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导读论文定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导读论文
对战争诗的赏析以及对后世作文的影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真实反映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社会的方方面面,内容极其广泛。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诗歌是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据统计,与战争相关的篇目,几占十分之一,虽然这些诗短小零碎,有的晦涩难懂,但却保留一部分反映我国人民富有尚武精神的刚健清新的好事。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下面从《诗经》中战争徭役诗的几种类型出发,赏析《诗经》及其对后世作文的影响。
一、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
尽管战争残酷,但是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将士们不得不拿起武器上战场,积极投入战争。如《秦风•无衣》:与子“同袍,同泽,同裳”,与子“同仇,
偕作,偕行”。就是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共御外敌的乐观战争诗。
《诗经》中不注重描写战争厮杀的场面,而是重在体现军威声势,注重文德教化,体现德政的布施,是敌人不占二项的政治理想。开启了中国古代以来直到今天
的崇尚武德、广施仁义、以理服人的战争理想。与其他国家的战争观念完全不同。
二、对亲人的思念
战事连连,久久没有归期。战士的心里挂念着家里的妻子,回想临行时与妻子的离别之词,有泪也往自己心里流。如《秦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
子之手,与子偕老。”希望战争快些结束,好回家与妻子团聚。即使在今天,我们
仍难以忘记这美好的爱情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三、对战争的厌恶
周人热爱和平稳定的农业生活环境,因此更多的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如《小雅•采薇》是出征的士兵在归途中所赋,此诗是千古厌战诗之祖。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的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际无限忧伤。如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昔日离家是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戚之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到唐代,杜甫更是用自己的史诗“三吏”、“三别”,表达出人们的反战情绪。历代诗人的反战诗的主题与《诗经》的反战诗在主题上有很大的相同之处。都表现出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战争,永远都不会落伍的话题,无论身处战乱时期还是这和平年代。《诗经》中占据很大比例的战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