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艺术之美
作者:李哲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3年第08期
【摘要】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
艺术美有着不同于自然美的独有特征,艺术美的创造更多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符合于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表达人民群众的内心情感。
因此艺术美是全方位的,是综合的,是全民的,是集体意识的艺术表达。
因此,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纯粹,且更有魅力。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体验和感悟艺术作品的艺术美,如何透过艺术作品的形式去追求精神内涵的深层次审美,达到艺术美真正的目的所在:净化心灵。
【关键词】自然美;人文美;艺术美;艺术形象;审美;创造美
文章编号:1673-0380(2013)08 -0130-01
美是大自然的产物,然而大自然的美又分很多种:有崇山峻岭的雄壮之美,亦或是小桥流水的静逸之美;有五彩斑斓的绚烂之美,亦或是笔墨丹青的典雅之美;有海上明月的新生之美,亦或是夕阳无限的迟暮之美。
身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我们可以尽情的感受大自然的美,欣赏大自然的美,从而使我们感到身心愉悦,充满激情。
相比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却更能打动人心,让人产生共鸣。
难以想象布达拉宫的蓝天白云下少了经幡和曾侣,以及最美情郎仓央嘉措的诗歌,那么西藏还有现在这么美吗?如果故宫的红墙黄瓦之中少了“皇权至上”的威严,那么故宫还会像现在这样震慑人心吗?
人类的鬼斧神工可以把自然之美打造成人文之美,当然这其中一定离不开艺术家的功劳。
各个门类的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独特的审美视角,非凡的设计才能去把生活中美或不美的东西通过重组、构造、变形、夸张等等一切造型手段去塑造一种全新的美,让人赞叹不已!这种全新的艺术美,把人带到一个耳目一新的艺术世界,产生一股有强大的感染力,吸引和刺激着我们的感官,去试着感悟和理解这种美!
这就是艺术之美!
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
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它闪耀着艺术家的心灵智慧之光,燃烧着艺术家的炽热的情感。
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可贵之处更在于不仅能把自然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还能从自然之丑的表象中发觉美的存在,将丑有条件地转化为美。
同时,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个艺术道理,即艺术美不仅不排斥现实丑,而且能够通过接纳与分析,使现实丑成为艺术美,使生活美、生
活丑经过艺术发现、发明和创造,升华或转化为艺术美。
艺术美总要传达出一定的审美情感,让欣赏者从情感上产生波斓,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使心灵得到净化。
由此可见,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艺术美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性显现。
是指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
艺术的美一定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统一!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是艺术家劳动和思想的结果;是自然美的升华,是对自然美的反映,是美的集中表现,是美的高级形式。
?因此,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纯粹,且更有魅力。
既然如此,我们该怎样去欣赏艺术作品呢?又怎样去通过艺术作品去感受这种震撼心灵的艺术美呢?去挖掘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出的精神理念呢?
我想我们在欣赏一件平面作品时,吸引我们的不光是它和谐舒服的颜色,或是独特新颖的构图,我们而是要通过这些形式美去品味这个作品传递给我们的人文关怀,比如艺术家是在表达一个什么样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人生哲学。
看懂了这些,才能算是我们读懂了这个作品,读懂了艺术家带给我们的艺术美的正能量。
再如我们去欣赏建筑作品,我们也不能仅仅被建筑的雄伟壮观或是典雅别致的外观给迷惑,我们更应该去体味建筑引发我们的有关心灵的沉思。
因为,建筑这个与人类心智创造有关的科学中最高贵的科学之一,它不仅仅是尺子与圆规的科学.不仅仅需要遵守恰当的规则或合适的比例。
它是,或应该更是,一门重情感甚于规则的科学,它更多地是服务于我们的心灵。
而不仅是眼睛。
简而言之,建筑不仅仅是自然之美,而更应该是人文之美,艺术之美。
因此,艺术美有着不同于自然美的独有特征,艺术美的创造更多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符合于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表达人民群众的内心情感。
由此可见,艺术美是全方位的,是综合的,是全民的,是集体意识的艺术表达。
那么,我们作为个体怎么去感受艺术美带给我们的美感呢?怎样去通过艺术的美熏陶我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提升呢?
首先在欣赏艺术美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静思、冥想等由动到静的方式或者是游物于心的由静出动的方式体验。
这样才能透过艺术作品的形式去追求精神内涵的深层次审美,达到艺术美真正的目的所在:净化心灵。
此外我们也可以分感官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精神审美四个阶段去欣赏艺术美,这样可以在不同的审美阶段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
比如在感官阶段我们可以从构成艺术作品的空间材料层面出发,探究艺术作品能够生成意象世界的初级要素。
在想象审美阶段我们从空间向时间过度,从审美对象的形式中抽象出“象”的概念,从而获得对于艺术作品典型性的体验。
在情感审美阶段,我们从审美对象内含的意境出发,获得基本的意蕴层感受。
在这个阶段的审美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能够丰富审美者的感受性或引发共鸣。
最后的精神审美阶段审美升华至
意蕴层,是关于精神力量的审美,通过感悟的意志活动,获得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
使艺术作品的美感超越其具体承载的形式载体及其表层的情感、精神表达,升华至人类整体精神力量的彰显。
通过上述这几个阶段,我们可以完整的开启一段神奇的艺术感悟之旅,由外至内,由形式至内容,由客观至主观的去完成体验艺术美的完美旅程,我想这样的体验是有趣的,是艺术与人的零距离沟通,我们与艺术家的深度对话。
我想经历过这段旅程,我们定会更加的理解艺术美,热爱艺术美。
在我们周围,美是无处不在的。
哪儿有生活,哪儿就有美;哪儿有人群,哪儿就能产生美感,只是有时可能我们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我们稍微动点心思,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创造美的心灵,我们就能把生活中美或不美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这样美就一定随时随地伴随着我们,感动和激励着我们,使我们的心灵、品格、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这就是艺术美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国雄,《艺术美与艺术价值》,《中文自修》,1996年第06期
[2]赵洪恩,《如何提高艺术美的欣赏水平》,《胜利油田党校学报》1990年第02期
[3]约翰.罗斯金,《The Poetry Of Architecture》
[4]潘必新,《论艺术美》,《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6券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