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酮中间体_环十五酮的合成
麝香酮生产中间环节最佳条件的实验研究
量 直 接 影 响 还 原 反 应 的 重 现 性 , 变 A 用 量 可 以 碱 改
扣药 新 曲4 研 究
轻其他 因素 对还 原 反应 的重 现性 影 响 ; 溶 剂 c用 ②
维普资讯
・3 2 ・ 6
车 中医杂志 20 年 6 02 月第 2 卷第 6 l 期
量、 搅拌 速 度 、 反鹿温 度对 反应 结果 的影 响无 明显 差
别 ; 高 温 度 . 0升 可 减 少 因 A 或 B用 量 减 少 对 反
了 1 ~ 2 一 品 中 较 难 分 离 的 杂 质 含 量 一 直 控 制 产 在 3 以 内 一 量 台 格 率 达 1 0 。实 际 生 产 数 据 O 质 0
关 键 词 ]麝 香 酮 : 嚣 节 ; 佳 生 摹 斗 中 最 r 中图 分 类 号 R2 4 j 8 [ 献 标 识 码 :B 文 : 章 编 号 ]05 5X( 0 20 3 卜0 文 2 73 8 2 0 )60 8 2
麝香酮( 甲基环十 五烷 酮) 是天然麝香 的主要成 分, 麝香的功用 为开窍提 神、 活血通经 、 消肿止痛 , 麝香
解决 天然 麝香来源 的 日益短 缺 . 正成 为医药研 究的一 项重要任务 自 17 年 以来 , 96 埘合成 麝香酮路线 的摸 索和选择 已取得成 果, 为采用 醇酮环 合法仍 具有一 认 定 的优 点 . 如反应 条件和缓 . 作较 简便 、 操 原料 易得 和 收率较高等 。 麝香酮生 产过 程中 . 一步 中问产 品的质 每
片 大 小 的 较 好 方 法 . 算 得 到 的 极 差 R 的 太 小 就 表 j 计
2 5 实 验数 据 .
麝香酮生产中间环节最佳条件的实验研究_韩倩
[收稿日期]2001-11-17[作者简介]韩倩(1971—),女,山东济南人,中药师,主要从事中药新药生产研究。
麝香酮生产中间环节最佳条件的实验研究韩 倩,丁爱萍,袁世琪(济南宏济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100)[关键词]麝香酮;中间环节;最佳生产条件[中图分类号]R 28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358X (2002)06-0361-02 麝香酮(B -甲基环十五烷酮)是天然麝香的主要成分,麝香的功用为开窍提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麝香酮具有天然麝香的某些重要作用。
为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化学合成麝香酮以及进而研制合成人工麝香,以解决天然麝香来源的日益短缺,正成为医药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自1976年以来,对合成麝香酮路线的摸索和选择已取得成果,认为采用醇酮环合法仍具有一定的优点,如反应条件和缓、操作较简便、原料易得和收率较高等。
麝香酮生产过程中,每一步中间产品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下一步中间产品的质量和收率,为了提高麝香酮的总收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我们对麝香酮中间生产过程——还原法进行了最佳生产条件的探索,以选择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反应配比,提高中间产品的质量和收率。
1 因素分析还原法是采用原料A 、原料B 和麝香酮初级产品S 1共同回流的操作方法,以C 为溶剂。
化学反应中,影响反应结果的因素通常是反应物的配比、还原剂的活性、反应温度、反应用设备。
根据我们长期工作的经验,我们初步认定,这些因素都是影响反应结果的主要因素,原料A 的活性受用量、反应温度和设备的影响。
我们从实验入手研究各因素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关系。
2 实验方法我们采用正交法试验麝香酮初级产品S 1还原工艺的改进。
正交法是用来衡量实验中相应因素作用大小的较好方法,计算得到的极差R 的大小就表明作用的大小,级差R 等于位级一的产率之和与位级二的产率之和的差。
2.1 实验目的 ¹改变原料A 的用量,使还原反应重现性好。
麝香酮的合成进展(1)
收稿日期: 2007- 07- 02 作 者 简 介 : 王 宁(1982- ), 男 , 山 东 省 烟 台 市 人 , 现 就 读 于 上 海 市 华 东 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硕士研究生。
