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表达
原核表达
![原核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e8fc50c958f5f61fb7366620.png)
将克隆化基因插入合适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用于表达大量蛋白质的方法一般称为原核表达。
这种方法在蛋白纯化、定位及功能分析等方面都有应用。
大肠杆菌用于表达重组蛋白有以下特点:易于生长和控制;用于细菌培养的材料不及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的材料昂贵;有各种各样的大肠杆菌菌株及与之匹配的具各种特性的质粒可供选择。
但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蛋白由于缺少修饰和糖基化、磷酸化等翻译后加工,常形成包涵体而影响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构象。
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原核表达载体通常为质粒,典型的表达载体应具有以下几种元件:(1)选择标志的编码序列;(2)可控转录的启动子;(3)转录调控序列(转录终止子,核糖体结合位点);(4)一个多限制酶切位点接头;(5)宿主体内自主复制的序列。
原核表达一般程序如下:获得目的基因-准备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测序验证)-转化表达宿主菌-诱导靶蛋白的表达-表达蛋白的分析-扩增、纯化、进一步检测。
一、试剂准备1、LB培养基。
2、100mM 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2.38g IPTG溶于100ml ddH2O中,0.22μm滤膜抽滤,-20℃保存。
二、操作步骤(一)获得目的基因1、通过PCR方法:以含目的基因的克隆质粒为模板,按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在上游和下游引物分别引入不同的酶切位点),PCR循环获得所需基因片段。
2、通过RT-PCR方法:用TRIzol法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RNA,以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cDNA第一链,以逆转录产物为模板进行PCR循环获得产物。
(二)构建重组表达载体1、载体酶切:将表达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同引物的酶切位点)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行琼脂糖电泳后,用胶回收Kit或冻融法回收载体大片段。
2、PCR产物双酶切后回收,在T4DNA连接酶作用下连接入载体。
(三)获得含重组表达质粒的表达菌种1、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根据重组载体的标志(抗Amp或蓝白斑)作筛选,挑取单斑,碱裂解法小量抽提质粒,双酶切初步鉴定。
大肠杆菌的原核表达实验过程结果
![大肠杆菌的原核表达实验过程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7a9ca14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5.png)
大肠杆菌的原核表达实验过程结果
大肠杆菌的原核表达实验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构建表达载体:将待表达的基因克隆到适当的表达载体上,如常用的pET、pGEX等载体中。
2. 转化大肠杆菌:将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细胞中。
可以通过化学方法、电转化、冷冻复苏、热激转化等方法进行。
3. 诱导表达:在大肠杆菌细胞进行生长至适当时期后,添加适宜浓度的诱导剂,如IPTG等,诱导待表达基因蛋白的合成。
4. 细胞收获和破碎:诱导一定时间后,收获大肠杆菌细胞并进行破碎,以获得待表达蛋白。
5. 蛋白提取:对细胞破碎物进行离心、超滤等步骤,去除残余细胞构成和杂质,得到含有待表达蛋白的上清液。
6. 纯化和分析:将上清液进行分离、纯化、鉴定,以确定表达蛋白相应的分子量、酶活性等。
在以上步骤中,实验者需要进行质控和评估,确认实验步骤是否正确和表达蛋白是否达到预期,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原核表达系统的工作原理
![原核表达系统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dfc63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9.png)
原核表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原核表达系统是指利用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等)来表达外源蛋白质的工具,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原核表达系统通过重组DNA技术将目标基因插入原核细胞的表达载体中,并利用细胞自身的代谢机制,将目标蛋白质大量表达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核表达系统的工作原理。
1. 原核表达系统的基本构成原核表达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两部分。
表达载体是一种重组DNA分子,通常包括以下基本组成成分:(1)起始位点(起始密码子):在大肠杆菌中通常为AUG。
(2)表达基因:包括编码目标蛋白质的DNA序列和转录启动子、转录终止子等序列。
(3)选择标记:旨在筛选出带有目标基因的细胞,并提高表达效率。
常用的选择标记有抗生素抵抗基因和荧光标记基因等。
(4)复制起点:能够使表达载体在宿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提高表达效率。
宿主细胞则是一种能够实现表达载体遗传信号转录、翻译和合成目标蛋白质的生命体。
2. 原核表达系统的工作流程原核表达系统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目标蛋白质的表达:(1)制备表达载体将目标基因插入表达载体中,构建成重组DNA分子。
(2)转化宿主细胞将制备好的表达载体转化(transform)到宿主细胞内。
转化过程中,表达载体通过电击、热激或溶菌酶处理等方法,被宿主细胞吞噬并与其细胞质融合。
