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是现代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这一平衡的关键要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绿地景观设计,我们可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将绿地景观作为设计的重点之一。
绿地景观不仅能提供美丽的视觉享受,还能为城市提供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它们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树木和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净化空气。
其次,绿地景观有助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适当的绿地规划可以减少洪水的发生,促进水的自然过滤和净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绿地景观还可以提供滨水区域的保护,维持自然湿地的生态平衡。
城市绿地景观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和社会等因素,并结合城市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规划。
首先,设计师应该重视保护城市现有的生态环境。
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保留和改造现有的植被和自然地形。
例如,保留老树、设置绿化带或湿地等手段都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
其次,设计师应注重提供功能多样且与居民需求相符的绿地景观。
根据城市内部的特点和需求,可以设置公园、游憩区、运动场所等多种功能的绿地,以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此外,设计师还应注重创造与周边环境和谐一致的景观。
绿地景观设计应与附近的建筑、道路以及其他城市设施相协调,形成整体美观的城市景观。
在城市绿地景观设计中,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技术。
首先,在植被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植被,使其能够较好地适应城市的气候变化和环境质量。
其次,要注重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恢复湿地、河流和水库等水体生态系统,可以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改善水质,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等手段,增加城市的绿色覆盖率,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采取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施工方式,如使用环保材料、节约能源等。
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绿化景观设计在近年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通过绿化景观设计来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成为了城市规划师及景观设计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背景现代城市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侵蚀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应当将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打造宜居环境。
二、城市绿化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城市绿化景观设计是将自然环境与城市空间相结合,创造出宜人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起到了净化空气、改善水质、保护土壤等生态功能。
因此,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美化城市的手段,更是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三、城市绿化景观设计的原则1. 多样性和生态性原则:在景观设计中要尽量保留原生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建立起自然的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布局,使得植物和动物能够和谐共生。
2. 可持续性原则:在绿化景观设计中,应考虑到植物的生长周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可持续发展因素。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绿化的可持续性。
3. 可健康性原则: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人的健康需求。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健身设施、儿童游乐场等,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健康环境。
4. 可互动性原则:绿化景观设计应创造出具有互动性的环境,鼓励人们与自然进行互动,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四、绿化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案例1. 建设生态公园:生态公园是城市绿化景观设计的典范。
通过恢复和保护原有的自然环境,改造成具有多功能的公园。
它不仅提供给市民一个休闲的场所,还能保护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循环。
2. 利用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现代城市建筑的一项创新举措。
通过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使得建筑物能够吸收CO2,减少热岛效应,提高空气质量。
3. 发展垂直绿化:垂直绿化是一种在建筑物立面上种植植物的方法。
规划设计中的景观与环境保护原则
规划设计中的景观与环境保护原则在规划设计中,景观与环境保护是两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景观设计要注重提升环境美感,而环境保护则要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规划设计中景观与环境保护的原则。
1. 生态保护原则在规划设计中,保护生态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尊重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确保设计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不会对其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以下原则应予以考虑:1.1 保护物种多样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尽量保留当地的物种多样性。
合理评估设计对动植物种群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确保其生存环境得到保护。
1.2 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设计过程应充分考虑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减少对现有景观的破坏,保护自然景观元素,比如河流、湖泊、山脉等,并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3 水资源保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对水源造成过度开采或污染。
同时,提倡节水意识,鼓励使用可再生水资源。
2. 环境美感原则景观设计的目标之一是创造令人愉悦的环境美感。
以下原则可用于提升环境美感:2.1 合理布局: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布局景观元素,如植物、水体、建筑物等。
考虑到可持续性,合理利用场地,创造宜人的空间布局。
2.2 色彩搭配:考虑使用和谐的色彩搭配,使景观更具吸引力。
不同植物的颜色、纹理和形态应该相互搭配,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
2.3 照明设计:充分利用照明设计,以增强景观的美感。
通过合理的照明方案,夜晚的景观同样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
