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遗传学

合集下载

肿瘤遗传知识点总结

肿瘤遗传知识点总结

肿瘤遗传知识点总结一、肿瘤的遗传基础肿瘤的遗传基础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遗传变异:基因型、表观基因型和全基因组。

1. 基因型:即细胞核内基因组的遗传信息。

基因型的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排、基因扩增和基因缺失等。

这些遗传变异可能导致染色体异常、蛋白质功能失调、细胞增殖异常等,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

2. 表观基因型:即影响基因表达的遗传修饰。

表观基因型的遗传变异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等。

这些遗传变异可能导致基因的表达异常,改变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

3. 全基因组:即细胞内全部基因组的遗传信息。

全基因组的遗传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整个基因组的遗传异常等。

这些遗传变异可能导致基因组稳定性的失调,促进肿瘤的发生。

以上三个层面的遗传变异共同构成了肿瘤的遗传基础。

理解和揭示这些遗传变异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二、遗传突变的发生和发展机制遗传突变是指在细胞分裂和增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发生变异,导致基因型、表观基因型和全基因组的遗传异常。

遗传突变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DNA复制错误:DNA的复制是细胞增殖的必要过程,但在复制过程中会产生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导致基因组的遗传变异,促进肿瘤的发生。

2. DNA修复失调:细胞内有多种DNA修复机制,可以帮助细胞修复DNA损伤。

但当这些修复机制出现失调时,会导致DNA的遗传变异,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

3. 病毒、化学物质和辐射的影响:病毒的侵染、化学物质的暴露和辐射的作用,都可能导致细胞的遗传信息发生变异,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

4. 遗传易感性:个体的遗传易感性是影响遗传突变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些基因型和表观基因型的遗传变异,会增加个体对于遗传突变的易感性,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

以上几个方面共同影响了遗传突变的发生和发展。

对于这些机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找到抑制肿瘤遗传突变的方法,从而预防和治疗肿瘤。

肿瘤遗传学的理论与应用

肿瘤遗传学的理论与应用

肿瘤遗传学的理论与应用引言肿瘤遗传学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因变异和遗传机制的学科。

它揭示了肿瘤起源、进化和抗药性等重要问题,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肿瘤遗传学的理论基础、技术手段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肿瘤遗传学理论基础1. 基因突变与癌症发生基因突变是导致癌症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科学家可以鉴定癌细胞中具有突变功能的关键基因,从而推测其对恶性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高度相关。

此外,其他许多重要基因如TP53、EGFR等也被证实在特定类型的癌症中具有突变。

2. 肿瘤抑制基因与促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和促癌基因是肿瘤遗传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肿瘤抑制基因主要通过阻止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等机制来控制肿瘤的发生。

而促癌基因则具有增加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等功能,从而推动肿瘤发展。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这两类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都可能导致肿瘤形成。

3. 癌症的遗传倾向性个体对于癌症的敏感性往往受到其遗传背景的影响。

例如,BRCA1/2突变使得个体更容易患乳腺癌和卵巢癌;而Lynch综合征患者由于MLH1、MSH2等DNA修复基因异常,导致其患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显著提高。

了解这些遗传倾向性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防策略的制定。

二、肿瘤遗传学技术手段1. 肿瘤基因组测序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测序和靶向测序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遗传学研究。

通过比较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基因组序列,可以发现肿瘤中存在的突变位点、基因重排、拷贝数变异等信息,从而揭示肿瘤发生演化的模式。

此外,个体化治疗也可以通过测序结果来预测恶性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

2. 肿瘤遗传学标志物检测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已被确认与特定类型肿瘤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在患者样本中的存在与表达水平改变,可以进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效果监控。

