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音系—今音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切 韵 》 音 系 的 韵 类 和 韵 母


《广韵》中有1195个反切下字,陈澧《切 韵考》采用反切系联法发现有些韵包含一 个韵类,有些韵则包含了两个、三个甚至 四个韵类,进而考求出《广韵》206韵包 含311个韵类。 高本汉认为有290类;白涤洲用统计法所 得到的结论也是290类;黄侃归纳出335类; 周祖谟认为是324类;李荣分为334类,邵 荣芬的研究结果是326类。王力先生基本 上采用了高、白二人的分类。唐作藩《音 韵学教程》也沿用了290类,但又赠加了3 类,共分293类,董同龢则坚持陈澧的分 类。

《 切 韵 》 音 系 的 韵 母
我们这里采用唐作藩的293类的结论。 但韵类不同于韵母,根据归纳韵母 的原则,凡韵头、韵腹、韵尾相同 的韵类,平、上、去归为一类。入 声立为一类,可以把293个韵类归纳 出142个韵母。(详参李无未《汉语 音韵学通论》P145-149)

《 广 韵 》 音 系 的 声 调

切 韵 系 韵 书

《集韵》宋仁宗景祐四(1037),即 《广韵》颁行后31年,宋仁宗令丁度 等人重修这两部韵书。仁宗宝元二年 (1039)完稿。 《集韵》共收53525字, 比《广韵》多收27331字。206韵。这 部书可以说是《广韵》的一部增补本。 《礼部韵略》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 由丁度等人奉命编写的。由于它在收 字和字的注释方面注意举子们应试常 用的,较《广韵》、《集韵》都简略, 所以称为《韵略》 (按:《礼部韵 略》只收9590字,仍为 206韵)。又 由于它是当时考官和应考的举子共同 遵守的官韵,而官韵从唐代开元以来 就由主管考试的礼部颁行,所以叫 《礼部韵略》。这部书可以说是《广 韵》的简缩本。





根据声类的对立和互补关系,学者们将《切 韵》系的声纽系统归纳为三十七字母:这三 十七个字母分别是: 唇音: 帮[p]滂[p]并[b]明[m] 舌音: 端[t]透[t ] 定[d]泥[n]来[l] 知[]彻[ ]澄[] 娘[] 齿头音: 精[ts]清[ts]从[dz]心[s]邪[z] 正齿音: 庄[ʧ]初[ʧ]崇[d]生[ʃ]俟[] 章[t]昌[t]船[d]书[]禅[] 日[n] 牙音: 见[]溪[]群[]疑[] 喉音: 晓[]匣[]影[]喻[]
中古音系—今音学
重点:通过本节学习,掌握中古 时期主要韵书;研究中古音系的 材料、方法;中古音系。
今 音 学 的 研 究 材 料 、 方 法

唐宋人把研究唐宋时期语音系统的 学科叫‘今音学’。
今音学的研究材料—《切韵》系韵书的反 切材料和等韵图为主,诗文押韵、现代活 语言为参证。 今音学的研究方法:对《切韵》系韵书的 反切材料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反切系联 法’。
东,德红切,又都贡切 冻,多贡切,又音东。

反 切 系 联 法 — 补 充 条 例



韵类系联的补充条例是根据‚四声相 承‛。陈禮说:‚切语下字既系联为 同类,然亦有实同类而不能系联者, 以其切语下字而两两互用故也。” 如 朱,章俱切;俱,举朱切 无,武夫切;夫,甫无切 朱、俱两两互切,无夫两两互切。这 四个字都属于‘虞韵’,根据基本条 例,虞韵似乎应该分为两个韵类。而 根据‘四声相承’的原理,这些字对 应的的上声麌韵、去声遇韵只有一类 , 则平声虞韵也应只有一类,故‘朱、 俱、无、夫’同属一韵类。


调类:中古的韵书、韵图如《切 韵》、《广韵》、《韵镜》、《七 音略》等都按照平、上、去、入分 类。隋唐时代的诗人的用韵也基本 上反映了这一情况。 调值:邵荣芬先生《切韵研究》提 出一个假设:平声是平调,中;上 声是升调,高;去声是降调或降升 调;入声是个促调。 我们这里采用邵先生的中古调值的 构想。
[ ]

