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救治乙型脑炎46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疗法救治乙型脑炎46例
【关键词】乙型脑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由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80%~90%的病例集中在7、8、9三个月,近年来有提前趋势,5月已有病例发生。
该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发热头痛呕吐和颈项强直等严重者发生惊厥昏迷和死亡,部分病例可有后遗症包括肢体瘫痪癫痫智力障碍等自2009年5月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乙型脑炎4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流行性乙型脑炎4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3岁。
儿童32例,成人14例。
普通型32例,重型9例,极重型5例。
1.2 临床表现突然起病,高热、寒战、精神不振、嗜睡、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极期意识改变加重转入昏迷或半昏迷频繁抽搐,中枢性呼吸衰竭,部分病例脑膜刺激征阳性。
1.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脑脊液检查呈病毒性脑膜炎改变;血清学检查,尤特异性IgM抗体测定阳性。
2治疗方法
2.1西医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综合治疗。
必须重视对症治疗,要认真把好“三关”,即高热关、惊厥关和呼吸衰竭关。
具体办法如下:1、一般护理:隔离治疗,对昏迷病人,应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护理,定时翻身侧卧,受压部位放置气垫,应用牙垫或开口器,防止舌咬伤。
流质饮食,热量每日不低于35-40Cal/kg,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C以及清凉饮料和葡萄糖液。
2、高热治疗: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冷敷、冰袋放置、30-40%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
药物一般用小剂量醋柳酸、氨基比林口服,也可肌肉注射安热静成人1-2支,小儿10mg/kg,肌肉注射;赐他静,成人2ml肌肉注射,小儿酌减;柴胡注射液,成人2ml/次,小儿1-1.5ml/次,肌肉注射,必要时3-4小时重复使用。
高热伴有抽搐患者可应用亚冬眠疗法,冬眠灵与非那根各1ml/k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4-6小时可重复给药。
并给予阿米妥、水化氯醛或鲁米那(对高热不退、超高热伴反复抽搐者作为诱导剂)。
一般用1-3天,应逐渐减少剂量及延长用药时间。
3、惊厥治疗:(1)宜早用,在有抽搐先兆、高热、烦燥,惊厥及肌张力增加时,即与应用;(2)肌肉松弛后即停;(3)掌握剂量,注意给药时间。
用药如下:安定:成人10-20mg/次,小儿0.1-0.3mg/kg(不超过10mg/次),肌肉注射,
必要时缓慢静注。
水合氯醛:成人1-2g/次,小儿100mg/岁/次,(1次不>1g),鼻饲或保留灌肠。
阿米妥钠:成人0.2-0.5g/次,小儿5-10mg/kg,可用葡萄糖液稀释成 2.5%溶液肌肉注射或缓慢静注至肌强直变软为止。
苯巴比妥钠:成人0.1-0.2g/次,小儿5-8mg/kg次,肌肉注射。
25%硫酸镁:0.2-0.4ml/kg/次,肌肉注射,或稀释后静注,但推注要慢,注意呼吸抑制及休克(必要时可用钙剂对抗)。
4、呼吸衰竭的治疗(1)保持呼吸道畅通:定时翻身拍背、吸痰、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分泌物。
(2)给氧:一般用鼻导管低流量给氧。
(3)气管切开:凡有昏迷、反复抽搐、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致发绀,肺部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反复吸痰无效者,应及早气管切开。
(4)应用呼吸兴奋剂:在自主呼吸未完全停止时使用效果较佳。
可用洛贝林、可拉明、利他林等。
(5)应用血管扩张剂:近年报道认为用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有一定效果。
前者成人0.3~0.5mg/次,小儿0.02~0.03mg/kg/次,稀释后静注,20~30分钟1次;后者成人20mg/次,小儿0.5~1mg/kg/次,稀释后静注,15~30分钟1次。
(6)应用脱水剂:脑水肿所致颅内高压是乙脑常见的征象,亦为昏迷,抽搐及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并可形成脑疝,故应及时处理。
其具体方法: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次,15~30分钟推完,每4~6小时一次。
有脑疝者可用2~3g/kg。
应用脱水疗法注意水与电解质平衡。
(7)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
5、脑水肿及脑疝治疗: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次,静脉快滴或推注(20-30分钟),每隔4-6小时可重复1次,疗程2-4天。
有脑疝者开始给甘露醇2-4g/kg,或加用速尿或利尿酸钠。
氢化考的松:成人100-300mg/d,儿童5-10mg/kg/d,静脉滴注3-5天,也可用相当剂量的地塞米松。
6、糖皮质激素多用于中、重型病人,有抗炎、减轻脑水肿、解毒、退热等作用。
氢化考的松5~10mg/kg/日或地塞米松10~20mg/日,儿童酌减。
7、能量合剂细胞色素C、辅酶A、三磷酸腺甙等药物有助脑组织代谢,可酌情应用。
8、应用免疫增强剂乙脑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近年虽有使用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乙脑疫苗、胸腺素等治疗者,但疗效尚不能肯定,干扰素亦可试用。
2.2中医治疗:1.清开灵注射液每次10~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1日1次。
用于急性期各证。
2.醒脑净注射液每次2~4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1日1~2次。
用于急性期高热、烦躁、神昏、抽搐者。
3.小儿羚羊散每服:1岁0.3g,2岁0.375g,3岁0.5g,1日3次。
用于急性期高热不退。
4.琥珀镇惊丸每服1丸,1日2~3次,3岁以下酌减。
用于急性期痰热壅盛,神昏抽搐。
5、药物外治安宫牛黄丸1粒,大黄粉6g。
加入温水100ml溶解,作保留灌肠。
用于急性期腑实高热,神昏抽搐。
6、针灸疗法(1)、体针急性期取百会、风府、风池、大陵、后溪、涌泉、气海。
用泻法,酌情可留针20分钟至4小时不等。
高热加曲池、大椎、委中,委中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用凉泻法,留针20分钟;昏迷加十宣、印堂,均刺血,气海以艾卷雀啄灸,直至神志清醒;抽搐加水沟、身柱、合谷、太冲,用泻法,持续运针至搐止,并留针2~4小时以防复发;尿潴留加关元、曲骨、三阴交,其中关元可透曲骨穴,反复施以泻法,亦可应用震颤法,取三阴交穴,平补平泻法,须针至有尿感后出针。
治疗间隔视病情而定,轻者每日2~3次,重者6小时1次。
原则上在第1次针刺体温下降后,再施第2次针灸治疗。
(2)、头针运动区、舞蹈震颤区、语言区、感觉区。
配合体针:失语加哑门、廉泉、通里;角弓反张加神门、筋缩、内关、大陵、肾俞;肌肉拘挛,肢体瘫痪,针刺曲池透少海,阳陵泉透阴陵泉;阴虚内热加三阴交、大钟、水泉。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1日1
次,7日为1疗程,间隔2~3日,再作第2个疗程。
3 结果
治愈(体温下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无后遗症)40例,留有后遗症4例,死亡2例。
4讨论
近年来本病的病死率以降至10%左右,轻型和普通型患者大多恢复,重度以上病死率>20%,>15岁者发病率低,病死率高。
呼吸衰竭是乙型脑炎的主要致死原因。
乙型脑炎治疗目前缺乏特异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对症处理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