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妻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思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待李闫兄于震,震不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待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是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意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馆,布单被载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举茂才

以此遗之

由是震益见怨

樊丰等因乘舆在外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此遗之

A.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B.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D.不以疾也(《三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展早年便精通《欧阳尚书》,并且博览群书,做学问一丝不苟,因而被当时的人誉为“关西孔子”。他数十年不答州郡礼命,年纪大了仍然志向坚定。

B.杨震上任时,路遇故人王密深夜怀金私谒,他不为所动,发出“四知”之论,令王密惭愧而出。

C.杨震任司徒时,国舅耿宝向他举荐中常侍李间的哥哥,他没有听从,招致耿宝从此怀恨在心,后来伙同樊丰,诬害了他。

D.杨震一生做官清廉正直,不阿权贵,因此屡遭奸人谗害,被遣归之后,仍不改本色,最后饮鸩而死,令人扼腕。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

二、阅读

王义士传

姚鼐

王义士者,以气节自重。任侠好义。甲申国亡后,同邑布衣许元博德溥不肯剃发,刺臂誓死。有司以抗令弃之市,妻当徙。王适值解,高德溥之义,欲脱其妻而无术,乃终夜欷歔不成寐。其妻怪之,问曰:“君何为彷徨如此耶?”王不答。“子第语我,我能为子筹之。”王语之故,妻曰:“子高德溥义而欲脱其妻,此豪杰之举也。诚得一人代之可矣。”王曰:“然。顾安得其人哉?”妻曰:“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王曰:“然乎?戏耶?”妻曰:“诚然耳。何戏之有?”王乃伏地顿首以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而王夫妇即就道。每经郡县驿舍,就验时,俨然官役解罪妇也。历数千里,抵徙所,风霜艰苦,甘之不厌。于是皋人感之,敛金赎归,夫妇终老于家焉。

(节选自《虞初新志》)

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其妻怪之()

子第语我()

王语之故()

于是皋人感之()

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高德溥之义B.其妻怪之

C.诚得一人代之可矣D.于是皋人感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当成子之义,愿代以行。

8.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王乃伏地顿首以谢随以告德溥妻使匿于母家而王夫妇即就道。

9.根据文章内容,对“然乎?戏耶?”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然乎?戏耶?”可以用现代汉语翻译成“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开玩笑?”B.“然乎?戏耶?”中的“乎”“耶”表示疑问语气,写出王义士不确定妻子的态度。C.“然乎?戏耶?”隐含王义士赞成妻子的决定。

D.“然乎?戏耶?”与后文“诚然耳。何戏之有?”形成照应,突出王义士的义举。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略无阙处()②虽乘奔御风()

③负势竞上()④望峰息心()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春冬之时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四时俱备风烟俱净

D.猿则百叫无绝绝巘多生怪柏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3.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

①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②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1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天高地厚华夏情。

四、拓展阅读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

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也哉?”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选自《列子·说符》)

15.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使者去

②君过而遗先生食

③又且以人之言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②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18.列子不接受郑子阳赠给的粮食,其原因是什么?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兵革非不坚利也

②追者反曰

2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勿以善小而不为B.以钱覆其口

C.夫以老者之智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2.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

23.[乙]文中“”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

六、阅读《<孟子>三章》中的《富贵不能淫》,完成各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4.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居”与“居天下之广居”中加点的“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B.后来居上C.居功自傲D.居心不良

25.下面与文中画线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表达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甲]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乙]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6.请依据下面两位同学的对话,补全横线处内容。

同学甲:“富贵不能淫”这个题目是编者加的。我认为这个题目不合适,不如改为“此之谓大丈夫”。

同学乙:为什么这样说呢?

同学甲:

同学乙:我认为你的分析有道理。

27.请结合文中孟子的观点和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大丈夫之道”在何易于和张骞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③厚赋④毒之乎?”命吏阁诏⑤,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⑥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⑦。”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取材于《新唐书·何易于传》)

[材料二]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⑧。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⑨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取材于《汉书》,有删改)

[注] ①榷(què)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③矧(shěn):况且,何况。④赋:赋税。⑤阁诏:搁置诏书。⑥窜:这里指被流放。⑦尔曹:你们。⑧郎:郎官,一种官职。⑨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三章)

[乙]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①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②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③为禽④。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 ①范蠡(lǐ):人名,越国大臣。②籴(dí):买进谷物。③夫差:吴国君主。

