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义
对联的含义、典故及种类
![对联的含义、典故及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545dee38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6.png)
对联的含义、典故及种类对联的含义、典故及种类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对联吧,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对联的含义、典故及种类,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对联】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别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
【对联典故】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
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
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对联的发展阶段】1、对偶阶段2、骈偶阶段3、律偶阶段【对联的种类】按用途1、通用联——春联,例如;''堂绕紫气臻福禄,庭盈春光添寿禧''2、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3、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
(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寿联)5、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6、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8、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对联常用术语
![对联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18e09ab776a20029bd642dc3.png)
对联常用术语什么叫绝对?绝对又称为片玉。
对联中所谓的“绝对”一般有两重意思:一、指对联的技巧、用词之高妙达到空前绝后,甚人叹绝。
二、因联句奇巧、新颖、难度大而长时间无人对出的出句,常被称为绝对或片玉。
如: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逐格亮(谐音镶嵌复姓人名:诸葛亮,字孔明。
)30.什么叫合壁?或称“双壁”,指将“绝对”即“片玉”之联对上。
各位朋友谁如果能将一个或多个片玉给它合璧了,你在楹联界也就大名鼎鼎了!31.对联中重复用字有什么规则?如果上联(或出句)重复使用某个字时,下联(或对句)必须在相同位置重复使用另外一个字。
例:春风吹来春气象,好曲奏出好风光(上联重复“春”,下联在相同位置重复“好”)。
32.什么叫叠字、连珠?叠字、连珠是指对联里重复用字。
例:风风雨雨为人民终身奋斗,山山水水留足迹风范长存(“风、雨,山、水”称之为叠字或连珠)。
33.什么叫意节?意节是指对联中词语的意义单位。
如:天地/低昂/龙虎/气,雌雄/争战/帝王/才。
(各意节用斜线隔开)34.什么叫对联的意境?简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意境也称境界,是中国独有的一个诗学和美学术语。
35.什么叫句眼?句眼是指一句诗、词、曲、赋、联中的最精当的,起到画龙点睛,盘活意境的字。
36.什么叫领字?对联长句,尤其长联长句中用以引领下文的字词,一般可以点断,字数在1—3之间;原为从词曲中使用的。
如:此处有清风朗月,其人如劲柏苍松。
(按古韵,柏,入声)“此处有”和“其人如”即为领字。
37.什么叫四声?汉语读音四个层次的声调读法,有“古韵”与“今声”两种分法,四声与平仄关系密切,平仄包括了四声。
38.何为今音?所谓今音,就是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中的发音,即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又作第一、二、三、四声)四个声调读法为今音,它有一二三四声和轻声。
对联术语解析
![对联术语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a1701d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63.png)
对联术语解析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行话。
这里的行话就是行业术语。
行业术语是相对日常用语而言的,指特定领域对一些特定事物统一的业内称谓,一般指的某一行业的专有名称,大多数情况为该领域的专业人士所熟知。
对联作为国粹、文苑里的一枝奇葩,流传千年,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话”,为了便于理解和与人沟通,现将常见的对联术语做以下解释。
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等,一副对联由两段相对称的文字构成,其中第一段文字就叫上联。
如清代楹联名家彭元瑞自题京邸春联云:门心皆水;物我同春。
这“门心皆水”就叫上联。
从形式上来看,横写,上联在上,下联在下;竖写,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一行可写完的对联写在纸的正中;一行写不完的,格式是:上联从右至左,下联从左至右,使上下联字的排列对称。
出句,也叫出边,指说出或写出来令人应对的句子,一般指上联,但须根据收尾字平仄声来判断,有时也以“下联”为出句。
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等,对联的后半部分。
古人称后为下,故对联中后书的部分为下联。
下联一般以平声字结尾。
下联的位置,应在读者所面对方向的左侧。
凡须要对偶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赋、词、曲、骈文中的一个完整的对偶句叫作一联或全联,包括上联、下联两段相对称的文字。
全联也叫“上下联”,吕云彪《楹联作法》:“全联之平仄,须处处调和顺达。
”半联,半副对联,指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
之所以会出现半联留存于世,一是由于年代久远,另半副湮灭无闻;二是本身不容易对得上对句,从而形成所谓的“绝对”。
横批亦称横额、横幅、横疋、横头等,除挽联一般不用以外,其他对联常用。
横额多高度概括联语内容。
但也有不少建筑物或景色是用名字称作横批的,如“镇海楼”“断桥残雪”等。
单联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半联(上联,或下联);二是指与套联相对,称一副联为单联。
常江《中国对联谭概》:“上联(出句)、下联(对句)合为一联,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可称之‘单联’。
”套联是指由两副以上对联组成的内容相关、字数相等、同时用于同地的一组对联。
对联知识
![对联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7cbc0ec172ded630b1cb611.png)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古称“桃符”对联可为春联、寿联、婚联、挽联、行业联、名胜联等,而以春联居多。
形式:正对、反对、流水对、联付对、集句对。
张贴:自右而左。
上联末句尾字用仄音下联末句尾字用平音。
1.单元(1言对)①出:天对:地②出:雨对:风2.单元(2言对①大陆对:长空②来鸿对:去雁3.单元(3言对)①出:垂钓客对:荷锄翁②出:鸡晓唱对:雉朝飞4.单元(4言对)①出:书林漫步对:学海泛舟②出:江山如画对:繁花似锦5.单元(5言对)①出:观海胸襟阔对:登山志向高②出:江山千古秀对:祖国万年春6.单元(6言对)①出:英雄万民尊敬对:烈士百代流芳②出:冬去山明水秀对:春来鸟语花香⑥出:沐浴千载风雨对:历经百年沧桑7.单元(7言对)④出:松竹梅岁寒三友对:桃李杏春风一家⑦出:书山有路勤为径对:学海无涯苦作舟8.单元(7言对)①出:窗含竹色浓如许对:人比梅花清几分⑤出:历劫方显钢骨硬对:经霜更知来水明⑥出:种数竿竹能脱俗对:读半卷书可养心9.单元(9言对) ②出:不惜汗水桃李满天下对:甘洒热血栋梁遍神州⑤出:万里江山诗云沾雁影对:一帘风絮丝雨织莺梭名胜古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坟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故居联)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联)格言联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静以修身,简以养德。
