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答题模板
题型01 地球上的大气-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原卷版)
01 地球上的大气年份卷名及题号考查情境命题特点模板01 气温特征及成因模板02 降水特征及成因模板03 风多(大)的成因模板04 气候特征及成因模板05 天气系统与天气(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
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
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
(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
(2)指出7月影响甲地的主要天气系统,分析该系统对甲地天气的影响。
(3)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
第(1)小问尝试解答:第(2)小问尝试解答:第(3)小问尝试解答:1.(2023·山西吕梁·校联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家口市崇礼区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部分比赛,为满足冬奥会气象观测需求,设立了气象观测站。
北京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利用气象观测站资料(冬季小风日)对赛场风向和风速变化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发现,赛场风向和风速受山谷风影向大。
左图示意赛场及周边等高线分布(单位:米)。
活动小组通过观测,绘制了某天观测站每小时风向与温度变化曲线图(右图)。
(1)说出气象观测站所在位置的谷风方向。
(2)判断山风和谷风的风速差异,并从地形和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根据右图推测山谷风的转变时间及其对气象站观测站气温的影响。
2.(2023上·江苏·高三马坝高中校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世界某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
图中A处的豪雨林(温带雨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温带雨林之一,在1981年的时候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材料二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匍匐于凯巴布高原之上。
它的宽度在6千米至25千米之间,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
2017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地球上的大气
考 点
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而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
互 的多少与火山爆发无关;火山爆发不会导致地面长波辐射
动 探
增强。
究
K12课件
16
返回目录
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命题点二 保温作用的应用
2.图68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拍摄的照片,棚顶为
黑色的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膜或者玻璃。
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10月下旬
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图612为
考 点
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
互 (1)~(2)题。
动
探
究
图612
K12课件
30
返回目录
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互 变缓。在②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比较稳定;
动 探
在①情况下,大气对流运动更加强烈。
究
图69
K12课件
22
返回目录
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②逆温现象及其影响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上冷下暖。但在一定条件下,对 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 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被称为逆温现象。
K12课件
31
返回目录
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图形解码]
K12课件
32
返回目录
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解析] (1)A (2)C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逆温的
考
点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素
(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选择题1、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3-14小题。
(1)大西洋中热量亏损最大的纬度带是()A.0°-20°NB.0°-20°SC.40°S-50°SD.40°N-60°N(2)上题中纬度带热量亏损值大的原因不可能是()A.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多B.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少C.多阴雨天气D.暖流的作用明显2、读右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有关右图所示月份和A气压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7月份,亚洲低压B.1月份,亚洲高压C.7月份,亚洲高压D.1月份,亚洲低压(2).下列因素中,①②两处盛行风相同的一项是A.成因相同B.风向相同C.性质相同D.势力相同3、下图为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处风速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2)此时,上海市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4、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为深水港,该港口由我国投资建设,于2015年2月基本竣工,2016年年底全面投入运营。
读“瓜达尔港及相关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X、Y代表1月或7月等压线,瓜达尔港1月、7月的风向分别是()A.东南风西北风B.东北风西北风C.西南风东北风D.西北风东北风(2)春分日上午9:30(当地时间),瓜达尔港某船员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
该船员此时面向的方向是()A.东南方向B.正西方向C.西北方向D.正北方向5、读三种力作用下的风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值大小关系是()A.甲>乙>丙B.丙>乙>甲C.乙>丙>甲D.甲>丙>乙(2)图中表示风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3)该示意图表示的风向可能出现在()A.加拿大高空B.澳大利亚近地面C.阿根廷高空D.俄罗斯近地面综合题6、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两处,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填“上升”或“下沉”)。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2022高考地理)新高考版 作业试题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选择题(新情境:位温)位温指干空气块被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后的温度。
空气块受热时位温升高,空气块放热时位温降低。
