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几何图形初步复习(解析版)(课堂学案及配套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图形初步复习(解析版)
【知识点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区别:立体图形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平面图形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联系:立体图形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平面图形可以旋转成立体图形.
考点:(1)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2)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例1(2022秋•即墨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从左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为()
A.B.C.D.
思路引领:根据解答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画出该组合体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即可.
解:从左面看这个几何体,所得到的图形为:
故选:D.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理解视图的定义,掌握简单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针对练习
1.(2020秋•江门期末)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建”
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
思路引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
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建”与“会”是相对面.故答案为:会.
解题秘籍: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
2.(2021•东明县二模)如图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能由它折叠而成的是()
A.B.C.D.
思路引领:将A、B、C、D分别展开,能和原图相对应的即为正确答案.
解:A、展开得到,不能和原图相对应,故本选项错误;
B、展开得到,能和原图相对,故本选项正确;
C、展开得到,不能和原图相对应,故本选项错误;
D、展开得到,不能和原图相对应,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熟悉其侧面展开图是解题的关键.3.(2020秋•秦淮区期末)如图,已知BC是圆柱底面的直径,AB是圆柱的高,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C嵌有一圈路径最短的金属丝,现将圆柱侧面沿AB剪开,所得的圆柱侧面展开图是()
A.B.
C.D.
思路引领: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
解:因圆柱的侧面展开面为长方形,AC展开应该是两线段,且有公共点C.
故选:A.
解题秘籍:此题主要考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以及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
4.(2021秋•天台县期末)如图1,一只蚂蚁要从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沿表面爬行到顶点B,怎样爬行路线最短?如果要爬行到顶点C呢?请完成下列问题:
(1)图2是将立方体表面展开的一部分,请将图形补充完整;(画一种即可)
(2)在图2中画出点A到点B的最短爬行路线;
(3)在图2中标出点C,并画出A、C两点的最短爬行路线(画一种即可).
思路引领:(1)根据题意画出正方体的展开图即可;
(2)根据线段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
(3)根据线段的性质画出图形即可.
解:(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连接AB,线段AB的即为点A到点B的最短爬行路线;
(3)如图所示,线段AC即为A、C两点的最短爬行路线.
解题秘籍: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几何体的展开图,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的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知识点二】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端点个数不同:直线没有端点,射线一个端点,线段两个端点.
(2)延伸方向不同,直线向两方延伸,射线向一个方向延伸,线段无延伸.
联系:(1)都可以用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直线是用任意两点字母,没有先后顺序;射线是用一个端点字母和任一点字母,端点字母在前;线段只能用两端点字母,没有先后顺序.(2)线段可以度量,直线和射线不可度量.
2.两个性质、一个中点:
(1)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例2(2020秋•永嘉县校级期末)如图,直线l上有A、B两点,AB=24cm,点O是线段AB 上的一点,OA=2OB.
(1)OA=cm,OB=cm.
(2)若点C是线段AO上一点,且满足AC=CO+CB,求CO的长.
(3)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2cm/s,点Q的速度为1cm/s,设运动时间为t(s),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
①当t为何值时,2OP﹣OQ=8.
②当点P经过点O时,动点M从点O出发,以3cm/s的速度也向右运动.当点M追上
点Q后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P运动,遇到点P后立即返回,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点Q运动,如此往返,直到点P、Q停止时,点M也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点M行驶的总路程为48cm.
思路引领:(1)由OA=2OB,OA+OB=24即可求出OA、OB.
(2)设OC=x,则AC=16﹣x,BC=8+x,根据AC=CO+CB列出方程即可解决.(3)①分两种情形①当点P在点O左边时,2(16﹣2t)﹣(8+t)=8,当点P在点O 右边时,2(2t﹣16)﹣(8+x)=8,解方程即可.
②点M运动的时间就是点P从点O开始到追到点Q的时间,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由
题意得:t(2﹣1)=16由此即可解决.
解:(1)∵AB=24,OA=2OB,
∴20B+OB=24,
∴OB=8,0A=16,
故答案分别为16,8.
(2)设CO=x,则AC=16﹣x,BC=8+x,
∵AC=CO+CB,
∴16﹣x=x+8+x,
∴x=8 3,
∴CO=8 3.
(3)①当点P在点O左边时,2(16﹣2t)﹣(8+t)=8,t=16 5,
当点P在点O右边时,2(2t﹣16)﹣(8+t)=8,t=16,
∴t=16
5或16s时,2OP﹣OQ=8.
