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1至4章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交往意义
某学校研究生导师第一次上课提出学生在校的
任务为3S:Study\Sleep\Social。
交往=机会。
①人类离不开交往。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
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
的专业知识,还有85%取决于他的人际环境。
案例1:1978年考上科大11岁的谢彦波,18岁跟
社来自百度文库学概论
导
学
一、课程性质:省管课,4学分。 二、学习安排:
教材; 《导学》; 面授(3次); 网上作业(20%)。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社会
什么是社会学
一、什么是社会
社会一词源于中国。中国古书中的“社”是指
用来祭神的一块地方,“会”就是集会。“社 会”则是指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在 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
良好人际关系障碍:①以自己为中心②猜疑心
理和操纵对方的愿望③自卑感和过分依赖对方
案例:2014年斯坦福26岁亚裔女博士欧阳香玉
因交不到男友毒杀同学(见课程平台)。
人际关系会影响人的行为,新因素介入也会影
响双方关系。基本法则就是人际关系双方及他 们对另外事情的态度总体上应是平衡。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 的行为起主导作用。
㈤需要层次论解释了人的需要变化规律及积极
性产生的原因,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
第三章
社会交往
一、社会交往的意义 二、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一、社会交往的意义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
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活动。如朋友谈心。
理反应。社会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具
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社会需要是在生理、心理和外在环境结合下通
过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⑴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
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 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
⑵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二、社会化的可能性——生物基础
(一)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二)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16年以上) (三)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条件反射学说) (四)人有语言的能力
三、社会化的内容
传授生活技能。 教导社会规范。 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三观的形
成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密切相关。
提供角色人选。人的社会化最终目的是向社会
但性格孤僻,情商低,不与人交往,无亲友关 怀,失业,缺钱的他无奈偷车„ 智商决定一个人走多高,情商决定走多远。
•
②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个人通过交往习
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
美国库利引入了镜中自我概念:以他人为镜。 自我判断及评价与别人的评判越接近,说明一
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
一、社会化的涵义及必要性 二、社会化的可能性——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三、社会化的内容与过程 四、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一、人的社会化的涵义
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 体,经过不断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培养和 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 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是人的需要与环境相互促进、相互 发展变化的过程。内化是社会化过程的关键。
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
不断增长的劳动和生活需要,结成不同社会关 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二、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1838年,法国的孔德出
版《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提出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 社会关系和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展规律 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学创始人是康有为(南海丹灶)。1891年,康
状态。②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 代其位置。
㈢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
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㈣五种需要的关系:一是低级向高级发展。二
是低需要得到满足后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三 是高需要更持久。四是可同时满足几种需要。 五是顺序可颠倒或超越。
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
周光召读博,后去普林斯顿大学跟安德森读博。
当年寄望获诺奖却没获博士,原因是不会处理
和导师的关系。
案例二:2015年3月新闻报道【名校博士生沦为
偷车贼 精通多国语言】。
•
51岁的姚某屡盗电动车被抓,身份却让人大感 意外:南大博士毕业,精通英、日、德、韩多 国语言,正自学阿拉伯语,曾任大学讲师„
•
③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如留学生。 ④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交往形
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共同交往推动社 会发展。
二、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称人际交往,形成的关系称
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具有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的特点。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①双方需求的互补性。
②态度的类似性。③双方距离的远近。④交往 的频率。
⑶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结合,相辅相成,
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二、社会需要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基础上,认为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①该理论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 ②该理论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人性与动物性,
认为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③马克思把人类需要放到历史进程中去考察,
认为人类生产活动是从生存资料进步到享受资 料再到发展资料的生产过程。
马斯洛(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的需要 层次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需要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
㈠1943年《人类动机的理论》提出,是从人的 ㈡该理论强调:①人的需要极少达到完全满足
有为在广州自办长兴学舍就开设了“群学”(组织、
教育群众之学)课程。严复于1903年翻译斯宾塞的社 会学就叫《群学肄言》。
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
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社会需要的理论
一、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社会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
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
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
四、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
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观念、态 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 特征的总和。
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①个性的形成有其
