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0110
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实施指南
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实施指南《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实施指南》嘿,朋友!如果你正打算搞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那听我和你唠唠吧。
我当初参与的时候,那也是懵懵懂懂,到处碰壁,所以今天我想把我的经验都分享给你。
一、基本注意事项首先啊,你得有个明确的定位。
就像盖房子,你得知道是盖住宅还是盖商场一样。
制造业创新中心是要做什么类型的创新?是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还是模式创新呢?我一开始也是稀里糊涂的,跟风觉得流行什么就搞什么,结果走了很多弯路。
记住了,这点很关键,目标明确了后续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资金方面也一定要当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得持续投入大量资金。
就好比养孩子,得不停地花销。
你得提前规划好资金来源,是政府补贴、企业自筹还是拉投资?没有足够的钱,工程进行到一半就可能夭折。
我当时就因为前期资金估算不足,差点项目就干不下去了。
还有就是人员的组建。
这里不是简单地找几个工人来就行,你需要有研发人才、管理人才、生产技术人才等。
就像一支球队,得有前锋、中场、后卫,各类型的球员功能不同,但都很重要。
千万别只重视研发人员,疏忽了管理和技术人员,我曾经见过一个团队,研发能力超强,但管理混乱,最后做出的成果都无法顺利转化。
二、实用建议团队合作方面,你要建立一套能够使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流畅沟通的机制。
我发现了一个小诀窍,可以定期开内部的交流会,让研发人员把他们的想法通俗易懂地讲给其他人员听。
可以用一些实际的模型或者产品来做演示,这样有利于减少误解。
创新中心施工建设这个硬件方面呢,场地选址很关键。
不仅要有合适的空间开展工作,还要考虑周边的配套环境。
比如,如果有做一些精度要求很高的制造,周边要有比较稳定的电力供应,周边最好没有大型的振动源或者污染源来干扰生产。
我当时看到一个创新中心,原本选址是可以的,但后来旁边盖起了一个大型加工厂,经常一施工就断电或者引起地基微小震动,影响特别大。
在技术研发上,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
不要总是想着自己埋头苦干。
比如说,可以和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合作,让他们在一些基础研究上给我们助力。
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一)
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时代,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成为各国竞争的关键。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面临着产业结构改革的重要任务。
为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有必要构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以引领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二、工作原理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是一个集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旨在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其工作原理基于“平台化”和“市场化”两个核心要素。
通过构建产学研金政等多方参与的开放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利益共享;同时,借助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三、实施计划步骤1.顶层设计:明确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设立专项资金,并组建管理委员会和执行机构。
2.平台建设: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式平台,包括实体实验室、研发中心、孵化器、加速器等,同时开发线上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有效对接。
3.产业研究:开展产业前沿技术预研,分析产业痛点和需求,为创新项目提供战略指导和技术支持。
4.项目孵化:筛选和引进优秀创新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市场对接等全方位服务,加速项目孵化和产业化。
5.产业对接:组织各类产业对接活动,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
6.成果转化:通过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交易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企业创造价值。
四、适用范围国家产业创新中心适用于各类产业领域,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构建产业创新生态,推动全产业的创新发展。
五、创新要点1.开放式创新平台: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创新平台,吸引各类创新要素聚集,推动产学研金政等各方的深度合作。
2.市场化运作机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3.产业研究与项目孵化:通过对产业的深入研究和对创新项目的全方位孵化,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积累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和项目经验。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2.26•【字号】绵府办函〔2018〕122号•【施行日期】2018.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设工程合同正文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绵阳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绵府办函〔2018〕122号科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有关部门:《绵阳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市七届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2月26日绵阳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完善我市制造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137号)《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16〕273号)、《四川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功能和定位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以独立企业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突出协同创新取向,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和载体,完成从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再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以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力为导向,以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手段,整合配置各行业优质创新资源,以企业为主体,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行模式和建设路径
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行模式和建设路径说到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家或许会想,嗯,这不就是一个高大上的地方吗?一堆聪明的工程师,配备最先进的机器,搞各种技术突破,推动整个行业进步,对吧?其实呢,制造业创新中心就像是一个“大工坊”,它的运行模式和建设路径可不简单。
就像做菜一样,得有好食材、好厨师,还得讲究火候。
说白了,就是要打破常规,寻找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方法。
而想要搞好这个事儿,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得循序渐进。
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运行,必须是一个开放合作的模式。
大家都知道,创新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得有团队,得有集体智慧。
像是做一个复杂的拼图,总得有不同形状的拼块才能拼起来。
这里不仅仅是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更重要的是跨行业、跨领域的交流。
要做到这一点,中心就得搭建一个平台,能够让各方资源、技术和理念互相碰撞,这样才有可能迸发出“火花”。
就像把不同的调料放在一起,或许就能做出一道你意想不到的美味。
你看,现在很多创新中心都强调这种“开放性”,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尝试去突破那些老掉牙的框架。
不过,讲到实际建设路径呢,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你如果只想靠空想和理念去推动,结果肯定不理想。
你得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毕竟做创新不是随便玩玩的事儿。
得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购买先进的设备、聘请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还得能承受失败的成本。
对了,这个地方也要有一个好的环境,特别是对于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来说,只有在一个宽松、包容的氛围里,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
