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诗词中色彩的理解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赏析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赏析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赏析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色彩是生命的外部象征,能给人强烈直觉,丰富人的想象,激发人的感情。

古人做诗,很善于运用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

明亮轻快的色泽,充溢着诗人愉悦的感情;凝重灰暗的色调,则寄寓诗人伤感怨悱的意绪。

他们撷草木之艳,集虹霓之彩, 用心于设色,然后泼洒于诗行中描绘出一幅幅清新艳丽、生动可感的彩色画境,使诗歌亮丽光彩,宛如一幅幅写意的图画,故后人的诗评中,常有“诗中有画”之语。

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白云碧空,银星素月、丹枫金菊、鸭绿鹅黄、青松翠竹、绿叶红花等以色彩之美吸引着诗人。

例如倡导“诗中有画”的王维曾说自己“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他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独特的敏感和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以画家的表现技法来展现山水景物,所以他的诗不但意味深长,而且还具有鲜明生动的画意。

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如火的红叶和蓊郁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山石白,树叶红,而山中主色调则是翠,三种色彩强烈、醒目,反差明显,组合在一起更诱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白石滩》这首小诗描写白石滩的月夜景色。

诗中“绿”字,表面上看只是形容蒲草之色,用的平常;但细细品味,却大有妙处。

蒲草生长在水中,又是在夜里,诗人却清清楚楚地见到它的绿色,并且感到它那么肥嫩,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这就巧妙地暗示出月色的皎洁、明亮。

全诗仅二十字,就写出了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纱之亮,浣溪女之美。

这一幅笼罩在月光的银纱中的绿色风景画,给人以清朗、明净、纯洁的美感,它也寄寓着诗人对这种美的热情追求。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脍炙人口、传唱千古的佳句更是传神地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画面:一望无际的莲叶铺展着无穷的碧绿,而阳光映照下的荷花也闪耀着别致的艳红。

红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意思

红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意思

红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意思红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一句流传至今的古诗词中的一句,形象地描述了七彩斑斓的色彩在空中飞舞的场景。

这句诗词成为了人们描述七彩色彩的经典之作,也反映了古人对色彩的热爱和对世界的美好向往。

在古代诗词中,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被用来形容自然界的色彩,同时也代表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而“谁持彩练当空舞”则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红色代表着热烈和热情,它让人联想到火焰和夕阳的颜色,同时也象征着勇气和坚毅。

而橙色则给人温暖和活力的感觉,它是阳光的颜色,代表着积极向上和喜悦的心情。

黄色则寓意着光明和希望,它是大自然中最引人注目的颜色之一,给人带来温馨和愉悦的感觉。

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它代表了生命和希望,给人一种清新和宁静的感觉,同时也是健康和活力的象征。

青色则给人一种清新和柔和的感觉,代表了青春和美好的憧憬;而蓝色则是深邃和广阔的颜色,给人以力量和宁静的感觉,同时也象征着智慧和沉稳。

最后紫色,是高贵和神秘的颜色,它代表了智慧和优雅,给人以神秘和神圣的感觉。

以上这七种颜色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色彩世界,也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和生命的美好。

在当今社会,色彩不仅仅是用来描述自然景观,更是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从建筑装饰到服饰搭配,从商业广告到艺术创作,色彩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色彩搭配会带来不同的情绪和感受,因此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显得格外重要。

在心理学中,也有关于色彩心理学的研究。

不同的色彩会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和反应,红色可以提升人的兴奋感和活力,黄色能够增加人的注意力和专注力,蓝色则能够给人带来平静和宁静的感觉。

因此在室内装饰和商业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不仅如此,色彩还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都需要对色彩的运用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只有将色彩与形式相结合,才能表达出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古 诗 词 中 的 色 彩 美

古 诗 词 中 的 色 彩 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摘要】色彩美是古诗词美的重要表现之一,其主要通过颜色词来表现。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加以阐述:第一,颜色词与其修饰的事物一同出现,写实描绘;第二,不用颜色词,只出现事物,但读者仍能“看到”色彩;第三,用颜色词替代事物,事物不出现。

【关键词】诗词颜色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格律,在短小的篇幅内,要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历代文人墨客以此为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语不惊人死不休”,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