3. 可持续性原则在规划设计中,可持续性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原则有助于确保设计的可持续性:3.1 节约能源:采取节约能源的措施,如使用低能耗设备和照明系统,可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2 绿色建筑材料:选择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资源的消耗和能源的浪费。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较少使用化学物质。
3.3 环保交通规划: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交通规划,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方式,减少尾气排放和车辆拥堵。
环境艺术中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
环境艺术中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在环境艺术中,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是密不可分的。
景观设计旨在创造美丽、宜人的环境,而生态保护则关注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
本文将探讨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如何结合二者,实现环境艺术的最佳效果。
一、景观设计的意义1. 创造美丽的环境: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创造出独特的景观空间,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并增添生活的美感。
2. 提升生活质量:良好的景观设计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居民提供舒适宜人的居住条件,促进身心健康。
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1. 保护自然资源:生态保护旨在保护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并避免环境破坏和生态灾难的发生。
2. 保护物种多样性:生态保护致力于维护物种的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并促进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的融合1. 合理规划空间: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生态要素,合理规划空间。
比如,在公园的设计中,保留原有的植被和生态系统,尽量减少土地破坏。
2. 创造自然体验:景观设计可以创造出自然的环境氛围,使人们更加亲近自然。
例如,在园林设计中引入湖泊、溪流等水体,模拟自然景观,增强人们的自然体验。
3. 推广节能环保理念:景观设计可以倡导节能环保理念,通过运用可再生能源、低碳材料等手段,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保护生态系统:景观设计应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规划绿地和湿地,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5. 教育与引导: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展示生态系统的美丽和脆弱性,引导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从而达到教育和引导的效果。
四、案例分析以某个公园的景观设计为例,结合生态保护概念,采取以下措施:1. 保留原生态:在设计中保留原有的植被和地貌,使公园的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2. 构建湿地系统:在公园内设置湖泊、河流等水体,并规划湿地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
3. 引入可再生能源:在公园的照明和供电系统中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绿色能源利用。
建筑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
建筑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建筑景观设计是指通过艺术手法和科学理论,将自然和人工景观融合在一起,为建筑环境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在当今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建筑景观设计也应当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首先,建筑景观设计应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们身处的地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而建筑景观设计应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设计师在规划和构建建筑景观时,应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破坏。
例如,在建筑物周围的设计中,应保留原有的树木和植被,尽量减少土地改造,以保护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
其次,建筑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来改善生态环境。
例如,建筑景观设计可以利用绿色植被来净化空气,并增加氧气的含量。
同时,绿色植物还能吸收和稀释噪音,缓解城市的噪声污染。
此外,建筑景观设计还可以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设置池塘和水景等水体景观来改善城市的水环境,促进水循环和减少雨水径流对环境的影响。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建筑景观设计也应该注重与建筑本身的协调。
建筑景观设计应以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为基础,通过色彩、形状和材料等要素,使建筑和景观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一个和谐美丽的环境。
这样的设计能够增强建筑的视觉效果,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感,进而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
在实际的建筑景观设计中,保护生态环境与注重建筑本身的协调并不冲突,相反,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现代建筑设计的进步。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采用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通过绿化屋顶、立体花园等手段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这些设计不仅使建筑变得更加美观,同时也为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在建筑景观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建筑景观设计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而不是盲目追求新的改造。
此外,建筑景观设计应注重科学的研究和创新,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和环保要求。
最后,建筑景观设计需要不断与相关领域进行交流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
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一、前言在当今社会中,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的至关重要性,并且拥有了越来越强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觉悟。
而景观设计作为一项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工作,必须充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只有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段和有意识的环保措施,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1. 生态环境对景观设计的影响生态环境是生命的基础,任何事物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的存在和维护。
景观设计也不例外。
在景观设计中,建筑物的设计、位置的选取、种植植物的选择、水的利用等等都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因素。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尊重生态系统,合理处理关系,实现生态与景观的和谐统一。
