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试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曹刿论战》试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3e60b8ad02de80d5d84059.png)
《曹刿论战》试题及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曹刿论战》试题及答案《曹刿论战》试题及答案精选《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题与答案
![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342d3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3.png)
文言文《曹刿论战》复习题与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12.请联络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
〔4分〕二、文段〔三〕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19.解释以下加点的字词。
〔4分〕〔1〕又何间焉:〔2〕必以分人:..〔3〕小惠未徧:〔4〕牺牲玉帛:...20.翻译句子。
〔2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1.下面对选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22.选文中曹刿与鲁庄公围绕“① ”〔用原文答复〕的论题进展了严肃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说明②〔用自己的话概括〕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2d6e1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5.png)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题目分五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阅读选择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全称是《》,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体历史著作。
二、文言实词1.古今异义(1)肉食者鄙.古义:今义:鄙视(2)又何间.焉古义:今义:隔开,不连接(3)可以..一战古义:今义:表示肯定判断(4)牺牲..玉帛古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5)再.而衰古义:今义:又一次(6)小大之狱.古义:今义:监狱2.其他重点实词(1)曹刿请见.见:(2)肉食者鄙.鄙:(3)肉食者谋.之谋:(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弗:专:(5)小惠未遍.遍:(6)小信未孚.孚:(7)虽不能察.察:(8)忠之属.也属:(9)战则请从.从:(10)齐师败绩..败绩:(11)公将驰.之驰:(12)下视其辙.辙:(13)登轼.而望之轼:(14)遂逐.齐师逐:(15)既克..既:克:(16)一鼓作.气作:(17)彼竭.我盈.竭:盈:(18)难测.也测:(19)惧有伏.焉伏:(20)望其旗靡.靡:3一词多义(1)师①齐师.伐我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2)安①衣食所安.②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文言虚词1.乃.入见2. 虽.不能察3.战于.长勺4.焉①又何间焉.②惧有伏焉.5.其①其.乡人日②公问其.故6.何①又何.间焉②何.以战7.之①肉食者谋之.②小大之.狱③公与之.乘④公将鼓之.8.以①何以.战②必以.分人③必以.情④可以.一战四、句子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彼竭我盈,故克之。
五、阅读选择题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a2c4b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7.png)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神弗福.也福:福气B.小信未孚.孚:使信服C.虽不能察.察:明察D.夫大国,难测.也测:揣测,估计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以.伤先帝之明B.再而.衰,三而竭广起,夺而.杀尉C.公将鼓之.陈胜佐之.D.公问其.故安陵君其.许寡人8.下列有关本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贯穿全文的一条人物活动线索:请见→论战→参战→释疑。
B.面对“齐师伐我”一事,曹刿与乡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C.文章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重在表现战争的激烈和君臣的筹谋得当。
D.文章紧扣“论战”来写,详略得当,体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答案】6.A 7.B 8.C【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A.译为: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福,动词,保佑;故选A。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凭借/连词,以致于;B.都是连词,表顺承;C.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指吴广;D.代词,指其中的/语气词,表祈使;故选B。
8.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范文大全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1d1a10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b.png)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范文大全第一篇:《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安然无恙B.小信未孚难以置信C.公问其故无缘无故D.弗敢加也变本加厉2.下列加线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何以战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故虽有名马 C、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D、又何间焉此为何若人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2)小惠未徧()(3)必以信()(4)公问其故()(5)牺牲玉帛()(6)望其旗靡()5.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6.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7.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8.“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9.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10.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11.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2.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13.文字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14.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15.选文中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16.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曹刿论战》答案 1.C;2.C5.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
《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6.不是多余的。
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
(完整版)《曹刿论战》练习题+答案完全版
![(完整版)《曹刿论战》练习题+答案完全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f48bd6482fb4daa48d4ba6.png)
《曹刿论战》复习(一)1、文学常识填空(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所写的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2)《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齐师伐.我。
伐:攻打(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参与(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普遍(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指猪、牛、羊等,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6)既克,公问其故。