“难写之景”的“景”,要用文字来表现其形其状其态,并非易事。

于是,诗词中又辅以各种各样手法力求穷形尽相,色彩的运用便是其中之一。

提到色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画家。

其实,用文字生动地表现事物形色,诗词作家的本领丝毫不亚于画家直接用颜料描绘事物的能力。

而且诗词更富于想象力,更易于感情的融入。

诗词中表现的颜色丰富多彩,色彩斑斓。

赤橙黄绿青蓝紫,色色具备。

最常见的是写实描绘,颜色词与它们修饰的事物紧密相连,一同出现。

《咏鹅》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白”修饰鹅毛,“绿”“青”修饰水,“红”修饰鹅掌,“白”“绿”“红”三色搭配,清新可爱,一(只)群在水中嬉戏的大白鹅形象跃然纸上。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骄阳下,铺满水面无穷无际的深碧荷叶,傲立其间的粉红荷花,画面绚丽夺目,作者浓墨重彩,好一派浓郁的的盛夏风光!“红”“绿”两色是诗词中的常客,其他颜色也时有登场。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

“青山郭外斜”、“岸上杨柳青”、“溪上青青草”、“一行白鹭上青天”,“青”在诗词中修饰的多是绿色植物或天空。

而我们现在常用修饰天空的“蓝”,诗词中多用“碧”,“碧云天”、“便引诗情到碧霄”。

能窥见其本色的要数那句“春来江水绿如蓝”,颜色似乎非常纯正,但还是与“绿”脱不了关系。

倒是“最是雨后江上望,白云堆里泼浓蓝”,“浓蓝”即深蓝色,显示了“蓝”的本来面目。

古诗词中的色彩借代

古诗词中的色彩借代

古诗词中的色彩借代古诗词中的色彩,绝非纯粹的自然之色,而是饱含着诗人深沉的思想感情的色彩。

“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

”杨万里在《金凤花》中连用四种色彩,表达了对金凤花的喜爱之情。

诗人除了像这样直接用色彩来描绘景物外,还常常用色彩借代花、叶、果或其他事物,不仅给人以视觉的美感,更能使诗歌熠熠生辉、韵味绵长,对读者产生赏心悦目、陶情启智的独特作用。

一、色彩代植物。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中李清照以“红”代花,以“绿”代叶,再配上“肥”“瘦”,说成“绿肥红瘦”,意思是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虽然“依旧”,可实际上却是叶多花少了。

“绿肥红瘦”,形象、生动、传神,让人浮想联翩。

王安石《南浦》:“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状物精妙。

绿水含风,始有粼粼波起的动态;黄柳弄日,方显袅袅轻盈的舞姿。

鸭绿代水,鹅黄代柳,隐而显,用词精妙而意蕴悠长,色彩清丽而对比鲜明。

诗人把春水柳条的物状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词人以“红”代花,巧妙地避免了用词重复,而且给读者增添了解读的乐趣,可谓一举两得。

二、色彩代动物。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这里词人用“黄”“苍”这两种颜色分别借代黄狗和苍鹰这两种动物。

这不仅表明牵的是狗,擎的是鹰,而且绘色状形,写出了动物的色泽特点,形象传神,妙不可言。

三、色彩代人物。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粉”,白色;“黛”,黑色。

二者原为古代妇女扑面和画眉用的两种颜色的化妆品,后来以“粉黛”这两种颜色指代女子。

诗人在此诗中特指唐代皇宫中的嫔妃美女,别有内涵。

温庭筠《菩萨蛮》:“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红”,代指闺妇头上插的红色的鲜花。

诗人以描写气味和颜色的“香红”借代好的面容。

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黑发”“白首”原指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生理表征的两种颜色的头发,作者以此形象地借代人的少年时期和老年时期,鲜明的对比,形成视觉上的反差,令人奋发。

