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邓善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邓善银)

谈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邓善银)

2013/5/16 谈课堂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pdf宿迁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邓善银近几年,听了不少教师的亮相课、公开课、评优课。每一次我都静静地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静静地听,静静地看,静静地思考,感触颇多。他们给我的印象是才华是有的,但在三维目标融合方面,尤其是情感目标的落实上还是有缺陷的。看这些授课老师的教案设计,三维目标设计也还完美,但在课堂上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们的课堂教学还看不到一种时代变革的气息。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能力的过程,同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过程,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初中化学课程三维目标体系。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学习中的认知目标即使有欠缺,也是可以补救的;而如果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热情和无法体验到顿悟的愉悦、创新的欢快,终身学习则无从谈起。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多数人只倾心于认知技能的目标制定和实施,而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得可有可无。这些做法和认识培养出的是高分低能,人格不完善的学生,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一、

现行课堂中情感目标的缺失及原因分析1.教师言语的“文本化”,教学活动“无情”有的老师驾驭课堂能力不够,对付知识的教学还显得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技巧和艺术,教学过程只是简单地把教材文本转换成听觉材料。语言平淡而单调,使教学活动与学生阅读教材没有本质的区别,其结果只能是教学活动呈现出“无情”状态。2.学生的主体性缺失,情感自然枯竭有的老师课堂气氛沉闷(“闷课”),缺少活力,看不到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千人一面,让听者生厌;有的老师课堂是高密度的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缺少自主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幕课堂教学情景:教师一发问,学生赶紧翻书找答案。学生主体没有真正介入教学活动,没有自主话语权,从何谈情感?还有采取“追问”的方法,问题的设置不准确,“无效”提问很多,对学生的回答不给予评价,更不见激励性的评价,看似学生主体,实际是窄化学生思维,限制学生于自己一己之见的小圈子中,学生主体没有真正介入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师生交往不畅逐渐演变成多媒体对师生情感的“屏蔽”。集知识信息、情绪、情感、意志为一体的言语,逐渐被视频、声频等教学材料所代替,出现在主体面前的是视屏、屏幕等界面,交往主体虽然在场,但对方却隐而不见。3.应试教育只要分数,不要情感应试教育带来的“人才”是一些“苦才”、“怪才”、“病才”,他们不谙(an)

人情世故,就是与现今一般人比较,也无心理素质的正常表现。2004年年初,马加爵残忍地杀害了同窗室友,(列举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投毒案,说明情感目标的缺失),这些恶性案件使人们惊呼“无情教育”的危害,强调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情感因素、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几年前)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曾经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其中,美国的12名高中生都是当年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国内的高中生也是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有的这样解释,如果我拥有智慧,我掌握了真理,相应我就会拥有财富和其他东西。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外,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这一对比,令人震撼!中国学生直奔权力和财富这样的结果,忽视了如何实现的过程,不去思索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我们文化中的官本位在他们的观念里已根深蒂固,社会上对于金钱的过分热衷追逐深深地影响着他们。我们的孩子的选择清楚地映照出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一些劣根性。(美国的学生崇尚真理和智慧,自立、自强的社会现实使他们认识到这是实现人生价值,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美国的教育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社会,使他们认识到在享

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应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因此,美国的“大师”多,影响世界的自然科学家也多。中国学生的价值取向给人的印象是为个人前途、为家长而学习。由于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脱离,导致学生对社会现象缺乏全面的分析和清醒的认识,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影响而成为个人利益的追逐者,逐步丧失了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文明进步而努力学习的崇高理想。重视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才能培养出胸怀天下、目标远大、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因此,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落实具有现实意义。二、《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规定“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教学中要正确理解与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1.名词解释·情感:好奇心探究欲·态度:兴趣思想·价值观:理想、信念、信仰、道德化学教学要着力做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认知兴趣以及渴望追求真理的心理倾向的形成。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爱化学、学化学、用化学、献身化学的科学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等。新课程目标中的“价值观”强调让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2.《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中学生应

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的规定有:(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三、情感目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落实策略1、以科学探究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很难心传口授,只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感受和体验,逐渐使其得到发展。“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它要求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科学探究活动中采用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要求学生充分尊重实验事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当实验现象与预测不相吻合时,更要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大胆质疑,养成一丝不苟的求实态度;同时,学生也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