既:已经(7)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8)夫大国,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3、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时勇气衰弱,第三次击鼓进军时勇气已经衰竭了。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答: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庄公做出的急躁行为做了铺垫。
(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猪、牛羊等祭祀用的祭品。
今义:为正义的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如:他牺牲了自己的青春)(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8、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这里是养的意思)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曹刿论战练习试题和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曹刿论战练习试题和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74e81b7f1922791788e837.png)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曹刿论战》精练望其旗靡()小惠未遍()下视其辙())牺牲玉帛())遂逐齐师(肉食者谋())肉食者鄙(夫战,勇气也((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齐师伐我()()(2)齐师败绩()(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三)辨别下边的一词多义。
1、既克,公问其故()2、民弗从也()彼竭我盈,故克之(3、曹刿请见()战则请从()5、其乡人曰()公问其故()望其旗靡())战则请从()4、又何间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6、肉食者谋之()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2、公将鼓之()(五)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牺牲玉帛古义:今义:2、忠之属也古义:今义:3、可以一战古义: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5、小大之狱古义:今义:6、虽不能察古义:今义:7、再而衰古义:今义:8、又何间焉古义:今义:9、必以情:古义:今义:(六)翻译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七)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原因是什么?(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为什么“齐人三鼓”曹刿才同意击鼓进军?(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何在?(5)曹刿进见时,他的同乡反对的理由是(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7)能体现曹刿军事思想的句子是2、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可分两层:前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后一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3、第二段内容可概括为4、第二段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曹刿5、第三段内容可以概括为6、下列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7、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战前:战时:战后:8、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自己的话概括):(1)(2)(八)文学史常识《曹刿论战》选自,这是我国著名的体史书,叙述的是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为鲁国史官根据鲁国国史《春秋》所编,故文中称齐军攻打鲁国为“”。
《曹刿论战》复习卷(附答案)docx
![《曹刿论战》复习卷(附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d914bba804d2b160a4ec09a.png)
《曹刿论战》复习卷(附答案)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解释带点的词1.齐师伐..我(军队;攻打) 2.曹刿请见.(拜见)3.衣食所安.(指安身)4.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5. 一鼓.作气(鼓起)6.公将鼓之(...击鼓进军;无实义)7.又何间.焉(参与) 8. 望其旗靡.(倒下)9.再.而衰(第二次) 10.小大之狱.( 诉讼案件 )11.肉食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短浅)12.弗.敢专.也(不;个人专有)13.小惠未遍.(遍及,普遍) 14.弗敢加.也(虚夸,夸大)15.必以信.(实情) 16.小信未孚.(使信服)17.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18.必以情(..诚,诚实)19.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类) 20.可以..一战(可以;凭借)21.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22. 既.克(已经)二.句子翻译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能根据实情(合理裁决)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才是对百姓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了。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曹刿论战》专题复习及答案
![《曹刿论战》专题复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a42e9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4.png)
《曹刿论战》专题复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朝代)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人名)所作。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齐师.伐我(军队)2.肉.食.者.谋之(吃肉的人。
这里指当权者)3.又何间.焉(参与)4.肉食者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5.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6.衣食所安.(指安身)7.弗敢专.也(独自享有)8.对.曰(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9.小惠未遍.(遍及,普遍)10.牺.牲.玉.帛.(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11.弗敢加.也(虚夸,夸大)12.必以信.(实情)13.小信未孚.(使信服)14.神弗福.也(赐福,保佑)15.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16.虽不能察.(明察)17.必以情.(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18.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19.战则请从.(跟随)20.公将鼓.之.(击鼓进军)21.齐师败.绩.(大败)22.公将驰.之(驱车追赶)23.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24.一鼓作.气(鼓起)25.再.而衰(第二次)26.三而竭.(穷尽)27.彼竭我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28.夫大国,难测.也(推测,估计)29.惧有伏.焉(埋伏)30.望其旗靡.(倒下)三、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神灵是不会赐福于你的。
3.忠之属也。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4.可以一战。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6.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期末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35f25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0.png)
