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课堂教学要求
近几年来的新课程、新课改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着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讨、质疑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我市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而言,通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形式、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就今年中考而言,优秀率达到52.1%及格率达到92.1%.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体同仁们的辛勤劳动。今年局领导高瞻远瞩,提出了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新思路。应该说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即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使得规模与质量、效益达到有机的协调统一。根据局领导制定的大政方针以及本学科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和生物学科特点提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建议:
一、对于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知识的教学
要充分利用课本的“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栏目,合理的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实物、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获得相关知识,让学生真正理解任何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都是与其功能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这一生物学观点。这不仅可以形象、直观的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的印象,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便于学生更好的感知、记忆、理解知识,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能学以致用。
二、对于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它是学生能动的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探究课不仅要让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动手,而且更要让学生经历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制定步骤、设计表格、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并进行评价分析等过程。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
1.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可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的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入手。
2.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3.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教师应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的安排好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包括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保证活动时间的落实。课内,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和交流。教师应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三、对于学生应有的生物学技能的培养
要加强和完善生物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一定的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对于基本的生物学实验操作,力求规范、准确、熟练。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
1、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的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2、实验设计应该多样化。可采用比较规范的实验仪器设备设计实验,也可以设计低成本实验;可采用生物材料设计实验,也可设计模拟实验。应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设计。
3、在重视定性实验的同时,也应重视定量实验,让学生在量的变化中了解事物的本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机会学习量的测定,实事求是的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定量表述实验结果等。
4、要注意实验安全教育。安全使用实验器具和实验药品是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四、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教育的落实
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会关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重视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特别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和学校所在地区的相关问题,培养他们爱祖国和爱家乡的情感。还应引导学生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和网络等了解更多的信息,开展调查研究,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了解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