略谈古诗词色彩教学

略谈古诗词色彩教学

文言文教学29㊀20191略谈古诗词色彩教学金㊀奕㊀㊀诗歌语言简洁ꎬ但却能创造出丰富㊁美妙的意境来ꎬ让人身临其境ꎬ陶醉其中ꎮ究其原因ꎬ因为诗歌语言或清新ꎬ或绚丽ꎬ或含蓄ꎬ或奔放 还有重要一点ꎬ那就是诗歌语言具有迷人的色彩美!诗歌中的色彩并非作者客观地还原自然界的真实色彩ꎬ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与意识ꎬ是客观与主观的结合ꎮ因而从色彩入手教学ꎬ在色彩上细琢磨㊁精探究ꎬ引领学生进入诗歌色彩的意境美ꎬ感受诗歌精彩㊁美好的一面ꎬ对把握诗歌的深刻主旨与丰富情感极有帮助ꎮ一㊁象征性色彩的诗歌教学色彩具有一定的象征性ꎬ比如ꎬ通常情况下黄色象征着皇权至上ꎬ绿色象征着生命的美好ꎬ黑色象征着死亡的悲惨ꎬ蓝色象征着大海的浪漫ꎬ红色象征着生活的幸福 当然ꎬ相同的颜色在不同的意境中所象征的也有所不同ꎮ如教学课外诗歌李白的«菩萨蛮»ꎬ其中一联 平林漠漠烟如织ꎬ寒山一带伤心碧ꎮ 教师可从学生美术课上学到的色彩学入手ꎬ 碧 是冷色调ꎬ与 红 互为补色ꎮ前面说到红色象征着生活的幸福ꎬ那绿色呢?课堂上教师安排学生稍加猜测ꎬ学生即会在无形中想到 幸福 的对立面ꎬ它可象征着悲伤㊁痛苦ꎮ绿是诗人眼中寒山的真实写照ꎬ同时也是作者此时心情的再现ꎬ结合本诗的主旨ꎬ并与前面的 伤心 两字搭配ꎬ即可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诗人的忧伤情绪ꎮ而柳宗元的«江雪»则通篇以雪之白为基调ꎮ 千山鸟飞绝ꎬ万径人踪灭ꎮ孤舟蓑笠翁ꎬ独钓寒江雪ꎮ 通读全诗ꎬ眼前仿佛尽是皑皑白雪ꎬ凛冽寒风刺骨逼人ꎬ一望无际的白色与小似黑点的孤翁形成巨大反差ꎬ这茫茫白色似乎象征着作者心中的那份孤独与冷傲ꎬ又似乎象征着作者灵魂的洁白与倔强ꎮ教学时ꎬ教师要反复渲染茫茫白色ꎬ让学生在白色中感悟作者的孤傲人格和政治生活感喟ꎮ二㊁对比性色彩的诗歌教学所谓对比色彩是指色相㊁明度㊁纯度㊁冷暖等方面互补的色彩ꎬ用它们描画形象和意境ꎬ会产生彼此对照㊁相得益彰㊁视觉感强等美学效果ꎮ如在教学杜甫的«绝句»时ꎬ 江碧鸟逾白ꎬ山青花欲燃ꎮ 一句不可简单翻译而过ꎬ一定要慢下来ꎬ细细品味色彩的精妙ꎮ 碧 字展现的是江水的碧绿ꎬ它与鸥鸟羽毛的洁白形成鲜明对比ꎬ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能力ꎬ这一暗一明ꎬ不正如中国水墨画般协调美好吗?而 青 字表现出了江边满山的青翠怡人ꎬ它与仿佛要燃烧的花的红色互为补色ꎬ两色对比强烈ꎬ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感知此句的视觉美感ꎬ可以找相似的配图ꎬ相似的诗句ꎬ或者让学生口头表述看到过的类似的情景来增强全体学生的画面感ꎬ以此来提高诗歌教学效果ꎮ一联之中两组对比色ꎬ两幅印象画ꎬ难得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布置学生依据诗句内容进行扩写ꎬ让学生在自己的想象和写作中体会色彩对比产生的意境美ꎬ进而体会作者在此美景之上的一番送别之情ꎮ三㊁组合型色彩的诗歌教学有些诗歌中的色彩不是单一的㊁独有的ꎬ而是丰富的㊁多彩的ꎬ多种色彩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色彩斑斓㊁眼花缭乱的画面ꎬ给人赏心悦目之感ꎬ此种诗歌教学时会另有一番滋味ꎮ比如杜甫的«绝句»ꎬ 两个黄鹂鸣翠柳ꎬ一文言文教学30㊀2019 1行白鹭上青天 一联中出现四种颜色ꎬ黄㊁翠㊁白㊁青ꎬ并以 翠 衬 黄 ꎬ以 青 衬 白 ꎬ黄鹂和白鹭的生机活力跃然纸上ꎬ作者不管是远望还是近看ꎬ心中都充满着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ꎮ且画面有动有静㊁错落有致ꎬ很好地展现了诗人当时舒展开阔的心境ꎬ更为下两句表达对战后平定的喜悦之情作铺垫ꎮ教学中ꎬ教师可让学生另举几个带有鲜明色彩的动植物来丰富诗句ꎬ以激发学生对诗歌中丰富色彩的感知能力ꎮ秦观的«如梦令»中也有类似的色彩组合ꎬ 莺嘴啄花红溜ꎬ燕尾点波绿皱 一联中也出现了四种颜色ꎬ黄嘴啄红花ꎬ黑尾点绿波ꎮ黄㊁红均为暖色调ꎬ黑㊁绿均为冷色调ꎬ两相协宜ꎬ搭配和谐ꎮ四种颜色均让读者产生美好的联想ꎬ似乎看到了美妙春光ꎬ也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ꎮ四、间接性色彩的诗歌教学有些诗歌中不直接出现表示色彩的字词ꎬ但只要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ꎬ脑海里同样能展现出丰富的色彩效果来ꎮ如王维«山居秋暝»ꎬ 明月松间照ꎬ清泉石上流 一句中没有一字表示色彩ꎬ但 明月 松间 清泉 石上 四事物的色彩感是很固定的ꎮ教学时教师引领学生稍加联想就能在脑海里产生鲜活的画面ꎬ如亮白的明月㊁绿涛般的松林㊁明澈而粼粼的泉水㊁灰褐色的石头ꎬ四种色彩组成了一副淡雅朦胧的山水画ꎬ令人向往ꎮ同样ꎬ北朝民歌«敕勒歌»ꎬ 敕勒川ꎬ阴山下ꎬ天似穹庐ꎬ笼盖四野ꎬ天苍苍ꎬ野茫茫ꎬ风吹草低现牛羊 ꎬ其中山川㊁苍天㊁草原㊁牛羊ꎬ这些事物虽不着一色ꎬ但每一事物色彩鲜明ꎬ组合在一起画面感极强ꎬ一副广阔无垠的草原画顿时展现在眼前ꎮ色彩饱含着作者情感ꎬ丰富了古诗词的内涵ꎬ提升了诗歌的意境ꎮ教学中ꎬ只要教师善于设置情境ꎬ激发学生揣摩色彩的兴趣ꎬ就一定能提高学生诗歌审美和鉴赏能力ꎮ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初级中学(226100) 风雪 和 大火 的艺术效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环境描写探析程玉弟㊀㊀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水浒传»ꎬ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流传很广ꎬ影响深远ꎮ书中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历来是人们击节称赏的名篇章之一ꎮ在这一章中ꎬ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ꎬ着力描写了林冲由逆来顺受㊁委曲求全到逼迫反抗ꎬ终于投奔梁山ꎬ走向反抗道路的转化过程ꎬ这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ꎮ作品之所以能够渲染读者ꎬ除了情节的跌宕起伏ꎬ人物对话和行动描写塑造了人物形象的突出成就外ꎬ环境描写也是极其成功ꎮ其中ꎬ值得称道叫绝的精彩之笔ꎬ乃是对 雪 和火 的描写ꎮ先说对 雪 的描写ꎮ文中虽着墨不多ꎬ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真切印象ꎮ试看林冲刚到草料场ꎬ 正是严冬天气ꎬ彤云密布ꎬ塑风渐起ꎬ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ꎮ 纷纷扬扬 写出雪花之大ꎬ漫天飘撒ꎬ势不可挡的气势ꎻ一个 卷 字形象逼真ꎬ写出了 塑风之猛烈 ꎻ 一天 活画出了茫茫飞雪降落的范围之。