曹刿论战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曹刿论战》一文中,曹刿主张的战争原则是什么?A. 以逸待劳B. 以少胜多C. 以弱胜强D. 以强凌弱答案:A2.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什么?A. 兵力的多少B. 武器的先进C. 战术的运用D. 士气的高低答案:D3. 《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三鼓而竭”指的是什么?A. 连续三次鼓动士气B. 连续三次攻击敌人C. 连续三次撤退D. 连续三次休息答案:A4.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到了哪些战争策略?A. 以逸待劳B. 以少胜多C. 以弱胜强D. 以强凌弱答案:C5.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首要条件是什么?A. 充足的兵力B. 精良的武器C. 正确的战术D. 高昂的士气答案:D6.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到了哪些战术原则?A. 以逸待劳B. 以少胜多C. 以弱胜强D. 以强凌弱答案:A7.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什么?A. 兵力的多少B. 武器的先进C. 战术的运用D. 士气的高低答案:D8.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三鼓而竭”战术是如何实施的?A. 连续三次鼓动士气B. 连续三次攻击敌人C. 连续三次撤退D. 连续三次休息答案:A9.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次要条件是什么?A. 充足的兵力B. 精良的武器C. 正确的战术D. 高昂的士气答案:C10.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术原则有哪些?A. 以逸待劳B. 以少胜多C. 以弱胜强D. 以强凌弱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曹刿论战》是一篇关于________的论述。
答案:战争策略2. 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________。
答案:士气3. 曹刿提出的“三鼓而竭”战术,是指________。
答案:连续三次鼓动士气4.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________。
答案:士气的高低5.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到的战术原则包括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复习题(word版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复习题(word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4deafe7375a417876f8f4b.png)
九(下)《曹刿论战》复习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齐师.伐我()2.齐师败绩..()3.公将驰.之()4.既.克.,公问其故()()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6.肉食者鄙.()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8.夫大国,难测.也()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0.望其旗靡.()11.弗敢加.也,必以信.。
()()12.再.而衰,三而竭。
()13.公将鼓.之()14.何以.战()15.小惠未徧.()16.牺牲..玉帛()17.虽.不能察()18.遂逐.齐师()19.彼竭我盈.()20.惧有伏.焉()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论战》曹刿对“三鼓”作了精辟的分析,其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出自本文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字词归类。
1.古今义(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为了正义的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监狱。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又一次。
2.词类活用(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将鼓.之。
鼓: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辨别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温故.而知新()遂与外人间.隔()公问其故.()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桓侯故.使人问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彼竭我盈,故.克之()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广故.数言于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忠之属.也()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焉知祸福()神情与苏、黄不属.()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属.予作文以记之()不复出焉.()四、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e11a6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0.png)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篇一」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2分)①公将驰之②望其旗靡【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彼竭我盈,故克之。
【小题3】节选的文段在阐述用兵方面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3分)答案【小题1】①驱车(追赶)②倒下(2分)【小题2】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
(2分)【小题3】第一问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1分)第二问要点:(1)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2)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3)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2分)解析【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3】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篇二」一、基础知识1、请给下列句中加粗字注音:又何间焉小惠未徧牺牲玉帛辙乱旗靡肉食者鄙2、填空:⑴ 《曹刿论战》选自《》,传说是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
⑵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具体来说指的是。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3、下列加粗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何以战B、必以情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⑴ 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
⑵ 肉食者鄙古义:。
今义:。
⑶ 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
⑷ 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⑴ 小信未孚。
曹刿论战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e7f1031711cc7930b71669.png)
《曹刿论战》复习(一)1、文学常识填空(1)《曹刿论战》选自,所写的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
(2)《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著作,相传为春秋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春秋三传”是指:,,,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齐师伐我。
伐:(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6)既克,公问其故。
既:(7)彼竭我盈。
盈:(8)夫大国,难测也。
测:3、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什么?6、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今义:.(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今义:8、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2)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