②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s,由题意:t(2﹣1)=16,t=16,∴点M运动的路程为16×3=48cm.
故答案为48cm.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之间距离的概念,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针对练习
1.(南充模拟)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BC=3cm,则线段AC=.思路引领:由于C点的位置不能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考虑AC的长,注意不要漏解.解: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
AC=AB+BC=8+3=11cm;
当C点在B点左侧时,如图所示:
AC=AB﹣BC=8﹣3=5cm;
所以线段AC等于11cm或5cm,
故答案为:11cm或5cm.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019秋•鄞州区期末)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上一点,下列条件不能确定点D是线段BC的中点的是()
A.CD=DB B.BD=1
3AD C.2AD=3BC D.3AD=4BC
思路引领:
解:如图,
∵CD=DB,
∴点D是线段BC的中点,A不合题意;∵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AC=BC,
又∵BD=1
3AD,
∴点D是线段BC的中点,B不合题意;
∵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AC=BC,2AD=3BC,
∴2(BC+CD)=3BC,
∴BC=2CD,
∴点D是线段BC的中点,C不合题意;
3AD=4BC,不能确定点D是线段BC的中点,D符合题意.
故选:D.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3.(2021秋•德江县期末)如图,C是线段AB上的一点,M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8cm,BC=2cm,则MC的长是()
A.2cm B.3cm C.4cm D.6cm
思路引领:由图形可知AC=AB﹣BC,依此求出AC的长,再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MC 的长.
解:由图形可知AC=AB﹣BC=8﹣2=6cm,
∵M是线段AC的中点,
∴MC=1
2AC=3cm.
故MC的长为3cm.
故选:B.
解题秘籍: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求出与所求线段相关的线段AC的长是解决本题的突破点.
4.(2021秋•长乐区期末)如图,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变短,这样做的道理是()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之间直线最短D.垂线段最短
思路引领: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解答.
解: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变短,这样做的道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选:B.
解题秘籍: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需要记忆内容.
5.如图,在四边形ABCD内找一点O,使它到四边形四个顶点的距离和OA+OB+OC+OD
最小,并说出你的理由,由本题你得到什么数学结论?举例说明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思路引领: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点O就是所要找的点;取不同于点O的任意一点P,连接P A、PB、PC、PD,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得到P A+PB+PC+PD>OA+OB+OC+OD,从而可得点O就是所要找的四边形ABCD内符合要求的点.
解:要使OA+OB+OC+OD最小,则点O是线段AC、BD的交点.
理由如下:如果存在不同于点O的交点P,连接P A、PB、PC、PD,
因为点P有可能在AC上,
所以P A+PC也有可能等于AC,即P A+PC≥AC,
同理,PB+PD≥BD,
但因为点P不同于点O,
所以点P不可能同时在AC、BD上,
所以“P A+PC=AC“与“PB+PD=BD“不可能同时出现,
所以P A+PB+PC+PD>OA+OB+OC+OD,
由本题得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实际应用: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作出图形更助于问题的解决,把问题转化为求两条线段的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点O是线段AB=28cm的中点,而点P将线段AB分为两部分,AP:PB=2
3:
4
15
,求线
段OP的长.
思路引领:根据线段的比例的性质,可得AP:PB=10:4,根据按比例分配,可得AP 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O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解:由比例的性质,得
AP:PB=10:4.
按比例分配,得
AP :28×
10
10+4
=20(cm ). 由线段中点的性质,得 AO =12
AB =14(cm ). OP =AP ﹣AO =20﹣14=6(cm ).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比例的性质,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
7.(2017春•太谷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C ,D 两点在线段AB 上,AB =10cm ,CD =6cm ,M ,N 分别是线段AC ,BD 的中点,则MN = cm .
思路引领:结合图形,得MN =MC +CD +ND ,根据线段的中点,得MC =1
2
AC ,ND =12
DB ,然后代入,结合已知的数据进行求解. 解:∵M 、N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
∴MN =MC +CD +ND =1
2AC +CD +1
2DB =1
2(AC +DB )+CD =1
2(AB ﹣CD )+CD =1
2×(10﹣6)+6=8. 故答案为:8.
解题秘籍: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点间的距离,关键是利用线段的中点结合图形,把要求的线段用已知的线段表示.
