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艺术》--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菩萨、弟子等尊像画
天龙八部、外道等佛教神怪画
石窟壁画佛说法图
佛教故事画
佛教经变画
供养人画像
装饰图案画
传统神话题材
以上只是从内容上划分的。若就图像本身,则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史料和信息。如衣食住行用等等。
概念:敦煌石窟:莫高窟石窟、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西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石窟、安西水峡口石窟等敦煌地区的石窟。
可以概括地说,它是是被掩埋了的人类财富和文明的重见天日。使我们不得不以新的眼光审视昔日的辉煌和灿烂!
2、藏经洞文物的发现,不仅是中古中华文明的再现,同时,又由于它内容的丰富性,成为20世纪的重大发现。
它由于敦煌是四大文明的交汇处,藏经洞文物又包含了数种文明成果的遗存,学界称其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古代的学术海洋”、“东方博物馆”等。它的内容的广泛和丰富性,我们将在后面要讲到。正因为如此,它和河南安阳殷虚甲骨文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并称为20世纪学术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而藏经洞文物,就其信息量的广泛和丰富上,是前几项无法望其项背的。藏经洞的发现,是20世纪学术论坛最好的奠基礼。而我们所要讲授的《敦煌石窟艺术》,是按传统分类敦煌学的两大支柱——就资料而言——敦煌文献研究和石窟艺术研究——之一,而且是有着巨大研究潜力和研究价值的领域。所谓敦煌学者,即是以古敦煌地区及其周边的石窟寺艺术、古遗址、古墓葬等考古资料与相关的文物文献,以及于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各类佛经文书、写本文献、纸绢画等美术品为主要资料,运用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佛学、美学、艺术史学、图像学、哲学、文学、文字学、历史文献学等各类学科资料与研究方法,进行相应学科领域的研究,也就是进行敦煌、河西、中亚西域以至中国古代的历史研究,所涉及的方向与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而现今留存于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安西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等各处的石窟寺艺术,则作为敦煌学框架体系中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资料,和藏经洞资料一样,如鸟之双翼,车之二轮,共同构成敦煌学研究的资料基础与前提条件。
周二:1:设计014,北楼203
周四:2:设计016,北楼207
《敦煌石窟艺术》讲义
时间:17学时;
讲授方法:课堂讲授,可能的参观,讲授与放幻灯片相结合。
参考教材:迄今为止尚没有一本《敦煌艺术概论》或与敦煌石窟艺术相似的教材,各高校正在加紧作这项工作。可参看各种与敦煌有关的画册、《敦煌研究》、出版的音像作品。
了解乃至从事初步的研究,可为我们学习绘画、装潢、设计乃至艺术史来说,可以插上理论素养的翅膀。
3、敦煌是中国人的骄傲,作为敦煌的故乡,我们甘肃人应该为有敦煌而感到自豪。
敦煌是我们的名牌,甘肃人不能数典忘祖,义不容辞了解敦煌,了解敦煌学。敦煌学不仅是一部学术史,同时也是一部争光史、奋斗史、爱国史,从学术的角度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光荣的爱国传统。
敦煌石窟艺术研究之所以在敦煌学当中的地位如此之高,重要而又特殊,这也是由石窟艺术资料本身的特性而决定的。石窟艺术作为客观而形象佛教艺术形式,也是对历史的客观而形象的记录与反映,一时代之艺术是一时代的社会与历史的产物,因此艺术品的客观性与形象性是我们研究的中心关照,是历史的胶片,而构成敦煌石窟艺术主要内容的洞窟壁画艺术是这方面的最为典型的代表。我们透过画面看到的是中古社会与历史,方方面面,无所不包,应有尽有。艺术品特有的存在形式,也决定了研究的手段与目的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对一幅画面的解读,是要关照历史的、考古的、宗教的、艺术的等各个方面,而就敦煌石窟艺术品而言则同时必须关注其存在的时间与空间,表面与本质的佛教内容与意义,进而力求全面而客观地诠释画面的每一个情节,以至于整个画面的意义,再到每一幅画面在各自所存在的空间的特定宗教与世俗含义。
4、我们学习这一门课程,还应该看到,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在后面将专门谈到,它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结构,促进我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深入了解,激发爱国情操,增进对本土的热爱,同时,由于敦煌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学好它,可以触类旁通,将大有益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5敦煌艺术应该成为美术专业的必修课
“敦煌石窟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全世界的精神财富。更是甘肃人的骄傲。不能数典忘祖,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和装潢专业的学生,不能不了解敦煌石窟艺术;作为甘肃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就更不能不懂敦煌石窟艺术,即使不是敦煌学或敦煌艺术的专家,也应该对敦煌石窟艺术作一定深入的了解。而敦煌壁画是既是中国艺术的源头,又是集大成的流。我们从中完全可以吸取养分。拓宽知识面,加深知识素养,训练美术技法等。作为中国的美术工作者或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敦煌艺术是“必修课”。
