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童敏——高级社会工作实务(个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小的”变成“想做的”
第一步:解决问题
1.把“问题解决”变成“解决问题” 2.把“问题解决”变成“解决过程” (从问题克服转变成能力提升)
案例(解决问题)
服务对象:最近奖学金的事弄得很不开心,还有身 体不好,经常胃痛。
社会工作者:奖学金对你来说很重要吗?你胃疼是 不是因为压力太大?
服务对象:……
界定问题(三)
把“大的”变成“小的”
第三步:需求评估
除了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之外, 1.现在+过去(改变只发生在现在) 2.心理+社会(问题总是包含两面) 3.能力+资源(改变从能做的开始) 4.需求评估结论(现实-推断-建议)
案例(需求评估)
案主,82岁,没有结婚,从妹妹处领养一女。案主和 女儿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女儿在一私人企业上班,女婿 工作不固定,一家人相处相对和睦。6年前,案主双脚 中风偏瘫,丧失了行动能力,之后每天卧床,日常生活 照顾均由女儿负责。案主喜欢听广播,意识清晰,对于 女儿、女婿的日常照顾感到不满,觉得他们不够尽心。 后案主在一次沟通中,因为反复抱怨,和女婿产生冲突, 以至于案主女婿对案主实施了家庭暴力。这给案主带来 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同时还忍受着生活不能自理的痛苦。
(二)服务对象(青少年):就是觉得心里有些问题,处 于一种亚心理状态,好久以来都这样。以前还有些奋斗 动力,可是现在……
(三)服务对象(老年):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好,我又生 病,看不起病,孩子照顾我也不能上班。不知道,你们 能不能帮我们申请补助?
界定问题(二)
把“大的”变成“小的”wk.baidu.com
第二步:选择问题(从最容易改变的问题开始)
案例(需求评估)
案主的日常生活均需要女儿照顾,对于女儿、女婿的照 顾不满,觉得他们不够尽心;…… 案主害怕再遭受女婿的暴力,精神压力很大;女儿、女 婿……。案主曾经遭受过一次女婿的家庭暴力。 案主喜欢听广播,意识清晰,……
需求评估结论:问题是什么(实事);原因是什么
(推论);干预建议(建议)
明确目标(一)
把“小的”变成“想做的”
第三步:设置目标
1.“点线”设计(包括社工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达到什么目标); 2.“表里”排序(行为/认知/情绪、能力、自我、 价值和伦理)
案例(“点线”设计) (一)目标:增加服务对象的自信心,提升 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目标:开展手工坊小组活动
案例(“表里”排序) 目标(一):通过放松练习,提升服务对象分析能
界定问题(一)
把“大的”变成“小的”
第一步:明确问题(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需要) 1. 把“过去”变成“现在” 2. 把“远的”变成“近的” 3. 把“他人”变成“自己” 4. 把“抽象”变成“具体” 5. 把“事情”变成“事件”
案例(明确问题)
(一)服务对象(大学生):为了生弟弟,妈妈躲到农村 去住,丢了工作,家里还罚了款。原本大房子就成了现 在又黑又挤的小房子。
社会工作者:我建议你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学会宽慰自己。
明确目标(二)
把“小的”变成“想做的”
第二步:运用理论
1.确定核心理论 a.确定改变焦点(心理导向:心理动力、认 知行为、人本存在主义); b.明确主要概念 2.补充辅助理论
案例(社区学堂)
(一)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52年提出的。 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 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 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 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 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 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力,舒缓服务对象的焦虑情绪;
目标(二):通过寻找自己的优点,提升服务对象
的自信心,增加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肯定。
目标:a.直接回应(行为/认知/情绪)
b.回应感知(能力) c.感知把握(自我) d.把握肯定(价值)
寻找起点(一)
把“想做的”变成“能做的”
第一步:寻找切入点 1.“3W+I” 3W:谁(Who)、
个案工作的转接 转接:
1.自然生活场景中的接案
需求不清晰:在日常生活中长出专业服务
2.自然生活场景中的服务
服务不稳定:在动态生活中保持稳定服务
社工个亲辅导技巧
社工个案辅导技术的5个核心
界定问题:把“大的”变成“小的” 明确目标:把“小的”变成“想做的” 寻找起点:把“想做的”变成“能做的” 维持动力:把“能做的”变成“可以做的” 深化改变:把“可以做的”变成“容易做的”
(二)“优势视角”(Strength Perspective)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 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 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 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 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明确目标(三)
1.服务对象意愿 2.容易程度 3.问题关联
案例(选择问题)
服务对象,12岁,上小学四年级,和奶奶住在一起。 父亲再婚后,对他不闻不问,手摔伤也没有找医生治疗。 据老师反映,服务对象有时很冲动,无法控制自己行为, 有暴力倾向,对其他同学很有影响力。从三年级升到四 年级,服务对象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成绩也有所提高, 但情况不稳定,有时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上课也时常走 神。服务对象比较擅长体育,经常代表班级参加比赛, 获得过600米、立定跳远、掷铅球等冠军。他自己也为 此感到很自豪。服务对象有4、5个好朋友,经常一起 下棋、一起聊天。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个案)
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童敏
(E-meil:bula2ratu@126.com)
社会工作实务的专业性依据
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 个案工作
专业方法 小组工作 社区工作
目前社工专业服务
困惑:a.专业困惑:三大方法能够保证专业性吗?
b.实务困惑:个案做不深,社区开展不了 c.身份困惑:与心理治疗师和社区工作者的冲突
什么(What)、 什么时候(When) I:社会工作者喜欢擅长的方式(I)
第一步:解决问题
1.把“问题解决”变成“解决问题” 2.把“问题解决”变成“解决过程” (从问题克服转变成能力提升)
案例(解决问题)
服务对象:最近奖学金的事弄得很不开心,还有身 体不好,经常胃痛。
社会工作者:奖学金对你来说很重要吗?你胃疼是 不是因为压力太大?