(3)表达基因转录和翻译转录因子识别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序列,调节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能够合成被表达的mRNA。
转录后的mRNA与核糖体结合,开始翻译,合成蛋白质。
(4)目标蛋白质的后处理和纯化将宿主细胞内表达的蛋白质从培养基或细胞酶中提取出来。
通常采用离心、过滤或柱层析等方法,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和纯化。
3. 原核表达系统的优缺点原核表达系统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领域应用广泛,主要因为其有以下的优缺点。
(1)优点①高效:能够表达大量的目标蛋白质,通常能够达到10%以上的蛋白质总产量。
②简便: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很容易进行规模化操作。
外源基因的原核表达
![外源基因的原核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1333a08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1.png)
遗传背景清楚
目的基因表达水平高
培养时间短
16.07.2024
精选课件
6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主要不足
• 1、缺少真核生物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和加工过程。
• 2、表达的蛋白质多以包含体形式存在, 需经复性才能恢复构象与活性
1、不溶性蛋白
2.可溶性蛋白
16.07.2024
精选课件
30
大肠杆菌载体的表达方式
非融合表达载体 融合表达载体 带纯化标签表达载体 分泌型表达载体 表面展示表达载体 带分子伴侣表达载体
16.07.2024
精选课件
31
1.非融合表达载体:应用此种载体表 达的蛋白质与天然状态下存在的蛋白 质在结构、功能和免疫原性等方面基 本或完全一致。目前上市的细胞因子 类产品多采用此类表达载体。 2.融合表达载体:分子量较小的蛋白 质常用此类载体进行表达。将外源蛋 白基因与受体菌自身蛋白基因重组在 一起,但不改变两个基因阅读框。
精选课件
43
常见的大肠杆菌基因表达受体菌株
菌株
基因型
启动子
BL 21
hsd S gal
T 7噬菌体
HMS174 M5279 RB791
recA1 hsdR rif lacZ trpA rpsL W3110 lacIq L8
T 7噬菌体 λ 噬菌体PL
lac,tac
16.07.2024
精选课件
44
大肠杆菌高效表达目的基因策略
• 3.宿主本身杂蛋白质多,纯化步骤复杂。
16.07.2024
精选课件
7
PET系统_原核表达详细总结
![PET系统_原核表达详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c4f1cd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6.png)
04
应用前景展望
在生物制品领域的应用前景
1 2
疫苗生产
利用PET系统进行原核表达,可实现疫苗抗原的 高效制备,降低生产成本和时间。
抗体药物生产
通过PET系统表达抗体,能够简化抗体药物的生 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
PET系统可用于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如蛋白质结 构鉴定、功能检测和残留物质检测等。
疾病机制研究
PET技术可用于研究疾病的发 生机制、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法 ,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本质
。
医学影像诊断
PET技术能够提供高灵敏度和特异 性的医学影像,有助于肿瘤、神 经系统疾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
生物医学材料研究
通过PET技术对生物医学材料进行 标记和检测,能够提高材料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
05
培养基
提供实验菌种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 养成分。
试剂和仪器
包括各种分子生物学试剂和细胞培 养设备,用于实验操作。
实验方法
活性检测
通过生物学活性检测,评估目的蛋白的功 能和效果。
目的基因克隆
将目的基因从染色体或质粒上克隆到表达 载体中。
表达载体转化
将克隆好的表达载体转化到实验菌种中。
蛋白纯化
采用各种纯化技术,将目的蛋白从细胞中 分离出来。
诱导表达
通过添加诱导剂或其他方法,启动目的基 因的表达。
02
实验结果
pet系统表达的蛋白质量分析
总结词
在利用PET系统进行原核表达的过程中,需要关注蛋白的质量和产量。
详细描述
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可以检测到目标蛋白的分子量标准,同时利用定量蛋白试剂盒可以测定 其浓度。
原核表达系统
![原核表达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02136e7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5.png)
05
原核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基因克隆技术
随着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越来 越多的基因被成功克隆并用于原 核表达系统中,为生物制品的制 备提供了更多选择。
表达载体构建
原核表达系统中的表达载体是关 键因素,目前已经构建了多种高 效表达载体,能够实现外源基因 的高水平表达。
宿主菌选择
宿主菌的选择对原核表达系统的 表达效果至关重要,经过不断筛 选和改良,已成功应用于生产实 践的宿主菌种类不断增加。
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可以大量制 备蛋白质,用于研究蛋白质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复合物组装。
蛋白质工程改造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可以对蛋白 质进行体外进化、定向改造等 ,提高蛋白质的特性和功能。
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研究
生物信息学研究