④禽:通“擒”,捉住。

2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生于忧患而王何患不思后患敌国外患

B.举棋不定举于鱼盐举国上下不胜枚举

C.智寡才轻郁郁寡欢鳏寡孤独轻诺寡信

D.请食于吴丰衣足食食不果腹锦衣玉食

2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以议论为主,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严密。

B.乙文叙写“夫差为禽”的故事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突出越王的知人善任,吴王的智寡才轻、不思后患。

C.甲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详写了“请食”前勾践与范蠡之间的人物对话,略写了“请食”的经过,详略得当,突出主旨。

31.有人认为“艰苦的环境有利于成才”,也有人认为“优越的环境有利于成才”,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加以阐述。

八、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面小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32.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与“负势竞上”中“负”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负荆请罪B.负隅顽抗

C.久负盛名D.皇天不负有心人

33.请用原文语句补充下列朗读稿。

男女生齐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男生1读:你听——

男生2读:你看——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34.班级拟开展“一字评赏”活动。请你提炼一个字,评赏《与朱元思书》,并结合相关语句说明理由。(可参考示例)

示例:我选择用“动”这个字来评赏《与朱元思书》。如,写水时,这里的水流比离弦的箭还要快,这里的浪花如同飞奔的骏马,这些关于水的描写都颇具动感。35.有同学发现最近学过的几篇古文都写到了“猿啼”。本文借“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更加奇特而幽美的境界。《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在“①”一句借“猿鸣”,营造了②的氛围。《三峡》中郦道元在结尾“③”一句中写了猿的叫声,表达了④的情感。

九、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①,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

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③酒,瀹④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 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②苟完:大致完备。③秫(shú):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瀹(yuè):煮。

36.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3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③狱讼充斥狱:

④撷园蔬撷: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39.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两句话。

40.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夕日欲颓颓:坠落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和

C.相与步于中庭相与:相互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但是

4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高峰/入云B.实是欲界/之仙都

C.盖/竹柏影也D.念/无与为乐者

4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4.[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十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猜鸣三声泪沾裳!”

45.本文选自《》,作者是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人名)。4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②乘奔御风

③飞漱其间

④哀转久绝

47.《三峡》一文是为江水作注,重点应该写水,选文为什么从山写起?48.《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句,列举九种事物“以词代句”,构建了苍茫的深秋景致。本文春冬之景的描写也有“以词代句”的手法,请写出这句话,并说说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49.郦道元在《三峡》中用精彩之笔描绘三峡景色,融情于景,有声有色,险峻中不乏清朗秀丽,情趣中又含肃杀凄冷。在情景交融中以渔者的悲歌作结,这样设计文章结尾有什么好处?

十二、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

【甲】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丙】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及孝文帝即位,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④清室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节选自《史记》)

注释: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主在与在,主亡与亡;即与皇帝生死与共。④征;追究;系;拘囚、关押。⑤清室;监狱的代称。

5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使……迷惑)

B.军中不得驱驰(纵马奔跑)

C.改容式车(同“轼”,这里指车前的横木)

D.上益庄(更加)

5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天子为动宗室诸公莫敢为言

B.居无何居天下之广居

C.天下之大道天子之诏

D.使人称谢盎遂不谢

52.对材料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B.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C.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D.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5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②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54.请运用甲文中孟子认为的大丈夫的标准,分别结合乙、丙两文中的周亚夫和周勃的表现,分析哪一位更具有大丈夫气概。

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委而去之:

亲戚畔之:

5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57.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并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

58.请你谈谈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的看法。

十四、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仆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②,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③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④,通⑤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⑥,虽万被戮⑦,岂有悔哉?