肿瘤表观遗传学

肿瘤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修饰在肿瘤中的研究主要包括:探究 组蛋白修饰在肿瘤中的特征和规律,探究组 蛋白修饰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等 过程的关系,以及寻找可作为肿瘤诊断和疗
效评估的组蛋白修饰标志物。
03
肿瘤表观遗传学与肿瘤发 生发展的关系
表观遗传学变化与肿瘤细胞增殖
表观遗传学变化是指基因表达的改变,而非基因序列 的改变。这些变化可以通过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 等修饰方式影响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表观遗传学变化可以调控肿 瘤细胞的增殖过程。例如,某些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改 变可以影响其表达水平,进而影响细胞增殖的速度和 程度。
VS
基因组印记在肿瘤中的研究主要包括: 探究基因组印记与肿瘤发生、发展、 转移和耐药等过程的关系,以及寻找 可作为肿瘤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印记标 志物。
非编码RNA
非编码RNA是指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包括miRNA、lncRNA等。非编码RNA在表观遗传学中扮演重要角色,参与基因 表达的调控,并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04
肿瘤表观遗传学的治疗策 略与药物研发
表观遗传学治疗策略
靶向DNA甲基化
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或激活 去甲基化酶,调节基因表达,抑 制肿瘤生长。
靶向组蛋白修饰
通过抑制组蛋白乙酰化酶或组蛋 白甲基化酶,改变染色质构象,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靶向非编码RNA
通过调控miRNA、lncRNA等非 编码RNA的表达,调节基因表达, 抑制肿瘤进展。
非编码RNA在肿瘤中的研究主要包括:探究非编码RNA在肿瘤中的表达特征和规律,探究非编码RNA与肿瘤发生、发展、转 移和耐药等过程的关系,以及寻找可作为肿瘤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估的非编码RNA标志物。

肿瘤遗传学

肿瘤遗传学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生化遗传学家A·G·克努森提出了恶性肿瘤发生的两次突变假说,认为恶性肿瘤必须 经过两次突变才能形成。在此基础上,1976年H·L·林奇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研究结果并发表了《肿瘤遗传学》 专著。
20世纪80年代初,遗传工程和哺乳动物细胞体外转化技术的应用,导致细胞癌基因的发现及其功能的逐渐阐 明,使肿瘤遗传学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遗传背景
单基因遗传的肿瘤
人类恶性肿瘤中只有少数种类是按单基因方式遗传的,这些单基因遗传的肿瘤的特点是发病年龄轻而且是双 侧发生或多发性的,例如遗传性的视膜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Wilm瘤和嗜铬细胞瘤等肿瘤是以常染色体显性 方式遗传的。动物实验中发现在同一外界致瘤因素刺激下,不同基因型的动物发病率不同。人类某些肿瘤有明显 家族遗传倾向。如结肠多发性息肉、视膜母细胞瘤、神经纤维瘤、肾母细胞瘤等。也有一些患者有肿瘤家族史, 父母兄妹中易患肿瘤,但肿瘤类型可各不相同。肿瘤家族史或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病中仅是一种“易感性”,作为 环境致癌因素作用的基础。
双生儿法
双生儿肿瘤发病情况的研究对识别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肿瘤病因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但进行这一研究也 有一定困难,因为双生儿在人群中为数不多,而双生儿患癌者更少,但是双生儿法的研究可以提供宝贵的资料。 例如77对患白血病的双生儿中,单合子双生儿(MZ)患病的一致率很高,而胃癌和乳腺癌的发病一致率在单合子 双生儿(MZ)和双合子双生儿(DZ)之间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双生儿法在肿瘤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在于:① 可以利用单合子双生儿发生肿瘤的一致性来判断遗传因素在各种肿瘤中的重要性;②可以利用双生儿肿瘤发生的 不一致性来判断环境因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简史
1866年,法国外科医生皮埃尔·保尔·布罗卡报道了他妻子家系中的24名女性成员中有10例乳腺癌患者及其 他癌症患者多人,这种癌症在一个家系中的聚集现象可以一直延续几个世代。此后的一系列癌家族的报道引起了 人们对恶性肿瘤的遗传背景的注意。