原核表达系统可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 大量制备蛋白质并进行分析,揭示蛋 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原核表达系统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原核表达系统的基本原理 • 原核表达系统的应用 • 原核表达系统的优缺点 • 原核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原核表达系统是一种利用原核生物(如细菌)作为宿主细胞进行 目的基因表达的技术。
它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表达量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基因 工程、蛋白质工程等领域。
翻译过程中,宿主菌的 核糖体识别mRNA上 的起始密码子,开始翻 译目的基因,合成蛋白 质。
通过调控启动子和终止 子等元件,可以控制目 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方 向。
03
原核表达系统的应用
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
80%
生产重组蛋白药物
原核表达系统可用于生产重组蛋 白药物,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原核表达系统》课件
![《原核表达系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870b7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d.png)
原核表达系统是一种利用原核生物(如细菌)进行基因表达的方法。通过将外源基因插入到原核生物的质粒或染 色体DNA中,利用这些生物的转录和翻译系统合成目的蛋白。原核表达系统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 药物研发等领域。
原核表达系统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
原核表达系统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药物研发等领域,用于生产重组蛋白、抗体、疫苗 等生物制品。
药物设计与筛选
蛋白质结晶研究有助于揭示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为药物设计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可以快速获得大量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为药物研发提供有力支
持。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互作蛋白的鉴定
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可以获得与目标蛋白 相互作用的互作蛋白,为互作蛋白的鉴 定提供有力支持。
VS
互作机制的研究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可以深入研究蛋白质之 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揭示互作蛋白在生命 过程中的作用。
05
原核表达系统的改进 与发展
提高表达产物的产量
探索新的宿主菌
通过选择或改良宿主菌,提高表达产物的产量。例如,使用具有更 强蛋白表达能力的菌株或对现有菌株进行基因改造。
优化培养条件
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温度、pH等条件,促进宿主菌的生长和蛋 白质的表达。
详细描述:原核表达系统的优点包括操作简便、成本低 廉、表达量高等。由于原核生物的遗传背景和生理特征 比较简单,因此在进行基因表达时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操 作。此外,原核生物具有较高的繁殖速度,可以快速地 生产大量的目的蛋白。但是,原核表达系统也存在一些 缺点,如表达产物可能存在免疫原性、翻译后修饰功能 不足等。此外,由于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机制与真核 生物存在差异,因此有些真核生物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 中可能无法得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原核表达系统
![原核表达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304a395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8.png)
-原核表达系统一.表达系统:基因工程中用来获得有功能的异源蛋白质的体系,包括克隆载体,表达载体及受体细胞。
据受体细胞的不同可分为:1.原核表达载体系统:将外源基因引入原核细胞,并使其在原核细胞中以发酵形式快速高效地表达合成基因产物的体系。
2.真核表达系统:使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二.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和表达特点1.原核生物染色体DNA是裸露的环形DNA,其转录和翻译是偶联的连续进行。
2.原核生物形成多顺反子mRNA:mRNA在合成过程中和多个核糖体结合,翻译形成多条肽链。
(图)多顺反子mRNA(polycistronic mRNA):即可作为两个或多个肽链翻译模板的mRNA。
3.一般不含内含子(intron),没有转录及翻译后加工系统。
4.原核生物中功能相关的基因串联在一起,形成操纵子。
操纵子(operon):是一组功能上相关,受同一调控区控制的基因组成的一个遗传单位。
1)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基本单位(即一个转录单位)。
共同协调作用,完成某一多肽的表达调控。
2)包括调控区:调节基因,启动基因,操作基因。
结构基因:5.原核生物中参与转录的基因结构:1)启动子:是DNA上的一段序列,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部位。
各种不同的原核细胞其启动子各有不同,但均含有下列两个高度保守区(富含AT:易变性解离为单链,为RNA合成提供模板)(1)TATA box(-10区,pribnow box):转录启始点上游10bp处一段富含AT的碱基TATATTA(2)-35区:长度和顺序个体间差别很大,富含AT是RNA聚合酶识别位点。