在对流层内,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下图表示1979—2013年7—8月20°N—30°N、30°N—40°N和40°N—50°N三个纬度范围内对流层顶平均位温的经度变化。
读图完成1—3题。
1.同一纬度范围内对流层顶平均位温经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分布D.洋流2.据图可知,下列地区对流层顶最高的是 ( )A.青藏高原B.恒河平原C.巴西高原D.墨西哥湾3.①地对流层顶平均位温高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海拔高C.距海近D.冰雪多阿尔泰山呈西北—东南走向,耸立于亚洲腹地的干旱荒漠半荒漠地带。
下图为阿尔泰山1800—2000年夏季南北坡降水量变化对比图。
据此完成4—6题。
4.阿尔泰山降水( )A.南坡多、北坡少B.北坡多、南坡少C.南北坡总量相同D.南北坡变化趋势大体相反5.给阿尔泰山南坡带来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印度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太平洋6.图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说明阿尔泰山( )A.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B.是气候现象的地理边界C.是草原和荒漠的分界线D.气候垂直差异大[2021山东潍坊期中]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7—8题。
7.①点的风向是(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北风8.③点对应的近地面天气状况很可能是( )A.晴朗B.阴雨C.高温高压D.低温高压[2021湖北四地七校联考]气象谚语凝聚了古人认识自然的智慧,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有明显的地域性。
某地理研学团队通过记录我国北方某县天气实况(下表示意部分摘取记录),开展气象谚语“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验证实践。
据此完成9—11题。
月份前期天气大雾时间雾之后天气1 1—13日晴14日早晨14日白天降水1 17—19日晴20日早晨20—22日降水1—21月23—28日晴1月29日—2月1日2月3—5日降水7 26—30日雨31日早晨31日白天晴好9.该县1月主要受( )A.冷高压影响B.锋面气旋影响C.副热带高压影响D.中纬西风影响10.该谚语中前后两次“雾”的出现分别预示当地大气 ( )A.云层消散水汽减少B.水汽增加云层消散C.水汽减少云层增厚D.云层增厚水汽增加11.当地预测雾后天气,失准率较高的地区最可能是( )A.弃耕荒地B.平原公路C.居民社区D.大型水库一、选择题[2021湖南名校联合体摸底]广西荔浦生产的砂糖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
2022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PAGEPAGE - 1 -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考点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一、大气的组成1.低层大气的组成: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各成分的作用:成分作用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必须的物质参加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激烈汲取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伤害水汽产生云、雾、雨、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固体杂质使大气能见度变差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大气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对流层:(1)位置:大气最低层。
(2)组成:占大气圈总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大气中污染物多集中在这一层。
(3)厚度: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高纬度地区8~9千米。
(4)特征。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
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5)与人类活动关系: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1)位置: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高空。
(2)组成:15~35千米含有大量臭氧。
(3)特征。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③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4)与人类活动关系:合适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1)位置: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
(2)特征。
①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②空气高度电离,形成假设干电离层。
(3)与人类活动关系: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作用。
大气逆温与生产生活(1)逆温的含义。
有两种状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气温下降,但幅度小于每上升1 000米,温度降低6℃。
(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
(2)逆温的影响。
全国通用版高考地理考点题型拓展复习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大气考点自测[2021陕西安康联考]气象工作者将对流层和平流层接壤的大气层次称为对流层顶,对流层顶高度与近地面的受热程度相关。
下图为1979—2008年华北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变化趋势图。
据此完成1—2题。
1.1979—2008年,华北地区( )A.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B.对流层顶高度年际变化明显减小C.对流层顶高度呈波动上升趋势D.对流层传向高层大气的能量增加2.下列关于华北地区对流层顶高度变化趋势的成因或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顶高度总体变化趋势反映气候变冷B.有利于生物繁育,生物多样性增加C.导致华北地区变得湿润,利于农业增产D.矿物燃料使用和植被破坏等是其变化的主要成因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排出的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大量的氨,氨与海水中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集中在鸟群附近,而且在整个北极地区均有分布。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据此完成3—4题。
3.鸟粪对图中大气受热过程中的环节的影响主要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4.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021福建师大附中第二次段考]下图示意华北某区域裸地和秸秆覆盖情况下土壤的冻结状况。
据此完成5—6题。
5.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原因主要是秸秆 ( )A.增强了大气逆辐射B.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C.使地面反射率变小D.使土壤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6.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的原因主要是土壤 ( )A.冻结时间较迟B.获得光照较少C.水分蒸发较弱D.上空气温较低[2021河南洛阳期中]下图示意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记录的学校旁边一隧道内部和外部1月和7月平均气温日变化。
读图完成7—9题。