8.(2019秋•北仑区期末)如图,C 为射线AB 上一点,AB =30,AC 比BC 的1
4多5,P 、Q
两点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分别以2个单位/秒和1个单位/秒的速度在射线AB 上沿AB 方向运动,当点P 运动到点B 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运动时间为t (s ),M 为BP 的中点,N 为MQ 的中点,以下结论:①BC =2AC ;②AB =4NQ ;③当BP =1
2BQ 时,t =12;④M ,N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定值.其中正确的结论 (填写序号)
思路引领: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得到结论. 解:∵AB =30,AC 比BC 的1
4多5,
∴BC =20,AC =10, ∴BC =2AC ;故①正确;
∵P ,Q 两点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分别以2个单位/秒和1个单位/秒的速度, ∴BP =30﹣2t ,BQ =t ,
∵M 为BP 的中点,N 为MQ 的中点,
∴PM=1
2BP=15﹣t,MQ=MB+BQ=15,NQ=
1
2MQ=7.5,
∴AB=4NQ;故②正确;
∵BP=30−2t,BQ=t,BP=1
2 BQ,
∴30−2t=t
2,解得:t=12,故③正确,
∵BP=30﹣2t,BQ=t,
∴BM=1
2PB=15﹣t,
∴MQ=BM+BQ=15﹣t+t=15,
∴MN=1
2MQ=
15
2,
∴MN的值与t无关是定值,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求出P到达B点时的时间,以及点P 与Q重合时的时间,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9.(2021秋•易县期末)如图,在数轴上有A,B两点,且AB=8,点A表示的数为6;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Q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
(2)当t=2时,线段PQ的长是;
(3)当0<t<3时,则线段AP=;(用含t的式子表示)
(4)当PQ=1
4AB时,求t的值.
思路引领:(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
(2)先求出当t=2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2=4,Q点对应的有理数为6+1×2=8,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PQ的长;
(3)先求出当0<t<3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t<6,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P的长;
(4)由于t秒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t,Q点对应的有理数为6+t,根据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得出PQ=|2t﹣(6+t)|=|t﹣6|,根据PQ=1
4AB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解:(1)6+8=14.
故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14;
(2)当t=2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2=4,Q点对应的有理数为6+1×2=8,8﹣4=4.
故线段PQ的长是4;
(3)当0<t<3时,P点对应的有理数为2t<6,故AP=6﹣2t;
(4)根据题意可得:
|t﹣6|=1
4
×8,
解得:t=4或t=8.
故t的值是4或8.
故答案为:14;4;6﹣2t.
解题秘籍: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和数轴,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点的移动与点所表示的数之间的关系,(4)中解方程时要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知识点三】角的比较与运算
1.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度量法、叠合法.
2.互余、互补反映两角的特殊数量关系.
3.方位角中经常涉及两角的互余.
4.计算两角的和、差时要分清两角的位置关系.
例3(2020秋•和平区期末)如图:∠AOB:∠BOC:∠COD=2:3:4,射线OM、ON,分别平分∠AOB与∠COD,又∠MON=84°,则∠AOB为()
A.28°B.30°C.32°D.38°
思路引领:首先设出未知数,然后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列出方程,即可求出∠AOB的度数.
解:设∠AOB=2x°,则∠BOC=3x°,∠COD=4x°,
∵射线OM、ON分别平分∠AOB与∠COD,
∴∠BOM=1
2∠AOB=x°,
∠CON=1
2∠COD=2x°,
又∵∠MON=84°,
∴x+3x+2x=84,
x=14,
∴∠AOB=14°×2=28°.
故选:A.
解题秘籍: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计算,解题时要能根据图形找出等量
关系列出方程,求出角的度数.
例4(2021秋•北辰区期末)如图所示,∠AOC=90°,点B,O,D在同一直线上,若∠1=26°,则∠2的度数为.
思路引领:由图示可得,∠1与∠BOC互余,结合已知可求∠BOC,又因为∠2与∠COB 互补,即可求出∠2的度数.
解:∵∠1=26°,∠AOC=90°,
∴∠BOC=64°,
∵∠2+∠BOC=180°,
∴∠2=116°.
故答案为:116°.
解题秘籍:此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知识,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掌握互余的两角之和为90°,互补的两角之和为180°.
针对练习
1.(2019•隆化县二模)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BOD=76°,则∠BOM等于()
A.38°B.104°C.142°D.144°
思路引领:根据对顶角相等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M的度数,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BOD=76°,
∴∠AOC=∠BOD=76°,
∵射线OM平分∠AOC,
∴∠AOM=1
2∠AOC=
1
2
×76°=38°,
∴∠BOM=180°﹣∠AOM=180°﹣38°=142°.
