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上海中药行业定制膏方加工实施细则(2013版)

(完整版)上海中药行业定制膏方加工实施细则(2013版)
(完整版)上海中药行业定制膏方加工实施细则(2013版)

上海中药行业定制膏方加工实施细则(2013版)

根据《上海市中药行业定制膏方加工管理规范》(以下称《规范》)要求,规范和提高定制膏方加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制作工艺和膏方(亦称膏滋)质量,保障市民服用膏方安全,特制定以下实施细则。

第一条根据膏方加工工艺流程原则,定制膏方加工单位应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各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并组织膏方加工人员学习,熟知本岗位操作规程。

第二条膏方加工场所要求

(一)定制膏方加工场所的周边无废气、废水、废渣、垃圾等污染源;无污染排放单位,如化工厂、电厂等。

(二)定制膏方加工场所的墙壁、灶台、顶壁、地面应平整,易于清洁、不易脱落,无污迹、霉迹。

(三)定制膏方加工场地的面积和空间应与加工制作的规模相适应,能防止差错和交叉污染。

(四)定制膏方加工场地应加装纱门、纱窗、门帘等防止昆虫及其它动物侵入的设施,及配备其他灭除昆虫的设备。

(五)定制膏方加工场地应配备除湿、降温、排气、消毒灭菌和安全防火设备和设施。

第三条饮片储藏区和配方区管理要求

(一)饮片储存及配方室内应阴凉干燥,通风良好。

(二)贵重细料应专辟储藏室,并具有防盗设施。

第四条浸药区管理要求

(一)应有明显的标识。

(二)该区域内应能摆放与膏方加工(煎煮和浓缩)能力相匹配的浸泡桶,并留有合适的通道,便于操作。

(三)排水沟渠设置合理,卫生,不易积水,易于清场。

(四)备有冷热水,便于浸泡和清洗。

第五条煎药(提取)、浓缩、收膏区管理要求

(一)布局合理,便于操作。

(二)排水沟渠设置合理,卫生,不易积水,易于清场。

(三)备有冷热水,便于加水和清洗。

第六条凉膏间管理要求

(一)凉膏间为膏滋冷却场所,其地面和货架应保持相对洁净;人员通道除密闭度较好的门外,应加装防止昆虫侵入的纱门、帘或其他设施。

(二)凉膏间内应配有空调或加装除湿机、紫外灭菌灯和温湿度计。每年膏方加工开炉前,应清洗空调和除湿机风口及冷凝器叶片,清除积淀其中的灰尘、细菌和霉菌等。

(三)建议凉膏间安装供膏滋传入的传递窗,特别是加工规模较大的单位,以可减少人员进出凉膏间次数,提高凉膏间的洁净度。

第七条膏方加工设备要求

(一)与药液接触的设备、容器具包括浸药和药液冷却沉淀用桶、煎药和浓缩锅、筛网等应由优质耐腐蚀、不与药汁起反应、不释放有害物质的材料制成,禁止使用铝制品,忌用铁锅、普通塑料容器和用具。

(二)用于浸药和药液冷却沉淀的容器宜选用不锈钢、铜等材质。

(三)煎药和浓缩锅宜选紫铜、不锈钢锅或不锈钢蒸汽加热隔套锅等。

(四)搅拌用具可选择竹、木片材料,大小、长短与容器相适应。

(五)筛网材质应为不锈钢。

(六)分装机应能均匀分装膏滋。

第八条成品容器管理要求

(一)罐、瓶、盒等容器在盛装成品膏滋前应洗净、烘干、消毒后备用。

(二)直接接触膏滋塑料袋的材料应符合国食品、药品级塑料包材的标准。

第九条标签管理要求

(一)标签上应注明服用者姓名、加工编号、加工日期、服用和储存方法、注意事项等信息。

(二)膏方外包装上应注明加工单位、地址及电话,便于用户咨询和信息反馈。

第十条饮片、辅料及细料管理要求

定制膏方所用饮片、辅料及细料应向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采购,并符合药品、食品等相关标准。加工单位应保存完整的采购资料和使用记录。

第十一条膏方加工制作前段工作管理要求

(一)膏方加工前应做好审方、核价、登记、配方和校对等工作。

(二)审方:审方员对存在配伍禁忌或/和超剂量的处方应拒绝调配,必要时需经原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

(三)核价和登记:处方应经核价员核价,填写加工单,登记顾客姓名、地址或联系电话,约定取货(或送货)日期等。计价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物价管理规定,不得超标准收费。

(四)配方:配方员应严格按照处方进行调配,发现有配伍禁忌或超剂量的处方应拒绝调配,退回审方人员重新审核。贵、细药料应凭单另配。贵、细料配料单应有贵细料品名、生产企业、生产批号、数量、价格等信息。

