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0110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6年6月30日,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1) • 2016年9月1日,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研讨会在西安召 开,同年12月23日,工信部批复同意由西安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 公司筹建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2) • 2017年10月18日,信息光电子(湖北)、印刷及柔性显示(广东) 和机器人(辽宁)等三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专家论证会在北京 召开,与会专家就创新中心的定位功能、运行机制和建设目标等 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一致同意通过信息光电子等三个国家制造业 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的论证(3、4、5)
《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突破领域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 航空航天装备
• 电力装备
• 农机装备
•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 新材料
•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模式及其要点
• 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工业 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制造业创 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 ——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 求,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 心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 制造业技术转化的中试基地
• ——通过对技术创新成果开展中试及相应的检验、验证,解决科 技成果在实现产业化过程中的工艺、装备及其他技术难题,推动 技术成果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功能
• 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 ——通过整合行业各类机构,提供从技术委托研发、测试认证、 标准制定和试验验证、专利运用、成果评估、应用推广、企业孵 化到信息服务、人员培训、项目融资等一系列公共服务 • 制造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心
• 国际关键共性技术多掌握在跨国公 司和行业托拉斯手里,招商引资的 区域经济主流模式强化了关键共性 技术的垄断及外购倾向
• 当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两者的主体不 能成为内在利益同盟时,难以解决 技术成果到首次商业化的最后一公 里问题 • 不能忽视的现有产业资本垄断与阻 碍行为
三、进展与案例
• 国家层面和外省情况:
•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
历史性交汇,“再次工业化”命题被提出(如开封)
特别关注之2:新产业革命与代际演变
• 德国工业4.0: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日益普及,嵌入
式单元、工业机器人、端到端工程及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 技术、新方式的出现,一种以物理信息融合系统(CPS)为基础, 让制造业领域所有要素和资源之间,包括智能机器、储存系统和 生产设施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
作和进行交互控制,由此,构成了新的技术—社会关系
新产业革命与代际演变不仅体现在机电装备领域
• 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
• 倡导以“智能化分布式的微电网”,破除并替代依赖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巨型电站和和高度垄断的大电网模式
• 智能化时代的过程产业转型(Intellective Process) • 即全工艺流程及设备的信息化,大数字基础上产品多样定制和流程优化, 基于大数据的中间多方案试验及智能判认,基于安全自动诊断的人机交 互和单元设备交互,流程管理与价值链匹配,环境智能适应等
• ——通过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开展人才交流 与合作培养,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特别关注之5:关键共性技术重要性及稀缺性
• 关键技术——通过研判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对行业发展 有重要影响和瓶颈制约、短期内亟待解决并能够取得突破的技术
• 共性技术——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广泛采用,其研发 成果可共享并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企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类 技术;也有认为是对整个行业或产业技术水平、产业质量和生产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要点及进展
李政新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
• 问题的提出 • 模式构建 • 进展与案例 • 几点提示
一、问题的提出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
国之基
•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
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信大先进技术 电子信息 郑州市 研究院 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 装备制造 洛阳市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卫华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新型材料 洛阳市 装备制造 长垣县 智能制造 郑州市 新型材料 郑州市
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
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钱纳里”理论、“霍夫曼系数”等西方理论工具 未必适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判认
• 钱纳里理论 • 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不 发达经济到成熟工业经济整个 变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 时期 • 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 阶段的跃进都是通过产业结构 转化来推动的 • 由于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 8000美元,所以不少人判断中 国的工业化已基本完成… • 霍夫曼系数 • 指一国工业化进展中,消费品 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 比 • 根据霍夫曼比例值的不同,工 业化进程可分四个阶段 • 由于一个时期以来中国重化工 占比较高,据此有许多人推论, 中国已经进入到所谓工业化中 后期…
2017年河南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名单(第一批)
序号
1
2 3 4 5 6 7
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
河南省工业新型成像技术创新中心 河南省轴承创新中心 河南省先进耐火材料创新中心 河南省起重物流装备创新中心 河南省智能工厂系统集成创新中心 河南省功能金刚石材料创新中心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 所属市(县) (领域) 装备制造 洛阳市