古诗词中的色彩教学

古诗词中的色彩教学

古诗词中的色彩教学作者:杨渊默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07期[摘要] 古诗词中的颜色是作者展现情感的媒介之一。

主要将诗词中的颜色分为两类:单色运用及双色彩(或多色)的搭配运用,并研究其构成的各种美学意象,探讨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将颜色的审美体系与作者的情感态度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及审美情趣。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色彩教学;美学教育[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7-0116-02一、引言颜色与语言交错的美,是我国古代诗歌文字一向强调的“兴发感应”,早在《诗经》中,就有“绿兮衣兮,绿衣黄裳”的色彩冲击。

颜色,就是在作者心中涌起的与外物的巨大感应,当心灵与外界世界交互融合后,就有了诗人笔下颜色绚美的境界。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師如果能抓住色彩的美学教育,将学生眼前的黑白色文字转化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面,不仅能让学生领悟诗词中用词之精妙、意韵之悠长,让空灵玄妙的美学理论落在实处,具体真切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教学更有助于学生把握诗词主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创作时复杂而丰盈的情感。

二、古诗词中的色彩运用(一)古诗词中单色的运用在古诗词中,最能表现视觉的感官感受者,是以色彩为修饰语的意象,诗词中多得不胜枚举,比如王安石的《定林所居》中“溪山却在白云间”一句,晴日中的云朵本就为白色,再以“白”来修饰,使我们的视觉感官上加强了“白”的印象,“白”字消尽了烟火气,明净而恬淡,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溪鸟山花共我闲”的“闲情”来。

一个“白”字让悠闲之趣、宁静之美跃然纸上。

有的诗词中,营造意境所运用的词语,虽然字义上不带有色彩的含义,但因为这些意象或代表色彩鲜明的花草树木,或代表不同的节气时令,仍给人以色彩的视觉效果。

比如谢眺的《望三湖》中“葳蕤向春秀,芸黄共秋色”中的“葳蕤”一词,原是形容草木茂盛的字眼,用在此处,让人感到扑面而来的绿意,深绿浅绿之中,是春天的一派生机。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清代 方 薰 《 静 居 画 论》 论 山
及 绘 画 着 色 云 : “ 色 不 以深 浅 设
为 难 ,难 于彩 色 相 和 。 和 则 神 气
生 动 , 否 则 形 迹 宛 然 , 画 无 生 气 。 作 诗 同 理 , 注 重 色 调 的 共 ” 性 ,统 一 诗 歌 的 基 调 ,可 以形 成 浓 厚 生 动 的 氛 围 ,构 建 色 调 鲜 明 的意境 美 。 杜 甫 《 上》: “ 满 巴 西 城 草 绿 ,城 空 白 日长 。 风 吹 花 片 片 ,
...................

