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思辨
论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论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是指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价的能力。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阅读能力的提升。
阅读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够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从而在自己的思维中形成多元化的观点。
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思辩能力的关键,只有经过系统的逻辑推理和思考,学生才能够做到对问题的准确分析和综合判断。
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提高思辨能力的关键。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并在写作过程中加以思考和论证,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英语专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这可以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和写作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培养其主动思辨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思维导图或者辩论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思维碰撞,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
英语专业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在当今社会,各种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越来越普遍,而英语专业人才也需要具备这种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思考。
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与社会科学、商科等学科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其跨学科思维的能力。
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仅仅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具备了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的学生将更有竞争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创新。
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跨学科思维能力,才能够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英语专业人才。
关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的思考
关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的思考摘要:“思辨缺席”现象普遍存在于外语专业学生中。
要消除这一现象,就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课程设置或者在旧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并辅以第二课堂的开拓、教材的改编和参考书的选定以及作业批改与测试评价方式的改变等措施。
abstract: critical-thinking-absence is common among the majors of foreign languages. after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critical-thinking -absence, we can easily find out, in order to erase this phenomenon and cultivate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ability of thinking critically, what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re to do include changing teaching ideology, adapting the current system of courses or improving the method of teaching the current courses, and at the same time richening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life, writing proper teaching books, selecting proper reference books and even changing the methods of evaluating students’ work or linguistic proficiency.关键词:思辨缺席;成因;思辨能力;培养途径key words: critical-thinking-absence;causes;ability of thinking critically;cultivating ways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224-02————————————作者简介:李伶俐(1970-),女,湖南安化人,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英语教学法。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外语专业的学生在语言水平上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竞争力,思辨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文化素养,还可以提高职业竞争力。
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什么是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指人们理性地分析、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各种思维方式,还包括对于信息的收集、分析和评价。
它是人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之一。
二、思辨能力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外语学习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知识和技能。
然而,仅有知识和技能还不足以让外语学习变得顺利。
思辨能力是外语学习的关键之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语言。
1. 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思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批判性地分析语言和文字,学生可以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分析和评价,锻炼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习更有成效。
2. 促进语言运用能力。
思辨能力可以激发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创造性思考,对语言进行主动探究和运用,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3. 加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外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学习,也是文化学习。
思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三、怎样培养和提高思辨能力1. 多元化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可以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提高思辨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学习。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对语言的更好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强化教育方法外语教育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可以在语言课程中添加一些思维训练、逻辑训练和创造性思考的教学方法,同时增加对实际应用的教育培训,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3. 建立学习社群建立学习社群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增加自己的所得。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习惯的时候 , 外语学习者 同时又陷人 了另一 困境 : 论说理 辩
收稿 日期 :0 0— 4— 5 2 1 0 1
可分割的一部分 , 它与解 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并称为大学生必
作者简 介: (9 1 )女 , 潘红 16 一 , 江苏江阴人 , 教授, 硕士生导师 , 从事文体学、 翻译理论 与实践研究。
2 1 7月 0 0年 第2 9卷第 7期
黑 龙 江教 育 学 院 学报
Ju a o e o g a gC l g d c  ̄ n o r l f i n j n o e eo E u a o n H l i l f
J12 1 u. O O
V0. 9 N . 12 o 7
思维能力可从课程设置、 学理念、 堂教 学模 式、 教 课 第二课 堂和考试作业批改方式等五个方 面进行 。