——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①仆:古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②究天人之际:研究天象和人事的关系。

③草创:开始创立或创办。④其人:指那些和自己志趣相同的人。⑤通:通达。

⑥责:同“债”,负欠。⑦戮:杀。

5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而后喻

6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61.【甲】文第二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从①面进行论证,第二层从②面进行论证,论证的内容从③ 推广到④。

62.结合【甲】【乙】两文,探究司马迁最终能彪炳千古,受后人敬仰的原因。十五、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①,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余)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③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④。”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①相田:看田地的好坏。②庞安常:宋代蕲水人,世代从医,颇有名气。

③王逸少: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④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6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解衣欲睡随心所欲欲擒故纵

B.月色入户家喻户晓夜不闭户

C.念无与为乐者念念不忘一念之差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异乎寻常寻根究底

6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无一字写月却处处写月,被世人称之为写月的传神之笔,请自选角度赏析。

66.散文家梁衡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在他(苏轼)的一生中,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

说说苏轼“从困苦中找到乐趣”的旷达在两段文字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十六、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人。”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④,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⑤,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⑥。”

(节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敝:通“蔽”。

⑤九重:深宫之内。⑥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6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饿其体肤饿: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

③犹割股以啖腹股:

④若耽嗜滋味嗜:

68.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69.翻译下面句子。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②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70.【甲】【乙】两文从个人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角度阐述了治国之道。【甲】文强调国家兴盛内要有“”,外要有“”;【乙】文强调为君之道,首先是“”其次是“”,还要广开言路,居安思危。(用原文作答)71.【甲】文画横线部分“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运用了论证方法,【乙】文画横线部分“若损百姓以奉其身……腹饱而身毙。”运用了论证方法。

十七、文言文阅读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蝉则千转不穷B.回清倒影

C.窥谷忘反D.略无阙处

7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沿溯阻绝哀转久绝

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D.不见曦月隐天蔽日

74.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春冬之时B.实是欲界之仙都

C.康肃笑而遣之D.水陆草木之花

75.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B.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C.不以疾也疾:疾病

D.属引凄异属:连接

7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8.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79.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中通过“回清倒影”写出了水的清澈,通过“素湍绿潭”写出了水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该句运用工整的句式,写出了秋季三峡的景色特征,表现了三峡景色的凄婉美。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该句从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十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0.《三峡》的作者是。

8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素湍绿潭()②林寒涧肃()

8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美丽画面。

83.《三峡》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84.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明“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十九、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宋昭公出亡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日:‘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有删改)

8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苦其心志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至于鄙

卒得反国

8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喟然叹曰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被服以立投以骨

C.故宋昭公亡而能悟温故而知新

D.孙叔敖举于海所恶有甚于死者

87.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88.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二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齐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子奇治县》

8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遣使追遣:

追者反曰反:

何以知之以:

遂败魏师遂:

9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既而齐君悔之,遣使追。

②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91.文中“”一句,形象地印证了“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2.阿县“遂败魏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9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兵革非不坚利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亲戚畔之

9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足兵民信之矣

96.请用“/”给划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97.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二十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9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巩固

B.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C.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D.忠之属也忠:忠诚

9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七里之郭/肉食者谋之

B.环而攻之而不胜/云归而岩穴暝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何以战

D.战则请从/然则北通巫峡

10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01.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选文都写到了与战争相关的内容,但角度不同。甲文主要写战争结果,乙文主要叙述战前准备。

B.甲乙选文对取得战争胜利前提条件的认识是一致的,都强调了民贵、人和的重要性。甲文认为君主应施以仁政,得民心。乙文则表示君主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C.甲乙选文语言简洁精炼。甲文“战必胜矣”中仅用“必”字就凸现取胜的信心,乙文以“鄙”一字就表达出曹刿对权贵的蔑视。

D.甲乙选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把“地利”和“人和”进行比较,得出“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乙文从庄公与曹刿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

二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高祖曰:“列侯①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王陵③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释】①列侯:古代爵位名。②高起:西汉初年将领。③王陵:西汉开国功臣之一。

10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

②委而去之

③列侯诸将无敢隐朕

④贤者疑之

10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三里之城”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亲戚畔之

C.以天下之所顺D.有功者害之

10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105.两文在表达方式和写作思路方面,有何不同?

二十四、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释:①阿:地名

106.解释甲文中加点的字

委而去之()

亲戚畔之()

107.解释乙文中加点的字

追者反曰()

乃起兵击之()

108.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中的划线句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09.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10.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十五、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①之,以孝闻。举孝廉,除②汉中府丞。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渐课

③民畜牸④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⑤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

【注释】①苦:苛刻。②除:任命、授职。③课:督促、劝勉。④牸:zì,雌性动物。⑤化:教化。

11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必敬必戒()渐课民畜牸牛()

112.下面句子中哪个“之”字的用法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一样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

A.称善者久之B.居天下之广居

C.甚矣,汝之不惠D.郡中化之

1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下面的句子。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

