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骨骼和肌肉系统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
1、骨肌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X 线表现为主。
2、常见部位骨骼骨折的X 线、CT 表现,椎间盘病变的CT、MRI 表现。
3、骨、关节化脓性和结核性感染的X 线表现。
4、最常见骨肿瘤影像学表现,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鉴别。
5、佝偻病的X 线表现。
(二)熟悉:
1、骨骼及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的影像学表现。
3、常见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
4、退行性骨关节病X 线表现。
5、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比较和正确应用。
(三)了解:
1、骨骼和关节CT、MR 检查技术。
2、其他全身疾病的骨骼改变。
3、骨肌系统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二、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内容:
1、骨骼系统基本病变的X 线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含关节外伤)
(1)骨折:1)长骨骨折X 线平片、CT
2)脊椎骨折X 线平片、CT、MRI。
(2)椎间盘脱出、CT、MRI。
(3)肌腱与韧带损伤:CT、MRI。
(4)关节脱位:1)、X 线平片2)、CT、MRI。
(5)关节软骨损伤MRI。
3、骨与软组织感染
(1)化脓性骨髓炎:1)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平片、CT、MRI
(2)软组织感染:CT、MRI
(3)类风湿性关节炎:X 线平片
4、骨骼与关节常见病:
(1)脊椎结核:1)X 线平片2)CT、MRI
(2)关节结核:1)X 线平片、分型和表现2)CT、MRI
5、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良恶鉴别。
(1)良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软骨瘤X 线平片、CT 表现。
6、代谢性疾病:维生素D 缺乏佝偻病X 线表现。
(二)详细讲解内容:
1、骨、关节正常X 线表现:
(1)长骨的发育(2)正常脊椎骨X 线解剖(3)小儿、成人长骨
的不同点(4)关节正常X 线表现
2、骨骼与软组织创伤的影像学表现。
3、常见良恶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4、退行性骨关节病:X 线平片1)四肢关节2)、脊椎
5、肿瘤影像学诊断的要求和X 线鉴别要求。
(三)一般介绍内容:
1、骨骼与关节检查技术:
(1)骨骼系统检查技术
1)X 线检查:平片、血管造影。
2)CT:平扫、增强扫描。
3)MRI:平扫、增强扫描。
(2)关节检查技术。
2、骨折愈合及并发症。
3、全身性疾病的骨骼改变:侏儒症、肢端肥大症、类风湿关节炎。
4、骨肌系统影像学诊断的进展。
第一节骨与软组织
一、检查技术
1、X线检查:普通X线检查是该系统疾病临床诊断最常用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2、CT检查:分辩力高,无影像重叠,对骨内小病灶和软组织的观察远较X线检查为佳。
对骨骼解剖结构较复杂的部位,如骨盆、脊柱检查,可首选CT。
3、MIR检查:三维成像,对软组织和骨髓病变的分辨力比X线和CT更优。
如膝关节半
月板、韧带损伤。
但对钙化和细小骨化显示不如X线与CT。
二、正常影像表现
1、长骨:
1)小儿长骨:掌握小儿长骨特点,包括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及骨龄的概念、应用
2)成人长骨:骺与干骺端已愈合,骺线消失
2、脊柱:由脊椎和椎间盘组成,脊椎分椎体和椎弓(C1除外)。
椎弓由椎弓根、椎弓板、
棘突、横突、关节突组成。
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组成。
3、软组织:以CT跟MRI观察为主
三、基本病变表现
1、骨质疏松:
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比例正常。
X线表现:A.骨密度减低B.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 C.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