(五)校对:配料完毕后由校对员进行校对复核并签名,校对后将处方、加工单随配制的药料转移至加工制作场地,质量员应到场监督药料转移过程。

第十二条膏方加工制作管理要求

(一)加工单位不得承接个人外配饮片代加工膏方业务。

(二)操作人员进入煎膏场所,必须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口罩,并做好自身的清洁卫生工作。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佩戴金属飾品。

(三)核对和排单:领班员在接受处方、加工单及药料后应核对加工原料,加工单上的姓名是否与处方姓名相符,核对校对员的签名后,然后进行加工排单。膏方加工应根据加工单编号及约定取货(或送货)日期先后妥善安排,做好记录,保证按约定时间交货。

(四)浸泡:药料应用6—8倍量清水将药料完全浸没浸泡(供煎头汁药用)。常压煎汁(用传统铜锅等方法)浸泡时间≥8小时;使用加压煎汁(用煎药机等方法)浸泡时间≥12小时。

(五)辅料、胶料处理:对处方要求使用的辅料、胶料等,用黄酒或合适的溶媒浸泡、搅拌至充分烊化后,用80-100目筛网过滤后备用。

(六)煎药:药料应煎煮两次(汁)。使用常压煎汁(用传统铜锅等敞口煎煮),头汁煎煮时间≥1小时,二汁加6倍量的水,煎煮时间≥0.5小时(以上时间是指煎煮水沸后开始计时),最后压榨取汁;使用加压煎汁(用煎药机等),煎煮时间为头汁煎煮≥1小时,二汁加6倍量的水煎煮≥0.5小时,煎煮时必须保证加水量到位。对药量大的处方,依据煎药机的容量大小分次煎煮。

(七)贵、细药料:投料前应双人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由双人投料,并按照处方要求分别处理〔或打细粉后混入膏滋中,或单独用小锅煎煮等〕。贵、细药料煎煮,应煎煮2-3次,分别压榨取汁,汁水合并过滤备用。贵、细料药除粉碎入药以外,其药渣应妥善包装和保存,交还顾客。

(八)沉淀:将煎煮好的药液合并,用筛网粗滤(根据不同的药物使用24-40目筛网),静置6小时以上;或将滤液冷却至常温,静置2小时以上,使充分沉淀。也可在头汁和二汁合并后,适量浓缩,过滤,静置沉淀。

(九)过滤:取经沉淀后的上清液,用80-100目的筛网过滤。

(十)浓缩:滤液置洁净的锅内浓缩,在浓缩过程中,不断撇除浮起的泡沫和搅拌,并注意掌握火候,防止药液沸腾溢出和锅底烧焦。根据处方要求,适时将备用的贵、细料药汁(或粉末)和辅料加入浓缩药液中,浓缩成合适比重的膏滋。浓缩过程中应有防止异物进入浓缩液和膏滋的措施。

(十一)分装:趁热将膏滋倒入洁净容器内,在容器外贴上本料标签;或趁热倒入分装机料斗内分装,粘贴标签。每包装量应均匀。

第十三条加工制作注意事项

(一)加工制作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易碎、易脱落、易长霉的容器具。

(二)整个加工过程中,盛药容器、煎药锅上应有明显的与操作记录相一致的编号或识别标记。中间产品在加工区流转时应避免混淆和污染,并有防范措施和处置流程。加工制作区域不得堆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加工中产生的药渣等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三)加工单位应有防止筛网断裂造成漏筛和污染的措施。

(四)非膏方操作员严禁进入加工场所;操作员进出加工场所应及时关闭出入口;并应有减少蚊、蝇、老鼠等动物侵入加工场所的措施。

第十四条容器具清洗和清场管理要求

(一)每一料加工使用后的容器具均应清洗干净后,用于下一料。

(二)每一加工阶段完成后,操作人员应进行清场并填写清场记录。

第十五条凉膏管理要求

(一)已分装的膏方成品应放在凉膏货架或桌面上,使之尽快冷却。

(二)凉膏间不得存放与膏方制作无关的物品,货架、场地、墙壁等处保持无积灰以确保凉膏间洁净。

(三)凉膏间温度应保持在20℃以下,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75%。

(四)凉膏间应进行紫外线消毒,每日不少于两次。应尽量减少进出凉膏间人员次数,人员进出次数较多时,应增加消毒次数,每次消毒不少于半小时,并做好记录。

(五)人员进出凉膏间或传递膏滋时,应检视是否有蚊、蝇等昆虫侵入,一旦发现应立即灭除。

第十六条质量检验管理要求

(一)每一料膏滋待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检查。

(二)性状外观:膏滋应无焦臭异味、无糖结晶析出。

(三)不溶物抽查:取煎膏剂5毫升,加热水200毫升,搅拌使其溶解,放置3分钟后观察,不得有焦块、药渣等异物。(如药材碾成细粉加入膏滋剂中的,应在未加入药粉前进行不溶物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加入药粉,加入药粉后不再检查不溶物。)

