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多孔动物门
多孔动物门
![多孔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b4803836dd3383c4ba4cd27e.png)
第一节 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
(三)具有水沟系
单沟型 进水小孔 中央腔 出水孔
类型
双沟型
流入孔 流入管
孔 中央腔
复沟型
流入孔 流 中央腔
辐射管
鞭毛室 出水孔
后幽门 后幽门
第二节 海绵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 生殖
无性生殖:出芽和形成芽球 有性生殖:精卵结合
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Porifera)
(或海绵动物门Spongia)
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本章重点
1. 多孔动物(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其中重点了解 海绵动物的体壁结构。
2. 海绵动物各种类型的水沟系及其水流途径。 3. 海绵动物的分类地位(主要要求能解释海绵动物为 什么是原始、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第二节 海绵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2. 发育
特点:有逆转现象。 逆转:海绵动物在发育成两囊幼虫后,动物极的小 细胞内陷成为内层,而植物极细胞留在外层,与其他 多细胞动物正常形成原肠的过程相反,这种现象称为 逆转。
3. 再生
再生能力强。
第三节 海绵动物的分类及分类地位
1. 分类 根据骨针特点分为3个纲。
的一支,不再发展。
第五章自学及预习内容
第一节 讲述腔肠动物门的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讲述水螅的生活习性、形态及生理机能。 第三节 1. 讲述薮枝虫、海月水母、海葵的形态及生活史。 2. 总结水螅纲、钵水母纲及珊瑚纲的主要特征。 解释以下名词概念 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不完全消化系统、出芽生殖、 再生 解答问题 为什么说腔肠动物是真正的后生动物的开始?
钙质海绵纲:钙质骨针;水沟系简单,单沟型或 双沟型。
六放海绵纲:矽质骨针,六放;水沟系复沟型,鞭 毛室大。
第四章多孔动物
![第四章多孔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a80de1858762caaedd33d48c.png)
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 (Porifera)(海绵动物门 Spongia)
•
多孔动物(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 细胞动物。全为固着生活,大多为海生类群。体 形不对称,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在演化 上是一个侧支,故又名“侧生动物”。
• 一、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 1. 皮层、中胶层及胃层
• ①体壁 • a. 皮层 • (a) 扁平细胞:保护 • (b) 孔细胞:水、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
• b. 中胶层 • (a) 变形细胞:成骨针细胞、成海绵质细胞、原细 胞、芒状细胞。 • (b) 骨针、海绵丝:起骨骼支持作用,也是分类的 依据。
• c. 胃层
• 领细胞,作用为细胞内消化;鞭毛引起水流带 入氧气和食物。 无消化功能,仅行细胞内消化。
• ②中央层(假胃腔)
•
• 2 水沟系 • 水沟系是多孔动物特有的结构,其生命活动都 是通过水道系统来完成的,对适应固着生活意义 重大。水沟系有3种类型。
• 骨针,便形成芽球。动物死亡后,芽球沉入水底。 环境一旦适合,壳破,便会重新长成新个体。
• ② 有性生殖
• 胚层逆转:多孔动物的两囊幼虫从母体出水口 随水流出,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后,具鞭毛的动 物性极的小分裂球内陷,形成内层(称为胃层), 而另一端植物性极的大分裂球则留在外边形成外 层(称为皮层),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胚的形 成正好相反(其他多细胞动物的植物性极大细胞 内陷成为内胚层,动物性极的小细胞形成
• 外胚层),多孔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这种特殊现象 特称为胚层逆转。
•
两囊幼虫:多孔动物受精卵进行卵裂形成囊胚 后,动物性极的小细胞向囊胚内生出鞭毛,另一 端的大细胞中间形成一个开口,后来囊胚的小细 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面小细胞具鞭毛的一侧翻 到囊胚的表面,这样动物性极的一端为具鞭毛的 小分裂球,植物性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分裂 球,此时从外形看形似有两个囊,故称为两囊幼
第四章 多孔动物
![第四章 多孔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6f154c260b4c2e3f5727631e.png)
