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生态绿道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规划: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根据1994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远景规划范围,编制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依托⾃然⽔⾻架,建⽴绿⾊⽣态空间以⼀⼼、三环、三楔、三园、七带和众多⼤⼩不等的城市公园共同构成嘉兴独特的⽣态绿地络结构。

⼀⼼:指南湖、西南湖组合形成的城市绿⼼。

三环:沿环城河建设的环城绿带是嘉兴古城格局原外城边界;沿中环红线外侧各控制20⽶绿带形成城市景观⼤道;沿外环河控制300-500⽶绿带为城市的外围⽣态环。

三园:指南湖风景名胜公园、相家荡公园和穆湖溪公园。

三楔:指城市东、南、西北向规划控制3⽚楔⼊城市中⼼区的绿楔。

七带:沿城市七⼤放射⽔系两岸布置进深30⽶以上绿带。

⼆、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创造特⾊园林景观规划突出体现绿化的⽣态性与⽂化性,通过绿地与⽔系的有机结合,形成城、⽔、绿相互交融的园林景观。

营造⼤型⽣态基质:保护和恢复城市3⽚绿|考试|⼤|楔的⽣态环境,严格实施城市外环绿带建设,通过河道和道路与郊外⽥园及城市内部绿地相互融通,向城市导⼊绿⾊⾃然景观和清新⽓流。

建⽴绿⾊廊道络:依托城市“⼆环、三湖、七放射”⽔⾻架,构筑各具特⾊的绿化景观带;结合⽔系建设城市道路,通过绿化处理,形成通畅的绿⾊景观廊道。

设置特⾊城市⽚区:利⽤河道将城市划分为九个⽚区,通过绿化体现各个⽚区的园林景观特⾊。

控制河道界⾯景观:包括绿线、蓝线控制。

通过修复岸线、植树造林、拆除建筑、破墙还绿、限制建筑⾼度等⽅法进⾏控制,绿地率达40%以上。

组建历史景观轴:以⼦城为核⼼,形成南湖——⼦城——穆湖溪古城和运河历史景观带。

三、重视⽣态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态建设:按⽣态学原则,结合城市外围⽥园风光,并在城市内部(在绿楔、绿带、公园内,沿着修复的河、湖、湿地和滨⽔岸线)绿予⾃然⽣物若⼲⽚⾃然环境。

⽣态种植:以种植树⽊为主,⼤量采⽤乡⼟树种,重视⽣物多样性,强调地被和空间⽣态群落合理配置。

⽣态效益:在满⾜城市绿地主要功能的同时,引⼊经济价值⾼的⽣物,使绿地和⽔资源获得叠加效益。

浙江省绿道规划

浙江省绿道规划

浙江省省级绿道网布局规划(2012-2020年)(送审稿)一、规划总则(一)规划目的1、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布局美丽浙江发展新篇,推进全省绿道网建设;2、构建富有浙江特色的省级绿道网络,有效整合资源,通过绿道网的建设推进全省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现有园林绿化成果的保护利用,优化人居环境品质,促进浙江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3、明确省级绿道网的主骨架以及原则走向,为下一层次的绿道网规划提供依据,落实具体建设任务;4、明确省级绿道的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充分发挥省、地市、县(市区)各级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的联动作用。

(二)规划范围为浙江省行政辖区,陆域土地总面积10.54万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至2020年。

(四)省级绿道网内涵1、省级绿道的定义省级绿道是指连接两个及以上设区市,串联我省主要中心城市和重要的自然、人文及休闲资源,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风景游览体系构建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2、省级绿道的分类为了具体指导浙江省的绿道建设,根据绿道所处区域和功能要求,分为城镇型绿道、乡野型绿道、山地型绿道三种类型。

(1)城镇型绿道城镇型绿道是指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主要依托和串联各类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供居民休闲、游憩、出行、健身等的绿道。

