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式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之探索
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中职语文课程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与当前普通高中轰轰烈烈的语文课程改革相比,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界却显得比较沉闷。
虽然一些有识之士也在积极努力地探索某些问题,但终究没有形成课改的浓厚氛围。
其积累下来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课程性质不明,课程地位弱化;课程目标模糊,教师无所适从;课程结构单一,满足不了学生需求;课程内容普教化,不能体现职教特色;课程理论滞后,教学方法陈旧。
中职教育是一种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职前教育,这与普通教育以选拔升学为目的,重在让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是有一定区别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职语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还必须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
语文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校基础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文字基础、深刻理解其他学科的途径。
这些情况表明,中职语文课程必须进行改革。
这种改革既要借鉴普高语文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更要立足于职教的现实情况,突出职教特色。
使教师更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学生更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本文中笔者曾在语文教改中,积极参与学校2012年教改立项《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视角出发参与教学实践受到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
本文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和教材的特
点,对当前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提出的一些反思和建议。
1 课程性质的界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相得益彰
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课程具有语文课程的一般特性,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但在具体内容上,又有其作为职业教育序列的独特之处。
中职语文课程还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积淀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想认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情感,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过程,就是一个“人文化成”的过程。
重视语文对学生精神品格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2 课程目标的定位——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是初中后语文教学的继续,然而中职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较差。
因此,制定中职语文课程目标既要依据学生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特点,又要正视中职生的语文能力现状,同时还要突出中职生的专业方向和职业特点。
基于这些考虑,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以及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基本的文化素养,使其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使之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就业和创业做准备。
3 课程结构的优化——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结合
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门类繁多,学制不一;各专业岗位对未来从
业人员的语文能力要求有共同之处,但差异性也十分明显;中职学生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学有困难,部分学生学有余力;中职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走向工作岗位,部分会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
以上种种因素使得一套语文教材难以很好地满足所有专业和所有学生的需求。
这就要求中职语文的课程设计必须贴近中职办学实际,结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同需求和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
4 课程内容的选择——强化与专业和就业、实践相联系
中职教育是一种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职前教育,这与普通教育以选拔升学为目的,重在让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知识体系是有一定区别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职语文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还必须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质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
4.1 注重挖掘语文学习与专业之间的联系
中职学生有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即有大量到生产第一线实习的机会,这为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联系专业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4.2 增加口语训练课程
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中职学生就业后的人际交往和
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尤为必要。
可以在中职校开设普通话训练课程,让学生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可以学专业知识为主要内容,设置场景,如模拟现场招聘会、接听电话、
介绍推销商品、接待顾客等,加强倾听和说话训练。
4.3 要重视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会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
可以从学生的专业需要出发,开设相近的应用文体写作课程,如法律文书写作、秘书公文写作、商务文书写作等。
4.4 开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其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点而便于与专业、就业相结合,且容易被学生所喜欢。
教师要充分挖掘中职语文所独有的职业教育因素,精心开发与语文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既是其语文能力形成的过程,又是其职业素质养成的过程。
5 课堂教学的改革——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
课程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上来,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坚持教育民主和学生发展的理念,强化学生意识,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为此,课堂教学必需实现以下几个“转变”和“还给”。
5.1 转变以教师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每一堂课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有自我表现、自主发展的空间。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推行探究式、行为导向式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领悟、发现、创造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5.2 转变以标准答案为中心,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
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把标准答案说出来。
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对传统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养成不“唯师”、不“唯书”的习惯。
5.3 转变以书本为中心,把生活还给学生
要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区和企业,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观察思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掌握市场就业信息,了解岗位素质内涵,实现一般语文能力向综合职业能力的迁移。
5.4 转变以统一要求为中心,把选择权还给学生
要根据实际采用不同形式的分层次教学,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层级和课程,允许教师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最终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5.5 转变以分数为中心。
把评价权还给学生
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为目的,对学生课内外的表现,包括平时作业、课堂纪律、特长才艺、校内外荣誉等进行加分评级,以此作为考核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要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除教师评价外,还要有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反思能力。
6 实施电子化课件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照本宣科的传统授课方法,习惯用“一支
粉笔,三尺讲台”的方式引导学生向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发展,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这种教法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只注重教学的结果而轻视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枯燥的机械运动,教法单一。
职业中学的学生整体而言,基础较差,学习兴致不高,如果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话,教学效果很难理想。
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科学的、可操作的、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真正通过过程启发式教学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而在这种过程启发式教学中,需在结合各专业特点的同时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电子化
课件,电子化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愉快教学和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就是古文。
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ppt课件,巧妙结合课文内容,把枯燥的古文知识变成生动的动漫,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使学生通过课件演示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学生走入社会就能较快适应社会,及时更新知识或技术,有效地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
因此,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将从单一学科型转向综合型、整合型,特别强调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
要尽量把他们的专业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他们的专业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