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省鹤壁市五大产业发展状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河南省鹤壁市五大产业发展状况
鹤壁市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逐步形成了煤电化材、食品、汽车及零部件三个特色主导产业和金属镁、电子信息两个战略新兴产业。

目前,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已经构成了鹤壁市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对鹤壁市的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3年,鹤壁市五大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6.2%,占全市2013年GDP的比重为47.9%。

一、三大产业发展概况
2013年鹤壁市工业经济主动适应宏观调控形势,积极化解制约因素,战胜各种风险、困难和挑战,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发展迅速,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招商引资卓有成效,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

目前,鹤壁市工业行业共有36个行业大类,其中煤电化材、食品加工业、汽车零部件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共涵盖了12个行业大类。

2013年,鹤壁市的规模以上企业为526家,其中三大产业共318家,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64.4%。

三大产业实现增加值274.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2%,占鹤壁市GDP比重达到44.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5.9亿元、利润65.3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9.7%和75.9%。

三个特色主导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标准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提高到了2000万元以上,鹤壁市共有48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三大产业共313家,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64.0%。

三大产业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4.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6%,占鹤壁市GDP比重达到42.3%,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7.3亿元、利润46.2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0.6%和73.4%。

煤电化材产业包括煤炭、电力、煤盐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共包含了8个行业大类,是鹤壁市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中最重要的产业。

2013年,煤电化材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9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65.3亿元,同比增长18.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2.4%,占鹤壁市GDP的26.6%;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6.1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2.1%;实现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45.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9.4%。

2012年,煤电化材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188家,煤电化材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44.4亿元,同比增长6.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3.6%;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1.8亿元,同比增长7.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4.0%;实现利润18.0亿元,同比下降30.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8.6%。

食品加工业是鹤壁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河南的食品工业版图中,鹤壁市已成为全省6大重镇之一,并素有“南有漯河,北有鹤壁”之誉,鹤壁市是河南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食品工业基地。

近年来,鹤壁市食品产业重点围绕畜产品深加工、小麦深加工、玉米深加工三个产业链条,推动畜产品深加工向速冻调理制品、快餐和多元化肉食深加工方向发展,小麦深加工向专用粉和高中档面制品加工方向发展,玉米深加工向健康食品和生物化工方向发展,建设了永达公司年产20万吨速冻调理食品、帮太公司年产20万吨谷物营养早餐等一批项目,正在由农副产品加工业向食品制造业转变,由食品原料产品向厨房食品及餐桌食品迈进。

2013年,食品加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9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94.3亿元,同比增长15.4%,占全市规模以上增加值的24.2%,占全市GDP的15.2%;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7.5亿元,同比增长39.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9%;实现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26.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4.4%,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2012年,食品加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89家,食品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7.3亿元,同比增长22.2%,占全市规模以上增加值的23.3%;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7.5亿元,同比增长11.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3.7%;实现利润25.6亿元,同比增长9.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0.7%。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被河南省列为“十一五”八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之一,主要产品包括特种通讯车、汽车电器、汽车电子、汽车模具、汽车轮胎等多系列500多种产品。

线束和汽车电器等许多产品从原材料的购置到模具加工及生产终端产品已形成规模,产业链条完
整。

2013年,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3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4.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7%,同比增长13.3%,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3%;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21.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7%;实现利润1.8亿元,同比下降22.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1%。

2012年,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3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2.4亿元,同比增长18.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7%;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0亿元,同比25.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9%;实现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44.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2%。

二、其他行业发展状况
鹤壁市的三大特色主导产业构成了鹤壁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在鹤壁市的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除去这三大产业之外,还有许多行业对鹤壁市的工业经济发展贡献着力量。

其中,金属镁精深加工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共同构成的两大战略新兴产业格外引人注目。

这两大产业是鹤壁市的特色产业,金属镁精深加工企业依托鹤壁市的资源优势,电子信息产业是鹤壁市发展较早的产业之一。

2013年,这两大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3.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增加值的6.0%,占全市GDP的3.8%,同比增长24.5%,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速度高出了8.5个百分点;共完成主营业
务收入122.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 7.8%,同比增长35.0%;共完成利润总额3.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0%,同比增长54.5%。