特征:
一、水生固着生活,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 称。多数种类不规则 生长,形成扁的、圆 的、树枝状不对称。 甚至有些连个体也分 不清,只有固着端和 游离端。虽然身体的 周围是相似的,但由 于附着物不平或因出 芽,均可引起不对称。
二、低等的多细胞
动物,身体由疏松 的细胞群组成,无 器官或真正的组织。 行细胞内消化;通 过扩散作用进行排 泄和呼吸。 海绵动物体壁基本 由两层细胞构成, 外层称皮层,内层 称胃层,两层之间 为中胶层。
胃层 在单沟系海绵为领细
胞层。每个领细胞有 一透明领围绕着一条 鞭毛。领在电镜下看 起来很象塑料羽毛球 的羽领。
鞭毛的摆动引起水流通 过海绵体,水流中的食 物颗粒先附着在领上, 再进入细胞质形成食物 泡,在领细胞内消化或
将食物传给变形细胞消 化,残渣由变形细胞排 到流出的水流中。 滤食性取食,海绵是多 细胞动物首例。 细胞内消化。
细胞分化较多,形成原始的组织,但不是
真正的组织。
三、身体具水流通过的孔、沟、室。由水
沟系统可分为单沟、双沟、复沟等类型。
四、生殖 通过出芽或芽球行无性生殖
通过卵和精子行有性生殖。 海绵动物为雌雄同体或异体,异体受精。 精子和卵是由原细胞发育来的。 在有性生殖时受精过程很特殊,此时卵留
在中胶层里,精子逸出,随水流进入另一 个体体内,被领细胞吞食后,失去鞭毛和 领成为变形虫状,将精子带入卵进行受精。
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
层逆转现象。受精卵 经卵裂形成囊胚,动 物极的小细胞向囊胚 腔内生出鞭毛,植物 极大细胞从中间开一 口子,接着囊胚的小 细胞由开口处倒翻出 来,使小细胞具鞭毛 的一侧翻到表面。此 时的胚胎称为两囊幼 虫。
多孔动物门
![多孔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4f49c2ee4afe04a1b071de0d.png)
沐浴海绵,寻常海绵纲角质海绵亚纲,由海绵丝构成网状骨骼, 没有骨针,群体体积较大,多呈圆形,表面皮革状,色暗。
毛壶
第四节 海绵动物的经济价值
海绵动物对人有用的仅仅是海绵的骨骼,如浴海 绵,因为海绵质纤维较软,吸收液体的能力强,可供 沐浴及医学上吸收药液、血液或脓液等用。 有些种类常长在牡蛎的壳上,会把壳封闭起来,造 成牡蛎死亡。淡水海绵大量繁殖可以堵塞水道,这些 对人都是有害的。
图4-1 几种海绵
樽海绵
(二)体壁 分3层: 1. 皮层:位于最外面,扁平细胞、孔细胞。 2. 中胶层:中间一层。骨针、海绵丝、变形细胞。 3. 胃层:即最内一层。领细胞,具鞭毛,摆动可引起水 沟系内的水流动。保持和原生动物领鞭毛虫构造一样 的领细胞,是海绵动物原始性的重要表现。 (三)水沟 是海绵动物特有的结构,也是对固着生活的一种重要 适应。
物演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侧支,称为侧生动物。
根据其骨骼的特点分为3个纲:钙质海绵纲、六
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
白枝海绵、毛壶 钙质海绵纲(骨针由钙质组成): 海 绵 动 物 门
偕老同穴、拂子介 六放海绵纲(骨针六放,硅质): 寻常海绵纲(海绵丝,硅质): 浴海绵、针海绵
六放海绵纲六放星目,体呈花瓶形或柱形,后端有硅质丝插 于深海软泥底,其中央腔内常寄居一对俪虾,终生不再外出, 因而得名。
领细胞 图4-3 海绵体壁示各种细胞
图 4-4
寻常海绵的扁细胞
海 绵 动 物 的 几 种 细 胞
钙质海绵T型扁细胞
水流通过的孔
前幽门孔
到海绵腔
肌细胞
鞭毛
图 4-5 淡 水 微孔 海 绵 领 细 高尔基体 胞 的 消化泡 微 线粒体 细 结 粗面ER 构
动物学课件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
![动物学课件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7be3b154195f312b3069a584.png)
而其它多细胞动物植物极内陷成为内胚层,动物极 小细胞形成外胚层。因此多孔动物的发育称为“逆 转”。
5. 再生能力强。
3.细胞 体壁胃层具特殊的细胞
海绵动物门(Porifera)
又称多孔动物门。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后生动 物。这类动物在演化上是一个侧支,因此又名“侧
生动物(Parazoa)”。约5000种,全系水生, 大多数在海洋,少数在淡水,全部固着生活,且多 为群体。
一、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 1. 体型多数不对称。
2.没有器官和明确的组织,体壁为两层细胞。 皮层:由扁平细胞(保护作用)、肌细胞(扁平细胞 内
有肌丝,用于收缩控制水流)、孔细胞(组成入水小孔) 组成。
胃层:由领细胞组成。作用时鞭毛波动水流,食物附 于
中胶层(位于皮层与胃层之间):胶状物质内 有骨针和海棉丝,起支持作用。
3.具有水沟系
具有独特的水沟系。靠鞭毛的摆动,不断将外 界的水流同食物和氧带入水沟系中,又不断将 废物由出水口带到外面。因为多孔动物的摄食、 呼吸及其它生理机能都要借助水流来维持。所 以水沟系对其固着生活有重要意义。
3)寻常海绵纲:硅质骨针(非六放)或具海绵质 纤维,复沟系,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如浴海绵、
淡水针海绵(Spongilla)。
发育:体内进行,具胚胎逆转现象。
n 1)钙质海绵纲:骨针钙质,水沟系简单, 体形较小,生活于浅海。如:白枝海绵等。
(Leucosolenia)、毛壶(Grantia)。