第十七条加工信息核查管理要求

(一)质量员必须认真核对容器标贴与处方、加工单上的姓名、加工单编号是否相符;所有加工记录是否完整、正确。

(二)经核对合格后,在容器或包装上粘贴“合格认定”专用绿色标识(此项仅对达标单位有效),并由质量员在《“定制膏方”加工制作记录》质量情况栏填写质量情况并签字确认。

第十八条外包装管理要求

外包装前应检查瓶、罐等易破碎的包装是否完好,包装外是否洁净。对于易破碎的内包装,其外包材料应有防震防碰撞的措施。

第十九条膏滋发放前管理要求

(一)核对:发放员应按客户取货单发货,发货时必须详细核对顾客信息,包括姓名、加工单编号、日期、地址或电话等,核对无误后签名后发放。

(二)指导和信息反馈记录:发放员应对顾客进行膏方服用和保存等方面的指导,并按照企业的“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做好相关记录。

第二十条膏方加工全过程应严格按岗位操作法或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加工,及时、真实、完整地填写所有加工记录,并有操作员和复核员的签名。

第二十一条文档保存和管理要求

(一)定制膏方加工单位应妥善保存好各类膏方加工的管理和操作文件,包括《定制膏方加工单位申请表》、《定制膏方加工人员情况表》、加工人员健康检查材料、加工人员岗位操作法或操作规程学习记录、《定制膏方加工记录》、《凉膏间灭菌、温湿度记录》、凉膏间清洁消毒记录、定制膏方的处方、贵细料配料单、清场记录、膏方接受和发放记录、《“定制膏方”加工情况报告表》等。

(二)各类膏方加工和管理文件存档时间不得少于二年,供质量追溯和市场检查。

第二十二条本实施细则解释权属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第二十三条本实施细则自2013年10月起执行。

上海中药行业协会

二○一三年十月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2013年上海中考语文作文解析与例文4篇

【2013中考语文作文】 题目:“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写出真情实感,从作文命题上表现出来了,学生应该有很多话可说,关键就在于学生敢不敢说真话,会不会说真话。有的学生一直迷恋套作文,我们的老师也会指导学生把考前反复修改好的作文在考试的时候套进去,这样可以得一个较好的人,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不敢在考场写现场作文,不敢说自己的心里话。另一方面,学生在目前这种紧张的学生生活与升学压力下,憋了一肚子的话,现在忽然拥有了这样一个说心里话的机会,可能会把所有的话一下子都倒出来,这就产生了一个如何说心里话,如何剪裁的问题,也就是围绕中心,写出我说心里话的原因,为什么会是今天,今天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我想说心里话,心里话表现我什么样的心理,什么样的认识和追求。 我们会从这次作文中看到,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学生渐渐失去了说真话的能力。同时,我相信,我们更会欣慰地看到,学生想说心里话,不少同学更乐意说心里话而且能把心里话说得很好。 希望这样的作文命题是个很好的开始,让正能量从真话开始。 模拟两篇学生作文: LCH: 我本以为外公外婆已经被琐碎生活打磨得平凡而淡寡,没有了爱情,今天,我发现他们的感情老而弥坚,到了秋天我才领悟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真正含义。在那无声的举手投足之间,他们的爱情已变成生活,他们的关心已成为习惯。 说心里话,我被他们感动,被他们那平凡而真切的情感感动。 LCH: 说心里话,我尽力了。 每次考完试,我最紧张的时刻就到了。因为妈妈每次都会把我的成绩和别的同学比,和弟弟比。 有一次,我…… 我明白,妈妈是为我着急,为我好,我还记得……(写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可是…… 有什么比得上孩子的健康成长重要呢?有什么比得上亲人之间的和睦重要呢?有什么比做自己重要呢? 妈妈,我爱你,我会尽力的。 2013上海市中考作文题: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芸芸众生,蚁走蜂飞,在忙忙碌碌的生活间隙,我们总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今天,在中考这一特殊的日子里,我最想与之说说心里话的,是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陌生而又特殊的朋友。 记得那是我刚读中学那一年,有一阵子,因赶路的缘故,我每天上学都得绕道到地铁站,然后再转一辆区间车到学校。在每天那几乎固定的时间段里,我先后数次邂逅了一位陌生而又特殊的朋友,至今想来,仍非常挂念。 说“陌生”,是由于素昧平生,仅一面之缘的缘故。由于这路区间车是环城车,故每次车到站,我总得等满满一车赶着换乘地铁的乘客在此下车之后,再乘

