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课堂PPT)

合集下载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ppt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ppt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哥尼 斯堡大学四次演说将自 己有关驾驭的演讲稿交 给学生编纂发表,1803 年,《康德教育论》一 书出版,康德在书中认 为,“教育一定要成为 一种学业否则无希望”, “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 一种科学”。

康德之后,对教育学的创立 做出最重要贡献的是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 者,近代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 育学家,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 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 教育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 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 育学著作。他不仅论述了教育学 的独特性;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学 基础,即心理学和哲学,并且还 创办了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 验学校。
(二)文化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
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 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代表著作:《教育与文化》等
(三)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美
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对20世纪整个世界 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 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 育》、《设计教学法》
2.外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
代表人物 :柏拉图、苏格拉底、昆体良 代表著 :《理想国》、《雄辩术原理》
二、教育学的创建
1、教育学的建立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
需要, 2、教育学的创立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 势和一般科学方法的奠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3、教育学的独立与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 的努力分不开的,最终使教育认识从教育术 的阶段上升为教育学阶段,从前科学转变为 科学。
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标志只要有:
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称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行成了专门的教育概念与范畴;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发展历程讲解

(第一章)比较教育学发展历程讲解

比较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比较教育学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以更 全面地了解不同教育体系的特点和问题。
跨学科研究的实践:比较教育学者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研究能力,能够运 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不同教育体系中的问题。
跨学科研究的挑战:不同学科之间的理论和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和矛盾,需要比较教 育学者进行综合分析和权衡。
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比较教育学将更加注重数字化和信息 化的研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研究效率和准确性。
关注全球性问题:比较教育学将更加关注全球性的教育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 量、教育改革等,为全球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
06
方法与理论框架
03
比较教育学的形成
欧洲工业化时期
欧洲工业化背景 欧洲工业化对教育的影响 比较教育学在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形成 比较教育学在欧洲工业化时期的发展
欧洲殖民主义时期
欧洲殖民主义背景
比较教育学的形成与殖民主义的 关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欧洲殖民主义对比较教育的影响
欧洲殖民主义时期比较教育学的 特点
论框架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比较教育学的起源
古希腊时期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
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是培养 人的美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柏拉图:提出“理念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斯多亚学派:提出“教育是培养 人的理性”
文艺复兴时期
背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对教育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代表人物:维多里诺、拉伯雷等,他们倡导人文主义教育理念

《比较教育学》课件

《比较教育学》课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 业素养和教育创新能力。
04
05
比较教育学的前沿问题 与发展趋势
比较教育学的新研究领域
跨文化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和教育实 践,探究文化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政策比较研究
分析不同国家的教育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探讨教 育政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政 策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 要因素,比较教育学
可以加强教育政策研究 ,探究不同国家和地区 的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 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教育技术发展研究:随 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 育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比较教育学可以关注教 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探 究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教 育技术应用方面的经验 和启示。
国际教育发展趋势
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对各国教育 政策制定产生影响,各国需根 据国际教育发展动态调整本国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实施的效果评估
政策实施过程监测
对教育政策实施过程进行监测,确保政策得 到有效执行。
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对教育政策 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评估结果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和改进,不断完善教 育政策,提高实施效果。
实证比较
基于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比较不 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实践和效果。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设计
01
文献研究
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 各国或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和趋 势。
实地调查
02
03
案例研究
深入各国或地区的教育现场,了 解教育实践和改革情况,收集第 一手资料。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 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探究其教 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教育的历史发展PPT幻灯片课件

教育的历史发展PPT幻灯片课件
3. 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年限逐渐延长
4. 学校教育体系日渐完备,学校教育的层次、类型日益多 样化。
5. 国家注重教Βιβλιοθήκη 立法,教育作为公共事业的特性日益明显
6. 班级授课制成为取代传统个别教学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11
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 基本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2. 另一基本特征是教育的普及性,及随着生
西方——存在着“青年之 家”的教育机关。古希腊 和雅典已经有了多种类型 的学校。学校教育的产生, 是教育在历史发展中的质 的飞跃
封建社会 中——学校得到进一步的 发展。在中国漫长的封建 社会里,出现了官学、私 学和书院三种大的类型的 教育形式。
西方——在欧洲中世纪出 现了骑士教育和教会学校, 以及后来随着手工业和商 业兴起而兴起的行会学校 和商人学校等
6
7
8
古代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 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人员。 2. 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统治
的手段,劳动人民基本上没有教育权利。 3.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治术之才,
政府一级的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 4. 教育内容以古典人文学科和治术学问为主,有比较
系统的文字教材(四书五经) 5. 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为主,学习方法强调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三)、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1
主讲人:
教学目标: 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 轨迹及其相关背景。 掌握教育历史发 展不同时期的特点和 原因。
2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3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初形 态。我国原始社会包括以获取 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原始人 群时期(北京猿人)、学会畜 牧和农耕的氏族社会时期(母 系和父系)。

