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翻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学习

第一部分

在文言文阅读上,由于时间上的距离和语言环境的差异,学习难度会比现代文要大一些。学生们可以通过“四步流程”,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文言文“四步流程”阅读方法,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按照四个步骤的阅读程序,充分运用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逐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从而读懂阅读材料的学习方法。

第一步:正确朗读,整体感知。

(一)要在朗读训练中正字正音

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是朗读的起码要求,也是学文言文的起码要求。正确的读音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字的含义。大家要结合书下注释来正确地去读书,尤其是现代汉语中一些不太常用的字,要参看书下注释和词典明确读音。

要注意通假字,通假字的读音要读它所通的那个字的字音。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说”通“悦”,解释为“快乐”,这里读"悦"的音。

(二)、文言文朗读应特别注意停顿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可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划分句子朗读的节奏(断句)

一关键:理解句意。

两原则:结构完整不改原意

断句规律:

1、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动补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1)其一犬坐于前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对话、引文的标志后断开;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3、句首语气词之前断开,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

句首语气词主要有:呜呼、噫、嗟夫(乎)、夫、若夫、盖等等;

句末语气词主要有:也、乎、哉、矣、耳、焉、邪、耶、与、欤等。

如:(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莲花之君子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4、时间之词前往往断开

时间词主要有:少顷、少时、未几、俄顷、俄而、已而、既而、忽、忽然等。如:(1)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

(2)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山市》

5、关联词前往往断开

关联词主要有:故、由是、是故、是以、苟则、然则、然、然而等。

如:(1)先帝之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

(2)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隆中对》

6、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开

如:(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7、对偶句之间、排比句之间断开

如:(1)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

断句常见的问题

1、不反复通读文章,看一两遍就断句。

2、不会联系上下文思考。

3、不会利用常见的标志断句。

4、断句后不检查。

第二步:调动经验,初步理解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进行的过程,而是有它的内在联系,所以在接触一篇新的文章时,我们要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它加以理解。

《自作聪明》这篇文言文可能我们没有读到过,但是我们知道“自作聪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对于我们理解课文内容会有很大帮助。第三步:查用工具书,扫除障碍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所谓“信”就是准确,忠实于原文,不增不减原意,即原有的意思一个也不能少,原无的意思一个也不能多。所谓“达”,就是要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所谓“雅”,就是用词造句讲求精美,有文采,典雅得体。

(一)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留”、“删”、“补”、“调”五个字。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如:(1)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2)其间千二百里。

2、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

3、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如:久之,目似暝。

4、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补”,就是增补。要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

如:(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2)以为神。

5、调,就是调整语序。古代汉语有自己的语法规则,在翻译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调整,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如:(1)莫相知。

(二)翻译句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省略句,把省略的成分要补足出来。

例:(1)以为神。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有些词语不是它本来的词性而有所改变。

(1)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三)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

①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充省略内容;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判断句多译成“…是…”的格式;

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③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语序加以调整;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④疑问句要注意固定形式.(疑问代词“何、安、恶、盍等”)

如: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第四步:结合注释,加深理解(内容理解和概括)

内容理解题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自作聪明

有田舍翁①,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握管临朱②,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