才如湖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
寿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店铺联谷乃国之宝,民以食为天。
(米店)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茶店0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
(酒店)对联欣赏(1)昨夜西风雕碧树凌晨寒雾染红枫(2)棋子闻风随声落茶楼观雨伴琴听(3)吟诗抚琴间望月飞絮落花时登楼(4)采菊植树南山下栽篱养花北堂前(5)冬韵梅香梅遍野春暖花开花满园(6)漫漫云烟点点雨茫茫迷雾缕缕风!(7)紫燕无意戏春柳青蛙有心伴夏荷(8)柳絮随风如降雪叶落飘零似飞花(9)花开花落花犹在云卷云舒云自生10)晨望启明随更起夜看北斗对风眠(11)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练习对句子⑤出:一夜春风至对:⑥出:江山添锦绣对:⑦出:苍松崖畔立对:⑧出:两岸春风剪柳叶对:⑨出:青山不语花含笑对:12、枫叶着霜诗含韵对:13、门前小径春风扫对:。
关于春节对联大全及解释
![关于春节对联大全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2e44e0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0.png)
关于春节对联大全及解释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当时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关于春节对联大全及解释,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春节对联大全及解释(一)1.盛景争春楼外春阴鸠唤雨庭前日暖蝶翻风赏析:‘唤’字用得神秘,而“翻”用得最为活泼,巧妙,把风的活动写得很形象,再说暖蝶如何‘翻’风,这倒有点意思,‘逐’字把春这一景象给拟人化,形象解释了鸟声因春‘逐’而来。
2.吉星高照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赏析: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上下两联词组相同。
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
“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
“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
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3.前程似锦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赏析:此联横批用“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
4.新春大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5.心想事成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4及5赏析:4、5这类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6.万事如意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7.福星高照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6及7赏析:6、7这类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8.团圆暖春冷冷暖暖方是年味分分合合尽显年意赏析:这幅春联最好的地方在于冷冷暖暖,分分合合。
意思相反,诠释到位。
冷冷暖暖将的是天气冷,情意暖暖。
分分合合指的是家人一年到头相聚的喜悦。
甚有年意。
而横批恰到好处,画龙点睛。
十分有意思。
希望你们多多看看,品味品味9.新春大吉门迎四海千重福户纳乾坤万里财赏析:福、财是喜庆词语,四海、乾坤是借代,也是夸张的手法。
中考语文复习之对联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复习之对联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4c0d3abe1e650e52ea99cd.png)
对联一、对联相关知识对联,又称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写对联有四个规律:第一是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第二是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单数字位可以不拘平仄,双数字位必须严格遵守,这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第三是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名词中如果能再分细一点就更工整,例如人名对人名、地理对地理,天文对天文,颜色对颜色,动物对动物等。
至于在用字方面,凡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不能再用。
第四是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意思可以相近,也可以相反,但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欣赏:1、云南滇池大观楼长联可谓古今第一长联: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娫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云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阳柳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山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2、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题蒲松龄故居联)3、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4、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楹联基础知识汇总
![楹联基础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cae3e4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f.png)