n 2)六放海绵纲:骨针硅质,六放形,复 沟系,体形较大,生活在深海中。如偕老
多孔动物门
![多孔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600f2ac58bd63186bcebbccf.png)
第四章多孔动物门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地位。
重点: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地位。
难点:胚层逆转。
学时:讲授0.5学时。
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
2、讲授、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多孔动物(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但不是多细胞动物的祖先。
因其个体发育规律上特殊,没有很大的发展。
种类少,数量小。
在演化上为一侧支,因此又名“侧生动物”。
一、结构概述(一)细胞分化两胚层,相当于原肠胚。
1、外皮层细胞(1)扁平细胞起保护作用(2)孔细胞形成入水小孔。
2、内皮层细胞领细胞有一透明的领围绕一条鞭毛。
主要为吞噬作用,行细胞内消化。
3、中胶层两细胞之间为中胶层,主要是非细胞的胶状物质。
内有许多变形细胞。
变形细胞是保留了胚胎期的细胞,可以形成许多种细胞。
变形细胞的功能:(1)输送营养物质(2)排出新陈代谢废物(3)形成造骨细胞,形成骨针。
骨针有单轴的、三轴的等。
骨针含碳酸钙或二氧化硅。
三轴骨针是由三个造骨细胞融合而成。
有的无骨针,而有海绵丝,是一种纤维。
是海绵丝细胞分泌形成的。
(4)变形细胞在生殖季节时能形成生殖细胞。
(二)水道系统水沟系是多孔动物特有的结构。
其生命活动都通过水道系统来完成。
水沟系有三种类型:1、单沟系2、双沟系体壁发生折叠,在体壁形成很多鞭毛室,捕捉食物在此进行。
3、复沟系复杂,体壁进一步折叠,管道分支多。
如:浴海绵。
二、个体发育上的特殊性个体没有雌雄的分化,但一个个体的雌雄生殖细胞不同时成熟,因此必须两个个体受精。
受精过程:卵细胞向领细胞的基部移动,精子通过入水小孔进入海绵体内,不立即结合,精子通过领细胞的领进入领细胞内,领细胞的鞭毛和领脱落,领细胞带精子和卵结合,精卵结合后领细胞被消化。
领细胞起载体作用。
受精后发育特殊。
卵裂到囊胚后,小胚泡(动物极)向内生出鞭毛,大胚泡(植物极)形成一孔,后来整个囊胚由小孔倒翻出来,内变外,鞭毛在外,称为两囊幼虫。
后有鞭毛的小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大细胞包在外面成为外胚层。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b5d0378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b.png)
16细胞期 小细胞外翻 囊胚期切面 幼两囊 幼虫切面 48细胞期 小细胞生出鞭毛
胚层逆转?
海绵动物的两囊幼虫从母体出水口随水流出,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后,具鞭毛的小分裂球(动物性极)内陷,形成内层,而另一端大分裂球(植物性极)则留在外边形成外层。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肠胚的形成正好相反(其他多细胞动物的植物性极大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动物性极的小细胞形成外胚层),故名胚层逆转。
4.海绵动物门的分类及演化地位
骨针是海绵动物中胶层内特有的骨骼结构,也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现已知约1万种。 钙质海绵纲:骨针钙质,水沟系简单,体形小,多浅海生活 。如白枝海绵,毛壶。 六放海绵纲:骨针硅质,六放形,复沟型,鞭毛室大,体形较大,深海生活。如拂子介,偕老同穴。 寻常海绵纲:骨针硅质或海绵丝,复沟型,鞭毛室小,体型不规则,海产或淡水产。如浴海绵,淡水的针海绵。
1 海绵动物特征概述
原始、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在演化上是一个侧支,因此又称侧生动物; 具胚层逆转现象。 处在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细胞排列一般较疏松。 体内、外表层细胞接近于组织,但不是真正的组织。 海水或淡水(极少数)生活,成体全部营固着生活。体表有无数小孔,体型多样。多数为群体生活。 (1)体型多数不对称; (2)没有明确的组织,没有器官和系统; (3)特有水沟系结构。
一些海绵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动物极和植物极细胞的后期分化不同于所有的其他后生动物,另外领鞭毛细胞(choanocyte)除与原生动物的领鞭毛虫类相似外,在绝大多数其他后生动物中不曾发现,因此一般认为在动物进化中海绵动物很早就分离出来,并进化成区别于其他后生动物的一个侧枝,因此也称为侧生动物(Parazoa)。 海绵动物特有水沟系结构,适应固着生活,有单沟系、双沟系和复沟系3类。生殖有无性(分为出芽和形成芽球两种)和有性(具两囊幼虫,有逆转现象),再生能力很强。目前已知约10000种,主要生活于海水中,有1科生活于淡水。根据骨骼特点分为3个纲:钙质海绵纲(Calcarea)、六放海绵纲(Hexactinellida)和寻常海绵纲(Demospongiae)。
多孔动物门概述
![多孔动物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8eccd15f18583d0496459da.png)
