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的内涵及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侠小说的内涵及写作
根据古龙原著改编的《天涯明月刀》开播以来,又掀起了收视热潮,获得业界一致好评。然而在古龙迷心中,却颇不以为然,甚至不承认这是古龙的作品,仅仅是挂古龙大名的一部商业性古装电视剧而已。
也难怪,新《天涯明月刀》对原著改编甚大,不少人物不但失却了原著的精髓,甚至里面许多人物都是古龙先生书里从未出现过的,所以古龙迷不会买账。
在众多导演的共识中,金庸剧要好拍些,而古龙剧,因为原著的独特行文风格,无论怎样翻拍都拍不出字里行间独特的韵味。要迎合观众口味,就不得不做大刀阔斧的改动。
金庸古龙是武侠界难以逾越的两大奇峰。根据两人的作品改编的电视剧都能掀起收视狂潮。83版《射雕英雄传》至今仍是难以超越的经典。郑少秋版《楚留香》更是古装武侠剧里的奇葩,焦恩俊版《小李飞刀》红极一时,当时的歌星开演唱会,无论此歌星有多红,如果第一首不唱《小李飞刀》主题曲,观众必会喝倒彩。
“凡有华人的地方,必有金庸的小说”。金庸无愧是武侠界里的一代宗师,从倪匡的《我看金庸》一至五部开始,开启了研究“金学”的先河。(摘自《金庸传奇》)。“凡有井水处,皆有古龙书”。古龙笔下的楚留香甚至上过社会版报纸的头版头条,亦曾在东南亚国家引起不小的震荡。(摘自覃贤茂《古龙传》)。只有中国才有武侠小说,西方的“骑士小说”虽然有一点影子,但究其根源,和武侠小说所传承和承载的意义却不可混为一谈。唯一可以和武侠小说影响力媲美的大概就是西方的“侦探小说”和日本的“推理小说”。
武侠小说在中国的影响之大,流传之广,恐怕是很多人都难以想象的。无论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能看得津津有味。在中国,提起金庸,很多人脑中都会出现“郭靖、萧峰、张无忌。。。”等一大串名字。而提起古龙,“李寻欢、陆小凤、楚留香。。。”等一大批人物又会涌现出脑海。
武侠小说在中国,能吸引如此之多的读者,就绝不是通俗消遣读物难么简单。实际上,武侠小说是一种独特的体裁,它里面几乎能容纳“悬疑推理(陆小凤系列)、惊魂恐怖(血鹦鹉)、言情(神雕侠侣)”等所有小说形式,而这是其他小说体裁所不能的。
最早的武侠小说应从民国时期“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开始,《蜀山剑侠传》是“仙侠”形式。其后的郑正因、王度庐、朱贞木等一批民国武侠小说作家又无限地丰富了武侠小说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六七十年代陈青云、诸葛青云、柳残阳、卧龙生、司马翎、萧逸等以武侠小说为正业的作家竟达上百位之多。直至后来梁羽生、金庸集“旧派”武侠小说之大成,树立武侠小说丰碑。古龙独辟蹊径,开创“新派”武侠小说天地,为武侠小说发展提供无穷的创作空间。在当代,以“今古传奇”、“武侠故事”等刊物扛起了“大陆新武侠”大旗,并涌现出如“时未寒、小椴、凤歌”等一大批年轻的武侠作家。金庸加入“作协”,无疑标志着武侠小说堂堂正正地进入了高不可攀的“文学殿堂”。可见,武侠小说能源远流长,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而武侠小说只能出现在中国,中国有那么多人喜欢看武侠小说和武侠剧,则与华夏文化有关了。这也是武侠小说所承载、发扬的传统文化意识。
武侠武侠,顾名思义,既有武,也得有侠。有有武无侠,难免沦为“暴力小说”;有侠无武,则类似味同嚼蜡、空洞无谓的说教。“千古文人侠客梦,仗剑携酒江湖行”似乎可以道尽武侠作家的心理。在承平时代,想像古代侠客一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恐怕是行不通的。但“见义勇为”的“侠义精神”又不能不传扬,于是只好在书中编织一个个“英雄侠义”的荡气回肠的故事。
而在千年以来的封建专制体制下,百姓总希望有“清如水、明如镜”的父母官为其伸张正义,所以“刚正不阿”的包拯“包青天”自古以来就是百姓传颂的典范。但在封建时代,世上如包拯、宋慈、海瑞一般的真正为民做主的清官实在是寥若晨星。百姓只好寄希望于李
白《侠客行》中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痕”的英雄侠士为其打抱不平。这恐怕是武侠小说兴起的最早原因。
而金庸古龙能在众多的武侠作家里脱颖而出,成为武侠界的“泰山北斗”,则恐怕是其笔下传承的文化意识更为深邃和宽广。那就是华夏文化里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武侠小说塑造的主角是英雄,而英雄的的定义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金庸书里正好传承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出世的“儒家学派”精髓。所以金书里亦狂亦侠的杨过;古灵精怪的韦小宝也一样可爱。杨过虽桀骜不驯,为大宋(或者为民)击败蒙古大军,韦小宝虽粗鄙无赖,但机缘巧合,阴差阳错下为康熙立下一系列大功,所以也可以算英雄。至于郭靖,虽然木讷呆板,但他是金庸着意刻画的大英雄大侠客,就更不必谈了。虽然后来英雄们都归隐了,比如韦小宝为“忠义”归隐,但“儒家学派”的“仁、义、礼、智、信”确是金书不可或缺的主题。而古龙书里主角,如“楚留香、陆小凤”等都是机智风趣、潇洒浪漫,游戏人间。正代表了“道家学派”的“洒脱、逍遥”的境界。金书笔下的武侠,总是“江山”与“江湖”一脉相承,息息相关(笑傲江湖是唯一的例外),正符合儒家的积极出世“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心态。古龙的书全完全跳出时代背景,着墨于人物自身的觉醒,如“李寻欢”“傅红雪”一直挣扎于内心的苦闷和彷徨,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所以古龙的书关注的是“心灵的解放”和“对风流的雅望”,与道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主张不谋而合。
千年以来华夏文化中,“儒家”与“道家”学派一直占据着主流文化,“孔孟之道”(儒家)和“杨朱老庄”(道家)似乎可以诠释中国人所有文化意识。这也是金庸、古龙的书能为中国人所能接受和喜爱的原因。而陈青云(鬼派)、柳残阳(血腥暴力)、李凉(诙谐风趣)等同时期武侠小说作家虽然颇为精彩,但只为走通俗而低俗,这也是武侠小说长期为人指责和诟病的原因。而金古两人将传统文化融入武侠小说中,无形中提高了武侠小说的格调,也更加能为人所理解和认同。所以金古至今仍是武侠界公认的难以超越的一代宗师。
“仗三尺青锋,诛世上不平”、“杯酒酬知己,天涯任平生”。那侠骨柔肠的快意,那肝胆相照的酣畅,那纵横碑阖的气概才是最让人所向往的吧?现实里都是升斗小民,何不在书中细细品味多姿多彩、波澜壮阔的江湖,体验一回那“为天地立心”的侠客风范?所以说武侠作者多半源自“侠客情结”,而武侠读者则是“英雄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