2. 绿化设计绿化是一项基本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在景观设计中,人们通常会种植树木、草地和花卉等植物。
这些植物都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在设计中应予以合理利用。
在绿化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选择植物应该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良好,避免植物死亡或者长势不佳的情况。
(2)注重植物的布局要有规划和层次感,考虑空间结构和景观效果。
(3)在植物养护方面,要注意施肥、除草、修剪等工作对植物的影响。
3.水的利用水是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在景观设计中,水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元素。
人们通常喜欢用喷泉、水池、湖泊等水体来点缀自己的设计。
但是,要保证水的使用安全性和绿色环保。
(1)在设计中应考虑水的来源和排放问题。
(2)水体设计应考虑自然环境和缓冲能力,同时尽可能减少建造水污染。
(3)垃圾和废水要随时清理,避免影响水的使用和质量,保证水的生态价值。
4.建筑结构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建筑结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结构的位置、类型、材质等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建筑结构的设计应注重生态环保方面的问题。
(1)建筑物的设计应考虑周边环境、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持,并且在设计中避免破坏自然环境。
建筑工程中的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
建筑工程中的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建筑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对环境的保护与景观的设计。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开始注重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的融合。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中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实践和策略。
一、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在建筑工程中,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环境。
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建筑项目的整体形象,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憩空间,并且对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
景观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美化环境: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颜色搭配和材料运用来美化建筑周边的环境,使建筑物融入周围的自然景观中,提升整体视觉效果。
2. 提供舒适空间:景观设计可以为建筑项目提供宜人的休憩空间,如花园、庭院或公园,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场所。
3. 保护生态环境: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合理的植被布局和生态景观的营造来保护和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二、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的融合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建筑工程中,我们需要在景观设计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以下是几个实践和策略,介绍了如何实现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的融合。
1. 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在建筑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周边的自然环境,利用地形、植被等自然元素来打造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景观。
2. 植被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建筑工程中,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合理布局植物景观,促进地表水的渗透和减少径流,达到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3. 材料的可持续使用:在景观设计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可持续的建材,减少森林砍伐和资源浪费,并尽量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节能与环保:在景观灯光的设计和选择上,应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并合理安排照明时间,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光污染。
5.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建筑工程中,应注重保护和营造生物栖息地,提供合适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促进野生动植物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环保及景观设计指导思想
环保及景观设计指导思想1、设计理念环境保护设计中倡导绿色生态、和谐自然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并以“三同时”为指导,摒弃“先破坏,后恢复”的陋习,使项目建设与环境恢复同步;坚持“安全、经济、实用,美观”的指导原则,设计以恢复公路生态、防治水土流失为出发点,追求人、车、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满足基本功能情况下,同时尽可能地节约工程造价,降低成本,恢复当地生态环境,实现投资的最佳效益。
2、指导思想以公路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出发点,以“自然、生态、环保、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一方面强调公路与沿线的自然环境、交通设施、车辆等的协调统一,使公路成为环境景观一部分,实现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另一方面强调根据车辆高速行驶的动态特点,实时调整景观的表现形式做到既满足静态视觉的要求,同时也满足车辆行驶中人的动态视觉的要求,为司机和乘客提供实时变化的审美效果。
整个设计文件在贯彻总体设计目标的基础上,以其不同的地理环境及道路结构形式反映不同的设计风格,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的原始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3、设计原则3.1景观绿化设计原则坚持“原景原生态”的设计原则,提倡“本土文化和原生态之美”,返璞归真,采用自然的、渐近的、连续的方法来选择、利用和营造景观,体现本土特色。
摒弃以往“刻意绿化”、“为绿化而绿化”的不合理做法,在进行沿线适生植物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多样性、原生态的植物品种,营造自然的植物群落景观,以达到原生态的景观效果。
(1)设计将结合道路现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力求体现生态、环保的绿化特色。
(2)综合考虑全线的自然状况、区域特点,做到主次分明,将突出服务区、互通立交和收费站等节点的绿化景观。
(3)以自然式种植为主,注重大效果体现。
设计运用大组团,大手笔的方式,突出整体效果,形成大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等层次丰富的生态林带,提高道路沿线的绿量和绿视率。
(4)力求做到适地适树,长期稳定、四季常青。