所以说,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硬件的投入,更多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软环境”。
这就像种树一样,土壤够肥沃了,树才能茁壮成长。
再说说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管理。
就像经营一个大家庭一样,得有明确的分工和协调机制。
每个人都得有自己的“位置”,互相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
你要是让大家都做一样的事儿,肯定会搞得一团糟。
所以,管理层要非常清楚地知道,每个团队的特长是什么,如何去最大化地发挥他们的优势。
比如,有的人擅长研发创新,有的人则擅长市场开拓,大家各司其职,才有可能产生合力,推动整个中心的发展。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细则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日期】2021.03.30•【字号】深工信规〔2021〕1号•【施行日期】2021.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细则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培育和组建第三章建设和运行第四章管理和支持第五章考核和评估第六章监督和检查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深圳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规范深圳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16〕273号)、《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工信厅科〔2017〕64号)、《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办法(暂行)》(工信厅科〔2018〕37号)、《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粤工信规字〔2020〕4号)、《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打造制造强市的若干措施》(深府规〔2021〕1号)和《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深工信规〔2020〕9号)等文件,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下同)内成立、建设和运营的深圳市、广东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第三条本细则所称深圳市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指面向国家和深圳市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等主体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以企业法人形式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成立、建设和运营的新型创新载体。
原则上一个领域只支持一个制造业创新中心。
第四条深圳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应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手段,打通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分割与壁垒,汇聚整合资源,突出协同配合,突破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转化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标准,积累储备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建设发展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基地,培养造就一批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加快形成发展的新动力,推动实现深圳市制造业转型发展新跨越。
如何做好制造业创新中心
如何做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过去是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研究院)云云,乃至各类创新园、园中园、专业园等等;“十二五”期间产业技术研究院很唬人,但大都做的不怎么样;进入“十三五”又冒出了个“制造业创新中心”。
究竟制造业创新中心如何建设发展,创新链上最薄弱的一环到底如何打通,我们拭目以待。
究竟什么是制造业创新中心?在“中国制造2025”中有个词叫做“制造业创新中心”。
我想它既不单纯是过去的共性技术研发组织、产业技术研究院,又不是单纯的产业技术联盟,更不是“政产学研金介用”多位一体的虚拟创新网络。
在整个“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概念中,所谓“制造业”说的就是产业为本体、产业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所谓“创新”,就是说不是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或者企业单纯的技术创新,而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把先进的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财富;而所谓“中心”,就是从创新生态到产业生态的中枢与制高点。
从这个意义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应该是以产业为导向,以“政产学研金介用”等各类创新主体为创新生态,以产业技术联盟等枢纽组织为组织形式,将行业共性技术加快产业化应用为己任的产业创新共同体。
说白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就是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在政府引导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高校院所为支撑,以中介服务机构为保障,通过战略联盟等组织形式,推动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及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构成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源头,打破创新链最薄弱的一环。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搞类似于制造业创新中心的东西,似乎都没有超越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联盟、协同创新产业园等等的范畴,核心问题在于并没有把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本质、内涵、规律、运作机制等有准确的认识。
为什么很多创新平台都搞得很臭?之前调研过很多城市和园区,很多时候他们都会有这么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一个城市或园区,花了很大的力气,引进了不少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甚至是国家级、国家队的,但几年下来都没有真正地发挥出预期的或者约定的作用,而整个创新平台体系、创新环境也没有发酵。
福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
福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福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和•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制造业新型创新载体~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特制定本方案。
一、背景近年来~我省制造业快速发展~总体规模持续壮大~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一批产品技术或市场占有率在细分领域居全国乃至全球领先水平。
但总体上看~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缺乏国内外知名品牌和领军企业~制造业总体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状况未能有效改善~实现制造业创新发展仍存在瓶颈。
面对新常态下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涨、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实现我省制造业跨越发展~关键是创新~难点也在创新。
建设新型创新载体~是全面提升我省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快建设创新中心~强化产业共性技术供给~通过整合重组各类创新资源和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消除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壁垒~构筑能够承担从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新型制造业创新平台。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为原则~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为导向~以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方向及重点领域发展重点~组织实施福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省级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整合科技资源~突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全面提升我省制造业竞争力。
,二,建设目标到2020年~在重点领域建设5家左右省级创新中心~力争形成1家国家级创新中心,省级创新中心所依托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居于全国领先水平~有10项以上新产品、新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冶金、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服装、节能环保等行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一、前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而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成为了一个关键举措。