此外,鹤壁市还有22个行业大类。

2013年,这22个行业大类共完成工业增加值92.7亿元,同比增长14.9%,占全市规模以上增加值的23.8%,占全市GDP的14.9%;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0.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 22.5%,同比增长20.1%;共完成利润总额1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0.1%,同比增长19.3%。

三、产业发展特点
(一)产业名牌产品较多。

近年来,随着鹤壁市名牌发展战略的积极推进,企业名牌意识明显增强。

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通过更新品牌标志,大力宣传产品品牌,创建名牌产品等策略,提升品牌形象。

目前,煤电化材龙头企业鹤煤集团在并入河南煤化工集团后,一举成为河南省最大、最强、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企业的一部分。

河南大用实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淇县永达食业有限公司两家食品行
业龙头企业均获“河南省著名商标”荣誉称号,2005年分别荣获“大用”和“永达”品牌的中国名牌产品,2008年“永达”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河南天海集团、大用集团和永达公司一并入选“河南企业100强”。

其中,大用和天海还被确定为“2010年度河南省出口重点企业”。

在龙头企业名牌战略走向成熟的同时,新兴企业如淇雪淀粉和天淇模具等也在逐渐提升品牌竞争力。

(二)产业类别门类齐全。

从行业上分,鹤壁市工业经济共涉及了36个行业大类,占国民经济39个工业门类的92.3%。

其中煤电化材、食品加工和汽车零部件业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和金属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两大战略新兴产业共涵盖了煤炭、电力、化学、医药、橡胶和设备制造等14个行业大类和几十个行业中类。

从区域上分,各县区工业经济各有特点,共同组成了完整的鹤壁市工业经济,其中,煤电化材、汽车零部件业、金属镁和电子信息等产业主要集中在淇滨区、山城区和鹤山区,食品加工业较多集中在淇县和浚县。

(三)产业集群优势明显。

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步发展壮大,鹤壁市已经形成了以煤电化材为主导的宝山产业集聚区和石林陶瓷专业
园区,以食品加工为主导的鹤淇产业集聚区、黎阳产业集聚区和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金山产业集聚区。

其中,煤电化材是鹤壁市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中最重要的产业,与传统的资源能源产业相比,煤电化材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食品加工业实现了分割肉向肉制产成品方向、麦制品向面制品、淀粉向变性淀粉和淀粉糖的转变,已经形成肉鸡、蛋鸡、肉猪、肉羊、奶牛五大系列生产基地,是河南省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创汇基地;汽车零部件业的集群优势也正在凸显,天海电器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连接器科研、生产基地。

四、对三大产业今后发展的建议
(一)实施人才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完善吸引人才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培养、引进各类高层次科技人才,实行多元化的收入分配机制,改善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

同时,结合鹤壁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构建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者、企业家在内的比较完善的人才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鹤壁市建成国内外人才高度聚集的“人才谷”,为鹤壁三大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发挥龙头作用,推进规模化发展。

三大特色主导产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由有行业龙头企业带动起分散的小型企业。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许多没有竞争力的小型企业倒闭或被兼并,经过整合后的企业实力有所增强,但是市场竞争力依然较弱。

龙头企业对于鹤壁市的三大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发挥好鹤煤集团、大用集团、永达公司和天海集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经济组织利益共同体等方法手段,规避市场风险,提高产品竞争力,扩大产品销路。

(三)深挖区域潜力,促进特色经济发展。

目前,鹤壁市的煤电化材、食品加工业和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都是独具特色的产业,所以应该继续深挖鹤壁市特色产业的潜力,抓好特色经济的发展。

如利用好鹤壁市的煤炭优势,汽车零部件起步早的优势,深挖淇县肉鸡生产、浚县面粉生产等行业潜力,通过特色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抓好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