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内科学(最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后二者的化学结构与正常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 素相似,但不能传递神经冲动或作用很弱,因 此称为假性神经递质。当假性神经递质被脑细 胞提取并取代了突触中的正常递质,则神经传 导发生障碍,兴奋冲动不能正常地传至大脑皮 层而产生异常抑制;出现意识障碍与昏迷。
发病机理—氨基酸代谢不平衡与假性神经递质
• 芳香族氨基酸中色氨酸是抑制性神经递 质5-羟色胺的前体,可通过血脑屏障, 并通过其代谢产物5-HT及5-羟吲哚乙酸 参与HE的发生,与早期睡眠方式及日夜 节律改变有关。
发病机理—氨中毒学说
• 干扰脑的能量代谢,ATP浓度降低。 • 血氨过高可能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活性,从而影
响乙酸辅酶A的生成,干扰脑中三羧酸循环。 • 氨与a一酮戊二酸结合成谷氨酸,谷氨酸与氨
结合成谷氨酸胺,这些反应需消耗大量的辅酶、 ATP、a一酮戊二酸和谷氨酸。 • a-酮戊二酸是三羧酸循环中的重要中间产物, 缺少则使大脑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致不能维 持正常功能。谷氨酸是大脑的重要兴奋性神经 递质,缺少则大脑抑制增加。
定义—门体分流性脑病
• 门体分流性脑病(Porto-Systemic Encephalopathy, PSE)强调门静脉 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枝循环存 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 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理。
定义—亚临床肝性脑病
• 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sub clinical or latent HE)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 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和(或)电 生理检测才可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
临床表现—扑翼样震颤
Assessing asterixis: two techniques.
临床表现—昏迷前期
• 二期(昏迷前期) 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 为异常为主,前一期的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 解力均减退,对时、地、人的概念混乱,不能 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如搭积木、用火 柴杆摆五角星等),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 止反常也很常见。多有睡眠时倒错,昼睡夜醒, 甚至有幻觉、恐惧、狂躁而被看成一般精神病。 此期患者有明显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 张力增高、踝痉挛及阳性Babinski征等。此期 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患者 可出现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
顽固性便秘,代谢性碱中毒 • 血管阻塞(门静脉栓子,肝静脉栓子) • 原发性肝癌
诱因
麻醉镇静 止痛药
氮质血症
发病机理
• 脑病的发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但含氮物质包括蛋白质、氨基酸、 氨、硫酸的代谢障碍,和抑制性神经递 质的积聚可能起主要作用。糖和水、电 解质代谢紊乱以及缺氧可干扰大脑的能 量代谢而加重脑病。脂肪代谢异常,特 别是短链脂肪酸的增多也起重要作用。 此外,慢性肝病患者大脑敏感性增加也 是重要因素。
病理
• 胶质细胞 核增大, 不规则, 核膜周围 有染色质 浓集。
临床表现
• 为了观察脑病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早期 诊断、处理及分析疗效,一般根据意识 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 将肝性脑病自轻微的精神改变到深昏迷 分为四期。
临床表现—前驱期
• 一期(前驱期) 轻度性格改变和行异常,例如 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 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且较缓慢。可有扑翼 (击)样震颤(flapping tremor或asterixis),亦 称肝震颤;嘱患者两臂平伸,肘关节固定,手 掌向背侧伸展,手指分开时,可见到手向外侧 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的 急促而不规则的扑击样抖动。嘱患者手紧握医 生手一分钟,医生能感到患者抖动。脑电图多 数正常。此期历时数日或数周,有时症状不明 显,易被忽视。
病因
• 各型肝硬化 • 外科门体分流手术 • 重症病毒性肝炎
• 中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病的急性或暴发性 肝功能衰竭阶段
• 少见的病因有原发性肝癌、妊娠期急性脂 肪肝、严重胆道感染等。
诱因
• 苯二氮卓类,麻醉剂,酒精 • 大量利尿剂,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
大量排放胸腔积液,腹水 • 大量蛋白质饮食,消化道出血,感染,
• 因此肝衰竭病人对BZ类镇静药及巴比妥类安眠药 极为敏感,而BZ拮抗剂如氟马西尼对部分HE病 人有苏醒作用。
发病机理—氨基酸代谢不平衡与假性神经递质
• 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升高,芳 香族氨基酸中酪氨酸、苯丙氨基酸等,经肠菌 脱羧酶的作用分别转变为酪胺和苯乙胺。正常 时这两种胺在肝内被单胶氧化酶分解清除,肝 功能衰竭时,清除发生障碍,此二种胺可进入 脑组织,在脑内经β羟化酶的作用分别形成蟑 胺(羟酪胺)和苯乙醇胺。
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
学习公约
课程要求
手机调整 全情投入 随时互动
定义—肝性脑病
•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过去称肝性昏迷(hepatic coma), 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 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 和昏迷。
– 摄入过多含氮食物 – 消化道出血产氨 – 低钾性碱中毒 – 低血容量 – 感染 – 低血糖 – 其它
发病机理—γ-氨基丁酸与内源性苯二氮卓神经递质
• γ-氨基丁酸(GABA)与内源性苯二氮卓(BZ) 及巴比妥受体紧密相连,组成GABA/BZ复合体, 共同调节氯离子通道。复合体中任何一个受体被 激活均可促使氯离子内流,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 位,使神经传导被抑制。
发病机理—氨中毒学说
• 氨的来源:
– 胃肠道,每日产氨4克,占氨来源75%
– 骨骼肌
– 肾脏
• 氨的去向
– 血氨在肝脏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
– NH3
NH4+ (PH<6.0),随粪便排出, 血氨降低
源自文库
– NH4+
NH3 (PH>6.0), 大量弥散入血 血氨升高
发病机理—氨中毒学说
• 血氨升高的原因
发病机理—氨、硫酸和短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
• 在肝功能衰竭的实验动物中,单独使用 氨、硫酸和短链脂肪这三种毒性物质的 任何一种,如用量较小,都不足以诱发 肝性脑病,如果联合使用,即使剂量不 变也能引起脑部症状,为此有学者提出 氨、硫醇、短链脂肪酸对中枢神经系统 的协同毒性作用,可能在肝性脑病的发 病机理中有重要地位。
病理
• 急性肝功能衰竭所致的肝性脑病患者的 脑部常无明显的解剖异常,但38~50% 有脑水肿,可能是本症的继发性改变。 慢性肝性脑病患者可能出现大脑和小脑 灰质以及皮层下组织的原浆性星形细胞 肥大和增多,病程较长者则大脑皮层变 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消失,皮层深部 有片状坏死,甚至小脑和基底部也可累 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