(2)乡野型绿道乡野型绿道是指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依托林地、园地、湿地、水体、农田,连接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农业观光区、特色乡村、农家乐等的绿道。

(3)山地型绿道山地型绿道是针对我省多山的特点而设立的特殊类型绿道,位于坡度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主要沿自然河流溪谷、古道、登山径设立,不能满足普通自行车通行,仅供徒步及攀登的绿道。

二、规划理念浙江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山水因存人文而独具韵味;人文因倚山水而充满灵气。

因此,浙江省绿道网应为用绿色的自然廊道将一颗颗璀璨的人文瑰宝串联,形成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动人画卷。

体现“山水为体,人文为魂”的总体特色。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1 总则..................................................................................................................................................2 术语..................................................................................................................................................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1 绿道功能.............................................................................................................................................3.2 绿道组成.............................................................................................................................................4 绿道分级与分类 ..................................................................................................................................4.1 绿道分级.............................................................................................................................................4.2 绿道分类.............................................................................................................................................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5.1 规划设计原则.....................................................................................................................................5.2 规划设计成果..................................................................................................................................... 6绿道选线............................................................................................................................................6.1 基本要求.............................................................................................................................................6.2 分类选线............................................................................................................................................. 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7.1 绿道游径系统.....................................................................................................................................7.2 绿道绿化.............................................................................................................................................7.3 绿道设施............................................................................................................................................. 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 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 绿道功能 (3)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 绿道分级 (5)4.2 绿道分类 (5)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 规划设计原则 (6)5.2 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7.1 绿道游径系统 (11)7.2 绿道绿化 (14)7.3 绿道设施 (15)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通知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通知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2.12.12•【字号】建规发[2012]271号•【施行日期】2012.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的通知(建规发〔2012〕271号)各市、县(市、区)建委(建设局)、规划局(分局):为进一步规范我省绿道规划设计工作,加快推进绿道网规划建设,我厅组织编制了《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12月12日编制说明为适应我省绿道规划设计需求,有效指导、规范和协调全省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是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我省新型城市化战略、实施《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规范我省绿道规划设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各地政府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深化或具体化。

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求。

本导则主编单位: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本导则编制人员:顾浩陈桂秋赵栋胡智清高黑孙鹏周俊马敏马浩杨XXX 周伊峰黄勤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 年12月12日目次1 总则2 绿道定义2.1绿道的定义2.2绿道的构成3 绿道的分级与分类3.1绿道分级3.2绿道分类4绿道规划总体要求4.1绿道规划类型4.2省级绿道网规划要求4.3设区市绿道网规划要求4.4县(市、区)绿道网规划要求5绿道规划设计要求5.1绿道选线原则5.2绿廊5.3慢行道5.4驿站5.5标识5.6节点1 总则1.0.1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绿道的规划设计工作。

1.0.2 本导则为我省绿道规划设计提供基本技术指导,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深化。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docx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docx

精品文档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 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 7 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绿道功能 (3)3.2绿道组成 (3)4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绿道分级 (5)4.2绿道分类 (5)5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规划设计原则 (6)5.2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基本要求 (9)6.2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 (11)7.1绿道游径系统 (11)7.2绿道绿化 (14)7.3绿道设施 (15)附录 1:引用标准及说明 . (20)附录 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 (21)1总则1.0.1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 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建设导则 解读

绿道建设导则 解读

绿道建设导则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绿道建设导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针对绿道的建设提出的指导性文件。

绿道是城市中一种重要的绿色空间,旨在打造一个便民亲近自然的生活环境。

绿道建设导则的出台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绿道建设导则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绿道作为城市的绿肺,可以有效吸收废气、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和噪音污染。

绿道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社会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在制定绿道建设导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绿道的规划和设计。

绿道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格局和人口分布,使绿道能够贴近居民区、商业区、公共设施等重要区域,方便市民的使用。

绿道的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提供充足的绿色植被和休息设施,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其次是绿道的建设和维护。