楹联基础知识汇总对联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一般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一、对联的特点:对联具备四个特点,即: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内容相关;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二、对联的分类:从内容广泛来分类1、写景状物类:描写壮丽风景或雅兴志趣之事;例: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2、叙事咏物类:记叙咏怀、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例:义存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3、抒情言志类:抒发思想感情,志趣理想;例: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新云4、格言哲理类:用满含哲理,意味深长的格言勉励治学立业,修身处世;例: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5、讽刺讨檄类:主要出自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形式讽刺檄讨;例: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三、对联的形式:1、正对例:龙藏巨海秋云淡===鸟宿荒冈夜月寒2、反对例:旧社会天灾人祸===新时代国泰民安3、串对流水对例: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4、工对又叫严式例: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5、宽对是和工对相对而言的例: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6、回文对回文又称回环它有三种不同的写法:①上联倒转作下联法:“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②上下联顺逆同一法:“北陵奇景奇陵北;南塔新奇新塔南;”③上下联颠倒互换法:“禽鸣听耳悦;鲤跃视神怡;”可读为“怡神视跃鲤;悦耳听鸣禽;”四、对联的写作技巧一、遣词技巧1、比喻法例: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2、夸张法例: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3、衬托法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4、对比法例:心清水浊===山矮人高;5、反对法例: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6、自对法例:闲云野鹤翩翩去===万水千山得得来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颇工7、借对法例: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8、借代法例: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9、双关法例: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第二层意思是: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10、用数法例: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孤庙独宿一将军,单枪匹马===对河两岸二渔翁,并钓双沟二、用字技巧1、拆字法例: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2、合字法例: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钟3、复字法例:佳水佳山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4、叠字法例: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年年暮暮朝朝;5、同字异音法例: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6、同音字法例: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7、谐音法例: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8、漏字法例: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上联表示缺衣一,下联表示少食十,横批表示无东西;此外还有同傍法、拟声法、析数法、应首法、数字领法、交叉法、复韵法、虚字法、玻璃字对三、组句技巧1、回文法例: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1倒句回文例:结同心果===开并蒂花倒读即为:2倒章回文例: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倒读即为: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2、排比法这种方法多用于长联例:鹄比翼,花颦眉,柳拂裙,画意更兼诗意==林蕴幽,水凝碧,山环翠,东湖不让西湖3、顶针法例: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4、反复法例:佛言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5、嵌字法:分嵌中还可分为若干种;1整嵌:就是把名字整个嵌人联语中,并保持名字的整体性;例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2分嵌:将一个名字拆开,分别嵌入上下联的有关位置;6、反问法例:不经几番麻炼===怎成一段锋芒7、设问法例: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8、分总法1先总后分式;例:四声平、上、去、入===八字年、月、日、时;2先分后总式;例: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此外还有潜意法、歇后语法、婉曲法、层递法、无情法五、对联的禁忌1.忌同声落脚2.忌同声收尾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4.忌孤平或孤仄5.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6.忌同义相对※在对联创作中运用平仄规律,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不因词害义的前提下,上下联的句脚最后一个字,应尽量做到上仄下平;如:天赐灵湖,幅幅美景天铸就;地书华章,张张图画地生成彭贤伦题罗甸县烈士陵园长廊联;2长联中,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交替、相对;一般情况下,1—11字为短联,12—20字为中联,20—29字为长联,30—60字为中长联,60—100以上为特长联;3上下联相对的每个音节上停顿的字,以及相对的每一个分句停顿的字,平仄应当对立;如:生似高山仰日月;逝如流水汇江湖沙先贵题罗甸烈士陵园大门联;4对联上下联的句脚,原则是以“上仄下平”为好,但,如果因内容限定,不好做到的话,也可以不拘平仄,不能因词、因声而害义;5对联中有些特殊的字词对偶,可以不拘平仄,主要是同字相对、专用名词相对、文言虚词相对,用字技巧奇险的字相对可以不拘平仄正如红楼梦里林黛玉对香菱谈诗时所讲的“如果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立是使得的”;近日人潮沸腾;来日天翻地覆;其中“日”字相对,平仄相同,不讲究对立;※关于调平仄的三种格式①按音步调平仄:②按语意调平仄:③上联不论,下联工对:上联只管按意思说去,不拘平仄,下联要与之严格工对;六、对联的基本要素1、字数句数相等:上、下联用字数目及句子数目完全相等,是对联的首要要条件;上联如五言对五言、七言对七言等如罗方友题罗甸千岛湖联:一坝横空,天光云影平湖聚上联两句11言;万峰耸立,木色山辉深谷飘下联两句11言;桃花开喜色上联五言;柳浪荡情歌下联五言;2、词性相当:上下联句法结构的对应位置,用词的词类属性要一致;对联的对偶,对于词语的要求,是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在词性上必须一致,这是对联的精髓词性相当指的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等等,即同类词对同类词,所属范畴越小,对仗越算精工;如王晓毛题罗甸千岛湖:雾锁三龙湖,雾散鱼如天上客;云封千里路,云开鸟似水中仙;花外子规燕市冷↓↓↓↓↓名词方位词名词名词形容词↑↑↑↑↑柳边精卫浙江潮3、结构相应:指语法结构相称;所谓结构,即几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叫结构;水作青罗带↓↓↓主语谓语宾语主谓动宾↑↑↑山为碧玉簪4、节律相协:对联中语句的语流节拍,上下联要一致,即单音节对单音节,双音节对双音节,多音节对多音节;构成句子的词组和节奏,在“五言”诗中,一般句式为“二二一”或“二三”;在“七言诗”中,一般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三”;对联,因为字数多少灵活,篇幅不拘一格,故无固定格式;但上、下联句式必须一致,否则就造成“失拍”;对语的节奏是音和义的停顿规律,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两种;①语意节奏:如“党兴盛举;春润神州”为“二二节奏”;②声律节奏:一般以两个字