转录的启始:RNA聚合酶首先识别启动子的-35区并结合至启动子上,然后开始滑向转录起始点,到-10区时,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更牢固,并继续向前滑行,大约6-7bp后开始转录(转录起始位点)。
即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启动子,但并不转录(图)。
各种启动子启动转录能力不同。
启动子强弱取决于-35区和-10区的碱基组成及其间隔序列。
原核表达实验技术
![原核表达实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72d7d362af90242a895e53a.png)
TAKARA DNA凝胶回收试剂盒1. 切胶:先用酒精灯消毒手术刀,在酶切仪中切胶,把片段放入1.5ml管中,用枪头搅碎。
2. 加GM试剂溶胶:加入700--800ul左右的GM,放进45℃水浴锅中溶胶。
3. 拿新的过滤柱和离心管,转移溶胶后液体进过滤柱,12000rpm.1min离心,把滤液重新倒进过滤柱,同样离心,后弃滤液。
4. 加WB(加乙醇)清洗:向过滤柱中心加700ulWB,同样条件下离心两次,弃滤液,最后空离30s。
5. 换新的1.5ml离心管,把柱子放入,加30ul的Elution Buffer/DDH2O.(注意要加在中央,不要碰壁)6. 离心1min,把滤液重新加入到过滤柱中,再离心,得到溶解的DNA液体,弃柱子。
7. 保存:-20℃LB培养液制备(1000ml)1. 称量:10g胰蛋白胨粉,5g酵母提取物,10gNacl于玻璃瓶,加DDH2O 1000ml。
2. 灭菌:把盖子拧松,高压蒸汽灭菌121℃,20min。
3. 置室温降温,后放4℃保存。
LB固体培养基制备1. 向100ml的液培中加入1.5g琼脂粉,高压灭菌20min。
2. 抗生素贮存液:卡那霉素(Kan)贮存液50 mg/ml、氨苄西林(Amp)贮存液100 mg/ml (均经过0.22µm 滤膜过滤除菌),-20℃储存,使用浓度卡那(k+)0.05mg/ml,氨苄(A+)0.1mg/ml。
3. 取出培养液,待其温度降至45—50℃时(不烫手),按照1:1000比例加入抗生素,充分混匀。
4. 倒入6cm一次性培养皿中,静置30—60min(等待平板冷却)。
5. 封口胶封口,倒置保存在4℃,期限为30D。
纯化PCR 产物(胶回收)(天根试剂盒)1. 在紫外灯下准确切取含有目的DNA片段的凝胶(体积尽可能小),放入干净的1.5 ml EP 管(预先称取空管重量)中,称取凝胶的重量。
2. 按每0.1 g凝胶加入100 ul PC溶液的比例往EP管中加入溶液PC,50℃水浴放置约10 min,期间不断温和晃动,确保凝胶完全溶解,此时溶液呈现黄色。
原核表达步骤
![原核表达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0d7a5ee5de80d4d8d05a4f17.png)
悬细菌。超声破碎(300W4 S/4S,99次)。超声后液体变清澈。超声时 探头离管底一定距离,防止管破裂。
&12000g, 10mi n,取上清作为待纯化的样品。
9、 混匀镍柱,根据培养物及表达水平装柱2ml(加膜防镍柱漏),用三 个柱床体积50mM PBS(不可溶细菌加8M尿素50mM PBS平衡柱子
原剂使二硫键正常形成。一般在尿素浓度4M左右时复性过程开始,到2M左右时结束。对于
盐酸胍而言,可以从4M开始,到1.5M时复性过程已经结束。
复性中常采用的方法有: 稀释复性:直接加入水或缓冲液,放置过夜,缺点是体积增加较大,变性剂稀释速度太快, 不易控制。
透析复性: 好处是不增加体积, 通过逐渐降低外透液浓度来控制变性剂去除速度, 有人称易 形成沉淀,且不适合大规模操作,无法应用到生产规模。
1可溶性蛋白在细胞容易受到蛋白酶的攻击,包涵体表达可以避免蛋白酶对外源蛋白的降 解。
2、降低了胞外源蛋白的浓度,有利于表达量的提高。
3、包涵体中杂蛋白含量较低,且只需要简单的低速离心就可以与可溶性蛋白分离,有利于 分离纯化。
4、对机械搅拌和超声破碎不敏感,易于破壁,并与细胞膜碎片分离。
分离:
1离心:5000-20000g15min离心,可使大多数包涵体沉淀,与可溶性蛋白分离。
杆菌中表达的蛋白由于缺少修饰和糖基化、磷酸化等翻译后加工,常形
成包涵体而影响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构象。
表达载体在基因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原核表达载体通常为质粒, 典型的表达载体应具有以下几种元件:
(1)选择标志的编码序列;
(2)可控转录的启动子;
原核表达密码子偏好 概述及解释说明
![原核表达密码子偏好 概述及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80c8f9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83.png)
原核表达密码子偏好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原核表达密码子偏好是指原核生物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对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选择存在一定规律性。
密码子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序列,用于编码不同的氨基酸。
在原核生物中,有些密码子被广泛使用,而其他密码子则较少使用。
这种密码子偏好现象引发了科学家们的兴趣,并且对研究人员揭示了一些有关遗传信息传递机制和生物进化的重要见解。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以下几个部分来描述原核表达密码子偏好。
首先,在第2部分中,我们将概述原核表达密码子偏好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然后,在第3部分中,我们将解释说明影响原核表达密码子偏好的主要原因和机制。
接下来,在第4部分中,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具体介绍常见原核生物中的密码子偏好现象及其解释。
最后,在第5部分中,我们将总结原核表达密码子偏好的特点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原核表达密码子偏好的现象和机制,并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
了解原核表达密码子偏好对我们揭示细胞功能和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文也希望能够促进对密码子偏好研究领域的发展,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2. 原核表达密码子偏好概述:2.1 什么是原核表达密码子偏好原核生物中的基因编码信息通过密码子来进行转录和翻译,密码子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序列,每个密码子对应着一个氨基酸。