CT表现与X线基本相同。
MRI:松质骨在T1WI、T2WI上信号增高。
2、骨质软化:
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与疏松区别)。
X线表现:A.骨密度减低 B.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C.骨骼变形.假骨折线。
3、骨质破坏:
局限性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
X线表现:局限性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
CT表现与X线基本相同。
MRI表现:低信号的骨质被不同信号强度的病理组织取代,松质骨内的高信号骨髓为较低信号或混在、杂信号影取代。
4、骨质增生硬化:
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
(与骨质疏松相反)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可导致骨髓腔变窄消失。
CT表现与X线基本相同。
MRI增生硬化的骨质均呈低信号,松质骨信号也减低。
5、骨膜增生:
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
X线表现:与骨皮质平行排列的线状致密影。
有线状(骨折)、花边状(慢性骨髓炎)、放射状(骨肉瘤)、层状(骨肉瘤)。
MRI可发现早期骨膜异常。
6、骨内与软骨内钙化:
X线表现:颗粒状或小环状无结构的致密影。
7、骨质坏死:
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为死骨。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绝对密度增高及相对密度增高)。
8、矿物质沉积:
9、骨骼变形:
10、周围软组织病变:
CT、MRI显示较佳
四、疾病诊断
(一)骨与软组织的损伤
检查目的:A、有无骨折B、骨折错位情况C、透视下复位D、复查复位情况E、定期复查。
检查方法:常用X线检查;CT主要用于颜面部骨折、骨盆、髋、肩、膝、脊柱骨折;MRI用于软组织损伤。
1、骨折
1)骨折定义:骨的连续性中断。
2)X线表现:骨折线,骨小梁中断、扭曲、错位。
嵌入性或压缩性骨折看不到骨折线。
3)骨折类型:按程度分:完全性、不完全性;按骨碎片分:撕脱性、粉碎性、嵌入性;按骨折线分:横行、斜行,螺旋形等。
4)移位和成角:即对位对线情况
对位:断端的内外、前后、上下移位
对线:成角移位,角顶方向为成角方向,以近断端为准,描述远端移位情况
复位后临床要求对位2/3以上,对线正常
5)儿童骨折的特点:骺离骨折、青枝骨折
6)骨折愈合:血肿形成——血肿机化——纤维骨痂形成——骨样骨痂(X线不显示,仅表现为骨折线模糊)——骨性骨痂(骨折后2~3周,X线可显示)。
7)骨折的并发症
8)常见部位骨折“
A)Colles (柯氏)骨折:a.桡骨远端距远端关节面2.5cm以内的骨折b.骨折线呈横行或粉碎性c.远断端向背侧移位、向掌侧成角,呈银叉样畸形 d.易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下尺桡关节脱位
B)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骨折线横过喙突窝和鹰嘴窝,远端多向背侧移位。
C)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骨质疏松,分为头下型(少见)、经颈型(嵌顿)、粗隆间型(最常见),易并发股骨头缺血坏死
2、骨挫伤:仅MRI能发现,T1WI表现为模糊不清的低信号区,T2WI表现为高信号。
3、脊柱骨折:多见于C5~6、T11~12、L1~2。
1)、X线表现:椎体压缩呈楔形,其上下椎间隙正常,可并发棘突、横突撕脱性骨折。
2)、CT表现:可充分显示脊椎骨折、骨折类型、骨折片移位程度、椎管变形和狭窄、椎管内骨碎片或椎管内血肿等。
3)MRI表现:可用以观察椎体骨折,椎间盘突出和韧带撕裂,还可以观察脊髓挫裂伤和受压情况
脊柱骨折与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的鉴别(三者均可引起椎体压缩呈楔形)
1.脊柱骨折:椎间隙正常,附件亦可有骨折,有外伤史。
2.脊柱结核:累及相邻两个椎体,椎间隙变窄或消失,附件较少累及,椎旁可见脓肿,
可有其他部位结核病史。
3.脊柱转移:椎间隙正常,附件亦可有破坏,椎旁可有软组织肿块。
一般有原发肿瘤
病史。
4、椎间盘突出
常发生于下腰椎段,也有颈、胸椎。
多有外伤和反复损伤史。
多向后(侧后)突出
症状:脊柱活动受限,局部疼痛,神经根受压症状(手足麻木、足底皮厚感)
X线表现: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赘、Schmorl结节。
诊断价值不大。