关键词 : 思辨缺席症 ” 批判 性思维; “ ; 外语教 学 中图分类号 :6 24 G 4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1— 8 6 2 1 )7— 0 8— 3 10 7 3 (0 0 0 0 3 0
化素质和心理 素质 ” …。可见 , 创新能力成 为外语人才 培养
的一个重要内容 。然而 , 目前我国外语专业学生培养 中的一
外语课堂教学重 模仿 、 创造 , 轻 重语 言准确 性、 轻内容创新 性。教师大多采用 注入 式教学 , 学生大 多处于课上记笔记 、 课后背笔记 、 考试默笔记的被动地位。师生间的有效交 际不 多, 教学重点的单一使学生 的 口头应对 能力低下 , 独立思维 能力根本无法提高 。这种以教师为 中心的课 堂教学方法 , 很 难达到知识交融的 目的 , 削弱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 辨析 能力 的培养。 3 .现行的大学 培养计划设置 缺乏 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专
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思考
西 的 真 实 性、 确 性、性 质 及 价 值 进 行 的 个 人 判 的时 间和 精 力对 外 语 知识 进 行 反 复 吸 收 和记 忆 , 外 语 精 对 断” ¨ , 助于作 出最佳 的决 定和得 出最 佳 的结论 。 听 、 、 、 、 各项 技 能 进 行 反复 模 仿 和 操 练 。从 思 维 它有 说 读 写 译
的语法翻译法 , 把外语学 习看成一种语言习惯的养成 , 注
重通 过外语 知识 的传 授 、 反复操 练 和大 量死 记 硬背 等方 法
多年来 , 国内外学者对思辨能力的含义进行了大量研 来 培养学 生 的语 感 , 忽视 了对学 习者 恩 辨 的激 发及 创造 性 究。虽然至今仍未达成一致 , 但从纷繁的文献 中我们不难 运用 目的语进 行 交 际能 力 的 培养 。外 语 课 堂 教学 以教 师
然 而我 国 很 多 学 者 把 它 译 成 “ 判 思 维 能 力 ” 文 秋 批 。
层面 看 , 机械 性记 忆 和被 动 吸 收 远 远多 于积 极 的批判 性 的思 维 。然 而 , 从机 械模仿 到语 言 的 自然 熟 巧运 用要 经 历
芳 ‘ 卅’ 出 , 批 判 性 思 维 ” ’ 指 “ 的译 法 曲 解 了其 原 意 。 事实 上 ,c ta 一词 源于 希腊 语 k to( “r c ” il i ri s 意为 “ 眼力 ic 有
二、 高校英 语专 业学生 思辨 缺席 的根源
席 ” 】 “ ” 描述外 语专业 学生思 维方 面存在 的普遍 问 [ 来 题, 引起 了外语 界 的广 泛重视 。高校 英 语教 师纷 纷 开始探 出发 , 分析 我 国 高校英 语 专业 学 生 思辨 缺席 的根源 , 并结 合 教学 实践 , 培养学 生思 辨能力 的有效 措施 。 探讨
论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论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对思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思维广度。
在语法、词汇等基础课程中,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思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阅读、写作等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在文学、翻译等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和对比,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思维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他们对思辨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如提问式教学、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思辨能力。
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素质提升和学术研究,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给学生以榜样。
英语专业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项目化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项目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和任务组织成一个个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进行合作学习、实践操作,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不同的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进行思辨性的学习。
在跨文化交流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文化,提出解决文化冲突的方案;在写作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比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项目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英语专业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生社团、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都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跟同学们进行交流、辩论,增强自己的思辨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专业相关的比赛和实践活动,如翻译大赛、英语国际交流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辨能力。
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关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的思考
he t f o r e i g n l ng a ua g e t e a c h e s r a r e t o d o i n c l u d e c h a n g i n g t e a c h i n g i d e o l o g y , a d a p t i n g t h e c u r r e n t s y s t e m o f c o u r s e s o r i mp r o v i n g he t me ho t d o f t e a c h i n g t h e c u r r e n t c o u r s e s ,a n d a t t h e s a me t i me i r c h e n i n g s t u d e n t s e x t r a c u r r i c u l a r l i f e , wr i t i n g p op r e r t e a c h i n g b o o k s ,s e l e c t i n g p r o p e r r e f e r e n c e b o o k s a n d e v e n c h a n g i n g t h e me t h o d s o f e v a l u a t i n g s t u d e n t s w o r k o r l i n g u i s t i c p r o i f c i e n c y .
—
a b s e n c e , w e c a n e a s i l y i f n d o u t , i n o r d e r t o e r a s e hi t s p h e n o m e n o n nd a c u l t i v a t e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ma j o s r a b i l i t y o f t h i n k i n g c r i t i c a l l y , w h a t
浅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杂 志 上 一 般 性 题材 的 文 章 ,阅 读 速 度 为 每 分 钟 7 O ~9 0 词 。在 快 速 阅读 篇 幅 较 长 、难 度 适 中 的材 料 时 , 阅读 速 度达到每分钟 1 2 0词 。 能 阅读 所 学 专 业 的综 述 性 文 献 , 并能 正确 理解 中心大 意 ,抓住 主要事 实和 有关 细节 。 4 . 书 面表 达 能 力 :能 基 本 上就 一 般 性 的 主题 表 达 个 人观 点, 能 写所 学 专业 论文 的英 文 摘要 ,能 写所 学 专 业 的 英语 小 论 文 ,能 描 述 各种 图表 , 能在 半 小 时 内写 出不 少于 1 6 0 词 的 短 文 , 内 容 完 整 , 观 点 明确 ,条 理 清 楚 , 语句 通顺 。 5 . 翻 译 能 力 :能摘 译 所 学 专 业 的英 语 文 献 资料 ,能 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具 体 要 求 ,大 学 英 语教 学 无 论 是在 教 学 过
程 ,还 是 在考 察方 式 上 , 目的都 是 为 了培 养 学 生 的语 言 综合 能力 。
二 、大 学英语 教学的基本 目标
英 语作 为 国际人 际沟通 中 的重要工 具 ,也是 高等教 育 中的一 项技 能课程 。例 如教 育部 制订 的 《 大 学英语 课程 教 学 要求 》 ,对 于中等 水平 的非英 语专业 学生 要求如 下: 1 . 听 力理 解 能 力 : 能听 懂 英 语谈 话 和 讲 座 ,能 基 本 听懂 题 材 熟 悉 、篇 幅较 长 的英 语 广播 和 电视 节 目,语 速 为每分钟 1 5 0~ 1 8 0 词 , 能 掌 握 其 中 心 大 意 ,抓 住 要 点 和 相 关细节 。能基本 听 瞳用英 语讲授 的专 业课 程 。 2 . 口语 表 达 能力 : 能用 英 语 就 一般 性 话 题进 行 比较 流利 的会话,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 、观点等,能 基 本 陈 述 事 实 、理 由和 描 述 事件 ,表 达清 楚 ,语 音 、语 调基 本正 确 。 3 . 阅读 理 解 能 力: 能基 本 读 懂 英语 国家 大 众 性报 刊
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以英语演讲为例
1 1 2—
专业学 生的思辨能力. 1 . 大一新生 的 自我介绍
的大一新 生为调 查对象 , 通过学生的 自我介绍的表 达, 考察语 言表述 的逻辑性 、连贯 性和相关性 以及 表达 的规 范性 ,调查结果如表 1 所示 .