古 诗 词 中 的色彩 美
回 段装- 车
内容摘 要 :古诗词 往往 以色彩之 丰 富来呈现 物象之 繁复 ,更 以色 彩所 蕴涵 的多重意义 来构建 独特 的 意境 、表达 复杂 的情感 。因此 ,从色彩 的角度 来欣 赏古诗 词 ,我们 可 以对 古诗 词产生 更鲜 明的体验 ,获 得更深 刻 的美感 享受。 古诗 词 中 的色 彩运用 或相 互映衬 ,对 比鲜 明 ;或烘 托 气氛 ,构建 意境 ;或 以色 主 情 ,情景相谐 ,可谓手法 多样 ,变化 多姿 。
红 , “ 绿 ” 和 “ 红 ” 这 两 种 翠 鲜
花 鸟 缠 绵 ,使 得 这 幅 “ 南 春 ” 江 的 图 画 变 得 愈 加 明 丽 鲜 艳 ,有 声 有 色 ,也 愈 显 出 江 南 春 景 的 广 阔
深邃 、繁 丽 多姿 、韵 味 十足 。
二 . 托气 氛 烘 构 建 意境
天 莲 叶 无 穷 碧 , 映 日荷 花 别 样
与 “ 红 ” 那 般 强 烈 ,却 也 相 互 鲜 映 衬 ,传 达 出 一 种 凄 冷 的感 觉 效
果 。而前 两 句 中 “ ” 与 “ ” 翠 红

中考语文阅读文章——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范文

中考语文阅读文章——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范文

2008年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②古诗词中的色彩美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

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

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

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

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

古诗词中的色彩

古诗词中的色彩古诗词中的色彩,是诗人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它们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受,更是心灵上的共鸣。

在古诗词的世界里,色彩是一种情感的载体,一种意境的营造,一种美的表达。

红色在古诗词中象征着热情、喜庆和生命力。

如杜甫的《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里的“花溅泪”便是用红色来表现作者对战乱时期的忧虑和无奈。

又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野火烧不尽”便是用红色来表现生命的顽强和不屈。

绿色在古诗词中象征着生机、希望和宁静。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白日依山尽”便是用绿色来表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又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里的“月有阴晴圆缺”便是用绿色来表现人生的曲折和变化。

蓝色在古诗词中象征着高远、澄澈和超脱。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豪华若何?烟波浩渺空蒙蒙。

”这里的“烟波浩渺”便是用蓝色来表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又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里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便是用蓝色来表现诗人对英雄豪情的赞美和敬仰。

白色在古诗词中象征着纯洁、高洁和超然。

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里的“银烛秋光”便是用白色来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这里的“钟山只隔数重山”便是用白色来表现诗人对仙境般的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向往。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_写景技巧|色彩变化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_写景技巧|色彩变化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技巧50讲写景技巧|色彩变化【笔记】1.色彩变化(1)含义:在描写景物的时候,要尽量加入多种色彩描述或描写不同颜色的景物,从而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亮丽。

(2)好处:通过色彩变化技巧,可以营造诗歌画面中鲜明的色彩对比,从而增加情感的浓度。

2.诗歌中的色彩变化《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色彩变化:黄(黄鹂)、绿(翠柳)、白(白鹭)、青(青天);(2)作用:使得诗歌的画面感特别强,画中景物因此无比鲜活。

(3)其他诗句:①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②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运用色彩的明暗变化进行对比)3.歌词中的色彩变化“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

”《后来》这一句写白色的栀子花飘落,搭配女孩的蓝色百褶裙,呈现出一副青春美丽的画面。

4.阅读中的色彩变化“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选自鲁迅《雪》)若删掉色彩:“雪野中有宝珠山茶、单瓣梅花,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杂草”整个画面就变得暗淡起来。

5.考题中的色彩变化2016年浙江省舟山市的中考语文试卷江上【明】孙蕡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

问: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分析:因为在初秋的时候,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看起来就像是枫树上开出了红色的花一样。