肿瘤遗传学

肿瘤遗传学
在散发性病例中,两次突变均发生在同一体细胞(如 视网膜母细胞)内,使两份正常的等位基因均突变而 失活,这种机会一般较少。故散发性病例在临床上具 有单发性和单侧性的特点。(图10-5)
二、单克隆起源假说
肿瘤是由单个突变细胞增殖而成的,即肿瘤是突变 细胞单克隆增殖群,称为肿瘤的单克隆起源假说。
神经纤维瘤基因NF1定位于17q11.2,是一种抑癌基
因,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二、多基因遗传的肿瘤
大多数肿瘤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 用的结果,属于多基因遗传的肿瘤。
易感基因: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某些基因的编码产物 能够导致遗传性疾病或获得疾病易感性,这类基因称 为易感基因。
已发现乳腺癌、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宫颈癌 等肿瘤具有其特定的易感基因。这类疾病在人群中的 发病率大于0.1%,患者一级亲属的发病风险高于一 般群体。
影响鼻咽癌的发病风险。
易感基因导致肿瘤发生的可能机制
一些证据表明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可 能通过生化的、免疫的和细胞分裂的机制促进肿 瘤发生。
例如肺癌患者芳烃羟化酶(AHH)的活性显著高于 正常人群;而着色性干皮病DNA修复酶缺陷导致细 胞恶变;免疫缺陷使得突变细胞得以逃脱免疫监视而 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如Bruton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 易患白血病和淋巴系统肿瘤。
2.染色体易位与基因重排
例如人Burkitt淋巴瘤中 8q24的C-MYC易位至14q32 免疫球蛋白重链的基因位点上,后者是人类非常活跃 的基因,这种易位使细胞癌基因C-MYC过度表达而成 为癌基因(图10-3)。
3.启动子或增强子插入
如逆转录酶病毒基因组含有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 sequence,LTR),具有启动子、增 强子等调控成分,当逆转录酶病毒感染细胞时,LTR 插入c-onc的上游,使c-onc过度表达,导致细胞癌变。

肿瘤遗传学ppt(共55张PPT)

肿瘤遗传学ppt(共55张PPT)

生长 因子
生长因 子受体
配转 催
体膜 化 区区 区
域域 域
SRC ABL
BCL2
NF-1
阻止细胞凋亡的蛋白质
TRK ROS
RET
MET KIT FMS ERBB1
ERBB2
RAS
RAF MOS
MAP
激酶系
BCL-1 细胞 因子
D1
MYC
MYB ERBA
EST
E,A,B
细胞因子
FOS
JUN
RB
DNA病毒
2、基因融合----通过易位同其他基因形成融合基因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t(9;22)(q34;q11)
9q34 —— abl (原癌基因),编码酪氨酸激酶
22q11 —— bcr (break point cluster region)
145KD
210KD
19
酪氨酸
激酶
11
融合
基因
强力
启动子
34
24
32
亚四倍体(hypotetraploid) — 数目 < 4n= 92
2、肿瘤的染色体结构异常
易位、缺失、重复、倒位、环状染色体和双着丝粒染色体。
非特异性标记染色体——不具代表性
标记染色体(marker chromosome)
特异性标记染色体——具代表性
稳定遗传
3
二、标记染色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1960年,Nowell,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 Ph染色体(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 G组
癌变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t(9;22)(q34;q11) Burkitt淋巴瘤(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t(8;14)(q24;q32) 视网膜母细胞瘤 del(13)(q14)