以应用 英语 专业 和英 语教 育专 业 两个 自然 班
向联 系,开拓 了视野 、提 高 了思维的灵 活性 ,有利 于创 新性人才的培养.通过参 与和指导英语演讲也促使
教 师更新教 育理念 ,认识到加 强思 维训练和文史哲学科间的联 系对学生培 养具有 重要意 义.
关 键 词 :英 语 专 业 ;英 语 演讲 ;思 辨 能 力
中图分类号 :H3 1 9
扎实的语 言基本 功 ,宽广 的知识 面 , 一定 的专业知 识 ,较强的能力和较好 的素质 .
实证 研究认 为 : “ 英语专 业课程 对大学 生思辨能力
发展的积极影 响至少 比不上其他文科专业课程.”
[ 3 , 4]
根据 《 关 于外语 专业面 向 2 1 世 纪本 科教育 改 革 的若 干 意见 》的要求 ,笔者 以英语 专业 大一新 生、 大二结束即将 进人大三的学 生和大 四毕业生 为 调查对 象 ,从新 生的 自我介绍 、 二年级学生 的社会 调查 报告 和毕业 生的毕业 论文 三个方 面考 察英语
第3 4 卷第 3期
Vo 1 . 3 4 NO . 3
济宁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J i n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3年 6月
J u n . 2 0 1 3
文章编号 :1 O 0 4 —1 8 7 7( 2 0 1 3)0 3 —O 1 1 2 —0 5
研究型教学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促进作用
研究型教学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促进作用一、研究型教学的概念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研究型教学强调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研究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是指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是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重要能力。
外语专业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语言表达和交流,因此思辨能力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
外语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解释语言现象,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在语言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1. 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研究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在研究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进行实地调查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研究型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研究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思考和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4.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型教学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研究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激发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的提高。
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
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外语能力已不再是单一的语言技能掌握,而更多地体现在跨文化交流、信息获取与处理、批判性思维等多个方面。
其中,思辨能力作为外语学习者的重要素质,对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适用于我国外语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以期在外语教育中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思辨能力及其量具研究的现状,分析现有量具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结合我国外语类大学生的特点,提出构建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在此基础上,构建包括语言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多个维度的思辨能力量具框架。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这一量具,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和评价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外语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提供一套科学、有效、可操作的评价工具,促进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外语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语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其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成为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纷纷就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国外研究方面,许多学者强调了思辨能力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例如,Paul和Elder(2006)提出的批判性思维模型,为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献中还涉及了多种思辨能力量具的开发与应用,如Facione的批判性思维量具(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 CTDI)等,这些量具为评估外语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提供了有效工具。
国内研究方面,我国学者也在积极探索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路径。
例如,文秋芳(2012)提出了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为我国外语教育中的思辨能力培养提供了指导。
中职英语学习者思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中职英语学习者思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全球通用的语言。
在中国,中职英语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良好的英语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偏重语法和词汇的灌输,并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中职英语学习者思辨能力的重要性,以及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培养策略。