7.表示1月隧道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8.此隧道( )A.15时太阳辐射量最大B.内部温差比外部大C.午后内外的温差最大D.具有冬暖夏凉特点9.该学校最可能位于( )A.闽B.秦C.鲁D.新[2021辽宁六校第一次联考]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冷高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低气压控制,冷而重的空气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犹如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一样越滚越快,使到达海岸的风速骤然增大,这种风被称为布拉风。
人教版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
(每日一练)人教版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选择题1、甘肃莫高窟西接鸣沙山,周围都在沙漠中。
根据莫高窟风沙环境特征,采取以固为主,固、阻、输、导相结合的防护原则,形成了一个由工程、生物、化学措施组成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六带一体”综合防护体系(如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为了保护莫高窟,“A”字形尼龙阻沙网的两个平行横向栅栏用于阻拦戈壁就地起沙,两个斜边目的在于切断或削弱主要沙源和固定流沙。
据此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为()A.偏北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东风(2)人工戈壁带主要由砾石铺压而成,该防护带的作用是()①覆盖沙源抑制风蚀②固定沙面增加日较差③保持水分增加土壤肥力④砾质戈壁不易起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对莫高窟风沙危害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运用RS模拟沙丘移动过程B.运用GPS采集积沙量信息C.利用GPS监测植被生长状况D.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答案:CBD【提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3S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由题干信息“两个斜边目的在于切断或削弱主要沙源和固定流沙”及图中指向标方向可知,为了保护莫高窟,削弱来自鸣沙山的风沙危害,可以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是偏西风,C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2)由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人工戈壁带铺压砾石,可以覆盖沙源抑制风蚀,使戈壁不易起沙,①④正确。
人工戈壁带铺压砾石,可以固定沙面,砾石可增大日较差,但不是该防护带的作用,②错误。
人工戈壁带铺压砾石,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但不能增加土壤肥力,③错误。
综上,B正确。
(3)由所学的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可知,RS(遥感技术)无法模拟沙丘移动过程,A错误。
GPS无法采集积沙量信息,B错误。
利用RS监测植被生长状况,C错误。
运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D正确。
故选D。
2、我国在南极罗斯海附近难言岛(74.9°S,163.8°E)建的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预计于2022年建成,右图为北京时间某年2月某日10时在难言岛上拍摄的自动气象监测站景观图。
新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练案7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
练案[7] 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一、选择题(2024·云南红河期末)川航3U8633:“我现在有点故障,我申请下高度,我要返航,我现在风挡裂了……”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呈现在大众面前。
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 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阅历和从业30年的技术,胜利于成都迫降,挽救了全机人的生命。
据此完成1~2题。
1.驾驶舱风挡碎裂的瞬间,机长面临低温、缺氧等问题,该处气温低的缘由是( C ) A.空气淡薄,汲取的太阳辐射少B.高空风力较大,保温作用差C.海拔高,到达且汲取的地面辐射少D.水汽少,汲取的紫外线少2.紧急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这是由于此时所处大气层中的( A )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驾驶舱风挡碎裂时,飞机飞行在9 800米高空,属于对流层。
由于该处大气淡薄,水汽、二氧化碳少,汲取的地面辐射少,所以气温低,C对;因为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干脆的热源,A错误;高空风力较大,保温作用差不是对流层气温低的主要缘由,B错;对流层臭氧少,汲取的紫外线少,D错误;故选C。
第2题,紧急返航途中,遇到风雨天气,是由于此时飞机处于大气层中的对流层,因为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A正确。
平流层、电离层、高层大气不会出现风雨天气,B、C、D错误。
故选A。
(2024·云南省玉溪一中期中)贴地逆温是指起始高度为0米(地面)的逆温,悬浮逆温是指起始高度在离地面肯定高度位置的逆温。
如图为青海格尔木地区2015—2017年贴地逆温发生频率的月变更图。
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该地贴地逆温发生频率存在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D )A.地形起伏B.植被差异C.人类活动D.昼夜长短4.关于该地逆温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A.冬季早晨,山腰冻害较山麓小B.冬季傍晚,污染物扩散作用强C.夏季早晨,相宜开展户外活动D.夏季傍晚,抑制沙尘暴的发生[解析]第3题,地形无季节变更,逆温与植被季节差异关系小,A、B错误;冬季夜晚长,地面辐射冷却强,逆温发生频率高,D正确;逆温主要是自然缘由引起,与人类活动关系小,C错误。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大气受热过程教师用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及作用1.低层大气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2.连线。
3.水汽和固体杂质的作用。
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着地面和大气的温度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分层气温垂直变化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大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续表分层气温垂直变化与人类关系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80~500千米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二、大气受热过程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梳理基础知识。
1.能量来源(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地面辐射。
2.增温过程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的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3.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的比例也不同大气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动状态。