早 在 1951 年 , Stoll M [16]就 最 早 采 用 乙 酰 乙 酸 乙酯与 1,10- 二溴癸烷反应制得 2,15- 十六烷二酮, 再 经 羟 醛 缩 合 、氢 化 通 过 控 制 单 取 代 反 应 , 经 选 择 性 水解 、纯 化 等 一 系 列 复 杂 操 作 , 最 终 得 到 了 麝 香 酮。其反应方程式为:
4 结论
虽然文献报道的合成麝香酮的方法较多, 但真 正 实现工 业 化 生 产 的 很 少 。综 上 所 述 , 采 用 插 入 甲 基法和扩环法由于原料不易得, 并且合成步骤较烦 琐, 很 难 得 到 较 大 的 发 展 。笔 者 经 过 实 验 认 为 采 用 乙酰乙酸乙酯和 1,10- 二溴癸烷经过相转移催化反 应合成 2,15- 十六烷二酮, 再用 TiCl4- Bu3N 或碘化 乙基锌作为环合剂进一步合成脱氢麝香酮, 然后加 氢制 备 麝 香 酮 的 方 法 是 较 为 经 济 、适 用 的 , 可 以 继 续探索寻求最佳反应条件, 从而实现麝香酮的工业 化生产。 参考文献:
[4] 迟 程. 中 国 药 用 动 物 医 学 文 献 库[M]. 昆 明 : 云 南 民 族
Depres JP[14]等人提出的十三元扩环方法非常独 特新颖, 总产率达到 50%,是一种极有发展潜力的方 法。他们先用格氏试剂制得 1- 甲基环十三碳烯, 然 后与二氯烯酮加成, 氢化脱去卤素就可得到 dl- 麝 香 酮。此 外 以 十 三 元 环 为 原 料 , 通 过 两 碳 扩 环 反 应 合成麝香酮的方法不多, 而且步骤普遍较长, 原料 不易得, 没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环十五酮合成实验方案
一、实验原理环十二酮(1)(环十二烯醇阴离子)与3—氯丙烯在碘离子存在下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化合物2-丙烯基环十二酮(2),产率为54%,在光照的作用下,溴化氢加成到2的双键上生成2-(3-溴丙基)环十二酮(3),3的溴在Finkelstein反应中被碘离子所取代,由此产生的碘化物4,在三丁基锡氢存在下发生重排生成(15%)以及直接还原产物2-丙基环十二酮(5)(85%)。
二、工艺流程图环十五酮三、试剂和设备3.1试剂环十二酮、3-氯丙烯、NaH、苯、六甲基磷酰三胺、碳酸钾、HBr、硫代硫酸钠、丙酮、碘化钠、三正丁基氢化锡、AIBN、乙醚、正己烷、二氯甲烷,THF3.2设备层析柱、回流装置、电热套、450W汞灯、真空干燥箱、光化学反应釜、红外、核磁、质谱四、实验步骤4.1 合成2-丙烯基环十二酮(2)在室温下,用氩气保护,用30min把溶有2.64 g (15 mmol)环十二酮的60mL 无水THF 滴加到溶有0.72 g NaH (18 mmol, 60%矿物油悬浮液)和1.46 mL(18 mmol) HMPA的90mL THF中,反应混合物加热回流40min,然后加入2.8 mL (30 mmol) 3-氯丙烯和7.2 g (48 mmol) NaI,反应混合物加入200mL乙醚,加热回流4h,用硫代硫酸钠(40mL) 和水 (5 x 30 mL)依次洗涤有机层,然后用过量碳酸钾干燥,收集棕色油,用硅胶柱(3.5 x 6)快速层析(洗脱液10:1 的二氯甲烷和正己烷),得到目标产物。
4.2 合成2-(3-溴丙基)环十二酮(3)。
把 2-丙烯基环十二酮(2)的700 mL戊烷加入到光化学反应釜的石英浸泡井中,氩气冲洗5min,然后,通入HBr气体10min,用Hanovia 450W汞灯照射,在照射下,保持温度在0℃左右,浅棕色反应混合物用氩气冲洗除去剩余的HBr,有机层用5%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冲洗,过量的碳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得到深褐色油;粗产物用60g硅胶柱层析(洗脱液2:3的正己烷和二氯甲烷)得到目标产物。
合成麝香-环十五酮的生产技术
合成麝香-环十五酮的生产技术
佚名
【期刊名称】《化工科技市场》
【年(卷),期】2006(29)11
【摘要】1 技术简介本技术以生物发酵生产的十五碳二元酸为原料,经脂环化,
关环,还原等步骤生产环十五酮。
关环温度0-30℃在常温下可快速合成且几乎是
定量,这一创新成果使环十五酮的产率翻了一翻且无需稀释,大大缩短了合成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生产规模可大可小年产可在50-1000t范围选择。
原料来源有保证。
【总页数】1页(P64-64)