一、中职英语学习者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思辨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处理信息和做出决策时,能够发挥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思辨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还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思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和运用语言知识。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培养思辨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中的逻辑、推理和辩证的特点,从而更加灵活地运用语言。
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在当前的社会中,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能够有效地处理大量的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通过培养思辨能力,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
思辨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
培养思辨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1. 创设情境,激发思辨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辨欲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思辨和讨论,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在英语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或者讨论话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思辨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于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思考
如 何 在 外 语 教 学 中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及 分 析 问 题 和 独 立 提 出 见 解 的 能 力 成 为 教 学 改 革 的 难 点 。 学 生 具 备 思 辨 能 力 , 可 以对 事 物 更 好 地 进 行 分 析 、 判 断 ,从 而 提 出 具 有 创 新 性 的 见 解 。 目 前 , 中 国 “ 大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的 研 究 未 完 全 起 步 。 在 高 等 对 ” 学 校 英 语 专 业 提 高 学 生 思 辨 能 力 的 教 学 改 革 中 ,学
张 慧 ,周 宇婷
( 哈尔滨工程大学 外语系 ,哈尔滨 100 ) 5 0 1
摘
要 :从英语专业课程 学习、英语 专业任教的外教及 英语专业 学生 自身认 识三个 角度分析 英语专业 学
生思辨 能力现状从 中得 到的启示。思辨能力课程教 育必不可少 ,它可 以清除学生对思辨 的误 解 ,培 养学 生积
极 主动 的思 辨 习惯 。
关 键 词 :英 语 专 业 学 生 ; 思 辨能 力 ;英语 专业 课 程 ;认 识 ;现 状 中 图分 类 号 :G6 2 4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 0 (0 0 1-120 6 25 9 2 1 )20 5 - 4 2 只是被 动的学 锻 炼学 生的思 在基 础英 视 思辨 能力在 实 际 上 ,思 辨 习 , 这 种 学 习 模 式 显 然 无 益 于 培 养 和 辨能 力 。 语 技 能 学 习 教 学 改 革 中 , 只有 真 正 重 教 学 中 的作用 ,教学 改革 才 能 实行 。 能 力的运用有 助于学 生积极 主动地记
时 在 记 忆 过 程 【l 断 思 考 自 己 已 拥 有 的 知 识 来 帮 助 } 不 理 解 记 忆 新 的 知 识 ,使 知 识 互 动 ,不 仅 可 以 提 高 效 率 , 而 且 还 能 够 加 深 对 知 识 的 理 解 。 笔 者 就 相 关 问 题 曾 与 Dr .W y o a C n tn e ( 尔 滨 工 程 大 学 的 n n o s c a 哈 名 #- ) 探 讨 ,她 认 为 , 只 有 在 经 过 思 考 后 记 1 教 住 的东 西 才 能 在 脑 海 中长 时 间 的 持 续 ,成 为 自 己 的 东 西 ,而 那 些 不 经 思 考 而强 加 记 忆 的 东 西 很 容 易 就 会 被忘 记 。
提高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
教学研究提高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韩春荣王燕娜(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基础部,陕西西安710130)摘要:大学生思辨缺席现象由来已久。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理想课程载体。
基于思辨能力的定义,本文从培养听说读写译微观语言技能着手,探索提高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辨能力语言技能—、引言大学英语课堂上的问题讨论多以老师自问自答告终。
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言之无物,答案趋向单一固化,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容易以点代面。
书面表达则主题不明确,思想没有深度。
语言运用能力欠缺是一方面原因,长期以来被动汲取知识的习惯,让学生很难就某一话题形成独有的观点,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能够辩证地分析问题是造成这一局面更深层次的根源。
很多专家学者早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黄源深⑶⑴[/I%呼吁外语界重视“思辨缺席”的问题,并提出若干解决建议,高一虹⑴⑹、文秋芳和刘润清固糾轴等分别从演讲、口语和写作等方面揭示了英语专业学生思维水平低下的事实。
可见,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呢?二、思辨能力的界定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或译为批判性思维)指:依据标准,对事物或看法做出有目的、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
思辨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的统一体,认知能力包括分析、推理、评价3项技能,情感特质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和坚毅5种性格特征亦锄。
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制定的新标准,把批判性思维培养作为外语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
目前西方高等教育将“确立问题,评价信息,检验信息,接受相反观点,批判自我,完善自我认知”这一思维过程作为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这样一条以完善学生对事物认知为目的的思维链是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形态⑸砂1)。