无论有多少种意见,有几种定义,都不应防碍对敦煌学的深入研究。
敦煌石窟艺术以敦煌石窟建筑、石窟雕塑、石窟壁画为主的佛教艺术。它还包括了藏经洞出土艺术品。
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就是运用一切艺术研究方法,对敦煌石窟及相关艺术品从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发展脉络、风格、特点、在世界艺术史、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作用、影响等的探讨和研究。
1900年藏经洞的打开及随之而兴起的敦煌学,是本世纪最有影响的学术活动之一。今天,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首近百年的敦煌学史,展望下个世纪敦煌学更大的辉煌,不仅感慨万千。
敦煌学包括敦煌文献研究、敦煌石窟研究和敦煌历史、地理研究三个方面。其中石窟研究主要为石窟考古和石窟艺术两个方面。
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4——11世纪的社会各个方面的原始资料,由于这些资料没有经过史学家们的筛选、过滤、甄别——传统史料无一例外要经过他们的处理,有选择地留给后人的史料,往往带上了他们的史学观——因此,更能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又由于当时的认识水平,他们将自己认为无用的大量史料不予记载,从而为今天的研究留下了无尽的遗憾——而敦煌文献,恰好可以弥补这些缺憾。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为何要开设敦煌学(以敦煌石窟艺术为主)?
敦煌藏经洞的打开,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发现
1900年6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园箓,在清理今编号16窟的积沙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即现在的16窟。出土文物包括公元4——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经济文书、刺绣、绢画、纸画、法器等5万余卷件。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军事、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等提供了前所未有、数量巨大的珍贵资料。
学好这门课,对我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也大有用处。可从事敦煌学研究,继续深入学习,全国有许多招收以敦煌学为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敦煌又是西部旅游的龙头,学好敦煌学,将来可以从事以旅游为主的工作。
第二节、《敦煌石窟艺术》在“敦煌学”中的地位
1、敦煌学名称和定义
“敦煌学”是一个学界约定俗成的定义。如果按照人文社会科学有特定研究对象、有内在规律、成体系、有系统的科学定义看,“敦煌学”,则“敦煌学”不能与其他社会科学、如语言学、经济学、哲学,甚至一些分支学科如区域经济学、大众哲学、结构语言学等等同列。因此,有学者建议应该叫“敦煌研究”(周一良语),因为“敦煌学”已沿用了100年,成了一个学界何大众都认可的学问,因此,有学者建议在提到“敦煌学”时,永远将其放置在括号中。
尽管“敦煌学”没有如同其他社会科学那样严格的科学定义,但经过100多年的研究,学界就其研究对象、内容、范围、研究方法这些作为社会科学一般所具备性质和条件,对“敦煌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尽管对何谓“敦煌学”存在着一些争论,但并未影响研究的深入和拓展。
几种意见大同小异。
一种认为敦煌学是“一门以敦煌石窟艺术、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物、敦煌其他遗留和相关史料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
敦煌石窟艺术:即以敦煌石窟建筑、雕塑、绘画为主的佛教艺术。
石窟考古:指通过考古的方式,考订石窟时代、开凿年代及塑像、绘画内容的实践。
3敦煌学的研究方法源自文库
历史学、艺术学、考据学、文献学、民族学、军事学、宗教学、文化、政治,甚至科学学、传播学、文学等等一切方法。与敦煌学的特点有关。
第三节、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历史和现状
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刘进宝《敦煌学述论》,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胡同庆、罗华庆《敦煌学入门》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出版。《敦煌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以及史苇湘、段文杰等人的著作。
本课旨在通过17个课时的讲授,使学生了解敦煌学的基本概念、敦煌学之一大分支——敦煌石窟艺术的定义、概念、范围、内容、特点等,石窟艺术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关系,比如,佛教、敦煌文献等,敦煌石窟艺术的研究状况,使学生对伟大的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有一个概观的了解,为深入研究或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打基础。
1、为何说藏经洞的打开,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发现?
