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

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出国留学。

⑤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⑥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①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人绝境。

②政治上,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对共产党、工农群众的屠杀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开辟了正确革命道路,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③思想上,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4、腾飞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现代化任务的主角是无产阶级。

①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后, 由新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作用;一届人大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确立了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改革开放后,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制定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②经济上:经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二十年社会主义经济的探索中,又成功也有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劫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小康”。

③思想上:1956年,提出了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使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政治经济的深入发展,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相继产生,这些重大的思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中国不断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

二、重点难点:

1、近代化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实现近代化与完成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完成近代化任务。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

2、影响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与西方相比,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①中国近代化存在一些先天的不利条件:现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近代化起步较晚,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

②中国近代化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情况下起步的,不仅受到内部封建势力的压迫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剥削、排斥和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③一开始由地主阶级中洋务派领导,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近代化的领导权。

④近代工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小,地区分布不平衡,发展严重畸形。

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现代化

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始即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为己任,从党的“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到“七大”提出要把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建设起来;从建国前夕以恢复经济为中心任务,到1952年提出“一化三改造”的方针,其着眼点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1954年在一届人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用几个五年计划时间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现代文明程度的伟大国家。党的“八大”提出“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5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虽然发生了种种偏差,但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始终没有动摇过。即使在“文革”中,周恩来还重申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并提出了分两步实现现代化的设想。

②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更是成绩卓著:

a.邓小平提出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中,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