为一节奏,又称音步,构成声律单位,以此论节奏;不雨山常润↓↓二三↑↑无云水自阴帆运浮云阔↓↓↓二二一↑↑↑江空得月多5、语意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对联,顾名思义,不仅要对偶,而且要相联;如果内容上缺乏有机的联系,即使上下联文字对偶再工整,也只能是毫不相干的两句话,不能组成有意义的对联;一般上联写景、下联抒情;上联轻,下联重;上联虚、下联实;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下面这一副上下联无关联,就不能称作对联:门前绿水流将去;屋里青山跳出来;6、平仄相对:联文用词缀句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位置的用字平仄要相反;对于单边两句及两句以上的复句联,每句句脚平仄按音步递换,句脚拼节形成“仄顶仄,平顶平”的格局;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平仄,古代汉语中平、上、去、入四声的简称;平仄相对的要求,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节奏分明,声调和谐,起伏跌宕,抑扬有致,形成一种音乐美;要使平仄运用得好,首先要了解“四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对四声的划分略有不同;旧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新四声:–′ˇ‵;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第三声、去第四声简言之,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四声为仄声新四声;判别声调平仄遵循“双轨制”,但旧四声、新四声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为旧四声,当仄声用;平仄声律是诗词对联可知律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平仄,就没有诗词对联;所以,创作时,一定要学会调平仄,这是基本功,不是可有可无的;。
春联词汇精选
![春联词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16cea85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f.png)
春联词汇精选
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用于春节期间贴在门上,寓意着吉祥、祝福和新的希望。
春联的词汇往往富含诗意和象征意义,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春联词汇,它们不仅富有传统韵味,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1. 年年有余:寓意着每年都有多余的粮食和财富,生活富足。
2. 岁岁平安:希望每年都能平安无事,身体健康。
3. 春风得意:比喻顺利如意,事业有成。
4. 喜气洋洋:形容充满欢乐和喜庆的气氛。
5. 吉祥如意:表达万事如意、吉祥平安的美好愿望。
6. 五福临门:五福指的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寓意着这五种福气都会降临到家中。
7. 金玉满堂:形容财富极多,家中富贵。
8. 步步高升:比喻职位、地位或技能等不断提高。
9. 四季平安:希望一年四季都能平平安安,无灾无害。
10. 福星高照:寓意着幸运之星常常照耀着自己,带来好运和幸福。
这些春联词汇不仅富有诗意,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春节期间,选择合适的春联词汇,不仅可以增添节日气氛,也能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楹联常用术语
![楹联常用术语](https://img.taocdn.com/s3/m/709785c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b.png)
楹联常用术语【上联】楹联的前半部,也叫上比、对公。
上联一般以仄声收尾,张贴于面对的右侧。
例如:四壁诗书画——尾字“画”是仄声,则为上联(上比、对公)。
【下联】楹联的后半部,也叫下比、对母。
上联一般以平声收尾,张贴于面对的左侧。
例如:三春桃李梅——尾字“梅”是平声,则为下联(下比、对母)【全联】整副楹联,包括上联和下联。
例如:四壁诗书画;三春桃李梅。
【言】即指“字”,以单边计算字数时称言。
每边5字者称五言,每边7字者称七言,依次类推。
一般短联、中联以单边字数计算。
但长联不以单边字数计算,而以总字数计算,不称“言”而称“字”。
如孙髯云南昆明大观楼,不称90言联,而称180长联。
钟云舫拟题四川江津临江城楼联称1612字长联。
例如:四壁诗书画;三春桃李梅。
——整体为五言联。
例如:蕉分新碧侵书架;茶带余香入砚池。
——整体为七言联。
(依次类推)【句脚】在多句组成的楹联中,前头每一短句的尾字叫句脚。
例如:三千里外客登楼,看钦天山色,玄武湖光,无限古今愁,残垒苍苍收旺气;五百年间谁是主?听萧寺钟声,疏林鸡唱,不胜兴废感,寒烟漠漠锁台城。
——其中蓝色字为“句脚”【联尾】上、下联的最末一个字。
上下联尾一般分别是仄平声,即上仄下平。
例如:作消夏闲人,皎月升时,破隔岸林烟,沽来桑落;(落,仄声)是纳凉天气,好风起处,吹过江山雨,飞上荷花。
(花,平声)——蓝色字为“句尾”【出句】别人先出的半联。
所出的是上联,也可能是下联,均称出句。
例如:(在网络上常见的)出句:一路桃花通酒肆[对月悲歌]——表示是网名是“对月悲歌”的人写的出句。
对句:三乡春景入诗囊[草香香] ——表示是网名是“草香香”的人写的出句。
【对句】与出句相反,是应对别人所出的半联。
别人出上联(仄收),则应以下联对之(平收);别人出下联(平收),则应以上联对之(仄收)。
【节奏】原指音乐中强弱。
高低、缓急变化组合成的细小段落。
在楹联中指音、义的停顿规律。
分声律节奏(也称声调节奏或音步)和语意节奏(也称意义单位)。
对联知识大全
![对联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b55923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e.png)
对联知识大全对联,又称对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由两句意思相对应、声韵相呼应的诗句组成的文学创作。
对联语言简洁明了,押韵翔实,形式多样,寓意深远,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下面是对联知识的大全。
一、对联的定义对联是由两个相对应意思的诗句组成的对子,常用于年画、楹联、黄梅戏等文艺形式,具有祝福、警策、抒情等多种作用。
二、对联的分类1. 国画对联:与国画搭配使用的对联,多用于写意画和花鸟画上。
2. 山水对联:与山水画搭配使用的对联,通常描绘山水之美。
3. 人物对联:与人物画搭配使用的对联,多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4. 楹联:一种常用于庙宇、宫殿、牌坊等建筑物上的对联。
5. 年画对联:拜年时用的对联,多为祝福之意。
6. 诗联:由两首诗的上半句和下半句组成的对联。
三、对联的要求与技巧1. 对仗:对联两句之间要有对仗关系,包括平仄、声调、声母韵母等。
2. 合乎意境:对联的意境相对应,要体现出主题的内容和情感。
3. 字数对称:对联的字数要保持对称,不可多一字或少一字。
4. 内容鲜明:对联的内容要表达明确,不可模糊不清。
5. 押韵规范:对联的韵脚要规范,要求字音谐和。
四、对联的价值与作用1. 艺术价值:对联是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才华和审美水平。
2. 文化传承: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3. 教育指导:对联常常用于警策和教育引导,能够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价值观。
4. 智力训练:对联的创作需要结合语言的音韵和意义,对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著名对联家1.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对联创作造诣高,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2. 邵雍:南宋理学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对联家,对联造诣深厚,作品流传至今。