三、通过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大学英语是融合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学科,涉及哲学、文学、艺术、政治和历史等学科,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理想载体。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以综合英语课话题辩论教学模式为例
课程教学KE CHEN G JI A O XU E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以综合英语课话题辩论教学模式为例摘要:以内容依托式教学理论和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作为理论基础,以高职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为内容依托,构建了话题辩论教学模式。
本教学模式将英语语言知识讲解、语言技能训练与思辨能力培养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开放、独立、自信、质疑等思辨能力。
关键词:思辨能力;话题辩论;内容依托式教学理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梁桂芳一、高职英语专业思辨能力教学现状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人才创新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人才创新离不开思辨能力培养。
思辨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然而,我国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问题普遍存在。
何其莘在《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语言技能训练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
”高职英语专业教学往往专注于语言技能的提高,不重视人文养成熏陶,不重视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思想。
因此,大量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机械模仿和简单思维层面展开。
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把语言技能知识和思维探究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因而常常忽略了在英语语言知识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通过语言获取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夯实语言功底,提高思辨能力。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就已将思辨能力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近年来我国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是人才竞争的关键,是未来衡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指标。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我国有关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本科院校,对高职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较少,针对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思辨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证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英语写作》教学改革与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
语言练 习上 ,多数是替 代型 、复述型 、浅层 次的对话 型练 习 ,有助 于发展学生 思维能力 和创造能力 的讨 论 、特别是 那些易于激发思辨的 smia 却很少。从而客观上使学生本 e nr 该活跃的思维 长期处 于呆滞 、乃 至半休眠状态。
再次 ,外语专 业学 生 中普遍 存在 的 “ 辨缺席症 ”还 思
第 1 卷 第 3期 8 2 1 年 6月 0 1
s y o r l f o gh uUnvri n Q t
Vo _ l l 8. NO 3
J n . Ol ue2 】
写作 教学改革与英语专业学生 思辨能力"的培养 “
李伶俐 万德 辉
( 湖南城市学院外语 系,湖 南
益 阳 430) 10 0
摘
要 :本文着重 探讨 如何在大学本科 英语专业课 程 《 英语 写f》 教学中培养学生 的思辨 能力 ,并指 出应 乍
采用语篇教学法 、引进辩论法和阅读写作整合 法等开展 写作教学。 关键词 :思辨缺席 ;思辨能力 ;教学理念 ;语篇教学法 ;引进辩论法 ;阅读写作整合法
中图分类号 :H 1 39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6 7 (0 1 3 1 1 2 0 8- 7 2 2 1)O —0 3 —O -
思辨 能力是指通 过分析 事物 的现 象、细节 和局 部 以获 得对事物整 体认 识 的能力 。 “ 思辨 的缺席 ”是指一 个人缺 乏分析 、综合 、判断 、推理 、思考 、辨析 能力 。它 在外语 类学生 中普遍存 在 ,直接影 响外 语人才 的素质 。然 而 ,2 1 世纪 中 ,国与国之 间 的竞 争 将是一 场人 才的较 量和 竞争 。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 国教育 的首要任务 。中央也强调要 “ 把 培养造就创新科技人 才作 为建设新 型国家 的战略举措” 【 n 。 因此就外语 人 才的培养 而言 ,根除 “ 思辨 缺席 ”的顽 症 , 已成为 刻不容缓 的任务 了。通过作文 教学可 以培养 中学 生 的思辨 能力 ;而 中学 生思辨 能力 的提 高 ,又可 以提 升作 文 教学训 练的效率 ,作 文教学 与学生思辨 能力之 间存 在一 种 辩证关 系 闭 。基 于作文教学 与学生思辨 能力之 间的这种辩 证关系 ,加 上写作课具 有集 阅读 、集体讨 论乃至辩 论 、形 成书面个人见解 于一体 的可行性 [ 3 1 ,本文试 图探讨 如何通 过大学本科英语 专业课 程 《 语写f》 教学 改革来 加强对 英 乍 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思辨 能力 的培养 。 造成外语专业学生 “ 思辨缺席 “ 的原 因 要成 功 克服 外 语专 业 学生 中普遍 存在 的 “ 辨 缺 席 思 症” ,首先要弄 清楚 引发这一 问题 的主要原 因。反思外语 教 学 的三要 素 即英语语 言 、教师和学生 ,可 以将造成 外语 专 业学生 “ 思辨缺席 “ 的主要原因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 首先 ,由于外语 学习需要 大量记忆 与背诵 ,外 语专 业 学生 的记 忆力受到 了锻炼 ,但 其逻辑思维 能力和思 辨能力 却 因为长期弃 置不用无 形 中被 削弱 了;同时 ,外语学 习 的 费时费力往往 使他无 暇顾 及对其他 方面知识 的吸收 ,以至 于外 语学 习者普遍 知识 面窄 、思考 能力差 ,无 法从多 种知 识的交融 中,爆发 出创造性思维 的火花。 其次 ,出于语 言工作 者的 天性 ,外语教 师在 教学上 往 往重 语言轻 内容 ,重模仿 轻创造 。具 体而言 ,教师对学 生 在英语表达 中语言 的准确性 特别 关注 ,可以说 是有错必纠 , 而对对语 言所表达 的内容是 否符合逻辑 、论述是 否切 中要 害 、思想是 否具有创 意 ,却没 有给予应有 的注意 。表现在