(5)坚持美观、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创造景观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将充分考虑资金投入的节约,注意并综合考虑后期粗放管理的原则。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是公路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路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更应该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同时创造美丽宜人的交通景观。
环境保护是公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公路建设往往需要开拓土地,因此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公路设计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减少对水源、土壤和大气的污染。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路线选择和线路规划,尽量避开敏感区域,减少对珍稀物种和植被的干扰。
我们可以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如建设湿地和植被带等,来保护水源和土壤。
还可以采取雨水收集和污水处理等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景观设计是公路设计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公路作为城市交通的血脉,不仅具有交通功能,更应该成为城市的名片和风景线。
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公路的美观度和形象,为驾车者提供愉悦的驾驶体验,同时也为周边居民和游客创造宜居和宜游的环境。
景观设计可以包括路侧绿化、景观雕塑、人行步道、休闲广场等。
在路侧绿化方面,可以选择适宜的花草树木进行种植,形成绿色隔离带和绿色廊道,净化空气,缓解道路交通带来的噪音和尾气排放。
在景观雕塑方面,可以选取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雕塑作为装饰,丰富公路沿线的景观元素。
在人行步道和休闲广场方面,可以为行人提供便利的步行通道和休息场所,鼓励人们步行旅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
在公路设计中,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环境保护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景观设计达到更好的效果。
通过植被带的种植和湿地的建设可以改善水质,减少水源污染,形成自然景观。
景观设计也可以通过合适的植被选择和布局来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减少对水资源和土壤的污染。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应该在公路设计中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是不可分割的。
在公路建设中,我们应该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优化,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合理的路线选择和线路规划,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减少对水源、土壤和大气的污染。
道路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选择环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破坏。
提升城市形象
01
02
03
景观美化
通过景观设计和绿化措施 ,提升道路的美观度和绿 化率,为城市增添绿意和 美感。
文化传承
将地方文化和历史元素融 入道路景观设计,彰显城 市特色和历史底蕴。
城市名片
打造具有代表性的道路景 观,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 名片,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和吸引力。
鼓励公众参与设计
让公众参与到道路景观设计中来,广泛征求意见和 建议,使设计更加符合公众需求和期望。
建立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让公众对已建成的道 路景观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促进设计 的持续改进和完善。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创造宜人的道路空间和景观。
02
地域特色
强调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将地方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打造具
有地方特色的道路景观。
03
生态优先
以生态优先为原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实现道路建设的可
持续发展。
公众参与
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道路环境保护 和景观设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公众的 环保意识。
生态工程技术
未来将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如 湿地修复、雨水收集等,实现道 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新型材料应用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进步,将会有 更多环保、耐久、美观的新型材 料应用于道路建设中,提升道路 景观的质量和持久性。
设计理念更新
01
人文关怀
未来的道路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关注人的需求和情感体验,
05
道路景观设计的实践案例
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景观保护
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景观保护景观设计在现代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城市带来美丽和欣赏价值,同时也需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保护。
在新的城市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和景观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到。
因此,景观设计师在创建宜居城市环境时,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景观保护。
在景观设计中,生态环境保护应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生态环境是指自然环境的有机整体,包括土壤、水体、植被、动物等多个方面。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保护生态环境包括保护自然生态、保持生态平衡、减少对生态资源的破坏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景观设计师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选择适宜的植被。
在景观设计中,选择适宜的植被是防止土壤侵蚀和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
植被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性,降低洪水的风险,同时还能吸收废气和二氧化碳,改善空气质量。
因此,选择具有适应性强和绿化效果好的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创造生态廊道。
生态廊道是城市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它可以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食物源和通道,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设计师可以通过种植特定的植物、设置野生动物通道等方式创造生态廊道,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景观设计中,景观保护不可忽视。
景观保护是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进行保护和恢复,以维护其独特的价值和特征。
景观保护不仅可以保护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还可以提升城市的特色和文化氛围。
在景观设计中,景观保护应包括以下方面:保护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指没有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环境,包括山水、湖泊、森林等。