故选:C.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2.(通辽中考)4点10分,时针与分针所夹的小于平角的角为()A.55°B.65°
C.70°D.以上结论都不对
思路引领:因为钟表上的刻度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12等份,每一份是30°,找出4点10分时针和分针分别转动角度即可求出.
解:∵4点10分时,分针在指在2时位置处,时针指在4时过10分钟处,由于一大格是
30°,10分钟转过的角度为10
60
×30°=5°,因此4点10分时,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2
×30°+5°=65°.
故选:B.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钟表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用到的知识点为:钟表上12个数字,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夹角为30°.
3.(渝北区期末)如图,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线上,则∠1+∠2=()
A.60°B.90°C.110°D.180°
思路引领:由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线l上,根据平角的定义可知∠1与∠2互余,从而求解.
解:如图,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在直线l上,
则∠1+∠2=180°﹣90°=90°.
故选:B.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余角及平角的定义,正确观察图形,得出∠1与∠2互余是解题的关键.
4.(2021春•未央区月考)如图,要测量两堵围墙形成的∠AOB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可先延长BO得到∠AOC,然后测量∠AOC的度数,再计算出∠AOB的度数.其中依据的原理是()
A.对顶角相等B.同角的余角相等
C.等角的余角相等D.同角的补角相等
思路引领:根据邻补角的定义以及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出答案.
解:如图,由题意得,
∠AOC+∠AOB=180°,
即∠AOC与∠AOB互补,
因此量出∠AOC的度数,即可求出∠AOC的补角,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得出∠AOB的度数,
故选:D.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邻补角的定义、同角的补角相等,理解同角的补角相等是正确判断的前提.
5.(2015秋•庆云县期末)计算:①33°52′+21°54′=;②36°27′×3=.思路引领:①利用度加度,分加分,再进位即可;②利用度和分分别乘以3,再进位.解:①33°52′+21°54′=54°106′=55°46′;
②36°27′×3=108°81′=109°21′;
故答案为:55°46′;109°21′.
解题秘籍:此题主要考查了度分秒的计算,关键是掌握在进行度、分、秒的运算时也应注意借位和进位的方法.
6.如图,将一副三角尺按不同位置摆放,在哪种摆放方式中∠α与∠β互余?在哪种摆放方式中∠α与∠β互补?在哪种摆放方式中∠α与∠β相等?
思路引领:根据每个图中的三角尺的摆放位置,容易得出∠α与∠β的关系.
解:(1)根据平角的定义得:∠α+90°+∠β=180°,
∴∠α+∠β=90°,
即∠α与∠β互余;
(2)根据两个直角的位置得:∠α=∠β;
(3)根据三角尺的特点和摆放位置得:
∠α+45°=180°,∠β+45°=180°,
∴∠α=∠β;
(4)根据图形可知∠α与∠β是邻补角,
∴∠α+∠β=180°;
综上所述:(1)中∠α与∠β互余;(4)中∠α与∠β互补;(2)(3)中,∠α=∠β.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的定义;仔细观察图形,弄清两个角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2012秋•襄城区期末)如图,A地和B地都是海上观测站,从A地发现它的北偏东60°方向有一艘船,同时,从B地发现这艘船在它北偏东30°的方向上,试在图中确定这艘船的位置.
思路引领:根据方向角的概念分别画出过点A与点B的射线,两条射线的交点即为这艘船的位置.
解:如图所示:作∠1=60°,∠2=30°,两射线相交于P点,则点P即为所求.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的是方位角的画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方向角的描述方法,即用方向角描述方向时,通常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角的始边,以对象所处的射线为终边,故描述方位角时,一般先叙述北或南,再叙述偏东或偏西,偏多少度.
8.(2019秋•东莞市期末)直角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C在直线DE上,CF平分∠BCD.(1)在图1中,若∠BCE=40°,∠ACF=;
(2)在图1中,若∠BCE=α,∠ACF=(用含α的式子表示);
(3)将图1中的三角板ABC绕顶点C旋转至图2的位置,若∠BCE=150°,试求∠ACF 与∠ACE的度数.