命题视角(一) 大气受热过程及应用案例法学习[把握教考导向]一、教材这样学(湘教版必修第一册P75“活动”)如图所示,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能全部被地面所吸收,其中又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宇宙空间。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如颜色、干湿状况、粗糙程度等。
不同性质的地面,反射率的差异较大。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含考题演练附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总复习第3章《地球上的大气》讲义含考题演练附答案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纲解读知识导图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利用其解释相关地理现象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原因,能够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1..大气的受热过程(1)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6-1),完成下列问题。
图6-1①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含义a ,b ,c ,d 。
②根据图示,完善大气受热过程图6-2③图中显示的大气的作用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和 ,此外还有 。
B.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d。
(2)读云层对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影响示意图(图6-3),完成下列问题。
①白天,云层的作用明显,地面温度比晴天的;夜间,云层的作用显著,地面温度比晴天的。
因此,晴天比阴天的昼夜。
②由图可知,白天和夜间都存在,而且白天比夜间。
图6-32..热力环流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图6-4),回忆下列知识。
图6-4(1)在图中四条“=”上画上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2)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压高低状况是。
(3)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气温。
(4)在同一高度上,气压高,等压面向凸;气压低,等压面向凸。
(5)若图示区域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该图显示。
(白天、黑夜)或(冬季、夏季)的盛行风向。
(6)若该图为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其中表示城区的是地。
(7)结合以上分析知,热力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读图6-5,回答下列问题。
图6-5(1)判断图中A、B、C分别代表的力及其对风的影响A是。
影响:。
B是。
影响:风向和风速。
C是。
影响:。
(2)甲、乙、丙三条等压线气压大小关系是,判断理由是。
(3)图示地区位于(南、北)半球,判断理由是。
图中的风是(高空、近地面)风,判断理由是。
探究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吸收少量太阳短波辐射和大量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的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则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
地球上的大气_知识点+例题(完整版)
地球上的大气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这点经常考!) 【例题】1.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能B.大气是获得地面反射来的能量增温的C.大气增温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少部分到达地面2. 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强B. 夜间大气逆辐射强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D. 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少读图回答3题3,上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 AB BC CD D【keys】ACD二、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温度差异。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4、过程:受热不均----垂直运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水平运动----环流5、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6.解释方法:空气运动图、等压线解释图【例题】4 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把①②③④⑤五点按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②A、B两地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③比较A、B两地的温度④若此时为夏季,A和B为陆地的是⑤若A为陆地,此时为昼还是夜⑥画出热力环流的方向5 下列途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下图中的甲图表示某海滨地区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乙图表示同一海滨地区海陆之间气流运动特征,回答10—11题6 由甲图可知乙图出现时间为()A 6时---18时B 18时---次日6时C 8时---16时D 16时---次日8时7产生甲乙两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季节变化不同B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C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D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右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
新高中地理高考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答案版)
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2022·上海嘉定·一模)下图为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图中显示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应该是()A.①一①一①B.①一①一①C.①一①一①D.①一①一①【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近地面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所以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依次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对应到图中的序号依次是:①一①一①。
故选B。
【点睛】2.(2022·上海浦东新·一模)滑雪赛事是体育项目中对气象条件要求最为苛刻的赛事之一。
2022年冬奥会的室外赛事在北京市延庆区和张家口崇礼地区进行,两地地形复杂,山谷风环流强盛。
该气象站谷风环流的示意图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气压低,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A正确,C错误;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气压高,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B错误,D与题意不符。
故选A。
【点睛】3.(2022·上海长宁·一模)切洋葱时,往往会有刺激性物质挥发出来。