114.乙文中杜畿的表现符合《富贵不能淫》中“大丈夫”的哪个标准?这一标准在他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二十六、阅读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乙】

舒曰敬,字元直,石马里人。万历壬辰进士,授泰兴知县。六阅月,城修政举,以杖毙奸人张耀,忤太守意,鹾①使中伤之,罢其官。士民赴阙讼令无罪得下部议,而曰敬已解绶行矣。方曰敬之在任也,廉介自励,去之日敝衣一笥②,几无还赀③,乃毁所束银带。父老见之,易以镪④,贮带于县,构“遗带亭”且肖像祠焉。

(《南昌县志·舒曰敬传》)

【注释】:①鹾(cuó):盐。②笥(sì):盛衣服用的箱子。③赀:同“资”。

④镪:泛指钱币。

1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戒之曰()

②富贵不能淫()

③忤太守意()

④去之日敝衣一笥()

116.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鹾使中伤之

A.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D.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117.用“/”为划线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士民赴阙讼令无罪得下部议

118.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父老见之,易以镪,贮带于县。

119.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乙】文中的舒曰敬是【甲】文中孟子认为的“大丈夫”吗?

二十七、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卓群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进行群文阅读活动。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未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节远自《送东阳马生序》)120.辨其音·走进文本:与“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中“间”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间不容发B.挑拨离间

121.明其义·理解内容: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①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22.悟其情·丰富思想: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的诗中得以体现。请摘抄下面诗中的相关诗句,并进行简要批注。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3.取其精·学以致用:《送东阳马生序》的选段中描写了作者求学生活的艰苦。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①,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②被召诣校书郎③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④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①执勤苦:操持勤苦。②固:班固。③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

④傅介子、张赛:西汉外交家,都因出使西域有功而封侯。

124.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125.结合加点词语,体会下面句子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二十八、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即事(其一)

夏完淳(明)

复楚情何极,亡秦气未平。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缟素酬家国①,戈船决死生!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注】①酬家国:报家国之仇。家仇,指作者的父亲夏允彝于1645年兵败,投水殉国。国仇,指明朝灭亡。

【乙】

夏完淳,字存古,华亭人。年十六,从其师陈子龙起兵太湖。子龙战败,完淳走吴易军为参谋。易败,复与吴圣兆连谋反正,被执至留都。叛臣洪承畴欲宽释之,谬曰:“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军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厉声曰:“吾当闻洪亨九①先生本朝人杰,嵩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震悼褒?感动华夷。吾当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承畴无以应,惟色沮而已。

时完淳妇翁②职方主事钱栴同在讯,气稍不振,完淳厉声曰:“今与公慷慨同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乎哉!”栴遂不屈,与完淳同死,完淳时年十八。

(选自《皇明四朝成仁录》)

【注】①洪亨九:指洪承畴。②妇翁:指妻之父。

【丙】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富贵不能淫》)

126.下列关于【甲】诗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复楚”“亡秦”运用了项羽、刘邦(或陈胜、吴广)等秦末起义军灭秦的典故,开篇定下全词悲壮激越的基调。

B.颈联写作者穿着黑色丧服,决心为国雪耻,为父报仇,驾着坚固的战船,在烟波浩渺的太湖里与敌人决一死战。

C.尾联以景结情,更使诗意开阔,仿佛可见诗人的复国之志和家国之恨糅合在一起,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

D.本诗一三联直抒抗敌复国之志,二四联描写雄豪悲壮之景,情景交融,形成诗歌颇具特色的连环映带的气韵。

127.请赏析颔联“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1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与民由之()

②往之女家()

③从其师陈子龙起兵太湖()

④被执至留都()

129.下列各项与例句中的“以”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承畴无以应

A.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B.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C.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D.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130.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限停两处。

时完淳妇翁职方主事钱栴同在讯

131.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

②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132.请结合【甲】【乙】内容分析:【丙】段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夏完淳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二十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

孝景三年,吴、楚反①。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②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③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④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⑤,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①吴楚反: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吴楚七国发动叛乱。②剽:强悍,勇猛。

③深壁:加高营垒。④弓高侯:指名将韩颓当。食道:即粮道。⑤陬:角落。13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

B.居天下之广居居:居住

C.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绝:断绝

D.乃引而去去:前往

134.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愿以梁委之

A.屠惧,投以骨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3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儒家经典《孟子》,乙文选自西汉时期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编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答案