二、概述制造业创新中心是一个集研发、设计、试验、生产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
它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
因此,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已经成为了许多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共同追求。
三、建设步骤1.确定建设目标在开始建设之前,需要明确建设目标。
这包括确定所需的研究方向和技术领域,以及需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产出效果等。
2.选址与规划根据建设目标,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规划设计。
需要考虑到场地面积、交通便利度、环境条件等因素,并进行详细规划设计。
3.配备人员与装备对于一个成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需要配备一支专业的人员队伍和先进的设备。
需要根据研究方向和技术领域,招聘合适的人才,并购置先进的设备。
4.建设实验室和试验场地制造业创新中心需要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和试验场地。
这些场地需要根据研究方向和技术领域进行设计,并且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
5.开展研究与试验建成后,制造业创新中心需要立即开展研究与试验工作。
这包括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等方面进行研究,并通过试验验证其可行性。
6.推广应用在完成研究与试验工作之后,制造业创新中心还需要推广应用其成果。
这包括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
四、建设要点1.明确建设目标在开始建设之前,需要明确建设目标。
这包括确定所需的研究方向和技术领域,以及需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产出效果等。
2.注重人才引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是一个需要高水平人才支持的机构。
因此,需要注重引进高水平人才,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
3.优化设备配置制造业创新中心需要配备先进的设备,以保证研究和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设备配置,避免浪费资源。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整体实施方案中国制造实施方案智能制造工业
基本原则
01
到2025年,形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基本覆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引领带动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
实施目标
02
实施方案
方案内容
包括建设创新平台、推进技术研发、加强产业协同、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具体措施包括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培育人才等。
实施步骤
分为前期准备、实施推进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具体的时间节点和重点任务。
资金保障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为创新中心建设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
国内发展现状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体思路
0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保障措施
政策保障
制定有利于创新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为创新中心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组织保障
建立创新中心建设的领导和协调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协作,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技术保障
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提升智能制造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为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鼓励企业加强共性技术的研发,促进技术成果共享和转化应用。
技术产业化
支持企业将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转化为可推广的工程化产品,推动技术产业化发展。
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怎么建
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怎么建作者:宋怡青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6年第15期中国制造业应建立有效机制,支撑解决行业共性的技术问题,同时加强研发和商业实践,以应对世界经济竞争的严峻挑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已为社会共识。
然而,如何将创新动力激发出来,是个新课题。
6月30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在京成立,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浮出水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表示,成立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的目的,是以汽车动力电池作为关键领域,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商用相结合的原则下,关注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共性技术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鼓励金融资本有效进入,为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也希望通过探索形成有效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其他创新中心的建设提供示范。
《中国制造2025》提出,将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按此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建立40家左右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国家级创新中心有哪些集聚资源的抓手?国家层面又有哪些政策措施?《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
集聚资源的新抓手《财经国家周刊》:《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达到40家左右。
成立国家级创新中心是基于什么考虑?怀进鹏:去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宣布了中国制造业的蓝图和重大工程,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属五大工程之首,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都在重新审视创新的方式、方法;重新思考制造业的发展途径和发展目标。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52年的17.6%提高到2014年的35.85%,增加了1倍多,我国工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
期间,我们的制造业创造了若干个世界行业第一。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政策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政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认定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省级会给予一次性奖励3000万元,用于支持项目建设,同时按照技术引进及购置科研仪器、设备和软件等实际投资的30%给予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此外,还会按照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委托研发和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获得实际收入的5%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市级会给予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并按照省补助资金给予1:1配套。
对于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将获得一定程度的奖励和支持。
政策还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知识产权
战略储备,形成战略前瞻布局,加强知识保护,支撑和保障制造业创新发展。
建立以市场化机制为核心的成果转移扩散机制,通过孵化企业、种子项目融资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首次商业化应用和产业化。
探索采取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等多种方式,鼓励科技人员积极转化科技成果。
围绕重点领域组建标准推进联盟,研制对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技术标准,通过标准固化创新成果、推动创新成果应用、增强市场信心,促进标准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等各种形式的平台载体,利用“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加速创意孵化和技术成果产业化。
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培育“互联网+”制造新模式。
