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贽的《童心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贽与“童心说”

2010级文学院 106班覃柳青 110233010105

【摘要】李贽是中国16世纪伟大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他反对程朱理学,并且立书著说,被封建统治阶级批为“异端逆说”。他的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文

学观对后世影响极深,本文就其“童心说”展开论述。

【关键词】李贽;童心说;真心

一、“童心说”——真心也

什么是“童心”?李贽开篇即给出了一个最简单的定义,“童心者,真心也”,意即“童心”就是真心。那么,何为“真心”呢,他又及进一步解释“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可知,真,指物的自然之性,人的自然之性,不教而会,不学而成,如鱼儿在水中游,离水则死。鸟儿在空中飞,不飞则亡。如渴而思饮,饥而思食,自然而然。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灵包含认知、意志、情感三大心理因素,与此相应,童心作为真心,也包含着认知之真、意志之真、情感之真。由此,我们可以说,童心,就是源自物质之自然的真实的人性,即与宋明道学的“义理之性”相对立的“气质之性”;具体地说,就是作为活生生的生命存在的人的认知、意志、情感,人的生命的追求。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中国民间有语言:“童言无忌”。“童言”为何“无忌”呢?因为童心未经社会的污染,是纯真的,“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他们的言语最能体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统一。

西方有谚语“人类最好的品质都在孩子身上”,童心最真,真到对着裸体的皇帝说出“皇帝的新装”的秘密,而心灵被社会污染,道德修养高的成年人,谁敢对皇帝说不。赵高指鹿为马,满朝文武精英栋梁,谁敢说不。童心最善,看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就可知。“孔融让梨”更是童心至善的最佳表述。童心最美,曹冲称象,曹植七步成诗,每一个儿童都是祖国花园里最美的花朵。童心最自由,冰心曾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说的是极好的。

李贽所谓之“童心”,是既保持了孩子的纯真,又具有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

力的真心,换言之,就是一颗有着认识和思考能力的纯真之心。

二、“童心说”的丰富内涵

从西汉董仲舒倡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历代统治者沿袭遵行以来, 天下士人只有一种法定的读物, 即被儒家奉为经典的《六经》、《论语》、《孟子》。这就形成了千余年来“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精神枷锁。于是李贽就从批儒批孔开始来破封建迷信之障。

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医药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

他说,“六经”中所记载的上古史,“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很多话都是靠不住的。至于《论语》、《孟子》,乃是“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的文字材料。然而后来的学者看不到这一点,便认为它们出至圣人之口,把它们视作万世经典,却不知其中“大半非圣人之言”。纵然有些话是出自孔子、孟子之口,也不过是“因病发药,随时处方”的具体意见。治病要根据病情,难以下定执,又岂是可以以孔孟之言为“万世之至论”呢?程朱理学将这些古代典籍加以神化,使得这些史料成了“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其危害真是不可胜言矣!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

作文要出自真心、要有真情实感,更要有自己的观点,不必“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若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窃圣人之唇吻,如鸟为人语,鹦鹉学舌,那么又有什么这样的文章有什么价值可言呢?如果不是有感而发,而是效颦学步、无病呻吟,这种语言又有什么味道呢?在李贽看来,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之所以相“悬绝”,就在于《史记》乃是“发愤之所作”,倾注了司

马迁真是的感情,显示了司马迁独步千古的“一人独见”,并因此而不朽。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

指出“《拜月》、《西厢》”、化工也;“《琵琶》画工也。”所谓“化工”,即出于“童心”,自然天成,犹如“天之所生,地之所长”,“人见而爱之矣”,所以能感人至深。这实际上充分肯定了《拜月亭》、《西厢记》的反封建倾向。而《琵琶记》之所以为“画工”,就是因为高则诚“穷巧极工,不遗余力”,不过是在曲意敷衍子孝妻贤那一套人伦教化之礼,“童心”既失,因此,“似真非真,所以入人之心者不深。”

三、阳明学派——“异端”思想

当时,孔孟之道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麻痹人民革命意志的宗教教条,程朱理学就是一种更加精致化了的神学。

程朱理学对自然的看法不乏辩证法,但是对社会、对人的看法,却多属形而上学、绝对主义。他把人欲与天理对立起来,认为天理和人欲不可并立。“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因此,必须“去人欲,存天理”。程朱理学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人们即便是“饥寒饿死”,也要遵循“三纲五常”;稍有违背,就是失节,就是背悖天理。并说“盖闻人之大伦,夫妇居一,三纲之首,礼不可废”。如果妇女不能守节,“夫丧改嫁,皆是无恩也”。

程朱理学对妇女的毒害是极严重的,鲁迅先生在《坟·我之节烈观》中说道:节烈这事是:极难,极苦,不愿深受。然而不利自他,无益社会国家,于人生将来又毫无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失去存在的生命和价值。

“童心说” , 是针对当时障碍童心的程朱理学、复古派而发的。他说: “童心既障, 于是发而为言语, 则言语不由衷; 见而为政事, 则政事无根抵;著而为文辞, 则文辞不能达。”原因何在呢?“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他极其深刻地指出“读书识义”,“闻见道理”对少、所起的教化作用,能“为之心也”。

明末清初,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与发展,人的自我意识与人本主义渐渐发展,维护封建礼教的程朱理学越来越让人喘不过气来。此时从老、庄、玄学、禅宗一直到陆九渊“心学”一脉相承的人本主义和自我意识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