水沟系统
白枝海绵
浴海绵
二.形态结构
1.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2. 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 3. 多细胞动物,细胞出现分化,但没有组织分化 多细胞动物,细胞出现分化,
4. 身体构成
由皮层和胃层(领细胞层)2层细胞构成。 由皮层和胃层(领细胞层) 层细胞构成。 皮层是单层扁平细胞, 皮层是单层扁平细胞,胃层由领鞭毛细胞构成 两层之间为中胶层, 两层之间为中胶层,没有分化神经细胞
钙质海绵纲 六放海绵纲
寻常海绵纲
Aplysina longssima
Hemectyon ferox Haliclona rubens
分类地位: 分类地位:
海绵的结构简单, 海绵的结构简单,体内有与原生动物领鞭毛虫相同的领细 胞,有人认为它是与领鞭毛虫有关的群体原生动物。 有胚层存在 在个体发育中有胚层存在, 在个体发育中有胚层存在,而且海绵动物的细胞不能像原 生动物那样无限制地生存下去。 生动物那样无限制地生存下去。因此肯定海绵是属于多细胞动 物。 胚胎发育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 胚胎发育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有逆转现象。 有水沟系、发达的领细胞、骨针等特殊结构,说明海绵动 水沟系、发达的领细胞、骨针等特殊结构, 领细胞 等特殊结构 物发展的道路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 物发展的道路与其他多细胞动物不同,所以认为它是很早由原 始的群体领鞭毛虫发展来的一个侧支, 侧生动物。 始的群体领鞭毛虫发展来的一个侧支,因而称为侧生动物。
六放海绵纲(Hexactinellida):骨针矽质,六放形,复 六放海绵纲 :骨针矽质,六放形,
沟型,鞭毛室大,如偕老同穴、拂子介, 沟型,鞭毛室大,如偕老同穴、拂子介,生活于深海
寻常海绵纲(Demospongiae):骨针矽质,非六放形, :骨针矽质,非六放形, 寻常海绵纲
第四章多孔动物门
![第四章多孔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21c56700e87101f69e31958d.png)
★ 复沟型:最为复杂,管道分支多,在中胶层中有很多具领
细胞的鞭毛室,中央腔壁由扁细胞构成。 浴海绵 水流 → 流入孔 → 流入管 → 前幽门孔 → 鞭毛室→ 后幽门孔 → 流出管→ 中央腔 → 出水孔
水沟系的作用:
摄食 呼吸 排泄 排遗 运送精子
水流(含食物、氧、精子)→ 海绵体 → 水流(含CO2、代谢废物、消化残渣)
思
考
1.海绵动物的体型、结构有何特点?根据什么说海 绵动物是 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2.海绵动物胚胎发育与其它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的区别是 什么? 3. 水沟系对海绵动物的固着生活有何意义?
• 由单层扁平细胞 (pinacocytes)组成,无基 膜(basement membrane),扁平细胞内 有能收缩的肌丝,有一定调 节机能。,控制水流细胞的 边缘能收缩。 皮层部分细胞 特化为管状-孔细胞 (porocyte),广泛分散在体表, 故名多孔动物(Porifera)。 • 有些扁平细胞变为肌细胞, 能调节孔的大小,从而控制 水流。
三.水沟系
具有独特的水沟系。靠鞭毛的摆动,不断将 外界的水流同食物和氧带入水沟系中,又不断 将废物由出水口带到外面。因为多孔动物的摄食、 呼吸、排泄及生殖机能都要借助水流来维持。 细胞各自从水流中摄取食物及氧气,自水流 中排出CO2 和废物。所以水沟系对其固着生活有 重要意义
基本类型 ★ 单沟型:最简单的水沟 系,领细胞在中央腔壁上。水流自进水孔流入,
直接到中央腔,领细胞在中央腔,再由中央腔的出水孔 (Leucosolenia)。。白枝海绵 水流 → 进水小孔→ 中央腔→ 出水孔 → 外界 流出;白枝海绵
★ 双沟型(sycon type) :相当于单沟型的体壁凹凸折叠而 成,领细胞在辐射管壁上。毛壶 水流 → 流入孔→ 流入管→ 前幽门孔 → 辐射管→ 后幽门 孔→ 中央腔 → 出水孔
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
![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c1239065b84ae45c3b358c3b.png)
3
4
• 中胶层 胶状,其间散布有钙质、硅质骨针和 类蛋白质的海绵丝、几种变形细胞。
• • • • • 骨针和海绵丝起支持作用。 骨针形状多种,有单轴、三轴、四轴等。 一部分变形细胞能分泌形成骨针,称成骨细胞; 部分能分泌海绵丝,称成海绵丝细胞; 还有部分变形细胞有排泄作用,或细胞内消化,有的 还能形成精子和卵子。 • 中胶层中还有一些星芒细胞,认为具有神经传导作用。
21
逆转现象
22
逆转现象,以钙质海绵为例
• 1)受精卵进行卵裂,形成囊胚; • 2)动物极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植物极的大 细胞中间形成一个开口; • 3)动物极小细胞由开口处倒翻出来,里面小细胞具 鞭毛的一侧翻到囊胚的表面。这样,动物极一端为 具鞭毛的小细胞,植物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细 胞,此时称为两囊幼虫(amphiblastula); • 4)幼虫从母体出水孔随水流溢出,然后具鞭毛的小 细胞内陷,形成内层,而另—端大细胞留在外边形 成外层细胞,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原肠胚形成正相 反,因此称为逆转(inversion)。 • 5)幼虫游动后不久即行固着,发育成成体。