3. 梅辉祥:晚清著名对联家,对联创作出了许多作品,追求艺术和品质的高度统一。
对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
大门对联文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大门对联文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eca784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3.png)
大门对联文案1.瑞气迎门,吉祥入户2.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3.金玉满堂,福禄双全4.心想事成,福禄鸿运5.天津万象,福满门庭6.喜气洋洋,福禄齐天7.五福临门,财运亨通8.大展宏图,兴旺发达9.招财进宝,幸福无边10.生意兴隆,大展鸿图11.青春常驻,幸福长存12.喜迎新春,吉祥如意13.和睦相处,家庭幸福14.心想事成,万事如意15.快乐幸福,喜上加喜16.事业蒸蒸日上,财源广进17.幸福安康,吉祥如意18.福寿双全,幸福长久19.前程似锦,财源广进20.家和万事兴,福禄如意21.欢迎光临山青水秀共一庭22.翰墨流香迎骏马彩旗飞舞庆丰收23.德艺双馨财源广进24.兰亭雅集福气连连25.喜得天赐双喜临门26.万事如意福满乾坤27.百花齐放吉祥如意28.春暖花开合家欢乐29.鸿图大展瑞气盈门30.荣耀归来富贵万年31.心意已达吉星高照32.祥云瑞雪家和万事兴33.辞旧迎新幸福一生34.亲情厚重友谊长存35.京华烟云家道兴隆36.事事如意福禄寿星37.远离尘嚣享受天伦38.日子融融祝福长久39.龙腾虎跃吉庆多福40.开门大吉幸福无边4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42.阴阳交汇处,幸福常相伴43.历经沧海改,今朝载梦归44.人生路漫漫,只争朝夕进45.人来人往,世事如烟46.山高水远,意气风发47.青山绿水,生活有态度48.富贵荣华,人生一场戏49.春暖花开,喜事连连50.夜幕降临,家门心安51.家是最温暖的港湾52.高山流水,创造奇迹53.星河滚烫,世间最美54.风华正茂,事业如日中天55.好男儿志在四方56.山河无恙,安居乐业57.勇往直前,征服世界58.锦绣前程,蓝图无限59.身家百倍,幸福无忧60.快乐从大门迎面而来61.光耀门庭,迎接好运62.金玉良缘,共度幸福63.家和万事兴,福禄双全64.福寿康宁,财源广进65.喜事连连,幸福无边66.阖家欢乐,幸福到永远67.门庭红火,吉祥如意68.笑口常开,平安顺利69.和谐温馨,美满幸福70.家门红日,吉星高照71.瑞气盈门,好运连连72.喜气洋洋,福满门庭73.迎财进宝,财源滚滚74.喜气迎新,瑞春盈门75.门楣喜悦,福星高照76.吉庆有余,财运亨通77.喜庆之门,财源滚滚78.吉祥如意,好运连连79.满堂喜气,万事如意80.门庭吉祥,岁岁平安81.春风引松柏,夏雨涵花果82.秋月照稻禾,冬雪护瑞雪83.阳春白雪,青山绿水84.大地河山,繁花似锦85.迎宾客于此门,众里寻他千百度86.庭院深深,禅房幽幽87.松柏挺拔迎春,牡丹含笑迎客88.海阔天空,山高水长89.东山再起,开门纳宾朋90.江山如画,门庭若市91.东风送暖,春日花开92.一尺一寸,高山大海93.绿竹初生,白杨再现94.门庭若市,古色古香95.青山绿水,田园风光96.远山如黛,长江依旧97.日月星辰,山川河流98.光阴荏苒,岁月如梭99.君临天下,四海升平100.瑞雪兆丰年,紫气东来101.华夏风景尽收眼底,客来何事不寻常。
对联常用术语90个简明扼要收藏了学习吧
![对联常用术语90个简明扼要收藏了学习吧](https://img.taocdn.com/s3/m/8189c63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3.png)
对联常用术语90个简明扼要收藏了学习吧一、对联的定义和起源1.对联的概念:对联,是指由两句对仗工整、意义相关、字数相等的诗句组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2.对联的起源:对联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
二、对联的基本要素1.上联:对联的第一句,通常以五言或七言为主。
2.下联:对联的第二句,要与上联对仗工整,意义相关。
3.对仗:对联中上下联的韵律、字数、意义等方面的对应关系。
4.左联:对联中在左边的句子,通常以五言或七言为主。
5.右联:对联中在右边的句子,要与左联对仗工整,意义相关。
三、对联的分类1.韵脚对联:上下联的韵脚相同或相似,如平仄平仄、仄平平仄等。
2.对仗对联:上下联在字数、音节和意义上对应关系紧密,如形容词与名词、动宾关系等。
3.对偶对联:上下联在意义上相对而成,如正反对偶、因果对偶等。
4.反衬对联:上下联在意义上相对照应,形成鲜明对比。
四、对联的技巧和要求1.对仗技巧:要求上下联在音韵、字义上相对应,避免重复或冗余。
2.韵律要求:对联要求节奏感强,韵律和谐,不出现断句或拗口的情况。
3.意义相关:上下联要有一定的联系,可以表达相同的主题或相对照应的意思。
4.简洁明了:对联要求言简意赅,字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过于冗长。
五、对联的应用领域1.节日对联: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人们常常用对联来装饰门框,以表达祝福和喜庆之意。
2.婚庆对联:在结婚典礼上,对联也是不可或缺的装饰品,用来祝福新人幸福美满。
3.商业对联:在商业场合,对联也常被用来作为广告宣传或店铺门面的装饰。
4.文化交流:对联也是中国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对联的传播,可以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六、对联的经典范例1.“春风送暖入屠苏,绿水青山醉芳草。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画栋雕甍,只见楼阁;银河倒挂,应须烟雨。
”七、对联的学习方法和技巧1.多读经典对联:通过阅读经典对联,可以提高自己对对仗和意义相关的理解。
对联知识点归纳总结
![对联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c784e2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e.png)
对联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对联定义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
对联又称对子,它是由两句相对的对仗诗组成,上下句的韵脚相对应,具有一定音韵,富有表现力和韵律美。
对联的写作讲究对仗分工和艺术表达,常以平仄对、内容互见、左右呼应为标准。
对联的创作形式和题材多种多样,可以用以祈祷、庆贺、劝诫、讽刺等,是文学艺术的一种丰富表现形式。
二、对联的种类1. 平水对平水对是对联的一种形式,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对呼应,尽量达到平行、和谐、对应的效果。
对联写作时要求上下联的内容相关性强,要求较高的审美标准。
2. 穿径对穿径对是对联的一种形式,指上下两句的对仗关系穿透得比较深远,富有内涵和抽象意义。
穿径对是对联中的一种高深的表现形式,要求对作者的文字功底和审美要求都较高。
3. 化刺对化刺对是对联的一种形式,指上下两句对仗时具有比较强烈的讽刺和警示意义。
化刺对创作时要求辛辣刻薄、辞藻直截、寓意深刻,具有一定的文学品位和趣味性。
如:天上麒麟过,海中龙神游。
春风送暖日,花开处处香。
三、对联的创作技巧1. 题材广泛对联的题材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节庆祝福、纪念纪念、设施提醒、宣传鼓舞等领域。
对联的创作可以围绕风景、人物、节日、社会现实等方面展开。
2. 语言精炼对联的创作要求用词精炼,表达准确且有力度,避免冗词赘章和含糊不清。
对联中的用语要求贴切、典雅、具有文学品味和审美价值。
3. 内容表达对联的创作要求内容丰富、意境抽象、表达深刻。
上下联的内容要求相关性强,要能达到上下呼应的效果。
同时,对联的写作要抓住时代特点,反映社会现实,对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进行塑造。
4. 音韵优美对联的写作要求音韵优美,对仗平稳,上下联的韵脚相对应,能产生一定的美感和节奏感。
对联的写作中还要求注意语音、韵律和声调的搭配,让读者在朗诵中产生一定的享受。
四、对联的欣赏价值对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它富有表现力、韵律美和寓意深刻。
对联的欣赏不仅能够欣赏到文字的艺术之美,还能够深刻理解中国的文学、历史与文化。
〖楹联知识〗对联基础语法知识