().9、文中写道鲁国获胜的原因是什么?给人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0、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1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2、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
其实他并不“鄙”。
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说说你的感悟。
《曹刿论战》复习(一)1、文学常识填空(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所写的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
(2)《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0《曹刿论战》题目及答案
![20《曹刿论战》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127bf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61.png)
20《曹刿论战》题目及答案20 《曹刿论战》题目及答案一、文学常识:《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亦称《春秋左氏传》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词语 1.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2.古今异义词(1)肉食者鄙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3)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4)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5)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3.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4.一词多义(1)伐:①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2)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3)师:①遂逐齐师(军队)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4)安: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5)属:①忠之属也(类)②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6)从:①战则请从(跟随)②民弗从也(服从)(7)故:①彼竭我盈,故克之(因此,所以)②公问其故(缘故,原因)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故意)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原先)(8)信:①必以信(诚实)②小信未孚(信用)③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④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4.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齐师伐我.(我指鲁国)(2)肉食者...鄙(肉食者:居高位,得厚禄的人)(3)乃.入见(于是) (4)弗敢专.也(独自专有,独自享受)(5)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6)虽不能察.(明察,弄清楚)(7)必以情.(实情)(8)可以..一战(可以凭借)(9)下视其辙.(车轮滚过的痕迹)(10)齐师败绩..(大败)(11)公将驰.之(驱车追赶)(12)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13)遂逐.齐师(追击)(14)既克..(已经)(战胜)(15)一鼓作.气(振作) (16)再而衰.(衰弱)(17)三而竭.(耗尽)(18)彼竭我盈.(充满,指士气正旺盛)(19)难测.也(推测,估计)(20)望其旗靡.(倒下)四、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1.必以(之)分人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3835d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2.png)
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是什么?A. 兵力多寡B. 武器先进C. 士气高昂D. 策略得当2.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到,战争的胜负与什么有关?A. 天时地利B. 将帅的勇猛C. 士兵的忠诚D. 民众的支持3.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是如何分析战争的?A. 通过历史案例B. 通过兵法理论C. 通过实地考察D. 通过占卜预测4.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A. 军事实力B. 政治因素C. 经济基础D. 心理战术5.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到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什么意思?A. 军队可以被打败,但个人意志不可被征服B. 军队的指挥官可以被更换,但士兵的志向不可改变C. 军队可以被解散,但个人的信仰不可动摇D. 军队可以被俘虏,但个人的意志不可被剥夺答案:1.D 2.D 3.B 4.B 5.A二、填空题6. 《曹刿论战》是一篇论述战争策略的古代文献,其作者曹刿是______时期的著名军事家。
7. 在《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军事实力,还与______、______等因素密切相关。
8.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出,战争的胜利需要“知己知彼”,这体现了______的战争观念。
9.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强调,战争的胜利需要“以逸待劳”,这体现了他重视______的战术思想。
10. 《曹刿论战》中提到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味着战争是国家的______,必须慎重对待。
答案:6. 春秋 7. 政治经济 8. 知己知彼 9. 以逸待劳 10. 大事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曹刿论战》中曹刿提出的战争胜利的三个条件。
12. 根据《曹刿论战》,曹刿是如何论述“以逸待劳”的战术思想的?答案:11. 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出,战争胜利的三个条件是:首先,必须了解敌人的意图和动向;其次,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实力和条件;最后,要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以逸待劳,等待敌人的疲惫。
《曹刿论战》试题3(含答案)
![《曹刿论战》试题3(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c67cae31126edb6e1a106f.png)
五星级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将字母填入括号中()A.乘.车(chèng)恐惧.(jù)玉帛.(bó)B.曹刿.(kuì)车辙.(zhé)旗靡.(mǐ)C.善.于(shàn)登轼.(shì)谋.略(móu)D.衰竭.(jíe)追逐.(zhú)败绩.(jī)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B.大小之狱.(监狱)C.可以..(大败)..一战(可以凭借) D.齐师败绩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A.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庄公说:“衣食的安排一定要合理,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译文:鲁庄公和曹刿坐在一辆战车上,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
C.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庄公又说:“祭祀时用的牛羊玉器和丝织品等,我不敢随便编造、虚报和贪污,一定将实话报告给神明。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大国是很难预测的,也许就在那里埋下伏兵。
4.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
C.《曹刿论战》有的选本题作《齐鲁长勺之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5.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A.《曹刿论战》一文的作者是曹刿。
B.《曹刿论战》一文选自《史记?庄公十年》。
C.曹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D.《曹刿论战》一文中所记叙的战争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6.选出与原文不同的一项()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C.对曰:“夫战,勇气也。
”D.公将弛之,刿曰:“未可。