【关键词】生产技术;环十五酮;合成麝香;十五碳二元酸;原料来源;发酵生产;快速合成;合成时间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55
【相关文献】
1.麝香酮中间体环——十五酮的合成 [J], 庞冬梅;柳翱;倪宏哲;李东风
2.麝香酮中间体3-甲基十五烷二酸双甲酯的合成 [J], 刘通;贺凤伟;张娜;吴庆银
3.巨环麝香十五碳内酯的合成综述 [J], 张青山;霍怀民
4.α羟基环十五酮及3-羟基,甲基环十五酮合成麝香酮的方法 [J], 董霞; 方云进
5.α羟基环十五酮及3-羟基,甲基环十五酮合成麝香酮的方法 [J], 董霞; 方云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基环十五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甲基环十五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作者:田朝爽包金龙邹新琢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21期摘要:以易得的十五碳二羧酸为起始原料,经酯化、偶姻缩合环化、甲基化、脱羟基、还原等五步反应以24%的总收率合成了2-甲基环十五酮。
该合成路线对大环麝香的合成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天然麝香;2-甲基环十五酮;合成中图分类号:0624.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1-000-03Study on synthesis of 2-methylcyclopentadecanoneTian Chao-shuang Bao Jin-long Zou Xin-zuo*(Department of Chemistry,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Abstract 2-methylcyclopentadecanone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in total 24% yield via esterification, benzoin condensation cyclization, methylation, dehydroxylation, using 1,15-pentadecanedioic acid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Tis synthetic route was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synthesis of macrocyclic musk .Keywords musk;2-methylcyclopentadecanone; synthesis2-甲基环十五酮(CAS号52914-66-6)微量存在于麝香鼠、麝猫和麝鹿等动物的分泌物中,是珍贵的狸猫香和麝香的香气成分之一。
1精细化学品麝香资料
华中科技大学麝香酮的合成及应用——麝香主要香气来源姓名:学号:专业:院系:化学与化工学院2013年4月6日摘要麝香酮(3- 甲基- 环十五烷酮)是麝香具有生理活性的重要组分,是麝香香味的主要来源,不仅可用作高级定香剂,而且还可用于医药。
麝香酮应用很广泛但来源稀缺, 因此需要大量通过人工合成。
本文在介绍麝香酮特性的同时总结了近年来人工合成麝香酮所采用的路线, 分析了各条路线的优缺点, 并对麝香酮的合成路线进行了展望,最后就麝香酮的应用性能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麝香麝香酮合成应用一、麝香简介麝香是一种珍贵的香料, 早在东汉时期麝香就被称为香料之王。
通常香精中只要加入万分之一的麝香, 就能使香气变得柔和诱人, 经久不散, 它是高档香精中不可缺少的定香剂。
麝香属动物性香料之一,是成熟的雄麝肚脐下方的香腺和香囊中形成的一种有香分泌物干燥而成,又称寸香、脐香、当门子。
麝香不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麝香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系统有极其显著的影响,所以除香料工业外,其对医药工业也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麝香的药理功效: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抗炎作用;4.对平滑肌的作用;5.对某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6.对肾上腺素B受体的作用;7.抗早孕作用; 8.对免疫功能的影响;9. 抗肿瘤作用等。