![〖楹联知识〗对联基础语法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f01a80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0.png)
〖楹联知识〗对联基础语法知识一、词类、词性和词类活用词类——词的语法分类。
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意义比较具体的词。
现代汉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现代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词性——划分词类的根据(词的特点)。
在不作精确界定的非学术研究场合中,词类、词性可看作一个概念。
汉语绝大多数单字就是一个词。
例:一心同步青云路万众齐描大地春|||||||数名副动形名名汉语有不少词具有多种词性(称为“兼类”),如“红花”的“红”是形容词,“分红”的“红(红利)”是名词。
有时根据上下文语义不同而多解,如“红眼”的“红”通常理解为形容词,但在“动不动就红眼”中“红”又是动词。
在诗词对联中,词类活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词类活用不是词的兼类。
活用是指原属于甲类的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乙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作动词面山而居——“面”作“面对”讲。
二月草已芽——“芽”意思为“发芽”2.名词作形容词岁去江山不老年来松柏长春“春”,名词,这里形容松柏的繁茂青葱,作形容词用,与上联形容词“老”相对。
3.形容词作动词物阜民康,风薰南面;鸢飞鱼跃,日丽中天。
(岳阳金鹗公园南大门联)“丽”意为灿烂地照射着,作动词用。
形容词作动词用,尚有“使动”、“意动”两种情况。
前者是“使它怎样”,如“匠人斫大木而小之”,匠人使木头变小。
后者是“感到它怎样”,如“登泰山而小天下”,感到天下小。
松声竹韵清琴榻;云气岚光润笔床。
(康熙帝题苏州行宫联)上联说,四围传来松声竹韵,使人感到琴榻分外清凉、清雅:“清”是意动用法。
下联说,因云气岚光近在咫尺,令人感到笔床也是湿润的:“润”仍是意动用法。
4.形容词作名词邻碧上层楼,疏帘卷雨,曲槛临风,乐与良朋数晨夕;送青仰灵岫,幽涧闻莺,闲亭放鹤,莫教佳日负春秋。
楹联中的术语名词解释
![楹联中的术语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f77366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f.png)
楹联中的术语名词解释对联术语名词解释:1、粘韵:粘,粘连的意思。
在诗词联律中,上句与下句在对应位置上的字应该声律相反,假如对句的声律与出句的声律相同,即是粘韵,粘韵是联律的大忌。
例如:大海===峻岭、大海===昊宇大海(仄仄)===峻岭(仄仄)、昊宇(仄仄),虽然对句的词性一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然而,字句的声律没有辨别清楚,本应“平仄相对”,可是由于不慎,以平对平、以仄对仄了,这就叫“粘韵”。
“粘韵”是不允许的。
尤其是在“偶数”位置上的字,联律之大忌,必须要杜绝。
如何避免粘韵:避免粘韵的最好的办法:不要犯懒!自己一时半会儿还掌握不了这么多的平仄声律,尤其是“入声字”更不容易记住,怎么办?不要忘记了使用“声律查询表”。
对句、写诗或是填词的时候,对于一些是属于平声还是属于仄声的字拿捏不准的时候,可以使用检测工具。
这个检测工具叫做《诗词、对联平仄韵目查询表》。
《诗词、对联平仄韵目查询表》的网址:/pz/pz.asp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①、打开《诗词、对联平仄韵目查询表》的网址;②、将自己所拟写的诗句或是对联复制在《诗词、对联平仄韵目查询表》的“空白栏内”,点击“提交”;③、所拟写的诗、词、对联的每个字均会被标注正确的平仄声律;④、按照诗词声律的平仄标准对照标注正确的平仄声律进行检查,对不符合《平仄声律》的个别字进行更换即可。
⑤、在《诗词、对联平仄韵目查询表》查询结果时,会有个别字的标注显示为:“通”;那么这个字的声律就是可平可仄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多音字”。
莲翁写上几句口诀,便于大家记忆:七绝《平仄声律》诗词韵律不能差,记忆模糊网上查。
平仄失调当换字,几经炼字定无瑕。
2、失对:在联律中,上句与下句对应位置上的字,应该词性一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还有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中规定的允许“从宽”相对的范围。
(参见:《联律通则》第三章的内容)。
对联知识大全
![对联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c9fe1b4f111f18583d05aaf.png)
对联知识大全一、什么叫对联:对联又名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辞典》释),来源于律诗的四联八句。
二、对联的形式对联有联语和对句之分。
○对句没有特别的形式要求,主要是口头进行,诉之于听觉,倘记录于书面,则按联语形式但决不带横额。
○联语必须写出来张贴或悬挂;有些还必须配上横额。
联语可以用任何书体来书写。
上联:第一句,叫出句,也叫出联,如门第春常在下联:第二句,叫对(应)句或应联,如人家庆有余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
如福星高照其贴法有三:甲式(传统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
乙式(常用):上联在基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
丙式(不常见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顺序却是从左至右。
对联的形式,按时间和场合分: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对联;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对联,多缕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具有永久性;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装饰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两侧、书房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古迹的壁柱上;4.喜联:用于祝贺婚娶、建新屋、迁居;如婚联:巧借花容添月色欣逢秋夜作春宵5.寿联:他人过生日,送对联祝寿;如:福如东海阔寿比南山高6.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三、对联的对法: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关系看,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福如东海浮舟沧海两个黄鹂鸣翠柳春蚕到死丝方尽寿比南山立马昆仑一行白鹭上青天蜡炬成灰泪始干2.反对:顾名思义,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九种常见对仗
![九种常见对仗](https://img.taocdn.com/s3/m/dbff7df8be23482fb4da4ccc.png)
九种常见对仗:1、工对:同一类门词语相互对偶叫工对。
古汉语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便是工对,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
有些虽不是同小类但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花鸟、诗酒等也算工对。
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和云既是名词,有是天文类词。
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和夜是名词中的时令词对时令词。
2.邻对:邻近事类词语相对叫邻对。