”7.根据本课所学,请分析一下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复习试题及答案第 21 课《曹刿论战》复习试题2011 年精选题1. 给加横线字注音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牺牲玉帛( )4.下视其辙( )5.登轼而望( )6.望其旗靡( )2. 在括号中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1.齐师伐我( )2.又何间焉( )3.肉食者鄙( )4.牺牲玉帛( )5.小信未孚( )6.小大之狱( )7.可以一战( ) 8.齐师败绩( )3.用变双音词的办法解释下面的词1.伐( )2.将( )3.请( )4.谋( )5.惠( )6.必( )4.下面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惠未犏”的“偏”同“遍”。
B.“神弗福也”的“福”是动词。
C.“公与之乘”的“之”指代曹刿。
D.“齐人三鼓”的“三鼓”指击鼓进军。
5.下面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此句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B.小惠未编,民弗从也--此句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此句应读出“抒情”的语气。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一此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
6.比较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描写。
[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B.吃苦在前,享乐在后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
A.何以战?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5.[乙]文中文末画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6.[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
7.[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
此用兵之法也。
(《孙子今译》)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
(1)公与之乘( ) (2)公将驰之( ) (3)既克( ) (4)望其旗靡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
(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4.“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
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5.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刺客列传(节选)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⑦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封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
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
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④坏:倒塌。
⑤北面:面朝北。
⑥ 就:趋向,回到。
⑦倍:通”背“,违背。
⑧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以勇力事鲁庄公。
( )(2)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2)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3.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横线?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夫♘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 景公谓晏予曰:“昔吾先君桓佘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 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方食方:正B.终再拜而辞曰再拜:拜两次C.进取于君进:前进D.以振百姓振:同“赈”,救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分食食之②食之不以其道B.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②乃致其父兄♘弟而誓之C.①寡人不知②孰谓汝多知乎D.①忠臣不为也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3.文中加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矣B.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矣C.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矣D.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矣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之”字,全都是代词且指代的对象相同的一项是( )。
①分食食之②言之公③♘取之君而不施于民④一豆之食⑤夫♘取之君而施之民⑥婴闻之⑦以君之赐③寡人之过也A.①③⑥B.③⑤C.②⑧D.③⑤⑦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婴闻之,夫♘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2)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1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产论政宽猛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
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年。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符之泽。
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兴徒兵以攻萑符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左传》)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子必为政( )(2)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3.读此文后,你有什么认识?治理国家和百姓,是用宽政呢,还是用猛政?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诫太子勇杨坚我闻天道无亲,惟德是与。
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
汝当储后,若不上舍天意,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我昔曰衣服各留一物,时复看之,以自警戒。
又拟分赐汝兄弟。
恐汝以今曰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故今高颊赐汝我旧所带刀子一枚,并菹酱一合,汝昔作上士时,所常食如此。
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
1.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以自警戒”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承宗庙之重。
B.恐汝以今曰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
C.上以为渤海太守。
D.属予作文以记之2.“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一句中“我心”指什么?3.既是训诫之词,就应讲一番“大道理”,隋文帝在训诲儿子的时候,为什么说要给儿子留下旧时衣物服饰,一把刀子,一盒菹酱?12.写出生活中的惯用语。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13.成语对对子。
(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粗茶淡饭( ) 流芳百世( ) 井然有序( )指鹿为马( ) 固若金汤( ) 精雕细刻( )雪中送炭( ) 伶牙俐齿( )14.给加横线字注音又何间( )焉小惠未徧( ) 牺牲玉帛( )辙( )乱旗靡( ) 肉食者鄙()15.《曹刿论战》选自《》,传说是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
16.《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具体来说指的是。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17.下列加点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何以战 B.必以情 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19.翻译下列句子。
(1)小信未孚。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20.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