36
小 节
• • • • • • • • • 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固着生活; 身体由2层细胞及其之间的中胶层构成; 胚胎发育中有逆转现象; 具有特殊的水沟系统; 细胞没有组织分化; 没有消化腔,细胞内消化。 无神经系统; 有领鞭毛细胞。 因此,海绵动物是一类极为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是多 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支。
第三章
多孔动物门(Porifera) 或海绵动物门(Spongia)
淡 水 海 绵
钙质海绵
六放海绵
1
第一节 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
• 1. 体形多数不对称或辐射对称,形状多样,大小不一,水 中固着生活。绝大多数海绵动物为群体生活。 • 2.最原始、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身体是由多细胞组成,但细 胞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细胞有了分化,但程度低,还没 有形成组织(tissue)或器官(organ)。所以是细胞水平 的多细胞动物。 • 3.具有水沟系 是对固着生活的适应 • 4. 胚胎发育具逆转现象,为侧生动物 海绵动物发育中的 特殊性以及具有的特殊结构,在进化中形成区别于其他后生 动物的一个侧枝,因此也常被称为侧生动物。它和其他多细 胞动物缺少亲源关系。
004多孔动物
![004多孔动物](https://img.taocdn.com/s3/m/cbc1856416fc700aba68fc67.png)
骨针
(1)骨骼的分布与来源
分布于中胶层, 来源于变形细胞
(2)成分
硅质、钙质或角质海绵丝 (胶原蛋白)
(3)形态P64
单轴(monaxon)、 三轴(tricatine)、四轴等
(4)分类依据
成分和形态
三.水沟系
1 概念:多孔动物特有结构。 食物和氧气进入体内,废 物和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 通道。
2)发育
(1)卵裂:不等全裂。 (2) 囊胚:动物性极小细胞向囊腔内生出鞭毛,植物细胞从
中裂开形成一口。 (3)两囊幼虫:动物性极细胞从开口处翻出,囊胚动物极的一
端为具鞭毛的小细胞,植物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细胞。 (4)胚层逆转:两囊幼虫从母体随水逸出,具鞭毛的小细胞内
陷为内层,大细胞为外层,形成原肠胚。这与其它多细胞 动物的原胚胎形成刚好相反。
2 芽球:
中胶层一些变 形细胞聚集成堆, 外包角质膜和骨针。
牙球形成后成体死亡,条件 适宜,芽球内细胞从开口处出 来发育成新个体。
二 有性生殖: 雌雄同体或异体
1)受精 (精、卵由中胶层的变形细胞发育而来)
卵位于中胶层,精子随水流入另一体内,被领细胞吞食, 领细胞变成变形虫状,把精子带入中胶层。
2 类型:
1)单沟系:由进水孔—中央 腔—出水口组成。
2)双沟系:由流入孔、流入
管、前幽门孔、后幽门孔、
中央腔、出水口组成。
3)复沟系:管道分支多,中 胶层中有很多具领细胞的 鞭毛室。
单沟型
外界水流 中央腔 外界水流
孔细胞 出水口
双沟型
外界水流
流入孔
流入管
前幽门孔
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
![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d4a2540ee87101f69e3195f4.png)
受精卵——卵裂——囊胚——两囊幼虫
两囊幼虫 囊胚动物极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 植物极大细胞发生开口,具鞭毛的小细胞 由植物极的开口向外翻出。这样,动物极 为具鞭毛的小细胞,植物极的一端为不具 鞭毛的大细胞,胚胎发育至此称为两囊幼 虫,海绵两囊幼虫行自由活动。
胚层逆转
两囊幼虫随水流离开母体,由动物极具鞭 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而植物极大细胞 留在外面形成外层。幼虫游动后不久即行固 着,发育成成体。 海绵动物极具鞭毛的小细胞形成了成体的 胃层(领细胞层),而植物极的大细胞形成 了成体的皮层(扁平细胞层),这与其它后 生动物内、外胚层的形成过程相反,故称为 胚层逆转。
原始性
存在与原生动物领鞭毛虫相同的领细胞, 过去曾被认为是领鞭毛虫有关的群体原生动 物。 进化性 个体发育中有胚层的存在,而且细胞与 原生动物的细胞存在差异,体内具有与其它 多细胞动物大致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海 绵属于多细胞动物逆转现象,体内具 有水沟系、发达的领细胞和骨针等,据此, 海绵动物发展的道路与其它多细胞动物不同, 被认为是由原始的群体领细胞鞭毛虫发起来 的一个侧支,而称为“侧生动物”,但由于 海绵动物也不再进化成其他多细胞动物,所 以也是进化中的一个盲枝。
第一节
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
——原始性和特殊性
体型多不对称,仅少数具辐射对称 具内外两个胚层,没有中胚层,没有明 确的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分化 具有海绵动物特有的的水沟系
1.