思路引领:(1)、(2)结合平角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 (3)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以及角的和差关系解答即可. 解:(1)如图1,∵∠ACB =90°,∠BCE =40°,
∴∠ACD =180°﹣90°﹣40°=50°,∠BCD =180°﹣40°=140°, 又CF 平分∠BCD ,
∴∠DCF =∠BCF =1
2∠BCD =70°,
∴∠ACF =∠DCF ﹣∠ACD =70°﹣50°=20°; 故答案为:20°;
(2)如图1,∵∠ACB =90°,∠BCE =α°,
∴∠ACD =180°﹣90°﹣α°=90°﹣α,∠BCD =180°﹣α, 又CF 平分∠BCD ,
∴∠DCF =∠BCF =1
2∠BCD =90°−1
2α, ∴∠ACF =90°−1
2α﹣90°+α=1
2α; 故答案为:1
2α;
(3)如图2,∵∠BCE =150°, ∴∠BCD =30°, ∵CF 平分∠BCD , ∴∠BCF =1
2∠BCD =15°, ∴∠ACF =90°﹣∠BCF =75°, ∠ACD =90°﹣∠BCD =60°, ∴∠ACE =180°﹣∠ACD =120°.
解题秘籍:考查了角的计算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求解过程类
似.
9.(2019秋•梁园区期末)如图,已知∠AOB=60°,∠AOB的边OA上有一动点P,从距离O点18cm的点M处出发,沿线段MO、射线OB运动,速度为2cm/s;动点Q从点O 出发,沿射线OB运动,速度为1cm/s;P、Q同时出发,同时射线OC绕着点O从OA 上以每秒5°的速度顺时针旋转,设运动时间是t(s).(1)当点P在MO上运动时,PO =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P在线段MO上运动时,t为何值时,OP=OQ?此时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吗?如果是请说明理由.
(3)在射线OB上是否存在P、Q相距2cm?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并求出此时∠BOC 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引领:(1)先确定出PM=2t,即可得出结论;
(2)先根据OP=OQ建立方程求出t=6,进而求出∠AOC=30°,即可得出结论;
(3)分P、Q相遇前相距2cm和相遇后2cm两种情况,建立方程求解,接口得出结论.解:(1)当点P在MO PM=2t,
∵OM=18cm,
∴PO=OM﹣PM=(18﹣2t)cm,
故答案为:(18﹣2t);
(2)由(1)知,OP=18﹣2t,
当OP=OQ时,则有18﹣2t=t,
∴t=6
即t=6时,能使OP=OQ,
∵射线OC绕着点O从OA上以每秒5°的速度顺时针旋转,
∴∠AOC=5°×6=30°,
∵∠AOB=60°,
∴∠BOC=∠AOB﹣∠AOC=30°=∠AOC,
∴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
(3)分为两种情形.
当P、Q相遇前相距2cm时,
OQ﹣OP=2
∴t﹣(2t﹣18)=2
解这个方程,得t=16,
∴∠AOC=5°×16=80°
∴∠BOC=80°﹣60°=20°,
当P、Q相遇后相距2cm时,OP﹣OQ=2
∴(2t﹣18)﹣t=2
解这个方程,得t=20,
∴∠AOC=5°×20=100°
∴∠BOC=100°﹣60°=40°,
综合上述t=16,∠BOC=20°或t=20,∠BOC=40°.
解题秘籍: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旋转的性质,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
配套作业
1.(2021•芜湖模拟)如图,甲、乙都是由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关于它们的视图,判断正确的是()
A.仅主视图相同B.左视图与俯视图相同
C.主视图与左视图相同D.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
思路引领: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依据三视图进行判断即可.
解: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
故选:D.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掌握三视图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020秋•大丰区月考)如图,三个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按相同规律涂有红、黄、蓝、白、黑、绿六种颜色,那么涂绿色的对面是色.
思路引领:根据与“白”相邻的是黄、黑、红、绿判断出“白”的对面是“蓝”,与“黄”
相邻的是白、黑、蓝、红判断出“绿”的对面是“黄”.
解:由图可知,与“白”相邻的是黄、黑、红、绿,
所以,“白”的对面是“蓝”,
与“黄”相邻的是白、黑、蓝、红,
所以,“绿”的对面是“黄”.
故答案为:黄.
解题秘籍:此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此题关键是抓住图中出现了2次的颜色红和黄的邻面颜色的特点,推理得出它们的对面颜色分别是黑和绿.
3.(2010秋•洛江区期末)如图,把左边的图形折叠起来,它会变为()
A.B.C.D.
思路引领:本题以小立方体的侧面展开图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立体图形展开图的认识.在本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进行具体折纸、翻转活动,也可以.
解: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可知正确的为B.
故选:B.