初二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段和诗歌,完成下面练习。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绠不可竭________ ②三日而后汲视________ ③悦人襟灵________ (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4)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 (南宋)王十朋 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灌水之阳①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②.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③,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④,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注释)①灌水:湘江支流,在今广西东北部,今称灌江。阳:水的北面。②潇水:在今湖南省道县北,因源出潇山,故称潇水。③愚公谷:在今山东省淄博市北。④龂(yín 银)龂然:争辩的样子。 (1)下列句子划线字释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姓是溪为冉溪。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日暮相关何处是 D.同是天涯沦落人 (2)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断一处)。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3)愚溪在作者给它命名之前有两个不同的名字,请你用自己的话把它们得名的原因写在下面。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景公之时 景公之时,雨雪①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③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闻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闻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者兼月⑤,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②陛:宫殿的台阶。③闻命:听到辞命。闻,听;命,辞命。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⑤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立有间/飞漱其间 B.乃令出裘发粟/征于色,发于声 C.令所睹于途者/道听途说 D.无言其名/名扬四海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结合原文,根据你的理解,晏子是如何劝说景公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类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 大将军邓鹭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妻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元初四年,征入为太仆,迁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永宁元年,代刘恺为司徒。明年,邓太后崩,内宠始横。安帝乳母王圣,因保养之勤,缘思放恣:圣子女伯荣出入宫掖,传通奸赂,尤为骄淫。与故朝阳侯刘护从兄瑰交通,瑰遂以为妻,得袭护爵,位至侍中。震深疾之,诣阙上疏,书奏不省。 延光二年,代刘恺为太尉。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待李闫兄于震,震不从。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待国家所重,欲令公辟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是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敕。”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司空刘授闻之,即辟此二人,旬日中皆见拔擢。由是震益见怨。 三年春,帝东巡岱宗,樊丰等因乘舆在外,竞修第宅,震部掾高舒召大匠令史考校之,得丰等所诈下诏书,具奏。丰等闻,惶怖,会太史言星变逆行,遂共谮震。及车驾行还,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丰等复恶之,乃请大将军耿宝奏震大臣不服罪,怀意望,有诏遣归本郡。震行至城西几阳亭,乃慷慨谓其诸子门人曰:“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疾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馆,布单被载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因饮鸩而卒,时年七十余。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举茂才 以此遗之 由是震益见怨 樊丰等因乘舆在外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此遗之 A.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B.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D.不以疾也(《三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展早年便精通《欧阳尚书》,并且博览群书,做学问一丝不苟,因而被当时的人誉为“关西孔子”。他数十年不答州郡礼命,年纪大了仍然志向坚定。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课外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汇编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沧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炒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故山殊.可过 (2)憩.感配寺 (3)与山僧饭讫.而去 (4)北涉.玄灞 (5)多思曩昔. (6)倘能从.我游乎 2.辨析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下:近腊月下. 与月上下. (2)之:斯之.不远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2)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3)非子天机清炒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4.下列能表现冬日清丽的一组句子是() ①清月映郭②辋水沦涟,与月上下③景气和畅④露湿青皋⑤步仄径,临清流也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②③D.③④⑤ 5.在这封书信中,第二自然段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试举例说明。 6.试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大意。 【答案】 1.(1)很(2)在……休息(3)完(4)渡(5)从前(6)跟从 2.(1)末尾由高处到低处 (2)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3.(1)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 (2)多次想起从前你我手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黄牛滩(12分) 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两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郦道元《水经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江水又东.()(2)此岩既.高() (3)犹.望见此物()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有石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 3.“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的原因是什么?(3分) 4.篇末引用行者之谣起到什么作用?(3分) (二)(12分)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④以守卒全其城。(《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道路泥泞积水。②锸(chā):铁锹,掘土的工具。③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④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断三处。(3分)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苏轼在洪水泛溢“城将败”之际,采取的措施有(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⑴ ⑵ ⑶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苏轼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三)(10分)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列子·说符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请.于关尹子()(2)子知子之所以 ..中者乎()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系统复习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期末复 习题及答案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⒈解释加点字 ⑴具.答之()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屋舍俨然 ..