有人切洋葱的时候在旁边点燃一支蜡烛,用来缓解洋葱可能给眼睛带来的不适。
此生活技巧所运用的地理原理是()A.大气的削弱作用B.大气的散射作用C.大气的热力环流D.大气的保温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燃蜡烛后,蜡烛加热,气温上升,蜡烛处气流上升,切大葱或洋葱处气流下沉,可以减少切葱产生的气体的上升,此生活技巧所运用的地理原理是大气的热力环流,C正确;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散射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无关,ABD错误。
高考考点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
[2019甘肃武威二中月考]下图为以色列节水农业景观图,图中植物根部被一个设计成凹槽状的方形不透光塑料板覆盖,塑料板外高内低,可以收集露水和雨水,塑料板底部还有滴灌水管。
读图,回答1~3题。
01图中塑料板收集露水的时间主要在()A.黄昏B.清晨C.正午D.子夜02该塑料板还具有除草的功能,主要是因为塑料板底部()A.土壤温度低B.水分含量少C.光照条件差 D.昼夜温差小03在我国最适合推广图示灌溉方式的区域为()A.湖南的水稻田B.北京郊区的蔬菜大棚C.陕北洛川的苹果园D.新疆的谷物农场[2019河南洛阳统考]气温日变化的大小与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状况有关。
读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回答4~5题。
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小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05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2019广西北海一中月考]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
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示意北极地区海鸟。
读图,回答6~8题。
06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A.升高,④增强B.升高,③增强C.降低,①增强D.降低,②增强07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08北极气温的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该地区()A.昼夜温差变大B.海冰加速融化C.海水蒸发加剧D.极地东风加强[2019广西贵港江南中学月考]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城市或乡村,甲、乙、丙、丁代表区域中的四个居民点。
地球上的大气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2021重庆卷文综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的?第十七次缔的方会议于202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如开。
图3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3答复1题。
1.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将就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斩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答案】B【解析】考查大气保温作用即温室效应原理。
温室效应增强,即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选B。
(2021天津卷文综1)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答复下题。
2.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A a 增加B.b 增加C.c 减少D.d 减少【答案】:B【解析】考查大气热力原理及实际应用。
城市不透水地面和“可呼吸地面〞其热力性质不同。
城镇建设中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也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3.(2021广东卷文综4.〕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
以下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答案】 B【解析】理解提示“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的盛行风驱动洋流,海洋通过辐射等形成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境。
赤潮的形成于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无关,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这不是信风。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的关系。
〔2021安徽卷文综32〕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2019.7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1.(2011上海地理,15)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答案】B【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B项正确。
2.(2011上海地理,16)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答案】C【解析】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最为严重的地方是南极附近上空,C项正确。
【考点2】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考点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下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下题。
1.(2011 ,5)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答案】C【解析】图中M地东侧气压低于西侧的气压,风从高压向低压吹,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形成西北风,C项正确。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下题。
2.(2011 ,10)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答案】C【解析】读图发现有经线0°、90°、180°,结合陆地形状可以判定此图从北极上空俯视、中心为北极点,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再读出①地气压为1020hpa,①地风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地转偏向力向右(向南),合力方向为东南,风向为西北风,C项正确。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读图完成3—4题。
3.(2011,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答案】D【解析】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所以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从垂直方向看甲地空气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空气最不稳定,而丙处则最稳定,D项正确。
高中地理大气专题与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大气专题与答题模板高中的大气地理专题是气候知识的基础,必须掌握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效帮助以后对气候知识的学习。
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地理大气专题大气专题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解题技巧总结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地球上的大气解题技巧总结选择题1、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