在绿道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施工质量和安全,确保绿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建设者还应该加强对绿道的维护管理,保持绿道的整洁和安全,及时修缮损坏设施,定期清理垃圾,确保市民可以放心地使用绿道。

最后是绿道的宣传和推广。

绿道建设导则应该强调对绿道的宣传推广,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理念。

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和宣传推介,吸引更多人参与绿道建设和利用。

绿道建设导则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文件,其出台对于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应该遵循绿道建设导则,共同努力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

【此篇文章共计465字】接下来将为您继续撰写该主题的文章,以达到2000字的要求。

第二篇示例:绿道建设导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为了促进绿色出行和环境保护而制定的具体指导方针。

绿道建设导则的出台,意味着城市规划的迈向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同时也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出行环境和生活质量。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 绿道功能 (3)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 绿道分级 (5)4.2 绿道分类 (5)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 规划设计原则 (6)5.2 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7.1 绿道游径系统 (11)7.2 绿道绿化 (14)7.3 绿道设施 (15)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权威!住建部详解《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权威!住建部详解《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权威!住建部详解《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导则共分7 章,主要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等内容。

编制背景◆ 绿道建设概况随着绿道实践的发展,我国绿道逐渐由省域层面向城市层面、社区层面发展,绿道建设区域逐渐由特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县、乡镇等延伸。

各地在绿道建设过程中,充分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特点,发挥优势,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

至2015年底,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开展绿道规划和建设工作。

除西藏外,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开始在全省(区、市)域范围内推进绿道规划建设。

◆ 绿道建设经验第一,绿道建设依托自然山水资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与山体修复、河湖水系治理等环境改善工作相结合,一举多得。

如福建龙岩莲花山绿道、福州“福道”等采用架空栈道的形式,顺应山体自然地势,尽量保护现状植被,避免对动物迁徙造成不良影响;广州东壕涌绿道将原来的地下河涌恢复为露天河涌,成为市民亲水休闲的好去处。

第二,绿道建设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林带等线性元素,改造利用存量土地,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

如浙江省大量利用现状山地古道建设山地型绿道;深圳依托原特区“二线关”巡逻道建设特区管理线绿道,依托原广深高速公路隔音林带建设福荣都市绿道;厦门利用废弃铁路建设铁路文化绿道等。

第三,绿道串联重要自然及文化资源节点,完善绿色空间网络,构建文化休闲“长廊”,进一步彰显了地域特色。

如北京环二环绿道串联中心城区的主要公园,北京三山五园绿道联系京西历史名园等,提升环境品质,展现古都风韵;广州荔湾绿道串联起水秀花乡景色,展现了西关老城风情,突出岭南历史文化。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一、绿道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1.生态优先:强调保护和恢复绿道的生态功能,保护绿道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和破坏。

2.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绿道资源,平衡绿道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3.功能多样:综合考虑绿道的休闲、运动、游憩、交通等多种功能需求,根据具体区域的特点,确定绿道的主要功能,并兼顾其他次要功能。

4.景观美化:注重绿道的景观效果,通过园林设计手法提高绿道的美观性和舒适度,增加景观元素,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5.人性化设计:为绿道用户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和舒适的体验环境,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合理的照明、座椅、步道等设施。

二、绿道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1.调查研究:对绿道的地理、气候、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研究,了解绿道的现状和潜力,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规划目标: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确定绿道的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明确绿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3.制定规划方案:综合考虑绿道的功能需求和地理条件,制定绿道的布局方案和设计方案,确定绿道的主要路线、节点和景观元素。

4.设计细化方案:对绿道的路线、节点和景观元素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绿道的道路结构、景观节点的布置和绿化植被的选择等。

5.编制规划报告:将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整理和归纳,编制绿道的规划报告,包括绿道的总体规划、详细设计和实施计划等内容。

三、绿道规划设计的重点内容1.路线选择:根据绿道的功能需求和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道路线,借助地形和自然景观,以及交通和市政设施的布局,确定绿道的主线和支线。