附:《忆江南》(其一)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古诗词中的色彩借代

古诗词中的色彩借代

古诗词中的色彩借代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11年第27期古诗词中的色彩,绝非纯粹的自然之色,而是饱含着诗人深沉的思想感情的色彩。

“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

”杨万里在《金凤花》中连用四种色彩,表达了对金凤花的喜爱之情。

诗人除了像这样直接用色彩来描绘景物外,还常常用色彩借代花、叶、果或其他事物,不仅给人以视觉的美感,更能使诗歌熠熠生辉、韵味绵长,对读者产生赏心悦目、陶情启智的独特作用。

一、色彩代植物。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中李清照以“红”代花,以“绿”代叶,再配上“肥”“瘦”,说成“绿肥红瘦”,意思是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虽然“依旧”,可实际上却是叶多花少了。

“绿肥红瘦”,形象、生动、传神,让人浮想联翩。

王安石《南浦》:“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状物精妙。

绿水含风,始有粼粼波起的动态;黄柳弄日,方显袅袅轻盈的舞姿。

鸭绿代水,鹅黄代柳,隐而显,用词精妙而意蕴悠长,色彩清丽而对比鲜明。

诗人把春水柳条的物状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词人以“红”代花,巧妙地避免了用词重复,而且给读者增添了解读的乐趣,可谓一举两得。

二、色彩代动物。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这里词人用“黄”“苍”这两种颜色分别借代黄狗和苍鹰这两种动物。

这不仅表明牵的是狗,擎的是鹰,而且绘色状形,写出了动物的色泽特点,形象传神,妙不可言。

三、色彩代人物。

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粉”,白色;“黛”,黑色。

二者原为古代妇女扑面和画眉用的两种颜色的化妆品,后来以“粉黛”这两种颜色指代女子。

诗人在此诗中特指唐代皇宫中的嫔妃美女,别有内涵。

温庭筠《菩萨蛮》:“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红”,代指闺妇头上插的红色的鲜花。

诗人以描写气味和颜色的“香红”借代好的面容。

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古诗词中的色光学理论

古诗词中的色光学理论

古诗词中的色光学理论色彩在古代文学中一直被用来描绘各种景物和情感。

古人对于色彩的理解并非简单的感知,而是蕴含了对色彩背后的哲学与学问的探索。

色光学理论在古人的笔下得以体现,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所描绘的色彩世界,并对其背后的色光学理论进行解析。

一、红色:激情与吉祥的象征红色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用来表达激情和吉祥之意。

比如《红豆生南国》的红豆象征了爱情,红颜亦常被用来形容美人。

红色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色彩,更蕴含了对生命力和热情的赞美。

古人对于红色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与色光学的反射现象相关。

红色的光波长较长,容易被人眼接收,因此红色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这种强烈的感受在古人看来,与激情和吉祥的心态息息相关。

二、蓝色:宁静与清新的象征蓝色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表达宁静和清新之感。

比如《静夜思》中的明月皎洁的蓝色,让人感到宁静与寂静。

蓝色还常被用来形容湖水、天空等自然景物,给人一种清新和宽广的感受。

色光学理论中,蓝色的光波长较短,容易被散射,因此蓝色在视觉上给人以远离感。

这种远离感在古人看来,与宁静和清新的心境相契合。

三、黄色:明亮与温暖的象征黄色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表达明亮和温暖之情。

比如《闻美人之歌》中的黄袍加身,象征着皇家贵族以及繁荣富贵。

黄色还被用来描绘秋天的叶子、成熟的庄稼等,给人以丰收和温暖的感受。

色光学理论中,黄色的光波长介于红色和绿色之间,具有明亮和热情的特点。

黄色在视觉上给人以明亮和温暖的感觉,与古人对黄色的理解相契合。

四、绿色:和谐与生机的象征绿色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描绘和谐与生机。

比如《青玉案·元夕》中的绿酒红灯,给人一种热闹与欢乐的氛围。

绿色还被用来形容春天的青翠、草地的葱茏等,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色光学理论中,绿色的光波长介于蓝色和黄色之间,具有和谐的特点。

绿色在视觉上给人以平和与舒畅的感受,与古人对绿色的理解相契合。

总结:古代文学中的色彩描写并非简单的视觉感知,而是与色光学理论紧密相连的。

浅谈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浅谈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浅谈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刘晓静
【期刊名称】《吉林教育》
【年(卷),期】2017(000)034
【摘要】<正>色彩是绘画基本元素,在古诗词的表情达意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古人作诗词,善于运用色彩表达内心情感,用''''着色的情感'''',或淡雅、或绚丽,渲染意境,增强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至美境界。

宋代蔡绦的《西京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昔人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者,盖画手能状而诗人能言之。