肿瘤与遗传PPT演示课件

肿瘤与遗传PPT演示课件

肿瘤基因组学研究
全基因组测序
通过对肿瘤细胞全基因组进行测 序,发现肿瘤细胞中存在的基因
突变和染色体异常。
基因表达谱分析
通过对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谱进行分 析,了解肿瘤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差 异和特点。
基因突变筛查
通过对特定基因进行突变筛查,发 现与肿瘤发生相关的突变基因,为 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是通过检 测个体的基因突变,评估其患 肿瘤的风险。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确定家族性 肿瘤综合征的基因突变类型, 为患者及家族成员提供针对性 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常见的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包 括BRCA1/2基因检测、结直肠 癌基因检测、乳腺癌基因检测 等。
遗传咨询与预防
遗传咨询是指专业医生为患者及家族成员提供关于遗传性肿瘤的知识、风险评估、 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咨询。
未来研究方向与技术发展
未来肿瘤遗传学的研究方向包括深入了解肿瘤异质性、肿瘤进化与耐药性的机制,以及寻找 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
技术发展方面,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表观遗传学等领域的新技术将为肿瘤遗传学研究提 供更多工具和方法,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肿瘤的本质和发现新的治疗策略。
跨学科合作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整合生物学、医学、化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 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肿瘤的本质和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肿瘤进化与耐药性
肿瘤进化是指肿瘤在生长和扩散过程中, 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产生新的变异和进
化。
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对治疗药物产生抵 抗,导致治疗失败。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包括基因突变、细胞凋亡机制的改变、
药物代谢和排泄的改变等。
了解肿瘤进化和耐药性的机制,有助于 预测肿瘤的发展趋势和制定个性化的治

肿瘤遗传学

肿瘤遗传学

激活的癌基因可以引起家族性肿瘤吗?
体细胞的遗传改变不能传递给后代。相反生殖 系突变可能传递给后代。那么,如果多数散发 性肿瘤是由于多个癌基因在体细胞内连续突变 所致,是否某些家族性肿瘤是由于生殖系的癌 基因激活所致的呢?
但研究发现,尽管原癌基因突变在散发性肿瘤 的体细胞突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家族性肿 瘤的生殖系中一般没有该基因的突变。
RB
Cyclin/cdk
E2F
磷酸化 E2F
G1
S
M
G2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 (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CKI)
对细胞同期调控机制的深入了解导致一类重要 的抑癌基因——CKI的发现,包括多种成员, 其中P21、P27、P57属广谱的CDK抑制特,而 P15、P16、P18、P19是CDK4/CDK6的特异性 抑制物。它们在细胞同期调控及肿瘤发生中的 作用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进一步分析表明,许多视网膜母细胞瘤中, 这个RB发生缺失,在另外一些RB瘤中,基因 虽完整,但在剪接点有一个点突变,从而产生 异常的RB蛋白,用表达载体把RB基因导入肿 瘤细胞,可使其生长特性恢复正常,说明这个 克隆的基因具有人们期待的肿瘤抑制基因的应 有特性,RB基因是人们克隆的第一个肿瘤抑 制基因。
胞进程
人类c-onc编码蛋白质的功能
癌基因的激活机制:
1、点突变 如RAS蛋白产物12位密码子突变阻止 Ras从活性形成向失活形成的转变,从而引起 细胞生长失控。
2、病毒诱导与启动子插入 细胞癌基因附近一旦 被插入一个强大启动子,如逆转录病毒的LTR, 也可被激活。
3、基因扩增 某些癌基因DNA片断有时可扩增 数十倍乃至数百倍

医学遗传学肿瘤遗传学ppt课件

医学遗传学肿瘤遗传学ppt课件

3、其他肿瘤抑制基因
*
WT1 11p13 Wilms瘤 MST1 (p16) 9p21 恶性黑色素瘤,肺癌、胰腺癌、 (CDKN2A) 膀胱癌、头颈部肿瘤、白血病 MST2 (p15) 9p21 儿童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 (CDKN2B) 非小细胞性肺癌 NF1 17q11.2 神经纤维瘤 CDKN1A(P21) 6p21.1 多种肿瘤 CDKN1B(P27) 12p13 多种肿瘤 BRCA1基因 17q21 乳腺癌 DCC基因 18q21.2 结直肠癌 APC 5q21 结直肠癌 Nm23基因 17q21.3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 正常细胞内 存在的、 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并具有使细胞癌变潜能的基因。 在肿瘤细胞中原癌基因往往被激活,处于活跃表达的状态
依其编码产物的功能及生化特性的不同分类
二、癌基因、原癌基因及其功能
1、生长因子
RB与细胞周期
G1
S
G2
M
RB
E2F
Cyclin/cdk
E2F
磷酸化
P16、P21、P27等
Rb及其产物在 细胞周期的G1期 发挥调控
40%的癌症发生Rb的突变或缺失,RB蛋白质是细胞周期G1/S期的因子,起DNA复制阻断的作用,它能与失活的转录因子E2F结合,防止DNA复制。Rb的突变使其蛋白质失活,E2F被释放,诱导DNA不断复制,使细胞无休止地分裂。
肿瘤基因组计划
*
2008年6月国际癌症基因组计划成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研究所对结直肠癌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数据。
数目异常 结构异常
01
第一节 染色体异常与肿瘤
01
染色体异常是癌细胞遗传学的基本特征 细胞内染色体的不稳定是产生肿瘤的根本原因 ——Boveri 1914