英语_2013年上海市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2013年上海市中考英语试卷 听力I.Listeningcomprehension(听力理解(共30分 1.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根据你听到的内容,选出相应的图片)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6.________. 2. A﹩700 B﹩500 C﹩300 D﹩200. 3. A.English. B.French. C.Chinese. D.Canadian. 4. A.Jane's. B.Peter's. C.Betty's. D.Sally's. 5. A.Father's Day.B.Mother's Day.C.Teachers'Day.DChildren's Day. 6. A.He asked his teacher for help. B.He worked it out himself. C.He asked his classmate for help. D.He found the answer from the Internet. 7. A.Because Lisa's dad is strict. B.Because he didn't buy a gift. C.Because Lisa's dad doesn't like him. D.Because he's never met Lisa's dad. 8. A.Mother and son. B.Teacher and student. C.Doctor and patient. D.Waitress and customer. 9. A.Hong Kong.B.Museums. C.Travelling.D.Food. 10. A.In a bank. B.In a restaurant. C.In a bookstore. D.In a hotel. 11. A.She wants to work for Mr.Jones.B.Mr.Jones can fix the recorder. C.She wants to meet Mr.Jones.D.Mr.Jones needs a recorder. 12.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符合你听到的短文内容,符合的用"T"表示,不符合的用"F"表示)17.One day,Henry took his son to the country by train. 18.They stayed with a poor family to know about the life there. 19.Tom told his father that he didn't like his trip to the country. 20.There were several pet cats and dogs in Tom's home. 21.Tom's family hung lanterns in their garden at festival times. 22.People on the farm got flesh food from the supermarket. 23.The writer wants to tell us to enjoy what we already have.

2017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2017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2017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未知的世界,有我最美的期待 《礼》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从小的方面来说,对于未知的预测可以让人趋利避害。天将下雨,携带雨具免于狼狈;风欲转紧,添加衣裳敌抗寒冷。再或者,能力稍强的,可以预测大盘走向,市场变化,赚个盆满钵溢。从大的方面来说,对于未知的预测可以厘定国事。曹操在注释《孙子兵法》时说: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说的就是预测,预判在军事行动中的意义。 孙正义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例子。二十三岁时,他用了整整一年来思考将来。他做了未来十年的预想损益表,选择了四十个项目,分析思考示来十年能否做成日本第一。目光投向几十年后,最后他选择了计算机软年批发业务。可以说,正是当年的大胆预测成就了今日软银帝国的传奇。 这样说来,对于未来的预测,是必然也必须的。然而,如果事事都要预测之后才去行动,人生就会少了一份好奇,惊喜和激动。 寻幽探壑,林木葱茏清流击石处,山径依稀难认,正迷惘时,突然看到花明柳暗中,几椽茅屋,那份惊喜难以言表。试问,如果每转一个弯,就知道会看见一座桥,每过一道桥,就知道会看到什么花,那旅行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爱一个人,喜欢他带给你的温暖和安全,有人说,根据血型、星座等可以预测到,

这个人十年后会背叛你,你会选择放弃这一份感情吗?寻寻觅觅,万千人中的蓦然回首,才有了红尘中的相守相知,何必为遥远的将来放弃眼前的幸福,再说,说不定,静水流水的日子里他会更爱你呢。 喜欢看比赛,势均力敌的两个队你来我往,你想盖我个帽,我让你摸不到球。你进一个球,我不甘示弱立刻还回一个,不到最后一秒,胜负难判。没有人会喜欢实力悬殊的比赛,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没有对抗,没有火花,平淡无味。3:0战胜柯洁后,阿尔法狗宣布退役,在战胜所有能对弈的最高级别的人类棋手后,若再与其他人类对手比赛,结果不言而喻。阿尔法狗独孤求败只能封剑。 人生如棋,方圆之间,动静之下,妙在其局千变万化,妙在结果不可预测。既然如此,走一步进一步,那怕步步惊心,我只当祸兮福所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憩于理性,行于热情。预是理性的绸缪,不预,是天真的热情。我偏好后者,你呢? 预测,不一定成真 有人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滋味。” 现代人大多都会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根据未来天气情况改变自己的计划。不过,天气预报也会有不准的时候。当一个不喜雨天的人,看了天气预报之后做好了全副武装,结果遇上的却是一个艳阳天,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意外的惊喜了吧。 其实,生活的最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你不知道你的未来,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生活不是全然没有规律的,你完全可以根据现状和一些规律,推测出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从而做好充足的准备来面对未来。当然,预测,并不是现实,所以也不可全部依赖预测。毕竟,有些预测也许不会成真。 然而,总是有人会选择性地不接受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好的预测,并且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那只是预测,不一定成真。却经常会忽略,有些预测并非是空穴来风,假使他