比较教育学 教学课件PPT-8 师范教育比较

比较教育学 教学课件PPT-8  师范教育比较
缺点:不够重视,任务不够明确
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种师资培养体系或结 构各有利弊,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早定 向和晚定向的区别。 主张两者结合。
(二) 坚持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保 证职前培养规格
学科水平与教育专业水平之间的关系
1. 广开生源门路,严格入学标准
如美 国:通过优惠贷款鼓励有才华的学 生从事教师职业,如凡高校毕业生在 中学教授四年数学和科学者,将免还 学费贷款。
三是各种专项培训资金
三、总结:各Βιβλιοθήκη 师范教育的总体发展动向美国
1) 取消本科层次的教育专业,建立教学硕 士学位。即教育专业课程成为学生在获得 文、理学位之后才研修的课程
2) 州负责颁发执教许可证书,在证书颁发前 还实行试用制,试用期至少1年
3) 实行三级教师证书制——大学毕业生获 临时教员证书(5年有效)、教育硕士学位 持有者获职业教师证书、教学成果卓著并
(三) 加强教师在职培训,不断提高 师资水平
1. 建立培训制度,保障进修权利
法国《继续教育法》规定:每个教师每 年可享受两周的进修假。
美国教师每7年有一个带薪休假年。 日本新教师有一年左右的研究进修机会。
前苏联中小学教师每五年轮流脱产进 修一次。
2. 形式灵活多样
教师进修的目的已由学历补偿向更高层 次的多样化需要转变
1904年清政府师范学堂章程分别设立中 等、高等教育性质的师范学堂;
二战前,中等师范教育逐渐向高等师范 教育转变
(三) 高等师范教育普及,向高层次、 多样化发展阶段(二战后)
1.美国率先于1940年代将师范学院合并到 综合大学、或由大学设立教育学院、文 理学院设立教育专业,实现教师教育综 合化、一体化。目前独立师范学校所剩 无几。
3.日本1872年创建东京师范学校,至1886年 《师范学校令》确立普通师范学校与高等 师范学校两级师范教育体系。

比较教育学发展历程讲解课件

比较教育学发展历程讲解课件
2 工业化使欧洲的生产方式,生产手段到社会结 构和社会道德观念发生了改变
3 工业化形成了商业竞争,市场瓜分及战争的威 胁,各国竞相寻找结构良方,加紧变革教育制 度,引进新技术和人才。
14
比较教育学产生的学科基础 比较教育学的动机:从外国获得有益的教训 产生了:伯克托尔得的《论指导和扩大爱国者
比较教育学的 发展历程
1
一、比较教育学的产生
比较教育学史前阶段 比较教育学的形成与逐步成熟 20世纪比较教育的发展
2
比较教育学史前阶段(19世纪以前) 1 古代游记描述阶段 2 近代评论性比较教育 3 有目的探究引介的比较教育
3
古代游记描述阶段
通常把14世纪文艺复兴以前的教育称为古代教育 访问者或旅游者的游记描述
3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力加强,引起社会的全 方位关注。
4 殖民地的扩张,向殖民地移植教育。
8
布林克曼对古代和当代的教育比较研究 法国哲学家狄得罗,对法,俄教育制度的比较
研究后,制定了俄国教育发展规划。 法国孔多塞,通过比较英国、德国和意大利教
育,提交了一份法国教育发展研究报告 卢梭《关于波兰政府的几点构想》中列出来教
36
三当代比较教育学学科变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转型
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与挑战 变通性教育策略的形成 理性借鉴比较教育的形成
37
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与挑战 1 时代对比较教育学的新挑战 危机:
教育的严重过剩与新行业的求才若渴 传统教育与现代经济在本质上的对立
38
2 比较教育研究机构的新发展 20世纪 70年代:成立了许多重要的比较 教育学术团队和研究机构
访问者的探讨》、巴塞特的《关于外国教育和 教育模式考察结果的利用》等都强调了比较教 育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创立一门相应学科的 必要性 朱利安的《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