• 2018年5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上海组织召开国家集成电路、 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工信部罗文副部长指 出组建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两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对于我国在 制造业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意义深远、使命艰巨(6、7) • 2018年8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 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8) • 2018年10月25日,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在武汉正式启 动,这是目前国内第9家建成运行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除 北京、上海外,武汉成为了全国第三个有两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 中心落户的城市(9)
特别关注之4: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三个要点
• 面向行业, 关键共性
• ——瞄准国际前沿,面向
重点行业重大需求,以前
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
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
次商业化为重点
特别关注之4: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三个要点
• 公司化运作,有效集聚资源 • ——实行公司化+联盟的运作 机制,构建科学股权结构, 实行合理有效的法人治理, 致力于聚集最优质的创新资 源和产业资源 • 吴敬琏曰,科技创新,制度
高于技术
特别关注之4: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三个要点 • 创新运行机制和商业模式 , 致力于解决技术到产业化 的制约 • ——深入挖掘创新潜力, 打造跨界协同产业生态系 统,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 式,解决技术研发到产业 化“最后一公里”瓶颈制 约
基本功能
• 制造业协同创新的新型载体
• ——通过在重点领域部署建设创新中心,整合人才、技术、标准、 信息、资本等在内的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构建联合开发、优势 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 2019年月91日,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成功通 过论证,专家组认为,发起组建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 的12家股东是业绩突出、研发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和科研院所,建 设方案可行,一致同意通过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建设 方案的论证 • 该创新中心采取“公司+联盟”模式运行,组建了由轨道交通领 域骨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的独立企业法人,并与国外10余个科研 院所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前期已实现1项共性技术的转移扩散 • 工信部罗文副部长指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制 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技术、高集成、高附加值特征,产 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拉动能力强,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 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领 域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脱对外技术依赖,增强国际竞争 力,意义深远、使命艰巨(11)
的地位明显提升 • 第二步:到2035年,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 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 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 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 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新产业革命或许很大程度改写现有产业模式和经济学经典
• 工业4.0所形成且要求的端倒端工程贯穿整个产业链价值链,动
态业务和工程流程使得生产在最后时刻也可即时变化做出灵活反 应,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小批量生产和产业链低端的盈利能力, 使得个体顾客需求也能得到充分满足,意味着生产一次性的产品 亦即定制化生产也有利可图
• 若如此,经济理论有关技术不变条件下“规模经济”、“范围经
济”,以及地理经济学理论关于“集聚”是形成区域产业优势必
要条件等一系列经典范式,也许都被改写
特别关注之3:制造业强国之梦——《中国制造2025》
• 第一步: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
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
效率都会发挥迅速的带动作用,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
类技术
问题及其原因
• 关键共性技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决定
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给是不足的 • 计划经济时期关键共性技术主要提供者, 如重点大学、科研所、工业设计院和大 型国企,改制转为为自负盈亏市场主体 后,经营活力增加了,但除非国家安全 意义要求,技术研发基本取向往往效益 至上 • “技术购买无门槛”的SCP范式,造成了 世界上独有的“高技术供给过剩”现象
• ——瞄准制造业发展薄弱环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 新链完善资金链,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 统,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 到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 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 在有条件、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建成一批省级/区域制 造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撑和补充
• 2017念月山东省经信委公布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第一批试 点)名单,海尔集团牵头的山东省家电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歌 尔股份牵头的山东省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 牵头的山东省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以及威高集团牵头的山东省高 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项目入围其中 • 2017年1月,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国际峰会召开,北京石墨烯产业 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 • 2018年8月,由盛虹集团牵头创建的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正式 获批“江苏省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成为全省六个制造业创 新中心试点建设单位之一,也是苏州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 目前盛虹正在全力冲刺国家级制造业创造新中心 • 2018年9月11日,中国动力谷·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 心建设方案研讨会上,20余名院士专家结合考察情况及建设方案, 谈意见、提建议,为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业创新升级出谋划策 • 2019年1月4日,陕西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在西安召开, 副省长赵刚出席会议并讲话,为第二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授牌