2008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1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86分) 一、文言文(共38分) 考生注意: 1.第1—3题为选做题,请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并将选定的组号填入答题纸的指定处。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C 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2.第4—10题为必做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潼关怀古》) (2),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3)斯是陋室,。(《陋室铭》) (4)由是感激,。(《出师表》) (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使.人索扁鹊() 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会当凌绝顶,。(《望岳》) (2)——,空见蒲萄人汉家。(《古从军行》) (3)千门万户瞳瞳日,。(《元日》) (4)屠乃奔倚其下,。(《狼》) (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桓侯故使.人问之() 3.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老骥伏枥,。(《步出夏门行》) (2),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3)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 (4)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孔孟论学》) (5)《桃花源记》中交代源中人来到桃花源原因的句子是:“”。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3.及其日中如探汤.()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4—6题(7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4.上文出自课文《》,其作者是明朝魏学洢。第一自然段中“东坡”指的是北宋文学家(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6.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2分) 误认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②公:对人的尊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幸至丞相府归.我() (2)乃诣.丞相府归马() 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2013年上海徐汇区中考英语二模试卷 2

2012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初三年级英语学科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3.4 Part 1 Listening (第一部分听力)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听力理解): (共30分) A.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 (根据你听到的内容,选出相应的图片): (共6分) 1. ______ 2. ______ 3. ______ 4. ______ 5. ______ 6. ______ B.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ear (根据你听到的 对话和问题,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共10分) 7. A) Italian. B) Chinese. C) French. D) Japanese. 8. A) 300 yuan. B) 500 yuan. C) 800 yuan. D) 1300 yuan. 9. A) Hobbies. B) News. C) Subjects. D) Trips. 10. A) In the hospital. B) At school. C) In the bank. D) At the airport. 11. A) On Thursday. B) On Friday. C) On Saturday. D) On Sunday. 12. A) Husband and wife. B) Doctor and patient. C) Manager and secretary. D) Driver and passenger. 13. A) Peter. B) Linda. C) Jack. D) Alice. 14. A) Because he is ill. B) Because he is on business. C) Because he didn’t say goodbye. D) Because he has changed his job. 15. A) Make a phone call. B) Buy a jacket. C) Visit his uncle. D) Buy train tickets. 16. A) Tony deserved the prize.

2017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

2017年上海优秀作文点评 考题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阅卷总评】 201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继续保持近年来的一贯风格:材料简约,重点鲜明突出;关注生活,思辨灵活开放。 平和而又简约的作文材料叙述方式,是上海卷作文命题的一贯追求,其目的在于:要言不烦,重点突出。这种冷静而客观的表述,以寥寥数语,托出核心关键词“预测”。 命题材料的生活情境设置,也是自2012年以来上海卷一直想要呈现的。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代入感强,有话可说,审题上不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能够保障学生写作运思没有任何障碍,自然而然进入理性思辨的空间。 2011年始上海卷比较热衷这种两面或多面的表述,命题者试图营造一个思维开放的氛围。材料中,只是客观地呈现人们的两种态度,你可接受此,亦可接受彼。没有潜在的预设,也没有既成的导向,不干扰学生独立的思考与判断,但是必然引起思辨。 【考题详析】 材料首先对关键词“预测”做了简单的解释——“是指预先推测”,然后冠以“生活”,作为这一情境的限制,再以“充满变数”引出与“预测”相对的另一词——“变数”,最后罗列两类人截然不同的态度:“乐于接受”与“不以为然”。整段材料表达明了,关系明晰,要求明确,只需对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思考,赞同也好、反对也罢,只要自圆其说。 因此,对于考生来说,“预测”这个话题可谈较多,既可以从人生来谈,也可以从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未来发展来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知先人们生活中很看重预测。远古如巫蛊“占卜”,近世如“章鱼‘保罗’”,正因生活中无尽的“变数”,才有“预测”的无尽魅力。现代社会更如此,人们只有借重“预测”,早作打算,才能从容以对现代生活。只活在当下,不去预测未来的生活,很可能被困在当下或者困在过去,不知道“未来已来”,面对未来将会无所适从。 材料中,面对这一“生活”情境人们的不同态度则是重点,是考生辨析思考的出发点。无论你的立论基于那种情形,关键在于如何辩证思考它们。 第一种情形“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也不是简单的赞同与肯定,比如:“有预测才能有前进的动力和路径”,“机会常给有准备的人的”,“不要只是低头走路,应当抬头思考远方”……显然这都是对生活或前路的“已知”有了深入的思考与合理的推测。相反,倘在接受前没有经过理性的分析,则只能是盲目乐观,先入为主,乐于“印证”自己美好的愿望,甚至偏听偏信,作自我陶醉状…… 同样,对于第二种情形“有的人则不以为然”,他们压根不赞成生活的“预测”,认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变数是生活常态,无可预测”,“只求把眼前的事做好”……如此种种,或是由于懒惰懈怠,或是源于愚昧无知,或是迫于内心的恐惧或恐吓,悲观地适从。反之,对于大自然的警钟不置若罔闻,对于“美好蓝图”当保持警惕和批判……则应值得肯定,大大褒扬其保持对常识或人类理性的尊重。 对于生活“预测”,变与不变,接受与推却,关键在于适当恰切地思辨。随着科技越来越进步,社会越来越发展,人类越来越理性,只要带着忧患上路,以希望指引前路,人类终归走向坦