加强与各类投资基金合作,拓展创新创业投融资渠道,为企业“双创”提供持续支持。
打造多层次人才队伍。
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
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附件1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为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特制订本指南。
一、背景(一)全球制造业发生深刻变革制造业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愈行愈近、蓄势待发,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不断涌现,交叉融合。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制造模式、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和产业分工格局不断变革。
全球制造业创新体系也随之转变:创新载体从单个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协同创新网络转变,创新流程从线性链式向协同并行转变,创新模式由单一技术创新向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转变。
以具有跨界、融合、协同特征的新型创新载体为核心的全球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为顺应全球制造业创新体系和创新模式的一系列变革,发达国家着眼于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加快建设新型制造业创新载体。
如,美国积极构建制造业创新网络,英国加紧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都是力图弥补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断层,促进实验室技术向实际产品转移转化。
这些计划强调构建以新型创新载体为关键节点的协同创新网络,积极构建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
我们要深刻洞察这一变革趋势,将创新中心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否则就有可能再次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未来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二)我国制造业站上新的历史起点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体系,积累了较强的产品和技术基础,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创新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传统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已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亟需实现三个深刻的转变:一是打造新型创新链,实现由引进技术为主向自主创新的转变。
技术引进是后发国家在工业化中前期实现追赶发展的主要途径。
四部委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五大工程实施指南
四部委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五大工程实施指南
佚名
【期刊名称】《纺织科学研究》
【年(卷),期】2016(0)9
【摘要】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实施指南。
《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中提到的新材料“一揽子”突破行动指出,要突破高性能纤维及单体、生物基材料、功能纺织新材料、高性能分离膜材料、稀土功能材料.
【总页数】1页(P7-7)
【关键词】工程实施;装备创新;制造业;指南;稀土功能材料;纺织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国家发改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4
【相关文献】
1.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五大指南” [J], ;
2.四部委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个工程实施指南 [J], 刘毅
3.四部委联合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个工程实施指南 [J],
4.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个工程实施指南 [J],
5.四部委发布《关于印发制造业创新中心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的通知》 [J], 本刊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最新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最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1. 引言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的发布,旨在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开展2024年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工作的通知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开展2024年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日期】2024.09.27•【字号】•【施行日期】2024.09.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开展2024年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工作的通知各区工(科)信局、火炬管委会,各有关企业: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规范和加强厦门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全市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厦工信规〔2022〕3号,附件1)的要求,按照“先培育、后认定”的办法,现将开展2024年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一、创新中心认定条件达到下列条件和要求的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可申请认定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一)建立了相对独立运行的机构,形成了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机制,应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作用,通过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明确各类创新主体的责权利,有责权明晰的管理团队,实现了正常运行。
(二)具备了较强的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通过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企业委托研发、检测检验等方式提供服务的能力。
(三)研发队伍相对固定,创新中心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年度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0%。
(四)应有共同组织实施的技术创新路线图,培育期间研发5项以上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通过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切实发挥了行业引领作用,共性关键技术已开始产业化。
(五)建立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
成为培育单位后,拥有科学合理的成果转化机制和专利许可转让制度,并已开始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或通过自行孵化的企业实现共性技术的转移扩散。
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西安市财政局关于印发《西安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西安市财政局关于印发《西安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西安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9.06.22•【字号】市工信发〔2019〕87号•【施行日期】2019.06.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西安市财政局关于印发《西安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西咸新区、各开发区工信主管部门,财政局:为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我市制造业创新体系,根据工信部《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陕西省工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工信局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了《西安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意见》。
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西安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意见》附件西安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根据工信部《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陕西省工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西安市贯彻〈中国制造2025〉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源动力和主引擎。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是《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首,通过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和主体,推动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构建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的新型制造业创新平台。