服务对象:……
界定问题(三)
把“大的”变成“小的”
第三步:需求评估
除了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之外, 1.现在+过去(改变只发生在现在) 2.心理+社会(问题总是包含两面) 3.能力+资源(改变从能做的开始) 4.需求评估结论(现实-推断-建议)
案例(需求评估)
案主,82岁,没有结婚,从妹妹处领养一女。案主和 女儿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女儿在一私人企业上班,女婿 工作不固定,一家人相处相对和睦。6年前,案主双脚 中风偏瘫,丧失了行动能力,之后每天卧床,日常生活 照顾均由女儿负责。案主喜欢听广播,意识清晰,对于 女儿、女婿的日常照顾感到不满,觉得他们不够尽心。 后案主在一次沟通中,因为反复抱怨,和女婿产生冲突, 以至于案主女婿对案主实施了家庭暴力。这给案主带来 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同时还忍受着生活不能自理的痛苦。
(二)服务对象(青少年):就是觉得心里有些问题,处 于一种亚心理状态,好久以来都这样。以前还有些奋斗 动力,可是现在……
(三)服务对象(老年):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好,我又生 病,看不起病,孩子照顾我也不能上班。不知道,你们 能不能帮我们申请补助?
界定问题(二)
把“大的”变成“小的”wk.baidu.com
第二步:选择问题(从最容易改变的问题开始)
案例(需求评估)
案主的日常生活均需要女儿照顾,对于女儿、女婿的照 顾不满,觉得他们不够尽心;…… 案主害怕再遭受女婿的暴力,精神压力很大;女儿、女 婿……。案主曾经遭受过一次女婿的家庭暴力。 案主喜欢听广播,意识清晰,……
需求评估结论:问题是什么(实事);原因是什么
(推论);干预建议(建议)
明确目标(一)
把“小的”变成“想做的”
第三步:设置目标
1.“点线”设计(包括社工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达到什么目标); 2.“表里”排序(行为/认知/情绪、能力、自我、 价值和伦理)
案例(“点线”设计) (一)目标:增加服务对象的自信心,提升 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目标:开展手工坊小组活动
案例(“表里”排序) 目标(一):通过放松练习,提升服务对象分析能
界定问题(一)
把“大的”变成“小的”
第一步:明确问题(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需要) 1. 把“过去”变成“现在” 2. 把“远的”变成“近的” 3. 把“他人”变成“自己” 4. 把“抽象”变成“具体” 5. 把“事情”变成“事件”
案例(明确问题)
(一)服务对象(大学生):为了生弟弟,妈妈躲到农村 去住,丢了工作,家里还罚了款。原本大房子就成了现 在又黑又挤的小房子。
社会工作者:我建议你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学会宽慰自己。
明确目标(二)
把“小的”变成“想做的”
第二步:运用理论
1.确定核心理论 a.确定改变焦点(心理导向:心理动力、认 知行为、人本存在主义); b.明确主要概念 2.补充辅助理论
案例(社区学堂)
(一)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1952年提出的。 班杜拉认为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 的过程:一种是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班杜拉 把这种行为习得过程称为“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即 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另一种是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 习得行为的过程,班杜拉将它称之为“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 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
力,舒缓服务对象的焦虑情绪;
目标(二):通过寻找自己的优点,提升服务对象
的自信心,增加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肯定。
目标:a.直接回应(行为/认知/情绪)
b.回应感知(能力) c.感知把握(自我) d.把握肯定(价值)
寻找起点(一)
把“想做的”变成“能做的”
第一步:寻找切入点 1.“3W+I” 3W:谁(Who)、
个案工作的转接 转接:
1.自然生活场景中的接案
需求不清晰:在日常生活中长出专业服务
2.自然生活场景中的服务
服务不稳定:在动态生活中保持稳定服务
社工个亲辅导技巧
社工个案辅导技术的5个核心
界定问题:把“大的”变成“小的” 明确目标:把“小的”变成“想做的” 寻找起点:把“想做的”变成“能做的” 维持动力:把“能做的”变成“可以做的” 深化改变:把“可以做的”变成“容易做的”
(二)“优势视角”(Strength Perspective)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 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 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 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 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明确目标(三)
1.服务对象意愿 2.容易程度 3.问题关联
案例(选择问题)
服务对象,12岁,上小学四年级,和奶奶住在一起。 父亲再婚后,对他不闻不问,手摔伤也没有找医生治疗。 据老师反映,服务对象有时很冲动,无法控制自己行为, 有暴力倾向,对其他同学很有影响力。从三年级升到四 年级,服务对象开始向好的方向转变,成绩也有所提高, 但情况不稳定,有时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上课也时常走 神。服务对象比较擅长体育,经常代表班级参加比赛, 获得过600米、立定跳远、掷铅球等冠军。他自己也为 此感到很自豪。服务对象有4、5个好朋友,经常一起 下棋、一起聊天。
高级社会工作实务(个案)
厦门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童敏
(E-meil:bula2ratu@126.com)
社会工作实务的专业性依据
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 个案工作
专业方法 小组工作 社区工作
目前社工专业服务
困惑:a.专业困惑:三大方法能够保证专业性吗?
b.实务困惑:个案做不深,社区开展不了 c.身份困惑:与心理治疗师和社区工作者的冲突
什么(What)、 什么时候(When) I:社会工作者喜欢擅长的方式(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