它们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尊重自然景观的原貌,避免人为破坏和破坏生态环境。
保护历史文化景观。
历史文化景观是指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人工景观,如古建筑、文化遗址等。
保护历史文化景观不仅可以保护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还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和人文价值。
景观设计中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景观设计中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在现代化的城市化进程中,景观设计已经成为了城市环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优秀的景观设计不仅可以为城市增添美丽的风景,还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但是,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一、景观设计需要注重环境保护作为城市美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景观设计要注重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传统的景观设计往往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和人力物力投入,这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我们需要采用环保材料,控制资源消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可再生资源如天然木材、竹子、天然石、经久耐用的瓷砖等,同时避免使用过多的铝、钢铁、玻璃等工业材料。
在场地选择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并尽可能减少对其的影响。
二、景观设计需要倡导生态建设景观设计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倡导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包括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改善,可以在城市中创造丰富的生态功能和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比如,在城市中种植绿色植被,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并且增加城市的绿色氛围。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公共设施中建造下水道、池塘、溪流等小型水体,增加城市中的水资源,也可以为城市增加一些人工湿地,以降低污水处理费用。
三、景观设计需要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还要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景观设计应当以建筑为依托,注重设计与环境的融合,使建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比如,在高楼大厦周围设计一些花草、树木等绿化环保的景观,既能够美化空气,还能让人在精神上获得一种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同时,在公园、广场等场所,我们还需要注重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有机结合,让公园中的建筑与自然场景相得益彰。
四、景观设计要逐步走向零排放在景观项目中,逐步走向零排放,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成为了一个新的趋势。
未来的景观设计,应当注重减少或者消除非生物降解物质的使用,避免产生废弃物、有毒废弃物等,尽可能做到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公路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道路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的过程。
在进行公路设计时,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和景观设计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公路设计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性。
环境保护在公路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公路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排放物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公路设计应该注重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并保障自然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健康。
环境保护在公路设计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路设计应注重降低噪音污染。
公路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机动车辆的噪音是主要的噪音来源。
在公路设计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噪音的产生和传播,比如采用抑制噪音的路面材料、设置隔音屏障等。
公路设计应注重减少空气污染。
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物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公路设计中应该考虑采用低污染车辆和燃料,并合理设计排放口的位置,减少排放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公路设计应注重减少水土流失。
公路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土地开挖和覆盖物施工会造成水土流失,对周边水体和土地造成一定的污染。
在公路设计中应该合理规划路基和路面的坡度和排水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并采取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土壤保护,防止污染。
公路设计应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
公路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会破坏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对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造成影响。
在公路设计中应该合理规划公路的线路,避免对重要的生态区域和动植物栖息地的破坏,同时可以设置通道和过街天桥等措施,保障野生动植物的移动和交流。
除了环境保护,景观设计也是公路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景观设计在公路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公路环境的美观性。
公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观的公路环境不仅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对城市形象和旅游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景观设计可以改善公路的交通安全性。
合理的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提供行车的引导和警示作用,还可以设置合适的景观照明和交通标示,提升夜间行车的可视性和交通安全性。
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说明
第八篇环境保护8.1 环境评价的内容根据道路工程特点和沿线地区的环境特点,对本段道路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筛选,从而确定严重影响因素,一般影响因素,通过筛选、确定本次评价内容主要有以下五项:1、水土流失影响评价;2、大气和噪音影响评价;3、工程与环保措施分析。
8.2 水土流失影响评价1、在挖方路段,扰动土体结构,使地表失去保护层,增加降雨侵蚀程度;2、在填方阶段,填方路段形成一定坡度和坡面,易形成雨季冲蚀;3、借土场土料开采,废方堆弃不当,地表结构破坏以及运输撒土料,雨季来临时,容易形成水土流失,以上各方面均受人为因素影响,是可以得到控制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综合考虑,是完全可行的。