() ⑷各复延.至其家()⑸乃.不知有汉()⑹便要.还家 () 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 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阡陌交通 ..作 ..魏晋 D、设酒杀鸡.. B、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C、无论 食 ⒌翻译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 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汇编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然后回答11-13题。(10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李时珍,字东壁,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至掌禹锡、唐慎徽①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②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③卒。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时珍官是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 (节选自《明史》) 【注释】①掌禹锡,字唐卿,奉敕与苏颂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修成《嘉祐本草》。唐慎 微,字审元,修篡《证类本草》,附古今单方。②芟:删除。③遽:突然。 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 (3)或.一物而析为二三__________(4)稿三易.而成书__________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成,将之上朝,时珍遽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迹,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用自己的 话概括):;文章所阐述的观点是:。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 练习题精选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 [2020·门头沟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14题。(共8分)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甲】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不能免心悦诚.服诚.惶诚恐 B. “丈夫之冠.”冠.冕堂皇衣冠.楚楚沐猴而冠. C. “往送之.门”大道之.行处处志之.举手之.劳 D. “富贵不能淫.”淫.雨霏霏骄奢淫.逸乐而不淫. 12. A[解析]考查一词多义理解。A.加点词均解释为“的确、确实”;B.举行加冠礼/官员的帽子/帽子;C.到、去/无意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指记号/结构助词,的;D.使……迷惑/过多、过甚/放纵、沉溺/过分。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翻译: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理解:女子出嫁时,母亲会叮嘱她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不要违背自己的丈夫。孟子通过妾妇之道来巧妙的比喻君臣之道,认为臣对于君,也应该完全顺从。 【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 宽广的道路“义”上。 理解:孟子赞赏的大丈夫要遵循儒学所倡导的仁、义、礼,还要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 天下”的胸怀和节操,那就能够成为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13.乙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翻译及含义理解。文中,孟子以“妾妇之道”的顺从来抨击张仪之流对秦王的顺从,进而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内心要有对仁义礼的坚守。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一、(2021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13分) 【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二】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①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 注解:①饯:饯行,就是用酒食送行。②衢: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③抚节:节,是一种乐器。抚节,就是弹奏乐器,可译作“弹琴”。④悲歌:高歌。悲,表示声音高亢,不是悲伤的意思。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2)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3)自谓尽.之 6.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面山而.居潭西南而.望 B.饯于.郊衢达于.汉阴 C.惩山北之.塞未穷青之.技 D.以.残年余力属予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其如土石何? (2)薛谭乃谢求反。 8.《愚公移山》体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请联系现实,简要写出你的体会。(2分) 9.请你对薛谭作全面而简要的评价。(2分)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三峡》郦道元,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___________ (2)良.多趣味___________ (3)空谷传响.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第①段写出了“山之高”的特点,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 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欣然 ..起行( ) (2)盖.竹柏影也( ) 6.翻译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本文写月下之景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8.文中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这三者都为写人服务,写人又为突出“闲”,请你写出文中的几个闲。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池.非不深也( ) (2)亲戚畔.之(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1.孟子善用排比句来说理。文中画线的句子构成了排比句,说明了什么道理? 12.请举一个例子来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 (2)沉鳞竞跃.: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 有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苏苏州昆山2020-2021学年上学期初二语文12月质量监测试卷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1分) 山静日长 [宋]罗大经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①,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吸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②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③稚子,作笋蕨④,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⑤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⑥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 【注】①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②麛,音mi,小鹿,也泛指幼兽。③山妻:隐士之妻。常用作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④笋蕨:竹笋和蕨菜。⑤玉露:作者有笔记《鹤林玉露》。⑥剧谈:畅谈。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余家.深山之中 ( ) (2)漱齿濯.足 ( )(3)既.归竹窗下 ( ) (4)相与 ..剧谈一晌 ( )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10.结合 ..作者崇尚一种怎样的生活?(3分) ..文章所描绘的画面,分析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12月课堂检测 (二)阅读下面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2分)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节选《愚公移山》)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节选清代袁枚《卖蒜老叟》)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 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 1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始.一反焉(始:开始)C.观者如堵.(堵:墙) 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