由于世世代代都采用杀麝取香的方法,致使野生麝类资源越来越少,每公斤麝香需要100头雄性麝鹿的香囊, 而目前全世界天然麝香的年产量约为350kg( 含量70%) 。
以至于在海拔较低的山地已很少见到麝的踪迹。
目前我国麝类动物的估计约有60万头,仅为50年代的五分之一。
无论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出产优质麝香的马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还是分布地区较广的林麝和原麝,都已经成为濒危物种,均被列入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随着生态平衡失调, 天然麝香的资源日趋匮乏。
目前国内,天然麝香价格远贵于黄金[1]。
所以想办法解决天然麝香匮乏的问题成为很多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
麝香酮的合成
麝香酮的合成李茹【摘要】以尼龙-11的下脚料11-溴代十一酸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DL-麝香酮,总收率32.1%.产物及部分中间体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认.【期刊名称】《合成化学》【年(卷),期】2004(012)003【总页数】3页(P222-224)【关键词】麝香酮;11-溴代十一酸;2,15-十六烷二酮;合成【作者】李茹【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9;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24.4麝香酮(Muscone)即3-甲基环十五酮(3-Methyl-cyclopentadecanone)是麝香的主要成分,麝香不仅是名贵的香料,又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贵重药材。
由于天然资源极其有限,特别是麝作为珍稀动物被保护后,天然麝香来源紧张,价格昂贵,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工作者一直在探索人工获得麝香的方法,而麝香酮的合成则是有机合成者追求的目标。
本文以尼龙-11的下脚料11-溴代十一酸作为初始原料,设计出一条步骤少、产率高、可大批量生产的有望工业化的合成麝香酮的新方法。
新合成路线(Scheme 1)由4步构成:(1) 采用洪赛迪克尔—博罗丁银盐脱羧溴化作用的Cristol改良法[1]由11-溴代十一酸(1)合成1,10-二溴癸烷(2);(2) 2与乙酰乙酸乙酯在乙醇钠的作用下反应后,水解生成2,15-十六二酮(6);(3) 6在碘化乙基锌环合剂作用下选择性的发生分子内环合生成去氢麝香酮(7);(4) 7在催化剂(5% Pd-C)作用下催化氢化还原为麝香酮(8)。
1 实验1.1 仪器与试剂FLASH EA1112型元素分析仪;Shimadzu-IR435型红外光谱仪(NaCl涂片);DMX-300型核磁共振谱仪(CDCl3为溶剂,TMS为内标);APEXII型FT-ICR质谱仪。
碘乙烷、锌粉、碘、乙酰乙酸乙酯、乙醇、四氯化碳、甲苯、四氢呋喃、乙酸乙酯、硫代硫酸钠、无水硫酸镁等均为分析纯;红色氧化汞、硫酸铜、盐酸为化学纯。
麝香酮的合成进展
麝香酮的合成进展
马丽锋;陈韶蕊;申凤娟;李丽娟;黄文杰;马吉海
【期刊名称】《河北化工》
【年(卷),期】2014(037)006
【摘要】麝香酮是天然麝香的主要功能成分,不仅可用作高级定香剂,而且还可用于医药,因其天然品来源稀缺,故大量需要通过人工合成而得.概述了近年来合成麝香酮的3种主要方法:开链双官能团化合物分子内闭环法、大环化合物扩环法和插入甲基法.提出由于人工合成麝香酮的方法存在合成步骤长,设备及操作条件较苛刻,成本高,收率低等问题,故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很少,以环十五烷酮为中间体通过插入甲基法合成麝香酮的途径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总页数】5页(P31-34,87)
【作者】马丽锋;陈韶蕊;申凤娟;李丽娟;黄文杰;马吉海
【作者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6;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6;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6;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21.3;R914.5