切 韵 系 韵 书


其一出自敦煌石室,系本世纪初法 国人伯希和盗出,现存法国巴黎国 家图书馆,残损较甚(王一); 其二为故宫所藏明项元汴跋本,称 ‚内府本‛,但内容与宋濂跋本殊 异,早经学者定为他人改作之书 (王二)。 其三为宋内府递归清内府,宋濂跋 本 ,清亡时被溥仪盗携出宫,流落 民间。1947年复为故宫博物院购得, 仍完整无缺(王三)。

但声类不等于声母,声类是根据反 切上字系联归纳出来的,而反切上 字的运用要受到反切下字的制约, 不同的反切下字要求有不同的反切 上字与之相适应。归纳声母应该看 这些声类能不能区别意义。如果属 于具有辨义作用的声类,一类就是 一个声母,否则就有可能是两个声 类合为一个声母。
《 切 韵 》 音 系 的 声 类 和 声 纽
[ ]

《唐韵》,唐孙愐据《切韵》改编而成,
时间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 (732)之 后, 流行于唐代。计一百九十五韵。目

[ 切 韵 系 韵 书 ]
前也只有残卷。 《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宋陈 彭年、邱雍等奉诏重修《切韵》和《唐韵》 而成,成书于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 年),《广韵》共分二百零六韵,全书 26194字。按照平上去入的顺序排列。平 声57,上声55,去声60,入声34,平上去 入的相配,非常有规律。
[ ]

反 切 系 联 法

《切韵》系韵书并没有直接告诉我 们中古时代有多少个声纽、多少个 韵母。我们要研究‘切韵音系’, 只能从韵书提供给我们的反切材料 入手来归纳。而如何从零散的反切 材料中归纳出中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呢? 明代的陈澧在这方面给我们找 到了方法。 陈澧在其《切韵考》中总结了他归 纳反切材料的方法——反切系联法。 反切系联法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基 本条例,分析条例和补充条例。具 体方法如下:
反 切 系 联 法 — 补 充 条 例


补充条例是用来解决本是同类,但 ‚基本条例‛却无法将其系联到一 起这个问题的。 对于声类的系联,陈禮说:‚切语 上字既系联为同类,然有实同类而 不能系联者,以其切语上字两两互 用故也。‛这是因为有的字是多音 字,这样在不同处注音时,同一个 音用了不同的反切,那么这两个反 切上字就是同类的。如
反 切 系 联 法 — 基 本 条 例




基本条例是反切系联法的原则,陈禮说: ‚切语上字与所切之字为双声,则切语 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 类也。‛‚切语下字与所切之字为叠韵, 则切语下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 韵必同类。‛ ⑴、同用: 声纽:冬,都宗切;当,都郎切 韵类:东,德红切;公,古红切 ⑵、互用: 声纽:当,都郎切;都,当孤切 韵类:公,古红切;红,户公切 ⑶、递用: 声纽:冬,都宗切;都,当孤切; 韵类:东,德红切;红,户公切
《 切 韵 》 音 系 的 声 类 和 声 纽



近人白涤洲《广韵声纽韵类之统计》 一文采用统计法得出《广韵》中有 47声类。高本汉、黄粹伯的结论与 此相同。 黄侃、钱玄同考察的结果是41声类。 曾运乾、陆志韦、周祖谟考察的结 果是51声类。 从分合的趋势看,定为51声类是比 较合适的。
《 切 韵 》 音 系 的 声 类 和 声 纽
《 切 韵 》 音 系 的 声 类 和 声 纽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根据上述三项条例,陈澧总结出 《切韵》系韵书有40声类。应该说 陈澧所总结出来的反切系联法是比 较科学的,但可惜的是陈澧本人在 归纳《切韵》反切系统的时候并没 有完全按照上面确定的原则进行系 联。 后人在对陈澧所确定的方法给予了 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对他的分类结 果作出批判。
《 切 韵 》 音 系 的 声 类 和 声 纽

又如:云(喻三)纽只切三等韵, 而匣母则切一、二、四等韵。二者 互补,所以应该是一个声纽。而以 (喻四)在《韵镜》中排在第四等 的位置,但他实际上是假四等、真 三等,只和三等韵相拼,和‘云’ 纽,也即喻三对立,应该是个独立 的声纽。