肿瘤遗传学

肿瘤遗传学

致癌因子
体细胞
DNA损伤
修复 突变细胞
死亡 增殖 肿瘤
突变阶段
促癌阶段
两次击中假说
1971,Knudson 研究了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生过程后提
出,它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必须经过 二次或二次以上的突变。 第一次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或由父母遗传得来,为合子 前突变,也可能发生在体细胞; 第二次突变则均发生在体细胞
末端缺失
中间缺失
p- 表示短臂缺失 q- 表示长臂缺失
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染色体缺失,常指正常等 位基 因的丢失而保留异常的突变等位基因。
缺失的遗传学效应
破坏了生物长期适应的基因平衡,从而出现不 育或致死效应
缺失导致原癌基因的激活功能加强或肿瘤抑制 基因的失活
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 父亲年龄:
男性年龄对突变的影响远大于女性。 父亲的年龄越大,DNA复制的次数越多,精子出现
突变的概率也越高
性别:男性突变率高于女性 遗传背景
个体的易感性差异
癌家族综合征 家族性癌
种族的易感性差异
华人的鼻咽癌发生率较白人高34倍
2. DNA损伤和修复 单个细胞的DNA在24小时内约出现1万次损伤。 DNA损伤的产生
的这些DNA序列。
癌基因(oncogene)原癌基
突变
因的变异形式
原癌基因
癌基因
理解:
细胞癌基因是细胞正常生长、分化所必需 的,是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 在发育过程中的一定时间、一定组织中定 量的表达,产生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蛋白 质,促进某些生命过程的进行,使生长发 育得以实现。在机体生长发育过程完成后 多处于关闭状态,即不表达或低表达。 一 旦在错误的时间,不恰当地点,不适量表 达即可能导致细胞无限制的增长而趋于恶 性转化。

肿瘤遗传学知识点

肿瘤遗传学知识点

肿瘤遗传学知识点肿瘤遗传学是研究癌症发生机制与遗传变异相关的学科。

它通过对肿瘤细胞遗传学特点和突变基因的研究,揭示了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为癌症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肿瘤遗传学的重要知识点。

1. 肿瘤发生的基因突变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两类:感染性突变和获得性突变。

感染性突变是指通过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突变,例如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发的宫颈癌。

获得性突变是指后天获得的基因突变,这类突变可以是单个基因的突变,也可以是多个基因的共同突变。

2. 肿瘤基因的突变类型肿瘤基因的突变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突变、染色体易位等。

其中,点突变是最常见的一种突变类型,它会导致基因的结构或功能的改变,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插入/缺失突变是指DNA分子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多个碱基对,这种突变会影响基因的读码能力,进而改变蛋白质的合成。

染色体易位是指两个染色体间的染色体片段交换,这种突变可以导致关键基因的改变,从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3. 肿瘤抑制基因和促癌基因在肿瘤遗传学中,有两类基因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分别是肿瘤抑制基因和促癌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是指能够抑制细胞癌变的基因,例如TP53基因,它被称为癌症的“守门人”,能够监控细胞的DNA损伤,并触发细胞凋亡。

促癌基因是指能够促使正常细胞癌变的基因,例如RAS基因,它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和存活。