''''诗人、画家都善于用色彩,他们的表达方式却不尽相同,画家直接表现在纸上,给人直观的美感;诗人则
【总页数】1页(P68-68)
【作者】刘晓静
【作者单位】银川阅海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浅谈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2.试论古诗词中的色彩对比与美感生成
3.让古诗词教学回响美的旋律——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4.感受美体验美——浅谈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因素
5.感受美体验美——浅谈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因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诗词鉴赏中的色彩美的赏析

古代诗词鉴赏中的色彩美的赏析

结 语
因此,由诗及画、再由画及诗地审视色彩 运用与文人雅士独特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情趣 ,对于提高我们对古诗词(尤其是古代写景 题材诗歌)的鉴赏感悟能力与提升我们对传 统文化的审美品位是十分有益的。
古诗词中色彩的作用
古诗词中色彩的作用:
着色——入境——言情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 对仗工整,色彩明丽。诗人 用极普通的四色来描摹事物 ,似信手拈来,然清新可爱 ,宛如一幅水粉画,人见人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爱。
——骆宾王《咏鹅》
色彩的运 用
为了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诗人 们常用色彩对比的手法。
古诗词中的色彩 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毛 浮
骆 宾
绿 水 ,
王 《 咏 鹅







古诗词中色彩的作用
①诗歌——用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高度概括的
语言,来表现生活,抒发情感。
②要抒发感情,往往要借助于意象,烘托特
定的意境。 ③这就要求诗也要讲究色彩的运用,形成色
调鲜明的意境美。所以说自古 Nhomakorabea来,诗歌就有用色彩描写塑造 意象,表达感情的传统。
冷——暖
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具有绘画的鲜明 性和直观感;同时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增强了诗歌 意境的感染力。
色彩的运 用
冷——暖
➢ 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 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 明朗而热烈。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色彩的运 用
有时,诗人在一首诗中运用多种色调来 刻画意境。
色彩的运 用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古诗词里的色彩意境

古诗词里的色彩意境

古诗词里的色彩意境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一阵和煦的春风吹来,春光点缀春景,世间万物都重获新生,百花绽放,万紫千红,难怪在朱熹眼中,斑斓色彩的春天是“光景一时新”。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对于朱熹的春日风光,杨万里更爱盛夏的西湖,这大概是我见过最美的描写盛夏荷塘的诗句。

不用亲临西湖,不用亲见荷塘,只要闭上眼睛,脑中就会自动浮出一幅画,大红大绿的色彩搭配,无穷尽的荷叶与天际相接,画面恢弘,却又那么娇艳。

秋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王禹偁·《村行》秋天,注定是一个带着悲伤色彩的季节。

诗人爱歌颂春天的朝气勃勃,更爱在萧瑟的秋天感慨遭遇。

可总有浪漫的人,能在这个季节发现不一样的美,比如刘禹锡的秋日胜春朝,又比如王禹偁的秋天,独自信马由缰在山间小路上,山中开满了秋菊,为世界染上了一层金黄。

冬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冬天是什么颜色?大多数人会说,白色。

因为冬天大雪纷飞,白茫茫一片。

苏东坡听到这里,捻着胡须微微一笑,说不,冬天不只有雪白,还有橙黄,还有橘绿。

紫色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我有时候会想,紫烟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烟。

读懂了紫烟,才能读懂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

说起来,李白对紫烟似乎情有独钟,《秋浦歌》中李大仙也说: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绿色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说起贺知章,我就会联想到一个白胡子老大爷。

可就是这个糟老头子,内心也有一份浪漫和柔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红绿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李清照又喝醉了……奇怪,我为什么要说又!经过了一夜风雨,醉意还未消散,昨日的海棠还盛开着么?不不不,这个时节,她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古诗中色彩词的作用

古诗中色彩词的作用

古诗中色彩词的作用
嘿,你知道吗?古诗里的那些色彩词啊,可真是太神奇啦!就好像
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一下子打开我们对古诗世界的理解大门。

比如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的“黄”和
“翠”“白”“青”,哇,是不是一下子就让你眼前出现了一幅超级生动的画
面呀!那鲜活的黄鹂,翠绿的柳,洁白的鹭,还有那湛蓝的天。

这不
就像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直接展现在你眼前嘛!再想想“日出江花红
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热烈的红,那醉人的绿,那江水简直就像
是会流动的蓝宝石一样。

古诗中的色彩词可不只是让诗变得好看那么简单哦!它还能传达出
诗人各种各样的情感呢!红色有时候代表着热情、喜悦,就像诗人开
心时的心情;蓝色可能会带来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仿佛诗人正沉
浸在深深的思考中。