期末文言文专项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八年级上册【附答案】

统编五四制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选项中对相关词语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相委而去”的“委”是“丢下”“舍弃”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委而去之”的“委”,应为“放弃”“舍弃”之意。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中的“患”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祸患”。 C.“攻亲戚之所畔”中的“畔”和“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用法相同,都是通假字。 D.“寡助之至”的“至”与“宾至如归”中的“至”同义,均可理解为“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谈到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 B.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C.文章最后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由治国推及战争,得出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本文运用对比和排比,增强语势,有说服力;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表达自由奔放,语势更加强烈。 4、阅读链接材料,分析选文和链接材料强调的共同点。【链接材料】 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孟子论得天下》 注: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 ③尔也:而已。④圹:同“旷”,原野。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晓雾将歇.歇:__________ (2)遂.至承天寺遂:__________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最新整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文言文阅读理解精选训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考试 文言文阅读理解精选 (一)王安石交友 (甲) 少述足下:某①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②,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③。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④,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⑤。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⑥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⑦,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⑧矣。”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有删改)【注释】①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②燔:焚烧。③睽:背离,不合。④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⑤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⑥剧:流畅,痛快。 ⑦解舟:退居江湖。⑧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离家乡B.谋官不顺C.财物受损D.身体不适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十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人教部编版: 专题十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①禹②凿;河中漱.广③,夹岸崇深④,倾崖返捍⑤,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⑥魄⑦。 (节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②禹:治水的大禹。③广:开阔。④崇深:高深。⑤捍:保卫。 ⑥悸:惊动。⑦魄:心魂。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2)哀转久绝.(消失) (3)河中漱.广(冲击,冲荡) (4)窥.深悸魄(看,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3.侧面描写是【甲】【乙】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示例:【甲】文: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②“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萧瑟、凄凉的特点。【乙】文:“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示例: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乙参考译文】(传说中)这块石头当初是大禹所凿,河两岸被水冲击而变得开阔,两岸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反过来保卫着河水,巨大的石头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倚靠在山崖上。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穿透石头。”确实是这样!(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过往行人远远眺望,常常感到好像有雾气沾湿衣服,往云雾的深处望去,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 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起行(高兴的样子) (1)欣然 .. (2)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3)共买食.之(吃) (4)饮酒但.饮湿(只,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附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并,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狼呜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 壬寅岁①,余游天台石梁……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②,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③所挡秘④。自然拗怒⑤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节选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记》)【注释】①壬寅岁:即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②华顶:天台山峰名。 ③磥砢:石众多而乱。④挡秘:阻挡撞击。⑤拗怒:抑制愤怒。 1.解释下面加点字。 (1)略无阙处阙:__________________ (2)遂两宿焉遂:__________________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 4.说说【甲】【乙】两文所写到的水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答案】1.同“缺”,空隙、缺口;于是、就。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2)我坐在石梁上,就像骑在瀑布上。 4.凶险湍急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2)句意:就在那里住了两个晚上。遂,于是,就。 2.考查断句。句意: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亭午夜分”是“自非”的宾语,“曦月”是“不见”的宾语,故断句为: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峻,高峻。茂,茂盛。良,甚,很。 (2)余,我。恍若,好像。 4.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中的“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知江水的凶险。根据“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江水的湍急。

八上语文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专题 一,《桃花源记》 1.本文作者为(朝代),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2.本文以为线索,按照顺序,把、、、的曲折情节贯穿起来,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通假字便要还家:“”,读音为,通“”,(解释)。 4.词语解释 5.古今异义 6.语句翻译 (1)复前行,欲穷其林。 (2)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8. 理解探究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3)“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4)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6)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10)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9.迁移拓展 (1) 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2)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3)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一,《桃花源记》答案 1.本文作者为东晋(朝代)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2.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花源、小住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曲折情节贯穿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己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通假字便要还家:“要”,读音为yāo ,通“邀”,邀请(解释)。 4.词语解释

浙江地区八年级语文期末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浙江地区八年级语文期末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解析) 浙江地区八年级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2022春·浙江绍兴·八年级统考期末)叶嘉传 苏轼 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①,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方汉帝嗜阅经史时,建安人为谒者侍上,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曰:“吾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曰:“臣邑人叶嘉,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其名,有济世之才,虽羽知犹未详也。”上惊,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 天子见之,曰:“吾久饫②卿名,但未知其实耳。”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③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为钜合侯,位尚书。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既而曰:“吾未如之何也,已矣。”上以不见嘉月余,神苶④思困,颇思嘉。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 (选自《东坡全集·叶嘉传》,有删改) 【注】①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②饫(yù):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③山薮:深山密林。④苶(nǐ):疲困的样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