4. 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一些在癌症患者体内可以检测到的特定蛋白质或其他分子物质。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癌症的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效果评估。

例如,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前列腺癌的常见标志物,乳腺癌患者体内的HER2蛋白也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标志物。

5. 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肿瘤遗传学的研究为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通过对肿瘤细胞中突变基因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肿瘤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进展

肿瘤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进展

肿瘤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进展肿瘤遗传学是研究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遗传变异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肿瘤细胞和肿瘤患者的遗传信息,揭示了肿瘤的致病机制,为肿瘤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肿瘤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

一、肿瘤遗传学的基本概念肿瘤遗传学研究的对象是肿瘤细胞的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排、基因突变以及表观遗传变化等。

肿瘤细胞在遗传层面上与正常细胞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可以解释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复杂过程。

不同类型的肿瘤在遗传变异的模式和程度上存在差异。

有的肿瘤具有明确的遗传易感性,例如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的关联。

而另一些肿瘤则是多因素的结果,环境因素和基因变异共同作用引发疾病。

肿瘤遗传学的研究通过解析肿瘤细胞的遗传变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肿瘤发生的机制。

二、肿瘤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肿瘤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癌症基因组图谱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人类癌症基因组图谱项目逐渐完成,这为肿瘤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来源。

癌症基因组图谱项目通过对几千例肿瘤和正常组织样本的全基因组测序,鉴定了大量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变异,从而揭示了癌症的遗传特点和致病机制。

2. 肿瘤突变谱研究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是肿瘤遗传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对肿瘤患者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人员可以绘制出不同类型肿瘤的突变谱,分析肿瘤基因变异的模式和频率。

这些数据对于肿瘤的个体化治疗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 肿瘤致病基因研究肿瘤遗传学的研究还侧重于寻找和鉴定肿瘤的致病基因。

利用各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和实验方法,研究人员可以筛查出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致病基因。

这些基因的发现不仅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还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标。

4. 肿瘤遗传风险评估随着深入研究肿瘤遗传学,对肿瘤遗传风险的评估也越来越重要。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家族肿瘤史、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等数据,预测个体患某种肿瘤的风险。

对于肿瘤遗传学的认识

对于肿瘤遗传学的认识

对于肿瘤遗传学的认识
肿瘤遗传学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遗传变异的学科。

它研究肿瘤细胞内基因的突变、染色体的异常、DNA甲基化等遗传变异,以及这些变异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

肿瘤遗传学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肿瘤是由遗传变异引起的: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变异密切相关。

遗传变异可以是基因的突变、染色体的异常、DNA甲基化等。

这些变异会导致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形成肿瘤细胞。

2. 肿瘤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与单个基因的变异有关,还与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和变异有关。

肿瘤遗传学研究揭示了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复杂基因网络。

3. 肿瘤遗传变异具有个体差异性:每个个体的遗传背景不同,因此对于同一种肿瘤,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也会有所不同。

这种个体差异性对于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4. 肿瘤遗传学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肿瘤遗传学的研究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通过了解肿瘤的遗传变异特点,可以研发针对特定变异的靶向治疗药物,提高治疗的效果和个体化的治疗。