2013年上海静安、青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及答案

2012-2013学年静安(青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 一文言文 (一)默写 1.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 2.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3.知否,知否?。(《如梦令》) 4.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 5.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殚其地之出,。《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辛弃疾,代词人。请写出我们学过的另一首辛弃疾词作的词牌。(2分) 8.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滋味”。 B.一个“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 C.“欲说还休”表现出词人历尽艰辛后的豁达与超脱。 D.“愁”是连结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以下信息和陶渊明无关的一项是()(2分) A.东晋诗人 B.五柳先生 C.《读山海经》 D.婉约派代表人物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复前行,欲穷其.林。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忽逢桃花林”的“忽”表明渔人的发现实为意料之外。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绘了桃花源里美丽夺目的景致。 C.“仿佛若有光”和“初极狭”表现了桃花源入口的隐秘。 D.“黄发”两句从老、幼着笔,更能体现桃花源人的安闲。

2013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2013年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山光悦鸟性,。(《题破山寺后禅院》) 2.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 3.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4.晨兴理荒秽,。(《归园田居》 5.,亭亭净植……(《爱莲说》) 6.虎见之,,以为神……(《黔之驴》)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4分) 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 苏轼白居易 水光潋滟晴方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之情。(2分) 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

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朝代)的林嗣环。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11.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 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闻公有一册历○1,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2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3书也。 【注】○1公: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册历:记事簿。○2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 ○3漫:随便。 12.解释文中的加横线词(4分) (1)人初不知其故()(2)公诘其失船为何日()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B.那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C.其中一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D.其中一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14.从文中看出“民”有诈的语句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希望官员做事认真,一心为公。 B.称赞周忱留心公事,做事细密。 C.赞赏周忱学识超群,慧眼独具。 D.讽刺“民”自作聪明,贪图钱财。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1分)

上海市2013中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201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英语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有7大题,共99小题。试题均采用连续编号,所有答案务必按照规定在答题纸上完成,做在试卷上不给分。 Part 1 Listening (第一部分听力)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听力理解) (共30分) A.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根据你听到的内容,选出相应的图片) (6分) 1. _________ 2. _________ 3. _________ 4. _________ 5. _________ 6. _________ B.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ear (根据你听到的对话和问题,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10分) 7.A) $700. B) $500. C) $300. D) $200. 8.A) English. B) French. C) Chinese. D) Canadian. 9.A) Jane’s. B) Peter’s. C) Betty’s. D) Sally’s. 10.A) Father’s Day. B) Mother’s Day. C) Teachers’ Day. D) Children’s Day. 11.A) He asked his teacher for help. B) He worked it out himself. C) He asked his classmate for help. D) He found the answer from the Internet. 12.A) Because Lisa’s dad is strict. B) Because he didn’t buy a gift. C) Because Lisa’s dad doesn’t like him. D) Because he’s never met Lisa’s dad. 13.A) Mother and son. B) Teacher and student. C) Doctor and patient. D) Waitress and customer. 14.A) Hong Kong. B) Museums. C) Travelling. D) Food. 15.A) In a bank. B) In a restaurant. C) In a bookstore. D) In a hotel. 16.A) She wants to work for Mr. Jones. B) Mr. Jones can fix the recorder. C) She wants to meet Mr. Jones. D) Mr. Jones needs a recorder. C.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