文明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长河的行进当中,在进行两种生产——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由低级到高级,由原始到文明,实现着生产的进步和自身的逐渐完备。这种进步和完善,就是在不断的经验总结和成果积累基础上进行的。今天的任何成果和进步,都是在昨天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一旦脱离蒙昧,创造文字后,就有了记录这种成果的载体,它不仅能及时地记录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同时也是人类相互之间交流的工具、文明成果的载体——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种信息工具。但不可否认,虽然有了这种工具,由于种种原因——来自于认识的、手段的等等,人们无法将形诸于文字的东西一一保存下来。或正因为要保存,反而由此而丢失——敦煌藏经洞的文物,就可能是这样的原因。因此,藏经洞文物,可以说是文明载体的失而复得。
它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敦煌当地的史料,这些史料就像一个麻雀一样,不仅是敦煌当地历史演进的珍贵记录,同时,从某种意义上,又是整个王朝政权的缩影。
它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史料,从而使我们得以了解数种文明以怎样的方式在敦煌以及西域碰撞、交流、融合。
它为我们留下了佛教在一个地方下层社会的集中表现,使我们得以窥见宗教是如何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的。等等等等。
实际上,还应该包括敦煌及其临近地区出土的墓葬器物、壁画、遗留的文物,如关、驿、河、渠、峰燧、城、路,甚至现代人的许多东西。而本课关注的是第三大块:敦煌石窟艺术。
敦煌石窟,包括石窟建筑、石窟雕塑和壁画三大块:
石窟形制
敦煌石窟建筑塔
木构建筑
建筑图像
佛、菩萨弟子等尊像
禽兽雕像
石窟雕塑僧人雕像
天王、金刚、力士等护法雕像
2敦煌学研究内容
经过百年的研究探索和努力,学界对敦煌学研究的范围或曰内容已有一个大体的认同:
一般认为:敦煌学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两大块:敦煌石窟和敦煌文献。
敦煌文献研究,就是依据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传统史料、新出土的文献史料,来研究敦煌或与敦煌有关的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军事、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等内容。实际上,这是以文献为研究资料,而非单指文献研究。
另一种意见认为敦煌学是一门“以地名学”的学问。凡与敦煌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民族、地理等等资料和现象,均可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在敦煌学范围之中。类似于“东方学”、蒙古学、阿尔泰学,近年来又出现了西域学、吐鲁番学等等。
无论怎样,学界对“敦煌学”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发展、渐进的过程。如最先提出“敦煌学”的著名学者陈寅恪,当时提及“敦煌学”时,尚不包括石窟和壁画,而现在,学界又提出了狭义“敦煌学”和广义“敦煌学”概念。狭义敦煌学确实只将敦煌学限定在敦煌的范围之内,而广义敦煌学,则包括西域、整个河西走廊的历史,如吐鲁番出土文书、河西汉简。有学者甚至认为,“敦煌学”应该使一个概念,从学术发展的眼光看,即整个西北的历史文化的概念。广义敦煌学并非没有道理,它与出土的简牍、文书、石窟、壁画,与敦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有天然的联系——这也是敦煌学的特点和魅力之一。敦煌学要深入、拓展,就不能人为地制造限制。而应当有宽阔的眼界。而且,敦煌学也确实有了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独特的研究对象,成为上个世纪学术论坛上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如若人为地将敦煌学排除在学科之林,不仅降低敦煌学的地位,也与敦煌学目前所拥有的崇高地位和声誉不相符。如若将“敦煌学”人为地框限在某一个范围内,势必影响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