比较教育学PPT课件

比较教育学PPT课件
3、比较法是比较教育学的主要方法,但不是唯一方 法。调查法、文献法、分析法、访谈法、历史法、统 计法、实验法等也适用于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学》
三、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比较教育学科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1、史 前期(比较教育学的准备阶段。1817以前)2、教育 借鉴时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倡导阶段,1817—— 19世纪末)3、因素分析时代(比较教育学发展的形 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4、综合研究时代(比较教 育学发展的繁荣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
学制由纵向划分的各级学校与横向划分的 各类学校所构成。纵向构成的各级学校区 分为不同的教育程度;横向构成的各类学 校区分为不同的教育类型。
比较教育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过程
欧洲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开始于18世纪中期。 其原因是:由于欧洲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即工 业革命,从而在客观上要求扩大教育范围,由此 促进了各种各类学校的建立。
各国教育行政体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 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中央集权制、地方分 权制、中央和地方共同合作制;从属制和独 立制;专家统治制和外行内行结合制。
比较教育学
三、世界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趋势
由于各国教育行政体制均存在有其优缺点, 故都在寻求改革之路。世界教育行政体制改 革的趋势是: 1、教育行政体制的均权化; 2、教育行政体制的法制化; 3、教育行政体制的民主化; 4、教育行政管理的专业化。
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其原因是:由于国门打开,西方先进技术的输入, 客观上要求扩大学校教育范围,培养懂得科学技 术的人才,由此促进了中国各种各类学校的建立。
比较教育
三、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
相同的是:各国都建立了系统的学校教育体系:学 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 育。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精品PPT课件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精品PPT课件
4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欧洲古代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一前347)的《理想国》(The Republic)与《美诺篇》(Meno)。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 的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 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 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
6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
时间跨度:16世纪——19世纪末; 代表人物与著作:
《大教学论》,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标志教育学的产生) 德国哲学家 康德,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 《普通教育学》,德国教育家 赫尔巴特; 发展特征:
随着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 论日益丰富。教育学从庞大的哲学体系里面分化出来成为了一门独 立的学科。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
洛克
9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形成的阶段
10
“儿童并不是生来就有原罪的存在, 也不是‘白板’,也不是‘小大 人’,儿童它本身就具有不可转让 的价值,是一种不断渴求创造性表 现的存在。”
——卢梭《爱弥尔》
11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象儿 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 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 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 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 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 看法、见解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 看法、见解和感情去替代它们,那简直 是愚不可及的。我们要求十岁的孩子具 有判断的能力,就象要求他长成五英尺 身高那般荒唐。”
14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三、教育学蓬勃发展阶段
时间跨度: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 有代表性的人物及其教育专著:

世界比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ppt

世界比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ppt
的,如抨击本国政府不重视民生,国家治理有问 题,通常采用一些教育例子来说明; ❖ 几乎没有实际应用目的。
• 美国比较教育学家诺亚和埃克斯坦称这一时 期的教育比较为“旅行者见闻”(travellers’ tales)。
二、比较教育的奠基时期(1817年~19世纪末)
马克·安托万·朱利安 (1775-1848 ,见习记者、见习外交官
• “教育传统”是造就一个种族统一、宗教信仰统 一、语言统一、领土完整并拥有共同的政治主权 的近代民族国家的重要力量。
• 2.方法论 • 历史主义
• 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深深植根于其民族历史之中的 ,深受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影响的,所以“从 历史的角度分析研究这些因素,比较各国解决由这些 因素产生的问题的办法,这就是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 ”。
• 因素分析
• 他把影响教育的因素归为三类:自然因素、宗教因素 和世俗因素。
• 汉斯对比较教育的贡献: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 历史主义和因素分析的思想。
• 萨德勒、康德尔、汉斯三者的比较: • 萨德勒提出了因素分析的方法,但对具体的影
响教育的因素未做具体分析和阐述; • 康德尔提出了影响教育的无形的精神力量和文
三、比较教育的形成时期(20世纪上半叶)
• 迈考尔·萨德勒(Michael Sadler, 1861-
1943,生于英国南约克郡,曾进入牛津大学三一 学院学习,师从历史学家汤因比和政论家罗斯金。 “因素分析时代”的先驱)
• 《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 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1900)
日本比较教育学家冲原丰:“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萨德勒对19世纪至20世纪的比较教育研究起到了桥梁 的作用”。
❖ 萨德勒因素分析的方法论不仅力图克服过去比较教育 研究着眼于学校教育的表面现象的局限,而且还倡导 通过比较研究对本国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科学预测的 思想。

