯问策略 的需要,故意将确切的情况模糊化,造成引而不发、 软打内伤的效果而采用模糊表达方式。
三、冲击式表达
即用强刺激性的语言,配合加重的语气,对被讯问 人进行提问、驳斥、批判、警告,以造成凌厉攻势, 迫敌就范。
这种表达方式常在使用单刀直入的策略时采用和攻 坚突破阶段运用。
讯问中常用的非语言有以下几种:
1. 手势语:用手的动作,配合口头语,表达特定的含义,体现讯问 的意图。
2. 体态语:用身体的姿势和动作传递一定的信息。包括讯问人员的 坐姿、站姿和行姿。它能巧妙地加强口语功能并能直接表达一 定的意义。
3. 表情语:通过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神来表达特定的态度和情感, 输出某种信息。
一、被讯问人可能提出的问题
1. 探测讯问人员是否真正了解某一情况和掌握了多 少证据的问题。
2. 探询犯罪嫌疑人自己不知道的案件中的某一情况 的问题,目的在于根据这一情况来推测自己的责 任和应采取的防御对策。
3. 探测将对自己作何种处理的问题。 4. 提出某种要求的问题。
二、应答方式
➢ 直接应答 对犯罪嫌疑人所提问题,直截了当地进行解释、说明或否定、拒 绝。
疑人的基本情况,人所共知的案件的一般情况等; 2) 犯罪嫌疑人没有拒供心理或拒供心理不强,愿意如实供述罪
行时,讯问犯罪的具体事实情节; 3) 犯罪嫌疑人企图回避问题,而讯问人员掌握证据材料比较确
实有力的情况下,讯问犯罪的主要事实情节,也可用确切表 达方式,进行单刀直入的正面突破; 4) 适用于文化程度较低,理解能力较差的犯罪嫌疑人。
例: 一杀人嫌疑人不知被害人是否死亡,
讯问中意欲探询结果。讯问人员知其 意图后用模棱性语言回答:“你现在 只有如实交代清楚自己的犯罪事实情 节,表现出好的认罪态度,才能争取 从宽处理。至于被害人嘛,公安机关 是一定会尽力抢救的。”
o 模糊表达一般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运用:
➢ 一是我们掌握的情况和证据不确实、不具体,无法确 切表达,因而必须用模糊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