最新2015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最新2015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未经沙漠不懂自由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心底里,偶尔会涌动起这样的歌声来,沙哑、愤怒、狂放。而我的身体却依旧拘束于繁琐日常事务中,只将"怒放"的声音化为轻言细语,与身边的家人朋友聊聊天,或是哼上几句细柔的歌词。 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如果将人生看作一次行旅,在最初出发时,我们常常轻狂自信,以为自己可以无拘无束、轻舞飞扬,乘坐最快的航行器,领略最多最美的风景;待到行至中途,几乎无可避免,要经历各种顿挫,从理想的破灭到情爱友谊的背叛,或是亲人的离别、同行者的分道,终有一日,你会猛然发现,自己是置身于荒蛮无边的沙漠之中,前路渺茫,难以辨清哪里才是该去的方向,身上不知何时已背负重重压力、种种责任,疲惫不堪,却已欲退而不能。 这样的时候,该怎么办?"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究竟只是一种消极逃避。逃不掉的人们,有时会任由迷惘与焦虑的情

绪蔓延侵袭,甚至不堪重负,宁愿身体的自戕换取精神的自由解脱。于是,我们的时代,才有那么多抑郁症与自杀的消息,从四面八方传来。 卢梭说:"人人生而自由,但又在无所不在的枷锁之中。"米兰·昆德拉则提醒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重"而是"轻"。如此想来,每一个人原本就是"戴着镣铐的舞蹈者"。束缚我们的,或是名与利,或是理想与责任。是在枷锁中日渐僵化,还是保有灵魂的快乐自由,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修炼和选择。 我认识一位罕见病患儿的妈妈。与人们想象的相反,在最初的绝望过后,她已很少愁眉苦脸,因为生活已化为一件件具体繁忙的事务,不幸与艰难见得多了,让她更懂得珍惜那一点一滴的收获与快乐。 人生行旅该有很多风景。如果其间有漫漫长路须在沙漠中穿行,一样可以有幕天席地的快乐与放浪形骸的自在。不必汲汲追问命运的不公正安排,不必因负担与束缚而计较生命的自由与不自由。惟其身经沙漠,才懂得与人相处,也才懂得自由的可贵;惟其受困枷锁,生命的怒放才有真正的重量。

2013年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卷

2013年上海市初三语文二模卷 (2013年4月)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 2、,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 3、,百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 4、爱上层楼,。《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6、,饥渴而顿碚······《捕蛇者说》 (二)阅读下面是个,完成7----8题(4分)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B、“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C、“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 D、“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8、全诗描绘了景象,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9、本文作者是(朝代)文学家(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龙”和“仙”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追名逐利的世俗生活的厌弃。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朱文公受骗 朱文公①有足疾,曾有道人②为施针熨③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④,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⑤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叹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 【注释】①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②熨: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③旋:一会儿。④筇:竹名。⑤勃窣:匍匐而行。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道人得诗径去.()(2)足疾大作.() 13、对文中划线句句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人不想得罪他,但是想要追回她的诗。 B、某人不想惩处他,只是想要追回她的诗。 C、我不是想要得罪他,但是想要追回那首诗。 D、我不是想要惩处他,只是想要追回拿手诗。 14、文中表现朱文公受骗的句子是(3分) 15、从朱文公受骗后的表现来看,他是个的人。(2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2分) 时尚红包装满传统意味 ①说到红包,谁都对它不陌生。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如今,它正以其令人眼花缭乱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②据史载,A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时称厌胜钱,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B到了唐代,宫廷内互相朝拜赠送之风盛行,压岁封包制作精良。C大约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如今广为流行的红包封形式。D当时的红包封用土纸或竹宣纸制成,颜色以粉红色或浅紫色为主,做工考究些的,封内还会衬上一层薄纸,以增加牢固度,并配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 2. ,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3.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4. ,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5.向来枉费推移力,。(《观书有感(其二)》)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练6-7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 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 生。 6.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2分) 7.“可怜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2分) (三)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第8-9题(8分) 【甲】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甲文选自课文《》;乙文选自《论语》,它是家经典。(2分) 9.甲文与乙文第段的意思相近,都谈到了学习贵在主动进取,不同的是乙文还谈到了。(6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 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 (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2005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雅俗共赏,去粗取精_高中生

2005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雅俗共赏,去粗取精 2005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雅俗共赏,去粗取精 古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文化的特点原本就是雅俗共赏。文化的多元化更是如今社会的基本形式,所以面对这样分(纷)繁杂乱的社会,如何审视文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我以为,面对如此的考验,我们应当学会雅俗共赏,去粗取精。 “雅俗共赏”,是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文化冲击,文化融合时首先要具备的能力。对于如此大的一个世界,充斥着无数民族,无数的文化。他们各自具有其自己的特点。如美利坚文化热情外露,英格兰文化拘谨内敛。这些文化所产生的物质文化更是天差地别,美国黑人的街舞绕舌,英国绅士的蓝调爵士。这些都是文化上的差异,这些也是多元文化构成所不可避免的因素。我们,作为新一代中国崛起后面临世界狂潮冲击的新生代,有一颗包容,共赏的心是必需的。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只有包容并学习先进,才能被历史所接纳,被世界所承认。而应该有一颗进取,平淡而宽容的心去面对。只有敢于面对任何冲击。才能坚定的继续矗立着。 “去粗取精”,是在学会包容之后智者的选择,这是一种进步的手段。文明文化的发展,自然是人类的努力,但是想要进步,要求发展往往一些先进的思考,在我们接受了之后,该做的就是去筛选,更甚者就是去吸取,去吸收。古代中国先进的四大发明,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他们是接纳,并双手拿着交给了欧洲人,而欧洲人从阿拉伯人手