海绵体壁的基本结构
平细胞组成,含肌丝, 具有保护和调节作用。 另具有孔细胞
外层(皮层):由扁
内层(胃层):由领
鞭毛细胞组成。可形 成食物泡,行细胞内 消化。
一种适应性结构 三种类型: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
普通动物学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
![普通动物学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b58a59d97f1922791688e897.png)
第四章多孔动物门(Porifera)(海绵动物门Spongia)附:扁盘动物门(Placozoa)多孔动物(海绵动物)可以说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①。
这类动物在演化上是一个侧支,因此又名“侧生动物”(Parazoa)。
第一节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表现出很多原始性的特征,也有些特殊结构。
(一)体型多数不对称海绵的体形各种各样,有不规则的块状、球状、树枝状、管状、瓶状等(图4—1)。
它们主要生活在海水中,极少数(只一科)生活在淡水中。
成体全部营固着生活、附着于水中的岩石、贝壳、水生植物或其他物体上。
遍布全世界,从潮间带到深海,以至淡水的池塘、溪流、湖泊都可见有海绵。
虽然有些海绵有一定的形状和辐射对称,但是多数是像植物一样不规则的生长,形成扁的、圆的、树枝状,不对称,甚至有些连个体都分不清。
如把海绵切成一些小块,每块的行为都像一个小海绵。
海绵体表有无数小孔(故名多孔动物),是水流进人体内的孔道,与体内管道相通,然后从出水孔排出,群体海绵有很多出水孔。
通过水流带进食物、氧气并排出废物。
(二)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的组织海绵体壁的基本结构:由2层细胞构成,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它们一般是疏松地结合,在2层细胞之间为中胶层(图4—2)。
体表的一层细胞为扁细胞(Pinacocyte),有保护作用(图4-3)。
扁细胞内有能收缩的肌丝(myoneme),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
有些扁细胞变为肌细胞(myocyte),围绕着入水小孔或出水孔形成能收缩的小环控制水流。
在扁细胞之间穿插有无数的孔细胞(porocyte),形成单沟系海绵的入水小孔。
中胶层(mesoglea)是胶状物质,其中有钙质或矽质的骨针(spincule)和(或)类蛋白质的海绵质纤维(spongin fiber)或称海绵丝。
骨针的形状有单轴、三轴、四轴等,海绵质纤维分支呈网状(图4-4)。
骨针和海绵质纤维都起骨骼支持作用,也是分类的依据。
中胶层内并有几种类型的变形细胞(amoebocyte):有能分泌骨针的成骨针细胞(scleroblast),有能分泌海绵质纤维的成海绵质细胞(spongioblast),以及具有不同功能的原细胞(archeocyte)。
5x1多孔动物门
![5x1多孔动物门](https://img.taocdn.com/s3/m/aee7d9d6f78a6529647d53ff.png)
分纲 体形 骨针
钙质海绵纲 较小 钙质
水沟系 简单
生活 环境
多浅海
白枝海绵
六放海绵纲 较大 六放形矽质
复沟型
寻常海绵纲 不规则 矽质骨针或 海绵质纤维 复沟型鞭毛室大深海来自鞭毛室小 海产或淡水产
偕老同穴
浴海绵
(二)、进化地位
1、祖先很可能是原生动物的领鞭毛虫 2、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3、细胞分化简单,无明确的组织分化,体壁各层细胞
生殖有关)
各种机能是由基本 独立活动的细胞完成
骨 针
4.具有特殊的水沟系(适应固着生活)
单沟型:简单直管,白枝海绵 双沟型:辐射管,毛壶 复沟型:鞭毛室, 淡水海绵
水沟系的进化意义:
从简单直管 辐射管 鞭毛室,领细胞数渐多,水 流速快,流量增多,摄食面积增加(利于呼吸和取
食)
二、 海绵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Porifera (海绵动物门Spongia)
处于细胞水平上的多细胞动物? 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枝?
一、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
1. 体形多数不对称或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过身体的中轴(口到反口面)可作许多个切
面,将之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仅有上下之分,无前后 左右之分, 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对称形式。
具有相对独立性。 4、具领细胞、骨针、水沟系,无神经系统等特征,且
胚胎发育中有逆转现象
海绵动物在动物进化上是一个侧支,没有发现其它 后生动物是由海绵动物进化而来的,称为侧生动物
(一)、无性生殖 1. 出芽 2. 芽球
(二)、有性生殖
1. 雌雄同体或异体,异体受精. 2. 精子和卵是由原细胞发育来的. 3. 受精过程特殊.
