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外科护理人员长期处在高危人群之中,经常暴露于传染性血液或体液环境里,或直接接触具

有传染性的病变部位,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和体液的人群,且多为高度危险性接触[1],因此护士职业感染的机会较多。同时,护理人员繁重的工作和紧张的心态,使得她们成

为职业危害中最危险的群体之一。美国1981-1993年发现30万艾滋病病人中,60%是卫生工

作者,在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中,护士占63%,医生占14%。[2]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职业

危害引起高度重视,充分了解和掌握自己所面临的各种职业危害,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确保自己身心的健康。现将外科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以及

必要地自我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1.外科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

1.1生物因素危害针刺伤、血液及体液污染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有报道:护理人

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为80%,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到血液、体液的人群,且多为高

危险性接触。目前最具威胁的医源性感染是呼吸道传染病及血源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

如SARS,可通过近距离飞沫或接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血源性传播疾病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疟疾等20余种,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我国是乙肝高发国,乙

肝总感染率约60%;艾滋病的流行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3]而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锐器伤

是护理人员职业感染疾病的主要途径。[4]美国CDC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万人。并认为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乙肝。体液的污染也时时刻

刻威胁着护理人员。如置胃管,病人的呕吐物喷在护理人员的身上、脸上;为肠造口病人灌肠,粪便随着灌洗液喷在护士身上;为气管切开病人吸痰,刺激了病人的呛咳反射,痰液也

许会喷到护理人员的脸上,诸如此类操作。如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

为传播媒介。

1.2 理化因素的危害

1.2.1紫外线紫外线具有光谱杀菌作用,能杀灭多种病原微生物,但紫外线同样对人体表面

的皮肤具有杀伤力。紫外线的照射易造成人体皮肤产生红斑甚至脱落,严重的还会造成皮肤

癌变,紫外线长期刺激眼睛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眼炎。

1.2.2化学消毒剂工作中随时在接触各种消毒剂,常用的有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环氧乙烷等对人体的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都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证实:长期吸入

含较高浓度的戊二醛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造成眼灼伤,头痛,皮肤过敏,胸闷气喘,

肺炎,流感样症状、荨麻疹和手部棕褐色色素沉着等症状。医院中戊二醛的使用也是引起职

业性哮喘的原因之一。含氯消毒剂可引起过敏和皮肤黏膜的损伤,高浓度可引起呼吸系统症状。

1.2.3临床药物护理人员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药物混合、注射工作,接触大量的临床用药。

每种药物都或多或少地对人体有副作用,病人为了治病才不得不使用药物,而护理人员在接

触这些药物的过程中通过呼吸、皮肤渗透等间接途径也吸收了药物。在长期接触抗感染药物后,护理人员在自己治疗疾病而使用这些药物时则效果不佳或直接无药效,使得疾病的治疗

变得困难。对于一些化疗药物能抗肿瘤,但对操作人员也具有潜在的职业危害。化疗药物接

触方式主要有三种;(1)准备药物时由呼吸道吸入含细胞毒性药物的气溶胶;(2)药液接触

皮肤直接吸收,(3)沾染后经口摄入。护士在准备药液或给药时不慎暴露的剂量虽小,但

日常频繁接触会因蓄积作用产生远期影响。不但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而且有

致畸、致癌、致突变的危险。[6]由于我国目前对化疗职业防护认识不足,九成以上医院的化

疗操作管理模式落后,六成以上的医院在配制化疗药物时没有防护设备,八成以上医院处理

化疗废弃物不符合国家标准[7]。

1.3心理性危害

1.3.1工作压力由于护理工作是集脑力、体力于一体的工作,既要动口、动手,又要动脑、

跑腿。超负荷工作,以及家属的太高要求、致护士精神压力大。三班倒的生活没规律,生理

机能长期处于紊乱状态。外科工作具有急诊多、夜诊多、病床周转率快等特点,因此繁重的

工作对生理机能的影响更加严重。另一方面护理人员面对是病人的生命,其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她们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所以护理人员大多处于一种紧张的工作

状态中。据统计护士的疲劳综合症发病率高于其他人群,夜班工作者患心血管疾病、胃肠疾

病的比例增高。受到与工作有关的损伤增多。2001年美国护士协会调查显示:17%的护士受

过身体上的攻击,57%的护士曾被威胁或受过言语的谩骂。

1.3.2护患纠纷病人有病种、文化层次、家庭经济状况及社会关系的差异,他们对陌生环境

及护理过程中的常规程序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外科病人多为急腹症者,多数带着焦虑的

心理就医,对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具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某些病人及家属极易把怨气发泄

给护理人员;更有不理智或酗酒后的家属在就医时对护理人员施行暴力。因此强调,语言是

护患关系中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它贯穿与整个护理过程。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机

会较多,与病人交谈时,如果护士态度冷淡、语言生硬、病人易产生逆反心理。或病人呼叫

应答不及时,有的护士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对病人病情估计不足,认为无需呼叫医生,致使

应答不及时贻误了病情,造成护患纠纷;医院收费不合理,不规范,记账时看错,导致记错、多记等造成的护患纠纷,这一系列纠纷也许带来的是拳头,棍棒的威胁或打击。

2. 预防对策

2.1加强防护知识教育和宣传,树立牢固的防护意识医院应将参加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培训内

容纳入年度考核项目,可采取讲座、知识测验、印发材料、板报专栏等方式狠抓护理人员防

护知识和技能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能力,增强针刺伤的防护意识,主动阻断针刺伤的

操作环节,从根本上减少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机会,以便更好地控制医院感染。美国

疾控中心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接触感染提出“普遍预防”和“标准预防”的策略。其主张护理人

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各种危害

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安全。

2.2规范护士操作行为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规范操作程序,减少和防止职业性损伤的发生。护士进行各种有可能接触到病人血液、体液的护理操作时应戴手套。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

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

少50%以上。若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做操作时不管什么样病人均应戴手套操作。如果病人

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

针头刺伤后,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患侧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挤出,在反复挤

压的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再用碘酊、乙醇消毒伤口并包扎。研究表明:在医务人员职

业暴露的短时间内采取适当的补救治疗措施可减少感染几率。艾滋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

工作人员接触艾滋病病人时,应戴2副手套和穿手术衣、戴防护眼罩和口罩,脱去手套的双

手以及接触病人血液的皮肤应立即清洗,并进行消毒。对常见的传染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

措施并严格执行,接种疫苗是最有效地预防方法。另外在我国医院有完善的职业暴露后汇报

系统,医务人员有职业暴露的情况可在任何时候向有关机构填写情况汇报,并可及时得到咨

询和免费补救治疗,并能根据病人化验结果得到相应血液跟踪检查。有助于缓解受伤者的心

理压力。

2.3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医院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的媒介是污染的手。曾有人检测医务人

员接触病人或污染物后未洗手时带菌率为100%,洗手后可除去80-90%的细菌。因此养成良

好的洗手习惯对除去手上的暂住菌和预防交叉感染有重要意义。 CDC建议护士指甲的长度应

小于0.25英寸,并认为洗手和使用手消毒剂可以终止医疗机构中的疾病暴发,抗生素耐药微

生物的传播和降低总的传染率。因此如果以每班8小时的工作时间算,应给护士留出1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