特别关注之1:河南工业化基本任务实际并没有完成 ——“摆脱以工业为支撑的格局”提法是错误的
• 制造业带动力及其盈余不足,不能有效提供并满足基本公共服务
需求 • 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城市化率远低于国际工业化进程同阶段对 应指标 • 二元结构痕迹及区域不平衡依然明显,包括贫困问题 • 工业文明积淀不足且创新不够,与之相应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 尚未真正形成,某些方面甚至倒退(如郑州纺织工业区)
《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突破领域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 航空航天装备
• 电力装备
• 农机装备
•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 新材料
•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模式及其要点
• 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工业 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制造业创 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 ——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 求,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 心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 制造业技术转化的中试基地
• ——通过对技术创新成果开展中试及相应的检验、验证,解决科 技成果在实现产业化过程中的工艺、装备及其他技术难题,推动 技术成果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本功能
• 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 ——通过整合行业各类机构,提供从技术委托研发、测试认证、 标准制定和试验验证、专利运用、成果评估、应用推广、企业孵 化到信息服务、人员培训、项目融资等一系列公共服务 • 制造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心
• 国际关键共性技术多掌握在跨国公 司和行业托拉斯手里,招商引资的 区域经济主流模式强化了关键共性 技术的垄断及外购倾向
• 当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两者的主体不 能成为内在利益同盟时,难以解决 技术成果到首次商业化的最后一公 里问题 • 不能忽视的现有产业资本垄断与阻 碍行为
三、进展与案例
• 国家层面和外省情况:
•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
历史性交汇,“再次工业化”命题被提出(如开封)
特别关注之2:新产业革命与代际演变
• 德国工业4.0: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日益普及,嵌入
式单元、工业机器人、端到端工程及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 技术、新方式的出现,一种以物理信息融合系统(CPS)为基础, 让制造业领域所有要素和资源之间,包括智能机器、储存系统和 生产设施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
作和进行交互控制,由此,构成了新的技术—社会关系
新产业革命与代际演变不仅体现在机电装备领域
• 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
• 倡导以“智能化分布式的微电网”,破除并替代依赖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巨型电站和和高度垄断的大电网模式
• 智能化时代的过程产业转型(Intellective Process) • 即全工艺流程及设备的信息化,大数字基础上产品多样定制和流程优化, 基于大数据的中间多方案试验及智能判认,基于安全自动诊断的人机交 互和单元设备交互,流程管理与价值链匹配,环境智能适应等
• ——通过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开展人才交流 与合作培养,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特别关注之5:关键共性技术重要性及稀缺性
• 关键技术——通过研判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对行业发展 有重要影响和瓶颈制约、短期内亟待解决并能够取得突破的技术
• 共性技术——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广泛采用,其研发 成果可共享并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企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类 技术;也有认为是对整个行业或产业技术水平、产业质量和生产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要点及进展
李政新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
• 问题的提出 • 模式构建 • 进展与案例 • 几点提示
一、问题的提出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
国之基
•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
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信大先进技术 电子信息 郑州市 研究院 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 装备制造 洛阳市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卫华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新型材料 洛阳市 装备制造 长垣县 智能制造 郑州市 新型材料 郑州市
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
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钱纳里”理论、“霍夫曼系数”等西方理论工具 未必适用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判认
• 钱纳里理论 • 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不 发达经济到成熟工业经济整个 变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 时期 • 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 阶段的跃进都是通过产业结构 转化来推动的 • 由于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 8000美元,所以不少人判断中 国的工业化已基本完成… • 霍夫曼系数 • 指一国工业化进展中,消费品 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 比 • 根据霍夫曼比例值的不同,工 业化进程可分四个阶段 • 由于一个时期以来中国重化工 占比较高,据此有许多人推论, 中国已经进入到所谓工业化中 后期…
2017年河南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单位名单(第一批)
序号
1
2 3 4 5 6 7
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
河南省工业新型成像技术创新中心 河南省轴承创新中心 河南省先进耐火材料创新中心 河南省起重物流装备创新中心 河南省智能工厂系统集成创新中心 河南省功能金刚石材料创新中心
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所属行业 所属市(县) (领域) 装备制造 洛阳市
• 2018年5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上海组织召开国家集成电路、 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工信部罗文副部长指 出组建集成电路和智能传感器两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对于我国在 制造业领域提升创新能力,意义深远、使命艰巨(6、7) • 2018年8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 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8) • 2018年10月25日,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在武汉正式启 动,这是目前国内第9家建成运行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除 北京、上海外,武汉成为了全国第三个有两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 中心落户的城市(9)