4. 发育过程有逆转Invers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针和海绵丝起支持作用。 骨针形状多种,有单轴、三轴、四轴等。
一部分变形细胞能分泌形成骨针,称造骨细胞 (scleroblast);
部分能分泌海绵丝,称成海绵丝细胞(spongioblast);
还有部分变形细胞有排泄作用,或细胞内消化,有 的还能形成精子和卵子。
中胶层中还有一些星芒细胞(collencyte),认为具 有神经传导作用。
• 双沟型(sycon type)
– 相当于单沟型的体壁凹凸 折叠而成,领细胞在辐射 管的壁上。 – 水流由流入孔(incurrent pore)→流入管(incurrent canal) →前幽门孔 (prosopyle) →辐射管→后 幽门孔(apopyle) →中央腔 →出水口。如毛壶 (Grantia)。
(1)反转现象; (2)逆转现象:与其它动物的情况相反! 具鞭毛动物极细胞 → 内陷 → 内层领细胞; 无鞭毛植物极细胞 → 外层扁细胞;
(3)另一种形式的逆转现象 动物级细胞 → 移入 → 实胚幼虫;
逆 转
• 多细胞动物动物极的小细胞内陷成内胚层,植物 极的大细胞形成外胚层。这与其它多细胞动物原 肠胚形成正相反。称为逆转。
• 枝状海綿 在水深約十公尺左右,會有枝狀的 海綿群體出現,中央有空腔,而且向上生長時, 會有分枝曲折的現象.
(3) 寻常海绵纲Demopongiae
• 硅质骨针或海绵丝,或两者联合, • 骨针单轴或四射型,或两种骨针均存在,埋在海绵 丝中,非六放型。 • 95%海绵属此纲。 • 生活于海洋或淡水,如穿贝海绵(Cliona)、淡水 海绵(Spongilla)、沐浴海绵(Euspongia)。 • 附:有些淡水海绵要求环境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条 件——作为水环境的鉴别之用。
图4-3 多孔动物的几种细胞
海绵骨针
2) 特殊性特征
• 领细胞的滤食性 • 骨针和(或)类蛋白的海绵质纤维。 • 具有独特的水沟系统;(摄食、呼吸、循环、 排泄等) • 胃层领鞭毛细胞。 • 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第二节);
图4-5 海绵动物领细胞与取食
具有水沟系
• 水沟系(canal system)是海绵动物所特有 的结构,它对适应固着生活有重要意义
海绵动物中领鞭毛细胞的数目随水沟系统的复杂 而增加:通过海绵体水流的速度和流量也增加了。 据测算,鞭毛室,水流速度约为1.050mm/s, 但全部鞭毛室比出水孔大1000-2000倍——出水 孔的水流速度可能>8cm/s。一个直径1cm,高 10cm的海绵,一天可通过82L的海水!
(3) 中胶层
为胶状,其间散布有钙质、硅质骨针(spincule) 和类蛋白质的海绵丝(spongin fiber)、几种变形细 胞(amoebocyte)。
多孔动物的分类地位
• 海绵动物有与原生动物领鞭毛虫相似的领 细胞,推断可能是由单细胞群体领鞭毛虫 进化而来。海绵在个体发育中有胚层存在, 而且,根据生化研究证明,海绵体内具有 与其它多细胞动物相同的核酸和氨基酸。 因此,肯定海绵是属于多细胞动物。
• 海绵动物结构与机能的原始性,很多与原 生动物相似,海绵动物没有器官系统,只 有扁细胞和领细胞;没有消化腔,只能进 行细胞内消化;没有神经系统,对刺激的 反应是只是局部的、极端迟缓的。所以海 绵动物是最原始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芽球——是中胶层中一些储备了丰富 营养的原细胞聚集成堆 , 外包以几丁 质膜和骨针形成芽球 , 当虫体死后或 严冬,干旱过去,再发育成新个体.
海绵芽球
2、有性生殖 1. 无生殖腺体——原始性 原细胞(或领细胞)→ 精、卵; 2. 受精方式——特殊性 领细胞 → 吞噬精子 → 失去领、鞭毛 → 变形细胞(携带精子)→ 中胶层 → 卵内 → 受精;
1、无性繁殖
1) 出芽生殖(budding) 体壁局部向外突出形成芽体,成熟后脱落长成新 个体; 2) 形成芽球(gemmule) 芽球由中胶层生成,由若干原细胞(即变形细胞) 聚成堆,外包几丁质膜或骨针。 一个海绵可形成许多芽球: 成体死后芽球能耐恶劣环境,一旦环境改善,芽 球内的细胞便释放出来形成新个体。
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 海绵动物门
Porifera Spongia
海绵的用途
• 人造海绵出现之前,因可以吸收大量水 分,海绵丝在外科上用于吸收药液和脓 血,洗澡、洗擦等方面; • 提取物治疗神经性疾病和风湿; • 提取能源(氢气)
第一节 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 第二节 海绵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海绵动物门的分类
(1) 外层
又称皮层(dermal epithelium): 由单层扁平细胞(pinacocytes) 组成,无基膜(basement membrane),细胞的边缘能收 缩。 皮层部分细胞特化为管状- 孔细胞(porocyte),广泛分散在体 表,故名多孔动物(Porifera)。 孔细胞可收缩,能调节孔的大小,从而控制水流。