然而,在同一种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对于某些氨基酸来说,并非所有可能的密码子都被等概率地使用。
相反,原核生物存在一种选择性地使用某些密码子来编码特定氨基酸的现象,这就是原核表达密码子偏好。
2.2 密码子的定义和功能在DNA或RNA序列中,每三个连续的核苷酸被称为一个密码子。
根据遗传密码表,不同的密码子对应着不同的氨基酸,起到了翻译基因信息为蛋白质序列的作用。
2.3 原核生物中密码子使用的规律性原核生物在使用密码子时并非随机选择,而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规律性。
具体而言,原核生物中较为常见或者富集的密碼雙取决于其所编码氨基酸出现频率及其它影响因素。
实验五 原核表达
![实验五 原核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7cca29e34693daef5ef73d74.png)
一、原理
1、 E.coli表达系统
E.coli是重要的原核表达体系。在重 组基因转化入E.coli 菌株以后,通过 温度的控制,诱导其在宿主菌内表达 目的蛋白质,将表达样品进行SDSPAGE 以检测表达蛋白质。 本实验采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 昔(IPTG)诱导外源基因表达
3.原核表达
1)挑取上述方法得到的单菌落于2 mL LB 液培养基(氨苄青霉素50 μg/mL)中。同 时,BL21作为对照(不加抗生素)。于 37℃培养至OD600为 0.5. 2)取20 μL菌液接种2 mL LB液体培养基 (氨苄青霉素50 μg/mL), 37℃培养OD600 为 0.5, 3)加入IPTG最终浓度梯度2mM ,18℃诱 导表达16h。
大分子
混合样品 电泳 电泳方向 带孔胶
小分子
按分子 大小分离
二、试剂
LB培养基 SOC培养液 50 μg/mL Amp IPTG SDS-PAGE Loading Buffer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剂
30%丙烯酰胺凝胶贮液: 丙烯酰胺30 g, N, N-亚甲双丙烯酰胺 0.8 g 4×Tris· Cl/SDS pH 8.8:18.2 g Tris碱溶 解于40 mL水中,用1 mol/L的盐酸调pH为 8.8后,定容到100 mL,再加0.4 g SDS。 4×Tris· Cl/SDS pH 6.8:6.05 g Tris碱溶 解于40 mL水中,用1 mol/L的盐酸调pH为 6.8后,定容到100 mL,再加0.4 g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结构上的特点
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的 净电荷以及分子大小和形状等因素。 加入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少量巯基乙 醇,则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 的分子量,而与原来所带电荷、分子形状 无关。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844a778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8.png)
20
同位素示踪实验
把大肠杆菌细胞放在加有放射性35S标记的氨基酸,但没 有半乳糖诱导物的培养基中繁殖几代然后再将这些带有 放射活性的细菌转移到不含35S、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 随着培养基中诱导物的加入, β-半乳糖苷酶便开始合成。 分离β-半乳糖苷酶, 发现这种酶无35S标记说明酶的合 成不是由前体转化而来的, 而是加入诱导物后新合成的。
• Jacob和Monod认为诱导酶(他们当时称为适应酶)
现象是个基因调控问题, 可以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因此
选为突破口, 终于通过大量实验及分析, 于1961年建立
了该操纵子的控制模型。
-
21
酶的诱导
-
22
• 酶的诱导现象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合理、 经济地利用有限资源的本能。
• 酶诱导已证明是低等生物的普遍现象。
倒位片段
鼠伤寒沙门菌鞭毛素基- 因的调节
H1鞭毛素
10
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rium)的相转变(phase variation)
-
11
2.σ 因子对原核生物转录起始的调控
σ因子: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一个亚基,是转录起 始所必需的因子,主要影响RNA聚合酶对转录起始 位点的正确识别,这种σ因子称σ70,此外还有分子量 不同,功能不同的其他σ因子 。
PO
操纵子可视为原核生物的转录单位,它可以逐个
地从原核生物基因组中分离出来,对其结构功
能加以研究。
-
15
3.乳糖操纵子
1) 乳糖操纵子的结构
启动子 操纵基因
调节蛋白
(阻遏蛋白)
-
结构基因
16
3个编码的结构基因
• Z编码β-半乳糖苷酶: 将乳糖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还能 将乳糖转变为异构乳糖
原核表达(Prokaryotic expression)
![原核表达(Prokaryotic expression)](https://img.taocdn.com/s3/m/0c95c61d4a7302768e993977.png)
原核表达(Prokaryotic expression)是指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表达菌株的方法,使其在特定原核生物或细胞内表达。
与真核表达相比,原核表达的优点尤为突出,如细胞繁殖快速、IPTG诱导表达,相对简便的纯化流程等。
使其成为生产重组蛋白的最普遍手段。
服务内容
(1)合成基因(另外收费)或客户提供模板
(2)构建2~3个表达载体,转化,选择1~2种表达菌株
(3)帅选阳性克隆
(4)表达优化和可溶性分析
(5)SDS-PAGE检测表达
客户提供
测序验证过的质粒并附带测序报告
我们提供
(1)实验所需的试剂
(2)纯化目的蛋白及表达菌株
(3)实验结果图片
(4)完整的实验过程及实验报告。
PET系统_原核表达详细总结
![PET系统_原核表达详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2835d4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e.png)