《 切 韵 》 音 系 的 声 纽
《五音集韵》金代韩道昭作。根据 这部书的作序时间是‚崇庆元年岁 次壬申长至日‛,那是金卫绍王时, 相当于1212年较刘渊《壬子新刊礼 部韵略》的成书刊行还早40年。这 本书的情形可分 3点来说:①全书 分 160韵,比《广韵》少46韵,比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多53韵。其 中平声共44韵,上声43韵,去声47 韵,入声26韵。
反 切 系 联 法 — 分 析 条 例


分析条例是把不同类的声母和韵类 分开的一个原则。陈禮说:‚其两 切语下字同类者,则上字必不同 类。‛‚反切上字同类者,反切下 字必不同类。‛这是因为如果下字 同类上字也同类,那就完全同音, 就没有必要再分两个反切。 上字同类,下字必不同类。如, 红,户公切;烘,呼东切 上字同类,下字必不同类。如, 冬,都宗切;都,当孤切
[ ]

切 韵 系 韵 书

《新刊韵略》金代王文郁作(1227 年) 106韵。因为王文郁曾作过平水 地方官。所以这部韵书被后人叫做 ‘平水韵’。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南宋理宗 淳祐十二年(1252)刘渊曾编写刊行 过新的《礼部韵略》共107韵。因为 是在平水刻的,所以也称为平水韵。
[ ]

切 韵 系 韵 书





如‘知’母的反切上字只有一类,其反切 上字分别为: 陟、竹、知、张、中、猪、征、追、卓、 珍、迍 这一类就是一个声母。 再如‘照’纽的反切上字为两类: 1、 章类:之、职、章、诸、旨、脂、征、 正、占、支、煮 2 、庄类:侧、庄、阻、邹、簪、仄、争 以上两声类在同样的语境下出现时有辨义 作用。所以应该是两个声纽。

中 古 韵 书 简 介
根据文献的记载,中国最早的韵书 是三国时期李登编著的《声类》和 晋代吕静编著的《韵集》。但这两 书早已亡佚。唐代封演《闻见记》 说,《声类》是‚以五声命字,不 立诸部‛。《魏书〃江式传》说, 《韵集》是‚宫商兡 徵羽各为一 篇‛。‚五声‛或‚宫商兡徵羽‛ 与后世的声、韵、调是什么关系, 两书的体制类型是否与后世的韵书 相似,现在都无从深考。根据《颜 氏家训〃音辞》所说‚自兹厥后,音 韵蜂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可 以肯定的是,六朝是韵书的大发展时 期,出现了很多韵书。

切 韵 系 韵 书

《切韵》,现存最早的一部韵书是隋 仁寿元年(601年),陆法言编撰的 《切韵》,计五卷一百九十三韵。仅 存《切韵序》和残卷。 《刊谬补缺切韵》,唐代王仁煦在陆 法言《切韵》基础上又进一步整理增 订而成。本书除对《切韵》加以刊正、 补注义训外,还对本字俗体等加以辨 析,增收约6000余字,另增立两韵, 并注明《切韵》与另外5家韵书分韵的 异同,可供了解其分韵梗概和关系等。 已知《刊谬补缺切韵》有三种传本:



中 古 韵 书 简 介

所谓韵书是指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 编排的一种书。这种书主要是为分 辨、规定文字的正确读音而作, 属 于音韵学材料的范围。同时它有字 义的解释和字体的记载,也能起辞 书、字典的作用。 我国古代韵书的体制,概括起来说, 就是以声调统韵部(韵类),以韵 部统小韵(声类)这样分类归部的 结果,同音(同声、同韵和同调) 的字归在一起,成为有系统的字音 总集。
[ ]

切 韵 系 韵 书

《古今韵会》黄公绍在元世祖至元 二十九年(1292)以前所编,简称 《韵会》。这是一部征引典故很多, 很注重训诂的韵书。 《古今韵会举要》黄公绍的同乡, 又在他家坐过馆的熊忠嫌《韵会》 注释太繁,在元成宗大德元年丁酉 (1297)编成。比 《壬子新刊礼部韵 略》晚45年,共分107韵,完全依照 刘渊归并《礼部韵略》的方法。 如 和后来流行的诗韵相比,就是多了 一个拯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