2.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景观节点的设置和景观元素的布置,提高绿道的景观品质,增加绿道的美观性和艺术感。

3.设施建设:根据绿道的功能需求,合理设置休息站、饮水点、厕所、座椅、自行车停车场等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功能。

4.绿道管理:建立健全的绿道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制定绿道的使用规则和管理办法,定期对绿道进行巡查、维护和修复,保证绿道的良好运营。

绿道设计导则

绿道设计导则

绿道设计导则绿道是一种以自然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道设计不仅要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活动,还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本文将介绍绿道设计的导则,以指导绿道的设计和建设。

一、绿道的基本原则1.自然保护原则绿道的设计应遵循自然保护原则,保护和维护绿道所在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人本原则绿道的设计应以人为中心,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3.可持续发展原则绿道的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最小化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实现绿道的建设和运营。

二、绿道的设计要素1.绿道的功能绿道的功能应符合当地的城市规划和市政需求,同时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和自然环境保护需要。

2.绿道的布局绿道的布局应考虑到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绿道的景观应以自然为基础,融入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提供一个舒适、美丽的休闲娱乐空间。

4.绿道的设施绿道的设施应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活动,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

5.绿道的管理绿道的管理应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绿道的正常运营和维护,同时保护和维护绿道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

三、绿道的设计流程1.规划设计绿道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到当地的城市规划和市政需求,同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平衡。

2.方案设计绿道的方案设计应考虑到绿道的功能、布局、景观、设施和管理等要素,以提供一个满足人们需求的休闲娱乐空间。

3.施工设计绿道的施工设计应考虑到当地的施工条件和环境要求,以最小化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实现绿道的建设。

4.验收和评估绿道的验收和评估应考虑到绿道的功能、布局、景观、设施和管理等要素,以确保绿道的正常运营和维护。

1.管理机构绿道的管理机构应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等。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2.0.2 绿道游径系统指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

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骑行综合道。

2.0.3 绿道连接线主要承担连通功能,且对人们步行或自行车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

包括借用的非干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人行天桥等。

2.0.4 绿道设施为满足绿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绿道规划设计导则前言为贯彻落实《XXX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XXX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为XXX、XXX、XXX、XXX、XXX。

本导则由XXX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XXX 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术语第三章绿道功能与组成第四章绿道分级与分类第五章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第六章绿道选线第七章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本导则旨在指导各地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

同时,本导则总结了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为绿道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第二章术语本章对绿道规划设计中常用的术语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以便各地在规划和设计绿道时使用统一的术语。

第三章绿道功能与组成本章介绍了绿道的功能和组成,包括绿道的生态、文化、社交、交通等多种功能,以及绿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绿道分级与分类本章对绿道进行了分级和分类,以便各地在规划和设计绿道时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功能进行分类和分级。

第五章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本章对绿道规划设计的总体要求进行了说明,包括绿道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内容、程序等方面。

第六章绿道选线本章对绿道选线进行了说明,包括选线原则、选线方法、选线评价等方面。

第七章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本章对绿道要素进行了规划设计要求的说明,包括绿道路线、景观、设施、管理等方面。

同时,本章还对绿道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1.总则绿道是指一种以绿化景观为主要特色,沿城市主要交通道路、城市景观带、河道、湖泊、海岸线等城市公共空间和自然景观廊道为基础,构建城市和自然景观空间的线性公共空间系统。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为有效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指南势在必行。

本指南旨在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和操作指导。

1. 总则1.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2 基本原则(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全面系统,协调统一;(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4)注重实效,持续改进。

2. 规划编制2.1 规划范围包括城市建成区、新区和近郊区。

2.2 主要内容(1)生态环境现状评估;(2)生态环境目标体系;(3)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4)保障措施。

2.3 技术路线(1)资料收集;(2)现状调查与评估;(3)目标体系构建;(4)任务措施研究;(5)方案编制。

3. 重点领域3.1 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和绿道系统,保护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3.2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重点防治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