疗基因并发挥疗效。
pet系统中原核表达系统的优势
高表达效率
原核生物具有高效的基因转录和 翻译效率,可短时间内大量表达 目的基因。
快速制备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可以在短时 间内制备大量蛋白质或多克隆抗 体,为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 支持。
成本低廉
原核生物易于培养,繁殖速度快 ,可实现工业化生产,降低生产 成本。
原核表达pet系统的研究方向
01
优化表达载体
02
完善检测技术
进一步探索和优化表达载体,提高表 达产物的纯度和产量。
发展更灵敏、快速的检测技术,提高 pet成像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03
拓展应用领域
将原核表达pet系统应用于更多的生 物医学领域,如肿瘤学、神经科学等 。
原核表达pet系统的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02
原核表达系统概述
原核表达系统的定义
原核表达系统是一种在原核生物中利用基因 工程技术表达特定基因产物的技术平台。
原核表达系统以原核生物的基因组、质粒或 噬菌体为载体,通过基因重组将目的基因插 入表达元件,转化原核细胞并表达目的蛋白
。
原核表达系统的原理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 相连接,形成重组质粒或重组噬菌体。
03
pet系统与原核表达系统的关系
pet系统中原核表达系统的应用
01
分子生物学实验
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对特定基因进行体外扩增和克隆,为进一步
研究该基因奠定基础。
02
蛋白质表达
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将特定基因在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中表达,生产
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03
基因治疗
将治疗基因导入原核细胞,利用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系统,表达治来自 THANKS谢谢您的观看
原核表达步骤总结
![原核表达步骤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f79c3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f.png)
原核表达步骤总结原核表达步骤总结原核表达步骤原核表达先要将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上,然后通过转化到JM109或BL21等菌株中,诱导表达蛋白,然后进行蛋白纯化。
本实验方案的前提是,目的基因已克隆到载体,并已转进入JM109菌株中。
一( 鉴定目的蛋白是否在大肠杆菌JM109或BL21中大量表达制样 (一)1 . 挑取经过双酶切鉴定的单克隆菌落于700ul LB培养基,加入0.7ul Ampo(100mg/mL),37C200r/min摇床培养,过夜活化。
2. 以1:50比例(200ul),将活化的过夜培养物加入10mL LB液体培养基中,o加入10uLAmp(100mg/ml),37C200r/min摇床扩大培养2h-3h,期间取样监控菌液的OD值,控制菌液OD600在0.6-1.0之间,以使大肠杆菌处于最适合表达外源蛋白的生长状态。
(一般3h时,菌液浓度及达到标准,但是不同的基因对菌的影响不同,所以第一次实验时需要确定这个最佳时间)3. 从10ml扩大培养物中取3ml菌液作为不加IPTG的空白对照(CK),其余ul IPTG(储存浓度为0.5mol/l),使IPTG终浓度达到0.5mmol/l。
7ml菌液加入7o以200r/min的转速,37C摇床培养3h。
4. 以5000r/min离心2min收集菌体,倾倒上清,每个离心管收集3ml培养物。
5. 加入1ml dHO,将管底沉淀用振荡器打散以充分洗涤,8000r/min离心2min,2倾倒上清。
6. 重复步骤5。
将离心管中的水倒干净。
(二)菌落SDS-PAGE1. 在收集的菌体中加入200ul 1×SDS PAGE loading buffer(可根据沉淀的量增加或减少loading buffer的量,一般200ul比较合适)。
用漩涡器剧烈震荡,确保将管底沉淀震散。
2. 将样品于100?恒温加热器上开盖加热10min(Marker也要加热)。
原核表达调控
![原核表达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562e109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5.png)
在Trp操纵子Ptrp-O与trpE间有一段162bp的先导序列(leading sequence, L)。在L内有一段123~150bp的序列,它在转录起始后可调控转录过程的进行。
葡萄糖存在时
若无Gal,Gal R可结合在gal OE和OI上,并相互作用形成环,从S1、S2的转录都被阻遏。 当gal存在时,Gal R的阻遏解除,但由于葡萄糖的存在,P1不能启动而只有P2低水平启动转录。 无葡萄糖存在;若存在gal,gal的阻遏解除,依赖于CRP的P1高水平表达产生利用Gal的酶类,以Gal为能源和碳源。
弱化子的共同特点是某些外部因素控制着弱化子的发夹形成。即形成终止子结构。弱化子为结构基因的转录设了一道关卡。
前导肽
分析前导序列发现,它包括起始密码子AUG和终止密码子UGA,能产生一个含有14个氨基酸的多肽,这个假设的多肽被称为前导肽。
在前导序列的第10和第11位上有相邻的两个色氨酸密码子。组氨酸操纵子含有7个相邻的组氨酸密码子,苯丙氨酸操纵子也有7个苯丙氨酸密码子,这些密码子参与了操纵子中的转录弱化机制。
在trp操纵子中,阻遏蛋白的负调控起到粗调的作用,而衰减子起到细调的作用。 细菌通过弱化作用弥补阻遏作用的不足,因为阻遏作用只能使转录不起始,而对于已经起始的转录,只能通过弱化作用使之中途停顿下来。阻遏作用的信号是细胞内色氨酸的多少,弱化作用的信号则是细胞内载有色氨酸的tRNA的多少,通过前导肽的翻译来控制转录的进行。 细菌细胞内这两种作用相辅相成,体现着生物体内周密的调控作用。
原核蛋白表达方法
![原核蛋白表达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85a9dfc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a.png)
原核蛋白表达方法简介: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分子组成单位,对于生命体的正常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研究和应用中,为了获得特定的蛋白质产物,科学家们常常需要对目标蛋白进行大量表达。
