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伏安法和极谱分析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0g锡矿试样以Na2O2熔融后溶解之,将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 瓶,稀释至刻度.吸取稀释后的试液25mL进行极谱分析,测得扩散 电流为24.9mA.然后在此液中加入5mL浓度为6.0x10-3mol.L-1的标 准锡溶液,测得扩散电流为28.3mA.计算矿样中锡的质量分数. 解: 根据公式:
]
极谱曲线形成条件
(1) 待测物质的浓度要小,快
速形成浓度梯度。
(2) 溶液保持静止,使扩散层 厚度稳定,待测物质仅依靠扩散 到达电极表面。 (3) 电解液中含有较大量的惰性电解质,使待测离子在电 场作用力下的迁移运动降至最小。 (4) 使用两支不同性能的电极。极化电极的电位随外加电 压变化而变,保证在电极表面形成浓差极化。
K = 607 n D1/2 m2/3 t1/6
电子转移数 电活性分析物 质浓度 (mmol.L-1) 汞液流速 (mg.sec-1) 滴汞 周期 (sec)
id = 607n D1/2 m2/3 t1/6 C
滴汞电极 上的平均 扩散电流 (mA) 溶液中分 析物的扩 散系数 (cm2.sec-1)
散控制的极限电流为:
i ZFf
f为每秒通过扩散而达到电极表面的被测物质 的量,f与电极面积A和浓度梯度成正比,即
c f DA x 电 极 表 面
因此
i ZFf ZFDA [M
Z
]- [ M
Z
]
s
对于平面电极,扩散层厚度为
Dt
当电极电位负至产生极限扩散电流时,电极表面去极化剂 浓度趋近于零,若扣除残余电流,则
干扰电流及其消除方法
(一)残余电流
(1) 电解电流
产生原因
溶剂或试剂中的微量杂质、溶解 氧在滴汞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1纯化试剂 2预电解 3通氮除氧
消除方法
(2) 充电电流(电容电流)
充电电流来 源于滴汞电 极与溶液界 面上双电层 的充电过程
滴汞电极的双电层
充电电流产 生的影响
限制了普通极 谱法的灵敏度
被测离子: Cd2+ 5.0×10-4 mol/L 支持电解质:KCl 1 mol/L 动物胶: 几滴 1% 通入N2 溶液静止
极谱波形以及相关的 参数id和1/2是反应极 谱性质的重要标志。
残余电流部分
(2) 极谱波的形成 电流上升部分 极限扩散电流部分
残余电流部分:
-0.60V(vs.SCE)
单扫描极谱分析过程
扫描周期短,在一滴汞上可完成 一次扫描,电压和电流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
ip 峰电流; Ep 峰电流位。
ip c
定量依据
(1) 快速扫描时,汞滴附近的待测物质瞬间被还原,产生 较大的电流,图中b~c段; (2) 来不及形成扩散平衡,电流下降,图中 c ~d段; (3) 形成扩散平衡, 电流稳定,扩散控制, 图中 d ~e段;
i
产生原因:汞滴表面电荷 分布不均匀 表面张力不
极谱极大
均匀
汞滴切向运动
消除方法: 加少量的表面活性物质
加入可使表面张力均匀化的极大抑制剂,通常是一些表面活性物质如明胶、 PVA、Triton X-100等。
(四) 氧波
第一个波: φ1/2= -0.05V
O2+2H++2e→H2O2(酸性溶液)
计算。 1)直接比较法
cx
hx hs
cs
波高的测量
平行线法
切线法
2) 校准曲线法
i d Kc
校准曲线
不同浓度Cd2+的极谱图
3) 标准加入法
试样
试样 标样
h kc
H k
x
V xc x V sc s Vx Vs
cx c x k k HH (V (V VV ) ) hV hVx x x s s
脉冲极谱法
脉冲极谱法是Barker在1960年提出的。
在缓慢变化的直流电压上,在滴汞电极的每一汞滴生长
末期,叠加一个小振幅的周期性脉冲电压,并在脉冲电
压后期记录电解电流的方法称为脉冲极谱法。
常规脉冲极谱法(10-7mol/L)
脉冲极谱法
示差脉冲极谱法(10-8mol/L)
VV c ch h s ss s
x
3.000g锡矿试样以Na2O2熔融后溶解之,将溶液转移至 250mL容量瓶,稀释至刻度.吸取稀释后的试液25mL进 行极谱分析,测得扩散电流为24.9mA.然后在此液中加入 5mL浓度为6.0x10-3mol.L-1的标准锡溶液,测得扩散电流 为28.3mA.计算矿样中锡的质量分数.