【相关文献】
1.麝香酮的合成进展 [J], 王宁;方云进
2.关环法合成麝香酮的研究新进展 [J], 李建民;王晓琴;解丽娟;张忠诚
3.(R)-麝香酮的手性合成研究进展 [J], 张琦霞;张晓伟;詹雄杰;张鲁笑宁;龚永富;高勇
4.麝香酮的药理与合成研究进展 [J], 马丽锋;郝六平;李丽娟;陈慧;马吉海
5.(±)—麝香酮和(R)—麝香酮的自由基扩环合成法 [J], 王大升;王道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麝香酮的合成进展
麝香酮的合成进展α李 全 刘复初(云南大学化学系,昆明,650091)摘要 对开链化合物分子内闭环合成麝香酮进行了评述。
参考文献57篇。
关键词 麝香酮 环化 合成一.前言麝香酮是麝香中最重要的具有生理活性的组份,是麝香香味的主要来源,可作高级化妆品的定香剂,能治疗多种疾病[1,2],但天然来源稀少。
自1926年R uzicka 确定了它的结构(32甲基环十五酮,1)[3]以来,人们对其人工合成工作作了大量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通过开链化合物分子内闭环;二是通过大环化合物扩环或缩环。
这些合成方法不仅对大环化合物的合成有参考意义,而且使其人工合成产品代替部分天然来源成为可能。
其人工合成方法已有许多不同侧重的评述[2][4~9]。
本文仅对由开链化合物分子内关环合成1的进展情况作一介绍。
二.羟醛缩合闭环法该法主要是利用二酮中间体2闭环合成1,由于2闭环时Β位同时引入甲基,具有一定的优势。
人们对该法的研究主要是2关环闭合剂的筛选和2的合成。
1.2的合成(1)电解法 1947年,Sto ll 首先合成并使用2a 为中间体合成1[10],4由蓖麻油裂解的主要成分102十一碳烯酸通过PdC l 2氧化得到,但3不易得,而且交叉电解使产物复杂,分离纯化困难。
H 3C C O(CH 2)4COOH 3+H 3C C O (CH 2)8COO H 4电解2a后来有人改用易得的42羰基戊酸与1,62己二酸单酯交叉电解制备82羰基壬酸,再电解偶联得到2a ,但电解使用的铂电极昂贵、产物纯化困难。
(2)丁二烯聚合法 1976年,T su ji用石油化工产品丁二烯为原料,经由下面反应制得2b[11]:由于第二步反应异构化现象严重,给分离目标产物带来困难。
1977年,他用5制备了6、7,再经[8+8]偶联、去保护得2a[12],解决了上述异构化带来的问题。
1978年,他再次改进该法,用丁二烯与一氧化碳、乙醇调聚制备了8,再经氯化钯氧化、氢化、[8+8]电解偶联得到2a[13],使合成路线缩短,成本降低。
麝香酮的药理与合成研究进展
麝香是中国的特产,《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
梁陶弘景《本草集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历代著作均有记载。
麝香以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内治中风、中气、中恶及小儿惊痫,外治跌打损伤及疮毒等症而著称[1]。
在国家药典中,有10%的中成药需用麝香,北京和上海应用麝香配伍的中成药达1/4以上。
目前京沪两地医药界用麝香酮代替天然麝香与其他中药配伍制成的中成药主要有苏合香丸、紫雪散、周氏回生丹、牛黄清心丸、第一丹、西黄丸、六神丸等。
这些用麝香酮代替天然麝香制成的中成药用于治疗冠心病、小儿高烧、急性肠胃炎、跌打损伤、五宫科炎症、乳腺炎、淋巴结核、扁桃腺炎、腮腺炎等疾病均收到良好疗效。
麝香酮是天然麝香的主要功能成分,化学名为3-甲基环十五烷酮,分子式为C16H30O,分子量为238。
其外观为无色或淡黄色结晶体,具有麝香的特殊香味,熔点为33℃,熔化后呈黏稠状液体,沸点为130℃/1.6kPa,相对密度为0.9200~0.9268,折光系数为1.479~1.489,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和油类溶剂。
雄性麝鹿生殖腺的分泌物(即天然麝香)经水蒸气蒸馏可分离出麝香酮,干燥后为红棕色的粒状物[2]。
麝香酮可作为香料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沉柔、令人愉快的强烈麝香香气,而且能使香精具有高雅、润和的香气,是不可多得的高级调香香料。
同时,麝香酮还具有天然麝香的某些重要药理作用。