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变革.ppt.Convertor

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变革.ppt.Convertor

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变革课程内容与目的首先回顾比较教育的早期历史,追溯其在19世纪和20世纪经历的发展过程,以及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比较教育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代表性人物等,体会比较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一、比较教育的早期历史(19世纪前)重点关注:1.早期比较教育的代表人物与相关著作;2.早期比较教育研究的内容与特点。

“旅行者见闻”(travellers’tales)阶段的得名比较教育界的学者们对比较教育起源问题的探索并不甘心终止于朱利安,因为他们坚持认为“比较教育的根源在于更遥远的历史之中”。

在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中,有很多关于跨地区和跨文化学习的早期记载。

例如,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不少人以各种目的出访别国,他们所作的见闻描述中包含了访问国的一些教育状况。

但由于并不是一个系统的研究和学习领域,因此被界定为“早期历史”、“史前期”或“史前阶段”等等。

诺亚和埃克斯坦将这一时期形象地定名为“旅行者见闻”阶段。

(一)早期比较教育的代表人物与相关著作◆古希腊:希罗多德、柏拉图、色诺芬、波利比奥斯◆古罗马:西塞罗、尤里乌斯·凯撒◆中国:玄奘◆意大利:马可·波罗◆德国:伯克托尔德◆法国:巴塞希罗多德与其对波斯战争的评论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对波斯战争的评论中提及并评论了当时的波斯的教育状况。

他的研究包罗了对波斯人、埃及人、亚述人、巴比伦人和希腊人的文化的比较性评论,虽然是针对文化的比较研究,但仍可以折射到相关的教育领域。

柏拉图与《理想国》柏拉图在其经典著作《理想国》(The Republic)中,描述了斯巴达城邦对于教育和社会生活的一些令人钦佩的观念和做法,并认为这里比他的故乡雅典有更为严格的纪律和秩序。

色诺芬与《波斯国王塞勒斯传》希腊将军兼学者色诺芬是最早真正对教育做出比较研究的人。

在《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中,他叙述并评论了波斯教育见闻。

他在描述波斯对青年进行的公民和领导的训练的同时,与自己的祖国进行了比较,指出:“男孩上学花时间学习正义,他们说是为此目的上学,就如同在我国孩子们说上学是去学习读和写”。

比较教育学ppt课件

比较教育学ppt课件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clbchildleftbehind2002到2014年100的学校必须在阅读与数学方面达到熟练的标准经过联邦政府的认可各州可以制定自己的标准为所有学校制定严格的学习达标标准为未达标学校制定惩罚性措施为教师和学生制定标准为不同学生制定不同标准所有3到8年级学生每年要接受州级阅读和数学测试高中学生接受一次10学区学校及学生为达到预设标准必须做好充分的年度工作未能达标将承受一系列后果经费被削减学生流失到其他学校学校被州政府接管校长被解雇或调走10二培养师资培训足量的合格的教师是义务教育成功的关键
比较教育研究者和学习者共勉
比较教育是要从世界大视野来审视教育问题,放 眼世界是比较教育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情境。 比较教育重在比较,比较本国与他国的异同,本 土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 灭。”;“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 拿!”比较教育研究者需做真正意义上的“拿来 主义”者。
7
第一章 绪论
一、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朱利安: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围是别国的教育制度、教
育机构、教育方式、学校系统、课程目标及教学法等。
康德尔:比较教育是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教育史延 伸到现在,阐明教育和多种文化型式之间必然的密切 联系,发现导致教育制度相差别的那些力量和因素的 差异性。
8
汉斯:“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造成教育差异的因素, 比较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比较教育的主要目的。”
13
二、学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 1.开阔教育视野,促进教育交流 2.深入认识教育的共性规律 3.推动本国教育改进 4.提升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
14
三、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5.全面性原则 6.可比性原则