2
]- [ Cd
2
]
s
电极反应速度比扩散速度快,则扩散电流大小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i [C d
2
]- [ C d
2
]
s
[ Cd
2
i K s [C d
2
]- [ C d
2
]
s
] 0
s
i为极限电流il
称为极限扩散电流简称扩散电流
2
il i r i d
id K s [ C d
id z F A D
1/ 2
[M
z
]
t
对于滴汞电极
2 2
汞滴面积
A 0 .8 5 m 3 t 3
滴汞电极上扩散层厚度
3 7
Dt
1
2
1
i d , max 708 zD 2 m 3 t 6 c
尤考维奇方程:Ilkovic equation--diffusion current equation
不变
E 外= W
电流通过参比电极,不可避免会产生极化 iR不可以忽略时 如何测定 φw?
W: 指示/工作电极 R: 参比电极 C: 辅助电极
三电极极谱仪电路示意图
i: 由W和C电路获得
w : 由 W 和 R 电路获得
在现代电化学分析法中通常采用三电极系统。
为了使微小的电解电流不流过参比电极,不 引起极化,采用三电极即指示电极、参比电 极和对电极。这样微小电流流入对电极。
d. 金属与汞生成汞齐,降低其析出电位,使碱
金属和碱土金属也可分析。 e. 汞容易提纯(但有毒)
极谱分析过程
极谱分析: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 电解分析。 特殊性:使用了一支极化电极和 另一支去极化电极 在溶液静止的情况下进行的非完全 的电解过程。 伏安分析法:以测定电解过程中 的电流-电压曲线为基础的电化学分析 方法; 极谱分析法:采用滴汞电极的伏 安分析法;
空气饱和溶液 完全除氧溶液
0.1 mol· L-1KCl的极谱图
O2+2H2O+2e→H2O2+2OH-(中性或碱性溶液)
第二个波: φ1/2 = -0.9V(vs. SCE)
H2O2 +2H++2e→ 2H2O(酸性溶液) H2O2 +2e→+2OH-(中性或碱性溶液)
消除氧波的方法
1) 通入惰性气体
60年代中期,经典伏安法得到很大改进,方法选择性和
灵敏度提高,而且低成本的电子放大装置出现,伏安法开始
大量用于医药、生物和环境分析中。此外伏安法与 HPLC 联
用使该法更具生机。 目前,该法仍广泛用于氧化还原过程和吸附过程的研究。
极谱和伏安法分析装置
小面积工作电极 电解池 参比电极 待测溶液
{
滴汞电极
第三章 伏安法和极谱分析法
历史:
1922 年捷克斯洛伐克人 Jaroslav Heyrovsky 以滴汞电极
作工作电极首先发现极谱现象,并因此获1959年Nobel奖。随
后,伏安法作为一种电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各种介质中 的氧化还原过程、表面吸附过程以及化学修饰电极表面电子
转移机制。该法亦用于水相中无机离子或某些有机物的测定。
解电流急剧增加。由于此时溶液本体的 Cd2+ 来不及到达滴
汞表面,因此,滴汞表面浓度cs 低于溶液本体浓度c,即cs c,产生所谓“浓差极化”。
极限扩散电流部分:-0.70~-1.1V
Cd2+到达电极表面的速度受扩散速度控制,扩散速度又与扩散 层中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电极表面的浓度梯度为:
[ Cd c = x 电极表面
待测物 消耗量 极小 完全消耗 极小
一、 直流极谱法
(a)
(b)
图5.1 直流极谱法装置示意图 (a)二电极 体系(b)三电极体系
滴汞电极的特点
a. 电极毛细管口处的汞滴很小,易形成浓
差极化;
b. 汞滴不断滴落,使电极表面不断更新, 重复性好。(受汞滴周期性滴落的影响,汞 滴面积的变化使电流呈快速锯齿性变化); c. 氢在汞上的超电位较大;
极限扩散电流id
极限扩散电流 id:平衡时,仅受扩散运动
控制的电解电流。( Id与浓度成正比 — — 极谱定量分析的基础)
半波电位
图中③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比 值最大,此点对应的电位称为 半波电位 ( E1/2与浓度无关 —— 极谱 定性的依据)