当前,我市制造业体系完整、科教综合实力强、产业集中度高。
但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创新资源分散、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创新成果产业化不畅等问题,现有的制造业创新体系难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亟需在发挥已有各类创新载体作用的基础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瞄准制造业发展薄弱环节,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的制造业创新平台和网络,形成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动我市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为制造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新发展理念视角下深圳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新发展理念视角下深圳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作者:严红梅来源:《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8年第1期摘要: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与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形成历史性交汇,制造业创新成为亟需破解的时代课题。
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制造业创新升级的重要载体,其核心作用是加强新型制造技术的联合研发和商业推广。
立足于解决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中的政策决策需求,从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提出背景及内涵出发,探讨深圳在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方面的应对策略,为我国乃至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供特区样本,以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
关键词:制造强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国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5706(2018)01-0056-05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
“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中国制造2025》推进的五大重点工程之首,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内在要求。
一方面,制造业创新中心仍然属于新鲜事物,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缺乏成功的经验借鉴;另一方面,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发达国家已经纷纷加快了制造业创新中心或者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步伐,以期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中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本文以深圳为视角,探讨如何进一步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问题。
一、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内在要求2015 年 5 月,《中国制造2025》出台,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采取政府与社会合作、政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
2016年8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要求以“一案一例一策”方式统筹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意见发布,带来五大契机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意见发布,带来五大契机
佚名
【期刊名称】《智慧工厂》
【年(卷),期】2016(000)008
【摘要】8月30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一案一例一策"方式,统筹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意见》设立的具体目标为,到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
【总页数】1页(P33-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标准》的发布为中小银行移动支付发展带来新契机--专访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王健 [J], 高曙东
2.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贵州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 [J],
3.上海市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上海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J],
4.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J],
5.《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河南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名单(第一批)
序号
1
2 3 4 5 6 7
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
河南省工业新型成像技术创新中心 河南省轴承创新中心 河南省先进耐火材料创新中心 河南省起重物流装备创新中心 河南省智能工厂系统集成创新中心 河南省功能金刚石材料创新中心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 所属市(县) (领域) 装备制造 洛阳市
《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突破领域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 航空航天装备
• 电力装备
• 农机装备
•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 新材料
•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模式及其要点
• 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工业 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制造业创 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 ——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 求,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 心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 2019年月91日,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成功通 过论证,专家组认为,发起组建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 的12家股东是业绩突出、研发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和科研院所,建 设方案可行,一致同意通过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建设 方案的论证 • 该创新中心采取“公司+联盟”模式运行,组建了由轨道交通领 域骨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的独立企业法人,并与国外10余个科研 院所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前期已实现1项共性技术的转移扩散 • 工信部罗文副部长指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制 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技术、高集成、高附加值特征,产 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拉动能力强,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 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领 域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脱对外技术依赖,增强国际竞争 力,意义深远、使命艰巨(11)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信大先进技术 电子信息 郑州市 研究院 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 装备制造 洛阳市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卫华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新型材料 洛阳市 装备制造 长垣县 智能制造 郑州市 新型材料 郑州市
•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
历史性交汇,“再次工业化”命题被提出(如开封)
特别关注之2:新产业革命与代际演变