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该生产方式会使棚内()A.太阳辐射减弱B.地面辐射增加C.大气吸收增加D.地面反射增加(2)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的优势有()①增加经济效益②增加土壤肥力③减少土壤污染④提高土地利用率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AC【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
大棚顶部搭建光伏发电系统(有光伏板),会使到达棚内的太阳辐射进一步减弱,从而使棚内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反射等也随之减弱。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与原秀珍菇生产方式相比,该生产方式在几乎同样的土地面积上既种植了秀珍菇,还实现了光伏发电,增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率,①④正确。
对土壤肥力和污染没有影响,②③错误。
故选C。
2、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革。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①代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②代表近地面辐射C.③代表大气逆辐射D.④代表大气辐射(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①辐射B.减弱②辐射C.增强③辐射D.增强④辐射答案:CC【提示】大气的受热过程解析:暂无解析略3、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某大湖附近一城市气象站测得的某日湖陆风风速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地湖陆风,说法正确的是()A.白天陆风,晚上吹湖风B.陆风转湖风的时刻在日出前C.风力最大在午后2点左右D.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不同(2)图为一天中测得的风向情况,则该气象站位于湖泊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3)下列各项中,能减弱该气象站湖风的是()A.城市地面硬化增加B.城市绿化面积增加C.城市工业用地增加D.湖泊水量增加BB【提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解析:暂无解析【解答】(1).白天湖泊升温慢,形成冷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此时吹湖风,同理可以判断晚上吹陆风,A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的原因①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不会上下颠簸②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对高空飞行有利。
3.逆温造成的影响①对环境:抑制空气对流运动,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加重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易产生大雾、冻雨天气;抑制沙尘暴(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的发生。
③对交通:降低能见度,地面湿滑。
4.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①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②地面增温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放射地面辐射,近地面空气吸收了地面辐射后,又以对流、传导的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从而使大气增温。
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量后,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射向地面,补充了地面能量的损失,称为大气逆辐射。
正是由于大气逆辐射的存在,才使地面能量损失减少,地球表面温度不至于过低。
实例:说明玻璃温室的原理太阳短波辐射能透过玻璃(塑料)进入温室,使温室内地面温度升高;而温室内地面长波辐射很少能穿透玻璃(塑料),从而把热量保留在温室内,使温室内气温高于温室外。
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①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②大气逆辐射补偿了部分地面损失的热量6.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①纬度: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②天气:阴天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晴天,地面辐射强。
③下垫面:指与大气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
下垫面的状况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与反射的比例也不同。
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
反之,地面辐射越强。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陆地表面的反射率高于海洋。
)7.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产生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①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②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以种植。
③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④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8.影响气温的因素①纬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②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冬、夏季风):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温高;我国北方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气温低。
③风:无风,不利于散热;海风,气温较低;来自低纬度的风,气温较高。
④天气状况(阴晴):白天阴天时气温不太高,晴天气温高;降水可以消暑。
⑤地形:(地形本身、地形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地势高,气温低;冬季风的迎风坡位置,冷空气堆积,气温低;冬季,由于受秦岭、大巴山阻挡,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气温高;背风坡气流下沉,出现焚风效应,气温高;奥伊米亚康处于盆地中,冬季冷空气下沉堆积,形成低温中心。
⑥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离大陆越近,气温越低。
⑦地面性质:反射率越高,近地面气温越低。
颜色越浅的物体,其反射就越强,吸收就越弱,地面辐射越弱。
反之,地面辐射越强。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新雪>冰>沙土>草地;陆地表面的反射率高于海洋。
)⑧洋流:暖流增温,寒流减温。
⑨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水库、围湖造田。