特别关注之4: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三个要点
• 面向行业, 关键共性
• ——瞄准国际前沿,面向
重点行业重大需求,以前
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
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
次商业化为重点
特别关注之4: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三个要点
• 公司化运作,有效集聚资源 • ——实行公司化+联盟的运作 机制,构建科学股权结构, 实行合理有效的法人治理, 致力于聚集最优质的创新资 源和产业资源 • 吴敬琏曰,科技创新,制度
高于技术
特别关注之4: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三个要点 • 创新运行机制和商业模式 , 致力于解决技术到产业化 的制约 • ——深入挖掘创新潜力, 打造跨界协同产业生态系 统,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 式,解决技术研发到产业 化“最后一公里”瓶颈制 约
基本功能
• 制造业协同创新的新型载体
• ——通过在重点领域部署建设创新中心,整合人才、技术、标准、 信息、资本等在内的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构建联合开发、优势 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 2019年月91日,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成功通 过论证,专家组认为,发起组建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 的12家股东是业绩突出、研发能力强的优势企业和科研院所,建 设方案可行,一致同意通过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建设 方案的论证 • 该创新中心采取“公司+联盟”模式运行,组建了由轨道交通领 域骨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的独立企业法人,并与国外10余个科研 院所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前期已实现1项共性技术的转移扩散 • 工信部罗文副部长指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制 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技术、高集成、高附加值特征,产 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拉动能力强,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 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领 域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脱对外技术依赖,增强国际竞争 力,意义深远、使命艰巨(11)
的地位明显提升 • 第二步:到2035年,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创新能力大 幅提升,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优势行业形成 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工业化 •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 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 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新产业革命或许很大程度改写现有产业模式和经济学经典
• 工业4.0所形成且要求的端倒端工程贯穿整个产业链价值链,动
态业务和工程流程使得生产在最后时刻也可即时变化做出灵活反 应,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小批量生产和产业链低端的盈利能力, 使得个体顾客需求也能得到充分满足,意味着生产一次性的产品 亦即定制化生产也有利可图
• 若如此,经济理论有关技术不变条件下“规模经济”、“范围经
济”,以及地理经济学理论关于“集聚”是形成区域产业优势必
要条件等一系列经典范式,也许都被改写
特别关注之3:制造业强国之梦——《中国制造2025》
• 第一步: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
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
效率都会发挥迅速的带动作用,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
类技术
问题及其原因
• 关键共性技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决定
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给是不足的 • 计划经济时期关键共性技术主要提供者, 如重点大学、科研所、工业设计院和大 型国企,改制转为为自负盈亏市场主体 后,经营活力增加了,但除非国家安全 意义要求,技术研发基本取向往往效益 至上 • “技术购买无门槛”的SCP范式,造成了 世界上独有的“高技术供给过剩”现象
• ——瞄准制造业发展薄弱环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 新链完善资金链,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 统,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 到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 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 在有条件、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建成一批省级/区域制 造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撑和补充
• 2017念月山东省经信委公布1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第一批试 点)名单,海尔集团牵头的山东省家电业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歌 尔股份牵头的山东省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 牵头的山东省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以及威高集团牵头的山东省高 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项目入围其中 • 2017年1月,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国际峰会召开,北京石墨烯产业 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成立 • 2018年8月,由盛虹集团牵头创建的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正式 获批“江苏省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成为全省六个制造业创 新中心试点建设单位之一,也是苏州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 目前盛虹正在全力冲刺国家级制造业创造新中心 • 2018年9月11日,中国动力谷·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 心建设方案研讨会上,20余名院士专家结合考察情况及建设方案, 谈意见、提建议,为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业创新升级出谋划策 • 2019年1月4日,陕西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进会在西安召开, 副省长赵刚出席会议并讲话,为第二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授牌
特别关注之1:河南工业化基本任务实际并没有完成 ——“摆脱以工业为支撑的格局”提法是错误的
• 制造业带动力及其盈余不足,不能有效提供并满足基本公共服务
需求 • 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城市化率远低于国际工业化进程同阶段对 应指标 • 二元结构痕迹及区域不平衡依然明显,包括贫困问题 • 工业文明积淀不足且创新不够,与之相应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 尚未真正形成,某些方面甚至倒退(如郑州纺织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