生理、心理基础。(狼爸萧百佑之方法?)②个 性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关系的制约。人的个性是 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的。
某学校研究生导师第一次上课提出学生在校的
任务为3S:Study\Sleep\Social。
交往=机会。
①人类离不开交往。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
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
的专业知识,还有85%取决于他的人际环境。
案例1:1978年考上科大11岁的谢彦波,18岁跟
社来自百度文库学概论
导
学
一、课程性质:省管课,4学分。 二、学习安排:
教材; 《导学》; 面授(3次); 网上作业(20%)。
第一章
绪
论
什么是社会
什么是社会学
一、什么是社会
社会一词源于中国。中国古书中的“社”是指
用来祭神的一块地方,“会”就是集会。“社 会”则是指许多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聚集在 一个地方进行某种活动。
良好人际关系障碍:①以自己为中心②猜疑心
理和操纵对方的愿望③自卑感和过分依赖对方
案例:2014年斯坦福26岁亚裔女博士欧阳香玉
因交不到男友毒杀同学(见课程平台)。
人际关系会影响人的行为,新因素介入也会影
响双方关系。基本法则就是人际关系双方及他 们对另外事情的态度总体上应是平衡。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 的行为起主导作用。
㈤需要层次论解释了人的需要变化规律及积极
性产生的原因,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
第三章
社会交往
一、社会交往的意义 二、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一、社会交往的意义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
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的活动。如朋友谈心。
理反应。社会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具
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社会需要是在生理、心理和外在环境结合下通
过实践活动而产生的。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⑴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
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 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
⑵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二、社会化的可能性——生物基础
(一)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二)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16年以上) (三)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条件反射学说) (四)人有语言的能力
三、社会化的内容
传授生活技能。 教导社会规范。 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三观的形
成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密切相关。
提供角色人选。人的社会化最终目的是向社会
但性格孤僻,情商低,不与人交往,无亲友关 怀,失业,缺钱的他无奈偷车„ 智商决定一个人走多高,情商决定走多远。
•
②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个人通过交往习
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
美国库利引入了镜中自我概念:以他人为镜。 自我判断及评价与别人的评判越接近,说明一
个人的自我意识越强。
一、社会化的涵义及必要性 二、社会化的可能性——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三、社会化的内容与过程 四、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一、人的社会化的涵义
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 体,经过不断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培养和 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 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
人的社会化是人的需要与环境相互促进、相互 发展变化的过程。内化是社会化过程的关键。
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
不断增长的劳动和生活需要,结成不同社会关 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二、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1838年,法国的孔德出
版《实证哲学教程》,第一次提出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 社会关系和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展规律 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学创始人是康有为(南海丹灶)。1891年,康
状态。②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 代其位置。
㈢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
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㈣五种需要的关系:一是低级向高级发展。二
是低需要得到满足后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三 是高需要更持久。四是可同时满足几种需要。 五是顺序可颠倒或超越。
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
周光召读博,后去普林斯顿大学跟安德森读博。
当年寄望获诺奖却没获博士,原因是不会处理
和导师的关系。
案例二:2015年3月新闻报道【名校博士生沦为
偷车贼 精通多国语言】。
•
51岁的姚某屡盗电动车被抓,身份却让人大感 意外:南大博士毕业,精通英、日、德、韩多 国语言,正自学阿拉伯语,曾任大学讲师„
•
③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如留学生。 ④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交往形
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共同交往推动社 会发展。
二、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称人际交往,形成的关系称
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具有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的特点。
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①双方需求的互补性。
②态度的类似性。③双方距离的远近。④交往 的频率。
⑶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结合,相辅相成,
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二、社会需要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基础上,认为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①该理论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 ②该理论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人性与动物性,
认为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③马克思把人类需要放到历史进程中去考察,
认为人类生产活动是从生存资料进步到享受资 料再到发展资料的生产过程。
马斯洛(1908-1970,美国心理学家)的需要 层次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需要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
㈠1943年《人类动机的理论》提出,是从人的 ㈡该理论强调:①人的需要极少达到完全满足
有为在广州自办长兴学舍就开设了“群学”(组织、
教育群众之学)课程。严复于1903年翻译斯宾塞的社 会学就叫《群学肄言》。
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
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社会需要的理论
一、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社会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
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
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
四、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
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的观念、态 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 特征的总和。
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①个性的形成有其
生理、心理基础。(狼爸萧百佑之方法?)②个 性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关系的制约。人的个性是 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