麝香酮在临床上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北京医药界首先把麝香酮单独制成气雾剂和含片在临床上用来治疗冠心病,缓解心绞痛。
1麝香酮药理活性1.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实验表明,大鼠多次灌服麝香酮5mg/kg剂量能明显地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
这并非是直接兴奋中枢,而是由于麝香酮激活肝微粒体药物转化酶的作用,加速肝内戊巴比妥钠代谢失活的结果。
与上述结果相反,如果麝香酮剂量为100~500mg/kg,可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延长。
故麝香酮小剂量兴奋中枢,大剂量则抑制中枢[3]。
2_15_十六二酮的合成
2,152十六二酮的合成李 全 刘复初 林 军 朱洪友(云南大学合成化学研究所 昆明 650091)李全 男,29岁,从事有机合成的研究、应用与开发。
1999209214收稿,2000204205修回摘要 以廉价易得的102十一碳烯酸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了人工合成麝香酮的关键中间体2,152十六二酮关键词 麝香酮 2,152十六二酮 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Abstract T he key inter m ediate fo r synthesis of m uscone w as synthesized by tw o step s from 102un 2deceno ic acid .Key words M uscone ,2,152hexadecanedi one ,B is (tri phenylpho sph ine )palladium (II )ch lo ride麝香酮(R 232甲基环十五酮)是名贵中药材麝香的主要有效成份,天然来源稀少。
近半个世纪以来,许多学者为寻求一廉价的人工合成路线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有许多评论[1~3],其中以2,152十六二酮为中间体的合成路线最引人瞩目,因为2,152十六二酮在分子内闭环时Β位同时引入甲基,具有一定的优势:对其闭环及随后的加氢反应已有许多研究[4~7],较为成熟。
因此,2,152十六二酮的合成为人们所关注,已有许多文献报道[6~10]。
作者通过钯(II )[11]及锰(III )[12]的催化反应用廉价易得的102十一碳烯酸和丙酮为原料,经两步反应较好地合成了2,152十六二酮:COOHA c 2O Pd (PPh 3)2C l2+OM n (III )O 0 + O 羧酸降解烯化反应中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的用量仅为十一碳烯酸的1 2000(质量比)左右,锰(III )催化反应中锰(III )以四水合醋酸锰(II )的形式回收,1,92癸二烯与丙酮单边加成产物122烯222十三酮还可与丙酮在锰(III )的催化下再次加成得到2,152十六二酮。
2,15-十六烷二酮的合成
2,15-十六烷二酮的合成
2,15-十六烷二酮的合成
采用直链十四碳二元酸为起始原料,先以氯化亚砜进行酰化,所得酰氯直接与甲基锌试剂反应进行甲基化,从而制得了合成麝香酮的重要中间体2,15-十六烷二酮,产物结构经 1HNMR、IR确认.总产率为72.6%.
作者:文佺佺高林赵文军 WEN Quan-quan GAO Lin ZHAO Wen-jun 作者单位:文佺佺,WEN Quan-quan(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高林,赵文军,GAO Lin,ZHAO Wen-jun(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刊名:化学试剂ISTIC PKU英文刊名:CHEMICAL REAGENTS 年,卷(期):2007 29(6) 分类号:O623.523 关键词:十四碳二元酸 2,15-十六烷二酮麝香酮甲基锌试剂合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OCH 3 中的 O C 的吸 收峰
图1
羟基环十五酮红外光谱图
第2期
庞冬梅等 : 麝香酮中间体
环十五酮的合成
1
19
2 5
环十五酮的合成反应 将试验所得产物环十五酮作红外光谱分析,
将 所得产 物作 H NMR 分析。各峰 归属如 下: 1 236~ 1 664 ∀ 10
- 6 -6 - 6
( 8H, 3~ 6 位的 > CH 2 ) ;