原核蛋白表达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表达方法,通过利用原核生物体的表达系统,使目标基因在细菌或古细菌中高效表达,从而获得大量目标蛋白。
原核蛋白表达方法的基本流程:1. 选择适当的表达载体:表达载体是原核蛋白表达的基础,一般包括启动子、转录终止子、选择标记等。
常用的表达载体有质粒、噬菌体等。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进行目标基因的克隆。
2. 转化宿主细胞:将经过重组的表达载体转化至宿主细胞。
常用的宿主细胞有大肠杆菌(E.coli)、酵母菌等。
转化方法可以是热激转化、电转化等。
3. 优化表达条件:调控表达载体的启动子、温度、培养基等条件,以提高目标蛋白的表达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诱导剂、调整培养时间等方式来优化表达条件。
4. 提取目标蛋白:待细菌或古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一定时间后,收取菌液。
通过离心、破碎细胞壁等方式,将目标蛋白从细菌或古细菌中提取出来。
提取方法可以是化学提取、超声波破碎等。
5. 纯化目标蛋白:通过蛋白质纯化技术,将提取得到的目标蛋白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纯化方法可以是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
6. 验证目标蛋白:通过蛋白质电泳、Western blot等方法对目标蛋白进行验证,确认其纯度和活性。
原核蛋白表达方法的优势:1. 原核生物体生长速度快,表达周期短,可以快速获得目标蛋白。
2. 表达水平高,可以得到较高产量的目标蛋白。
3. 表达系统相对简单,易于操作。
原核蛋白表达方法的应用:1. 科学研究:用于获得特定的蛋白质,以研究其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
2. 药物研发:用于大规模合成蛋白药物,如重组蛋白、抗体等。
3. 工业应用:用于生产酶制剂、饲料添加剂等。
原核蛋白表达方法的改进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原核蛋白表达方法的效率和产量,科学家们不断进行改进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pET System and Host Cell
9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数据记录 结果及分析
10
5
实验目的
理解诱导表达蛋白质的原理,培养 细菌,诱导表达蛋白质。 掌握Ni-柱亲和纯化蛋白质的原理和 方法,SDS-PAGE检测纯度。
11
实验原理
12
6
13
亲和层析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SDS-PAGE试剂:
Running buffer: buffer Staining Solution: Destaining Solution: Solution: 10×1 liter 1 liter 2 liters
16
8
实验步骤
1. MDM蛋白的诱导表达
⑴ 接菌:将大肠杆菌接种于含50µg/ml Kan+ 的10 ml LB液 体培养基中,置于恒温摇床中37℃振荡培养过夜。 ⑵ 转接:次日,按1:100转接,即吸取5 ml过夜培养物加入 500 ml 含50µg/ml Kan+ LB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至 OD600值0.6-0.8(about 3hr)。吸取150µl菌液,标记为诱导 诱导 前菌液。 ⑶ 诱导:加100μl、0.1 mM IPTG,22℃(或室温,200rmp) 振荡培养6-8 hr。吸取150µl菌液,标记为诱导后 诱导后菌液。 ⑷ 集菌:将培养物50ml离心管,平衡后,5000 rpm,4℃离 心10min,弃上清液。各加入15 ml裂解缓冲液,用移液枪 使菌体悬起,5000 rpm,4℃离心10min,弃上清液。菌 体放置于-20℃长期保存,或直接进行超声波破碎。
21
实验步骤
6.蛋白质SDS-PAGE电泳鉴定
电泳槽安装 制胶
22
11
一、电泳的基本原理
电泳: 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
定向迁移的过程。
利用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
利用电场的作用下,待分离样品中各 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 形状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 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对样品进行分 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
18
9
实验步骤
3. 亲和层析柱的制备
⑴ 如果使用新的填料装柱
① 用Chelating Sepharose Fast Flow (Pharmacia) 填料制备0.5~1 ml的亲和层析柱 ② 用10倍柱体积(medium volumes)的蒸馏水洗亲 和柱 ③ 用5-10倍柱体积100 mM硫酸镍洗亲和柱, 至穿 柱液流出颜色为绿色 ④ 用10倍柱体积的蒸馏水洗亲和柱
10μl 10μl 10μl 10μl
32
16
五:实验结果
比较诱导前后细菌总蛋白电泳图谱, 分析纯化原理和纯化结果。
33
2007年学生实验结果
ne La Marker 1
2
3
4
5
6
7
8
9
10
97kDa 66kDa 43kDa 30kDa 20kDa 14.4kDa
Marker S7 10μl 8μl
蛋白质化学实验技术
棉花动蛋白(kinesin) GhKCH2马达区重组蛋白的 原核表达及Ni柱亲和层析纯化
CAU.WUWEI
1
实验背景
马达蛋白 原核表达载体
2
1
马达蛋白
3
蛋白质表达系统
原核表达具有操作方便、快捷,需时 较短,表达量大,适合工业化生产等 优点。 pET系统(Novagen) :克隆及原核表 达系统
4
2
5
6
3
pET System and Host Cell
Target genes are cloned in pET plasmids under control of strong bacteriophage T7 transcription and (optionally) translation signals; Expression is induced by providing a source of T7 RNA polymerase in the host cell.