• 德国工业4.0: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日益普及,嵌入
式单元、工业机器人、端到端工程及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 技术、新方式的出现,一种以物理信息融合系统(CPS)为基础, 让制造业领域所有要素和资源之间,包括智能机器、储存系统和 生产设施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
的地位明显提升 • 第二步:到2035年,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 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 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 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 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 若如此,经济理论有关技术不变条件下“规模经济”、“范围经
济”,以及地理经济学理论关于“集聚”是形成区域产业优势必
要条件等一系列经典范式,也许都被改写
特别关注之3:制造业强国之梦——《中国制造2025》
• 第一步: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
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
效率都会发挥迅速的带动作用,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
类技术
问题及其原因
• 关键共性技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决定
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给是不足的 • 计划经济时期关键共性技术主要提供者, 如重点大学、科研所、工业设计院和大 型国企,改制转为为自负盈亏市场主体 后,经营活力增加了,但除非国家安全 意义要求,技术研发基本取向往往效益 至上 • “技术购买无门槛”的SCP范式,造成了 世界上独有的“高技术供给过剩”现象
• 2018年5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上海组织召开国家集成电路、 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工信部罗文副部长指 出组建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两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对于我国在 制造业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意义深远、使命艰巨(6、7) • 2018年8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 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8) • 2018年10月25日,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在武汉正式启 动,这是目前国内第9家建成运行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除 北京、上海外,武汉成为了全国第三个有两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 中心落户的城市(9)
高于技术
特别关注之4: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三个要点 • 创新运行机制和商业模式 , 致力于解决技术到产业化 的制约 • ——深入挖掘创新潜力, 打造跨界协同产业生态系 统,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 式,解决技术研发到产业 化“最后一公里”瓶颈制 约
基本功能
• 制造业协同创新的新型载体
• ——通过在重点领域部署建设创新中心,整合人才、技术、标准、 信息、资本等在内的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构建联合开发、优势 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 国际关键共性技术多掌握在跨国公 司和行业托拉斯手里,招商引资的 区域经济主流模式强化了关键共性 技术的垄断及外购倾向
• 当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两者的主体不 能成为内在利益同盟时,难以解决 技术成果到首次商业化的最后一公 里问题 • 不能忽视的现有产业资本垄断与阻 碍行为
三、进展与案例
• 国家层面和外省情况:
作和进行交互控制,由此,构成了新的技术—社会关系
新产业革命与代际演变不仅体现在机电装备领域
• 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
• 倡导以“智能化分布式的微电网”,破除并替代依赖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巨型电站和和高度垄断的大电网模式
• 智能化时代的过程产业转型(Intellective Process) • 即全工艺流程及设备的信息化,大数字基础上产品多样定制和流程优化, 基于大数据的中间多方案试验及智能判认,基于安全自动诊断的人机交 互和单元设备交互,流程管理与价值链匹配,环境智能适应等
• 2017念月山东省经信委公布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第一批试 点)名单,海尔集团牵头的山东省家电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歌 尔股份牵头的山东省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 牵头的山东省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以及威高集团牵头的山东省高 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项目入围其中 • 2017年1月,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国际峰会召开,北京石墨烯产业 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 • 2018年8月,由盛虹集团牵头创建的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正式 获批“江苏省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成为全省六个制造业创 新中心试点建设单位之一,也是苏州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 目前盛虹正在全力冲刺国家级制造业创造新中心 • 2018年9月11日,中国动力谷·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 心建设方案研讨会上,20余名院士专家结合考察情况及建设方案, 谈意见、提建议,为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业创新升级出谋划策 • 2019年1月4日,陕西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在西安召开, 副省长赵刚出席会议并讲话,为第二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授牌
• 制造业技术转化的中试基地
• ——通过对技术创新成果开展中试及相应的检验、验证,解决科 技成果在实现产业化过程中的工艺、装备及其他技术难题,推动 技术成果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
基本功能
• 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 ——通过整合行业各类机构,提供从技术委托研发、测试认证、 标准制定和试验验证、专利运用、成果评估、应用推广、企业孵 化到信息服务、人员培训、项目融资等一系列公共服务 • 制造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心
• 2016年6月30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1) • 2016年9月1日,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研讨会在西安召 开,同年12月23日,工信部批复同意由西安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 公司筹建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2) • 2017年10月18日,信息光电子(湖北)、印刷及柔性显示(广东) 和机器人(辽宁)等三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专家论证会在北京 召开,与会专家就创新中心的定位功能、运行机制和建设目标等 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一致同意通过信息光电子等三个国家制造业 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论证(3、4、5)
有国பைடு நூலகம்和民族的强盛
•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
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钱纳里”理论、“霍夫曼系数”等西方理论工具 未必适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判认
• 钱纳里理论 • 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不 发达经济到成熟工业经济整个 变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 时期 • 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 阶段的跃进都是通过产业结构 转化来推动的 • 由于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 8000美元,所以不少人判断中 国的工业化已基本完成… • 霍夫曼系数 • 指一国工业化进展中,消费品 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 比 • 根据霍夫曼比例值的不同,工 业化进程可分四个阶段 • 由于一个时期以来中国重化工 占比较高,据此有许多人推论, 中国已经进入到所谓工业化中 后期…
新产业革命或许很大程度改写现有产业模式和经济学经典
• 工业4.0所形成且要求的端倒端工程贯穿整个产业链价值链,动
态业务和工程流程使得生产在最后时刻也可即时变化做出灵活反 应,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小批量生产和产业链低端的盈利能力, 使得个体顾客需求也能得到充分满足,意味着生产一次性的产品 亦即定制化生产也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