本项目设置了相应的路基路面排水防护措施,并设置了取土场和弃土场,只要严格按照规定取弃土料,在保护水土流失方面,工程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8.3大气和噪音影响评价1、随着交通量日益增大,交通车辆排放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通过扩散进入大气,并与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混为一体,如CO,SO2危害了大气环境。
2、道路两侧居民、施工现场附近均有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给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
8.4工程及环保措施分析8.4.1工程分析拟建项目可分解为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排水防护工程、交通安全等附属设施几个单项分阶段连续施工。
排水防护工程、交通安全等附属设施需在道路路面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最终形成完善的交通服务系统。
8.4.2 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敏感区保护根据对盐亭县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本次规划提出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敏感区进行保护,主要包括现状植被板块、基本农田、水土流失敏感区、河道水系。
1)现状植被板块区域山体植被是县域内主要自然植被板块,在全县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恢复能力、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2)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既为城市提供粮食、蔬菜等基本生活用品,又能调节和维持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城市开发过程中应同步注重农田的保护,特别是一级农田保护。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浅谈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在公路设计中,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公路绿化水平,改善公路景观效果,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出行体验和生活环境。
本文将以浅谈的方式,介绍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公路工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公路设计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原则,力求实现减少环境破坏和资源损耗的目标。
对于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现:1. 生态修复在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通过筑堤、修建梯田以及绿化等手段,使公路建设后的区域尽可能地保持原有的自然特征和生态环境,弥补公路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损失。
2.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公路建设中最基本的环境保护措施。
通过适当调整设计路线,设置排水系统等手段,保持局部地形满足水、土保持的需求,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3. 废弃物处理公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垃圾等需合理妥善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浪费。
合理安排排水渠道、建立垃圾站等手段可以使工业废水、废气得到处理,同时还可以在景观设计中将废弃物材料,如破碎混凝土、砂石等转化为道路景观材料,具有循环利用的目的。
二、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一项为道路、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塑造新的形象和环境的学科。
在公路设计中,景观设计是公路美化和环境营造的重要手段。
优美的环境可以使人们的出行更加美好和舒适,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
1. 美化公路形象公路不再是“灰色”单调的交通工具,而是具有景观价值、人文特征和艺术魅力的交通方式。
在公路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公路的周边环境特征,采用合适的植物和色彩,使公路的形象更具艺术感和生命力。
2. 利用地形特征充分利用公路周边的地形、水系和自然景观等特征,将其转化为道路景观的设计特色。
例如,利用山水、河流、草地等自然元素,通过巧妙的设计和构造布置使公路和自然融为一体,打造具有动态和平和感的道路环境。
建设方案中的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
建设方案中的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城市建设的规划和设计中,景观设计和生态保护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建设方案中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美观度,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可以让人们感到舒适和愉悦,提高人们对于城市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此外,景观设计还可以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布局,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
同时,景观设计还可以改善城市的水环境,通过湖泊、河流等水体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提供城市的水资源,并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
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在建设方案中加强生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生态保护可以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破坏一些自然环境,这就可能导致一些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其次,生态保护可以提供城市的生态服务。
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通过保护生态系统,可以确保城市能够获得这些重要的生态服务,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的结合景观设计与生态保护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实现生态保护的目标,同时提升城市的美观度和生活质量。
首先,景观设计可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和布局,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
例如,在建设公园和绿地时,可以选择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促进植被的生长和栖息地的恢复。
其次,景观设计可以提供生态走廊和生态廊道。
生态走廊和生态廊道可以连接不同的生态系统,提供物种迁移和繁衍的通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10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
10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第十章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一、公路工程设施与沿线自然环境的协调情况及采取的措施本项目涉及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的内容主要有:水土保持、噪声治理、边坡绿化、路侧绿化美化等设计。
环境问题是关系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在公路环境保护中贯彻以防护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以不破坏为最大的保护为宗旨,结合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改善和提高公路及周边环境状况。
设计中我们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理念。