中接过他(它)们并把他(它)们融入在了自己的文化中,才有了“新航路的开辟”。学会吸收才是进步的开始,如今英语的使用已可说是百分百,我们的成长正是充斥着英语歌曲。电影,这才是一种文化的吸收。反之,日本的漫画,动画进入中国后只给大部分青少年留下迷恋游戏,电视的结果,这又是否该值得我们仔细思索。 故而,最终最值得我们审视自己,审视文化的是:如何培养自己一种真正的审美能力。可以说,只要有人类的地球,必然会仍然充满各式各样的文化。我们在面对如今文化生活的同时,该学会的是一种真正的审美能力,审视文化,审视生活。这才是我们该抱有的态度。我们青少年是社会的新血液,我们应当走近经典,在成长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文化的“美丽”之处。 最后,我希望面对文化,面对当今的分(纷)繁复杂的挑战。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始终该对我们五千年渊(源)远流长的汉文化保有一颗尊敬,崇尚的心,在面对世界文化狂潮袭来之时,坚定着我们的信念。传承发扬我们的文化。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斗折蛇行,。(柳宗元《小石潭记》) 2.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试问卷帘人,。(李淸照《如梦令》) 5. ,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2分) 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 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 登泰山记(节选) 姚鼐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蹬几不可登 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

2013上海中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2013上海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模拟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姓名: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共42分) (一)默写(18分) 1.八百里分麾下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2. ,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 3.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4.回看射雕处,。(《观猎》) 5.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 6.黄发垂髫,。(《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义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词人以“”借指自己。(2分)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狂”字统摄全词,表现词人神态、举止和情怀之“狂”。 B.“锦帽”两句描绘出猎的壮阔场面,也烘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C.“亲射虎”“射天狼”两处虚写都突出了词人高超的射猎本领。 D.作者以魏尚自比,抒发了他渴望为国效力、抗敌戍边的豪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天时不如地利 ①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③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本文作者是,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天时”“地利”“人和”指作战取胜所凭借的条件。 B.作者把“人和”确定为决定战争胜负诸多因素中关键所在。 C.作者分析作战时诸因素的关系,总结了巩固国家的诸多办法。 D.“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作者意在劝说国君施行仁政。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竞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

2002年上海市中考英语试题

2002年上海市中考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听力) Part 1 Listening I. Listen and match the picture to the sentence you hear根据你听到的句子,选出内容相符的图片,用A、B、C等表示,填入空格内)2(共6分) II. Listen and choose the best response to the sentence you hear根据你听到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应答,用A、B、C或D表示,填入空格内):(共6分) 1. A) Much better. B)It's nothing. C)I'd love to. D)The same to you. 2. A)Don't worry. B)Y es, please. C)That's right D)No, you w on't 3. A) Are you kidding? B)No, of course not C)Thank you. D)Congratulations! 4. A)All right B) Y ou're wel come. C) Never mind D)Not at all 5. A)It's yours. B)Here you are. C)Here we are. D)Help yourself. 6. A) For two weeks. B)Once a week. C)In two weeks. D)On Friday afternoon. III.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ear根据你听到的对话和问题,选出最恰当的答案,用A、B、C或D表示,填入空格):(共6分) 1. A)Sad. B)Happy. C)Tired D)Hungry. 2. A) At the office. B) In a hospital C)At a bus stop. D)In a supermarket 3. A) 280 yuan. B)200 yuan. C)80 yuan. D)360 yuan. 4. A) Musi c. B) Animal W orld C) Sports news. D) English news. 5. A)Dancing. B)Writing. C) Eating. D) Sleeping. 6. A) A card B) A book. C)A model plane. D)A model ship. IV.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符合你听到的短文内容,符合的用“T”表示,不符合的用“F”表示,填入空格内):(共6分) 1. Lucky lived with the old lady in England 2. The follow ing weekend Peter' s father took him to his grandmother's by car. 3. It didn't take long for Peter to finish the work 4. When Peter looked at the yellow wall, he felt proud of his work. 5. Grandmother got angry w ith Peter when she saw the paint on the floor. 6. Grandmother gave Lucky nothing to eat for 3 days because it had done something wrong. ):(共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