大约可分二十类:时令与天文;天文与地理;地理与宫室;宫室与器物;器物与衣饰;器物与文具;衣饰与饮食;文具与文学;草木花果与鸟兽鱼虫;形体与人事;人伦与代名;疑问代词与“自”、“相”等字和副词;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人名与地名;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连绵;反义与连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与助词。
3、宽对:不能严格区分词语类别,只按词性相同的要求构成对仗叫宽对。
半对半不对也属于宽对。
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中“匈奴”与“魏绛”是名词相对;“犹”与“复”是副词相对;但“未灭”与“从戎”便不对了,这联就是半对半不对,属于宽对。
如:元稹《早归》“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
”马、雨、水和花、露和衣。
名词对名词,可称宽对。
4、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思,诗人用的是甲意,但同时借用它的乙意来与另一词对仗,这叫借对。
如“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意,但诗人却借着“桃李”的“李”与“茅”字作对仗。
有时候不是借意而是借音。
如“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借“皇”为“黄”与“白”相对,这也是借对。
“樽开柏叶酒,灯发九枝花”,借“柏”为“百”与“九”以数目词相对。
还有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寻常是平常的意思,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故借来对数目。
还有一种借音,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
”沧为苍与蓝相对。
5、流水对:对仗的一联一般是平行的各有其独立性的两句。
但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为两句说,每句都没有独立性,出句和对句合起来才是一个整体。
对联知识
![对联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f3f670c581b6bd97f19eade.png)
对联知识【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
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
上联一般以仄声字结尾(亦有极少用平声字者)。
其张贴、悬挂、镌刻的位置,应在读者面对方向的右侧。
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
【出句】先出而令人后对的句子,多用于应对。
一般指上联,但根据收尾字平仄声判断,有的则为“下联”,如出句“三光日月星”(平声尾,应是下联)。
【出对】先出的半副对联。
为应对中的用语,多为上联,个别时为下联。
清·陆以《冷庐杂识·卷四·对对难》:“吾郡有师弟同赴省试,至武林关,天晚关闭,师出对曰:‘开关迟,关关早,阻过客过关。
'弟应声曰:‘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对公】即上联。
林芳胜等《古今对联荟萃》:“上联……还有人称作‘对公'……”。
参见上联条。
【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
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
下联一般以平声字结尾(亦有极少用仄声字者)。
其张贴、悬挂、镌刻的位置,应在读者面对方向的左侧。
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
【对对】①后对的半副对联。
为应对中常用语。
多为下联,个别时为上联。
②对成句子之意,前一“对”字为动词,组成动宾结构的词语。
《对类引端》:“对对者,整对出比之字与意也。
出比三字五字,则以三字五字对之,出比七字以至十余字,则以七字十余字对之,如门之一对,履之一对,袜之一对。
务使长短相齐、广狭相等,不容有铢黍之讹,故谓之对对。
”【全联】犹言“上下联”。
吕云彪《楹联作法》:“全联之平仄,须处处调和顺达。
”【半联】半副对联,指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
产生半联的原因,一是历史久远,其中的半副联实物下落不明,而又不见原文记载;二是有影响的绝对,尚未征得好的结果。
近代著名半联较多,如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阴谋的“本庄满清平,打出二张一万。
”【单联】①即半联(上联,或下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义【附录诗钟二十六格】对联的九十个常用术语释义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
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
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
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
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
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
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
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
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
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
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
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9、【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
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10、【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
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
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
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
11、【上联】对联的前半部分。
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
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
12、【下联】对联的后半部分。
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
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
13、【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对联。
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
因此,横批应当与主题内容相关,应当尤其精炼(实践中多以四字为格),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
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
横批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当是画蛇添足。
“横批”之“虚额”: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的横额,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中的“有凤来仪”、“杏帘在望”;“横批”之“实额”:直书该处地名、店名的横额,如“黄鹤楼”、“同仁堂”。
14、【对联的书写与张贴】对联(上下联)的书写格式,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在实用中一般是竖写。
竖写时,如果分成数行,则应注意上联要由右而左书写,下联要由左而右书写。