3.3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节约型城市建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3.4 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加强公众生态环保意识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4. 保障措施4.1 组织领导建立高效的领导协调机制。

4.2 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4.3 经费投入明确资金渠道和使用管理。

4.4 监测评估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动态调整优化规划。

5. 附则本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6.09.21
•【文号】建城函[2016]211号
•【施行日期】2016.09.2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的通知
建城函[2016]211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园林绿化局,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天津市规划局、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重庆市规划局、园林事业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我部组织编制了《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6年9月21日。

绿道设计导则

绿道设计导则

绿道设计导则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绿道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城市设计手段。

绿道不仅可以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绿道设计的导则,以期为城市绿道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一、绿道的定义和分类绿道是城市中一种绿色的、线性的、多功能的、连续的、开放的、公共的、自然的、景观的和文化的线性公园设施。

根据其功能和形态特征,绿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交通绿道:主要用于步行、骑行和运动的绿道,通常连接城市的主要景点和公共设施。

2. 自然绿道:主要用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廊道。

3. 文化绿道:主要用于展示城市历史和文化遗产,是城市中有意义的文化景点。

4. 休闲绿道:主要用于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的场所,是城市中重要的休闲设施。

二、绿道设计的原则1. 适应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绿道的规划和设计应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城市的发展需要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绿道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绿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和改善。

3. 体现场所特色和文化价值绿道应体现场所特色和文化价值,展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绿道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的景观和文化元素,打造有特色的绿道。

4. 强调多功能性绿道应具有多功能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绿道的多功能性,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的设施和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

5. 考虑社会安全绿道应考虑社会安全问题,保障游客的安全和利益。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绿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的设施和服务,保障游客的安全和利益。

三、绿道设计的要素1. 绿道的路线和长度绿道的路线和长度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需要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嘉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嘉兴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U
U
附录一 名词解释.................................................................................................32
U
U
附录二 建筑间距图例.........................................................................................34
第二章 用地管理
1B
第一节 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分区
第四条 用地分类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和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具体分类 和代码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附表一、附 表二)执行。
第五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 相容性要求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予以明确。
鼓励合理的土地混合使用,以促进土地集约使用和提升城市活力,并应符合 以下原则:(一)保证城市用地结构平衡;(二)满足城市公共设施的配套要求; (三)不对城市环境产生负面效应;(四)不对城市交通产生较大影响;(五) 不影响公共安全;(六)不影响周边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第六条 建设单位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划分要求在建设用地之外带 征、带拆迁的用地面积不计入建设用地面积,不纳入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核算范围。
U
U
第二章 用地管理 .......................................................................................................2
U
U
第一节 城市用地分类和建设分区.....................................................................2

嘉兴市居住区绿化设计导则

嘉兴市居住区绿化设计导则

嘉兴市居住区绿化设计导则(一)、布局不合理嘉兴绿化总量较大,绿地率、绿地覆盖率、及人均绿地等相关指标都符合国家级园林城市的相关要求,但布局较为不合理。

在城市宏观层面上,主要体现在新、老城区之间的绿化建设布局缺乏统筹。

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区的原有绿化量偏少,同时由于用地紧张等原因,在老城区内新增绿化较为困难,因此新、老城区的绿地率失衡日渐严重。

同时,新建城区的绿化布局也呈现出绿化总量南部多于北部、新建大型公园西部多于东部的格局,总体布局不均衡。

此外,从绿化尺度、形态情况的方面来看,大面积集中式绿地较多,而中、小型分散式绿化相对不足。

(二)、功能不完善总体上市区绿地类型较为完备,但各类公园的服务设施单一,与市民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还有较大距离。

综合公园及社区公园的绿地服务辐射度不够。

专类公园的种类不丰富,定位不清晰,特色不明确,活动设施短缺,缺少游乐公园、动物园等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专类公园。