在纵面设计上尽量减少高填深挖,避免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减少占用良田,减低对原生植被的破坏。
对工程开挖的裸露面随着坡面的开挖整修,及时予以支挡加固和绿化栽植,促进植被尽快恢复。
这样,不但美化了路基,还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建立起一个新的生态环境。
二、环保设计的原则及依据(一)设计原则1、生态性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建设高标准的公路道路绿化体系,构成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廊。
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实现优化配臵。
2、安全性原则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0.8m 的低矮灌木或地被。
3、协调性原则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
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
(二)设计依据1、国发[2000]3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2、《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3、《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 B03-2006)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5、GBMZ工程绿化指南6、《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土地法》等法律中的有关法规7、国内外公路绿化建设经验(三)设计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为基本出发点,以植物自然景观为主体,集地形、地貌、农田、村庄于一体,以实现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减少大气、噪声及水源污染、充分体现道路设计的景观特色。
建筑设计中的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保护
建筑设计中的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保护景观设计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环境,更是为了与自然环境保护相结合,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一、景观设计的概念和意义景观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所处场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条件,利用植物、水体、地形、建筑材料等元素,通过统一组织、组合、布局、塑造等手段,营造一种具有审美价值和生态功能的室外环境。
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与自然环境保护紧密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1. 融入自然:景观设计应该尽量融入自然环境,将自然元素融入建筑物和景观中。
例如,可以保留原有的树木和地形,利用天然的水源进行水景设计,最大程度上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2. 生态平衡: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生态平衡的问题。
它应该遵循生态环境的原则,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营造一个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自然循环的环境。
3. 节能环保:景观设计应该注重节能环保。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选择绿色材料,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可以设置绿色屋顶,利用雨水收集系统等手段,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
4. 自然治理:景观设计在自然环境保护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治理作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改善水土流失、防止土壤侵蚀等问题,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三、景观设计中的自然环境保护措施1. 绿化设计:通过合理植被的选择和布局,营造一个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空气质量的建筑环境。
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和花草,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吸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2. 水景设计:合理利用水资源,打造出具有观赏和生态功能的水景设计。
例如,设置池塘、喷泉、水帘等,增加空气湿度,净化空气,同时也为鸟类和其他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3. 生态步道:在建筑环境中设置生态步道,引导人们更加接近自然。
通过合理的路径规划和景点设置,可以培养人们对自然的保护意识,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度。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本项工程主要在中央分隔带上及边坡上进行绿化。
绿化工程应符合以下要求:1、土方平整1)土壤应抽样化验,化验结果须符合下列要求:全盐含量小于0.3%,PH值6.5-8.5。
2)种植施工前土地表面平整,满足不小于0.5%的排水坡度,保证没有陡坡及积水点。
2、施工要求1)选择植物时要求根系发达,枝叶繁茂,冠形完整,色泽正常,规格相符,无病虫害。
凡从外省市购进的苗木,必须经过检疫,方可种植。
苗木产品质量检验和验收等技术要求参照《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GJ/T34-91执行。
2)种植前栽植穴应施足腐熟肥,其中乔木3kg(树穴为1.2m×1.2m×1.0m);灌木1.5kg(树穴为0.9m×0.9m×0.6m);绿篱5kg/m(沟深30cm),素土护根。
3)各类草坪及地被植物的覆盖率应达到100%,不得空秃。
规则式栽培时,栽植的行列应整齐,树木应在一条线上。
4)定点植穴直径应大于60公分时,应表明中心点及穴周界线,小于60公分时,可只标出中心位置。
刨坑的位置应准确以定点放样的木桩或灰点为依据。
乔木坑槽的有效土层至少100公分,灌木60公分。
刨坑时应以定点位置为圆心,按规定坑径画一圆圈作为刨坑范围,刨坑时应把表土与底土分别放置。
5)本项目绿化平台填土100cm深范围内需用种植土;中央分隔带填土部分需填种植土。
6)大乔木常绿树在栽植后均应支撑,支撑采用直径4-5cm竹竿用铁丝垫布帮扎,三驾一拐,高度1.2m,永久保留,支柱应设在盛行风向一侧,支柱要牢固,帮扎后树干必须保证正直。
7)栽培前应按照设计图纸核对苗木品种规格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
栽植苗木应保持垂直地面,不得倾斜,树形好的一面朝着主要方向。
8)栽植填土应分层填实,深浅适合。
苗木放入坑前,应先检查树坑规格,凡不符合苗木根系要求时,应调整坑径和深度后,方可栽植。
苗木放进树坑,应使苗根充分舒展,随填土随踏实,使根部与土壤紧密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一、公路工程设施与沿线自然环境的协调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本项目涉及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的内容主要有:水土保持、噪声治理、边坡绿化、路侧绿化美化等设计。
环境问题是关系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在公路环境保护中贯彻以防护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以不破坏为最大的保护为宗旨,结合工程设计开发利用环境,改善和提高公路及周边环境状况。
设计中我们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理念。
在纵面设计上尽量减少高填深挖,避免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减少占用良田,减低对原生植被的破坏。
对工程开挖的裸露面随着坡面的开挖整修,及时予以支挡加固和绿化栽植,促进植被尽快恢复。
这样,不但美化了路基,还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建立起一个新的生态环境。
二、环保设计的原则及依据