上端要平齐,下端最内行(即最末行)应较短。
使全联成为繁体的“門”字形。
而在在张贴、悬挂、雕刻对联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此时左右,应以面对对联所贴处来确定)。
15、【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四至九字的联语。
16、【中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在九至二十之间的联语。
17、【长联】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各达二十字或以上的联语。
18、【句脚】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之为句脚,在单句联中,句脚即是联脚。
19、【联脚】整幅联的尾字称这为联脚。
20、【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五代时,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有确凿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春联。
明代时,“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
例:春回大地,福满人间。
21、【通用联】适用于较大的范围的对联,叫通用联。
如: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此类励志联应用范围较广。
22、【专用联】仅用于某一方面或某一特定对象的对联。
如: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
此联仅适用于酒馆。
23、【网络对联】就是以传统对联知识为依托,以现代虚拟网络工具为交流手段的对联。
〖应对部分〗24、【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
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
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
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
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
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对联的对仗有许多种,宽对为主基调,工对为追求目标。
25、【字数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26、【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27、【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等。
主谓:面熟;并列:声音;偏正:铁路;动宾:司令;述补:鼓足。
28、【节奏相应】对联语句中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如:风和/日丽;人杰/地灵。
29、【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联意)应当关联,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幅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比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此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30、【工对】又称严对,是严格、工整的对仗。
工对的对仗要求七要素: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文字相异。
在一副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多数的概念是75%,即7个字至少有5个是工的,就是工对;7个字都是工的,叫全工对),就是工对。
工对是对联的最高境界,它可以产生一种整齐和谐的美。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1、【宽对】是与工对相对而言,就是对仗上放宽要求,基本合乎格律,句式结构基本一致,平仄大体相对,词性大致相当即可,但内容仍然相关。
宽对,往往只需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就可以了。
古今楹联作品,以宽对为主,因为刻意求工,往往因词害意,步入形式主义。
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32、【自对】就是当句对,又叫“边对”,即于一句中自成对偶。
如:甘霖成瑞雪;百岭见千娇。
33、【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语的甲义的同时,又借它的乙义来与另一个词语相对。
如: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下联中“东西”主是在用其表“物件”的意思的同时,借其表方位意思来与上联的“南北”相对。
34、【失对】上下联全体或部分完全不符合对仗规则的,即为“失对”。
全联完全失对者,自然不算是对联,而部分失对者,则称之为“病联”。
古今联坛,“失对”与“病联”可以说比比皆是,甚至在一些名家名联中也并不罕见。
如佚名题乌江项王祠联:“司马迁本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杜师雄真豪士,临祠大哭,至今草木有余悲”。
联中“本纪一篇”与“临祠大哭”,全不对仗,是典型的“失对”。
35、【正对】亦称同类对,指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正对,上下联是写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虽然内容相近相似,但不是上下联同义或基本同义。
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6、【反对】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的对仗,它们从相反的角度去阐述一个主题,两相对照,对比鲜明,相反相成。
如:满招损,谦受益。
37、【串对】也叫流水对,是对联中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表达的对仗,出句对句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出句与对句在语法上一脉相承,互相不能脱离,更不能颠倒,犹如顺流而下。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8、【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的一种文字游戏。
指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
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无情对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逐字相对;二是上下必须具备极强的歧义效果,以能让人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为标准;三是大量采用借对法。
39、【作联基本法则】概括为“工、稳、贴、切、新、奇”六字。
40、【工】即结构和对仗工整。
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谐,句式相仿。
工整,是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工,还有“精巧凝练”的意思。
以有限的数字,表达无穷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达到精巧和凝练。
41、【稳】即要求上下联强弱相当,结构稳定。
其一要“形稳”。
选择句式时,多将短句置于前,长句置于后。
比如,十言联中,四六句式为主;十一言联中,四七句式为主;十二言联中,五七句式为主;十八言联,六五七句式为主。
其二要“音稳”。
“上仄下平”的尾字,其目的是造成平稳的音韵效果。
仄是“不平”,倘若全联以仄字收,就不能平稳。
其三要“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