带状公园(包括大部分的绿道)多毗邻水系及道路等设置,但绿地与水系的关系较为呆板,滨水空间的丰富性体现不足,同时其设施也有所欠缺,部分绿道缺少照明、长椅和公厕等满足市民游憩基本需求的设施。

此外,除游憩功能外,绿地的水系净化、生态涵养功能近些年虽有提高,但总体上停留在传统绿地自净的基础上,离高标准、系统性的生态功能绿地还有很大距离。

绿地的其他功能如防灾避险等还需进一步优化提升。

(三)、建设养护水平不高绿化作为城市中一个有生命力的公益设施,需要全面的策划、系统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护。

在规划设计方面,市区的绿化规划设计费用较低,难以吸引国内外知名园林景观设计大型设计院或事务所参与市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导致绿地规划设计的起点及品位不高。

在建设方面,市区公共绿化的单方造价基本200元不到每平米,只能满足基本的绿化功能,难以在更高的要求层面加以提高,较低的建设费用也较难吸引有实力的绿化施工企业参与,导致绿化建设较为粗放,工艺不佳。

在养护管理方面,缺乏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养护管理公司,养护较为粗放,年平均养护费用仅3-4元每平米,使现有养护管理公司难以提供优质的养护服务,也阻碍了市外优秀养护管理公司的进入。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建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建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1.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2.0.2 绿道游径系统指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

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骑行综合道。

2.0.3 绿道连接线主要承担连通功能,且对人们步行或自行车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

包括借用的非干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人行天桥等。

2.0.4 绿道设施为满足绿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2.0.5 驿站供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

3 绿道功能与组成4 绿道分级与分类4.1绿道分级4.1.1 根据空间跨度与连接功能区域的不同,绿道分为区域级绿道、市(县)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三个等级,绿道规划应与各级城乡规划相衔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兴市生态绿道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嘉兴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嘉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1年1月目录1 总则 (2)2 生态绿道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3)3 生态绿道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 (6)4 生态绿道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 (7)5 绿廊规划建设要求 (8)6 慢行系统规划建设要求 (11)7 配套设施规划建设要求 (13)嘉兴市生态绿道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1 总则1.1 本导则为适应和满足嘉兴市域生态绿道规划建设的需求编制而成,旨在确保规划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在开展生态绿道规划、设计、建设时,准确理解规划理念、原则和方法,把握好设计要点、工程施工及管理维护等有关环节的关键问题。

1.2 本导则适用于嘉兴市域范围内的生态绿道的规划建设工作。

1.3 生态绿道是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应纳入绿地系统统一规划布局。

1.4 生态绿道的规划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浙江省以及嘉兴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5 本导则由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生态绿道的定义、分类和功能2.1 生态绿道的定义生态绿道(ECO-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绿化带、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居民步行或骑行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交往空间和组织城市慢行系统。

2.2 生态绿道的分类按照生态绿道在区域中所处的位置和重要性,生态绿道可以分为郊野型、都市型和社区型三类。

2.2.1 郊野型生态绿道郊野型生态绿道处于城市(镇)的外围和农村地区,是联系城市、城镇及重要的风景旅游节点等的绿色开敞空间,主要依托城(市)镇周边的开敞绿地、河道、海岸和田野等建设。

2.2.2 都市型生态绿道都市型生态绿道主要集中在城市(镇)建设区内,是居民游憩、出行等活动的绿色空间,主要依托河道、城市(镇)道路两侧的绿带而建立。

2.2.3 社区型生态绿道社区型生态绿道主要是联系城市居住区和其它功能区,依托社区绿地、步行道等建立。

2.3 生态绿道的组成生态绿道主要由生态绿廊系统、慢行道路系统和辅助设施系统三大部分构成。

2.3.1 生态绿廊系统绿廊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具有一定宽度和生态功能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是实现生态绿道功能的基础。

2.3.2 慢行道路系统慢行道路系统主要由自行车道、步行道和水上通道等组成,是建设生态绿道的重要骨架。

2.3.3 辅助设施系统辅助设施系统由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组成,是生态绿道的必要组成部分。