CT表现:(最常用检查方法)
根据程度分椎间盘变性、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变性:椎间盘水分减少及胶原纤维增多,CT表现为椎间盘变扁。
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的边缘均匀地超出相邻椎体终板的边缘,椎间盘后缘与相邻椎体终板后缘形态一致。
硬膜囊无明显受压。
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的弧行软组织密度影,硬膜囊受压和一侧神经根鞘受压。
MRI表现:最佳,CT所能显示的MRI均能良好显示,能很好地显示椎间盘脱水、变性等。
能直接显示硬膜外脂肪层受压、变形、消失以及硬膜囊受压和神经根鞘受压等情况。
5、肌腱与韧带损伤:应用CT、MRI检查,特别是MRI能更好的显示病变。
(二)骨与软组织的感染
1、化脓性骨髓炎
由金葡菌感染引起,好发于少儿,男性多见,以血行感染多见。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A)临床症状典型:发病急,高热和明显中毒症状;患肢活动障碍;局部红肿热痛。
B)X线表现:
两周内为软组织改变,诊断需结合临床或MRI。
两周后骨骼改变:1、骨质疏松2、骨质破坏。
3、骨膜增生。
4、骨质坏死,死骨形成。
C)CT表现:能更好的显示软组织感染、骨膜下脓肿、骨髓内炎症、骨质破坏和死骨(特别是小骨破坏区和小的死骨)
D) MRI表现:确定髓腔侵犯及软组织感染的范围,MRI优于CT。
E)诊断:主要表现为不同范围的骨质破坏,不同程度骨膜新生骨形成和死骨,以骨破坏为主。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未及时或充分治疗得结果。
X线表现:骨质增生硬化,骨膜增生呈花边型,骨干轮廓不整,骨髓腔闭塞,骨质破坏和死骨。
CT表现:与X线相同,并易于发现X线片不能显示的骨破坏和死骨。
MRI表现:骨质增生、硬化、死骨和骨膜新生骨在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
肉芽组织和脓液在T1WI上为低或稍高信号而在T2WI上呈高信号。
3)慢性骨髓炎的特殊类型:
A)慢性硬化性骨髓炎(Garre骨髓炎)
临床表现: 轻,无全身中毒症状,仅局部软组织肿胀,夜间疼痛明显,反复发作为其特征。
X线表现:1.骨质增生硬化,骨髓腔变窄或闭塞。
2.硬化区内一般无或有极轻的不规则斑点状骨质破坏。
3.无死骨形成。
B) 慢性骨脓肿(Brodie脓肿)
1.干骺端局限性骨质破坏。
2.骨质破坏呈圆形,卵圆形透光区,周围有反应性骨硬
化区环绕。
3.骨脓肿骨的边缘部,可见局部性皮质增厚,骨质增生。
4.骨外形略增
粗。
5.骨膜炎与死骨均少见。
2、骨结核
儿童和青年多见,系继发结核病,主要是肺结核。
1)、长骨结核:好发于骨骺和干骺端;骨松质中出现一局限性类圆形、边缘较清楚得骨质破坏区,内有“泥沙”状死骨。
2)、脊椎结核:
腰椎多见。
累及相邻椎体及软骨板,两个椎体互相嵌入融合,密度下降,附件较少累及。
椎体塌陷变扁或呈楔形。
椎间隙消失。
冷性脓肿。
(腰大肌脓肿、椎旁脓肿、
咽后壁脓肿)
(三)骨与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骨肿瘤诊断要求:1)是否肿瘤。
2)良恶性,原发或转移。
3)类型。
4)范围。
观察图象要注意:1)部位2)数目3)骨质改变4)骨膜增生5)周围软组织变化
肿瘤的诊断需结合以下临床资料:1)发病率2)年龄3)症状4)体征5)实验室检查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从生长情况,局部骨变化、骨膜新生骨、周围软组织变化等四方面来鉴别。
1、骨软骨瘤
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
易诊断——生长于长骨干骺端,背向骨骺生长,内含骨松质或骨密质,顶部有软骨。
肿瘤的骨皮质与母骨骨皮质相连,骨小梁相沟通。
2、骨巨细胞瘤
部位: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挠骨下端的骨端。
(干骺愈合后的骨骺)
X线表现:
(1)骨质破坏——干骺端圆形或椭圆形偏心性囊状破坏区,膨胀性生长。
(2)皂泡状阴影。
(3)可见骨性包壳。
CT表现: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骨壳基本完整,内见骨脊,破坏区内见软组织密度影,无钙化或骨化,偶有液平。
增强扫描肿瘤组织强化。
MRI表现:肿瘤在T1WI多呈低或中等信号,在T2WI上多呈高信号。
3、骨囊肿
非肿瘤。
好发于青少年,原发于股骨和肱骨干骺端,向中部发展。
易骨折。
X线表现:卵圆形透明区,非偏心;无骨隔,可有横行骨脊。
CT表现: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缺损区,边界清楚,骨皮质轻度膨胀变薄,囊内是均匀一致的水样密度。