论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维能 力层级理论模型 , 为该模 型是 指导我 国外语 专业学 生思辨能 力培养 的具体、 认 可操作 模型。在教 学 实践 中 认
为 , 须 读 、 、 结合 , 必 思 辩 以思 为 主 , 重语 言输 入 。 注
关键词 :思辨能力; 层级理论模型 ; 思结合 读
d i1 .9 9j i n 10 5 5 .0 10 .9 o :0 3 6/.s .0 0— 77 2 1. 50 1 s
中图分类号 : 3 9 H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05 5 (0 1 0 -0 10 10 - 7 2 1 )50 9 - 7 4
方大学教育 的重要培养 目 。近三十年来 , 标 批判性 思维教学在 以美 国为代表 的西方 国家受到高度重 视 。众 多 的大学 , 至 一些 中小 学 纷 纷 设 置 批 判性 甚 思维的课程来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并使这项 工作制度化 。然而,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 , 对于大学生 思辨的培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 导致大学生批 判性思维能力严重不足。黄源深 (98 认 为, 19 ) 相对 于其它专业 的学生 , 中国外语专业学生更易 患“ 思 辨 缺席症 ”2。他把 造成 这一 问 题 的 原 因 归 结 于三 - J 个方面 : 一是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使然 ; 二是教学方 法上 的偏执 ; 三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基于此 , 他呼 吁, 要根治外语专业学生 的“ 思辨 缺席 ” , 症 英语专 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 I _ 【“ 3
、
国 内外关 于思 辨能 力研 究的现 状
在 国外 , 辨能力 研究 近 二 、 十年有 了较 快 的 思 三
通过辩论提升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
成临床测试检验的治疗?政府目的应是保护绝症
思辨能力的三大核心技能为分析、评估和
患者,找到治愈绝症患者的最可行方法。
推理能力,下文将以《德尔斐报告》(1990) 为依
正方辩手可从绝症患者的角度进行分析:
据,试着就思辨能力的三大核心技能和参与辩论 首先,法律规定人人享有基本的权利,享有生命
这一过程来分析论证辩论与思辨能力的关系。
这一辩题的背景如下:身体上,绝症患者 已身患绝症,疼痛缠身,极度渴望得到治愈,而 就当前的医疗水平,无治愈绝症患者的方法。此 时,有一门新的治疗技术,有望将绝症患者治愈, 但是也可能产生副作用,使病情更糟糕,甚至直 接死亡。绝症患者是否有权决定自身接受尚未完
图 1 思辨能力综合框架 [7]
二、辩论与思辨能力的关系
近年来,英本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英 语教学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 业英语教学大纲》,高校需要加强英语专业本科 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英语专业课程教 学中要有意识训练学生观察与联系、时间与空间、 横向与纵向等多方面的分析与评估能力。古今中 外,思辨能力训练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于思 辨能力的训练问题就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殆”,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 人 Rene Descartes 笛卡尔也曾经说过:”I think, therefore I am”(我思故我在)。由此可见思辨 能力重要的重要性。
一、两个重要概念 1、辩论 从古至今,辩论一直存在并广为人们所用: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现代西方国家 三权分立制度中“司法制”里法院的审判,皆 对辩论有所运用。《现代汉语词典》对“辩论”
的定义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 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 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3] 美国贝茨学院 (Bates College) 的布兰姆 (Robert J. Branham) 教授 提出,“辩论是立论、论证、反驳及答辩的过程。” [4] 综上,不妨将“辩论”定义为 : 在同一问题上 正反双方为达到本方所持立场的目的而运用相关 背景知识,进行分析、立论、论证、反驳和总结 的过程。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现状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指出要实现高职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高专的学生要想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以及将来的工作岗位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是一个在高等教育中广泛使用的概念。
有学者将其译为“批判性思维”。
文秋芳(2008)指出该疑问歪曲了原义,于是有专家建议将其译成“思辨能力”。
美国哲学联合会认为思辨能力包括6种核心技能和7个人格特质。
根据文秋芳对于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的研究,将思辨能力定义为“依据标准,对事物或看法作出有目的、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
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突出职业院校的特点,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甚至与本科教育雷同;教学模式单一无法体现职业化;课程设置不科学,有时候只是把本科学时简单地缩短;师资队伍不平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比例不够等问题。
尤其是高职高专的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思辨能力无法与教学适当地相结合,或者可以说,思辨能力被完全忽视了。
1、现状1.1 生源现状高职高专的英语专业并不是大多数学生首选的专业。
根据对笔者所在外语学院的学生统计,英语专业学生很多是被动选择英语专业,要么是应父母要求填报的志愿,要么是被调剂到英语专业,而这一类学生往往高考英语都达不到及格线。
在生源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对于教师实施教学或对于学生进行专业学习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动选择专业的学生往往有比较大的专业学习困难,心态消极,甚至还有少数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选择转专业。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与大多数专科生一样,存在另外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学习能力较差,思辨能力也相应较差。
通过对日常课堂教学的观察以及与学生的课下交流,笔者发现,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思辨能力等这几个方面。
关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思辨
关于外语专业 学生思辨 能力 的思辨
歹盅父 罗玉交
( 电子科技 大学 中山学院外 国语 学院 ,广 东中山 5 2 8 4 0 2 )
摘
要 :自从黄源深 1 9 9 8 年提 出外语专业学生存在 “ 思辨 缺席症 ”后 ,外语界 一直对外语专