肿瘤遗传学的认识对于我们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以及指导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染色体阴性—治疗反应差, 预后不佳。
四、肿瘤中其他特异性标记染色体改变
病名
Burkitt淋巴瘤(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脑膜瘤
NF2
视网膜母细胞瘤
RB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
急性白血病
Wilms瘤
WT1
结肠息肉
小细胞肺癌
肺腺癌、肺鳞癌
黑色素瘤
鼻咽癌
乳腺癌
染色体异常
t(8;14)(q24;q32) del(22)(q12),-22
二、癌基因的分类及激活机制
蛋白激酶类、信号转导蛋白类、生长因子类、核内转录因子类 改变了编码蛋白质的功能
➀点突变:单个碱基的改变 使基因激活表达出现功能变异
➁病毒诱导与启动子插入: 强力启动子插入到原癌基因附近,
如LTR——逆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 ➂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95%肿瘤
多个相关基因的协同作用,多阶段的演变,被激活、失 活,时间(先后顺序),空间(相互配合),共同作用。
癌基因的激活方式: 起始阶段——逆转录基因的插入、原癌基因的点突变 演进阶段——染色体重排、基因重组,癌基因扩增
癌基因的变化方式: 强启动子插入、DNA片断扩增——转录水平,量的改变
活性增高、过量的癌蛋白 癌基因点突变、基因融合——转录产物结构变化,质的改变
二次突变学说(two mutation theory) 二次打击论(two-hit theory)
细胞恶性转化——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突变 第一次,生殖细胞或父母遗传 体细胞 第二次,均发生在体细胞
The two mutation theory (RB,13q14)
occasional cell Inactivates one of its two good Rb genes
三、 肿瘤的多步骤损伤学说
美麻省理工Land等人(1983)发现:
EJ-H RAS
过量增殖
大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转染
RAS,v-myc
癌细胞
两种致癌基因的联合作用,每个基因只完成一个步骤。 多步骤损伤学说(multistep lesion theory) 多步骤致癌(multistep carcinogenesis)假说
肿瘤细胞:
转化(transformation)——上层继续生长,细胞恶性转化。
肿瘤 DNA
导入、 整合
小鼠 细胞
第一轮
转化小 鼠细胞
分离 肿瘤 DNA
导入、 整合 小鼠
细胞
第二轮
转化小 鼠细胞
人癌基因
提取DN5次
分离、 导入、 整合
Loss of anchorage dependency in cell culture
瘤பைடு நூலகம்





I
II
III

遗传因素
• 癌基因的激活 点突变 病毒启动子插入 基因扩增 基因的重排(易位)
单克隆增殖细胞群
单克隆起源的证据:
白血病、淋巴瘤 —— 相同的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
相同的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相同的标记染色体,
实体瘤
相同的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突变。
(FISH法)
体细胞突变和克隆选择的结果 女性X连锁基因分析:
X1 X2
胚胎早期 随机失活
嵌合体 X 1 X 2
依赖于G6PD活性 的细胞染色
Burkitt淋巴瘤(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t(8;14)(q24;q32) 8q24—— C-myc ,编码DNA结合蛋白; 14q32——IgH (免疫球蛋白重链)
第二种,通过易位同其他基因形成融合基因(fusion gene)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t(9;22)(q34;q11)
9q34 —— abl (原癌基因),编码酪氨酸激酶
一、病毒癌基因与细胞癌基因 病毒癌基因(viral oncogene,v-oncogene)
RNA病毒(逆转录病毒)基因组序列 引发肿瘤(啮齿类、猫、鸡等)。
野生型 —— 能够扩增,完整的逆转录病毒基因组 插入宿主细胞控制增殖部位 肿瘤(很少)
逆转录病毒 (两种形式)
缺陷型 —— 不能自我扩增
逆转录病毒 基因组的末端
野生型
X1 X2
失活
女性杂合子 X 1 X 2
X1 X2
女性恶性肿瘤癌细胞都含有相同失活的X染色体。
二、 二次突变学说 视网膜母细胞瘤——20世纪、70年代,Alfred Knudson
遗传性:40%,双侧性、多发性、早发性、家族性, 早15 — 30个月。
非遗传性:60%,单侧性、单发性、发病迟、散发性。
结构异常的癌蛋白 摆脱调控基因的控制
原癌基因的激活、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失活。
大肠癌发生的多阶段模型
染色体 的变化
5q变异 或缺失
12p 变异
18q 17p 18q,8p 缺失 缺失 缺失
基因 的变化
APC, DNA低 ras MCC 甲基化
DCC
p53 DCC等
正 常
细 胞