标识系统:包括标识牌、引导牌和信息牌等标识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出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等设施。

服务系统:包括休憩、换乘、租售、露营、咨询、救护、保安等设施。

2.4 生态绿道功能生态绿道有机串联各类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有生态、休闲游憩、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种功能:2.4.1 生态功能生态绿道的生态功能主要在于:①生态绿道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过程,具有防洪固土、清洁水源、保护水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作用;②生态绿道可以保护内部生境免受外部的干扰,成为生物保护的栖息地,有助于更好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③为都市地区提供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④生态绿道提供了动物活动的通道,使物种在不同栖息地之间可以季节性觅食,增加物种基因交流,还可以通过在不同栖息地之间迁徙来适应气候变化。

2.4.2 休闲游憩功能生态绿道的休闲游憩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休闲功能中,满足骑自行车、步行和跑步的需求;②改善生活质量,体现在健康与舒适、接近自然区域、可进入的休闲机会以及社区自豪感;③通过健康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开辟晨练及短时、短途锻炼场所,增进居民健康。

2.4.3社会文化功能生态绿道的社会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生态绿道提供大量的户外交往空间,增进居民之间的融合与交流;②生态绿道将各类有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串联起来,使人们可以更便捷地感受历史文化遗存;③生态绿道可以彰显城市的文化魅力,提升城市品位。

2.4.4经济功能生态绿道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生态绿道的建立有利于增加旅游收入,带动整个地区的商业繁荣;②生态绿道能够促进旅游观光、商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并为周边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③提升土地使用价值,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③郊野型绿道对农民增收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3 生态绿道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3.1 工程性原则生态绿道应尽可能的结合实际情况,从绿道工程的规划建设、施工组织、管理养护、建设的经济性和实施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多部门综合协调,以保证工程在资金、技术、管理、施工等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

3.2 生态性原则生态绿道建设要体现生态性,起到改善生态环境,服务居民生活的作用。

建设生态绿道的过程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应把原有的生态系统的效益发挥到最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3. 3 文化性原则生态绿道建设要体现文化性,既要保护历史文化,又要体现现代文明。

使保护历史文化传统与体现现代文明相结合,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充分利用嘉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特点,结合各类人文景点,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3. 4 服务性原则生态绿道的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性。

合理规划绿道线形、科学建设绿道设施,体现以人为本,提高整个城市的宜居性。

生态绿道建设应与水道建设、道路功能提升结合起来,在生态绿道驿站配套服务设施。

4 生态绿道规划建设的总体要求4.1 规划理念4.1.1顺藤摸瓜以水和绿做为生态绿道网的“藤”,以城镇和文化景点等做为生态绿道上的“瓜”,体现“以水为脉,以绿为魂,以城镇为体,以文化为核”的规划理念。

以水为脉:结合嘉兴水乡特质,生态绿道与水系相结合,依托河流水系建设绿道。

以绿为魂:生态绿道建设是以提供环境优美的、安全的游憩空间为目的,绿化是生态绿道的灵魂。

以城镇为体:以城市作为生态绿道规划的依托,彰显城市的生态、景观、文化、游憩、旅游等特性,体现城市的活力与绿韵。

以文化为核:以地方文化作为城市游憩生态绿道规划的核心,使生态绿道系统充分融合城市文化发展。

4.1.2低影响开发(LID)低影响开发(LID)是一种景观生态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在生态绿道网建设时可采用的技术包含都市自然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生态滞留草沟、绿色街道、可渗透路面、生态屋面、雨水再生利用等,有效地降低暴雨的地表径流、缓解地表径流峰值、处理初期雨水污染、美化环境、节约能源。

生态绿道建设应体现低影响开发(LID)理念,生态绿道建设与水处理技术结合,满足“截、滤、渗、蓄、保”的生态雨水处理要求,达到生态保护和修复的目的。

4.2 生态绿道规划建设总要求生态绿道必须包括四大要素:良好优美的生态环境、标准合理的绿道游径(自行车道、人行健步道)、统一清晰的标识系统、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