2.受扩散控制的电解电流 (1)尤考维奇方程式
电活性物质(被测物质)在滴汞电极上还原(或氧化)产
电流上升部分:
-0.60~-0.70V (vs.SCE)
Cd
2
2 e Hg
0'
Cd ( Hg )
lg [ Cd
2
de
0 . 0592 2
]
s s
[ Cd ( Hg )]
i
C
D
iL
A
B
ir
1/2
/V(vs.SCE)
电流上升部分:继续增加电压,或 DME更负。从上式可知, cs 将减小,即滴汞电极表面的Cd2+迅速获得电子而还原,电
C
x
C sV s h x H (V V s ) h x V
得 Cx = 3.30×10-3mol.L-1 W%=Cx ×0.250 ×118.3 ×100%/3.000=3.25%
二电极系统与三电极系统
E 外= SCE W iR
SCE
忽略 iR ;
充电电流: ~10-7A ≈扩散电流(10-5mol· L-1)
消除方法
1)作图扣除 2)脉冲极谱
(二) 迁移电流
产生原因: 电极与被分析离子间的静电力推动被 分析离子向电极迁移或离开电极。
Zn2+
i
im
i id im
d
消除方法:加入支持电解质
C
Zn
2
: 10
3
10
5
mol / L
生的电流取决于电极反应的速率和电活性物质向电极表面传输的 速率,在电位足够负(或正),即产生极限电流时,电极过程速 率很快,电活性物质向电极表面传输的速率成为决定因素,即与 浓度梯度有关:
[M c = x 电 极 表 面
Z
]- [ M
Z
]
s
因此,在溶液静止和大量支持电解质存在下,受扩
峰电流与峰电位
峰电流不是扩散电流,不符合扩 散电流方程。也不同于极谱极大。 在tp时刻的峰电流:
ip=2.69105n 3/2 D 1/2 V 1/2 m 2/3 tp 2/3 c =K c
峰电位:
E P E 1 / 2 1 .1 RT nF
25C
E P E1 / 2
28 n
峰电位与电极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有关。
极谱分析
悬汞电极 石墨电极 铂电极
伏安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Baidu安法 极谱法
通过电解过程中获得的电流-电位 或者电位-时间的曲线来进行分析 的方法。
伏安法-电位分析-电解分析区别:
方 法 测量物理量 电极面积 电位分析 电位、电动势 -电解分析 电重量、电量 大面积 伏安法 电 流 小面积
待测物 极 化 电流 浓度 无浓差极化 趋于 0 -尽量减小极化 有电流 较高浓度 完全浓差极化 有电流 稀溶液
H2, N2 或CO2
2) 化学法除氧
Na2SO3 (碱性或中性溶液 ) 抗坏血酸 (弱酸性溶液) Na2CO3或Fe粉 (强酸性溶液)
极谱定量分析方法
1 底液的选择
支持电解质 其 它 试 剂 极 大 抑 制 剂
底液
除氧剂
2 定量分析方法
依据公式: id =K c 可进行定量计算。
极限扩散电流 由极谱图上量出, 用波高直接进行
伏安和极谱分析技术的发展
发展方向
改进和发展 极谱仪器
催化极谱 络合物吸附波 溶出伏安
{
提高灵敏度 提高分辨率 单扫描极谱 循环伏安 脉冲极谱 提高样品有 效利用率
二、现代极谱法
单扫描极谱法
1. 原理与装置
单扫描极谱法(也称为直流示波极谱法):根据经典 极谱原理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快速极谱分析方法。 扫描电压:在直流可调电压上叠加周期性的锯齿型 电压(极化电压)。
C KCl : 0 . 01 mol / L
(三) 极谱极大
在极谱分析过程中产生的一 种特殊现象,即在极谱波刚出现
时,扩散电流随着滴汞电极电位
的降低而迅速增大到一极大值, 然后下降稳定在正常的极限扩散 电流值上。这种突出的电流峰之 为“极谱极大”。
产生:当外加电压达到待测物分解电压后,在极谱曲线上出 现的比极限扩散电流大得多的不正常的电流峰,称为极谱极 大。其与待测物浓度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影响扩散电流和半 波电位的准确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