业学生的思辨 能力诟病颇多 ,似乎形成 一种共 识:外语专业 学生思辨 能力较差 ,这种现象值得反 思和 谨慎 断言。通过对 中国知 网的研究现状 的数据分析得 出结果: 由于众多 的研 究成果 均 出自外 语学界 ,就使得 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 能力现状得到 了格外 的关注 ,把本来可能属 于所 有大学生共 有 的现 象归结到 了外语 专业学生身上;有关研 究结果也证明外语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不弱于 ( 甚 至
优于 )其他 文科 专业的学生。但 这并不 能说 明外语专业学生 的思辨 能力不存 在任何 问题 ,思想 意 识重视不够和教育 功利 主义是 影响他们 思辨 能力培养的至关重要的 因素。 关键词 :思辨 能力 ;思辨缺席 ;反 思;影响 因素 中图分类号 :G 7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 8 1 3 5( 2 0 1 5 )0 1 - 0 1 4 9 - 0 6
进行 了深入细致 的探讨和总结 ,也得 出了一些让人警醒 的结论 :外语专业学生患有 “ 思辨缺 席症 ” ,存在思 辨能力缺失这块 “ 短板 ” ,与其他文科专业相 比,外语专业 毕业生 显现 出思辨 能力较差和智性不足 ,等等 。
二 、思辨能力 的概念及其原则
既然那 么多的研 究结果都表 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偏弱 , 我们 不妨 先厘清 思辨 能力 ( 或批判性思维 )
综合 、判 断、推理、思考 、辨析 能力” 。此提法在外语学界 引起 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学者纷纷针对 外语专 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第1期重庆三峡学院学报No.1.2015第31卷(155期)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V ol.31 No.155关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思辨罗玉交(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中山 528402)摘要:自从黄源深1998年提出外语专业学生存在“思辨缺席症”后,外语界一直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诟病颇多,似乎形成一种共识: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较差,这种现象值得反思和谨慎断言。
通过对中国知网的研究现状的数据分析得出结果:由于众多的研究成果均出自外语学界,就使得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现状得到了格外的关注,把本来可能属于所有大学生共有的现象归结到了外语专业学生身上;有关研究结果也证明外语学生的思辨能力并不弱于(甚至优于)其他文科专业的学生。
但这并不能说明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不存在任何问题,思想意识重视不够和教育功利主义是影响他们思辨能力培养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思辨能力;思辨缺席;反思;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15)01-0149-06DOI:10.13743/ki.issn.1009-8135.2015.01.035一、“思辨缺席”的提出黄源深教授于1998年根据外语专业学生所表现出的一些现象,如他们“到论争需要说理的时候,写文章需要论述的时候,听讲座需要发问的时候,脑子里常常会一片空白,觉得无话可说;或者朦朦胧胧似有想法,却一片混沌,不知从何说起”,认为有这些表现的学生患有“思辨缺席症”,因为他们“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
此提法在外语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学者纷纷针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或批判性思维问题进行探讨,如:高一虹[1]认为思辨能力的缺失是外语学习木桶的“短板”;《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2]指出:我国的外语专业长期以来不重视人才的思维能力培养,与其他文科专业相比,外语专业毕业生在逻辑思维和条理性方面表现较差,缺乏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显现出令人担忧的“思辨缺席症”和智性不足。
黄源深[3]2010年再次谈到“思辨缺席”问题,指出“‘思辨缺席’的痼疾不除,外语学生难有出头之日”,并进一步描述了思辨能力薄弱的外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主要表现:“在工作中缺乏分析综合的能力,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很难有创新意识,出不了创造性的成果”。
胡文仲、孙有中[4]也意识到:外语专业毕业生人文基础很差,批判性思维能力很弱。
总之,很多专家学者表现出了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关注和担忧,他们对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总结,也得出了一些让人警醒的结论:外语专业学生患有“思辨缺席症”,存在思辨能力缺失这块“短板”,与其他文科专业相比,外语专业毕业生显现出思辨能力较差和智性不足,等等。
二、思辨能力的概念及其原则既然那么多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偏弱,我们不妨先厘清思辨能力(或批判性思维)收稿日期:2014-09-03作者简介:罗玉交(1969-),男,湖南耒阳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基金项目: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资助科研项目(JY201442)阶段性成果罗玉交:关于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思辨的概念。
恩尼斯[5]认为思辨能力是个体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
加利福尼亚思辨能力测验(CCTST)把它定义为一种有目的性的,对产生知识的过程、理论、方法、背景、证据、评价知识的标准等正确与否做出自我调节以及判断的思维过程[6]。
黄华新和蹼方平[7]认为是一种个性化的思维,它的基础是怀疑、观察和实验。
面对思维定势敢于反向思维,具有这种思维品质的人,不易受他人的暗示,敢于向传统沿说挑战。
何云峰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因为真正有创造力的主体绝不能被动地接受来自环境的刺激,对别人的观点不加批判地悉数照收[8]。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思辨能力强调对现成的观点不要盲目接受,不要墨守陈规。
思辨能力的主要原则,从杜威[9]首次提出思辨能力概念开始,就是大胆质疑、谨慎断言。
杜威的思辨能力(他称为“反思性思维”)就是在对科学假说进行主动、持续和细致的理性探究之前,先不要决定是接受还是反对—延迟判断。
也就是说,对某个观点、假说、论证等,思辨的起始态度是谨慎,而不是立即赞成或反对[10]。
当然,这里所提的谨慎是一种质疑的态度,它是中性的,意味着不轻易接受他人的观点,既不轻易肯定也不轻易否定,先不急于做决定。
另外,质疑不是判断,而是提问,是对观念的理由和根据提问,而不是对该观念的否定判断。
因此,笔者以下要提出的谨慎质疑的问题,不是要判断“思辨缺席”论断的对错,而是希冀通过主动、持续和细致的探究,对当前一些关于外语专业思辨能力研究的现状进行一点理性的反思。