表1 反应时 间h 4 反应时间对提取酯化反应的影响 6 8 10 95 12 14 16
酯的收 83 33 94 94 94 90 率%
95 28 95 43 95 18
由表 1 可知 , 反应时间为 4 h 时收率较低 ; 当 反应时间为 6 h 及以上时 , 收率明显升高, 但反应 时间对收率的影响不大。故可取适宜的反应时间 为 6 h, 而通过反应温度等其它条件来提高酯的收 率。 2 3 反应温度对提取酯化反应的影响 改变反应温度 为 30 ! , 35 ! , 40 ! , 45 ! ,
其谱图如图 2 所示。各峰归属如下 : 羰基吸收峰 - 1 ( 1 710 cm ) , 与 羰 基 相 连 的 > CH2 吸 收 峰 ( 1 406 cm
- 1
2 265~ 2 435 ∀ 10 ( 4H, 2 位的 > CH2 ) ; 4 114~ 4 132 ∀ 10 ( 4H, 1 位的 > CH 2 ) ; 7 063~ 7 144 ∀ 10 ( 溶剂峰 ) 。
图 2 环十五酮红外光谱图 [ 1] [ 2] 迟程 中国药用动物医学文献库 [ M] 昆 明 : 云南 民 族出版社 , 1994 尹淑 媛 , 戴卫 国 麝学 [ M ] 四 川 : 成 都科技 大学 出 版社 , 1992
The Synthesis of Exalton
PANG Dong mei ,
50 ! , 反应时间取 6 h, 其余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用 量均如前所述 , 各反应温度下产物的收率见表 2。
表2 反应温度对提取酯化反应的影响 30 71 35 82 40 94 94 45 97 50 98 50
1 4 2 反应机理 此反应为还原反应, 经锌粉盐酸还原后, 羟基 转化为亚甲基。 1 4 3 合成方法 取三口圆底烧瓶 , 上装搅拌器、 冷凝管、 滴液 漏斗和 温度 计, 加入 计量的 羟基 环 十五 酮和 95% 的乙醇 , 在搅拌下, 加入一定量的锌粉, 滴入 适量浓盐酸, 在 78 ! 下, 90 min 内滴完 , 继续搅拌 90 min, 冷却, 加两倍量水, 用苯提取 , 以 5% 碳酸 钠溶液和水洗至中性 , 脱水, 除去苯 , 减压分馏 , 收 集 122 ! ( 66 66 Pa) 馏分为产物 , 计算其产率为 76% 。 1 5 结构测试 红外光谱由 Perbin zlmen 580 g 型和 FTS 20 型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测定; 核磁 共振谱由 JEOL 公 司 Unity 400 及 FX 100 核磁共振仪测定。
1
柳
翱,
倪宏哲 ,
2
李东风
1 130012)
( 1. 吉林工学院 轻纺工程系 , 吉林 长春
130012; 2. 吉林工学院 教务处 , 吉林 长春
摘 要 : 以十五碳 二酸 为 原料 , 经酯 化、 醇 酮 缩合 反 应 合成 了 与麝 香 香 气极 相 似 的 环十 五 酮 , 利 用 IR 和
1
H NMR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 讨论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提取、 酯化 反应的影响。 文献标识码 : A
关键词 : 十五碳二酸 ; 环十五酮 ; 合成 中图分类号 : TQ655
0
引
言
厂) ; 二氯甲烷 ( 分析纯, 天津化学试剂一厂) ; 二甲 苯( 分析纯 , 北京化工厂) ; 苯( 分析纯, 天津化工二 厂) ; 浓盐酸( 分析纯 , 吉林省威龙化学试剂厂 ) 。 1 2 十五碳二酸二甲酯的合成 1 2 1 反应方程式与合成路线 HOOC ( CH2 ) 13 COOH + CH3 OH H 3 COOC 1 2 2 合成方法 在装有温度计、 搅拌器、 回流冷凝管的三口瓶 中加入计量的十五碳二酸、 甲醇、 溶剂二氯甲烷及 浓硫酸催化剂, 于 42 ! 下反应 10 h 。冷却后, 洗 涤、 蒸馏除去二氯甲烷, 得黄色液体 , 结晶得淡黄 色固体, 计算产率为 95% 。 1 3 羟基环十五酮的合成 1 3 1 反应方程式与合成路线 ( CH 2 ) 13 COOCH3 + H 2O
18
吉
林
工
学
院
学
报
-1 - 1
第 23 卷
金属钠提供电子使酯生成自由基负离子, 这 个自由基负离子偶联生成 1 2 二羰基化合物, 经 进一步还原得到 羟基酮。 1 3 3 合成方法 在装有搅拌器、 温度计、 滴液漏斗、 回流冷凝 管和通气管的四口瓶中加入计量的二甲苯和金属 钠( 所有仪器和试剂需完全干燥) , 高速搅拌下 , 在 137 ! 将钠打成很细的粒状, 然后于 3 h 内滴加计 量的溶有一定量十五 碳二酸二甲酯 的二甲苯溶 液, 继续保温搅拌 2 h, 冷却, 滴入适量冰乙酸, 停 止通氮气, 再加入适量水, 分出二甲苯, 水相用同 等数量的苯提取两次 , 合并提取液 , 用少量水洗三 次, 经干燥 , 除去溶剂 , 得黄色液体 , 计算其产率为 73 3% 。 1 4 环十五酮的合成 1 4 1 反应方程式与合成路线