肠 上
生 长

第十六章 肿瘤遗传学
肿瘤的形成
新生物(neoplasm) 癌
—— 85% ,上皮细胞
肉瘤 —— 2% ,结缔组织、 骨或肌肉组织细胞
淋巴瘤 —— 5% ,免疫系统,脾、淋巴结白细胞
白血病 —— 3% ,骨髓造血细胞
其它 —— 5%
遗传基础 遗传性:5%——10% 家族性癌:遗传或散发 发生原因 环境 不起决定作用 遗传 起主要作用
22q11 —— bcr (break point cluster region)
酪氨酸 激酶
11
融合 基因
强力 启动子
34
24
3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t(粒9;细22)胞(白q3血4;病q11)
Burkitt淋巴瘤(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t(8;14)(q24;q32)
三、肿瘤抑制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抑癌基因、抗癌基因(anti-oncogene) 隐性癌基因(recessive oncogene)
(1)N端酸性转录激活区:激活转录,介导蛋白间 相互作用。与mdm2蛋白( p53负调控因子)结合。
4
(2)序列特异性结合区(核心区):特异性结合
个 功
DNA,突变区域(6个位点,40% p53 错义突变)。


(3)寡聚区:介导自身蛋白四聚体的形成。
(4)羧基端:与DNA非特异性结合,参与核心区与 DNA结合时的错构调节。
复制使拷贝数增加,癌蛋白过表达。 成神经细胞瘤—— HSR,DMs 。
神经母细胞瘤N-myc基因的扩增
均质染色区(homogeneous
双微体
staining region,HSR)
(double minutes,DMS)
➃ 染色体断裂与重排(染色体易位):
第一种,原癌基因易位插入到一个强大的启动子、增强子、 转录调控元件附近导致激活。
BrdU 5-溴脱氧尿苷
dT 脱氧胸苷
3、分子遗传学
BLM基因
AR
15q26.1
转录 4.5kb的mRNA , 有效可读框——4251个核苷酸残基。
翻译 蛋白质159 kD、1417 aa
基因编码产物:RecQ DNA解链酶
DNA依赖性三磷酸腺苷酶
DNA解链酶
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修复
BLM基因突变 突变型blm蛋白缺乏RecQ DNA解链酶活性
DNA复制
CDK
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
GADD45 p21 BAX IGF-BP3 MDM2 PIG3
mdm2蛋白 负反馈
DNA 损伤
分裂前修复
P53水平 升高,G1 期停止
DNA 损伤
增殖
P53失活, G1期停止 不能
肿瘤
细胞分化、细胞凋亡
分裂不良 或死亡
p53基因的失活机制: (1)自身突变, p53蛋白失去结合能力,最重要。 (2)MDM2癌基因的负调节 。被刺激表达的mdm2 蛋白形成一反馈调节环,与p53蛋白结合、催化其降 解,抑制p53蛋白的反式激活,使其抑制增殖、诱导 细胞凋亡、分化的功能丧失。 (3) p53蛋白与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B淋巴细胞系(EB病毒 转化)
长期 T淋巴细胞系 成纤维细胞系(SV40转 化)
第二节 染色体异常与肿瘤
肿瘤的细胞遗传学
一、肿瘤染色体理论的提出 1912年,Boveri:海胆幼胚细胞——不均等分裂 染色体分配不平衡 失去正常生长特性 肿瘤染色体理论:来源于正常细胞,异常染色体缺陷细胞, 恶化原因——染色体畸变
del(13)(q14) +8 ,17q + -7 , +9
del(11)(p13 p14) +8 , +14
del(3)(p14 p23) del(6)(q23 qter)
+7 , +22 t(1;3)(q41;p11) 1号染色体长臂的易位
五、染色体异常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实体瘤:少见特异性标记染色体——遗传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正常细胞中抑制肿瘤发生的基因 细胞杂交证明逆转肿瘤细胞表型
-1、
1、
-11
11
-11
11
-1、-11 1、 11
抑制细胞 恶性表达
-11 11
86年首次发现肿瘤抑制基因RB,共十几种(表16-7)
抑制细胞的增长,促进细胞的分化。
末期
分化
G0期
后期

G1期

中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