生态绿道选线时必须与其它建设相结合,生态绿道必须与网络型城市建设、两新工程、水专项、旅游发展等相结合。

生态绿道规划建设应根据自然景观、环境特点、文化特点进行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段建设,充分体现生态化和本土化。

5 绿廊规划建设要求5.1 绿廊控制宽度郊野型生态绿道绿廊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100米;都市型生态绿道绿廊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30米,极度困难时不小于20米;社区型生态绿道绿廊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15米;以上各类绿道的控制宽度内禁止建设与绿道无关的永久性建(构)筑物。

5.2 发展节点发展节点指生态绿道所联系的具有一定自然、文化、历史特色的地段,包含历史遗迹、历史古迹、特色物种、风景名胜区、公园、城镇历史街区等。

发展节点可以选择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和相应的水、电、能源、环保等基础工程条件,依托现有游览设施及城镇设施,可选择城市公园、文化休闲中心、历史遗迹及人文景点、农庄、农业园区等。

发展节点设置根据所在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体现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5.3 生态绿道绿化控制生态绿道绿化应遵循“以乡土植物为主、以乔木为主,乔灌木、地被植物和水生植物相结合”的原则,节点空间应适度进行植物造景。

绿地建设时应充分考虑LID技术的应用,在生态绿道建成后起到净化雨水、调峰蓄洪的作用。

5.4 植物配置植被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合理利用场地内现有的自然和人工植被,维护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营造色彩、层次、空间丰富的植物景观,构建有利于生物和景观多样性的植物群落。

在景观较好的区域不应过密种植植物,应提供一些视线通廊,确保视野可达生态绿道周边的人文及自然景观。

鼓励利用植物的色彩、形态和季相进行植物造景,烘托生态绿道主题。

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种类,枝下净空应大于2.2米;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勿选用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形状呈尖硬剑状、刺状的种类。

郊野型绿道可引进田园风光,适量种植经济作物,提高绿道的经济和科普功能。

5.5 园林小品园林小品、雕塑等设施根据人的生理需求和景观需求设置,休息座椅一般结合景点、出入口设置,其他地段可按照100-200米左右设置一组。

雕塑宜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切合生态绿道主题,起到标识导向和空间景观转换的作用,一般可设置在出入口、发展节点和生态绿道线形转变较大的位置。

5.6 生态绿道水体控制应根据河流的天然走向进行生态绿道网的规划设计,避免随意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即不宜采用裁弯取直、渠化、固化等方式破坏河流的生态环境。

除防洪、航运需求外不宜在河道水系中新建永久性的水工建筑物,包括水闸、围堰等。

可采用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吸附、膜处理技术等水质生态恢复措施,有效恢复绿廊中已经遭到污染的河流水系,改善、提高水质。

应根据不同河段的功能,保证河流两侧绿化缓冲带的宽度,不得影响天然河流或人工沟渠行洪安全。

6 慢行系统规划建设要求6.1 生态绿道慢行系统生态绿道慢行系统可分为陆上慢行道和水上慢行道。

陆上慢行道包括自行车道、步行道。

水上慢行道主要是指水上巴士。

生态绿道慢行系统应与城市慢行系统相衔接,形成完整的城市慢行系统。

道路建设时宜在入口位置设置明显的机动车禁行标志和禁行设施。

慢行道路应标线标志明显。

慢行道宜曲不易直,保障通行速度不高于15千米/小时。

慢行道设计、建设时应满足无障碍通行和路面渗透性的要求。

6.2 慢行道路线形选择遵循最小生态影响的原则,避免因在生态敏感区开辟慢行道而干扰野生动植物的生境。

慢行道选线必须满足旅游、护林防火、环境保护及生产、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

严禁在容易发生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的不良地段布设慢行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