这就好比是音乐中的音符,通过不同的组合,演
奏出不同的旋律和情感。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讨论古诗,当我们谈到那些色彩词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兴奋。

“哇,原来这个颜色在这里有这样的作用啊!”“对啊
对啊,太有意思了!”你看,古诗中的色彩词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能让
我们沉浸其中,热烈地讨论,就像发现了一个超级大宝藏一样。

古诗里的色彩词啊,就像是夜空中最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对古
代世界的想象;又像是春天里最娇艳的花朵,给古诗的花园增添了无
尽的魅力。

它们让古诗变得更加鲜活、生动,让我们能更加深刻地感
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所以啊,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些小小的色彩词,它们的作用可大着呢!
我的观点就是:古诗中色彩词的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它们是
古诗的灵魂所在,让古诗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古诗词中的色度学知识

古诗词中的色度学知识

古诗词中的色度学知识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集中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人情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在古诗词中,色彩常常被用来形容自然景色、描绘人物情感或者抒发思想感慨。

随着对古诗词的研究日趋深入,我们逐渐发现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色度学知识。

一、色度学基础知识色度学是研究颜色特性、色彩组合和色彩感知的学科,它主要包括色彩的基本属性、色彩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以及色彩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色彩,来表达他们对于自然或者人生的独特感受。

二、古诗词中的色彩描写1. 明亮的阳光:在古诗词中,金黄色常常被用来描绘阳光的明亮和温暖。

比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微雨过,烟光如黛金色堆。

梧桐院落溶溶月,栏杆冷落五更风”。

这里的“黛金色堆”就是形容了阳光穿过微雨后的明亮光辉。

2. 清新的翠绿:在古诗词中,翠绿色常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新绿。

例如苏轼的《春日》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的“天阶夜色凉如水”描绘了夜晚清新的绿意。

3. 深沉的紫色:紫色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来形容沉郁的氛围。

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里的“溪亭日暮”中的紫色意味着夜幕的降临和情感的沉郁。

4. 娇艳的红色:红色常常被用来形容热烈、热情的景色或者情感。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里的“边秋一雁声”中的红色意味着战乱环境中的悲壮与热情。

三、色度学知识与古诗词的联系通过对古诗词中色彩描写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对于色彩的运用非常丰富,并且与现代色度学的基本原理相契合。

例如,古人常用红色来表达喜庆和热情,这与现代色度学中红色代表兴奋和活力的特点一致。

又如,古人用翠绿色来描绘春天的新绿,这与现代色度学中绿色代表生机和清新的概念相符。

色彩古诗鉴赏

色彩古诗鉴赏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

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

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

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

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含有色彩的诗词名句
一.色彩用作形容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山对面蓝堆翠岫, 草齐腰绿染沙洲. 傲霜橘柚青,
忆郎还上层楼曲, 楼前芳草年年绿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这一部分的诗词名句中的色彩作为形容词,色彩的形象分外鲜明,给读者的感觉也比较强烈,有较好的视觉想想效果所描述的景色美丽壮阔,浓烈而奔放。

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人一读就产生了美妙的联想,脑海中浮现出凝碧的江水,江边是一片火红的花丛。

又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更是以一种夸张的描述达到了一种壮丽的色彩效果——水面上是一望无际的荷花荷叶,荷花姹紫嫣红,荷叶青翠欲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而也不排除一些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感性的比喻联想性的描述,用的是色彩的一种特性,绿肥红瘦年年如此,让人在变故之后难免产生物是人非的感慨,又如“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也是一个很好的代表。

二.色彩用作名词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长因惠草记罗裙, 绿腰沉水熏.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赤橙黄绿青靛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绿似去时袍, 回头风袖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绿袍应已旧, 颜色非长久.
惜恐镜中春, 不如花草新.
垂杨紫陌洛城东,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望釆叶,昨夜梦渔阳。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翠黛眉低敛,红珠泪暗销,从来恨人意,不省似今朝。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这些诗句中的色彩用作名词,给人的直观感受相对弱了一些,而是作为一种衬托或对比,突出感情的表达。

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青”和“白”作为对比色,青山、白水的明暗色差用来烘托诗人与朋友分别得依依不舍的心情。

又如“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这里的“黄”和“白”是作为同类色在这里是一种呼应的手法,“黄叶树”对应着“白头人”,倍感凄凉萧瑟。

但仍有许多作为名词描述的突出色彩的诗句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形象生动的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洞庭湖美丽的风景,“白”、“青”两个对比色运用巧妙;又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动的把红杏的妖娆风姿表
现了出来,但只有“红”在这里运用最为合适,因为红色特有的浓烈和奔放的感觉,如果换做“黄”或“紫”,则就大大逊色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