Abstract : Exalton, the fragrance of which is extremely similar to musk, was synthesized using pentadecane diacid as the feed stock by esterification and acyloin condensation reac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IR and H NMR.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extract ion and esterification reaction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pertadecane diacid; exalton; synthesis
反应温度 ! 酯的收率 %
由表 2 可知 , 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较明显。 温度低于 40 ! 时, 产 物收 率较低 ; 当 温度 升到 40 ! 以上时 , 收率明显上升。故适宜的反应温度 可取 45~ 50 ! 。 2 4 羟基环十五酮的合成反应 将试验所得 羟 基环十五酮作 红外光谱分 析, 其谱图如图 1 所示。各峰归属如下: 羟基吸收 峰( 3 477 cm ) , 羰基吸收峰( 1 709 cm ) , 羟基中 的 C O 键的伸缩振吸收峰 ( 1 073 cm ) 。
1
an Intermediate Product of Muscone
1
LIU Ao ,
NI Hong zhe ,
2
LI Dong feng
1
( 1. Dept. of Lihgt Industry & Text ile Engng. , Jilin Inst . of Technol , Changchun 130012, China; 2. Dean# s Office, Jilin Inst . of Technol , Changchun 130012, China)
- 6
) > CH 2 吸 收 峰 ( 2 926 cm ,
-1
2 855 cm ) , 无 OH 吸收峰。
- 1
3
结
论
( 1) 以十五碳二酸为原料 , 经酯化、 醇酮缩合 及还原反应合成环十五酮 , 原料易得, 操作简便, 收率较高。 ( 2) 合成十五碳二酸二甲酯的适宜的反应时 间为 6 h 。 ( 3) 合成十五碳二酸二甲酯的适宜的反应温 度为 45~ 50 ! 。 参考文献 :
-1 - 1 - 1
2
2 1
测试结果与讨论
十五碳二酸二甲酯的合成反应 将酯化反应所得产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各
- 1
峰归属如下: 酯羰基吸收峰( 1 738 cm ) > CH2 吸 收峰( 2 917 cm , 2 849 cm ) , CH3 的吸 收峰 ( 1 437 cm ) , C
- 1 - 1 - 1
1
第 23 卷 第 2 期 2002 年 6 月
吉 林 工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 23 No. 2 Jun. 2002
文章编号 : 1006 2939( 2002) 02 0017 03
y
麝香酮中间体
庞冬梅 ,
1
环十五酮的合成
( 1 202 cm , 1 173 cm ) , 无羟基和羧基吸收峰。 2 2 反应时间对提取酯化反应的影响 改变反应时间为 4 h, 6 h, 8 h, 10 h, 12 h, 14 h, 16 h, 反应温度取 42 ! , 其余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用 量均如前所述。各反应时间对应的收率见表 1。
1 [ 2]
1 3 2 反应机理 该反应为二元羧酸酯的醇酮缩合反应 , 是单 电子转移过程 , 历程如下 :
1
1 1
实验部分
主要原料及仪器 粗品十 五碳二 酸; 甲醇 ( 分析纯 , 北京 化工
y
收稿日期 : 2002 03 01 作者简介 : 庞冬梅 ( 1975- ) , 女 , 吉林永吉人 , 吉林工学院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精细有机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