三、对思辨能力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反思基于此,我们不妨也运用思辨能力的原则对上述论断提出以下思考:(1)按照杜威的观点,我们是否应该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偏弱的假说“谨慎断言”或者对这个假说“进行主动、持续和细致的理性探究之前,先不要决定是接受还是反对”?(2)我们对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偏弱的批评是否有信度和效度的实证数据来支撑?是否使用了思辨能力量具对外语专业和其他文科学生进行了对比测试?(3)如果这个假说成立,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制约着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对目前有关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情况了解清楚,利用中国知网等相关数据资源,对这些研究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推理。
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思辨能力”为关键词查询1998年至2014年的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得到89个结果,其中探讨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或外语类专业思辨能力研究有关的论文多达45篇,占51%;专门研究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的达20篇,占22%。
而关于其它某个特定专业的思辨能力研究的论文基本上没有,只有关于护理专业思辨能力培养的2篇。
笔者再以“批判性思维”为关键词查询1998—2014年核心期刊的研究情况,得到613个结果,其中与外语专业有关的论文只有28篇,其它大部分的论文都是从宏观理论方面来探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专门针对某个专业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论文几乎找不到,也只有关于护理专业的零星几篇。
这说明关于思辨能力研究,外语专业的研究者和其它研究者存在较大的差异。
外语专业的研究者已经从宏观理论方面过渡到了具体的实践研究,他们结合了外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开始使用有关思辨能力量具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现状进行测量,而其他学科的研究大多在作纵深的理论探索或是以整个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一些思辨能力培养的宏观建议,而像外语界学者这样把一个特定专业学生群体的思辨能力作为研究对象的情况还非常稀少。
这样就使得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现状得到了学界的格外关注和担忧,很可能把本来属于所有大学生共有的现象归结到了外语专业学生身上。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外语专业的学者大多把“critical thinking”译为“思辨能力”,而其他业界研究者则还大多沿用这个概念最初进入中国的译法,即“批判性思维”,这两个译名之差本身已说明外语专业的研究者更具求真、开放和反思的思辨精神和态度,他们认为“批判性思维”歪曲了原意,存在一定的误导成分,因为“critical”源于希腊语的两个词根“kritikos”(有眼力的判断)和“kriterion”(标准),其涵义是“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并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
[11]文秋芳[12]曾把critical thinking译为“高层次思维能力”,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因为这种译法容易引起过于宽泛的解释。
经过外语学界的讨论,最后确定译为“思辨能力”,原因是“思辨能力”的译法更能够反映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它涵盖了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有效推理能力以及论据评价能力。
这一译名的出台,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思辨过程,因为他们“运用了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有意识的思考,并最终做出了有理据的判断”。
这一译法迅速得到外语学界的认同,但其他业界的学者暂时还没有广泛采用这一说法。
笔者再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查询,发现首次提出外语专业学生存在“思辨缺席症”的黄源深教授的论文《思辨缺席》被引用的次数多达210次,居于所有有关思辨能力研究的论文(270篇)之首。
笔者还发现这210篇引证文献几乎都对外语学生患有“思辨缺席症”持肯定态度,并且绝大多数文献都是把黄源深的观点当作自己研究的缘起或当作支撑证据。
这种现象本身是否说明我们的研究者们没有把思辨能力当作一种个性化的思维,也没有把怀疑、观察和实验当作思辨能力的基础?笔者还通过中国知网(CNKI),以“思辨能力”和“英语专业”作为主题词,检索了1998—2014年核心期刊所刊发的研究成果,得到20个结果,其中属于宏观理论方面的研究论文7篇,占35%,包括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研究、思辨能力量具研究、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研究等;探讨某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的9篇,占45%;所有这些研究都基于接受外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假说的基础上进行的。
而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外语专业思辨能力状况的只有文秋芳一人。
文秋芳和她的研究小组得出的结论是:(1)英语专业学生总体思辨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专业的文科学生;(2)英语专业学生一至三年级的思辨水平均高于其他文科学生;(3)两组学生一至三年级思辨能力内部的变化均达到显著水平,但英语专业学生三年内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其他文科学生,属小幅量变,未出现质变的关键期,而其他文科学生的变化幅度较大,2~3年级为质变关键期[13]。
这一结论有力地回应了之前一边倒的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批评之声。
笔者认为,文秋芳的结论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因为:(1)文秋芳所使用的思辨倾向量具是在美国“德尔斐”项目组的CCTDI和彭美慈等人修订的CCTDI-CV的基础上,通过两次大规模的测试和修订编制成的,其“量表的总体及单个维度的信度指标都符合统计要求,可以用于我国大学生思辨倾向的测量”[14];(2)该研究规模大,受试人数多达2 318名,来自11所高校的14个文科专业,这样所取得的数据更加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和科学性;(3)其他研究者大多是根据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通过学生在考试、英语口语表达或英语作文等方面的表现来判定学生的思辨能力,主观成分和印象成分较重。
这和使用母语进行思辨的其他文科专业的学生并不存在多少可比性。
因此,任文指出,文秋芳等的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伪了“外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缺席”的论断[15]。