(一)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建设高标准的公路道路绿化体系,构成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廊。
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实现优化配置。
2、安全性原则
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0.8m的低矮灌木或地被。
3、协调性原则
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
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
(二)设计依据
1、国发[2000]3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
2、《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
3、《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 B03-2006)
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
5、GBMZ工程绿化指南
6、《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土地法》等法律中的有关法规
7、国内外公路绿化建设经验
(三)设计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为基本出发点,以植物自然景观为主体,集地形、地貌、农田、村庄于一体,以实现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减少大气、噪声及水源污染、充分体现道路设计的景观特色。
1、设计指导思想
通过对路线沿线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需要的前提下,使绿化设计同自然景观彼此协调,充分发挥植物的造景功能和点缀功能,体现人与自然相和谐,创造出最佳的社会
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设计原则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综合公路建设期及运营期对沿线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保护问题,在环境保护测设中贯彻“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
针对工程设计及工程实施各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及路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污染对周边环境影响,环境和景观设计必须全盘考虑,统一规划,协调一致;对各专项设计要充分考虑环境的地域差别,体现本项目的景观艺术特点。
三、工程地域气候水文条件与植物配置
(一)工程地域气候水文条件
项目区域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尚足、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回暖早,不稳定,春末夏初降水集中有洪涝,夏季有伏旱,秋季降温快,常有秋绵雨。
年平均气温为15.4℃,年平均降水量为1426.9毫米,全年无霜期226天。
气候资源垂直差异显著,山区小气候独特。
路线沿线河流主要为西津河和排灌水渠,水位、流量随降雨和泄洪、灌溉的变化而变化。
建设工程所遇水系采取桥涵跨越措施,港口湾水库蓄水时,花林畈附近低地被水淹没,本项目K3+446至终点的路基和桥梁施工受到较显著的影响。
(二)植物选择原则
1、紧密结合宁国市地区的气候与生态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使得植物在该地区气候条件下,植株不会落叶死亡,能正常生长。
2、抗病、虫害能力较强,耐瘠薄和耐修剪。
3、枝繁叶茂,没有季节性落叶,叶青绿色或多彩,花季较长。
4、根系发达,抗雨水冲刷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固土能力,根系不会对路基路面造成破坏。
5、适应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土壤环境。
本项目植物多用于路基边坡防护、取土场,根据道路的土壤、气候环境条件和合肥地区公路曾采用绿化苗木及多年的种植经验,对植物选定如下:
1、灌木类:杜鹃、女贞、黄杨、火棘球、海桐球、紫叶小檗、紫薇等。
2、地被和草坪:狗牙根、三叶草、麦冬、马尼拉、葱兰等。
四、各项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一)水土保持
1、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项目区地处皖南山地丘陵区,农业耕作历史悠久,以农业植被为主,林业植被有小面积人工林,近几年通过发展林业生产,建立农田防护林体系,发展绿化和绿色长廊等一系列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实施。
路基填筑、取土场的开挖、结构物基础开挖施工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
随着工程的进展,应及时对基坑开挖边坡进行防护和绿化,以免雨季来临时遭严重破坏。
2、保护措施
本项目分为填方和挖方、路基边坡坡顶、坡脚取消折角,采用贴切自然的曲线自然过渡,在设计中边坡防护全部采用生态防护,保持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1) 排水:做好路基、路面排水,通过路面横坡、边沟与排水沟等设施排除路基、路面范围内的水。
(2) 防护:填方段路基边坡绿化设计主要功能是防止边坡冲刷,增加绿地面积,改善自然环境。
其数量计入相应防护设计数量表中。
通过以上措施不仅保护公路路基边坡稳定性,同时可减
少雨水对坡面冲刷,起到水土保持作用。
取土场在取土过程中,注意开挖边坡的稳定性。
取土同时设置一定的排水防护措施,在取土前先沿征地界限开挖周边排水沟,排水沟采用内坡比1:1的梯形断面,底宽50cm,高50cm,内壁夯实,排水沟与附近已有沟渠相通,边剥离表土边取土并注意表土的收集和防护。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整治,复垦或复渔,提高和重建土地功能。
临时用地、施工场地等在施工结束后除改做居民生活用地外,需加以整治,改造并进行复垦。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任何时期都要做好相应工作,全面考虑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二)空气污染
本项目路线主要位于田野以及乡村地区,野外环境空气保持自然状况,沿线无大型固定污染源,空气质量好。
1、设计中充分注意了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
路线布置对途经的村庄等尽量远离,减少影响。
2、稳定土和沥青拌和站等应远离居民区或设置在下风向,距居民区等敏感点300米以外的地方。
拌和机应有良好的密封性、减振性和除尘装置。
对劳动人员加强保护。
加强施工便道维修,减少扬尘。
3、运营期加强对营运车辆的管理,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测与净化。
(三)噪声治理
1、声环境现状
本项目路线大部分在农耕区,但仍有穿越村庄段的,本项目新建后,沿线大部分敏感点噪声较现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需要针对敏感点采取一定的噪声防治措施。
2、降噪措施
结合本项目的特点,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1)设计期
a、改善路面结构,采用低噪音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加强公路通车后的养护工作,维持公路平整度,避免因路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等引起交通噪声增大;
b、对于离公路稍远的环境敏感点就采用加密种植行道树的方式,既能达到降噪的效果,又能起到美化的作用。
(2)施工期
a、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设备,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导致噪声增强的现象发生;
b、根据《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确定合理的工程施工场界,建议施工场界据敏感点至少保持200米的距离。
(3)运营期
对营运近期噪声轻微超标但没有采取措施的敏感点,在营运中、远期加强噪声监测,如果监测结果噪声超标,则采取安装隔声窗或设置声屏障等工程降噪措施。
(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主要是拆迁安置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施工区的生活垃圾和废弃建材等。
针对固体废物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施工管理,生活垃圾、废弃建材、包装材料及时清运;
2、不得随意堆放在农田、乡村道路或河道中;
3、建议将可利用的固体废物再利用于施工中,如可将路面翻挖废物中的水泥、渣土、混凝土废渣等作为路基填充物,既合理处置了多余的固体废物,又减少了工程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