解题秘籍:本题虽然是选择题,但答案的获得需要学生经历一定的实验操作过程,当然学生也可以将操作活动转化为思维活动,在头脑中模拟(想象)折纸、翻转活动,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空间观念.另外,本题通过考查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展示了这样一个教学导向,教学中要让学生确实经历活动过程,而不要将活动层次停留于记忆水平.我们有些老师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不是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而是给出几种结论,这样教出的学生肯定遇到动手操作题型时就束手无策了.
4.(2021秋•成都期中)下列图形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A.B.C.D.
思路引领:正方体共有11种表面展开图,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判断即可.解:A选项能围成正方体;B和C折叠后缺少一个面,故不能折成正方体;D出现了“田”
字格,故不折成正方体能.
故选:A.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同时考查了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解题时注意,只要有“田”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5.(2017秋•江岸区校级期末)如图,线段AB上有E、D、C、F四点,点E是线段AC的
中点,点F是线段DB的中点,有下列结论:①EF=1
2AB;②EF=
1
2(AB﹣CD);③DE=
1
2
(DA﹣DC);④AF=1
2(DA+AB),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思路引领: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E=EC=1
2AC,DF=FB=
1
2DB;对于①②,结合图形,
依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判断正误;同理再判断③和④的正误.解:如图,∵点E是线段AC的中点,点F是线段DB的中点,
∴AE=EC=1
2AC,DF=FB=
1
2DB,
∴EF=AB﹣AE﹣FB
=AB−1
2(AC+DB)
=AB−1
2(AB+CD)
=12(AB﹣CD),
故结论①错误,结论②正确;DE=EC﹣DC
=12AC﹣DC
=12
(AD +DC )﹣DC =1
2(AD ﹣DC ), 故结论③正确; AF =AB ﹣BF =AB −1
2BD
=AB −12(AB ﹣DA ) =1
2(AB +DA ), 故结论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④.
解题秘籍: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中点定义及线段和差的计算,解题时要结合图形认真观察分析,数形结合,理清相关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6.(2020秋•奉化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线段AB =8,点C 是线段AB 是一动点,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点E 是线段BD 的中点,在点C 从点A 向点B 运动的过程中,当点C 刚好为线段DE 的中点时,线段AC 的长为( )
A .3.2
B .4
C .4.2
D .
167
思路引领:由已知条件可得:AD =CD =CE ,CD =CE ,则AB =AD +DC +CE +BE =3AD +BE =3AD +DE =3AD +2CD =5AD 即可求. 解:∵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 ∴AD =CD ,
∵点E 是线段BD 的中点, ∴BE =DE ,
∵点C 为线段DE 的中点, ∴CD =CE , ∴AD =CD =CE ,
∵AB =AD +DC +CE +BE =3AD +BE =3AD +DE =3AD +2CD =5AD , ∴AD =1.6, ∴AC =2AD =3.2, 故选:A .
解题秘籍: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熟悉线段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2021秋•济南期末)如图,线段AB =16cm ,在AB 上取一点C ,M 是AB 的中点,N 是
AC中点,若MN=3cm,则线段AC的长是()
A.6B.8C.10D.12
思路引领:设CM=a,可得CN=CM+MN=a+3,由M是AB的中点,N是AC中点,可
得AM=1
2
AB,AN=CN=a+3,由AM=AN+MN=8,即可算出a的值,根据AC=AM+CM
代入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解:设CM=a,CN=CM+MN=a+3,∵M是AB的中点,N是AC中点,
∴AM=1
2
AB=12×16=8,AN=CN=a+3,
∵AM=AN+MN=8,即a+3+3=8,
∴a=2,
∴AC=AM+CM=8+2=10.
故选:C.
解题秘籍: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两点的距离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2006•巴中)巴广高速路的设计者准备在西华山再设计修建一个隧道,以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其主要依据是()
A.垂线段最短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思路引领: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由题意设计巴广高速路,肯定要尽量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用到两点间线段最短定理.
解:要想缩短两地之间的里程,就尽量是两地在一条直线上,因为两点间线段最短.故选:B.
解题秘籍:此题考查知识点两点间线段最短.
9.如图,公路上有A1、A2、A3、A4、A5、A6、A7七个村庄,现要在这段公路上设一车站,使这七个村庄到车站的路程总和最小,车站应建在何处?
思路引领:根据“当点数为奇数个点时,应设在中点上;当点数为偶数时,应设在中间相邻的两点或其两点之间的任何地方,距离之和为最小”的规律,本题有7个村庄,应设在中点A4上.
解:因为有7个村庄,是奇数个点,所以应设在中间点上,即设在A4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