14
7
试剂配制
1 M MgCl2 1 M咪唑 (pH7.5)
[配出500 mM咪唑]
100ml 300ml 300ml 300ml 500ml
0.05 M EDTA, 0.5 M NaCl溶 100 mM 硫酸镍 0.2M 磷酸缓冲液,pH6.9
(即:55ml 0.2M Na2HPO3+ 45ml 0.2M NaH2PO3) 即:55ml 45ml
15
试剂配制
裂解缓冲液: 500ml
0.05M 磷酸缓冲液 pH 6.9, 1mM MgCl2
清洗缓冲液: 300ml
0.05M 磷酸缓冲液pH 6.9, 1mM MgCl2,100mM 咪唑 磷酸缓冲液pH
洗脱缓冲液: 300ml
0.05M 磷酸缓冲液pH 6.9,1mM MgCl2,300mM 咪唑 磷酸缓冲液pH 6.9,
36
18
19
实验步骤
3. 亲和层析柱的制备
⑵ 如果是使用过的填料装柱
① 用0.05 M EDTA, 0.5 M NaCl溶液洗亲和柱5-6 倍柱体积(10ml) ② 用5-10倍柱体积的蒸馏水洗亲和柱(10ml) ③ 用5-10倍柱体积100 mM硫酸镍洗亲和柱, 至穿 柱液流出颜色为绿色(10ml) ④ 用10倍柱体积的蒸馏水洗亲和柱(10ml)
适用的凝胶浓度(%)
20–30 15~20 10~15 5~15 2~5
27
一、电泳的基本原理
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原理
28
14
29
分离胶:胶浓度12%,12ml
分离胶缓冲液 Acr/Bis H2O 25%过硫酸铵 TEMED 3 ml 4.8 ml 4.2 ml 30 μl 10 μl
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形成
丙烯酰胺: [CH2=CHCONH2] =CH 甲叉双丙烯酰胺:[CH2(NHCOHC=CH2) 2 ] 乙烯基“CH2=CH-” 成丙烯酰胺长链, 甲叉双丙烯酰胺在不断延长的丙烯酰胺链 间形成甲叉键交联,形成交联的三维网状 结构。
26
13
分 子 量 范 围
蛋白质: <104 1~4×104 4×104~1×105 1~5×105 75×105
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
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
24
12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形成
由单体的丙烯酰胺(Acrylamide) 和甲叉双丙 烯 酰 胺 (N,N’-methylenebisacrylamide) 聚 合 而成。 聚合过程需要有自由基催化完成。常用的催 化聚合方法有两种:化学聚合和光聚合。 化学聚合通常是加入引发剂过硫酸铵(AP)以 及催化剂四甲基乙二胺(TEMED)。
20
10
实验步骤
4.亲和层析纯化
⑴ 裂解缓冲液洗5-10倍柱体积 ⑵ 缓慢上样,将穿柱液(留20µl,记为FT1)再上样 一次,收集穿柱液,吸取20µl(记为FT2)制样。 ⑶ 裂解缓冲液洗5-10倍柱体积 ⑷ 清洗缓冲液洗5-10倍柱体积 ⑸ 洗脱缓冲液洗5 ml,每个离心管收集500µl,共 十管,记为样品1,样品2 ······样品10(S1, S2, S3,…S10),各取15 µl制样。
S6 8 μl
S5 8μl
S4 8μl
S3 2μl
S2 2μl
S1
沉淀
上清液 10μl
34
20 μl 10μl
17
2007年学生实验结果
Marker 10μl
穿柱 液 20μl
S1
S2
S3
S4
S5 10μl
35
10μl 10μl 10μl 10μl
Questions
IPTG的使用量与表达蛋白质的关系 低温、低转速培养的目的 超声波破碎细胞后,比较上清液和沉淀中目的 蛋白质的量,若沉淀中很多,说明什么?怎么 解决?
17
实验步骤
2. 超声波破碎细胞 ⑴ 菌体加15 ml裂解缓冲液悬起,加入300 µl 0.1M PMSF ⑵ 超声破碎20 sec,间隔30sec,共超声1520次。 ⑶ 12000 rpm,4 ℃离心30 min,取上清。吸 取100 µl制样记为上清。 ⑷ 沉淀加10 ml裂解缓冲液,重悬起。吸取 100µl制样记为沉淀。
7
pET System and Host Cell
T7 RNA polymerase is so selective and active that, when fully induced, almost all of the cell’s resources are converted to target gene expression; the desired product can comprise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cell protein a few hours after induction. Target protein expression may be initiated by transferring the plasmid into an expression host containing a chromosomal copy of the T7 RNA polymerase gene under lacUV5 control. Expression is induced by the addition of IPTG or lactose to the bacterial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