实例1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的原因①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②白昼长,日照时间长③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④盆地地形,不易散热⑤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⑥沙漠广布,增温快实例2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的寒极(-71℃)”的原因①纬度高,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辐射少②冬季,日照时间短③海拔较高,奥伊米亚康盆地海拔在2000米以上④盆地地形,有利于寒冷气流额堆积;盆地开口面向北冰洋,深受北冰洋冷空气影响⑤强冷高压控制9.影响昼夜温差(气温日较差)的因素①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②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③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④下垫面性质由于下垫面的比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
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旱地比水田大。
⑤天气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10.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①纬度,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年内变化幅度大)。
例如我国的西沙群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6℃,上海(31°N)为25℃,海拉尔(49°13′N)达到46℃。
低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很小,高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可达40~50℃。
②海陆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对于同一纬度的海陆相比,大陆地区冬夏两季热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一般情况下,温带海洋上年较差为11℃,大陆上年较差可达20~60℃。
③地形,一般情况下高地小于凹地、谷地。
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
④天气,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⑤植被,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1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与下沉,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出现高低气压,由于气压差的存在,就会有空气由高压向低压的水平运动,最终形成热力环流。
12.简述山谷风的形成过程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
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
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
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
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
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13.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过程来自赤道地区的气流源源不断地在南北纬30°上空集聚,迫使气流下沉,导致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14.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过程较冷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形成锋面(极锋)。
暖而轻的盛行西风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之上,形成了副极地上升气流,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便向南北流出,致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15.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夏季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
实例: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西北季风(1月)与几内亚湾沿岸的西南季风(7月)都是因为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16.形成降水的条件①充足的水汽②空气上升冷却达到过饱和③降温(气温越低,单位体积的空气容纳水汽的量越少,空气越容易达到过饱和)④有较多的凝结核17.降水类型对流雨(1)成因:湿润气流受热膨胀上升(2)降水特征:历史短,强度大,范围小;(3)分布地区:赤道地区,夏季午后多对流雨地形雨(1)成因: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形成降水(2)降水特征:降水多在半山腰,迎风坡降水多(3)分布地区:风从海洋吹来的高山地区锋面雨(1)成因:暖湿空气沿锋面动力上升(2)降水特征: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大(3)分布地区:中纬地区,我国东部夏秋季节的降水区台风雨(1)成因:近地面低压,气流辐合上升形成降水(2)降水特征:强度大,狂风暴雨(3)分布地区:低纬大陆东部,我国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
18.影响降水的因素(1)海陆位置:距海越近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距海越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所以降水分布的普遍规律是沿海多,内陆少。
(2)地形:①山脉走向与降水。
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作用和引导作用,如果山脉走向与海洋水汽来向垂直,就会阻挡水汽的进入,使大陆内侧降水明显减少。
②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
海洋湿润气流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山脉的阻挡,就会沿着迎风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雨,即地形雨,当该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饱和水汽含量不断降低,出现干热的天气,即雨影区。
③地形类型与降水。
不同的地形对气流的运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布也不同。
平原地形有利于海洋水汽的进入,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的几率较大;在山地则迎风坡在一定的高度上降水较多,背风坡较少,河谷地带由于地势低,温度高而降水少;盆地由于地形封闭,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也较少,;高原因为地势高,海洋水汽也难以爬上高原面形成降水,所以高原上的降水也不多;(3)气压带:而在低气压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上升冷却容易达到过饱和状态,往往会凝结降雨,形成多雨区(4)风带:全球的风带对降水影响较大的是西风带和信风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把海洋水汽带到大陆形成降水,根据风带与大陆的关系,又可以分为迎风岸和背风岸,迎风岸常常受到风带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而背风岸的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干燥,降水很少;(5)季风:在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的性质不同,对降水的影响也不同。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带到了陆地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气;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干燥的,一般不会形成降水,天气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