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课堂PPT)

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课堂PPT)
2.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 员会能够提出适当的教育改革建议;
3.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 4.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 革经验。
6
1831年,法国的教育家库森撰写《普鲁 士教育报告》,描述了普鲁士的教育行政,家长 和社区的教育责任,教师的培养、任命和薪水, 课程内容等。
23
24
比较:主要任务是对第 三阶段所列材料进行全面的比较 研究,验证第三阶段所提出的假 说,然后作出一定结论。
25
26
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在《比 较教育科学的探索》一书中提出比较 教育的研究程序是确定问题、提出假 设、明确概念(提出指标)、选择例 证、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说明结果。
27
一个具体案例
28
英国的埃德蒙·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 校——今日比较教育》,其主要思想包括:①十分重视 教育的历史背景;②把比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目的联 系起来,强调比较教育的研究应当对当前重大教育问题 的决策和行动做出贡献;③对比较教育中的比较分析强 调可比性,提出了比较分析的框架,在概念、制度和实 施三个水平上进行比较分析。
14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阶段,比较教育开始成为 高等学校的课程。1898年,罗素博士(Dr. James Russell)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这门课程。
此阶段, 比较教育学已经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 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且在方法上较 以前有较大突破,以因素分析为主,因此又可称为“因 素分析时代”。
29
英国的霍姆斯(《教育问题:一种比较的方法》、 《比较教育方法》、《比较教育:对方法的思考》,比较教育 研究四步骤:
A选择与分析问题,主要是选择和分析当前各国所关 心的重大问题;

