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化学考前复习自主整理清单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化学考前复习自主整理清单一
16-1.(12分)工业上用粉碎的煤矸石(主要含Al2O3、SiO2及铁的氧化物)制备净水剂BAC[Al2(OH)n Cl6-n]的流程如下:
(1)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名称)。
(2)步骤①在煮沸的过程中,溶液逐渐由绿色变为棕黄色,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________;步
骤①的煮沸装置上方需安装一长导管,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控制pH,要使Fe3+完全除去,(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时,沉淀就达完全)溶液的pH至少应升高到_____________。(已知常温下K sp(Fe(OH)3=1×10-38)
(4)已知BAC的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 nm之间,由此区别滤液Ⅰ与BAC两种液体的物理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若Ca(OH)2溶液过量,则步骤③得到的BAC产率偏低,写出导致其原因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二氧化硅
(2)4Fe2+ +O2 +4H+ == 4Fe3+ + 2H2O,冷凝回流
(3)3
(4)用一束光分别照射两种液体,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5)Al3+ + 3OH- == Al(OH )3↓或Al3+ + 4OH- == AlO2- + 2H2O
【试题解析】
本题以“煤矸石制备净水剂BAC[Al2(OH)n Cl6-n]”的工艺流程为命题背景,将铝和铁的化合物性质、胶体的性质、化学设备、生产条件的控制等知识融合在生产工艺中,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新信息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煤矸石主要成分Al2O3、SiO2及铁的氧化物中,与酸不发生反应的是SiO2,滤渣的主要成分即为SiO2;溶液逐渐由绿色变为棕黄色,很明显是溶解后的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在酸性环境中发生的离子反应应表达为:4Fe2++O2 +4H+== 4Fe3+ + 2H2O;要使铁离子完全沉淀,则C(Fe3+)·C(OH-)3=1×10-38,此时C(Fe3+)至少达到10-5mol/L,所以C(OH-)应为10-11mol/L,pH应升高到3。BAC的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 nm,所以BAC为胶体,区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为丁达尔现象;若Ca(OH)2溶液过量,根据过量的情况,铝离子与氢氧根可能发生反应Al3+ + 3OH- == Al(OH )3↓或Al3+ + 4OH- == AlO2- + 2H2O。
【典型错误】
问题(1)很多学生错写化学式,未看到“名称”这一要求。对于问题(2)由绿色变为棕黄色,部分学生想不到氧化剂是氧气,或者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酸碱性环境未弄清楚。问题(3)中部分学生不能明确要使c(Fe3+)降至10-5mol/L和“使Fe3+完全除去”这一说法之间的关系,因此无法继续计算;另外在利用K sp(Fe(OH)3)时,计算出错。问题(4)中部分学生联想不到Al3+转变为AlO2-的情况。
【要点归纳】
一、化学工艺流程一般可划分为前期的原料预处理、中期的核心反应和后期的产品分离提纯三个阶段,整个流程都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为获取产品服务。分析流程图的规律是: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如下图所示)。
二、工业流程题常见考点:①生产的目的、设计的原理、生产流程的作用等;②化学反应条件控制的原理;③实验基本操作;④资源的回收和利用;⑤“绿色化学”生产、环境保护等。具体有:
1、原料预处理阶段
①研磨、粉碎、喷洒: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②溶解: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碱溶、水溶等
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更多转化)。
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的溶解过程。
③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2、分离提纯阶段
①调节溶液 pH 除杂:
a.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中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b.调节 pH 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能与 H+反应,使溶液 pH 增大;不引入新杂质。
如:若要除去 Cu 2+溶液中混有的 Fe 3+,可加入 CuO、Cu(OH)2、Cu 2 (OH) 2 CO 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 pH。
②控制温度:
加热:加速溶解、加快反应速率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移动(如促进水解生成沉淀)。如在制备过程中出现一些受热易分解的物质或产物,则要注意对温度的控制。如NaHCO3、NH 4 HCO3、H 2O 2、KMnO 4、AgNO 3、HNO 3 (浓)等物质。
降温: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或分解,或促进平衡向某个方向移动。
控制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综合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如使反应速度不致于太慢、抑制或促进平衡的移动、防止反应物分解、防止副反应、使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等。
如果题目中出现了包括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的溶解度信息,则要根据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改变的情况,寻找合适的结晶分离方法(蒸发结晶或浓缩结晶)。
3、获得产品阶段
①洗涤(冰水、热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无水乙醇的作用:减少产品的损耗;除去固体表面的杂质;使产品快速干燥(特别适合于带结晶水晶体等对热不稳定的晶体,其他晶体通常晾干、低温烘干)
判断沉淀(晶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必须是沉淀(晶体)组成之外的离子。
可根据沉淀中可能存在的某一离子,
(1)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取样
(2)加入XX(试剂)——加试剂
(3)若无沉淀生成——现象
(4)则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结论
②蒸发加热时的气体氛围抑制水解:如从溶液中析出 FeCl 3、AlCl 3 、MgCl 2等溶质时,应在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