海绵的再生
• 海绵的再生能力很强,如把海绵切成小块 每块都能独立生活,而且能继续长大。将 海缆捣碎过筛再混合在一起同一种海绵能 重新组成小海绵个体。
第三节、海绵动物门的分类
已知的海绵动物约1万种, 栖息环境多样:赤道——两极;潮间带—— 5000m深海。 根据骨针、水沟系等特征,分 为三纲: 1、钙质海绵纲; 2、六放海绵纲; 3、寻常海绵纲
• 复沟型(1eucon type)
– 在中胶层中有很多具领 细胞的鞭毛室,中央腔 由扁细胞构成。 – 水流由流入孔→流入管 →前幽门孔→鞭毛室 (flagellated chamber)、 后幽门孔→流出管 (excurrentcanal) →中央 腔→出水口。如浴海绵 (Euspongia)、淡水海绵 等
• 不同种的海绵其水沟系有很大差别,但 其基本类型有3种:
– 单沟型(ascon type) – 双沟型(sycon type) – 复沟型(1eucon type)
• 单沟型(ascon type)
– 是最简单的水沟系。 – 水流自进水小孔 (ostium) → 中央腔 (central cavity)或称海 绵腔(spongiocoel)。→ 出水口(osculum)。中 央腔的壁是领细胞, 如白枝海绵。
3. 胚胎发育——特殊性 受精卵 → 口囊胚(植物极一端开口) → 动物极小细胞向内生出鞭毛 → 小细胞由自囊胚口翻出(反转现象) → 两囊幼虫(鞭毛向外) → 动物极细胞内陷(逆转现象) → 幼体、游泳 → 固着 → 成体;
–有性:配子生殖(受精过程)
3. 胚胎发育——特殊性 受精卵 → 口囊胚(植物极一端开口) → 动物极小细胞向内生出鞭毛 → 小细胞由自囊胚口翻出(反转现象) → 两囊幼虫(鞭毛向外) → 动物极细胞内陷(逆转现象) → 幼体、游泳 → 固着 → 成体;
• 但海绵的胚胎发育与其它多细胞动物不同,有逆 转现象。又有水沟系,发达的领细胞,骨针等特 殊构造。这说明海绵动物是后生动物进化上的一 个侧支。又叫侧生动物。就是说,在它们进化的 历程上,再没有分化出其它新类群的动物。从其 它多细胞动物也找不出任何证据说明是从海绵动 物进化发展而来的。 • 总之,多孔(海绵)动物是原始的、低等的,停 留在细胞水平上的多细胞动物。是后生动物进化 上的一个侧支,又称为侧生动物。
第一节 多孔动物的特点
• 生态 海产,仅淡水海绵科例外; 固着; 单体、群体; • 地位 1. 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因中生动物地位不明确, 较妥当说法:最原始、最低等后生动物; 2. 形态构造、发育上的许多特殊性 动物演化上的一个侧支 ——“侧生动物”(Parazoa);
1 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
淡水海绵
中药名称:紫梢花 、紫霄花(江苏)
常成棒状群体,生长于清流或淤 水中,附生于石块、树枝或水草等 物之上,厚约一厘米。 分布于我国及亚洲(苏联西伯利 亚、日本、印度),澳洲、欧洲 (德国、芬兰)、北美洲(加拿大、 美国)。 [性味] 甘温。 [功用] 补肾,益精,助阳。 [主治] 肾阳虚、阳痿遗精、带下、 小便不禁等症。
思考题
• 1、海绵动物的特殊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 • 2、海绵动物的体型、结构有何特点?根据 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 细胞动物? • 3、水沟系类型? • 4、简述海绵动物的生殖方式? • 5、扁细胞、变形细胞、原细胞、芒状细胞 、领细胞的作用? • 6、芽体、逆转概念? • 7、海绵动物的经济价值?
(2) 内层
又称胃层(stomachic epithelium); 由特殊的领细胞(choanocyte) 构成; 领细胞具一透明的细胞质突 起形成的领(collar), 领的中央有一鞭毛,鞭毛打 动引起水流,水中的食物颗 粒和氧主要由领携入细胞内 营细胞内消化。
图4-4
领细胞的
微细结构
领鞭毛细胞
二、分类
• 六放海绵纲:
– 矽质骨针,复沟型 – 偕老同穴、拂子介
偕老同穴是生活在深海 中的海绵动物,这种海 绵象网兜,四周布满小 孔。偕老同穴的名称和 一种称为"俪虾"的小虾 有关,这种小虾小而纤 弱,它们在很小时,常 一雌一雄从海绵小孔中 钻入,生活在里面既安 全又能得到食物,随着 小虾长大,它们在海绵 体内再也出不来,成对 相伴生活,直至寿终, 因此人们把这种海绵称 为偕老同穴。
• 其他:
地中海海绵
红膜海绵Biblioteka • 橙黃海綿 生長在暖海的潮間帶區域,體色橙 黃,體形不定,體表有許多小孔是為入水孔, 圖中像火山口似的是其出水孔.
• 瘤狀海綿 體淺藍色,是台灣極為稀有的海綿
種類,攝於野柳土地廟,水深5公尺處...
• 泡孔海綿 潮間帶的岩礁上有時會覆蓋著一 片 桃紅色的海綿,在上端有條多火山口狀的圓形出 水口,周圍是脈絡經緯顯明的網狀骨骼,它像 樹根一樣地四方生長蔓延,平常約巴掌大小, 但亦有約三,四十平方公分之面積者.
1) 原始性特征 2) 特殊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