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课堂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英国的汉斯于1949年发表《比较教育:教育的 因素和传统研究》,提出决定各国教育的因素有三:自 然因素(种族、语言、地理和经济)、宗教因素(天主 教传统、圣公会传统和清教传统)、世俗因素(人文主 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在研究工作 中,汉斯把因素分析法与历史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 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23
24
比较:主要任务是对第 三阶段所列材料进行全面的比较 研究,验证第三阶段所提出的假 说,然后作出一定结论。
25
26
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在《比 较教育科学的探索》一书中提出比较 教育的研究程序是确定问题、提出假 设、明确概念(提出指标)、选择例 证、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说明结果。
27
一个具体案例
28
英国的埃德蒙·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 校——今日比较教育》,其主要思想包括:①十分重视 教育的历史背景;②把比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目的联 系起来,强调比较教育的研究应当对当前重大教育问题 的决策和行动做出贡献;③对比较教育中的比较分析强 调可比性,提出了比较分析的框架,在概念、制度和实 施三个水平上进行比较分析。
11
美国的康德尔于1933年发表《比较教育》,是 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比较教育理论和方 法的著作。美国比较教育家卡扎米亚斯和马西亚拉斯对 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论著的分析,提出三种目的:
第一,“报导—描述”的目的。 第二,“历史—功能”的目的。 第三,“借鉴—改善”的目的。
12
德国的施奈德提倡并运用因素分析的研 究方法,在1947年发表《各国教育的动力》一书, 指出了对教育有影响的外部因素有国民性、地理 位置、文化、经济、科学(尤其是哲学)、政治、 宗教、历史、外国影响,还进一步分析了教育发 展的内部动力。
确定问题: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 提出假设:教育发展阶段比经济发展阶段高的国 家,经济增长将是高速的;相反,教育水平比经 济水平低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将是缓慢的。 明确概念:教育发展阶段、教育水平、经济发展 阶段、经济水平概念界定,提出衡量指标。规定 教育水平的指标:1.中小学就业率;2.教育经费 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3.15岁以上人口的文 盲率。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经济发展速度指标是年平均增长率。 选择例证:选择经济增长率高的16个国家和经济 增长率低的26个国家作为案例。最后通过数据收 集,整理,验证假说,说明结果。
7
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教育厅长贺拉 斯·曼(Horace Mann)访问欧洲后撰写了 《第七年报》赞赏普鲁士学校出色的教学 方法和非强制性的纪律,促进了美国公立 学校发展,被称之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
8
此阶段比较教育的主要目 的是介绍外国教育经验,作为改 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
9
二、学科的形成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学科的 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英国的萨 德勒、英国的汉斯、美国的康德尔、德国的施奈 德为主要代表人物。
4
一、学科的倡导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是学科的倡导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代表人物有法国的 朱利安、库森,美国的贺拉斯·曼等人。
5
法国的的朱利安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 他于1817年发表了一本小册子,叫做《比较教育的研究 计划于初步意见》。该书中,朱利安就提出四点建议:
1.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 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
2.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 员会能够提出适当的教育改革建议;
3.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 4.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 革经验。
6
1831年,法国的教育家库森撰写《普鲁 士教育报告》,描述了普鲁士的教育行政,家长 和社区的教育责任,教师的培养、任命和薪水, 课程wk.baidu.com容等。
17
18
描述:主要任务是描述个别 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19
20
解释:主要任务是对所了解的 教育情况进行解释,以便不仅 了解事物是怎样的(HOW), 而且了解事物为什么会那样 (why)。
21
22
并列:主要任务是把所要比 较的国家的材料,按可以比 较的形式排列起来,决定比 较的格局,并且设立比较的 标准。然后进一步分析资料, 提出比较分析的假说。
14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阶段,比较教育开始成为 高等学校的课程。1898年,罗素博士(Dr. James Russell)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这门课程。
此阶段, 比较教育学已经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 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且在方法上较 以前有较大突破,以因素分析为主,因此又可称为“因 素分析时代”。
15
三、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 1.研究规模迅速扩大 2.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1)美国安德森(C.A. Anderson)主张以结构 功能主义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按照他的意见, 比较教育研究,不仅要研究各国的教育结构,而且要研究 教育结构在具体社会中的功能。所以他重视研究社会人才 的选拨、教育在改变社会地位中的作用,教育的机会均等 等问题。尤其关心经济和职业结构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0
英国的萨德勒是此时的先驱,萨德勒的名言: “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加重要,校外的事情 制约并且说明校内的事情。”他在《教育问题特别报告》 中,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 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他还提出了民 族性这一概念,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 的教育制度。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为以历史主义为主 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 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6
(2)美国的贝雷迪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 1964年出版的代表作《教育中的比较法》一书中:贝雷 迪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类 型,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比较 研究则包含"并列"和"比较"两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结合 在一起,就构成了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比较教育学
主讲: 高士兴
1
2
第二章 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 展
3
第一节 外国比较教育研究的发 展
史前阶段(旅行者见闻阶段) 古希腊:色诺芬《波斯国王塞靳斯传》
古罗马:西塞罗《共和政体》
日本:道隋使,遣唐使 意大利:马可·波罗 《东方见闻录》
该阶段又可称为“旅行者见闻时期”,仅限 于个别化探讨、零星式研究,未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 和方法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