教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课件.ppt

教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课件.ppt
教育科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不仅是教育 内部各个领域,而且还涉及到政治、经济、 科技、社会、宗教等等各个方面
教育科研的国际交流日益加强
教育科学研究的在于从实际出发,发展具有 我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
教育学.. 原理
15
基本的教育事件
最早出现在我国的教育学大都来自日本,日本来自 德国
第二阶段(1919-1949)是西方教育学说在 中国广泛传播的时期,也是杜威教育学说 对我国影响较大的时期。
第三阶段(1949-1978)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教育学.. 原理
11
1952-1957年主要是学习前苏联教育学的时期。
反映如何改进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和方法、提高 教育和教学效率的要求
教育学.. 原理
5
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教育学的形成始于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德国人对科学的理解 赫尔巴特的哲学、心理学知识及其他知识
教育学.. 原理
6
五、西方近现代主要教育思潮与教育学派
17--19世纪教育学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教育思潮
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自然主义教育与国家主义教育
世俗教育与宗教教育
20世纪教育学的主要流派
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
制度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批判教育学
教育学.. 原理
7
六、近代西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
件的知识,而是自我认识的一种形式
对科学成形史反思的深刻程度是科学成熟程度的标志之一
教育学.. 原理
1
二、划分科学发展的理论依据
潜科学阶段 科学阶段 后科学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英国的萨德勒是此时的先驱,萨德勒的名言: “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加重要,校外的事情 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他在《教育问题特别报告》 中,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 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他还提出了民 族性这一概念,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 的教育制度。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为以历史主义为主 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 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6
(2)美国的贝雷迪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 1964年出版的代表作《教育中的比较法》一书中:贝雷 迪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类 型,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比较 研究则包含"并列"和"比较"两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结合 在一起,就构成了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13
英国的汉斯于1949年发表《比较教育:教育的 因素和传统研究》,提出决定各国教育的因素有三:自 然因素(种族、语言、地理和经济)、宗教因素(天主 教传统、圣公会传统和清教传统)、世俗因素(人文主 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在研究工作 中,汉斯把因素分析法与历史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23
24
比较:主要任务是对第 三阶段所列材料进行全面的比较 研究,验证第三阶段所提出的假 说,然后作出一定结论。
25
26
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在《比 较教育科学的探索》一书中提出比较 教育的研究程序是确定问题、提出假 设、明确概念(提出指标)、选择例 证、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说明结果。
27
一个具体案例
28
英国的埃德蒙·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 校——今日比较教育》,其主要思想包括:①十分重视 教育的历史背景;②把比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目的联 系起来,强调比较教育的研究应当对当前重大教育问题 的决策和行动做出贡献;③对比较教育中的比较分析强 调可比性,提出了比较分析的框架,在概念、制度和实 施三个水平上进行比较分析。
11
美国的康德尔于1933年发表《比较教育》,是 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比较教育理论和方 法的著作。美国比较教育家卡扎米亚斯和马西亚拉斯对 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论著的分析,提出三种目的:
第一,“报导—描述”的目的。 第二,“历史—功能”的目的。 第三,“借鉴—改善”的目的。
12
德国的施奈德提倡并运用因素分析的研 究方法,在1947年发表《各国教育的动力》一书, 指出了对教育有影响的外部因素有国民性、地理 位置、文化、经济、科学(尤其是哲学)、政治、 宗教、历史、外国影响,还进一步分析了教育发 展的内部动力。
2.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 员会能够提出适当的教育改革建议;
3.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 4.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 革经验。
6
1831年,法国的教育家库森撰写《普鲁 士教育报告》,描述了普鲁士的教育行政,家长 和社区的教育责任,教师的培养、任命和薪水, 课程内容等。
17
18
描述:主要任务是描述个别 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19
20
解释:主要任务是对所了解的 教育情况进行解释,以便不仅 了解事物是怎样的(HOW), 而且了解事物为什么会那样 (why)。
21
22
并列:主要任务是把所要比 较的国家的材料,按可以比 较的形式排列起来,决定比 较的格局,并且设立比较的 标准。然后进一步分析资料, 提出比较分析的假说。
7
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教育厅长贺拉 斯·曼(Horace Mann)访问欧洲后撰写了 《第七年报》赞赏普鲁士学校出色的教学 方法和非强制性的纪律,促进了美国公立 学校发展,被称之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8
此阶段比较教育的主要目 的是介绍外国教育经验,作为改 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
9
二、学科的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学科的 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英国的萨 德勒、英国的汉斯、美国的康德尔、德国的施奈 德为主要代表人物。
14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阶段,比较教育开始成为 高等学校的课程。1898年,罗素博士(Dr. James Russell)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这门课程。
此阶段, 比较教育学已经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 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且在方法上较 以前有较大突破,以因素分析为主,因此又可称为“因 素分析时代”。

一、学科的倡导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是学科的倡导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代表人物有法国的 朱利安、库森,美国的贺拉斯·曼等人。
5
法国的的朱利安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 他于1817年发表了一本小册子,叫做《比较教育的研究 计划于初步意见》。该书中,朱利安就提出四点建议:
1.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 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
比较教育学
主讲: 高士兴
1
2
第二章 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 展
3
第一节 外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 展
史前阶段(旅行者见闻阶段) 古希腊:色诺芬《波斯国王塞靳斯传》
古罗马:西塞罗《共和政体》
日本:道隋使,遣唐使 意大利:马可·波罗 《东方见闻录》
该阶段又可称为“旅行者见闻时期”,仅限 于个别化探讨、零星式研究,未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 和方法体系。
15
三、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 1.研究规模迅速扩大 2.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1)美国安德森(C.A. Anderson)主张以结构 功能主义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按照他的意见, 比较教育研究,不仅要研究各国的教育结构,而且要研究 教育结构在具体社会中的功能。所以他重视研究社会人才 的选拨、教育在改变社会地位中的作用,教育的机会均等 等问题。尤其关心经济和职业结构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确定问题: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 提出假设:教育发展阶段比经济发展阶段高的国 家,经济增长将是高速的;相反,教育水平比经 济水平低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将是缓慢的。 明确概念:教育发展阶段、教育水平、经济发展 阶段、经济水平概念界定,提出衡量指标。规定 教育水平的指标:1.中小学就业率;2.教育经费 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3.15岁以上人口的文 盲率。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经济发展速度指标是年平均增长率。 选择例证:选择经济增长率高的16个国家和经济 增长率低的26个国家作为案例。最后通过数据收 集,整理,验证假说,说明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