增强后无强化。
MRI表现:囊内容物与水的信号一致。
骨巨细胞瘤与骨囊肿的鉴别:
骨巨细胞瘤:干骺愈合后的骨骺,20-40岁,膨胀明显,常有骨嵴。
增强后肿瘤强化。
骨囊肿:干骺愈合前的骨骺,青少年,沿长轴发展,膨胀不明显没有分房,无强化。
4、骨肉瘤
(1)临床:最常见原发恶性骨肿瘤。
多发于青年,愈后差。
好发部位为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肱骨上端。
干骺端为好发部位。
症状明显——肿、痛、功能障碍。
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2)X线:分三型: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
1)溶骨型骨肉瘤:
A)骨质破坏为主——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
B)骨膜三角——增生骨膜大部分被破坏。
C)软组织肿块,内无瘤骨。
2)成骨型骨肉瘤:
A)以瘤骨形成为主。
肿瘤骨的特点:云絮状、针状、斑块状致密影。
B)骨膜增生较明显。
C)软组织肿块。
也可有肿瘤骨存在。
3)混合型骨肉瘤
溶骨和成骨程度大致相同
(3)CT表现:松质骨的斑片状缺损,骨皮质侵蚀,骨皮质增生,软组织偏一侧生长或围绕病骨生长,内常见坏死囊变区。
CT能较好的显示肿瘤在髓腔的蔓延范围,增强后实行部分可有较明显强化。
(4)MRI表现:大多数骨肉瘤在T1WI 上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而骨质破坏、骨膜增生、肿瘤骨在T2WI上呈低信号。
MRI可以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肌肉、血管、神经等)的关系。
骨肉瘤与化脓性骨髓瘤的鉴别:
骨肉瘤:无急性发病,病变范围相对局限,病变区看见肿瘤骨,局部软组织肿块形成。
化脓性骨髓炎:急性发病,范围广泛,无肿瘤骨,局部亦无软组织肿块。
5、转移性骨肿瘤
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
原发肿瘤多为乳癌、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肾癌、鼻咽癌等。
多见于胸腰椎、肋骨和股骨上段,其次为髂骨、颅骨和肱骨。
(膝关节、肘关节以下少见)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疼痛、病理性骨折和截瘫。
X线表现:分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
特点为少见骨膜增生。
CT表现:松质骨或骨皮质的破坏缺损,常伴有不太大的软组织肿块,少见骨膜反应。
MRI表现:大多数骨转移瘤T1WI低信号,T2WI呈程度不同的高信号,脂肪抑制序
列更清晰。
(四)代谢性骨病
佝偻病: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引起。
X线表现:
1、临时钙化带模糊、变薄、消失
2、干骺端凹陷变形,呈杯口状、毛刷状。
3、骨骺出现延迟——骨龄延迟。
4、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增宽。
5、串珠肋、“X”或“O”形腿。
第二节关节
一、检查技术
X线:首选
CT检查
MRI检查
二、正常影像表现:关节间隙对称、关节对合良好、软组织无肿胀。
三、基本病变表现:
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
四、疾病诊断:
(一)化脓性关节炎:
临床:急性发病,局部症状明显(红肿热痛)、
X线:急性期为关节间隙增宽、关节肿胀——半脱位。
中后期,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破坏(承重的部分出现早且明显)。
严
重致关节强直(骨性强直)。
(二)、关节结核:
继发于肺结核,
X线分骨型和滑膜型。
1、骨型:骺、干骺端结核征象基础上+软组织的肿胀、关节间隙的狭窄、关节面
骨质破坏。
2、滑膜型: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组织肿胀,边缘部分关节面虫蚀样骨质破坏,关节
软骨破坏较迟。
(三)、退行性骨关节病
常见于40岁以后,部位为髋、脊柱、膝等承重关节,亦可继发于外伤。
病变主要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关节面暴露——骨质硬化——骨赘形成。
四肢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变平、边缘锐利、骨赘突出。
脊柱表现为脊柱小关节、椎间盘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